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犯罪案例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陈荣芹泗洪县明德学校邮编:223900一、个案背景:范宝华,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间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
刚接手这个班的生物学科教学时,他给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
渐渐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课堂上精神恍惚,注意力很难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且马虎得很,学习成绩也很差,稍微批评几句,他就泪水涟涟……一天课间,我拿着他的满是错误的作业本轻轻坐到他的身边,他像受惊的小鹿般的向旁边闪了一下,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莫名的担忧。
我指着外面玩耍的同学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为什么不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听我这样一说,他没有言语,但是我分明感觉到他的身体放松了很多,并且向我身边紧挨了一些。
这时,我打开他的作业本:“这么多的错误,周末在家都没有花时间去复习功课吗?周末时间都做些什么呢?难道父母亲都没管管你做作业吗?”从孩子的断断续续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平时跟着不识字的奶奶生活。
哦,原来是个留守儿童!我羞愧于自己的粗心,但更庆幸自己的及早发现。
同时,我想到了曾经教过的更多的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孩子:一度沉迷于网吧的吴桂华,爱撒谎的王婷,懒于做作业的宁年荣,极为自卑的吴清清……他们虽然性格特征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留守儿童”。
二、个案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得到正常关爱、保护、教育和引导,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
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扭曲化倾向,他们得到老师和监护人的心理帮助较少,非常思念父母,希望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情形都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具体而言,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存在以下现状: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已成为那些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留守儿童案例-初中生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问题:唐xx是我校初一年级男生。
在班里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还扰乱别人学习,花钱大手大脚,比吃比穿,有时还打架,周围同学都不喜欢他,还排斥他,久而久之让他精神上孤单,除了和同学打架,很难有正常的交流,性格孤僻。
自然而然对学习也失去兴趣和信心,造成学习更加落后。
这位同学的情况着实让各位老师头痛和担心。
背景:唐xx曾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四年级时,为了生计,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开始还好。
后来爸爸在外面有了外遇,父母离婚,他被判给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
一下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而奶奶年事已高,这些变故让他感觉很孤单,很无助。
日常的起居也由他自己打理,经常顾此失彼,被别人取笑。
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他很嫉妒,也无心再学习,从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奶奶去世后,随叔叔生活,父母为了平衡自己的内疚,会经常给他较多的零花钱,虽然这部分钱让叔叔掌管,但叔叔一是为了避嫌疑,再有就是也怕委屈孩子,会给孩子的钱较多。
据他叔叔反映,这个男孩花钱居然如此大手大脚。
星期天他叔叔给他一百元伙食费,二十元零用,从家到校才两个小时,他就花了六十多元。
一部分用来买吃买喝,另一部分则用于打游戏机、上网。
剩下的那些,在以后的几天要么用来买方便面充饥,要么用于请人代替完成作业。
据他叔叔说,最近还学会了比穿呢。
这不,脚上那双两百多元的鞋子,就是他爸爸回来看他时,软磨硬泡买下来的。
心理疏导: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
作为教师,有职责让他走出心灵的阴影,让他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1、及时与他爸爸取得联系,讲述了孩子的情况,希望家长“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父母之爱”。
同时要求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2、与他叔叔交流,希望他不要溺爱、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爸爸通报真实情况,不能报喜不报忧,督促孩子爸爸关心孩子成长。
【以案释法】留守儿童犯罪案例
【以案释法】留守儿童犯罪案例【一】基本案情2014年5月2日14时许,被告人左某在平乐县源头镇金华村委朝阳村家中看电视时,本村的幼女左永某(6岁)、左某某(4岁)到其家中玩耍。
被告人左某遂将左永某抱到二楼其房间床上,左某某也跟随上到左某的房间内。
被告人左某将左永某以及左某某裤子脱掉后,进行奸淫。
2014年5月1日,被告人左某在其父亲的陪同下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二】法院判决平乐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左某奸淫未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之规定,构成强奸罪。
被告人左某奸淫未满十四周岁的幼女二人,依法应从重处罚。
被告人左某作案时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案发后,被告人左某在其父亲的陪同下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是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判处被告人左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三】以案释法学校方面;一是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强等弊端,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出外务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较少,导致老师和监护人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不良心理动向和行为习惯,而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又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导措施和方法,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
所以,常常在管教无效后,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甚至推向社会。
三是不注重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法制教育少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懂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留守儿童受到不法侵害的机率就要大得多。
【以案释法】发生在校园内的刑事犯罪典型-故意伤害案案例【一】基本案情 2011年6月22日7、8时许,被告人刘某某、江某认为闽侯县某中学的秦某是与被告人江某在上发生过争吵的人,遂进入秦某所在的教室对其进行殴打后离开。
10时30分许,两被告人再次进入教室,对秦某头部等处进行殴打。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典型案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分析(周春燕2011.11.2)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身份和角色的特点,应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相对是集中的,并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亦存在较多的共性。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的流动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结构转型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侵财犯罪[盗窃罪]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90后”王某成为一名“留守儿童”。
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王某初中未毕业即“逃离”家庭来到京打工。
来到大都市后,他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有时为买游戏装备一夜要花近百元,这也让时长间断打工的王某有些承受不住。
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从网吧出来的王某几乎身无分文,这也让他起了邪念,在某胡同一院门前时,王某趁被害人杨某进院的功夫将杨停放的一辆电动车偷走,后被人赃并获。
法院以盗窃罪对王某免予刑事处罚。
[法官点评] 侵财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就具体的犯罪种类而言,主要有盗窃罪和抢劫罪两种;就具体的主体而言,在校学生和城市外来务工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年龄和社会角色决定了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为“纯消费者”,其日常的开支需要家庭的资助;少数即使参加工作往往也不能“自给自足”,不能吃苦耐劳,甚或存在不劳而获想法,这与他们受太多物质诱惑或玩心太重所导致的超额消费赤字存在着的巨大矛盾,决定了未成年人实施侵财犯罪的多发性。
尤其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务工未成年人群体而言,由于脱离了传统乡土社会的约束,而父母的管教往往也很少或鞭长莫及,他们因沉迷网络、交友不慎而引发的此类犯罪日趋多发。
值得注意的是,因对法律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站脚助威不是犯罪),导致实施抢劫犯罪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就此类犯罪的预防而言,应区分不同的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对于在校未成年人来说,家庭的日常管教和学校经常性的普法教育尤为重要,并更要注意防止他们沉迷网络或结交不良青少年;对参加的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多为城市外来务工者,从事的多为餐饮、保安等无技术含量的服务业,这就要求家庭除想方设法进行管教外,其从业单位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责。
法律案例素材故事范文(3篇)
第1篇故事背景:我国某沿海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某小区内,居民们原本和睦相处,但近年来,由于外来人口增多,邻里纠纷频发。
本案讲述了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
故事梗概: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住在小区3号楼,乙家住在2号楼。
两家原本关系不错,但随着外来人口增多,邻里关系逐渐紧张。
乙家儿子丙因赌博欠下巨额债务,急需用钱。
一日,丙在小区内偶遇甲家女儿丁,丁曾借给丙一些钱,但丙未归还。
丙见丁带着孩子,心生邪念,遂尾随丁回家。
当晚,丙趁丁熟睡之际,闯入丁家,抢走丁随身携带的皮包。
丁惊醒后,与丙发生争执。
丙恼羞成怒,殴打丁,致丁头部受伤。
丁大声呼救,邻居们闻声而来,将丙制服。
警方随后赶到现场,将丙带走。
案情分析:1. 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丙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丁受伤,却故意实施,构成故意伤害罪。
2. 丙抢走丁的皮包,构成抢劫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二)抢劫数额巨大的;(三)抢劫致人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多名被害人的。
3. 丙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扰乱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审判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丙故意伤害丁的身体,抢走丁的财物,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抢劫罪和寻衅滋事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
综合考虑丙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法院判决丙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典型案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分析(周春燕 2011、11、2)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身份与角色的特点,应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相对就是集中的,并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亦存在较多的共性。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的流动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结构转型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侵财犯罪[盗窃罪]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90后”王某成为一名“留守儿童”。
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王某初中未毕业即“逃离”家庭来到京打工。
来到大都市后,她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有时为买游戏装备一夜要花近百元,这也让时长间断打工的王某有些承受不住。
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从网吧出来的王某几乎身无分文,这也让她起了邪念,在某胡同一院门前时,王某趁被害人杨某进院的功夫将杨停放的一辆电动车偷走,后被人赃并获。
法院以盗窃罪对王某免予刑事处罚。
[法官点评] 侵财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就具体的犯罪种类而言,主要有盗窃罪与抢劫罪两种;就具体的主体而言,在校学生与城市外来务工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年龄与社会角色决定了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为“纯消费者”,其日常的开支需要家庭的资助;少数即使参加工作往往也不能“自给自足”,不能吃苦耐劳,甚或存在不劳而获想法,这与她们受太多物质诱惑或玩心太重所导致的超额消费赤字存在着的巨大矛盾,决定了未成年人实施侵财犯罪的多发性。
尤其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务工未成年人群体而言,由于脱离了传统乡土社会的约束,而父母的管教往往也很少或鞭长莫及,她们因沉迷网络、交友不慎而引发的此类犯罪日趋多发。
值得注意的就是,因对法律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站脚助威不就是犯罪),导致实施抢劫犯罪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就此类犯罪的预防而言,应区分不同的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对于在校未成年人来说,家庭的日常管教与学校经常性的普法教育尤为重要,并更要注意防止她们沉迷网络或结交不良青少年;对参加的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多为城市外来务工者,从事的多为餐饮、保安等无技术含量的服务业,这就要求家庭除想方设法进行管教外,其从业单位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责。
留守儿童犯罪案例
留守儿童犯罪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而留下的孩子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往往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留守儿童犯罪的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
在家里,小明缺乏关爱和教育,他经常和一群混迹街头的小伙伴在一起,逐渐沉迷于赌博和吸烟。
最终,他因为参与赌博被警方抓获。
案例二,小红的父母离异,她和奶奶一起生活。
由于奶奶年事已高,无法给予小红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小红经常逃课,和一伙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最终因为盗窃被警方抓获。
案例三,小华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和弟弟由奶奶照顾。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小华无法继续上学,长期在家无所事事。
渐渐地,他和一伙人一起在村子里偷盗农作物,最终被当地警方抓获。
这些案例不胜枚举,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容易陷入不良社会环境,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帮助。
同时,家庭也应该尽力保证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总之,留守儿童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只有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走上正轨。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最新]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案例】安徽太湖一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自缢前深情吻别陪伴自己的爷爷。
2008年2月25日是(安徽)太湖县晋熙镇天台联合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也是该校五年级学生章杨宇爸妈出门打工的第十天。
然而,就在这一天,章杨宇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在人迹罕至的村祠堂后面一间小屋,他自缢在一根横梁上,裤子口袋里留下一封给父母的遗书。
遗书中,他留下了让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事发:少年亲吻爷爷后自缢2008年2月25日,天台联合小学校园里非常热闹,同学们都领到了崭新的课本。
当天下午三点多钟,12岁男孩章杨宇跟其他同学都一起放学回家。
不过章杨宇却显得有点异样,他回家时书包空空的,所有新书都放在教室座位的抽屉中。
“爷爷,我可以亲你一下么?”放学后的章杨宇回到家里,看见爷爷正围坐在桌前打麻将,就上前对爷爷轻声说道。
爷爷听到这句话心里还直乐,可他不知道这竟是自己与孙子见的最后一面。
当天晚上,姑父曾与章杨宇约好了要孩子到他家里去住。
可等了好久没等到章杨宇,姑父赶紧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得知也不在家里。
又去电学校询问,被告知学校已经放学了,章杨宇也不在学校里。
大家顿时慌了。
家人发动邻居在屋前屋后展开了大搜索,最后在人迹罕至的祠堂后面发现了他。
被发现时,他吊在祠堂后一间小屋子伸出来的横梁上,已经没了气息。
记者调查:自缢少年口袋留下遗书当天下午,记者赶到太湖县章杨宇的家中。
章杨宇自缢的那间屋子在一座祠堂后面。
这座祠堂傍山而建,后面是很陡的山体。
据当晚发现尸体的一位邻居介绍,章杨宇被发现时吊在绳子上,绳子就系在祠堂后面这间房子伸出来的一根横梁上。
记者看到祠堂后这间房子其实是间土砌房,已经很破烂了,伸出来的横梁也朽坏了很多。
据村民介绍,这座祠堂是祭祀祖宗的场所,平时很少有人到这里来。
章杨宇的尸体被发现后,人们在他裤子右边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遗书写在当天发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封皮的背面。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典型案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分析(周春燕 2011.11.2)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身份和角色的特点,应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相对是集中的,并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亦存在较多的共性。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的流动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结构转型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侵财犯罪[盗窃罪]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90后”王某成为一名“留守儿童”。
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王某初中未毕业即“逃离”家庭来到京打工。
来到大都市后,他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有时为买游戏装备一夜要花近百元,这也让时长间断打工的王某有些承受不住。
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从网吧出来的王某几乎身无分文,这也让他起了邪念,在某胡同一院门前时,王某趁被害人杨某进院的功夫将杨停放的一辆电动车偷走,后被人赃并获。
法院以盗窃罪对王某免予刑事处罚。
[法官点评] 侵财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就具体的犯罪种类而言,主要有盗窃罪和抢劫罪两种;就具体的主体而言,在校学生和城市外来务工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年龄和社会角色决定了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为“纯消费者”,其日常的开支需要家庭的资助;少数即使参加工作往往也不能“自给自足”,不能吃苦耐劳,甚或存在不劳而获想法,这与他们受太多物质诱惑或玩心太重所导致的超额消费赤字存在着的巨大矛盾,决定了未成年人实施侵财犯罪的多发性。
尤其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务工未成年人群体而言,由于脱离了传统乡土社会的约束,而父母的管教往往也很少或鞭长莫及,他们因沉迷网络、交友不慎而引发的此类犯罪日趋多发。
值得注意的是,因对法律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站脚助威不是犯罪),导致实施抢劫犯罪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就此类犯罪的预防而言,应区分不同的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对于在校未成年人来说,家庭的日常管教和学校经常性的普法教育尤为重要,并更要注意防止他们沉迷网络或结交不良青少年;对参加的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多为城市外来务工者,从事的多为餐饮、保安等无技术含量的服务业,这就要求家庭除想方设法进行管教外,其从业单位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责。
2023年留守儿童案例
2023年留守儿童案例在我们村,有个叫小辉的孩子,就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这孩子今年才十岁,眼睛大大的,看起来机灵得很,但眼神里总是透着一种和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和忧郁。
小辉的爸妈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
你想啊,那么小的孩子,爸妈就不在身边了。
家里就剩下他和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能照顾他的生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小辉上学可不容易。
每天早上,他得自己定好几个闹钟,才能确保不会迟到。
为啥呢?因为爷爷奶奶早上起来忙这忙那的,顾不上叫他。
有一次,闹钟没响,小辉一下子就睡过头了。
等他醒来,那叫一个慌啊,脸也来不及洗,抓起书包就往学校跑。
到了学校,头发乱得像个鸟窝,同学们都笑他。
小辉心里可委屈了,但又能说啥呢?在学习上,小辉也没个人能好好辅导。
爷爷奶奶识字不多,小辉遇到不会的题,只能自己瞎琢磨。
有一回数学考试,有一道题是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小辉在家里想了半天也没搞明白。
他要是爸妈在身边,估计给他讲个两遍就会了。
可这时候,他只能对着书本干瞪眼。
结果考试成绩出来,那分数低得可怜。
小辉拿着试卷,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可还是强忍着没哭出来,他知道哭也没用啊。
放了学,别的孩子都有爸妈来接。
小辉呢,只能自己背着重重的书包走回家。
路上看到别的小朋友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他就特别羡慕。
有时候他会故意放慢脚步,假装在看路边的小虫子或者野花,其实就是不想看到那些幸福的画面。
回到家,小辉也没什么娱乐活动。
家里没有电脑,电视也只能收到几个台。
他想玩玩具,可爷爷奶奶哪懂得现在小孩流行的那些新奇玩意儿啊。
有一次,小辉在学校看到同学有一个超级酷的机器人玩具,他羡慕得不得了。
回到家就自己找些破铜烂铁,想要做一个类似的。
最后虽然做得歪歪扭扭的,但他还是当成宝贝一样。
不过小辉这孩子也很坚强。
虽然爸妈不在身边,他也知道要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扫地、喂鸡啥的。
有一回,奶奶生病躺在床上,小辉就像个小大人一样,给奶奶端水拿药,还把家里的活都干了。
留守儿童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许多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
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案例将以一起留守儿童法律纠纷为例,分析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小明(化名),男,12岁,父母均在广东省某市务工,小明被留在老家湖北省某县,由奶奶照顾。
一天,小明在学校玩耍时,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导致腿部骨折。
学校及奶奶均未及时将小明送往医院治疗,导致小明病情加重。
事后,小明的父母将学校及奶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损失。
三、案例分析(一)学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在本案中,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负有责任。
然而,学校未能尽到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未能及时制止学生在楼梯上玩耍的行为,也未对学生的意外伤害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因此学校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奶奶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在本案中,奶奶作为小明的生活监护人,负有对其安全的监护责任。
奶奶未能及时将小明送往医院治疗,导致小明病情加重,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农村留守儿童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案例反思邢丹事件——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教和辍学小组成员:李必清黄志涛李侨玲何锦川罗冬梅章丽日前言所谓的留守儿童就是,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其中尤其指那些已经到达入学年龄,在学校学习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可见,农村留守基本上是由处于在学校读书阶段的未成年人组成。
因为缺乏第一监护人父母的监护,而其在身体上、思想上又未成熟,故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焦点。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山区,教育和各种资源都比较缺乏,在加上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隔代人的代沟是这些孩子的价值观念和一些行为都扭曲了,他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在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呵护,是典型的弱势群体,极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异常表现。
他们的父母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
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当今社会的焦点和热点,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也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案例简介刑丹事件农村学生辍学失学,一直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近日,惠州三辍学失学青少年在高速公路路边投石取乐,而他这是世人难以承受之痛。
他们的极端行为夺走了一位好人邢丹的生命。
丛飞和邢丹生前致力帮助辍学失学孩子,而邢丹死于辍学失学青少年之手,三位青少年的教育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名犯罪嫌疑人没有案底,并自称是第一次做出这种行为,在高速路边扔石头砸车不以抢劫为目的,而仅是为了取乐。
砸中致使邢丹所乘坐的车辆停下后,三犯罪嫌疑人并未上前,随后自行离开。
留守儿童犯罪案例
留守儿童犯罪案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因学业或其他原因留在家乡生活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状态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犯罪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隐患。
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些案例,探讨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小明,13岁,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
在家时,小明经常一个人在家,缺乏监护和关爱。
渐渐地,他开始和一群不良少年结伴出入网吧,偷窃店铺,甚至参与了一起抢劫案。
最终,小明被警方抓获,成为一名未成年犯罪分子。
小芳,15岁,父母也是长期在外地工作。
在家里,小芳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她渴望得到关爱和关注。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个网络上的陌生人,对方给予了她一些虚假的关心和关注。
渐渐地,对方开始向小芳灌输犯罪思想,最终导致小芳参与了一起网上诈骗案。
以上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首先,缺乏监护和关爱是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引导,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其次,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比如网络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
最后,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渴望得到关爱和关注,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针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社区和学校的关爱,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其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帮助,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其走上犯罪道路。
总之,留守儿童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预防和减少留守儿童犯罪的发生。
留守儿童暴力犯罪案例
留守儿童暴力犯罪案例一群年轻女孩聚集在狭小的公共厕所里。
为首的女孩穿着粉色吊带,用力掌掴一个比她矮半个头的小女孩,小女孩不反抗也不说话,只是低下头,或是用胳膊挡脸自卫。
8月中旬,这段4分51秒的未成年人公共厕所欺凌在歙县当地人的微信群里四处传播,随后被人发到微博,引起舆论发酵。
14岁的施暴者王茜掌掴了同龄的朱锐锐近百下。
其间,朱锐锐嘴巴流血、脸肿、哭泣,但是王茜并没有停手。
公共厕所的现场,有五个围观女生,她们好奇地看着朱锐锐被打时做出的反应,但没有人站出来制止暴力。
这场暴力的双方——施暴者王茜是同校学生眼中有名的“问题学生”,不止一次参与打斗;但被欺凌者朱锐锐也是个让家人无可奈何的小孩,“不听家里任何人的话”,爸爸朱明堂控诉,她总是编各种理由骗爷爷奶奶的钱去歙县。
据数据显示,歙县是人口流出的县城,一年在外务工10万余人,留守儿童近2万人。
暴力的施加者和承受者有着非常相似的家庭背景,她们都是父母离婚又再婚后,无人看管的孩子。
跟随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与父母的感情和交流长期被忽略。
步入青春期的她们,因为这场欺凌事件,被卷入一场舆论的风暴。
被欺凌的朱锐锐朱锐锐刚满14岁。
齐肩的黑发,第一次见她时,她的眼神躲闪,说话声音轻柔,一米五左右的身高看起来像个小学生。
她被家人软禁在深渡镇的家里。
外人看来“乖巧”甚至有些“软弱”的朱锐锐,在奶奶薛桂珍的眼中,却很有主见,她多次从老家“出逃”,目的地是歙县。
薛桂珍曾报过两次警,但也无济于事:孙女越来越难管了。
从深渡镇到歙县要绕过许多座山,半小时的山路将外面的世界远远隔离在外。
即使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就在家门口,深渡镇依然淳朴稍显落后,更和繁华沾不上边。
暑假原本是旅游旺季,但因为疫情,这里成了一个孤零零的小镇。
留守在村子里的大多是老年人。
朱锐锐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婚,此后又各自再婚生子。
朱锐锐也被“留”在爷爷奶奶家。
在这里,没有同龄的玩伴,只有奶奶的唠叨和没完没了的家务。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广西留守儿童被炸死调查:孩子舍命挣钱买笔据2009年11月30日央视: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将正在酣睡的广西贺州平桂管理区公会镇杨会村村民们从梦中惊醒,一个非法鞭炮生产点发生爆炸,被全身烧黑、面目全非的小孩被一个个从着火的楼房中抱出来。
“1112”鞭炮爆炸事故这幕悲剧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留守儿童的权益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希望全社会的爱心人士,全社会的爱心企业都来关注社会留守儿童的生存问题。
曾宪彪坦言,虽然贺州市市政府紧急拨款100万元作为抢救费用,可是这对12个孩子的抢救工作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资金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抢救过来孩子以后的生活将非常的困难。
11月2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凌晨三点起床,广西贺州鞭炮黑作坊童工一天只挣一元钱》,以下是节目实录: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数量庞大,但又常常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他们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
据统计,目前这样的孩子有大约5800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占到了4000多万人。
这些孩子年纪小,父母不在身边,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他们的权益如何维护成了一个社会难题。
前不久广西贺州的一起爆炸案就揭开了冰山一角,这起爆炸案是如何发生的?一起来看看。
一炮惊醒数人,十三名儿童生死一线间11月12日8点左右,广西贺州平桂管理区公会镇杨会村的绝大多数村民正在酣睡,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将他们从梦中惊醒,一个非法鞭炮生产点发生了爆炸,现场一片火海。
广西贺州公会派出所所长叶志锋:“当时火势非常大,里面这是厅,这个是厅,厅里面就还着着火,四个角还着着火,里面那些鞭炮就霹雳啪啦。
”当地派出所的干警随后赶到现场。
然而,令派出所的干警惊讶的是,现场有13位伤者都是孩子。
一些被全身烧黑、面目全非的小孩被一个个从着火的楼房中抱出来,小孩的哭声、大人的喊叫声响成一片。
受伤儿童家长:“都变样了,都认不出,那个皮都烧光了,没有了。
”叶志锋:“我们跑步过来,过来有些群众,周围的群众也开始抢救小孩。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案例一(逆反心理型)学生刘某,男,10岁,小学四年级。
三年级时母亲离家出走,把他和妹妹留给了父亲,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照顾兄妹俩,而奶奶半身不遂长年卧病在床,因此所有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一个人身上。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沉默寡言”,这里的沉默寡言之所以带上引号是因为上课的时候沉默寡言,一般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对于老师的提问也是唯唯诺诺,但是到了下课立马变了一个人似的,与其他同学尽情打闹、疯玩。
2、喜欢欺负、捉弄女孩子,班上的女生都不愿意与他坐同座,以为都怕被他欺负。
3、上课老走神,不是低头玩就是东张西望,对于老师的提醒也是睁大圆圆的眼睛望着你,让人又气又笑。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
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舒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刘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十大法律争议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法律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争议。
本文将盘点十大法律争议案件,探讨法律与现实的碰撞。
二、十大法律争议案件1. 江歌案江歌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主要争议在于刑事责任认定。
江歌因遭前男友骚扰,被母亲要求搬家。
在搬家过程中,江歌被前男友杀害。
此案引发了关于自首、故意杀人罪等法律问题的讨论。
2. 刘涌案刘涌案是一起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案件,主要争议在于死刑适用。
刘涌因犯有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敲诈勒索罪等,被判处死刑。
此案引发了关于死刑适用、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等法律问题的讨论。
3. 马航MH370案马航MH370案是一起涉及国际航空事故的案件,主要争议在于责任认定。
马航MH370航班失踪,乘客和机组人员下落不明。
此案引发了关于国际航空事故责任、保险理赔等法律问题的讨论。
4. 刘震云案刘震云案是一起涉及网络谣言的案件,主要争议在于名誉侵权。
刘震云因在网络平台上散布谣言,被起诉名誉侵权。
此案引发了关于网络言论自由、名誉侵权等法律问题的讨论。
5. 淮安拆迁案淮安拆迁案是一起涉及拆迁补偿的案件,主要争议在于补偿标准。
在拆迁过程中,因补偿标准不合理,导致拆迁户与开发商产生纠纷。
此案引发了关于拆迁补偿、物权法等法律问题的讨论。
6. 郑州保姆纵火案郑州保姆纵火案是一起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案件,主要争议在于刑事责任认定。
保姆因不满雇主家庭矛盾,纵火杀害雇主一家。
此案引发了关于故意杀人罪、家庭矛盾处理等法律问题的讨论。
7. 李某某强奸案李某某强奸案是一起涉及未成年人性侵的案件,主要争议在于刑事责任认定。
李某某因涉嫌强奸未成年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此案引发了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性侵犯罪等法律问题的讨论。
8. 贵州毕节留守儿童案贵州毕节留守儿童案是一起涉及留守儿童保护的案件,主要争议在于社会救助。
范魏媛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范魏媛留守儿童案例分析范魏媛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很早就去了福建打工,每年只在过年回家一、二十天。
范魏媛在八个月大时开始在外婆家生活,她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特征。
案例:夏天到了,外婆家每天都会买上一个大西瓜,然后总是切下最好的部分专给范魏媛吃。
暑假时范魏媛回到农村的爷爷家,爷爷问她外婆平时有没有给她买什么好吃的,她说:什么都不买,连西瓜都不买一个。
过了几天,舅妈带她出去玩时,给她买了一支当时颇受欢迎的悄悄豆雪糕,并细心地帮她剥好了包装袋,谁知她回去后竟对大人说,舅妈自己吃雪糕,吃到一半吃不下了才给她吃。
范魏媛像这样爱背后讲人坏话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对待她最亲密的抚养人外婆,也是如此。
分析:由于从婴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范魏媛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
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
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白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白己的同伴与后代。
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
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犯罪案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外移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未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被留在农村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护,容易陷入各种问题,其中犯罪问题尤为严重。
以下是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犯罪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11岁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离婚而被留
在乡村。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小明开始和一帮坏孩子混在一起,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首先,他们盗窃村民的蔬菜和家禽,然后开始盗窃别人家中的贵重物品。
最终,他们涉足毒品犯罪,成为了一伙危害社会的犯罪团伙。
案例二:小红是一个14岁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城市打工。
受到家庭的忽视和长期的孤独感,小红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为了购买游戏装备和虚拟货币,她开始行骗。
她利用自己优秀的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盗取他人的账号和密码,进而转移资金。
小红的违法行为最终被发现,她成为了一名未成年的网络犯罪分子。
案例三:小亮是一个15岁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
在家人长时间的疏于管教下,小亮开始走上涉黑犯罪的道路。
他加入了一个地下黑社会组织,开始参与打架、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亮犯下了更加严重的犯罪行为,如贩卖毒品和抢劫。
他最终被警方抓获,成为了一名有案底的罪犯。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留守儿童犯罪不仅危害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对社会秩序和安全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强留守儿童的保护,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他们的教育、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其次,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此外,学校和社区也应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和活动安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使留守儿童远离犯罪,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