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思维导图大纲
神经系统解剖—小脑思维导图
脑叶片是小脑的结构单位。
小脑皮质神经元分层:分子层、梨状细胞层、颗粒层颗粒层:苔癣纤维mossy fiber是谷氨酸能兴奋性传入纤维,在其终末另有GolgiII型细胞轴突加入,与颗粒细胞树突之间形成复合突触,称为小脑小球,经小脑小球型细胞对苔癣纤维与颗粒细胞起反馈抑制作用。
颗粒细胞轴突伸入分子层呈T型分叉,形成与小脑叶片长轴平行的平行纤维(与梨状细胞树突形成兴奋性突触)梨状细胞层:单层梨状细胞组成。
攀缘纤维fiber是谷氨酸能兴奋性传入纤维,上升到分子层后与梨状细胞树突形成兴奋性突触。
梨状细胞还接受分子层的篮细胞、星形细胞的抑制性信息。
梨状细胞轴突是小脑皮质唯一传出通路,大部分止于小脑核,小部分止于前庭神经核,对这些核团起抑制作用分子层:细胞少,主要由梨状细胞树突、颗粒细胞轴突形成的平行纤维以及攀缘纤维组成。
脑皮质有5种神经元:星状细胞和篮细胞位于子层,梨状细胞(purkinje细胞)位于梨状细层,颗粒细胞和GolgiII型细胞位于颗粒层。
除颗粒细胞为谷氨酸能兴奋性神经元外,其余种神经元为GABA抑制性神经元梨状细胞轴突是小脑皮质唯一的传出纤维,对小脑神经元及前庭神经核起抑制作用,其余为中间神经元。
白质中心有4对核,由内向外依次为:顶核astigial nucleus、球状核globose nucleus、栓状核emboliform nucleus、齿状核dentaten ucleus顶核最古老,属于原小脑;脑皮质与中央核之间往返纤维脑叶片间或各叶之间联络纤维参与组成前庭小脑(原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型损伤与表现小脑血管性病变、局部肿瘤均可造成小脑一定部位的损伤。
小脑主要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姿势和协调随意运动(而不是随意运动的发动和执行),故小脑损伤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更没有一般感觉障碍。
一侧小脑半球损伤时,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
原因:①小脑上脚纤维交叉,经对侧丘脑皮质束至对侧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及对侧红核,而皮质脊髓束和红核脊髓束又反向交叉回同侧。
人体系统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PPT课件
nervous system
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1-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分区。 2、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及各主要皮支的浅出部
位和分布,掌握膈神经的行径及分布。 3、掌握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掌握胸长、胸背神经
行径及分布,掌握正中、尺、桡、肌皮、腋神 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 4、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节段性分布。 5、掌握腰丛、骶丛组成和位置。股神经、闭孔神 经的行经和分布。 6、掌握坐骨、胫、腓总、腓浅、腓深神经的行径 和分布。
-27-
-28-
4、 腰丛
组成:
T12一部分 ,L1—3,L4一部分
位置: 腰大肌深方 分支:
①髂腹下神经 ②髂腹股沟神经 ③生殖股神经 提睾肌 ④股外侧皮神经 ⑤股神经 ⑥闭孔神经
-29-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30-
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股神经Femoral nerve
2)手掌:
侧半除外)
返支: 鱼际肌(拇收肌除外)、
1、2蚓状肌
皮支: 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 面及其中、远节手指的背面
-20-
(3)损伤表现
前臂不能旋前,屈 腕力减弱,拇指不 能屈曲,拇指不能 对掌,出现“猿 手”,拇、示、中 指远节皮肤感觉障 碍明显
-21-
7.尺神经Ulnar nerve
组成: 腰骶干(L4一部分,L5), S1—5, Co
位置: 骶骨与梨状肌的前面、髂内动脉的后方
-32-
• 分支 – 臀上神经 – 臀下神经 – 股后皮神经 – 阴部神经 – 坐骨神经
神经系统笔记
神经系统思维导图神经系统小脑大脑组成,神经元及垂直柱脑脊膜及脑脊液神经系统详细内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与小脑的灰质位于表层——皮质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白质:不含神经元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结构。
白质内 ,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的一些团块——神经核 (团) 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Structure大脑胼胝体间脑(丘脑与下丘脑)脑干:中脑,小脑,脑桥,延髓脊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都就是多极神经元,主要可分为高尔基 I型神经元与高尔基 II 型高尔基Ⅰ型神经元•大型锥体细胞•中型锥体细胞•梭型细胞1、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脑干或脊髓。
2、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的其她区域,把该区域形成的信息传递出去。
高尔基 II 型神经元大量的颗粒细胞(就是脑皮质中间神经元 ):水平细胞、星形篮状上行轴突等。
主要接受来自神经系统其她部位传入的信息,并加以综合、贮存或传递给高尔基Ⅰ型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占神经细胞 66%,长三角锥状胞体,向皮质表面发出单一的顶树突,向皮质深处发出多根底树突与一根长轴突树突上均有无数的棘,并随树突远离胞体而增多,这些棘就是形成轴—树突触之处。
一根长轴突自轴丘发出,一些形成联络纤维,另一些则形成投射纤维。
颗粒细胞数量最多,散于皮质内。
胞体小,形态不一,多呈三角或多形。
梭形细胞从胞体上下两极发出树突。
而轴突从胞体中下部发出,进入髓质,与锥体细胞一样形成投射纤维或联络纤维。
分子层 :细胞小而少 ,主要就是水平细胞与星形细胞组成、• 外颗粒层 :许多星形细胞与少量小锥体细胞构成、• 外锥体细胞层 :许多中小型锥体细胞与星形组成、• 内颗粒层 :细胞密集 ,多就是星形细胞、• 内锥体细胞层 :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在中央前回有称 Betz细胞的巨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与颗粒细胞分子层• 位于大脑皮质的最表面。
系统解剖学课件:周围神经
上颌神经
-59-
十一 副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f
• 疑核→脑根→加入迷走N →咽喉肌
脊髓根 脑根 脑根 脊髓根
• 副N核→脊髓根→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疑核 斜方肌
副N核
迷走N副神经 副神经 胸锁乳突肌
-60-
十二 舌下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f • 舌下N核→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管 舌肌
(颏舌肌)
舌下神经管 舌下N舌损下伤神经
翼腭N节上牙槽后N
上牙槽前N
上牙槽中N
下颌神经
➢ 走行 ➢ 分支
颞深N
耳颞神经
舌尖舌偏下向神患经侧
-61-
五 三叉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f
特殊内脏运动f
• 三叉神经诸感觉核 中枢突
痛温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N节
周围突
• 三叉神经运动核
眼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上颌神经
三叉N节
下颌神经
-62-
➢ 走行 ➢ 分支
额神经:上睑提肌上方 泪腺神经:外直肌上方 鼻睫神经:上直肌下方
3.后支
胸神经 腰丛
4.前支枕:大颈神丛经、臂丛、腰丛、骶丛
2.交通支 白交第通3枕支神经 灰交通支
(详见内脏神经)
骶1丛.脊膜支
-11-
二、颈丛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C4前 支 C1 C2 C3 C4
颈丛组成模式图
-12-
(二)颈丛的分支 ➢ 皮支: 麻醉点
-13-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6.尺神经(C8、T1)
➢ 行程
行于尺神经沟内 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课件
(T6~T10)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至其它胸部交感神经节换元; (T11~L3)在交感干内下降,在腰骶部交感神经节换元。
③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神经元。
-9-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3种去向:
①发自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 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 肌等。31对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都有灰交通支联系,脊神 经的分支一般都含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16-
1.颅部副交感神经
(1)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鼓索
(2)上泌涎核面神经 岩大神经
下颌下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腺、舌下腺 泪腺等
(3)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耳神经节
岩小神经 腮腺
-17-
(4)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
器官旁神经节 壁内神经节
胸腔脏器 腹腔脏器(结肠左 曲以上消化管)
-7-
颈上神经节
心丛
胃 腹腔神经节 小肠
(4)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8-
脊神经节 后根
腹腔神经节
前根
交感干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3种去向: 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干—白交通支—交感干
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②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
胸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心丛
颈部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的分布: ①随8对颈神经分布至头颈和上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 ②直接至邻近的动脉,形成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锁骨下 动脉丛和椎动脉丛等,伴随动脉的分支至头颈部的腺体、竖毛 肌、血管、瞳孔开大肌。 ③发出的咽支,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咽支共同组成咽丛。 ④ 3对颈交感干神经节分别发出颈上、中、下心神经,下行进 入胸腔,加入心丛 .
神经系统笔记
神经系统思维导图神经系统小脑大脑组成,神经元及垂直柱脑脊膜及脑脊液神经系统详细内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表层——皮质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白质:不含神经元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结构。
白质内 ,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的一些团块——神经核 (团)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Structure大脑胼胝体间脑(丘脑和下丘脑)脑干:中脑,小脑,脑桥,延髓脊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都是多极神经元,主要可分为高尔基 I型神经元和高尔基 II 型高尔基Ⅰ型神经元•大型锥体细胞•中型锥体细胞•梭型细胞1、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脑干或脊髓。
2、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的其他区域,把该区域形成的信息传递出去。
高尔基 II 型神经元大量的颗粒细胞(是脑皮质中间神经元):水平细胞、星形篮状上行轴突等。
主要接受来自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入的信息,并加以综合、贮存或传递给高尔基Ⅰ型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占神经细胞 66%,长三角锥状胞体,向皮质表面发出单一的顶树突,向皮质深处发出多根底树突和一根长轴突树突上均有无数的棘,并随树突远离胞体而增多,这些棘是形成轴—树突触之处。
一根长轴突自轴丘发出,一些形成联络纤维,另一些则形成投射纤维。
颗粒细胞数量最多,散于皮质内。
胞体小,形态不一,多呈三角或多形。
梭形细胞从胞体上下两极发出树突。
而轴突从胞体中下部发出,进入髓质,与锥体细胞一样形成投射纤维或联络纤维。
分子层 :细胞小而少 ,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组成 .• 外颗粒层 :许多星形细胞和少量小锥体细胞构成 .• 外锥体细胞层 :许多中小型锥体细胞和星形组成 .• 内颗粒层 :细胞密集 ,多是星形细胞 .• 内锥体细胞层 :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在中央前回有称 Betz 细胞的巨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分子层• 位于大脑皮质的最表面。
神经元较少,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水平胞的树突和轴与皮质表面平行分布;还有许多与皮质表面平行的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总论思维导图
神经系统总论人体各系统中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并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两种细胞成分中枢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遍布全身各处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可分为躯体/内脏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入/传出神经)神经细胞(神经元neuron)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其活动不受主观意志支配,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其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为胞体和突起胞体为神经元代谢中心。
细胞核大而圆,胞浆内含有n issl body、neurofibril以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线粒体。
内质网丰富,游离多聚核糖体聚集于SER,形成尼氏体胞体内丰富的神经丝和微管,神经丝聚集成束即n eurofibrild endrite有多个,结构与胞体相似,上有dendritics pine,是接收信息的装置轴突粗细均匀,起始处有一特化区轴丘axon hillock,轴突与轴丘处无nissl body。
a xoplasm与胞体内细胞质具有双向的不断的流动性,称轴浆流axoplasmic flow。
轴突内缺乏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轴浆流将一些大分子运输到轴突末梢或将末梢的物质运至胞体,称轴突运输。
分类神经元突起数目:p seudounipolar—脑神经节、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b ipolar—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内耳的前庭神经节、蜗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m ultipolar—中枢部内的神经元大多为多极神经元神经元功能和传导方向:s ensory neuron—多为假单极和双极m otor neuron—多极a ssociation neuron—多极,数量最多,可分为高尔基I型神经元(接替性/投射性,轴突长,将冲动从中枢传到其他部位)和高尔基II型神经元(局部中间神经元,轴突短,小范围传递信息)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胆碱能/单胺能/氨基酸能/肽能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myelin sheath和神经膜包裹,称为never fiber被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裹称有髓纤维myelinatedf iber仅被神经膜包裹为无髓纤维nonmyelinated fiber周围神经的髓鞘由Schwann cell环绕轴突形成中枢神经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相邻两髓鞘阶段间区域为Ranvier node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与髓鞘厚薄和神经纤维直径大小成正比。
神经系统解剖—脊髓思维导图
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末端位置与外形位于椎管内,外包3层被膜,与脊柱弯曲一致上端在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称脊髓圆锥c onus medullaris,约平对T1,新生儿可达T3下缘,软脊膜由此向下续为终丝filum terminale两个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C4到T1脊髓节段l umbosacral enlargementT1到L3节段两个膨大与四肢出现有关,颈膨大比腰骶膨大明显(上肢功能强于下肢)6条纵沟:前正中裂(较明显)/后正中沟(较浅)前外侧沟(1对,有脊神经前跟根丝附着)后外侧沟(1对,有脊神经后跟根丝附着)*颈髓和胸髓上部有1对较浅的后中间沟,是薄束和楔束的表面界线每一对脊神经前后跟附着处即是一个脊髓节段。
31对脊神经对应31个节段—C8/T12/L5/S5/Co1胚胎早期脊髓几乎与椎管同长,脊神经跟基本呈直角与脊髓相连从胚胎4月起,脊柱生长速度比脊髓快,且脊髓上端连于延髓,位置固定,导致脊髓节段的位置高于相应椎骨,出生时脊髓下端平对L3,至成人达L1C1-C4同序椎骨C5-C8、T1-T4同序椎骨上1T5-T8同序椎骨上2T9-T12同序椎骨上3腰髓:第10~12腰椎体尾髓:第1腰椎体脊神经跟在脊髓圆锥下方围绕终丝聚集成束,形成马尾c auda equina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临床上进行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抽取脑脊液或麻醉时,常选择L3、4或L4、5腰椎棘突间进针,以免损伤脊髓内部结构灰质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分别为灰质前/后连合前后角之间为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在T1-L3中间带外侧部伸出侧角lateral horn或侧柱R exed laminae学说l aminae I又称边缘层,腰骶膨大处最清楚,胸髓处不明显内有后角边缘核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发出纤维参与组成脊髓丘脑束l aminae II称胶状质,大量密集的小型神经元,几乎不含有髓纤维加工分析脊髓的感觉特别是痛觉信息接受后根外侧部传入纤维侧枝及从脑干下行的纤维,发出纤维主要参与组成背外侧束l aminae III胞体略大,形态多样,包含许多有髓纤维l aminae IV细胞排列疏松,有小圆形/中三角形/大星形细胞l aminae V后角颈部,接受来自皮肤、肌肉、内脏传入的细纤维内侧部占2/3;外侧部占1/3,位于上下前后纵横交错的纤维束之间,形成网状核l aminae VI后角基底部,颈膨大与腰骶膨大处最明显内侧部占1/3,密集深染的中小型细胞外侧部占2/3,较大的三角形和星形细胞组成接受本体感觉和一些皮肤的初级传入纤维l aminae VII位于中间带,含胸核、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外侧部与中脑、小脑有广泛的上下行纤维联系,参与姿势与运动调节;内侧部与毗邻灰质和节段之间有许多脊髓固有反射联系,与运动和自主功能有关胸核又称背核/Clarke柱,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发出纤维到脊髓小脑后束、脊髓中间神经元中间外侧核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即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S2-S4节段外侧部有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即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发出纤维组成盆内脏神经l aminae VIII包含脊髓固有中间神经元,接受邻层/对侧VIII层/一些下行纤维束纤维终末;发出纤维直接或通过兴奋γ-运动神经元间接影响α-运动神经元l aminae IX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α-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的梭外肌,引起关节运动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与肌张力调节有关中间神经元大部分分散,小部分形成核群(前角连合核等),一些小型中间神经元叫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的侧支,轴突抑制同一或其他α-运动神经元)颈膨大腰骶膨大处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分内外两群:内群叫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肌外群叫前角外侧核,支配上下肢肌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所支配骨骼肌弛缓性瘫痪或软瘫。
神经系统解剖—间脑思维导图
间脑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d orsal thalamus又叫丘脑,间脑中最大的部分,借丘脑间黏合(中间块)连接,前端窄小向前上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
下丘脑沟是背侧丘脑与下丘脑的分界背侧丘脑核团非特异性投射核团:进化上比较古老,为原丘脑,包括正中核、网状核和板内核,主要接受嗅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的传入纤维,传出纤维至下丘脑和纹状体等结构,并与之形成往返纤维联系。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纤维经这些核团中继,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维持机体清醒状态特异性中继核团:进化上较新,随大脑皮质进化而进化,为旧丘脑,包括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腹前核和腹中间核主要接受小脑齿状核、纹状体和黑质的纤维,发出纤维到大脑皮质运动中枢,调节躯体运动。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丘系的纤维。
(头面部感觉信息投射到腹后内侧核,由其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部;传导上肢、躯干和下肢感觉信息的纤维由内向外依次投射到腹后外侧核,其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联络性核团:进化上最新,为新丘脑,包括内侧核、外侧核群背层及前核群。
接受广泛的传入纤维,与大脑皮质联络区有往返纤维联系。
功能上与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如情感、学习记忆等有关。
背侧丘脑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并可感知粗略的痛觉。
当背侧丘脑受损,可引起感觉功能障碍和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后丘脑m etathalamus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属特异性感觉中继核内侧膝状体是听觉通路,接受下丘经下丘臂来的听觉纤维,中继后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投射到颞叶的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是视觉通路,接受视束传入,中继后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投射到枕叶的视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细胞排列由腹侧向背侧分为6层,视束中传导的对侧鼻侧半视网膜信息的交叉纤维止于146层,来自同侧颞侧半视网膜的不交叉纤维止于235层上丘脑e pithalamus背侧丘脑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包括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和后连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o概述
▪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及纤维分布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脊神经的分支
•前支
•后支
•交通支
•脊膜支
▪脊神经走形和分布的一般形态学特点o颈丛
▪颈丛的组成、位置及分支
•皮支
o枕小神经
o耳大神经
o颈横神经
o锁骨上神经
•肌支
o膈神经
o副膈神经
•交通支
o臂丛
▪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臂丛的分支
•锁骨上分支
o胸长神经
o肩胛背神经
o肩胛上神经
•锁骨下分支
o肩胛下神经
o胸内侧神经
o胸外侧神经
o胸背神经
o腋神经
o肌皮神经
o正中神经
o尺神经
o桡神经
o臂内侧皮神经
o前臂内侧皮神经o胸神经前支
▪第1~11对,肋间神经
▪第12对,肋下神经
o腰丛
▪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腰丛的分支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
•闭孔神经
o骶丛
▪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骶丛的分支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
o胫神经
o腓总神经o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特点•脑神经
o嗅神经
o视神经
o动眼神经
o滑车神经
o三叉神经
▪眼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鼻睫神经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上牙槽神经
•颧神经
•翼腭神经
▪下颌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颊神经
•咀嚼肌神经o展神经
o面神经
▪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鼓索
•岩大神经
•镫骨肌神经
▪面神经的颅外分支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o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
▪蜗神经
o舌咽神经
▪鼓室神经
▪颈动脉窦支
▪舌支
▪咽支
o迷走神经
▪颈部的分支
•喉上神经
•颈心支
•耳支
•咽支
•脑膜支
▪胸部的分支
•喉返神经
•气管支、食管支
▪腹部的分支
•胃前支和肝支
•胃后支和腹腔支
o腹神经
o舌下神经
•内脏神经系统
o周围部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o交感神经概观
▪交感神经
▪椎旁神经节
▪椎前神经节
▪交感神经的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o交感神经的分布
▪颈部
▪胸部
▪腰部
▪盆部
•副交感神经
o颅部的副交感神经
o骶部的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o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o周围部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o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o分布范围不同
o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内脏神经丛
o心丛
o肺丛
o腹腔丛
o腹主动脉丛
o腹下丛
▪内脏感觉神经
•脊神经节
•脑神经节
o膝神经节、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内脏感觉神经与躯体感觉神经的不同
o内脏感觉神经痛阈较高
o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因此,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亦不准确
▪牵涉性痛
▪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眼球
o感觉神经
o交感神经
o副交感神经
•心脏
o感觉神经
o交感神经
o副交感神经
o中枢部
▪脊髓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T1~L2或L3中间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S2~S4骶副交感核)
▪脑干
•内脏感觉中继核(孤束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心血管运动调节中枢(延髓)
•呼吸运动调节中枢(延髓、脑桥)
▪间脑
•情绪行为、体温摄食、水平衡、心血管、内分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大脑
•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调节中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