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小学的传承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写进《新课标》,充分说明了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一、百色壮族民间音乐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百色市逸夫小学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是百色市政治、文化的聚集地。
全校占地面积11948平方米;有87位教职工,其中专职音乐教师4人;有37个教学班,学生2123人。
近年来,百色市逸夫小学在民族音乐方面努力挖掘本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个性化的校本资源,推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
本土民间音乐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参加民族民间音乐“采风”工作,开发校本课程。
音乐教师利用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等契机,亲自进入乡镇、小区、广场等地,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学习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数据的过程。
他们对本地或壮族的民间音乐进行“采风”调查,置身于民间的生活中,体验民间音乐滋长的氛围,目前收集到山歌30多首,并选出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山歌10首,把它们编入校本课程,作为传承本土壮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素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强自身的自学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还在民族音乐教学上有所帮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第二,少儿山歌合唱团引领传承本土壮族山歌。
逸夫小学少儿合唱团是百色市优秀童声合唱团之一,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佳绩。
成为右江区少儿山歌传习点之前,在各大晚会上就以原汁原味的壮族山歌打动人心,如演唱的《尼的呀》、《马驼伢来驼铃响》、《木棉花开红绯绯》等。
成为右江区山歌传习点之后,优美的山歌更是传唱校园,如合唱《布罗陀之歌》、《教你说壮语》,小组唱《仑仑咧》、《欢庆三月三》、《三月三之歌》,独唱《敬酒歌》、《迎客歌》等。
这些优美动听的山歌不但在各项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还在校园的“才艺展示”舞台上向全校师生作演出。
少儿山歌合唱团的精彩展示起到了在社会上、学校教育中积极宣传、普及、推广当地的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导语:民族音乐承载着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无数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是十分必要的.提起音乐,很多脑里最先闪过的名字大概是、肖邦、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而对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却知之甚少,甚至对其产生误解.但事实上,我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艺术积淀,真正代表了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彰显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精神面貌,是我们国家艺术所在之处。
把民族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能够改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得以发扬,而不让其遗憾地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ﻭ1民族音乐的特性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瑰宝,我国的民间音乐的主要特性大致分为以下四点:首先是民族音乐的丰富性,我国地大物博,众多,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而孕育出不同的民族音乐。
像是昆曲、秦腔、京剧、**戏、信天游等,都代表了不同的地域音乐的特点.ﻭ其次是民族音乐的不确定性,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通常是口头教授,像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曲通常为长一辈的老人直接交给孩子,这就容易导致民族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改变,以及传播者别出心裁的创新,而使音乐不断地融入新事物,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民族音乐在也在不断地成长、更新,这就是民族音乐的不确定性。
再次是民族音乐的通俗性,先生曾经说过,最早的音乐是在劳动人民中产生的。
我国的民族音乐也主要表现了**民族的劳动文化,是对劳动人民的描写,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所以,民族音乐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接近大众,通俗易懂。
最后是民族音乐的实用性,民族音乐是劳动中的产物,因此,很多民族音乐现在还具有劳动的实用价值,像是现在的一些类似于劳动号子之类的音乐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ﻭ2把民族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民族音乐承载着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无数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是十分必要的。
从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更好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
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关系
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关系摘要: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传承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民族音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发挥着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创造者,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全面推进“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正在凸显,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也日益在提高。
然而,中华民族文化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得以传承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随着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出台,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正慢慢渗透到我们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奇葩——民族音乐,如何在全体中小学生中得以普及并加强教育,已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中,音乐教育无疑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代替的,而民族精神的培养又可以通过民族音教育来实现。
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一、学校音乐教育是建立在民族音乐基础上的20世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儿童都是用“母语”学习讲话的,儿童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纯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族音乐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音乐的必由之路。
“母语”是指人在幼儿时期与统一语言集团的成员接触所习得的第一语言。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包括了中国人音乐思维的内在规定性,它是独立于西方音乐课程系统,并建立在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上的音乐教育。
在全世界都高度重视母语音乐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品格,是其他任何一种音乐艺术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建立以母语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加进本民族本地区音乐教育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以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同时要重视世界各国其他民族音乐的广泛学习,我们要为优秀的外国作品敞开大门,让学生学习世界上各种有价值的音乐。
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一、民族音乐作为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条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资源按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音乐课程,并且能够成为音乐课程的素材和来源。
比如,音乐知识、技能、经验,音乐教学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培养指导三纬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均属音乐素材性课程资源。
我国民族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并高于真实生活,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在我国,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犹如繁茂的鲜花,竞相争艳。
它涵盖的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等等,它们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巩固凝聚各族人民团结的有力武器,对于保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审美性,并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新修订的《音乐新课标》理念中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地方音乐如何得到有效的传承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
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华民族生命的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第二,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去;第三,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
”学校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它的延续作用上。
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优秀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传给新一代,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
民间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民间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一、民间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教育中传承民间艺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民间艺术的形式多样,包括剪纸、泥塑、绘画、编织、雕刻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同时,在小学教育中传承民间艺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民间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方式1.课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传承民间艺术的主要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剪纸、绘画、编织等,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和掌握民间艺术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美术教育相结合,将民间艺术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美术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展览、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团体或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观看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3.家庭传承家庭是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场所之一。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民间艺术的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当地的民间艺术活动,如庙会、民俗文化节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三、民间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创新途径1.融合现代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术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可以将现代元素融入到民间艺术中,如将现代美术元素与剪纸、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特点的民间艺术作品。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特有的宝贵文化资源,民族音乐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让学生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师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
一、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涵。
孩子们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旋律,还能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民族音乐还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如何传承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理解。
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积极挖掘和传承民族音乐的精髓。
学校图书馆和音像室可以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供学生们观摩聆听,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可以邀请一些民间音乐大师或特长教师来学校指导,传授民族音乐演奏技巧和表演经验。
可以在音乐课上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组织学生们学习民族舞蹈,学习演唱民族歌曲,学习演奏民族乐器等。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可以通过校园音乐会、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民族音乐呈现给更多的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三、发展民族音乐的创新探索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民族音乐的创新探索,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审美需求。
要注重对民族音乐的挖掘和创新,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的民族音乐作品。
可以组织一些学生选修社,让学生自主创作一些新颖的民族音乐作品,以诠释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结合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创新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摘要:传统音乐作为一个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文化产物,无一不体现着当时的民族文化。
在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中,人们开始意识到传承传统音乐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校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培养新时代下新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育;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方面都受到外来的冲击,我国音乐文化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对传统音乐的冲击很大,阻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甚至很多传统音乐已经消亡。
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找到传统音乐的定位,让其可以更加完善的得到传承和发展,是我国音乐界一直研究的重点。
在对传统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学校音乐教育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学校音乐教育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各类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音乐类专业课程,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中的音乐专业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为扎实的音乐理论修养和音乐表演基本功,是我国音乐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所受到的音乐教育对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领域,各类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一直都是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传统音乐也广受学校音乐专业师生的欢迎,但相对而言,西方音乐艺术形式在学校音乐教育领域更加强势。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西方音乐本身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尤其是西方音乐在理论研究以及演唱(发声)技巧、乐器弹奏技法的科学化探索等层面确实有先进之处,使得很多音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则是部分音乐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师没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差异,没有清醒认识到东西方音乐在创作思维、目的、形式、表现等方面的本质区别,片面地认为西方音乐更加"科学",低估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
在这些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很多学校在进行音乐理论教学时,一味引用西方的艺术理念;在分析音乐作品时,全盘采用西方艺术思维和分析方法;在音乐技巧和实践上,几乎完全以西方的音乐研究成果为基础。
关于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思考
关于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思考【摘要】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山东民歌,可以提升学生对山东民歌的了解,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中小学教学中,加强对山东民歌的传承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将山东民歌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传统的韵味。
通过学习山东民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本土文化,还能够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山东民歌、中小学教学、重要性、文化价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热爱、艺术创造力、审美能力、应用前景、传承、启示。
1. 引言1.1 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重要性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山东民歌是山东省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学习山东民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山东的文化传统。
山东民歌是民间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通过学习山东民歌,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山东民歌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充满深情的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提升其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和演唱山东民歌,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增强音乐表达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山东民歌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传承和弘扬山东优秀的民间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其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2 山东民歌的文化价值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态度、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民俗艺术特色。
山东民歌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传承着山东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体现了山东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通过学习和传承山东民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山东的文化底蕴,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在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有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国内的民族音乐发展并不乐观,中小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也缺少足够的兴趣,政府、社会、学校、教师等多种因素形象着民族音乐的发展,要让传统的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得以长足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少数民族音乐,是一种少数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通过曲调和唱词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是一个族群符号的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承载体,民族音乐伴随着他们劳动生产、社交、娱乐活动。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
一、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1、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需要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发扬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精神决定着民族的兴衰,我国的文化思想与民族信仰是与民族音乐一脉相承的,民族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了解民族精神在音乐里的存在,使民族意识得到强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日益密切,这给音乐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他们口中唱的音乐基本为流行歌曲,而民族音乐则没有收到学生的追捧,即使是音乐课堂,他们所学也鲜有民族民间音乐,那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在被忽视中渐渐消失。
民族音乐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支点,它的发展既是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需要,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扩大审美文化发展的需要各地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他们各自表达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审美习惯与审美观也是不同的。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风格与特点也不一样,在表达方式与节奏上也有并不一样的特色。
然而很多青年人都青睐于流行音乐,缺乏民族音乐知识,审美观范围也就相对狭窄,更为严重的行为就是对明星的刻意模仿。
传承民间歌舞表演在小学热情
传承民间歌舞表演在小学热情在基础教育这片广阔的田野上,民间歌舞表演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演讲稿专栏作家,我深信,传承民间歌舞表演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在小学教育中点燃学生对民间歌舞表演的热情。
一、民间歌舞表演的文化价值民间歌舞表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智慧。
通过学习民间歌舞表演,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就像一颗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民间歌舞表演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一种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自己是文化传承者的使命。
二、民间歌舞表演的审美价值民间歌舞表演是一种美的表达,它运用丰富的舞蹈动作、音乐旋律和戏剧情节,塑造出各种美的形象。
通过参与民间歌舞表演,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就像一只画笔在纸上舞动,民间歌舞表演在学生心中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拥有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
三、民间歌舞表演的创造力价值民间歌舞表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
在学习民间歌舞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就像一颗种子在黑暗中破土而出,民间歌舞表演在学生心中激发了一种创造的力量,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拥有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四、民间歌舞表演的实践价值民间歌舞表演是一种需要动手实践的艺术形式。
通过参与民间歌舞表演,学生可以亲手制作各种道具、服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间歌舞表演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就像一位工匠在炉火旁打磨一件作品,民间歌舞表演在学生心中锻炼了一种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传承民间歌舞表演的策略为了在小学教育中传承民间歌舞表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将民间歌舞表演纳入课程体系:在学校课程中设置民间歌舞表演课程,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民间歌舞表演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浅谈民歌传承的教育作用
浅谈民歌传承的教育作用民歌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通俗音乐,它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事件和生活经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民族性和普及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化教育、艺术表演、旅游推广等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社会发展、文化碎片化和媒介多元化等原因,许多民歌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
因此,传承民歌已成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民歌传承的教育作用。
一、增强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民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民间生活、文化习俗和语言表达,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地域性、传统性和普及性,具有深厚的历史、地域、族群以及时代渊源。
通过学习和传唱民歌,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民间风情和心理特征,增强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民歌传承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深度和独特性,同时也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文化责任感,“摆脱‘文化焦虑’、强化‘文化自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在学习中,通过对各种古老、深刻、传统的民歌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祖先文明及其丰厚文化遗产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白多元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点之一,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此,民歌传承是促进文化传承的有益途径,可以促进我们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掘。
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民歌是一种纯朴、朴素和自发的音乐形式,其音乐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情,涵盖了丰富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审美体验。
民歌的歌词内容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歌咏时的情感抒发也是自然而然的。
传承民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与心灵,让人可以更深刻的感知生命中的美好和幸福,激发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在中小学教育中,民歌教育不仅能锤炼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力,还能引领学生探索民间风情,并通过听、谈、学、唱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生命以及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同时,通过学习民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学观念和文化修养。
从音乐本身、音乐表现手法、音乐语言的分析与解读中,学生可以慢慢地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信息与价值,并从中感受到美、鉴赏音乐文化的深度,从而提高其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
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实践
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实践摘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是的,民族文化来自于民间,象征着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则民族兴,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音乐教育的初始阶段,是音乐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课堂。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及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概况(一)民族音乐的概念民族音乐,[1]通俗来说就是中国特殊民俗文化所孕育而成的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它产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能够充分表现民族生产劳动, 反映出人性内涵和生活气息,记录不同民族和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征,能够流传至今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无一不是符合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气质与神韵,汲取了各民族文化中最美的部分,满足了人们的固有的审美理念,符合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被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及地方民歌、民乐、戏曲等音乐作品的总称。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概况1.民族音乐在教材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以小学人音版教科书第一到十二册为例在调查研究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在增加,意味着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以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为例,纵观一至六册教科书中民族音乐部分在乐曲总数中的比重,如下图1-1所示,第一二册教材乐曲总数分别为32首和34首,民族音乐部分各占5首。
可见一年级就开始加入了民歌学唱和民族音乐欣赏内容,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足以证明低年级的民族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从第四册起,民族音乐的比重有了明显的增加。
而在整个三年级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的学习不论是从内容上、风格上还是数量上,在整个的小学阶段都是最丰富的,其中民族歌曲学唱中有4首非常经典的民歌;民谣两首;新民歌1首;民乐欣赏曲8首和若干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和乐曲。
关于在中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建议
内容: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
感谢您对青少年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关心。
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苏州向有天堂美誉,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苏州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办法》、《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等法规,在传播、传承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把苏州传统文化列入学校课程之中。
近年来,全市大多数中小学开始将苏州文化列入地方课程计划,采用省编印的《吴文化》教材,对学生进行地方传统文化教育。
在省编《吴文化》教材中,苏州的古典诗词歌赋、苏州的昆曲和评弹、苏州的绘画书法和技艺、苏州的民情民俗均有介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吴文化,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2002年,市教育局在原苏州教育学院举办了苏州历史上的第一个具有大专层次的昆曲专业班,旨在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昆曲传承人才。
二是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传播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园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将苏州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中小学从举办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入手,以开展传统文化校园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和征文活动、名角大师到校演出等形式,开展别具特色的文化传播活动。
为促进苏州评弹艺术在学校的传播,苏州市教育局和文联一起,从2006年起即大力支持苏州市评弹团周明华副团长等著名演员走进校园为学生举行专场演出,通过生动有趣的讲座和演出,激发学生对苏州评弹的兴趣。
目前,全市已有200多所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过评弹专场示范演出,许多学校还成立了评弹活动小组,开展评弹传播活动。
2007年,在苏州市委宣传部的组织协调下,市教育局会同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等成立了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传播指导中心,启动了昆曲为在校学生演出暨普及工程,一方面组织数以万计的在校中小学生走进馨兰厅观看昆曲演出,另一方面又引导学校开展昆曲普及活动,先后有30000多学生观看演出。
河南民歌在校园中的传承与表演技巧研究
河南民歌在校园中的传承与表演技巧研究河南民歌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河南人民的喜爱和传承。
河南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风情特色,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校园中,如何传承和表演河南民歌,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河南民歌在校园中的传承和表演技巧展开研究。
一、河南民歌的特点与传承河南民歌是指在河南地区流传的以歌唱形式表现出来的民间音乐艺术,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丰富多样:河南民歌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包括爱情歌、劳动歌、祝福歌、抒情歌等,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2.音乐简单动人:河南民歌的曲调简单、旋律动人,容易唱响,深受人们的喜爱。
歌词多数直白朴实,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3.口传心授:河南民歌一般没有书面记谱,多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下来。
这就需要有长期的耳濡目染和传承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在校园中,如何传承河南民歌,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民歌传承班、举办河南民歌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和传承河南民歌的艺术魅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乡村田间去体验农耕生活、接触农民歌手,在实践中感受和学习河南民歌的技巧和表演方式。
二、河南民歌的表演技巧1.发声方法:河南民歌的发声方法主要是采用气息驱动的方式,通过腹式呼吸来支撑音乐的发声。
要做到气息顺畅、音准准确,需要进行长期的呼吸训练和声乐训练。
2.情感表达:河南民歌以抒情为主,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表演者要懂得通过声音的变化、节奏的把握、语气的运用等手段,来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让观众产生共鸣。
3.肢体语言:河南民歌的表演不仅仅是靠声音来展现,肢体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表演者的眼神、手势、姿态等都要与歌曲的内容相配合,产生一种身、音、情统一的效果。
4.声乐技巧:河南民歌要求发音准确、音准稳定,音色甜美。
表演者需要通过长期的声乐训练,磨砺出自己独特的音色和韵味,将歌曲演绎的淋漓尽致。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目前的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民族音乐则代表了国家的民族精神。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有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构成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音乐体系。
中国民族音乐也随之成为了被世界高度认可的艺术形式。
因此,传承和学习民族音乐是非常关键的。
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学习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十分重要。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民族音乐相关知识,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本文将分析中国民族音乐现状,并以小学的民歌教学为例,来谈一谈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学习。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小学教育;民歌教学1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上下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而民族音乐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汇集了我国各个民族、地区的文化智慧,风格迥异,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了交流,经过长时间的交融,流行音乐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受到了喜爱,如今青少年儿童也开始被外来音乐所吸引,对其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民族音乐。
长此以往,他们的民族意识将会淡化,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
自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而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不容忽视,小学生作为未来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必须要在这一阶段重视民族音乐相关知识的传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建立我国完备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是刻不容缓的。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包含了民歌、器乐、舞蹈、戏曲等多种类别,每一种都是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所创造出的极其丰富的艺术形式。
其中,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部分,是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
传古韵、扬新声——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弘扬
传古韵、扬新声——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弘扬内容摘要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弘扬。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内容要有鲜明的民族性,小学音乐教育将丰富多彩的民歌作为教学资源对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歌具有重大的文化传承价值。
鉴于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教育中中国民歌等传承与弘扬为题,从价值、现状、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中国民歌;传承;弘扬1 中国民歌的教育价值1.1 中国民歌教学的情感价值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华夏儿女的精神文化寄托,它源远流长,有着丰硕瑰丽的繁花硕果,独具一格的色彩风貌,傲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小学阶段,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将学习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如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蒙古族、维吾尔族等。
这些动人的歌曲向学生展示了华夏大地的幅员辽阔,体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精神风姿,就像是一幅幅生动迷人的中华人文生活图景。
通过学习这些民歌,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出发,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中国民歌教学的文化传承价值中国民歌,用其独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社会生活,学生在欣赏民歌的旋律美、歌词美的同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提高对历史的感知。
中国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时口头创作的诗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多年广泛的口口相传,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有对真善美的讴歌,有对假恶丑的批判,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爱与憎,分辨忠与奸。
如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是苏北人民在插秧时演唱的一首歌曲,向我们展现了江南水乡人民勤劳肯干的劳动风貌。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音乐艺术的灵魂,中国民歌要想经久不衰,就需要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教学技术紧密相连。
1.3 中国民歌教学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中国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为了展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创作的。
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
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音乐方面,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音乐知识,那么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呢?一、接触多样化的音乐文化学前儿童的音乐世界还很有限,很多孩子只接触到流行音乐或者西方乐器,但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因此学前音乐教育中向孩子们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帮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多样化的音乐文化,让他们对音乐世界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中国民间音乐至今仍然具有非常浓厚的传统色彩,包括潮州音乐、苏州评弹、梆子戏、京剧、苗族花鼓戏等等,这些音乐样式都是乡村文化的和百姓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的宝库,对于家长们和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和探索的对象。
二、了解民间文化传统只有让孩子们通过学前音乐教育接触到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才能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
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古代民间艺术中演化而来的,它的特点是地域性、个性化、传统性和动态性。
在民间音乐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祭祀乐、戏曲、村歌、弹拨乐、器乐以及民间歌曲等等。
例如,在河南省西峡县,村民们会在春节期间唱“挖花神”歌,这是表达对大地恩赐的感恩之情,也是元旦敬神祭祀的一种形式,在绘画和歌唱中表达着神圣和美好的时刻。
这种习俗世代相传,如今仍在生活中流传,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向孩子们传承民族部落文化,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
三、丰富孩子们的文化艺术素养学前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艺术素养。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的形式和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文化艺术中蕴含的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从而丰富孩子们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品德和精神。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皮影戏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中,山西省的皮影戏尤为著名,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魅力。
在山西的孝义市,皮影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成为了孩子们喜爱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旨在探讨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1.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孝义市的中小学皮影戏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例如,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会给孩子们播放不同版本的皮影戏视频,让孩子们在观看中了解皮影戏的历史、形制、演出内容和表演技巧。
同时,在皮影戏表演中还加入了音乐元素,如用古筝或洋琴等乐器为皮影戏伴奏,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音乐类型,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加入剪影绘画元素在孝义市的中小学中,皮影戏的传承还加入了剪影绘画元素。
学生可以通过剪纸,制作出皮影戏中所需要的人物或道具,然后再进行演出。
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皮影戏的细节和过程,理解我们沿袭的优秀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3.丰富文化体验与教育为了加强学生对皮影戏的感受和理解,孝义市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皮影戏文化体验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到戏剧博物馆参观、到专业皮影戏团观看演出、到皮影戏艺术家的家中进行交流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作力。
除了传承传统文化外,皮影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兴趣。
1.剧情创新在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计中,教师会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学生年龄段,为皮影戏剧情进行创新和改编。
如为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的故事情节,让他们在理解皮影戏的基本形式和特点的同时,也能保持学习的乐趣。
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选择剪影绘画与皮影戏的结合方式,要求学生在制作皮影戏人物时,也要注重人物造型的简明性和寓意性等。
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小学音乐教学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和学习音乐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内容安排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内容安排。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加入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比如中国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等。
学校可以在音乐课上安排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比如学习丝竹乐器、学习古诗词的朗诵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学习古代音乐的演奏和唱法,这样学生可以从小就接触和熟悉中国传统音乐。
在音乐课上还可以安排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形式,比如舞蹈和戏曲。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的舞蹈和戏曲,了解中国古代的表演形式和表演艺术。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比如领学生去参观中国古代的音乐器物馆、邀请音乐家来学校进行音乐演奏等。
通过这些情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可以采取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选题研究、实地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比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中国传统音乐乐曲,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中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三、教学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利用各种音乐教学资料和资源,比如音乐书籍、音乐光盘、音乐视频等,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可以利用音乐书籍。
教师可以通过选用一些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音乐书籍,比如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书籍、中国传统音乐的乐谱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音乐书籍,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演奏技巧和表演方式,从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传承民族音乐的价值和策略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教研究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传承民族音乐的价值和策略刘宇英(长沙市实验小学,湖南长沙410006)摘要:教育部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意蕴深远的要求。
小学音乐课堂传承民族音乐价值何在?如何在小学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这些问题成为了音乐课程和教学研讨的重要内容。
鉴于此,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为基础,依托湘教版教科书中民族音乐的应用进行研究,结合本土音乐文化总结出小学音乐课堂传承民族音乐的几条路径。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课堂;音乐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240-01一、概念的界定———什么是民族音乐在历史过程中,由各民族创造并逐渐丰富的音乐文化统称为民族音乐,可以分为两部分: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区与民族的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域之间存在文化差异。
各民族的音乐形式、音乐风格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民族音乐总体可以划分为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不论是哪一类民族音乐,都具有悠久历史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人们生活的体验,也是本民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根据笔者归纳总结,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所民族音乐概念是指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曲、舞蹈、说唱、戏曲、器乐。
二、小学音乐课堂传承民族音乐的价值1.有利于发展民族音乐。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作用。
传统音乐是每个民族悠久历史的浓缩体现,富含深刻的人文内涵,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能加深对各民族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的认识。
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民族文化是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有效方式,因此音乐教育是民族文化传递、保护、发展的过程。
2.有利于提升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小学的传承
发表时间:2016-08-13T14:29:47.1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1期作者:梁连成
[导读]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中学071600
摘要: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体裁,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体体现,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文化的精髓,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征。
本文讲述了地方民间音乐在中小学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最终达到让学生热爱家乡音乐、提高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民间音乐中小学传承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荣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体裁,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征。
通过乡土音乐教育,弘扬了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也对学生进行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直接感受本地区丰富的音乐遗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先辈创造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将乡土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了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小学传承的重要性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儿童音乐教育首先应该用更纯洁的真正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重要材料,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根植于民族音乐艺术肥沃的土壤,认真挖掘民间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索教学方式,进一步活跃中小学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乡土音乐进课堂,对于开发学生们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豪感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乡土音乐进课堂,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乡土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乡土音乐的赏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有着特殊的作用。
其次,使学生领略乡土音乐之美,了解民间音乐之丰富,正确认识民族民间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音乐教师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民间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艺术的创作有着借鉴和启迪的作用。
最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
乡土音乐进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把乡土音乐的曲目与音乐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亲切的音乐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音乐旋律中去赏析音乐作品,诱发其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将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
1.选择优秀的乡土音乐,丰富音乐课堂内容。
选择优秀的乡土音乐素材,不仅能够解放学生的头脑和手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参与兴趣,而且还能挖掘学生的音乐表演潜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为音乐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音乐课堂上的师生都应该是富有情感和激情的人。
学习《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时,我选择了保定地方民歌如保定小调《卖扁食》、冀中小调《摔西瓜》、《探亲家》、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绣灯笼》、《茉莉花》等优秀的民间歌曲;我们的家乡白洋淀,有着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把《白洋淀组歌》搬上了课堂,包括歌曲《白洋淀好风光》、《怒火》、《参加八路军》、《雁翎小唱》、《夜端岗楼》、《胜利归来》、《打包运船》和《白洋淀永远是春天》。
邀请了经历过抗战的老人走进课堂,给同学们讲解当年的抗战故事。
学生们为自己的家乡自豪,也更加喜欢上了家乡音乐。
2.乡土音乐和音乐课本有机融合。
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艺术形式是相通的,在教学中,尝试把音乐、戏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并鉴赏,感知音乐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们的全面素养。
比如,欣赏戏曲京剧时,我把河北梆子和保定地方戏——老调融入到课堂中去,欣赏保定老艺术家的精彩演唱,加上精彩的讲解,使学生们爱上了家乡戏。
有的学生家长是戏迷,也深深影响着孩子,听到了家乡戏,课下学唱了精彩唱段,并在课堂上演唱,有了一种成就感;欣赏《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时,让同学们欣赏了非常有名的河北吹歌,以管子为领奏的优秀民间器乐曲如《小放驴》、《小二番》等,风格粗矿朴实,乡土气息浓厚,富于歌唱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积极探索,塑造民族特色。
音乐是文化的灵魂,民族的血脉,记录的是人们的喜怒悲欢,寄托的是民族绵绵的情思,铸造的是一方热土的理想和梦幻。
而本土音乐是书本以外音乐的延伸,突出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认识事物的多元性,给学生创造开放平等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融入进去。
围绕我们河北的民间音乐:民歌如数量丰富的民间小调、号子等;曲艺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等;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保定老调等;包括丝竹乐,最能体现我们燕赵民众淳朴厚实、豪爽重情、正直大度的优良品质。
让这些民间音乐走进课堂,展现了我们民族灿烂的音乐文化,也真正地感染和教育了学生,领略了民族精神。
在本土音乐中挖掘出丰富而新鲜的本土文化,取其精华运用于教学,以此来使学生热爱乡土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和自信心,让本土音乐真正走进课堂,让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