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传导通路 神经解剖

传导通路 神经解剖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上行
内囊后肢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 觉传导通路示意图
损伤部位: 交叉平面上方或下方

丘脑 中央 辐射
薄 束 结 节
楔 束 结 节
T4以上(楔束) T5以下(薄束)
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浅感觉)传导通路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神经 鼻侧半纤维交叉×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视交叉 视束
节细胞 经内囊后肢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顶盖前区 视辐射 端脑距状沟 两侧皮质 (视区)
双侧动眼N副核
双侧瞳孔括约肌 双侧瞳孔缩小
双侧动眼N
节后纤维
双侧睫状N节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视野的概念及投射至视网膜的交叉关系
针刺小指掌面产生疼痛感觉
尺神经—臂丛内侧束—脊神经节—后角固有核—对侧脊髓丘脑侧 束—对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对侧丘脑中央辐射—对侧中央后回 的中部
右上颌第一磨牙产生疼痛
右侧上牙槽神经—右侧上颌神经—右侧三叉神经节—右侧三叉 神经根—右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左侧三叉丘系—左侧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左侧丘脑中央辐射—左侧中央后回下部
皮质脊髓束
锥体系
分部
锥体外系
皮质核束
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巨型锥 体细胞(Betz细胞)等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其轴 突大部分纤维经过延髓锥体。 包括:1、皮质脊髓束 2、皮质核束
1.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前部、中脑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
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 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信息传导的重要系统,主要由神经元组成。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路径。

它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主要包括传入传导通路和传出传导通路两个方面。

传入传导通路是指从感受器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信号的路径,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常见的传入传导通路有视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传导通路、触觉传导通路等。

其中,视觉传导通路是指眼睛接受到的光信号经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听觉传导通路是指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平衡传导通路是指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接收到的重力感受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经过平衡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触觉传导通路是指通过皮肤、肌腱、关节等感受器官接收到的触觉信息经过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传出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到神经肌肉接合部的路径,主要负责运动指令的传递和行动的控制。

常见的传出传导通路有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和自主神经传导通路。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或脊髓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运动神经传至肌肉或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动作或分泌。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是指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自主神经传至器官,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物质传递来实现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依赖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

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调节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递质则承担着将神经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相邻神经元的重要角色。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突触前端时,神经递质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结合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粗触、压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 ③ 质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丘脑腹后外侧核
央旁小叶后部
延脑中部以上,脊髓丘 脑前束与侧束合并成一束, 统称为脊髓丘系(脊髓丘 束)。 脊髓内肿瘤压迫一侧脊 髓丘脑侧束时:痛、温觉 障碍首先出现在对侧躯体上半部,逐渐波及下半部。 脊髓外肿瘤压迫:感觉障碍的顺序与上述相反。
⒉ 皮质核束
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核束 经内囊膝 中央前回下1/3部皮质 下运动神经元 脑干内不同平面分出 至同侧、对侧 动眼神经核、滑车 神经核、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核、面神 经核上部、疑核、 副神经脊髓核 眼外肌、咀嚼 肌、眼裂以上 表情肌、咽喉 肌、胸锁乳突 肌、斜方肌
桥脑、延脑分出 至对侧 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
反射途径(通路)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 →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 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 神经(节前纤维) →睫状神经 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两侧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损伤:
瞳孔对光反射
患侧瞳孔
一侧视神经损伤: 直接(-) 间接(+)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直接(-) 间接(-)
健侧瞳孔
眼裂以下表情 肌、舌肌
一侧皮质核束受损时,可致对侧眼裂以下 表情肌、舌肌瘫痪,称之为核上瘫。
精细触觉:辨别物体的纹理粗细、性状和 两点间距离等的感觉。
⒈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 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肌腱、 本体感觉感受器 躯干、 关节、骨膜 四肢 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
中枢支 ① 经后根内侧部 经脊神经 ② 入脊髓后索组 脊神经节 成薄束、楔束 延髓薄束核、 楔束核 大脑皮质中央后 内弓状纤维 丘脑中央辐射 回、前回中上部 经内囊后肢 ③ 交叉后组成 和中央旁小叶。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周围支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第三阶段:神经中枢,将传入 神经元传来的信号整合处理, 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 枢,产生感觉。
运动传导通路
01 02 03 04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皮层到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的神经传导路径 ,包括三个阶段:大脑皮层、传出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第一阶段:大脑皮层,发出运动指令,通过传出神经元传递给运动神 经元。
02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面有许多沟回和裂隙,内部则由不同功 能区域组成,如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
03
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最发达的部分,负责处理复杂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
04
大脑内部还有许多核团和传导束,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协调各个器官 和系统的功能。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负责 协调身体的自主运动和平衡。
小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 面有许多小的叶和沟回,内部 则由许多神经元和纤维组成。
小脑通过与大脑、脑干和脊髓 等部位的连接,协调身体的运 动和平衡,维持身体的稳定和 姿势。
脑干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通道, 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和调节自主神经系 统的功能。
脑干内部有许多神经核团和传导束, 如延髓、桥脑和中脑等,这些区域分 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控制着基本的 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和血压等。 桥脑位于延髓上方,负责协调身体的 运动和感觉信号的传递。中脑则位于 桥脑上方,是视觉和听觉信号传递的 重要区域。
脑桥与延髓
01
脑桥是连接中脑和小脑的重要通 道,负责协调小脑和脑干之间的 神经信号传递。
02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控制着基 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和 血压等。
03 脊髓的解剖
脊髓的结构
01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接脑干,下至尾骨,由 灰质和白质组成。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
小脑延髓 交叉池 桥池 脚间池 四叠体上池
蛛网膜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s)
三、软脑膜
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 覆于脑表面并伸入沟 裂和脑室内。在脑室 旳一定部位,与室管 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 组织。并形脉络丛。
脑和脊髓旳血管
一、脑血管
躯体、四肢本 周围突 体觉和精细触
中枢突 后根
觉感受器
脊神经节
脊髓 T5 下列:薄束 后索 T4以上:楔束
第一级神经元
薄束核 楔束核
左右交叉
发出二级纤维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
第二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发出三级纤维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第一躯体感觉区)
第三级神经元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演示
1、脑旳动脉起源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供给端脑前2/3 与间脑旳前部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给端脑后1/3、脑干、 小脑和间脑后部
脑动脉分类
(1)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 旳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后 动脉旳起始处发出
营养深部脑髓质、基 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颈内动 脉分支
大脑前A 前交通A 大脑中A 脉络丛前A 后交通A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基底动脉
脊髓前、后A 小脑下后A
大脑后A 小脑上A 脑桥A 迷路A 小脑下前A
中央动脉
由大脑前、中、后动脉起始处向上呈直角发 出主要分布于基底核、内囊和间脑。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06
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方法
利用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物理学方法
应用计算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理论,研究神经系统的物理性质和功能。
数学方法
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研究神经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
01
02
03
神经传导通路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脑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神经肌肉接头
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
轴突-胞体传导
轴突-树突传导
末梢神经-效应器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的传导方式
损伤类型
包括神经断裂、神经卡压、神经炎等。
治疗方式
包括手术修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制定。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的损伤与治疗
将神经冲动整合后上传至大脑皮质。
快速传导
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后,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上传至大脑皮质。
慢速传导
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后,通过初级感觉神经元以神经递质形式传递至大脑皮质。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的传导方式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损伤可导致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或丧失等。
损伤表现
效应器是指接受神经信号并作出相应反应的组织或器官,如肌肉、腺体等。
神经传导通路的组成
传入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神经中枢
神经元与神经传导
02
胞体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负责合成和储存神经递质、线粒体等重要成分。
突起
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负责接收信号并向胞体传递,轴突负责将信号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运动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运动

精品课件
4
面N核下部、舌下N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 损伤:
精品课件
5
皮质脊髓束
精品课件
6
皮质脊髓束
精品课件
7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 脑神经运动核及发出的神经轴突
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 后共同通路
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途径
精品课件
8
下运动神经元作用
在锥体系中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 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 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 肌的随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 于肌失去神经支配,肌张力降低,呈弛缓 性瘫痪;肌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因为所有 反射弧都中断,浅、深反射均消失;无病 理反射。
临床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 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 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 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 征);因 为下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现萎缩
精品课件
23
中脑的常见综合症
精品课件
24
Weber综合征
又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包 括中枢性面瘫和舌瘫)。病变位于中脑大 脑脚底腹侧部,损害锥体束和动眼神经。 发生交叉性瘫。常见病因:颞叶肿瘤、硬 膜下血肿伴发的天幕疝压迫大脑脚(特别 是颞叶肿瘤或血肿引起的钩回疝)、颅底 动脉瘤。
2. 痉挛性瘫痪(spastic paralysis)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因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而得名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比较(表2-8)
精品课件
14
瘫痪-分类&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中枢突经脊髓后根进入脊髓后角。 第二级神经元由后角固有核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
叉,至对侧脊髓侧索及前索上行,和脊髓丘脑束,在延髓 它位于下橄榄核背外侧,在桥脑和中脑位于内侧丘脑系背 侧,上行止于脊髓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构成 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角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 央小叶的后部。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视锥C 视杆C
双极C 视束
轴突形成 视神经
节C
发出纤维组成 视辐射 外侧膝状体
视交叉
鼻侧半纤维交叉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腱和关节的 本体感受器、 皮肤的精细触 觉感受器
周围突
中枢突 脊髓后索 形成 薄束、楔束
脊N节
进入

上行
发出纤维经中央管腹侧 内侧丘系
上行
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
内囊后肢
薄束核、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部分中央前回
2 传向小脑的非意识性本体觉通路 由二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其中
➢此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于骨、关节、肌和肌腱的 感受器及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其中枢突经后根入同侧脊髓后索上行, 其第四胸节以上者位于脊髓后索外侧上行成楔束,第四胸节以下者,位 于脊髓后索内侧上行成薄束,两束分别止于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在延髓,自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纤维向前弓 状弯曲绕过中央管的腹侧与对侧纤维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 纤维在延髓中线两侧纵行上升,成内侧丘系,它至桥脑位于被盖前缘, 在中脑位于红核外侧,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4.视觉代表区: 位置: ⑴ 位置 : 枕叶距状裂的上下 17区 缘(17区)。 投射特点: ⑵投射特点: 视网膜的鼻侧交叉 鼻侧交叉投射到对 视网膜的 鼻侧交叉 投射到对 侧枕叶,颞侧不交叉投射到同 侧枕叶 , 颞侧不交叉 投射到同 侧枕叶。 侧枕叶。
5.听觉代表区: 听觉代表区: 位置: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 42区 ⑴位置: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42区)。 ⑵ 投射特点:双侧投射,但以对侧为主。 投射特点:双侧投射,但以对侧为主。
6.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 6.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 嗅觉代表区
7.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下侧。 7.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下侧。 味觉代表区 区下侧
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机能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 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
(2)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 : 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 )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 张反射。 张反射。 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特点: 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 特点 : 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 , 所以其反射时很短, 所以其反射时很短 , 耗时约 0.7ms。 。 意义: 意义 : 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 功能状态。 功能状态。 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 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提示该反射弧的某个部分有 损伤; 若腱反射亢进, 损伤; 若腱反射亢进,说明 控制脊髓的高级中枢的作用 减弱。 减弱。
本体感觉区 内脏感觉区 听觉区 视觉区 = = = = 岛叶(第二感觉区) 岛叶(第二感觉区) 4区 又是运动区) 4区(又是运动区) 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41区 42区 41区 + 42区 17区 17区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路:
1、皮质脊髓束: 上运动神经元位于中央 前回的上2/3及旁中央小叶前 份,其轴突集中构成锥体系 中的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 肢的上份,至中脑的大脑脚 底中3/5的外侧部,进入延脑 后形成延脑锥体,在锥体下 端的锥体交叉其大部份 (75%)纤维交叉至对侧构 成皮质脊髓侧束,在白质侧 索内下行,其余的不交叉纤 维构成同侧白质内的皮质脊 髓前束,
延脑丘系交叉平面:
薄束及核、楔束及核: 丘系交叉:本体感觉交叉。 三叉神经脊束及核: 舌下神经及核:管理舌肌运动。 脊髓丘脑束: 皮质脊髓束: 半横断损伤后表现: ①同侧半身深感觉消失。 ②对侧半身浅感觉消失。 ③双侧三叉神经眼支管理的皮肤痛、 温觉消失。 ④舌下神经核下瘫。 ⑤对侧上、下肢硬瘫。
锥体外系:
一、锥体系的概念: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下行传导纤维,它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小脑,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神经 核等一系列结构。
二、锥体外系的特点:
①、锥体外系的起源非常广泛,包括了几乎整个大脑皮质,但主要是来 自额叶和顶叶的躯体运动区和躯体感觉区的纤维。 ②、信息传递过程中常由多级神经元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 ③、不引起主观运动,主要作用是调整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习 惯性动作和姿势。


题:
患者XXX 性别男 年龄42 因头部外伤入院。 检查结果: ①、左上、下肢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 Hoffmann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 ②、口角歪向右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 ③、左侧半身的痛、温觉和本体感觉消失。 ④、左侧面部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⑤、右侧面部痛、温觉消失。 2、请问病变位于何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总论
一、神经系统区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分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按分布,可区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周围神经有运动成分和感觉成分,分别称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或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内脏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主观意识控制,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的传出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树突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较短,反复分支,形如树枝状。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长短因神经元异。

1神经元neuron分类依突起的多少:
假单极神经元
pseudo un ipolar neuron
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
多极神经元mutipolar
n euro n
依功能: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联络神经元
依轴突的长短:Golgi I型(长Golgi II型(短
依神经元内所含递质:种类较多
神经纤维的类别: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突触syn aps神经元间相联系的接触点即突触。

分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
少突胶质细胞oigodendrocytes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reflex arch: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四.神经系统的术语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轴突聚集的部位。

皮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

髓质:脑和脊髓内的白质
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

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