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精粹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重要的核心价
值观和思想观念。
这些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和谐:和谐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国人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的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社会、政治、经济等。
2. 礼仪:中国文化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它涵盖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行为方式、言谈举止等,体现了尊重和关怀他人的态度。
中国人认为,通过遵守礼仪可以维系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适度和平衡,既不偏激也不追求过度。
中国人认为,只有通过中庸之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才能达到和谐、稳定和持久的目标。
4. 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
中国人将孝道视为尊敬父母和长辈、关心家庭和社会的基本准则。
孝道体现了家庭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也是中国文化中传承和延续的重要力量。
5. 敬天爱人:中国文化中强调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是敬天爱人。
中
国人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
敬天爱人的观念意味着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以及对人类的关怀和尊重。
这些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秩序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这些基本精神仍然被广泛传承和推崇,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礼仪、传统节日等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家。
饮食文化是中国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统一。
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对食物十分讲究。
中国菜系繁多,各具特色,最有名的当属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十分独特,例如早餐吃包子、油条,午餐吃米饭、菜肴,晚餐吃米饭、汤羹等。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地方特色小吃,如北京的炸酱面、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等,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独到追求。
服饰文化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中国人的服饰讲究色彩搭配、款式设计和面料选择。
传统的汉服、旗袍、长袍等服饰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而现代的时尚潮流也为中国服饰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礼仪服饰,如婚礼时的礼服、节日时的盛装等,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爱。
居住文化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国人的传统居住建筑以庭院式为主,注重居家环境的和谐与舒适。
中国的四合院、园林、藏式建筑等形式丰富多样,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空间的独特理解。
另外,中国人还有许多居家习惯,如喜欢养鱼、养花、喝茶、做家务等,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感情。
礼仪文化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讲究礼仪、尊重长辈、尊重传统。
中国的传统礼仪包括叩首、揖让、拜年、拜佛等,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视。
中国人还有许多节日和仪式,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逢节日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小学中国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10篇
小学中国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10篇小学中国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篇1】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穿的服装、用的瓷器等等。
这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们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传统文化也包括节日,我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过春节可以吃到象征幸福平安的饺子;过清明可以拜祭去世的亲人;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的好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戴茱萸的日子;国庆节是庆祝建设国家的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
在春节那天,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换了喜庆的气息。
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红灯笼,贴上红春联,嘻嘻哈哈地放鞭炮。
那些辛勤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在家内出入,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们把各种的食物端上桌,打开电视,边看春晚边吃食物边唠家常,其乐融融。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只有传统节日,还有传统美德。
雷锋,一个万众皆知的名字,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
他没有沙场上浴血搏杀的经历;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有着一颗朴实无华的心,有着乐于助人的精神,仅仅凭这些,他的名字被人们深深的铭记在心。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这句话是赞美雷锋的,他走到哪里,好事就会做到哪里;他走到哪里,他那帮助别人而又不图回报的思想就会带到哪里。
雷锋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自己的生活岗位上……让我们向雷锋学习,献出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
这,就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这,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小学中国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篇2】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泱泱国风。
中国人餐桌上的文化
中国人餐桌上的文化
中国人餐桌上有着丰富的文化,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尊重长辈:年长者在餐桌上通常会被赋予更高的地位和尊重。
他们会优先选取食物和饮料,在用餐时也会享有更多的话语权。
2. 分享食物:在中国文化中,食物是一种社交媒介,人们会把自己喜欢的食物和别人分享。
分食也代表了团结和友谊。
3. 碗和筷子的用法:在中国,人们通常使用碗和筷子用餐。
碗是个人用的,不会跟别人共用,而筷子则是用来夹食物的,不会直接接触嘴巴。
4. 酒文化:在中国,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
在宴会上,通常会有人主持敬酒,大家会一起喝酒,表示团结和友谊。
5. 饮茶文化:中国人有着浓厚的茶文化,餐后品茶也是一种传统。
在餐桌上,人们会不断为自己和别人倒茶,以表达尊重和关怀。
6. 餐桌礼仪:在中国,有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比如不发出声音吃东西、不吹鼻子、不打嗝等。
这些礼仪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素养。
7. 餐桌礼仪:在中国,餐桌礼仪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用餐时,应该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不能吸口气,应该用筷子夹菜,不能用手抓,还需要注意不要将碗里的饭菜吃光,这些都是中国人的餐桌礼仪。
8. 吉祥食品:在中国,有一些食品被认为是吉祥的,如鱼,因为“鱼”和“余”谐音,意味着“年年有余”;还有汤圆,因为它的形状像团圆,代表着家庭和睦。
总之,中国餐桌文化是一个充满尊重、友谊和团结的环境。
它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和沉淀。
民族精神的弘扬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以先进的文化作支撑。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关系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07-03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精神并非孤立、片面的存在着,它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渗透在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借助优秀文化的传播得以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依托,中华民族精神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学说或流派。
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大致可以从科学技艺层面和伦理价值层面两方面来加以概述。
从科学技艺层面看,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园林建筑文化、工艺美术文化、戏剧舞蹈相声等娱乐文化、武术健身养生等体育文化、天文历法、发明创造及中医理论等。
从伦理价值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谋略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宝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精髓,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建筑、礼仪、哲学等各个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代表,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顺等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展现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的表现方式。
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宾主有序等礼仪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遵守礼仪规范,人们能够保持公共秩序,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孝道。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美德的典范,强调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维系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通过强调孝道,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尊老爱幼、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培养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和家庭责任感。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文学艺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作,成为后人学习借鉴的典范;中国书法艺术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中国传统绘画作为独特的美术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些文学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寻味。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强调个人修养与家庭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通过道德修养,人们能够提升自身素养,践行中华传统道德观念,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追求道德高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 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 出该种廓形,只是在长短、 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 化…… 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 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 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 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 袍的黄金时代。
建国之初,妇女穿
衣服都学解放区的
样子,鄙夷穿红戴 绿的“资产阶级小 姐”。人们对衣着
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 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 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 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 汁紧稠浓。
八仙过海闹罗汉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 选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 芦笋、火腿为“八仙”。将鸡脯肉剁成泥, 在碗底做成罗汉钱状,称为“罗汉”。制成 后放在圆瓷罐里,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 上撒火腿片、姜片及汆好的青菜叶,再将烧 开的鸡汤浇上即成。旧时此菜上席即开锣唱 戏,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听戏,热闹非凡,也 奢侈至极。
粤菜
粤菜是国内民间第二大菜系,地位仅次于川菜。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 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 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 (酸、甜、苦、咸、辣、鲜)之别。 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 滑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 动物而负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龙虎斗、白灼虾 、 烤乳猪、盐焗鸡等。
木火 东南 青赤 肝心 角徵 春夏 酸苦
土 金水 中 西北 黄 白黑 脾 肺肾 宫 商羽 长夏 秋 冬 甘 辛咸
谢谢大家!
区域性菜系
中国大体可分为八大菜系:鲁菜、闽菜、 川菜、粤菜、浙菜、苏菜、湘菜、徽菜。
中国文化的三大精神
中国文化的三大精神编辑丨子愚(一)人本精神简单地说,中国文化体现三大精神:一是人本精神,即以人为本,就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这两个关系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注重人与人的关系。
在中国,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得先学会做人,一个不会做人的人,他最后是做什么都做不成的。
在中国你首先要学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
一个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人,也处理不好别的关系。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关系都要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比方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人往往把自然当人看,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天像人”,不是“人像天”。
董仲舒讲,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劫;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昼夜,人眼睛一闭一开,一昼一夜。
天就是人,自然界就是人。
“岁寒三友”,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松柏“岁寒而后凋”,这些都是把自然界看成人。
所以,古代中国没有宗教意识,没有科学精神,因此最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但凡与人际关系不相干的,就不予考虑。
有人问孔子,什么是鬼呢?孔子说:“不知人,焉知鬼。
”还有人问孔子:“什么是死呢?”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根本不谈这些问题。
孔子根本就不看重这些问题,他关注的是人本精神。
(二)现实精神第二精神我称之为现实精神。
以人为本的文化注重的是当下和现实,是世俗的社会,现实的社会,中国人是很现实的,对“彼岸”、“来世”没有太大的兴趣。
我经常对一些企业家说:“你们借鉴西方的管理模式当然是对的,但是一定要考虑中国国情,不要对员工讲,现在要勒紧裤带艰苦奋斗,将来企业如何如何……这是没人相信的,员工只要数着实实在在的票子,心里就踏实了。
”所以,中国人主张“知行合一”,人本精神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然后在这个现实精神方面体现的就是知行合一。
就是你做得到才说,做不到就不要说,也不要想,想都不要想,你就想那些你能做的。
我们夸一个人好,常用“说得到,做得到”“言必信,行必果”来表达。
以前,我们的新闻媒体报道模范人物、英雄人物时,经常要找一些他们说过的豪言壮语作为标题,并且记者通常都会写这么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文化古代九雅中国人的浪漫
文化古代九雅中国人的浪漫文化古代九雅 - 中国人的浪漫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九雅即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瑰宝之一。
这九雅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更体现了他们的情感与浪漫。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代中国人的九雅,并探讨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浪漫精神。
雅乐之荣中国古代雅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样的乐器和悦耳动听的音乐曲调著称。
雅乐不仅能够让人们陶冶情操,更在其中透露出一种浪漫的情怀。
古代的雅乐常常与爱情和婚姻相联系,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浪漫情感,使爱情更加深沉而浪漫。
雅歌之妙古代的雅歌是一种优美的诗歌形式,常常用于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雅歌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浓郁的浪漫氛围,表达着爱慕、思念、温馨以及对爱人的美好祝福。
雅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美妙的语言,将古代中国人的浪漫情感流露无疑。
雅舞之美古代的舞蹈被视为另一种表达浪漫情感的艺术形式。
古代中国人对舞蹈非常痴迷,并发展出许多优美的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不仅在形态上充满了优雅和美感,还能够借助舞姿和舞蹈动作传递出深深的感情。
舞蹈所蕴含的浪漫情怀常常打动人心,使人们沉浸在其中。
雅画之致古代的绘画是古代中国人表达浪漫情怀的重要方式。
中国古代的绘画注重表达情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动物和人物。
通过独特的画技和创意,古代中国人能够将浪漫情怀融入画作中,使人们在欣赏画作时感受到无限的情愫和浪漫。
雅赏之乐古代中国人也热衷于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和杂技等。
这些艺术形式展现了独特的表演技巧和创意,使人们在观看表演时感受到浓郁的浪漫氛围。
古代中国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他们对浪漫的追求和向往。
雅品之美中国古代的雅品指的是各种艺术品和工艺品,如瓷器、玉器、丝织品等。
古代中国人对雅品的制作非常注重细节和精致程度,以表达其对美的追求和浪漫情怀。
雅品所蕴含的浪漫之美常常让人心驰神往,使人们在观赏雅品时感受到无尽的美好。
雅字之情古代中国人对于书法的热爱也是其浪漫情怀的一种体现。
中国人必知的传统文化知识道德五伦五常八德
什么是道德?1、道: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怎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
2、德: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就能得道。
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
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
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
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
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一、五伦五伦,是指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
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1、父子有亲: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五种人伦关系,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2、君臣有义: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3、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4、长幼有序: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5、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二、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
“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1、仁:仁,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2、义:义,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中国民间吉祥文化
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一) 吉祥文化的形成原因原始人类活动是通过实践和精神两种不同方式的相互透,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交织来掌握世界。
几千年的漫长岁月,我们的祖先在战胜自然地过程对人类疾病,死亡,瘟疫的迷惑,恐惧使他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力量来驱逐妖魔,消灭灾害,保佑平安。
他们认为“人寿年丰”就会有吉兆瑞应,于是通过祭祀、巫术,创造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图形符号与装饰纹样,借此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是最早开始使用吉祥纹样的国家,古时以祭祀为“吉事”,祭祀之礼为“吉礼”,称善者贤人为“吉人”,帝王卜居之地为“吉土”,好日子为“吉日”“吉月”等。
“吉祥”本意为美好的预兆,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
由此可见,吉祥具有理想的色彩,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
(二) 吉祥文化的特点1 用语的系列化中国人向来都比较含蓄而且内敛,吉祥用语用象征,双关、借喻、比拟、隐含的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吉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如把月份与吉祥系列用语联系进行设计,一月:一步登天、二月:双喜临门、三月:三羊开泰、四月:四通八达、五月:五彩祥云、六月:六六大顺、七月:七夕相会、八月:八仙过海、九月:九星揽月、十月:十全十美、十一月:十一分关怀、十二月:十二分平安。
通过这些吉祥系列用语,观者就不会觉得图形的牵强附会了,而会更觉意义深远。
2 中国吉祥文化内容大体为“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
蝙蝠与“遍福”、“遍富”谐音,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取其寓意有:“福中有福”、“福在跟前”、“五福献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等。
其它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 。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连年有余”“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
中国人的家文化
中国人的家文化
中国人的家文化是丰富多样的,反映了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中国人家庭文化的一些特点:
1. 尊重长辈:中国家庭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孝敬。
尊重长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包括对父母、祖父母和其他长辈的尊敬和孝顺。
子女通常会与父母同住并照顾他们,维持着多代同堂的生活方式。
2. 家庭纽带: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家人之间的联系紧密,强调亲密和支持。
家庭成员通常相互依赖、彼此协助,并以家庭的利益为重。
3. 家庭聚会:中国人喜欢进行家庭聚会,特别是在重要节日和庆典时。
家庭成员会聚集在一起,享受共进晚餐、交流感情、传承家族传统等。
4. 家族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家族观念非常重要。
家族的连续性和传承被看作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家族观念强调子孙后代的责任和义务。
5. 家居布置:中国人注重家居布置的和谐和平衡。
家中通常会放置一些象征吉祥和幸福的物品,如红色灯笼、对联、中国画等。
家庭成员会共同参与家居布置,以营造温馨和愉快的家庭氛围。
6.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非常重视教育。
父母通常会努力提供最
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给子女,以期望他们获得成功。
家长在子女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榜样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人的家庭文化体现了尊重长辈、强调家庭纽带、注重家族观念和家庭教育的特点。
这些价值观和传统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对家庭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精神的力量
中国精神的力量中国精神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和凝聚力的源泉。
中国精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为中国国家建设和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首先,中国精神弘扬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尊重家庭、孝敬父母、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中国文化中的“和谐”、“仁爱”、“忍让”等概念,体现了中国人善于团结、友善和互助的品质。
这些传统美德和价值观为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精神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其勤劳、智慧和创造的精神为世人所称道。
中国的“四大发明”、文化传统中的诗词、书法、绘画等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文化智慧。
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奋斗,用智慧化解问题,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成就。
此外,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
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中国人民总是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担当精神为荣耀。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形成了中国精神的重要核心。
最后,中国精神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秉持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中国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使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自信心、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长久传承不衰。
总之,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它不仅是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人民应该继续弘扬中国精神,用它的力量推动中国的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作文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作文素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作文素材最新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作文素材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吧。
中国文化的组成
中国文化的组成
1.语言文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想和交流的基础。
另外,中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历史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包括封建制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等。
这些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 艺术文化:中国的艺术文化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篆刻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和地域特点。
4.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八大菜系、茶文化、酒文化等等。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品味和文化内涵,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5. 宗教信仰: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等。
这些信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历史、哲学、美学、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和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智慧的结晶。
- 1 -。
中国古代文化的品位和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文化的品位和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从思想、信仰、哲学到文学、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品位和精神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代中国文化的品位和精神内涵。
一、思想信仰中国古代文化的品位和精神内涵最基础的来源是思想信仰。
中国有着丰富的哲学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其中儒家思想以仁爱、礼治为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每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身份和地位,保持礼貌,体现出品位高尚和精神上的修养。
加之中国人广泛崇信天、祖先等自然和超自然存在,也使得中国人对于礼仪和敬神的态度更为重视,这种信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品位高尚的体现。
二、文学艺术文学和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文学中,诗词、散文、小说等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宋时期以诗词盛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诗宋词流传至今,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艺术造诣,更贴近生活,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而小说则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喜怒哀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文学艺术来看,中国古代文化品位高尚,精神内涵也更加丰富。
在艺术方面,中国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国画能够把人物、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象通过简练的笔触传播出来,更多地是表现着画家的心灵世界,传达出与人性更为接近的独到情境。
而雕刻和陶瓷则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与精准的技术掌握。
这种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品位高尚和精神内涵。
三、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从汉朝开始就有了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在于取法自然,以自然的原则为基础,强调和谐、平衡、节制、秩序,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中国建筑的精神内涵包括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反映出中国文化重视家庭团结和社会秩序的思想品质。
在曾经的历史时期中,建筑也成为了传承文化的象征和载体,而具有传统性和历史性的建筑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品位和精神内涵。
谈谈中华的筷子文化
谈谈中华的筷子文化篇一中华筷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使用筷子进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筷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华筷子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也贯穿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中华筷子文化对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人认为,使用筷子进食不仅可以提高食欲,还能够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
此外,传统中华餐桌上,餐具的摆放顺序和使用方法也是有着严格的规矩的。
这些规矩体现了中华筷子文化对饮食文化方面的影响。
其次,中华筷子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礼仪文化。
中国人在使用筷子时,注重筷子的使用方式和礼仪。
比如,在传统的中华宴会上,宾客们使用筷子时,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如不能将筷子直插到饭碗中央,不能将筷子伸向别人,不能将筷子放在碗或盘的边缘等等。
这些礼仪规矩不仅反映了中华筷子文化的影响,也表现了中国人文化中的尊重、谦虚和礼貌等传统美德。
此外,中华筷子文化还可以从医学角度进行解释。
中国人认为,使用筷子进食可以帮助身体排毒和保持身体健康。
筷子可以避免口腔直接接触到食物,从而减少口腔细菌的传播。
这种传统医学知识对于中国人的健康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华筷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不仅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还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
中华筷子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二中华筷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自古以来,筷子就作为中国特有的餐具,传统的饮食文化中,筷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礼仪。
首先,中华筷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表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在中国,筷子是主要餐具,使用筷子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在饮食方面,筷子的使用方式也非常多样化,如夹菜、搅拌、舀汤等。
而这些使用方式,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熟练掌握,因此筷子也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文化技艺。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1.语言:中国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被广泛应用于书写和传播。
中国人注重语言的雅致、规范和礼貌用语。
2.饮食:中国菜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菜系之一,注重色、香、味的协调。
中国人饮食讲究“五谷为养”、“荤素搭配”和“饮食营养平衡”,尤其重视中医饮食养生的理念。
3.服装:中国人的传统服装是汉服,以及其他各地的民族服饰。
在现代,西方服装已经广泛流行,但中国人仍然在特定场合穿着传统服饰表达身份认同和尊重传统文化。
4.建筑: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代宫殿、园林、寺庙等建筑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和谐的追求。
此外,中国还有世界著名的长城、故宫、天坛等建筑。
5.艺术:中国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剪纸、雕塑、书法、戏曲、音乐等。
传统艺术注重形神兼备、意境的营造和人文关怀,深受国内外欣赏者的喜爱。
6.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信仰多元,主要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中国传统宗教等。
宗教信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7.价值观念: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家庭的重要性、社会和谐、孝道、礼仪秩序等。
同时,中国人也重视素养、勤劳、诚信、尊重长辈和关爱他人等品德。
8.节日传统:中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与特定的文化活动、习俗、食品和民间传说有关,是中国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文化属性丰富多样,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元素。
这种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国学精粹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生活艺术则是将这些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学精粹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它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精华。
这些思想不仅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更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儒家的仁爱之道、孝道、礼仪之道等,都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道家的隐逸之道、无为而治之道,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独特的体现。
这些国学精粹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艺术则是将国学精粹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注重礼仪,尊重长辈,孝敬父母,这都是儒家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
此外,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是道家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
中国人善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的影响。
因此,生活艺术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修养。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国学精粹为生活艺术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而生活艺术则将国学精粹融入了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相互交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国学精粹,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我们的生活艺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也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充满着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追求。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魅力。
生活中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化,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
在中国的生活中,有许多文化元素可以看到,包括:食物文化: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其中很多源于地域差异和风俗习惯。
家庭文化:家庭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与其他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社会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艺术文化: 中国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文化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哲学文化:中国哲学文化主要是儒家,佛教,道教和墨家的哲学思想。
信仰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主要有佛教,道教,儒家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化,它在各个方面都给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中国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食物文化: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食物文化,如川菜,粤菜,湘菜等地域性风味。
中华饮食文化是世界级的,有“人间美味”的美誉,在饮食文化上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家庭文化:家庭是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中国家庭主要由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在传统中非常重要。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与其他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会在这些节日期间进行庙会,祭祖,吃特别食物等文化活动。
社会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传统的社会制度包括礼仪、礼俗、习俗和传统艺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文化精粹
当人类的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的迅速崛起,引来世界各国的瞩目。
中国人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正意气风发,激情满怀,欲振兴中国文化,使之走向世界。
下载论文网
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一脉相承流传至今,依然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其中必然蕴藏着优秀的文化精粹,无形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才使得中国文化薪火相传。
当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既有精粹,也有糟粕。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并非所有的中国文化都能走向世界,而只能是中国文化当中那些精粹的部分,才能为各国、各民族提供参考和借鉴。
因此,中国欲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把传统文化的精粹深入地挖掘和阐发出来,为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将中国人的文化精粹传播到世界。
“文化”一词,最初来自《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它的含义就是说,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
中国的古代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从没有间断过。
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发展中,各民族的文化融会成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中华
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深深地融进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最终造就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文化铸就的“民族魂”,中华民族虽历尽劫难,却生生不息,由弱到强,发展壮大。
那么,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究竟有哪些文化精粹具有普世价值,值得传承和弘扬,并且能够走向世界的呢?
自强不息。
语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是卦名,象征着至刚、至健的“天”。
天上的日月星辰永不停息地运行,这就是“天行健”的意思。
“自强”就是不依赖别人,自力更生,努力奋斗。
“不息”就是不停止。
因此,人们应当效法天的这种精神,永不松懈地努力,不断地进步。
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精神,就能不怕挫折,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永远进步;一个民族具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发展和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炎黄子孙正是秉承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得以闯过重重危难,顽强地走到今天。
中华儿女也必将弘扬这种精神,为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不止。
厚德载物。
语出《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象征着宽厚深广的土地,所以才能承载和化育万物。
人们应当效法地的这种精神,自觉地培养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宽阔的心胸,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主张以德治国,中华儿女也崇尚道
德,并视其为传统美德。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是以仁义思想为核心的,宣扬“孝悌”、“性善论”等,主张“泛爱众”。
《弟子规》这样解释:“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意谓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都共同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这种爱,推而广之,就是真正的博爱,具有普世价值。
佛教自汉东兴,与儒家文化相交融,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慈悲爱人的思想对国人的影响极大;而道家文化自古就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劝导人们要效法水的品性,成就崇高的道德。
总之,儒、释、道文化都有对“厚德载物”的阐发,其精粹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儒家的修身之道,以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都是让人们通过修身自省来培养高尚的道德。
和谐统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统一的思想最初来源于古老的先民们对世界的认识上。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氏(即伏羲)所制的“八
卦”,其核心部分是由两仪(即阴阳)组成一个圆形,象征着这个世界是由阴阳和合衍生的。
从哲学上看,阴和阳既是矛盾的、对立的,也是不断运动、相互转化和统一的。
我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和”的内容和论述。
儒家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道家在分析自然、社会、人生时,非常强调阴阳和合的理念,提出了“道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和曰常”的思想;佛家也有“因缘和合”的说法,还提倡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此后,和谐统一的思想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
它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人与人之间也要和谐,建立良好的秩序,不要争斗,才会有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都要把思想统一到和谐上,允许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的存在,加强沟通,互建诚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共建协和万邦。
变革图强。
变革即是革命的意思,《易经》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之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变革图强,历史上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
我们实行的改革开放,所进行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都是中华民族变革图强的具体体
现。
实践证明,只有变革图强,中华民族才能不断进步,发展壮大,我们的国家才会摆脱落后的面貌,日新月异。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这种文化思想早已根植在炎黄子孙的骨髓里,成为各民族之间关系的牢固纽带。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他创作的不朽的《楚辞》、《离骚》等作品中,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情怀。
此外,像我们所熟知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等。
这些诗句无不思潮激荡、气吞山河,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许多多爱国志士和英雄人物,有忧国忧民投身罗汩江的屈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精忠报国的岳飞、至死盼望“北定中原”的陆游、英勇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还有谭嗣同、秋瑾、孙中山,等等,他们的英雄事迹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诵。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粹,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只有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粹,才能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的民族
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