地耳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耳草(田基黄)

拼音名:Di'ercao

英文名:HERBA HYPERICI JAPONICI

书页号:y1-34 标准编号:

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春、夏二季花

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长10~40cm。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公枝,有4棱,表面黄

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0.4~

1.6cm,全缘,具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或黄色,萼片、花

瓣均为5片。无臭、味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水20ml,煮沸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0.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4~5滴,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显红色。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散瘀消肿。用于急、慢性肝炎,疮疖痈肿。

【用法与用量】 9~15g。

【贮藏】置干燥处。

全草长10~40cm。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分枝,有4棱,光滑,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纸质,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全缘,具细小透明腺点。聚伞花序顶生,花小,黄色。气无,味微苦。

以色黄绿,带花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垂周壁均波状弯曲,均有不等式气孔,下表面气孔常二个连接。叶片横切面: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1列,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中均有分泌腔,圆形,直径30~65μm。茎(直径1mm)横切面:最外为1列表皮细胞;紧贴表皮层有2~3层下皮组织,大部分充满棕色内含物,偶见小的分泌腔;皮层窄,由3~4层排列疏松的细胞组成;内皮层明显。维管束成环状排列,韧皮部窄,细胞多皱缩,木质部宽,由导管、木纤维组成,导管直径20~75μm;射线1列,中央髓部大多中空。

地耳草

1.叶肉横切面(示分泌细胞)(×250) 2.叶上表皮表面观(×250)

3.叶下表皮表面观(×250)

4.茎横切面(×38)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用甲醇回流提取5小时,浓缩甲醇提取液近干,加入聚酰胺粉1g,拌和后干燥,移置装有1.5g粗聚酰胺粉小柱中,用氯仿洗脱除去杂质后,以甲醇洗脱并浓缩甲醇液为5ml。取上述提取液1ml,加入少量镁粉及4~5滴浓盐酸,在沸水浴中加热,溶液显淡红色。(检查黄酮)

2.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吸附剂:聚酰胺G制板。展开剂:甲酸乙酯-丙酮-水-冰乙酸

(5:4:1:0.5)。显色剂: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10℃加热5~10分钟,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

地耳草Diercao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田基黄(《生草药性备要》),水榴子、香草(《质问本草》),斑鸠窝、雀舌草(《植物名实图考》),蛇喳口(《草木便方》),合掌草、跌水草(《分类草药性》),七寸金、一条香(《福建民间草药》),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江西民间草药》),刘寄奴(《四川中药志》),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湖南药物志》),雷公箭(《贵州植药调查》),降龙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黄花仔、禾霞气(《广东中草药》),耳挖草、小田基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基原】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 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态】

地耳草,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

生于山野及较潮湿的地方。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夏、秋采,洗净,晒干。

【药材】

干燥全草,茎略呈四棱柱状,光滑,粗约1.5毫米,外表淡黄棕色或暗红棕色,节间长约1~2厘米,易折断。叶片黄褐色或灰青色,皱缩,纸质,易碎,以放大镜观之,有细小透明油点。花序多折断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缩,黄棕色,或脱落,雄蕊仅存花丝,子房甚小,易脱落。蒴果红棕色,长卵形,多裂成3瓣,顶端喙尖;种子细小,多数;不成熟的果实,尚残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数花蕊。气微,味淡。

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内酯(香豆精)、鞣质、蒽醌、氨基酸、酚类。

【性味】苦甘,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甜,性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②《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③《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④《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⑤《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⑥《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

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大剂可3~4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

1)治传染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型均可):地耳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每天一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痧症吐泻:地耳草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痢疾:地耳草五钱,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地耳草一两,水煎服。疳积泻加鸡肝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喉蛾:鲜地耳草七钱至一两,捣烂,同凉开水擂出汁服。或干草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疹后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钱,捣取汁,和人乳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⑦治湿疹:地耳草适量,煎水洗。(《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疱疖肿毒:地耳草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⑨治跌打损伤:地耳草五至八钱,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毒蛇咬伤:地耳草五钱,天胡荽一两,青木香五钱。水、酒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用干草制成浓煎剂,成人每日用生药1.5两,小儿1岁以下3钱,1~3岁5钱,3~7岁8钱,7~10岁1两,10~13岁1两2钱。煎液加糖分2次口服,连用20天。

治疗成人急性传染性肝炎91例,达到治愈标准者61例;治疗小儿黄痘型传染性肝炎21例,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尿现象,凡有发热的病例均在1周内退热,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