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距和非视距
天线基本知识及应用--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1链路预算上行
天线基本知识及应用--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1 链路预算上行和下行链路都有自己的发射功率损耗和路径衰落。
在蜂窝通信中,为了确定有效覆盖范围,必须确定最大路径衰落、或其他限制因数。
在上行链路,从移动台到基站的限制因数是基站的接受灵敏度。
对下行链路来说,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主要限制因数是基站的发射功率。
通过优化上下行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使小区覆盖半径内,有较好的通信质量。
一般是通过利用基站资源,改善网络中每个小区的链路平衡(上行或下行),从而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最终也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通话性能更好。
上下行链路平衡的计算。
对于实现双向通信的GSM系统来说,上下行链路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是保证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同等的话务量和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关系到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
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基站发,移动台接收的链路。
上行链路(UpLink)是指移动台发,基站接收的链路。
上下行链路平衡的算法如下:下行链路(用dB值表示):PinMS = PoutBTS - LduplBTS - LpBTS + GaBTS + Cori + GaMS + GdMS - LslantBTS - LPdown式中:PinMS 为移动台接收到的功率;PoutBTS为BTS的输出功率;LduplBTS为合路器、双工器等的损耗;LpBTS为BTS的天线的馈缆、跳线、接头等损耗;GaBTS为基站发射天线的增益;Cori为基站天线的方向系数;GaMS为移动台接收天线的增益;GdMS为移动台接收天线的分集增益;LslantBTS为双极化天线的极化损耗;LPdown为下行路径损耗;上行链路(用dB值表示):PinBTS = PoutMS - LduplBTS - LpBTS + GaBTS + Cori + GaMS + GdBTS -LPup +[Gta]式中:PinBTS为基站接收到的功率;PoutMS为移动台的输出功率;LduplBTS为合路器、双工器等的损耗;LpBTS为BTS的天线的馈缆、跳线、接头等损耗;GaBTS为基站接收天线的增益;Cori 为基站天线的方向系数;GaMS为移动台发射天线的增益;GdBTS为基站接收天线的分集增益;Gta为使用塔放的情况下,由此带来的增益;LPup为上行路径损耗。
5g传播模型仿真分析
Special Technology专题技术DCW45数字通信世界2019.12由于5G 将在较高频段部署,相较于4G 频谱主要使用小于3GHz 频段,5G 频谱多使用大于3.3GHz 的高频。
高频段信号传播中由于波长更短,信号衍射能力更弱,散射发生情况更多,现有中低频传播模型已经无法满足覆盖规划需求。
5G 部署方式也从传统室外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进一步演化成室外宏站、微站以及室内微微站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无线传播模型,例如,Okumura-Hata 、COST231-Hata 等都是适用于2GHz 以下的频段,无论从频率还是基站建设方式上都不再适用于5G 基站的覆盖预测。
因此,3GPP 提供了最新的适用于0.5GHz-100GHz 频率范围内的5G 传播模型,对应传播模型文档为3GPP TR 38.901。
由于5G 不同场景部署方式的变化,5G 传播模型包含了城区宏站、城区微站、郊区宏站、室内热点等四类统计类经验模型。
本文重点研究城区宏站以及农村宏站场景5G 传播模型,通过MATLAB 仿真分析频段、距离与传播损耗的关系。
1 5G 宏站传播模型5G 城区宏站模型(UMa )通常适用于天线挂高高于周围建筑物楼顶高度(例如,25-30米),用户在地平面高度(约1.5米),并且站间距不超过500米的情况。
5G 农村宏站模型(RMa )通常适用于天线挂高在10米至150米之间,用户在地平面高度(约1.5米),并且站间距一直到5000米的情况。
在运用每一种5G 传播模型进行路径损耗计算时,分为两个部分:(1)视距&非视距(LOS&NLOS )概率传播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中间无阻挡可以为直线传播(视距传播LOS )。
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受到障碍物的影响,无线信号从发射端到接收端无法进行直线传播(非视距传播NLOS )。
LOS&NLOS 概率只是距离和地形环境的函数跟频率无关。
3GPP针对城区宏站和郊区宏站不同的地物类型,分别给出了两种LOS&NLOS 概率传播模型,如表1所示。
LOS与NLOS的区别
LOS与NLOS的区别1.前言LOS( line of sight和NLOS (not line of sight)从名称上而言,是指的是无线信号的视线传输和非视线传输。
简单的使用这两个名词,显然无法将实际上的多样的无线传播环境加以区分,比如水声,比如回波信道等。
而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的网络规划中,大部分环境都可以分成LOS和NLOS而且,各个标准的接收检测技术在这两种环境中又可以分别做不同的处理。
因此,对NLOS 和LOS的认识,是无线通信人的必修课程。
2. LOS和NLOS的定义我们通常将无线通信系统的传播条件分成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两种环境。
视距条件下,无线信号无遮挡地在发信端与接收端之间‘直线'传播,这要求在第一菲涅尔区(FirstFresnelzone内没有对无线电波造成遮挡的物体,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强度就会明显下降。
菲涅尔区的大小取决于无线电波的频率及收发信机间距离。
(Note: first fresnel zone 是否近似于天线发射的波瓣,该区域与下倾角,天线形成波束形状,以及传播的无线电波波长有关)(后来找到的比较不错的中文答案)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传播路径上,有直射波和反射波,反射波的电场方向正好与原来相反,相位相差180 度。
如果天线高度较低且距离较远时,直射波路径与反射波路径差较小,则反射波将会产生破坏作用。
实际传播环境中,第一菲涅尔区定义为包含一些反射点的椭圆体,在这些反射点上反射波和直射波的路径差小于半个波长。
从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讲,第一菲涅尔区是满足直射波和反射波某种特性的波,是从接收区域可以接收到如何的电磁波角度出发的。
视距通信应保证第一菲涅尔区0.6倍焦距内无障碍物。
(是否该参数0.6 只是人为定义的情况,该参数是否与rice K有关)(是的)图一视距传播与第一菲涅尔区而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无线信号只能通过反射,散射和衍射方式到达接收端,我们称之为非视距通信。
视距频段和非视距频段是如何划分的
视距频段和非视距频段是如何划分的?10~66GHz 是视距,2~11GHz是非视距,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啊?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的绕射能力就越弱,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就很容易被阻隔,所以只能靠直线传播。
以上是我的理解802.16d可以支持10GHz~66GHz的视距传播频段以及11GHz以下的非视距传播频段。
根据不同频段的传播特性,其应用也有所不同。
对于10GHz~66GHz的视距传播频段,由于终端需要有室外天线,其应用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Backhaul 的无线传输。
对于11GHz以下的非视距传播频段,由于能够实现室内覆盖,其应用将主要集中在为个人用户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除此之外,802.16还可以实现企业Wi-Fi热点区域的后端传输功能,以及局域网互联、数据专线、窄带业务和基站互联等。
真正的非视距传输(True nLOS)部署无线网络常会遇到非视距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视距,我们的设备是怎么实现非视距传输的,以及和其他非视距设备有何区别?什么是非视距? (Non Light of Sight)需要通信的两点视线受阻, 彼此看不到对方, 费涅尔区大于50%的范围被阻挡。
非视距传输的巨大挑战:1、信号的大幅度衰减2、周期性的衰落3、多径传输造成的散射OS Gemini 58xx的解决之道:1、业内最佳的接收灵敏度 ---------- 服衰减领先的-96dBm的接收灵敏度,是我们最接近的对手性能的3倍。
2、多波束的STC空间时间编码技术 ----------应对衰落OS-Gemini/Spectra是一个具有多发射机、接收机和天线的多信道无线电台。
与单波束相比,可以节省25dB的Fade Margin 余量。
25 dB相当于:16倍的传输距离;高达8倍的建立链路的概率;克服路径上的其他障碍物。
3、智能的OFDM技术 ---------应对衰落和散射多达1024个载波,而我们最接近的对手只有256个载波。
观赏视距
观赏视距与景1.识辨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离为25 ~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30~50m能识别景物的视距为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约为1300—2000m2.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为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距离尺度:(1)亲密的距离(intimate distance) 0〜0.45m(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 distance) 0.45〜1.3m(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 1.3〜3.75m(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 ) 3.75m以上的距离行为尺度:行走:路面宽度----1人= 0.6—1m----2人= 1.2—1.6m----多人= 1.5—3m攀登:台阶踏面宽----20cm高度----12-20cm之间扶手高度----0.8m左右公园主道: 一般宽度----5-6m汽车单行道:2.5---3m双行道:6m以上连接大广场公园的街道宽:11-18m休息:座位高度: 30-45cm矮墙:30cm高的墙:只能达到勉强能区别领域的程度,几乎无封闭性,不过作为憩坐或搁脚的高度,而带来极非正式的印象。
60cm高的墙:空间在视觉上有连续性,没达到封闭性的程度,刚好是凭靠休息的大致尺寸.90cm大致相同。
1.2高时:身体的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了,产生了一种安心感,同时划分空间的隔断性加强,视觉上仍有充分的连续性。
1.5m高时:产生了相当的封闭性。
1.8m高时,人就完全看不到了,产生出很强的封闭感。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指在道路上进行超车时,为了确保 安全,被超车驾驶员能够看到超车 车辆的距离。
行车视距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车辆类型
不同车型的驾驶员视线高 度和范围不同,对行车视 距产生影响。
道路状况
道路的宽度、坡度、路面 质量、能见度等因素都会 影响行车视距。
交通环境
交通流量、车速、其他车 辆的行驶状态等都会对行 车视距产生影响。
道路线形设计
采用平缓的线形设计,减 少急弯和陡坡,以增加行 车视距。
交叉口设计
优化交叉口设计,合理设 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状, 以确保良好的行车视距。
交通标志和标线
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提高道路的可见度和清 晰度,有助于驾驶员判断 行车视距。
交通设施完善
照明设施
01
完善道路照明设施,提高夜间和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行车视距。
05
行车视距与交通安全
行车视距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降低事故风险
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使驾驶员更好地观察道路情况,提前发现障 碍物或危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提高行车效率
行车视距良好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使他们更加自 信地驾驶,从而提高行车效率。
保障行车安全
行车视距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为驾驶 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反应时间,保障行,实时监测道路状况和车辆行驶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交通流和采取措施保障行车视距。
紧急救援设施
03
合理布局紧急救援设施,如救援站、救援车辆等,以便在发生
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迅速响应,保障行车视距。
安全驾驶培训
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驾驶员对行车视距重要性的认 识。
无线信道仿真
无线信道仿真无线信道是移动通信的传输媒体,所有的信息都在这个信道中传输。
信道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们通信的质量,因此要想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尽可能地高质量、大容量传输有用的信息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信道的特性。
然后根据信道地特性采取一系列的抗干扰和抗衰落措施,来保证传输质量和传输容量方面的要求。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信号的强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通常用路径损耗的概念来衡量衰减的大小。
路径损耗是移动通信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特别是对覆盖、干扰、切换等性能影响很大。
本文主要研究了宏小区室外传播模型,并对经验模型Okumura-Hata 模型、COST-231 Hata 模型以及COST231-WI 模型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和说明,对其中的算法Matlab 中写出了相应的函数并作出了Matlab 仿真。
在实际仿真中经常要用到一些无线信道模型,本文主要对高斯白噪声信道、二进制信道、瑞利衰落信道以及伦琴衰落信道进行了分析和仿真,这里用到的是Matlab 中自带的Simulink 模块,进行了BPSK ,BFSK 的误比特率性能的仿真。
最后对802.16规范中建议使用的SUI 信道模型进行了仿真。
1路径损耗1.1 自由空间模型:假设无线电波是在完全无阻挡的视距内传播,没有反射、绕射和散射,这种理想的情形叫做自由空间的传播。
假设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为d ,发射频率为f ,自由空间的损耗可由以下公式计算:f d P L log 20lg 204.32++= (dB)其中,d 的单位为km ;f 的单位为MHz 。
对应于文件中的wireless_free_space_attenuation.m 文件:function y=wireless_free_space_attenuation(d,f) y=32.4+20*log(d)/log(10)+20*log(f)/log(10);当f=900MHz 时的仿真图如下:f=900;d=0.1:0.1:100;y=wireless_free_space_attenuation(d,f); plot(d,y);0102030405060708090100708090100110120130140距离(km)损耗(d B )自由空间损耗自由空间的传播是电波传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理想情况。
紫外光通信特点和信道模型的介绍及紫外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紫外光通信特点和信道模型的介绍及紫外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紫外光波长10~400nm,是光谱中波长最短部分,主要由太阳辐射出来,又称紫外线,紫外光传输性能与传输范围内大气的品质密切相关,如大气中的O3浓度、散射粒子的浓度、大小、均匀性、几何尺寸等。
研究大气中分子和粒子的散射时主要考虑Rayleigh 散射和Mie散射。
与此同时,紫外光的传播方式以散射为主,虽然传输过程中衰减严重,但可绕过一定障碍物,这两点决定了紫外光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天候的非视距通信(Non Line Of Sight,NLOS)。
随着国内日盲段紫外LED生产线的投产,紫外光通信的实现将更具可行性。
1 研究背景紫外光作为通信手段被提出最早在上个世纪初,当时美国军方提出用于海军海上通信。
国内近两年在此领域研究的也有一些,其中国防科技大学在2007年研究了一款直升机紫外光通信系统,在这项研究中是国内首次使用日盲段LED点阵作为光源,并在样机上实现通信;重庆大学光电研究试验室在2006年也完成了基于紫外光的语音系统设计与实施,该系统在反映灵敏度及抗干扰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与此同时,在业界领先的美国加州大学Center for UbiquitousCommunication by Light实验室,在2007年实现了在使用光功率为0.5mW的10个24单元阵列LED为紫外光光源,00K调制方式下紫外光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如表1所示,包括视距通信(Line Of Sight,LOS)和非视距通信两种方式。
表1 不同距离,误码率下紫外光视距和非视距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2 大气散射信道由于紫外光是在大气中进行无线传输,大气信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通信质量,传输距离等重要通信指标。
当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就发生Rayleigh散射,大气分子对紫外光的散射就用Rayleigh散射理论来处理,但是只有在晴朗天气(能见度Rv≥20 km)中Rayleigh散射才是主要的。
5建筑物进入损耗
ITU-R P.1411 -4 建议书300 MHz至100 GHz频率范围内的短距离室外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本地网规划所用的传播数据和预测方法(ITU-R 211/3 号课题)(1999-2001-2003-2005-2007年)范围本建议书提供了有关300 MHz-100 GHz频率范围上户外短距离传播的指南。
提供了以下信息: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环境下的路径损耗模型、建筑物入口损耗、街道峡谷和屋顶环境下的多路径模型、信号成分数量、极化特性和衰减特性。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正在大力开发许多新的短距离(工作距离小于 1 km)移动和个人通信应用;b)对无线本地网(RLAN )和无线本地环路系统有着很高的需求;c)采用非常低功率的短距离系统对提供移动和无线本地环路环境中的业务具有许多优点;d)传播特性和由同一地区内多用户导致的干扰的知识对系统的有效设计是非常关键的;e)有需要对一般模型(即独立场地)与对初始系统规划和干扰评估的建议以及对确定性模型(或特殊场地)做一些详细的评估,注意到a)ITU-R P.1238建议书提供在900 MHz至100 GHz频率范围内的室内传播的指南,且应对那些已有的室内和室外两种条件进行考虑;b)ITU-R P.1546建议书提供在30 MHz至3 GHz频率范围内,工作在1 km和更长距离的系统的传播指南,建议1 附件1中的信息和方法是为确定工作在300 MHz和100 GHz之间的短距离室外无线电系统传播特性所采用的。
附件11 引言在长度小于1 km的路径上的传播主要受建筑物和树木的影响,而不是地面仰角变化的影响。
其中建筑物的影响更突出,这是因为大多数短路径无线电链路都在城市和郊区。
移动终端多半是由步行者手持或位于车辆中。
本建议书规定的类别是针对短传播路径的,并为估算在这些路径上的路径损耗和时延扩展提供了方法。
2 工作环境和小区类型的规定本建议书中所描述的环境是单从无线电传播角度而言分类的。
测量学-视距测量
作为该带的坐标纵轴,而其它子午线投影
后为收敛于两极的曲线,地面点真子午线
方向与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
线 以东收地敛区角,γ,各γ点角的有坐正γ为标有负值纵负轴。3偏在° 在中央真子子γ为午午正线线值 的东边,γ为正值;在中央6°于午线以西地
区,γ为负值。 surveying
26
2.磁偏角
由于地磁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极并不重 合,因此,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 向与磁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 的夹角称为磁偏角δ,磁针北端偏于其子 午线以东称东偏,偏于其子午线以西称 西偏。直线的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 可用下式进行换算:
左
测 测站:
站: 测2站.4高45程:
测2
站
仪1.器55高5:
仪器:
高 0.890
程:
测2.站00:
测站 高程:
95 17 36 -5 17 36
测站: 测站: 测站高程: 测站高程:
8测8.站24:
测站高 程:
-测8.站18:
测站高 程:位置来自-测8.站73:测站 高程:
+测36站.6:4
测站高 程:
三、视距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13
(一)、误差来源 1、仪器误差 视距尺分划误差 视距乘常数 K 的误差 2、观测误差 视距尺倾斜误差 读数误差 竖直角观测误差 3.外界条件的影响 大气折光 空气对流 风力影响
(二)、注意事项
14
1、为减少垂直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尽可能使视线离地面 1米以上;
2、作业时,要将视距尺垂直,并尽量采用带有水准器的视 距尺;
2)测前准备: 打开电源进行仪器功能及电源状态测 试;设置单位制式,预置常数,包括: 仪器加常数、 气象改正数等。
3视距
尾随在慢车后面的快车司机往往在未看到前面的安全区段就开 始了超车作业,如果进入对向车道之后发现迎面有汽车开来而 超车距离不足时还来得及返回自己的车道。因此,对向汽车行 驶时间大致为t2的2/3就足够了。
V 2 2 V S4 t2 t2 3.6 3 3 3.6
2.3行车视距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 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 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与迅 速,它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道路 平面上的暗弯(处于挖方路段的弯道和内侧有障 碍物的弯道)、纵断面上的凸形竖曲线以及下穿 式立体交叉的凹形竖曲线上都有可能存在视距不 足的问题。
S超 S1 S2 S3 S4
(1)加速行驶距离
V0 1 S1 t1 a t1 3.6 2
(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S2
V t2 3 .6
(3)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S3=15~100m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S超 S1 S2 S3 S '4
特别困难时:
2 S 超 S 2 S 3 S '4 3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 2. 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 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3. 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 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 当地形及其它原因 不得已时,超车视距长度可适当缩减,最短不应小于 所列的低限值。 在二、三级公路中,宜在 3min 的行驶时间里,提 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 于总长度的10%~30%,并均匀布置。
覆盖
三传播预测模型在GSM系统覆盖设计中,电磁波传播模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信道模型大致可以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两类。
大尺度传播模型用来描述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相对较长的距离信号场强变化,小尺度传播模型主要描述短距离或短时间的接受场强的快速波动。
这两种模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同一无线信道中,即存在大尺度衰落也有小尺度衰落。
一般来说大尺度模型表征接收信号在一定时间内的均值传播距离和环境的变化,小尺度模型接收信号短时间内的快速波动。
假设从雁塔校区到大唐芙蓉园的距离约在2—5KM左右。
一般说来,接收功率Pr与距离d的指数d−n成正比,在自由空间传播环境中n=2,在其它情况下3<n<4。
下图为接收信号强度随距离变化的趋势,然而在实际无线传播过程中它们并不是线性关系。
图3-1 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的非线性关系上图采用的是对数坐标,当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距离较小时,为视距传输即n=2,此时包络服从莱斯分布,一小尺度衰落为主,当距离增大时有3<n<4,此时一大尺度衰落为主,包络服从瑞利衰落当然地形不同转折点的位置不同。
在实际传播环境中,从覆盖区域来分。
室外传播环境可分为两类: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宏蜂窝传输模型功率可达几十瓦,半径为几十公里。
相比之下微蜂窝传播模型的覆盖范围怎小一些200—1000米,微蜂窝传播模型中假定基站不高,发射功率有限,所预测的区域也只在基站附近。
因此此次预测模型为宏蜂窝假设覆盖范围为3KM。
下面将讨论两种预测方案从中择优学则合适的预测模型,来计算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路径损耗中值,以便在给定的覆盖范围内确定合适的基站发射功率。
在本次覆盖设计GSM中900MHz集群系统中:基站天线有效高度ℎb为32m;移动台天线高度设ℎb为1.5m;发射频率f为935—960MHz计算时取950MHz;通信距离d设从雁塔校区到大唐芙蓉园的距离约在2—5KM左右,计算时取3KM。
紫外光通信系统简介
核心部件:
光源:决定紫外光 通信系统速率最关 键的因素。
紫外光电探测器: 通常采用光电倍增 管、光电二极管和 雪崩光电二极管。
紫外光通信系统
紫外光通信系统有两种通信方式:视距通信 和非视距通信
视距通信方式:传统自由空间光通信方式,紫外光通信也可以 以此方式进行通信,而遵循 “信号度按指数规律衰减,与距 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谢谢观赏
本ppt资源皆取自网络
非视距通信方式:紫外光特有,由于散射作用,紫外光在传输 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场使大气中的粒子所带的电荷产生振荡,振 荡的电荷产生一个或多个电偶极子,辐射出次级球面波。由于 电荷的振荡与原始波同步,所以次级波与原始波具有相同的电 磁振荡频率,并与原始波有固定的相位关系,次级球面波的波 面分布和振动情况决定散射光的散射方向。因此,散射在大气 中紫外光信号与光源保持了相同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传输。
2.特种作战中的复杂地形通讯静默时的非定位通信 在现代大国间的高科技精英化小部队作战中,作战双方都具备通信干扰 和截取设备。而在形如城市这样复杂地形中作战时,无法确定友方位置 但又急需通信时,就可以利用紫外光通信的非视距通信特点,直接向友 方大致方位发出紫外光通信信号,通过控制发出端功率即可严格控制信 号传输范围,由此进行无法被干扰和截获的实时通讯。
目录
CONTENT
01 紫外光通信原理 02 紫外光通信系统 03 紫外光通信的特点 04 军事中的应用
紫外光通信原理
紫外光通信基于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物理现象:
一是高空大气层中的臭氧对波长在200nm到280nm之间的紫外光有强烈吸收作用,到达地面的该区紫外 光辐射几乎为零,因此该区又被叫做日盲区;另一现象是地球表面的日盲区紫外光受大气强烈散射作用 可使它的能量传输方向发生改变,而大气的吸收作用带来的衰减使紫外光的传输限定在一定的距离内。 因此紫外光通信是基于大气散射和吸收的无线光通信技术。
视距测量
第四章→第二节→视距测量一、视距测量的概念视距测量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利用仪器望远镜筒内的视距丝在标尺上截取读数,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距离,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观测快捷,一般不受地形影响。
其缺点是,测量视距和高差的精度较低,测距相对误差约为1/200~1/300。
尽管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但还是能满足测量地形图碎部点的要求,所以在测绘地形图时,常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和高差。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一)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计算公式如图4-7 所示,测地面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在点安置仪器,在点竖立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水平视线与标尺垂直,中丝读数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位置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用表示。
1、水平距离计算公式设仪器中心到物镜中心的距离为,物镜焦距为,物镜焦点到点的距离为,由图4-7可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关系得两点间水平距离为:(4-7)式中:为视距乘常数,用表示,其值在设计中为100。
为视距加常数,仪器设计为0。
则视线水平时水平距离公式:(4-8)式中—视距乘常数其值等于100。
—视距间隔。
2、高差的计算公式:两点间的高差由仪器高和中丝读数求得,即:(4-9)式中:—仪器高,地面点至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
(二)望远镜视线倾斜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公式在地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望远镜倾斜才能照准视距标尺读取读数,此时视准轴不垂直于视距标尺,不能用式4-8计算距离和高差。
如图4-8所示,下面介绍视准轴倾斜时求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
视线倾斜时竖直角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标尺上所截的位置为,,视距间隔为,求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首先将视距间隔换算成相当于视线垂直时的视距间隔之距离,按式4-8求出倾斜视线的距离′,其次利用倾斜视线的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为水平距离。
因上下丝的夹角很小,则认为∠和∠为90°,设将视距尺旋转角,根据三角函数得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计算式为式(4-10),两点高差计算公式为式(4-11)。
非视距成像原理
非视距成像原理
1非视距成像
非视距成像是一种通过非光学方式捕捉图像的技术。
它把非光学信号(如声波、电磁波)转换成易于理解的信号,从而产生可视图像。
由于它不需要视线即可捕捉图像,所以它也被称为“无线视距”成像。
非视距成像使用多种传感器来收集信息,可以检测不同波长范围(近红外、可见光及多样化频带)内的光线。
它也可以使用探测器来收集声波和电磁波(如X射线和微波)等无线信号,探测难以用肉眼看到的物体。
此外,非视距成像可用于多种监测和监督,比如火灾检测、金融安全监控,以及用于任务和跟踪系统中的人类监控。
可见,这种技术已经为全球的安全、保护、监管、警务和监视提供了广泛的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技术革新和发展。
此外,非视距成像还为科学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应用。
微小天体、大气层成分、物质特性等难以用肉眼看到的物质,都可以通过它以多种形式(比如声、红外、X射线及微波等)进行波谱分析研究。
因此,非视距成像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应用广泛的形式,它以其独特优势和潜力,为世界各地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视距的名词解释
视距的名词解释视距是一个物理学术语,用于描述人眼所能观看到的最远距离。
它是由大气条件和人眼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当我们站在一个开阔的地方,向远处望去时,我们会发现远处的物体逐渐变得模糊,最终看不清楚。
这就是视距的范畴。
视距取决于大气中的浓度和悬浮颗粒物的数量。
当大气中存在过多的浮尘、烟雾或水蒸气时,这些微小的颗粒物会散射光线,使得远处的物体被遮挡或模糊。
而在干净的大气环境下,视距会更远,我们能够看到更远处的事物。
此外,视距还与人眼的生理结构有关。
人类的视网膜上布满了感光细胞,它们接收并转化光信号为神经信号。
然而,这些感光细胞在远距离时受到限制,只能观测到一定范围内的物体。
因此,即使是在理想的大气条件下,我们也无法无限远地看到事物。
视距的概念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交通工程中,视距被广泛用于道路设计和交通安全评估。
比如,在建造高速公路时,工程师需要确保驾驶人能够提前看到前方来车或障碍物,以保证行车安全。
因此,他们会使用视距的概念来计算车辆行驶的可见范围。
同样地,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也需要考虑视距。
他们要确保建筑物的窗户和门口能够提供良好的视野,让人们能够欣赏到周围的美景。
此外,在室内设计中,视距的概念也被用来确定家具和装饰的摆放位置,以便人们在室内能够享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除了实际应用,视距还在艺术和摄影中扮演重要角色。
艺术家和摄影师们常常运用视距的原理来创造视觉层次感。
通过合理地安排前景、中景和背景,他们能够营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使观者感受到真实世界的纵深之美。
视距的解释也引发了一些哲学上的思考。
通过思考视距的局限和个体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的片面性,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我们的知觉受到限制,我们不能无限远地看到事物,也无法从一个角度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
因此,这种对视距的抽象理解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综上所述,视距是描述人眼所能观看到的最远距离的物理学术语。
它由大气条件和人眼的生理结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是一项运用于802.11n的核心技术。802.11n是IEEE继802.11b\a\g后全新的无线局域网技术,速度可达600Mbps。同时,专有MIMO技术可改进已有802.11a/b/g网络的性能。该技术最早是由Marconi于1908年提出的,它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10GHZ-66GHZ是视距,2-11GHZ是非视距。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的绕射能力就越弱,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就很容易被阻隔,所以只能靠直线传播。
802.16d可以支持10GHZ-66GHZ的视距传播频段以及11GHZ以下的非视距传播频段。根据不同频段的传播特性,其应用也有所不同。对于10GHZ-66GHZ的视距传播频段,由于终端需要有室外天线,其应用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Backhaul的无线传输,对于11GHZ以下的非视距传播频段,由于能实现室内覆盖,其应用将主要集中在为个人用户提供宽带数据业务。除此之外,802.16d还可以实现企业wi-fi热点区域的传输功能,以及局域网互联,数据专线、宽带业务和基站互联等。
OFDM
中文: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WiMax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也叫802·16无线城域网或802.16。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非视距
定义:发送端与接受端之间的无线电波直射路径受地面阻挡的情况。
视距传播
电波沿直线传播的方式称为视距播。
注:微波只能进行视距传播,因为微波信号没有绕射功能,所以两个微波天线只能在可视,即中间无物体遮挡的情况下才能正常接收。
非视距传播
当移动台(MS)与基站(BS)之间的直射路径被障碍物挡住后,无线电波只能在经过反射和衍射后到达接收端,此时测量到的数据,如到达时间、时间差、入射角度等,将不能正确反映发送端与接受端的真实距离,这种现象被称为非视距传播(N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