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2篇 家庭经济行为 第04章 家庭需求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家庭需求

第三章 家庭需求

dQ dQ P Q Ed dP dP Q P P P (20) 120 20P P 6
这时,可求出任何价格水平的需求弹性系数 如: 当P=2时,Ed=- 0.5 以此类推,当P=3时,ed=-1 当P=4时,ed=-2
23/52
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ed
Q f ( X1, X 2 , X 3 ,, X m )
d
如果只考虑商品自身价格
Qd f ( X1 ) f ( P)
4/52
如果把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 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与需求量 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Qd=f (P,Pr,F,M,Pe…..) Qd:需求量 P:商品自身价格 Pr:其他商品价格 F:消费者偏好 M: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Pe :预期价格 f代表函数对应关系
34/52
某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家俱 汽车 专业服务 运输服务 1.52 1.14 1.09 1.03 饮料 衣着 烟草 银行、保险服务 食物 0.78 0.64 0.61 0.56 0.12
水,煤气,电
石油
0.92
0.91
书籍,杂志与报纸 0.34
35/52
某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小麦 玉米 大米 猪肉 牛奶 0.02 0.06 0.03 0.41 0.3336/52Βιβλιοθήκη 美国经济中一些商品的价格弹性
买来的食物 2.27 煤气、电力和水 0.92 食品 0.58 金属 1.52 石油 0.91 住房服务 0.55 家具、木材 1.25 化工制品 0.89 服装 0.49 汽车 1.14 饮料 0.78 图书、杂志、报 纸 0.34 运输 1.03 烟草 0.61 肉 0.20

家庭经济学微观模型 教程

家庭经济学微观模型 教程
家庭经济学微观模型教程
家庭经济学微观模型是一个用于研究家庭经济行为的模型,它基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家庭视为经济主体,分析其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以下是关于家庭经济学微观模型的教程:
一、基本概念
1.家庭:家庭是经济行为的基本单位,包括夫妻、子女等成员。
2.资庭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决策,以最大化其效用或利益。
二、模型的基本要素
1.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需求和资源限制,需要相互协作和协商以实现家庭目标。
2.家庭资源:家庭资源包括收入、财富、时间等,这些资源有限,需要合理配置和使用。
3.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家庭成员在决策过程中选择的变量,如消费、储蓄、投资等。
3.确定决策变量:根据家庭的目标和资源限制,确定决策变量,如消费、储蓄、投资等。
4.建立决策模型:根据家庭的资源和目标,建立决策模型,通过最大化效用或利益函数来求解最优解。
5.分析结果:根据求解出的最优解,分析家庭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以及其对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
四、应用场景
家庭经济学微观模型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环境下家庭的经济行为和决策过程。例如,可以研究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家庭投资决策、教育选择、生育决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该模型也可以用于政策分析和预测政策变化对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
4.目标和约束条件:家庭成员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实现不同的目标和面对不同的约束条件,如收入限制、预算限制等。
三、模型的基本框架
1.确定家庭的目标:家庭的目标可以是个人的目标或家庭整体的目标,如提高生活水平、实现财富增值等。
2.分析家庭的资源:家庭的资源包括收入、财富、时间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

第二篇家庭经济行为

第二篇家庭经济行为

第二篇 第三章 家庭需求
2019/9/5
5/14
第二节 需求函数
1. 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 2. 需求价格弹性的性质
(1) 弹性与斜率:动画
(2) 各种需求价格弹性的 比较
a. 垂直线 b. 水平线 c. 斜线:动画
图 2.3.6 中 E 点 的 弹 性
EdP=BE/EA=DB/OD=OC/CA
中点公式 低点公式 对数公式
双曲线型需求函数弹性动画
第二篇 第三章 家庭需求
2019/9/5
8/14
第二节 需求函数
二、需求交叉函数及其弹性
(一) 需求交叉函数 Qdx a0 a1Py
+号表示x、y为替代品,-表示x、y为互补品,而若x、 y为无关品,则 a1 0
(二) 需求交叉弹性
第二篇 第三章 家庭需求
2019/9/5
6/14
第二节 需求函数
(3)不同线性需求曲线弹性比较 (4)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支出函数 涨价未必增收,薄利未必多销 谷贱伤农(弹性小) 牛奶倒入大海 (5)短期与长期需求价格弹性
第二篇 第三章 家庭需求
2019/9/5
7/14
第二节 需求函数
3.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点弹性 弧弹性
第二篇 家庭经济行为

家庭需求


济 行
消费选择



家庭理财
第二篇 第三章 家庭需求
11
第二篇 家庭经济行为
第三章 家庭需求
本章的学习要求与内容
本章讲述各种需求函数及其弹性,要求重点 掌握各种常用线性需求函数、各种需求弹性 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需求预测的简单方法 等内容

经济学原理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经济学原理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 若ES<1称为供给缺乏弹性,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 ES=∞供给曲线是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3、用类似于需求曲线求弹性时所用的几何作图法来测度供给曲线的弹性 (图2.5)。
一:
要求供给曲线S上任一点A点的弹性,可由A点做供给曲线的切线切纵轴于 R点,切横轴于T点,则A点的弹性系数
(2)依据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 弹性大于1,称为富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幅度 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相对平缓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充足。 • 弹性小于1,称为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相对陡峭的曲线。 一: 生活必需品,比如日常洗漱用品、食盐等通常就缺乏弹性。 • 弹性等于1,称为单元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幅度 与价格变动的幅度相等,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对称的双曲线。
一: 2、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在假定其他条件(如消费者收入、消费 者偏好、其他商品价格、预期等)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 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需求表 需求表表示消费者对于特定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 该商品的数量。如表2.1
4、需求曲线
根据需求表绘制而成的曲线就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如图2.1
• 派生供给商品弹性的大小。所谓派生供给是指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半 成品、动力及设备等中间产品的供给。由于派生供给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供给, 因此,派生供给商品与最终产品弹性呈同方向变化。
第3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概念
一:
图2.6中,DD和SS分别代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当两者相交于F点时,生产者愿意 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刚好相等,此时就称为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微观经济学—— 需求理论

微观经济学—— 需求理论
相互关系。称为一般需求函数(General Demand Function),根据定义一般 需求函数是多元函数,其形式为:Q=Q(P,M,Pc, T ,Pe…),括号里的 字母代表不同的影响因素。 为了单独分析收入或价格等重要变量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经济学中常常假定其 他因素不变,进而单独考察一个特定变量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是一种重 要的分析方法。
精品课件
二、需求函数
(4)消费者的偏好T。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 量就会增加。
(5)预期价格Pe。预期价格是指消费者通过预测和判断确定的某种商品的未来 价格。显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和其预期价格成正相关。
时间、季节。需求量与时间季节没有固定不变的关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需求函数 ◆ 微观经济学中通常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
精品课件
二、需求函数
◆微观经济学通常把其他变量不变情况下的需求量与消费收入的 关系定义为收入需求函数(Income Demand Function),可以 表示为Q=Q(M),Q和M分别代表需求量和收入水平。
◆微观经济学通常把其他变量不变情况下的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 的关系定义为价格需求函数(Price Demand Function),可 以表示为Q=Q(P),Q和P分别代表需求量和商品自身的价格。
精品课件
二、需求函数
◆两种产品共同组合起来满足人们一种需要的产品在经济学中称为互 补品(compensation goods),即如果1、2种两产品互为互补品,第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第二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第二种商品的价格 下降,第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 相关产品的另外一种关系是替代品 ◆如果两种产品分别单独满足消费者同样的一种需求,则经济学上品 称为两种产品互为替代(substitution goods)。如果1、2两种商品 互为替代品,则有,第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第二种商品的需求量 增加;第二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第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如果两种商品既不是互补品,也不是替代品,则经济学上称它们为互 为独立品(independent goods)。即如果1、2两种产品互为独立品, 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二章整理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二章整理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需求曲线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有:1商品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影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主要因素有:1该商品的价格、2生产的成本、3生产的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表示商品的供给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均衡的含义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均衡价格的决定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 知识点梳理

微观经济学 知识点梳理

市场需求=所有个人需求的加总需求价格:一定时期内购买者对一定量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原因:收入效应(IE)& 替代效应(SE)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

某种商品价格↑ ,而引起其他商品对这种商品的取代供给定理的例外:劳动力的供给;古董,古画,古玩等艺术品;土地,证券等均衡价格理论均衡价格: 某种商品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应用:1.政府的价格管制: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高于市场均最低限价,会引起供过于求,商品剩余。

税收对供求的影响(对供给方/卖方征税)从量税:按照商品数量征收的税,税额在所有价格下都相同从价税:按照商品售价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税额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弹性及其应用弹性: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e>1, 富于弹性(较平坦);化妆品、贵重首饰e<1, 缺乏弹性(较陡峭);柴米油盐e=1, 单位弹性,单一弹性;e = ∞, 完全弹性;e = 0, 完全缺乏弹性点弹性定义: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计算:ed = −dQ/dp * P/Q对于任意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它在需求曲线上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数值就越大,反之,弹性系数越小。

注意: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求的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弹性=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率公式:Exy = ΔQx/Qx ÷ ΔPy/Py = (ΔQx/ΔPy) * Py/QxΔQx/Qx :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率;ΔPy/Py:y商品价格的变化率Exy = (dQx / dPy) * Py/Qx替代关系:e >0; 互补关系: e<0; 无关联产品: e=0政府向产品征收的流转税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摊比例取决于该产品的弹性供给方和需求方,哪一方相对弹性更小,或者哪一方相对缺乏弹性,承担的税收就更多。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二章第四节弹性理论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二章第四节弹性理论

需求价格弧弹性公式说明
• 说明
– ed无计量单位(因为是P与Q的变化率之比) – ed小于零(因为Q与P通常反向变动) – 为了使ed大于零,防患于未然,在公式前加
上负号 – 只是单纯计算弧弹性,不考虑涨价和降价时,
使用中点公式
需求价格弧弹性类型
名称
含义
Ed值
单位弹性 △Q/Q=△P/P
1
富有弹性 △Q/Q>△P/P 大于1
经济学之父”。站在时代的门槛上。
• 2、Adam Smith——创建者。从不幸之中奋起。 “改变历史方向的第一位经济学家”、“经济学之 父”。1776年的辉煌。
供给价格弹性
• (一)弧弹性
– 1、公式: – 2、说明
Q
es Q Q • P Q • P1 P2
P P
P Q
P Q1 Q2
• Es无计量单位 • Es大于零
3、类型
es dQ • P dP Q
(二)点弹性
公式
(三)影响es大小的因素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 (一)公式: • (二)分类:
Exy=
• 1、稀缺(Scarcity):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 (1)相对性
– (2)绝对性:从时间到空间
• 2、选择和资源配置——从雷锋日记讲起
–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 (2)如何生产
微观经济学
– (3)为谁生产
的研究对象
• 3、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稀缺的资源为什么得不到充分利用
• 4、经济制度:在不同制度下,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供给价格弧弹性类型
• 单位弹性:es=1 • 富有弹性:es>1,生产周期短的产品 • 缺乏弹性:es<1,生产周期长的产品 • 完全弹性:es为无穷大,发展中国家简单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2篇家庭经济行为第04章家庭需求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二篇家庭经济行为
第四章家庭需求
第一节家庭经济
一、家庭经济功能
(一)家庭形成过程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细胞。

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家庭,但家庭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

脱离动物界之初,到处游荡的原始人群仍然继承动物界的杂婚形式。

开始洞穴定居后,便限制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之间通婚,称为血缘家庭。

随着氏族发展为胞族、部落和联盟,又出现族外的对偶家庭,即女子在多夫中有一主夫,男子在多妻中有一主妻。

这几种婚姻关系极不稳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都是母系氏族,实行母权制。

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大家只能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原始公社制,家庭还不是独立经济单位。

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类从使用石器向金属器过渡,先后发生了畜牧业与农业、农业与手工业两次劳动大分工。

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逆转:随着一夫一妻家庭替代对偶家庭,男系公社替代女系公社,父权制替代母权制,家庭才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单位。

由于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部落战争已由血亲复仇变为掠夺财富,俘虏变为奴隶,原始社会也就过渡到奴隶社会。

这个时代创造的古希腊语,丈夫pasls原意为主人,妻子demen原意为奴隶,家庭familia原意也是属于某个人的全体奴隶。

在现代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得到根本改善,已经顶起“半边天”,但歧视妇女的现象仍然到处可见,即使当上会议主席,也称Chairman。

小型化和晚婚化是家庭发展的历史趋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2~4人的小家庭仅占30%,现在增加到70%以上,“四世同堂”已不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西方发达国家,大龄未婚青年和独身主义者日益增多,家庭关系日趋松散和破裂,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家庭危机”。

(二)家庭基本职能
人们往往只将家庭看作消费单位,其实,家庭的首要功能是生育和生产。

生育(含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传宗接代”是家庭的基本职能。

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家庭也是生产单位,否则就
谈不上消费。

中国的“家族企业化”与日本的“企业家族化”,表明东方的家庭与企业关系尤为密切。

在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的现代,尽管家庭生产仍然大量存在,但多数家庭都不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只向社会提供劳动、土地、资本、技术,获取要素收入,而不直接组织生产。

随着收入和储蓄不断增加,投资也日益成为家庭经济活动的热点。

由于家庭生育属于社会学范畴,家庭生产将在企业经济行为中详加讨论,在本篇研究家庭经济行为时,将主要从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就业、消费、储蓄、教育、投资决策。

二、家庭经济行为模型
(一)家庭经济行为目标
家庭经济行为目标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涉及伦理观。

在中国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善恶论”、“义利论”、“奢俭论”始终是争论的热点,西方也有“苦乐论”、“功利论”、“人性沦”、“人权论”等不同学派,这里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从经济学上看,根据“经济人”的假设,不妨以需要满足的最大
化作为家庭经济行为的首要目标。

衡量需要满足程度的量化指标,就是家庭消费的物品和劳务。

(二)需要满足的决定因素
家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需要,取决于一系列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收入
家庭收人多少,是决定需要满足程度的首要因素。

具体来说,收入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现期收入。

这是指家庭每周、每月或每年的收入。

对于“上班族”来说,就是工资和薪水。

(2)相对收入。

这是指邻居或同事的收入,如果他们的收入较高,即使自己收入较低,也会在消费的许多方面向他们看齐。

(3)持久收入。

这是指家庭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收入,而不是临时收入。

显然,一个家庭决不会因为今天中奖而成倍地增加自己的消费,也决不会因为这个月的工资丢失而停止任何消费。

(4)终身收入。

这是指终身可能得到的收入。

一个预期终身有高收入职业、有高报酬投资、有大笔遗产继承的家庭,在消费水平上会高于具有相同现期收入、相对收入、持久收入的家庭。

2.价格
在一定收入条件下,需要的满足程度还取决于产品价格。

具体来说,产品价格又有以下几种:
(1)自身价格。

这是指产品本身的价格。

显然,收入一定时,自身价格高消费得少,自身价格低消费得多。

(2)有关价格。

这是指与需要购买的产品有关联的产品价格。

如果需要购买的产品自身价格虽未变动,但有关产品的价格下降,相对来说,需要购买的产品价格较高,家庭便会减少这种产品的消费,以比较便宜的有关产品替代这种产品。

(3)预期价格。

这是指产品自身价格的未来走势。

与需求法则“买跌不买涨”相反,当人们产生价格预期时,会“买涨不买跌”,因为今天不买,明天会更贵,或者更便宜。

3.偏好
两个收入、价格条件相同的家庭,需要的构成也可能迥然不同,
这与偏好(preference)有关:
(1)个人爱好。

所渭“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有人重吃,有人重穿;有人爱甜食,有人爱辣味;有人好旅游,有人好足球;……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清华大学1934年的一位毕业生,就在纪念册上写下一段流传至今的戏言:“我是一个个人主义者。

我主张吃,不主张穿。

因为,吃是为自己,穿是为别人。


(2)外部影响。

就某些消费品来说,消费者的需要也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需要,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

网络外部性有正有负:若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量随其他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称为正网络外部性。

如有些人喜欢赶时髦,见别人都穿某种新潮服装,自己也去买,这叫攀比效应(bandwagon effect)。

若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量随其他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而减少,称为负网络外部性。

如有些人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别人都戴耳环,她就来一副别具一格的耳坠,这叫虚荣效应(snobeffect)。

例4.1
从众与猎奇
1996年的一天,正在宏艺首饰店站柜台的优秀营销员贾春英,发现一位女顾客对几款K金项链很感兴趣,便为她一一试戴起来。

女顾客:“好,我就要这条了!”
营销员:“小姐,您真有眼力,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款式。


女顾客:“要是那样,我就不要了。


营销员:“小姐,能告诉我您喜欢什么款式吗?”
女顾客:“其实,这条就不错,只是我不太喜欢和别人戴一样的。


营销员:“小姐,请您原谅我刚才说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款式。

其实,由于它质量好,价格贵,我们总共也只有这么几条,您是第一位买它的顾客。


女顾客重新拿起那条金项链,并满意地买走了。

在2002年首届全国首饰营销技能大赛上,贾春英介绍了自己这次销售的经验:消费者的心理千差万别,有的喜欢从众,有的喜欢猎奇,有的在这件事上喜欢从众,在那件事上喜欢猎奇,有的今天喜欢从众,明天又喜欢猎奇。

只有吃透顾客心理,方能左右逢源。

(3)家庭结构。

家庭的人口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籍贯结构,也会对消费构成发生重大影响。

小两口与老两口、南方人与北方人、蓝领与白领、空巢与满巢,需求差别很大。

(4)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风俗,都有不同的偏好。

伊斯兰妇女出门必须紧裹全身,西方妇女出门则以暴露为美,中国遇到丧事以白
色为丧服,西方遇到丧事则以黑色为丧服,这些差异都会在需求上反映出来。

家庭经济行为模型可以表示为图4.1。

图4.1
自身价有关价预期价现期收相对收持久收终身收个人爱外部影家庭结民族文
收价偏

储就投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