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幼儿整理的好习惯是我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大班幼儿中,整理习惯更是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

对于幼儿来说,整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呢?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

1. 培养幼儿对整洁的意识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培养他们对整洁的重视和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提醒、反复强调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整洁的好处,比如减少病毒的传播、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图画等方式,向他们展示整洁的美好和好处。

2. 制定规则和纪律制定规则和纪律是培养幼儿整理好习惯的关键。

我们可以向幼儿解释规则和纪律的意义,同时告诉幼儿如果能够遵守规则和纪律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幼儿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意识。

3. 清晰明了的指示在幼儿整理活动中,我们需要给孩子们清晰明了的指示,确保他们能够听懂并且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我们建议使用简单的词语、肢体动作和图片等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指示内容。

此外,我们还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并且要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努力。

4. 模拟角色扮演在幼儿整理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模拟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中学会如何整理。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整理自己的床铺,整理自己的书包等等。

通过模拟角色扮演,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整理的兴趣和能力。

5. 营造好的整洁环境最后,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让幼儿有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同时,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和整顿,让幼儿感受到整洁的重要性,并且增强他们的整理习惯。

当然,我们也需要教育幼儿如何保持整洁的环境和卫生。

总结通过以上几点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

当我们通过合适的方式授予孩子们整洁的意识,制定规则和纪律,给他们清晰明了的指示,开展模拟角色扮演,营造好的整洁环境,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帮助幼儿们掌握整理的技巧和良好的整洁习惯。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幼儿物品整理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特别的策略来培养他们整理物品的养成习惯。

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我们可以激发幼儿对于物品整理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整理物品是每个人的责任。

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例如洗玩具、整理衣服等,让幼儿一起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感。

我们可以在幼儿的玩具柜、衣柜等物品摆放整齐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些自由度,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整理物品。

例如可以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篮子,让他们自己决定篮子里放什么玩具,然后在一定时间内整理好,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要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班幼儿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整理技能,例如将玩具放回固定的位置,叠放衣物等。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技能,例如设置整理时间比赛,看谁能先将玩具放回原位,或者谁能叠放最整齐的衣物。

要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有时候,幼儿可能会感到困惑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整理物品。

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可以使用图片、图示等视觉支持工具,让幼儿清晰地了解到应该如何整理物品。

教师还可以示范一些整理技巧,让幼儿学习模仿。

要注重激励和奖励。

为了培养幼儿的养成习惯,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激励他们整理物品。

例如可以设立每周“整理小能手”称号,让表现出色的幼儿成为整理的榜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包括培养责任感、注重参与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支持和引导以及激励和奖励机制。

这些策略的核心是要让幼儿从小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幼儿时期是习得整理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整理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一、父母示范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整理习惯,不要让孩子看到家里一团乱的样子,父母要定期整理家务,保持家中的整洁和有序。

这样孩子会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整理的重要性,并且潜移默化地养成整理习惯。

二、及时引导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时父母要及时引导他们。

当孩子乱扔玩具的时候,父母要及时教育他们将玩具放回原位;当孩子看书后随手丢在地上时,父母要及时教育他们要将书收拾整齐。

通过及时引导,可以让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

三、设立规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整理的规则,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将床铺整理整齐,每天晚饭后将餐具收拾到指定的位置等。

通过制定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有条理和秩序的生活习惯。

四、激励奖励在孩子养成整理习惯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激励奖励的方式来鼓励他们。

比如在孩子按时整理房间之后可以给与表扬或小礼物,这样孩子会觉得整理是一种值得做的事情,从而更容易养成整理习惯。

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家务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摆放衣物等。

通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激发他们养成整理习惯的动力。

六、创设整理的环境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游戏区等地方设置一些整理的环境,比如收纳箱、衣柜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更容易找到适当的地方放置物品,从而养成整理的习惯。

七、合理引导在养成整理习惯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到合理引导。

不要强迫孩子整理,而是要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整理。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要整理,同时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模式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榜样示范。

通过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可以更容易地养成整理习惯,并且在整理习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整理习惯摘要:大班是幼儿教育的最后阶段,是进入到学校的最关键时期,因此,必须要培养大班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包括大班孩子的责任意识、做事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要将其落实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与家长要做好表率,互相配合,改善幼儿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大班整理习惯生活态度前言: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而3-6岁是人养成习惯最关键的阶段,在新的《纲要》社会目标中曾经提出: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畏困难,具有责任感。

而作为幼儿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能力必不可少,这对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本文就对培养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方式进行探讨。

1.大班幼儿整理中的不良习惯在很多幼儿园的大班中我们会发现如下的问题:很多孩子对玩完的玩具没有整理意识,物品随意堆放,没有物归原地的滴管,在完成游戏后,很多物品东倒西歪,没有放回指定的区域内,看完的图书漫画到处丢放,部分图书还被损毁,部分孩子户外活动结束后将自己的衣服随处堆放,不会整理,也没有整理的意识。

2.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对策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种种不良习惯,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善大班幼儿的生活习惯。

2.1 发挥教师的榜样功能,潜移默化影响幼儿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中曾有明文规定:“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对教师的榜样功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幼师必须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明确的标准概念,按照标准来调整自己。

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从将物品放回固定位置为开始,让孩子们在动用完这批物品后也会自觉的将其放回,让孩子养成“哪里拿,哪里放,用完就放回”的习惯。

2.2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从彼此的经验中提升自己新《纲要》中将情感与态度作为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中随处都可以看见“尊重意愿,满足需要”的精神,在教学中凸显了自主与自信的意识,因此要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积极的参与到与自身生活习惯相关的讨论中,同时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所以幼儿的责任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整理收拾的时候就会积极的投入其中,幼儿的整理习惯就会形成,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养成了孩子们的良好整理习惯。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逐渐成长为学习兴趣浓厚、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小学生。

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而物品整理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养成策略。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不仅是助力孩子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物品整理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因为它需要孩子在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下,自主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塑造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

二、定期进行物品整理教育三、建立物品整理的规则和制度在物品整理过程中,制定一些规则和制度对于幼儿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规定每日必须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桌面;还可以约定好物品放置的位置,让孩子养成将物品归位的好习惯。

通过这些规定和制度,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自觉整理物品的习惯。

四、激发孩子对物品整理的兴趣孩子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对于物品整理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制定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自觉整理物品;或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整理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孩子对物品整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倡导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物品整理习惯在孩子的物品整理养成中,家长和学校的合作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向家长宣传物品整理的重要性,并教育家长如何在家中帮助孩子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给孩子一些指导和帮助,让孩子养成日常自我管理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阶段是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物品整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以上提出的养成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共同努力,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做出令人满意的表现。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

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学会整理物品是非常重要的养成习惯之一。

通过整理物品,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整理能力和责任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秩序观念。

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为幼儿制定一套科学的养成策略,帮助他们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要明确幼儿整理习惯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整理物品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而对于幼儿来说,整理习惯更是关乎其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整理物品,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积极性和责任感,从小培养出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

整理物品还能帮助幼儿建立起对环境的尊重和珍惜之心,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物品的良好习惯。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整理意识。

幼儿的整理意识是指幼儿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整理物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幼儿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需要从内心产生渴望整理物品的愿望,能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整理自己的周围环境。

在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整理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整理桌面、整理玩具、整理教室等,培养他们的整理习惯。

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亲自动手整理自己的物品,增强他们的整理意识。

要制定科学的整理物品计划。

对于大班幼儿,他们的物品一般比较多,因此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整理物品计划。

老师和家长可以一起制定一个整理物品的计划表,将每天的整理物品时间列入日程安排中。

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幼儿自觉地参与整理活动。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合理安排整理物品的任务,避免过于繁重或过于简单,让每个幼儿都能够顺利完成整理任务,从而树立信心和动力。

要注重榜样的力量。

大班幼儿正处于模仿能力和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将对幼儿的整理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的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充当榜样的角色,主动参与到整理物品的活动中,让幼儿从身边人的言行中感受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了大班幼儿园。

大班幼儿园通常有较多的孩子,对于幼儿物品的整理和管理是一个必要的课题。

本文将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物品整理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可以通过设立幼儿值日制度,让幼儿轮流负责物品整理的工作。

在实施值日制度时,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方式,使幼儿对整理工作感兴趣,从而提高其参与度和主动性。

通过合理的分工,让幼儿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建立清晰的物品分类和放置规则。

幼儿的物品往往比较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很容易造成混乱。

在幼儿园中应建立清晰的物品分类和放置规则。

可以将玩具按照种类分别放置在对应的盒子中,然后在盒子上贴上标签,方便幼儿辨认放置的位置。

可以设计简单明了的图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注重对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

物品整理是一个需要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意识的活动。

幼儿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

幼儿可以参与到环境布置的活动中,他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指示将物品放置到指定的位置,通过这样的实践,帮助幼儿锻炼整理能力和空间意识。

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整理氛围。

幼儿大班通常有较多的幼儿,因此整理工作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人力。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易产生厌倦和不耐烦的情绪。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幼儿园可以注意营造良好的整理氛围。

在物品整理时,可以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幼儿感到愉快;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也十分重要,及时表扬幼儿的努力和成果,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建立清晰的物品分类和放置规则,注重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整理氛围,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这将不仅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秩序意识,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培养幼儿“整理”习惯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
第一课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教育引导,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可以告诉幼
儿要将玩具摆放整齐,衣物放在指定的位置,家长还可以和幼儿一起整理书桌、书包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也是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重要环境。

幼儿园可以通过环境布置和活动设计
来引导幼儿主动整理。

每天的早操后,可以要求幼儿将自己的鞋子整齐放好,或者在大型
玩具和图书区设置专门的整理区,引导幼儿将玩具和书籍摆放到指定位置。

可以通过游戏、歌谣等方式培养幼儿“整理”习惯,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校教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规则制定来培养幼儿的整理
习惯。

在课堂结束时可以要求幼儿将书本整齐摆放,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榜样的作用,激
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整理活动等方式,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和
自觉性。

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要关注幼儿的日
常生活,给予正确的引导;幼儿园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整理;学校要通
过教育课程和制度规范,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养
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幼儿的“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养成整理的习惯,可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责任感和自理能力,使他们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和周围的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的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要建立起规范的整理习惯。

幼儿的整理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示范。

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整理的规则,例如每天固定的整理时间,整理的内容和方法等等。

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在物品的摆放和分类上树立榜样。

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引导,幼儿的整理习惯会逐渐形成。

要进行积极的激励和奖励。

幼儿在形成整理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小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或者小红花等等,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整理行为。

也要注意及时给予孩子反馈,让他们能够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意义的。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整体观念。

幼儿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还要学会整理周围的环境。

教师和家长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整理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整理班级或者家庭环境的过程中。

通过参与整理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整体的效果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整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要形成习惯的养成周期。

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坚持和耐心。

在整理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例如幼儿的反抗和抵触等等。

这时候,教师和家长要保持耐心,不断引导和激励幼儿,让他们慢慢适应和接受整理的习惯,在一段时间后形成固定的习惯。

浅谈大班幼儿整理物品习惯的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整理物品习惯的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整理物品习惯的策略摘要:3~6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个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在整理物品方面的依赖会减少,当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后,需要的学习、生活物品越来越多,我们根据班级幼儿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活动,采取一定措施解决幼儿整理物品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整理物品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幼儿进入小学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关键词:大班幼儿;整理物品;习惯一、大班幼儿整理物品具体的问题与分析在我们班,总有一部分幼儿有着良好的整理物品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在整理物品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较薄弱,彬彬一会说画画纸丢失了,睿睿每天最后一个走出睡室,因为不会整理自己的被褥,不仅仅慢吞吞的,还时刻依赖同伴或者老师协助。

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区域柜中的物品随处可见,不按照标识放回原处等等。

针对幼儿在整理物品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第一,幼儿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总是担心自己孩子做不好,看着自己孩子动作慢或者做不好,宁愿自己去做好,所以幼儿在家都是家长来帮着孩子做的,也剥夺了幼儿做事情的机会。

第二,也有一些幼儿习惯依赖成人,生怕自己做不好,不够自信。

第三,但是也有的幼儿很乐意去整理收拾物品,但没有掌握正确的整理方法,往往会反而适得其反。

二、大班幼儿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根据本班幼儿在整理物品上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幼儿整理能具有遇到挑战困难时能专注于任务之中等。

由此,可由于多数家庭父母较忙,老人照顾孩子的情况占多数,隔代教育的过度包办。

(一)利用晨谈与幼儿讨论与幼儿共同制定常规,并利用多种不同鼓励的方法让幼儿自行遵守规则。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我是整理小能手,我是小小值日生等,让幼儿主动去遵守,让幼儿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抓住一日活动每个环节都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

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

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第一篇: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

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

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却很少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

更甚者,幼儿的有些良好行为习惯还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文明行为反而引起周围成人的讪笑或制止,使幼儿对园内外不同行为要求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

从教育实践上可以看出,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进行有效的家园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但是习惯不是一律,有好有坏。

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对于大班的幼儿,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首先,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或评价主体已经由老师变成幼儿。

以前,老师对幼儿的统一要求比较多,老师制定的规则比较多,现在,我们逐渐让幼儿或师生共同简历规则,幼儿会积极地遵守。

老师不在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决策者,而是引导者。

另外,老师的建设性评价往往会让幼儿产生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时,幼儿却有认同感。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文章摘要: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家长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理习惯培养大班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开学初班级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镜头一:晨间活动结束后,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拼图混在一起,计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语言角,美工托盘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油泥盖子和罐子分了家。

镜头二:气象观察记录做完,听到琴声幼儿迅速的收拾整理,可是整理的质量却很差,地上有几个笔套,桌上有几支笔没放进笔筒,而观察记录本也没摆放整齐。

镜头三:社会性游戏结束后,小吃店的碗筷没放在规定的地方,围裙头巾没有挂在勾上,服装店的服装有的没叠好有的没挂好,小学校的黑板没擦,笔没放好。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变得越发重要。

在幼儿园的大班,孩子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习惯和行为习惯将在未来的生活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希望可以给家长和老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整理物品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由他人来替代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帮助整理玩具、收拾书包等,让他们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慢慢养成爱干净、整洁的好习惯。

二、建立规范的物品整理制度在大班幼儿园,建立规范的物品整理制度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和要求,比如定期整理物品、保持教室整洁、分工合作等。

要对孩子们进行耐心的解释和引导,让他们明白物品整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实践中,也可以采用激励机制,比如设立整理小组、评选整理小能手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到整理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参与其中。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除了建立规范的制度外,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让他们学会分辨和归类物品,明白每样物品应该放在哪里。

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细致性,让他们能够在整理物品时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这样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对幼儿园生活有益,而且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注意情感培养在培养孩子的物品整理习惯时,还要注意情感的培养。

物品整理并不只是一种机械的动作,更是一种充满情感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情感、信任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在整理物品时感受到爱与被尊重。

在整理过程中,可以适当表扬孩子们的努力和成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积极性和动力。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1. 引言1.1 幼儿物品整理的重要性幼儿物品整理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整理物品,孩子可以培养整齐、有序的思维方式,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整理物品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整理物品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学会坚持完成一件事情。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开始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因此需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整理物品也是孩子们学习社会规范和礼仪的重要途径,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共享资源的重要性。

幼儿物品整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维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有序,更在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引导和激励,可以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挑战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幼儿在整理物品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阻碍。

大班幼儿通常拥有的物品种类繁多,包括玩具、书籍、学习工具等,因此整理工作相对繁重。

幼儿在整理物品过程中可能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整理工作无法完成。

大班幼儿的认知和动手能力还在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不太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难以形成整理物品的自觉性。

大班幼儿之间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争抢、混乱等问题,影响整体的整理效果。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挑战在于如何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以及如何让整理工作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要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养成策略来引导和激励幼儿进行物品整理,培养其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2. 正文2.1 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自己要保持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让孩子看到正面的榜样会更容易被感染。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整理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整理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阶段是孩子习得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良好的整理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日常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认识整理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整理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通过整理玩具、书籍等物品,幼儿能够培养整理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整理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和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

二、创造整洁有序的环境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保持整洁有序非常重要。

幼儿室内环境需要有明确的区域划分,让孩子们知道每种物品应该放在哪里。

同时,提供合适的收纳盒、橱柜等储物工具,让幼儿明白每件物品都应该有固定的位置。

三、制定明确的整理规则制定明确的整理规则有助于幼儿培养整理习惯。

首先,明确告诉幼儿每个物品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例如玩具应该放回玩具箱中,衣物应该放进衣柜等。

其次,给予幼儿逐步完成整理任务的指导,从简单的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帮助幼儿建立起整理习惯。

四、以身作则,进行示范和引导父母和教师作为幼儿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整理活动。

他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整理物品,向幼儿展示正确的整理方法和技巧。

在整理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整理的重要性,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认可。

五、培养乐于分享和合作的意识整理习惯与分享和合作意识息息相关。

通过与其他幼儿一起整理,幼儿可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分享,相互帮助。

这不仅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巧。

六、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整理习惯也包括在时间管理方面。

通过规定整理时间,幼儿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理任务,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自律能力。

同时,父母和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安排幼儿的活动和任务,帮助他们分配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七、注重肯定和激励每当幼儿完成整理任务时,家长和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激励。

肯定和激励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动力,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

而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生活期间,物品整理能力的养成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制定一份关于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之一是培养孩子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孩子注意物品整齐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整理意识。

比如通过玩具整理游戏、小组合作整理物品等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整理的乐趣,培养出整理物品的自觉意识。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之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孩子对于整理物品的兴趣。

利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盒子来整理教具、图书和玩具等物品,让孩子们在整理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乐趣,从而培养出整理物品的主动性和乐趣感。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之三是规范孩子的行为。

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物品整理方面,老师可以利用红绿灯的原则来引导孩子整理物品。

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红灯表示物品乱七八糟,需要整理;黄灯表示物品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还需要稍微整理一下;绿灯表示物品已经整理得很好了,可以继续使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之四是倡导家园合作。

在幼儿园的物品整理工作中,老师可以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物品整理的规范和标准。

让家长们在家中也给孩子提供一个整理物品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习惯于整理自己的物品。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合作,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变得更加容易和顺利。

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整理意识、激发孩子的兴趣、规范孩子的行为和倡导家园合作,才能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摘要】在大班幼儿教育中,物品整理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一环。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重要性,强调了整洁环境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接着,文章详细讨论了营造整洁的环境氛围、制定物品整理的规范和要求、引导幼儿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设置整理物品的奖惩机制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协作意识等养成策略。

在总结了这些养成策略的有效性和意义,指出通过规范的物品整理教育,幼儿能够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幼儿园大班的物品整理工作将更加顺利,幼儿们也将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班幼儿、物品整理、养成策略、环境整洁、规范要求、习惯养成、奖惩机制、责任感、协作意识、有效性、意义1. 引言1.1 介绍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重要性在大班幼儿教育中,物品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场所,一个整洁和有秩序的环境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

物品整理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还能让他们意识到物品整理的重要性。

通过整理物品,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和物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协作意识。

物品整理也能帮助幼儿培养整洁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引导幼儿养成物品整理的好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制定物品整理的规范和要求,设立奖惩机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协作意识,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营造整洁的环境氛围要营造整洁的环境氛围,首先需要保持教室的整洁和有序。

幼儿教室是幼儿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整洁的环境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品质。

教师可以定期清理教室,保持地面、桌椅、玩具等物品的干净整洁。

可以布置一些美丽整洁的环境装饰,营造愉快、舒适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可以倡导幼儿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

定期组织整理活动,如“整理日”,鼓励幼 儿参与整理,培养其责任感和主动性。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方式,引导幼 儿体验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其整理习惯。
成功案例
案例一
某幼儿园大班开展“小小整理员”活动,鼓励幼儿轮流担任整理员,负责班级日 常整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幼儿逐渐养成整理习惯,班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二
某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整理规则,设立整理示范区。通过不断引导和 鼓励,大部分幼儿都能自觉遵守规则,整理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实践反思与改进
反思一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引导 方法。
反思二
教师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和鼓励,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 性。
02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现状及问题
CHAPTER
整理习惯的现状
大部分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整理意识,能够完成简单的整理 任务。
少数幼儿在整理方面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指导 和帮助。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缺乏系统性的整理教育
目前幼儿园教育中对整理习惯的培养 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整理教育课程 和活动。
制定规则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家 庭规则,明确物品的摆放 位置,让孩子知道自己的 责任和义务。
学校方面
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整洁、 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激发幼儿整理的愿望。
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主题 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整理 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整 理意识。
表扬和奖励
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教 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 性。
改进建议
教师可以尝试将整理习惯的培养与其他领域活动相结合,如数学、语言等,以丰富教育内 容和方法。同时,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培养过程,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 良好习惯的养成。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摘要】在大班幼儿教育中,物品整理是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建立整理物品的规则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关键,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体环境的影响。

鼓励孩子参与整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感,让整理变得更加愉快和有效率。

定期检查和督促是确保整理习惯形成的关键,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营造整洁有序的环境是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让孩子在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物品整理、养成策略、规则、责任感、参与、检查、督促、整洁、有序、环境、总结1. 引言1.1 引言在大班幼儿园,物品整理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一个整洁有序的教室环境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控能力和整理意识仍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督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建立规则、培养责任感、鼓励参与、定期检查和督促以及营造整洁有序的环境等方法,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养成策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

2. 正文2.1 建立整理物品的规则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行为规范,因此建立整理物品的规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觉性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制定整理物品的规则。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参与讨论和制定规则,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让他们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制定整理物品的规则需要具体明确、简洁明了,让幼儿能够清楚地理解和记住。

整理书籍的规则可以是:放回原位、不折叠书页;整理玩具的规则可以是:分类放置、小件放在大件上。

规则的明确性可以帮助孩子们清晰地知道应该如何去做,避免产生歧义和混淆。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浅谈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大班幼儿园的班级人数也越来越多。

而在这样庞大的班级中,幼儿的物品整理成为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

在大班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游戏教育、示范引导和鼓励奖励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大班幼儿物品整理的养成策略。

游戏教育是培养大班幼儿物品整理习惯的一种重要策略。

游戏教育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大班幼儿园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兴趣和乐趣。

可以设计一个“拼图游戏”,让幼儿将散落在地上的玩具拼凑起来,然后放回原位。

在游戏中,可以通过细致的引导和示范,让幼儿体验到整理物品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还可以利用音乐、舞蹈等形式的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整理物品,从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示范引导是培养大班幼儿物品整理习惯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幼儿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

在大班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和引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当幼儿需要整理物品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遍,然后让幼儿们一起操作。

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解释整理物品的步骤和方法,让幼儿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可以配合语言和肢体动作,引导幼儿正确地整理物品。

通过反复的示范和引导,幼儿们能够逐渐学会整理物品,形成良好的习惯。

鼓励奖励是培养大班幼儿物品整理习惯的必不可少的策略。

奖励可以是一种外部的刺激,可以是一些小礼物、徽章或者是一些肯定的话语。

在大班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整理物品的小竞赛,比如谁整理得最快、最整齐,然后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

教师还可以每周评选一个“物品整理小能手”,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通过奖励和鼓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

在大班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物品整理习惯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文章摘要: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家长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理习惯培养大班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开学初班级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镜头一:晨间活动结束后,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拼图混在一起,计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语言角,美工托盘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油泥盖子和罐子分了家。

镜头二:气象观察记录做完,听到琴声幼儿迅速的收拾整理,可是整理的质量却很差,地上有几个笔套,桌上有几支笔没放进笔筒,而观察记录本也没摆放整齐。

镜头三:社会性游戏结束后,小吃店的碗筷没放在规定的地方,围裙头巾没有挂在勾上,服装店的服装有的没叠好有的没挂好,小学校的黑板没擦,笔没放好。

镜头四:图书看完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镜头五: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许多幼儿将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装衣服的筐中一扔,少数幼儿一团塞进筐里,只有个别幼儿叠整齐后才放入筐里。

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具体措施针对幼儿的种种整理的不良坏习惯我们进行了分析,经过近一学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整理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

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

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大家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

”的规则,老师们也逐渐都遵守了。

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

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规则设计标志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

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游戏区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怎样整理我们的箱包”等等。

孩子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外套随时脱随时叠整齐放好、笔和笔套不可以分家、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

最后孩子们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

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

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也是大家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就养成并内化了,环境也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3、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

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丰富多彩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服装店”、“小吃店”、“巧手坊”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与习得。

2)整理书包和箱包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在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月,我们让幼儿每人带一个小书包入园,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洁,总结整理书包的方式方法,学会整理书包。

我园是寄宿幼儿园每位幼儿都有一个箱包,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箱包的好习惯,每周四的晚上都让幼儿整理自己的箱包,我们还经常检查小朋友的箱包,看看里面的衣物是否按要求收拾好了,并给按要求收拾好的小朋友奖励,在小朋友中树立收拾整理箱包的好榜样。

并让收拾能力强的幼儿与收拾能力弱的幼儿之间结对,进行一对一帮助,使能力弱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收拾整理。

文章摘要: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家长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理习惯培养大班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开学初班级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镜头一:晨间活动结束后,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拼图混在一起,计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语言角,美工托盘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油泥盖子和罐子分了家。

镜头二:气象观察记录做完,听到琴声幼儿迅速的收拾整理,可是整理的质量却很差,地上有几个笔套,桌上有几支笔没放进笔筒,而观察记录本也没摆放整齐。

镜头三:社会性游戏结束后,小吃店的碗筷没放在规定的地方,围裙头巾没有挂在勾上,服装店的服装有的没叠好有的没挂好,小学校的黑板没擦,笔没放好。

镜头四:图书看完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镜头五: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许多幼儿将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装衣服的筐中一扔,少数幼儿一团塞进筐里,只有个别幼儿叠整齐后才放入筐里。

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具体措施针对幼儿的种种整理的不良坏习惯我们进行了分析,经过近一学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整理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

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

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大家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

”的规则,老师们也逐渐都遵守了。

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

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规则设计标志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

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游戏区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怎样整理我们的箱包”等等。

孩子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外套随时脱随时叠整齐放好、笔和笔套不可以分家、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

最后孩子们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

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

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也是大家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就养成并内化了,环境也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3、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

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丰富多彩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服装店”、“小吃店”、“巧手坊”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与习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