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
下面就是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风筝》四年级语文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歌导入: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情景?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学生自由作答。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小孩子放风筝的文章《风筝》。
它的作者是鲁迅。
补充板书:风筝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那些想法?预设:生:谁放风筝呢?这个风筝是什么样的呀?放风筝放的开心吗?下面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轮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把容易读错的字或读不准的字在书上标出来。
并写在预习本上。
2.交流预习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丫杈ch蜈蚣嫌恶xin劳模shn什么m模样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能不能说说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首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
教师分小组随机抽让学生说,(注意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预设:鲁迅的弟弟小时候特别喜欢放风筝,鲁迅却不允许弟弟放风筝,现在他很后悔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向自己的弟弟道歉寻求原谅,但是弟弟已然全然忘却,因而鲁迅的心情依然沉重着。
教师及时提示以便说的更完整:鲁迅为什么后悔?弟弟有没有原谅他呀?他现在的心情如何呢?学生再次阅读思考。
指导以后要注意让学生重新说一遍。
检查效果,看学生是不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
作业:1.预习作业: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预习本上。
2.课下查阅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读读有关鲁迅的故事。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
2.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阅读《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备课时,可以借鉴总—分—总的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满天的风筝》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而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思想感情全然不同。
怎样不同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了解__内容,探究起深刻的内涵。
出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识记字词读一读:堕憔悴荡漾瑟缩什物解释: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肃杀诀别(过渡)风筝是报春的使者,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请同学们自渎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读与思教师导读:阅读分几步走,由浅入深。
第一步:通过自读,概述课文内容,体会手足之情。
第二步:教师范读并启发提问,学生边听边思,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三步:重点精读,揣摩疑难语句。
学生默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这篇__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读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后,在全班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教师范读课文,出示思考题:1.为什么小时侯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3.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教师小结作为兄长的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事,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
现在反思起来,当年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所以说是“精神的虐杀”。
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我”深深谴责自己。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精彩教案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风筝》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风筝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来理解课文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民间艺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风筝》2.生字词卡片3.风筝图片4.课文朗读音频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句子。
3.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分享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风筝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风筝?(三)观察与表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形状、色彩等特点。
2.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风筝,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风筝。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里的小作者为什么会对风筝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学生回答:“因为他觉得风筝很美,放风筝的时候很开心。
”教师引导:“很好,那我们一起来找出课文中描述风筝美丽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甲:“我觉得‘那金黄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这句话很美。
风筝四年级上教学设计
风筝四年级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筝的历史、用途和制作方法;2. 掌握风筝的组成部分,并能正确组装一只风筝;3. 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和用途;2. 风筝的组成部分;3. 风筝的制作方法;4. 风筝运动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风筝的历史和用途(3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风筝的历史和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生讨论风筝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师提供一些有关风筝的故事和传说,增加学生对风筝的了解。
第二课时:风筝的组成部分(3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只已经组装好的风筝,让学生观察并猜测风筝的组成部分。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将风筝的组成部分分别写在黑板上。
3. 教师和学生一起核对并讨论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第三课时:风筝的制作方法(4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讲解制作过程,并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制作风筝。
教师在旁边提供帮助和指导。
3. 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评价彼此的风筝是否符合要求。
第四课时:风筝运动的基本技巧(4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风筝运动的基本技巧,包括起飞、操控和降落。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练习风筝的起飞技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练习风筝的操控技巧,并尝试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
4. 学生进行风筝的降落实践,掌握正确的降落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提问的参与度;2. 风筝的组装和制作过程;3. 风筝的飞行效果和操控技巧;4.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或风筝制作工坊,进一步了解风筝的各种类型和制作技巧。
2. 安排学生进行风筝比赛,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 邀请一个专业的风筝手来学校进行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风筝技巧。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情景再现、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听一首风筝相关的歌曲。
(2)教师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品味,激发学生对于风筝的兴趣和想象力。
(3)导入问题:大家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见过风筝吗?你们知道风筝有什么形状?2.听课文并回答问题(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2)师生共同解答问题:风筝的发明人是谁?风筝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风筝有哪些种类?3.课文深度阅读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再现风筝的起源并理解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词汇的意义。
(2)学生反复读课文,检查理解。
4.词汇扩展与拓展(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筝的种类和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词汇。
(2)学生讨论和整理相关的词汇,如"Lantern kite"、"Sailing kites"等。
最新《风筝》四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最新《风筝》四年级语文教案五篇《风筝》四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2.明白本文的主旨。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3.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4.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二)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一)读准下列字音1.生字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堕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2.形近字嫌xián 嫌恶怒nù 愤怒堕duò 堕落赚zhuàn 赚钱恕shù 宽恕坠z huì 下坠诀jué 诀别决jué 决定抉jué 抉择3.多音字è 凶恶shí什物mó 劳模恶ě 恶心什模wù 嫌恶shén什么mú 模样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主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
通过描述主人公放风筝的经历,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童年的快乐。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插图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体会春天的美丽。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风筝图片或实物。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风筝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风筝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童年的快乐。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操练(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如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拓展(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以“我和风筝”为主题,进行口头作文或绘画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春天的美丽。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风筝》。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利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风筝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风筝》是一篇描写春天放风筝的短文,通过描绘风筝的美丽和飞行的快乐,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童年的乐趣。
课文中的关键词有:风筝、春天、放飞、快乐、自由等。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风筝的模型或风筝制作材料,让学生亲手制作和放飞风筝。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印象和经历。
引入课文《风筝》,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3 合作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如: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为什么人们喜欢放风筝?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结果。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创作表现。
《风筝》教学设计(15篇)
《风筝》教学设计(15篇)《风筝》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1、学习第2自然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3篇小时候我们宠爱看风筝在天空中翱翔,今日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范文。
希望可以关怀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细心、希望、照旧、飞舞、舍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查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真童趣。
3.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
4,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转变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孩子们的心情转变的同时,体会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转变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预备】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预备一只风筝。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课件:高鼎的《村居》,学生齐读。
这首诗中有一样特殊好玩的东西是什么?2,没错,纸鸢就是风筝。
出示课件资料袋,介绍风筝。
3,同学们,你们谁放过风筝,那位同学来谈谈放风筝的情景及心情。
今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古诗《村居》引入课文,既关怀学生复习了既有学问,又自然引入到新授课文,一举两得。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在有的课文后面支配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或文字介绍,或图片介绍,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明显,“资料袋”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行小觑。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轻视,甚至忽视了“资料袋”,致使“资料袋”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资料袋让孩子学会在较短时间内提取与文本相关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二,复习稳固(一)生字词的复习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评价。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形态、制作方法以及享受风筝飞舞的乐趣。
2.学生能够领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风筝制作方法,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语句。
难点学会风筝的操作,正确使用单词和语句。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安排双方向的课堂讨论,让学生们能够交流对风筝的想法和认识。
老师通过为学生们带来一个大型的风筝,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风筝的热情。
步骤二:情境演示根据教材《风筝》,将制作风筝的情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学会用动手体验的方式来了解风筝的制作。
步骤三:教学细节演示1.演示风筝制作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图示和标签制作风筝。
若时间充裕,可以搭配制作风筝的视频介绍或者实物模型。
2.提示学生要严格按照步骤操作,了解风筝的原理,保证风筝可以成功地飞行。
步骤四:让学生自制风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适的制作方法,老师鼓励学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摸索、体验、发现,并借此机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步骤五:掌握课文知识点和语言点1.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词汇和术语,逐一进行解释和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语句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六:变换角度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围绕风筝的历史文化、扣子线制作技巧等话题展开讨论,增加他们对风筝制作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方法1.利用教学后发放的问卷、课堂讨论、生词点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反响。
2.通过学生自主制作风筝并飞行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标准1.通过教学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制作风筝的方法?是否能够根据教学中所学知识,正确运用所学词汇?2.通过学生自主制作风筝并飞行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风筝的制作方法、课文所涉及到的生字生词和语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风筝》的内涵,抓住故事情节中的主要内容及细节;–掌握关键词汇,能够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增强学生对付出劳动不懈的认同和尊重。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细节体会友情的真谛。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热身:师生一起快速朗读课文《风筝》,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导入:谈论风筝的特点,引出友情的话题。
3.阅读理解: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第二课时1.复述故事:学生分组互相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写作活动:让学生以故事为素材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短文。
4.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学习法•问题导入法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对《风筝》这个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活动形式的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友情。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环节中展现出了很大的进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友情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对友谊的感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表现出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环节,一些学生表现得较为 passively 整体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还有待加强。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一步需要加强对课文中重要词汇的讲解,并设计更具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风筝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
风筝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篇一:有关《风筝》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内容之前,老是想邀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
(幻灯:风筝图片。
同时……)记得有一首老歌这样唱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提起风筝,我总会联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飞得多高多远,总有一根绳牵系着我们,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风筝有关的在误解与冲突中的亲情故事。
(幻灯:课题、作者)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作者介绍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著名的作家。
(幻灯:鲁迅照片)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这里请注意这“三家”的排列顺序。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在三个领域建树的大小)原名周树人(“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鲁迅父亲早逝──从小康人家陷入困顿)。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结合《藤野先生》)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幻灯:鲁迅照片,手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四、背景知识介绍《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建议阅读《野草》中的《狗的驳诘》、《颓败线的颤动》、《秋夜》、《希望》、《墓碣文》、《复仇》、《立论》,欣赏《野草》中的名句)。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风筝》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读生字词“风筝”、“红瓣花”、“云朵”、“夕阳”、“雨点”等;•能够理解课文大意,知道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情节及结局;•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能够借助动手实践的方式,提高对风筝的兴趣和爱好。
2. 能力目标•能够借助口头表达、图像识别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做出相应的回答,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基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课堂氛围注入活力;•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挫折的痛苦,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生字词“风筝”、“红瓣花”、“云朵”、“夕阳”、“雨点”的认读;•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其风筝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自己的风筝。
2. 教学难点•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技巧,让学生通过实践熟练掌握;•引导学生在制作风筝过程中,动手操作和发挥想象,学生需要对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风筝进行探索。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及方法时间内容方法课前前导词语、板书等准备工整理教学资料,准备多媒体教具等作5分钟导入观看风筝视频,提问回答15分钟学生自学分发生字词和课文,完成自学任务25分钟教师讲解和风筝制作讲解风筝的结构和操作技巧,动手制作风筝15分钟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制作风筝10-15分钟结束及课后安排展示风筝,并总结学习效果;布置课后作业等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观看风筝相关的视频,提问回答;•老师进行板书介绍,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
步骤二:学生自学•分发生字词和课文,让学生自学。
步骤三:教师讲解和风筝制作•介绍风筝的结构和操作技巧;•动手制作风筝,通过实践掌握基本技能。
步骤四: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制作风筝。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11篇)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11篇)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11篇)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 1教学目标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
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
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教具准备课件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风筝蝴蝶拔几根幸福托着垂头丧气半圈树梢歇一歇千呼万唤踪影磨坊(课件出示6)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
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
(板书:风筝)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课件出示7)“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课件出示8)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由来与制作方法;掌握一些关于风筝的词汇;读懂课文并能朗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3.课程标准: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感知与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讲述风筝的由来与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风筝制作材料、乐曲《风起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播放乐曲《风起了》,引入本课话题,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力量和风筝的美。
2.课文讲解(约1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风筝”的美好形象。
(2)解读每段文字,并与学生交流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3.风筝由来(约10分钟)(1)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风筝的由来,讲解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4.风筝制作(约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向学生展示制作过程。
(2)分小组让学生亲自制作风筝,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风筝,设计并涂色。
(4)在制作完成后,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并谈谈自己的设计和感受。
5.风筝飞翔(约15分钟)(1)让学生到操场或室外空地飞风筝。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分享飞行体验。
6.总结(约10分钟)温习课文,并与学生分享飞行风筝的感受和体会。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7.课堂延伸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风筝的理解和热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风筝相关的动画片或纪录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风筝》制作风筝步骤:材料准备→搭建骨架→装贴纸→系线→挂尾巴→飞行风筝特点:轻盈、飞翔促进风筝飞行的因素:线、风力六、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筝的知识和制作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增加了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和感情。
•能够掌握关于风筝的相关词语,如“系”、“慌”等。
•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描述和表达风筝在课文中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朗读、品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作文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制作风筝,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耐心。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珍惜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抓住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诵读。
教学难点•理解风筝在课文中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进行合作制作风筝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特点和用途。
2.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风筝》。
二、学习课文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大声朗读。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3.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引发学生对风筝的思考和感悟。
三、交流讨论1.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风筝的象征意义展开讨论。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风筝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四、合作制作风筝1.老师简单介绍制作风筝的过程和技巧。
2.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
3.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并共同欣赏、讨论。
五、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表达对风筝的认识和感悟。
四、板书设计•风筝的特点:高飘荡绚丽多彩,自由飞翔。
•词语解析:系、慌、一闪一闪、吆喝、笑,随风飘荡。
•主题词语:气势、抓住、慌、一一闪一闪、吆喝、笑,随风飘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在语文知识方面有所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制作风筝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来理解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风筝》2.生字词卡片3.相关图片或视频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风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风筝有哪些种类吗?2.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四、课文内容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风筝的故事?3.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二、课文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风筝有哪些特点?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题目: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要求内容丰富,表达流畅。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写作思路。
3.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风筝有哪些特点?二、课文拓展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我国风筝文化?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风筝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风筝》优秀教学案例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在本教学案例中,通过展示风筝飞舞的美景和设计相关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文本魅力,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以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深入解读文本,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课文《风筝》中的生字词,如“风筝”、“线轴”、“翱翔”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通过描述风筝的制作、放飞和失落来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5.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本案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给出真诚、具体的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背景
本篇教案设计的内容是针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风筝》。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张承志,并由金威鲁绘制了精美的插图。
1.2 文本概述
《风筝》是一篇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其中涵盖了关于家庭、友情、信任和爱的重要主题。
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倩通过制作风筝来弥补与父亲之间的失落。
在此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风筝技巧不及其他小孩,但她毅然决定展示自己的风筝,最终得到父亲的认可。
1.3 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筝文化,激发学生对家庭、友情、信任和爱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技巧。
二、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互动研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之余能够理性思考,不断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筝文化;
•激发学生对家庭、友情、信任和爱的理解和思考;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理解文章。
3.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隐含的主题和象征;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领会、分析和赏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反应和有效组织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本及课外教材(如资料图册、文化艺术衍生品等);
2.ppt教学课件;
3.显示屏幕和音响设备;
4.纸张、笔和彩色笔等书写工具;
5.小组讨论评价表。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介绍风筝文化,并展示几张相关的资料图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风筝
文化?”和“为什么盛行于中国?”等问题,以便让学生对相关俗语、传说等做出深
层次的反思。
5.2 学习小结
•借助ppt等教学课件,进行双向交互性教学;
•以图形方式展示文章中特殊的术语、隐喻和象征;
•学生进行文本理解、测验和问题提问。
5.3 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每组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在小组中提出一些问题。
在
这个环节中,教师邀请学生分别介绍对象所做的风筝及其特性,以及组长为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制定的评价标准。
同时,教师也会与学生协商如何评价合作表现,如参与度、贡献度、尊重他人等问题。
5.4 课后测评
由教师策划一个课后测评,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和提高速度。
测验可以是视
觉型(选择题、填空题)或者是口语型(综合论述、表演),也可以是创意型的,以便加深学生对该篇文本的理解和影响。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风筝文化,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但在
合作学习环节中,我们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有些学生不合作,或者参与度就不够高,也存在部分学生过于强势。
因此,教师在处理问题时需要更注重引导,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