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由化浪潮中我国金融改革的再思考(一)

合集下载

谈谈我对“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和想法

谈谈我对“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和想法

谈谈我对“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和想法金融改革是指针对金融体系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金融改革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因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首先,金融改革有助于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通过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可以削弱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市场支配地位,增加普通人的选择权,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金融改革可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有效遏制金融风险的传导和扩大。

另外,金融改革还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

通过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然而,金融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金融改革需要平衡好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关系。

金融创新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活力,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

其次,金融改革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层次的需要。

由于中国的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金融改革在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在我的理解中,金融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金融制度、优化管理机制,才能建立起健全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总而言之,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金融改革的意义和目标,积极参与其中,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的长期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中国特色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中国特色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思考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日趋成熟。

不仅仅是金融改革,也是金融业的发展与完善。

金融是一个国家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中国特色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发展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实现国家财富和资金流动的平台,它对于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首先,发展金融市场需要完善市场结构,促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

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能够引入更多的竞争和更多的资金, 也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更多的筹融资方式,以提高企业投资的回报率和效率。

其次,提高对市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建立合理的发行准入制度,完善居民储蓄利率定价机制,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渠道。

加强金融监管能够遏制金融风险并保障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是指建立覆盖面广、服务面向全体社会的金融服务体系,旨在为“三农”、“小微”和“弱势群体”等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并不是简单的对社会的需求和资源的匹配,而是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贫困地区和广大人民提供服务。

普惠金融的建设也需要公司的支持,发挥市场的作用与政府有序监管的合作,推进普惠金融的稳健运作,同时要高度关注社会对普惠金融的反馈和建议,以完善和推进普惠金融的具体做法。

三、金融科技的革新金融科技是近年来金融行业的一大亮点,它既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措施。

在金融科技应用过程中,必须采取灵活运作模式,在科技和实际应用之间取得平衡,让科技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赋能、激发创新的活力,在不偏离合理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

金融科技在促进金融体系的价值传递、优化服务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好风险管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需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加强对施行金融科技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作为引领现代经济的金融,不但可以改变总需求的规模,而且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面貌或者地位。

我国继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之后,十七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进一步指出:在今后五年中,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这充分表明,我国的决策层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对改革过程中遗留问题作了分析,在总结成就分析不足的基础上,对在未来五年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出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进而以金融体制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思考继十七大提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之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进一步指出:在今后五年中,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①这充分表明,我国的决策层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以,“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金融体制改革依然是金融业所要努力的方向。

本文试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遗留问题和前景展望进行粗浅的归纳和探讨。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金融体制经过了不断地改革,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改革,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中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并且已成为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1、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主要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等机构组成,而银行业又是我国金融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

在这个金融机构体系中,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承担稳定货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职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是国家专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按计划发放信用贷款;国家政策性银行主要靠财政拨款和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分别用于软硬贷款,并实行自求平衡、保本经营;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并存,它们之间各有分工,相互协作;外资在华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浅析“金融自由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

浅析“金融自由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
充分 动员金融 资源 , 进经 济增长的 目的。 推
3对 我 国金 融 自由化 的建议
我 国的金融 自由化 、 融国 际化将 是一 个渐进 的过程 。应遵循 以下 金
原则 : 第一, 金融 自由化的过程应与市场发展的进程相适应, 各类金融机构的改
2发展 中 国家 的 金 融 自由化 是 一 把 “ 刃 剑 ” 双
( 山东 师范大学 , 山东济南 2 0 1 ) 504
【 摘
要】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 金融领域出现了另一种发展趋势——金融自由化, 2 从 0世纪 7 0年代开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
实施金融 自由化 改革 , 目前为止这 一改革进程 还在继续 进行 中。本文主要 对金融 自由化 的基本 含义和 发展 中国家金融 自由化 的利 弊进 行 了论 述。 到 金 融 自 由化 是 国 际 经 济 金 融 发 展 的一 大 趋 势 , 应 此 趋 势 的 发 展 才 能 带 动 经 济 的 发 展 , 入 整 个 世 界 经 济 大 家 庭 。 但 是 中 国经 济 发 展 毕 竟 还 不 成 熟 , 适 融 在 开放 过 程 中 只 有 吸 取 其 他 国 家 自 由化 过 程 中 有 力 的 借 鉴 , 利 避 害 , 能 在 金 融 自 由化 的 道 路 上 少 走 弯 路 。 趋 才
21 0 0年 1月 ( 总第 19期 ) 0
大 众 商 务
Po l rBusn s pu a ie s
No.1, 01 2 0
( u ua v l , O. 0 ) C m lt e N金 ” 国
韩 婧 妍
【 关键词 】 金融 自由化 ; 中国; 金融改革
中 图 分 类 号 :80 F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金融机构改革反思与展望

金融机构改革反思与展望

金融机构改革反思与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变得愈加紧迫。

本文将对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展望未来金融体制的发展。

一、金融机构改革的现状自1984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就已经开始了。

其中,我国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都经历了重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关闭或兼并不健康的金融机构、引进外资、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等等。

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在全球金融机构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证券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国家和金融机构本身的一些限制,金融改革的进程仍然比较缓慢。

二、金融机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在金融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金融机构监管不力金融机构涉及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在投资和贷款方面。

例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超过数万亿元。

因此,金融机构的监管非常重要。

但在实践中,监管机构无法完全掌握金融机构的每一笔交易。

这导致一些机构开始从事不法活动,例如“影子银行”和“地下钱庄”,这些活动对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金融机构缺乏自主创新尽管我们看到许多金融机构投资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但许多机构缺乏自主创新。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许多科技创新都是由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小型创业公司创造的。

相比之下,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方面显得较为保守。

3.金融机构竞争过度剧烈尽管竞争是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金融机构领域中,竞争过度很容易带来不良后果。

例如,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利率水平过低,这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

而且,竞争还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收益而放弃了风险规避措施。

这种情况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就可见一斑。

三、未来金融机构改革的展望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以实现金融机构改革。

对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思考

对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思考
4.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加入 WTO 后,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 国外银行的现代管理水平和资金技术实力必然会对我国银 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尽 快实现国内金融业的转轨, 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对 接,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质是政府在金融领域行为方式的转变。 麦金农和肖认为“金 融自由化”就是通过改革金融制度,改变政府对金融的过度 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 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 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反映资金供求,使汇率反映外汇供求, 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最终达到充分 动员金融资源,推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的标志就 是金融资产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例不断提高。
(二)从各国的实践来看,金融自由化的内容具体表现为 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对利率、汇率的限 制, 同时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充 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再贴现和法定储备率要求等货币 政策工具的市场调节作用;二是业务自由化,即允许各类金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广泛收集客户资源信息, 积极受理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支持木制品加工、商贸流通、 餐饮娱乐等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调整信贷政策,放宽优质抵 押资产抵押率标准,增加企业融资额度;扩大对优质企业抵 押物的设定范围,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加大与信用担保公司 的合作力度,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成功率;实行优惠利率政 策,减轻小企业的财务支出,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企 业存量贷款重新授信进度,不断延续对各行业存量客户的支 持力度,确保企业有足以保证经营的资金流;充分利用体制 优势,实现高效率审批,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建立起高效快 捷的“绿色审批”通道。 大力推广“速贷通”“成长之路”及网络 银行“e 贷通”等特色产品 ,满足了小微企业特别是地方特色 产业客户“短、频、急”的资金需求,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路子上 迈出了新步伐。

从发展中国家角度对金融自由化的再思考

从发展中国家角度对金融自由化的再思考

从发展中国家角度对金融自由化的再思考纵观发展中国家(地区)的自由化改革,其成败得失向来争议颇多。

就发达国家来说,金融自由化同于金融深化,是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自由化的实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固有的内因和外因。

但与此同时,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不可不警惕发达国家的新金融霸权主义。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对金融自由化战略进行反思了。

自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实施金融自由化,这使得金融资产从80年代开始迅速膨胀,金融全球化成为21世纪不可抗拒的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内在扩张的制度,当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日益融合,形成万能的金融资本之后,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全球扩张就不可避免。

“金融资本的政策意味着最大限度的扩张,以及对新的投资领域和销售市场的不断追逐。

但是,资本主义越是迅速扩张,繁荣时期就越长,危机就越短。

”在这场金融全球化变革中,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增长越来越走向分离。

一方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没有任何一国的GDP增长不是远远滞后于其金融资产的增长。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近20年来,全球总产出的年均增长率大约在3.2%-3.3%之间,而金融资产的年增速则持续在10%以上。

从以欧盟、美国和日本经济三强的情况看,其GDP分别为84270亿、72530亿和51340亿美元,而其金融资产额则为272780亿、228650亿和163750亿美元,前者不足后者的1/3。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同期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

国际贸易曾经被称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从增量来看,在整个80年代,全球出口年均增长仅4%,而90年代也不足7%。

从存量来看,1980-1989期间,全球商品出口为21520亿美元,全球商品和劳务出口为26830亿美元;1990-1999期间,全球商品出口为45660亿美元,全球商品和劳务出口为57360亿美元。

大体上全球贸易大概相当于全球总产出的15%-20%,相当于3天的全球外汇交易量。

对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思考

改革 放 在 丁 “ 加快 完善现 代市场 体 系” 之 中, 表
明 了 中央将 “ 完善现代市场体 系” 作 为 金 融 改 革
的重 点 。
优 。可 以预 计 , 被 压 抑 太 久 的 民间 资 本 参 与 金融 市 场 的热 情 将 被 全 面激 活 。就 政 策 执 行 层 面而

l 8 一
对 当前 我 国金融 改革 的思 考 行 货 币政策 的 中 央银 行 宏 观 调 控 体 系 ; 建 立 政策 性金 融 与商 业性 金 融 分 离 , 以 国有 商 业银 行 为 主 体、 多 种金 融机 构并 存 的金融 组织 体 系 ; 建 立统 一 开放、 有序 竞争 、 严格 管理 的金 融市 场 体系 等 。还 有: 通 过金 融体 制改 革 , 确 立 中 国人 民银 行作 为 独 立执行 货 币政 策 的 中 央银 行 的宏 观 调 控体 系 ; 实
矸 房 纹 厦l 第 期z 年 。 月
对 当前 我 国 金 融 改 革 的思 考
郁 鸿 元
( 上 海 市发展 和 改革委 员会 2 O O O O 2 )

要 :我 国在初 步 形成 了较 高 水准的 产业 资本 力 之后 , 亟 待提 升 基 于市 场竞 争 形 成 的金 融
得 根本性 突破 , 以期激 活 民 间营 商禀赋 , 提 高金 融要 素配 置效 率 。 锻 造 中 国版 金 融资 本力 。
关键 词 :金 融 改革 金 融市场 体 系 金 融风 险
中图分 类号 :F 8 3 ( 1 . 9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5 —1 3 0 9 ( 2 1 1 1 4 ) 1 1 1 —0 0 1 8一( ) ( ) 8

金融自由化浪潮中我国金融改革的再思考

金融自由化浪潮中我国金融改革的再思考

2 0世纪 3 0年代的经 济大萧条给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带来 “ 毁灭性 ” 打击 , 金融制度全 面崩溃 。 麦金农 和 肖在格利 和 肖、 德史 密斯 金融发展理论 的基 戈
重点是推行国 内的利率 自由化。进入 9 0年代 , 着 国际金 随 融市场的迅速壮大 以及 国际经贸一体化进 程的推进 , 融 自 金


“ 融 自 由化 理 论 ” 提 出 及经 济 背 景 金 的
肖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 相继 提 出了一些逻 辑严 密、 证规 范 论 的模 型 , 理论 进行扩 展 , 成 比较 完整 的理论体 系。金融 对 形 自由化在不同的时期 , 内涵不尽 相同。2 其 0世 纪 8 0年代 的
家来说 , 麦金农—— 肖的金融 自由化模型给 它们 的金 融改革提 供 了基本 的理论依 据和政策 导向。但 时至今 日金 融 改革是否成功似乎仍然存在 着争议 , 上个世纪发展 中国家所发 生的一 系列金 融危机促使 我们对这 个 问题 的思考 秉 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 关键 词 : 金融 自由化 ; 发展 中国家; 融深化 ; 金 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8 2 1 F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7 2 1 20 )7—05 0 1 3— 9 X(0 8 0 6 0 8— 2 ,
内迅速取消 了利率 上 限和信 贷 控制 , 商业 银行 实 行私有 对
化 。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 , 由于在金 融 自由化 和扩 但
大公开的或隐性的存 款保险的同时, 未能加强 对银行的 审慎
监管 , 改革 陷入 了严重 的困境 , 最终 随着 1 8 9 2年拉美 国家债 务危机的爆发而以失败告终 。马来西亚 、 斯里兰卡 和韩 国等 从7 0年代末 8 0年代 初开始 的金融 自由化改 革显得 较 为成 功, 没有 出现实际利率 的急剧上升 和大规 模的银行 倒闭。但 宏 观经 济状况也像南 锥体国家一样 不能令 人满 意。在 19 97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果与反思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果与反思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果与反思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中国的金融市场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在金融领域的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成果与反思进行探讨。

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还没有开放金融市场。

随着改革逐步深入,中国逐渐开放了银行业、证券市场、保险业等领域。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一系列的金融基础设施,比如支付结算系统、证券登记托管系统、中央交易所等。

这些设施的建立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后续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银行业的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金融系统几乎全部由国有银行垄断。

为了鼓励市场竞争,中国实行了银行业开放政策,吸引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中国的银行业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国有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所有制和经营方式。

这些改革推动了银行业的发展,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三、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

开始时,中国证券市场规模小、受限制、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等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金融市场逐渐开放,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监管制度逐渐完善。

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在世界证券市场中排名第五位,市值连续数年上升。

四、保险业的改革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相对于银行业和证券市场还是有些滞后。

1999年开始的保险业改革,在开放外资、扩大保险业务种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与此同时,中国保险监管机构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为保险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五、反思尽管中国的金融市场在改革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还存在很多行业壁垒。

监管制度不够完善,能力不够强大。

同时,金融市场还存在诸如金融风险、信用风险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深刻反思,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

总之,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并取得了世界的认可。

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思考作者:王宸[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形势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必须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拆上市;必须拉动民间投资,放开金融管制;要加速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应该完善农村金融的改革;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等。

[关键词]:金融金融改革区域经济民间资本中小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国际金融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金融改革再次成为焦点,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到2006年12月,我国将履行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对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对金融改革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从国内经济运行来看,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内涵的提升,关系到拉动民间资本,还关系到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从我国金融行业来看,金融改革也势在必行。

长期困扰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农村金融等四大问题,也必须要通过金融改革加以解决。

因此,金融改革要加大力度,要有所突破,要解决问题,真正形成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点。

一、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势,构建区域经济金融中心,提升区域经济内涵,拓展区域经济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大西南、大西北、环渤海经济圈等为主要区域的经济区域,经济总量的规模、经济结构的分布、经济运行等方面的特征已相当显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而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处于条块分割的体制下,金融宏观管理调控职能不能及时、深入地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由于其经营管理权限受到金融体制的制约,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效率不高、过度竞争和不当竞争等原因,不能迅速捕捉市场机遇,加快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所以,有必要将金融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加大加快金融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力度。

鉴于以上原因,在我国必须建立区域金融中心。

从当前的金融体系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量占了全国金融资产总量的绝大多部分。

对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自由化的思考

对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自由化的思考
影 响 降到 最低 。
【 词】 金融危机 ; 融 自由化; 关键 金 问题 与思考
【 中图分类号】 F3 20

【 文献标 识码】 B 国家 , 融 部受到 严重 抑 制 , 其金 而且 普遍 存在 着利率 、 汇 率 的人为控制 、 金融 业垄 断 、 权待 遇 等金融抑 制现 象 , 特 金融制度和经 济发展处 于一种恶性 循环 的状态 。 因此 , 必 须摈弃金融 抑制而 采取金 融深化 ,放开被压 制的金融体
的形 成和发展奠定 了坚 实的基础 。 金 融 自由化首先 由西方 主要发 达 国家 发起 ,并带 动 拉美 和东 亚等 主要新兴 市场 国家纷纷放 松对 金融部 门的 控制 , 实行金融部 门的 自由化改革 。 自布雷 顿森林体 系崩
和金融市场的限制,以及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并使
之市场 化 ,从而使 利率 反映 资金供求 ,汇率反 映外 汇供 求 , 国 内储 蓄 率 的提高 , 促进 减少对 外 资 的依 赖 , 最终达 到充分动员 金融资源 , 到推进经济增 长的 目的。 达
【 简介】孙素华( s- , 苏东台人 , 作者 1 s )江 9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 产业组 织与产业结构 ; 胡胜德( 6- , 1 4)山东东营人 , 9 东北农业 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 金融 自由化。
第 21 年第 4 01 期 ( 总第 32 ) 7期
商 业 经 GJ S AN E JN 济 H GY I I
N .,0 l o 21 4
T tl .7 oa 3 2 No
【 文章 编号】 10 — 032 1)- 00 0 09 6 4(0 14 02— 3

我国金融改革读后感(合集五篇)

我国金融改革读后感(合集五篇)

我国金融改革读后感(合集五篇)第一篇:我国金融改革读后感我国金融改革读后感1979年小平同志提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我国国有银行正式的进入改革阶段。

90年代依靠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的手段,未使改革取得成功。

要获得改革的成功必须通过“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需要做的是推进银行的企业化、市场化经营、创新运营体制。

因此在03年的新一轮改革中,明确的提出其方向“按现代金融企业的属性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重塑公司治理结构、推动银行上市,使几大国有银行变身为股份制的现代金融企业使改革有效化。

经过这次的“化学变化”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制度变迁,同时产生的“溢出效应”也推动了其他方面的改革。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任然有诸多问题需要去完善,例如改革统筹工作若能更细致,引进战略投资者会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在大方向正确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即是在技术层面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05年至1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使如今的国有银行资本雄厚、账面干净,初步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制度框架,完成了银行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但也应看到这次改革成本的高昂,改制后银行放贷的独立性也便饱受质疑。

同时未来还需时时做好因走进国际资本市场,所面对的更巨大的挑战的准备,未来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上市后银行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在其背后是高利差的政策保护,这也反映出银行盈利结构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与外国银行相比创新项目还处于起步期。

这次改革对总行层面的影响的确较大,但发现这种变化呈逐级递减之势,如何才能使这次变化深入到地方去,到省行市行,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国有银行改革将步入“深水区”,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尤其值得我们思考,完善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1、转变经营理念,强化控制意识。

2、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3、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架构。

4、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路途艰辛,可在付出努力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不久的将来,银行的改革成果定会获得巨大成功。

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经济发展,金融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金融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助力经济发展,还能够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比如说,现在的金融业不仅需要独具匠心的创新,还需要面对未来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变化。

因此,金融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业的重要议题。

一、金融改革近年来,金融改革呈现出多样化、整合化、市场化的特点。

金融改革的重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化改革。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等基本要素的建立与完善。

市场化改革是使金融市场成为真正的公共资源市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与制度环境。

例如,通过加强对金融市场利率、汇率、股票交易、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的监管,保证金融市场的公正与稳定。

2.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整合与协同。

财政、税务、金融等领域之间的整合与协同,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战略资源和财务优势,推动行业的发展。

协同合作的方式包括分享资源、互担风险、集成风险、分离管制等等。

3.制度与机制的创新。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人们对金融机制与制度的支持度越来越高。

制度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例如,用“首次公开募股”改革取代原有的流程制度、创新担保机构、重塑银行自律组织等,都是金融制度与机制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在金融改革的基础上,金融创新呈现出愈加国际化、专业化、针对特定金融产品的特点。

创新类型包括:1.金融产品创新。

以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为主,创新产品类型。

例如,改良已有的产品,降低产品费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直接策划和开发完全新颖的产品。

例如,精品贵宾账户、双语存款等。

2.金融服务创新。

作为金融产品的附带服务内容,也是金融人员应该注意与把握的机会之一。

例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机、理财计划等,这些都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内容。

3.金融信息创新。

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信息技术,从金融交易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应用到金融业的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管理分析等领域。

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些思考

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些思考

经济研究经过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系稳定进行了反思,虽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损失较少,但这得益于抗击亚洲金融危机而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没有上一次的亚洲金融危机,那么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而且我国的金融体系稳定也就没有了基础,因此,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是否稳定不是永远的。

对于这次金融危机来讲,本文从以下方面对我国金融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一)我国银行发展现状我国银行的存贷款规模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2009年全年新增信贷规模达到近10万亿元。

而且,从存款来看,2009年大型银行存款来源充裕,获得存款成本也相对较低。

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各类银行机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调整。

其中我国的商业银行占绝大部分,其它各类银行业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态势,整个银行业的内部竞争不断加剧。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持续改善和财务状况的优化直接带来的是脱胎换骨的业绩表现。

2010年中报显示,建行资本充足率9.27%;工行资本充足率为11.3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41%;中行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1.73%、9.33%,比上年末分别提高0.59和0.26个百分点;交行6月30日配股上市完成后,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从2009年末的8.15%提升1.6个百分点至9.75%。

?因此,近几年来我国银行机构补充资本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从而使得资本充足水平不断提高。

近两年来,我国四大银行资产质量经受住了经济波动的考验,继续稳定向好,截至2010年6月末:工行的不良贷款率降至1.26%,比2009年末下降0.2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处于同业优秀水平;农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70.8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31.55亿元,不良贷款率2.32%,较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中行不良贷款率为1.20%,比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建行不良贷款余额降至651.6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9.88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28个百分点,为1.22%。

关于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百位智库专家为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关于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王 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一、深化中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一)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一是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

优化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严格股东资质和准入管理,规范股东行为,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

二是完善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经营约束机制,优化管理层考评,规范高管人员行为,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制衡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

鼓励金融企业实施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任用与管理,实行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

完善职业经理人业绩考核评价、淘汰和退出等管理机制。

推动管理层履行好日常经营管理职责,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

深化用人、用工制度改革。

(二)健全中小银行、民营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一是支持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切实发挥市场化优势,把握好发展方向、战略定位、经营重点,突出优势、做精专业。

鼓励其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基础上,创新业务和服务模式,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

二是引导地方金融机构专注主业,立足本地,回归本源,坚持服务当地、服务城乡居民的定位。

地方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审慎经营,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

(三)优化金融机构布局加快实现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鼓励引导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

规范发展信托公司、财务公司。

稳步发展消费金融公司。

有序发展融资租赁。

二、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一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化竞争性利率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一)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一)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一)论文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资主体多元化;率市场化论文摘要]:我国金融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金融体制与金融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与调整。

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及金融体制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发挥其财政供给、资金筹措功能上,对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育却日显滞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我国经济步入国际经济轨道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形成,资本全球流动加快。

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所要求的健全的金融体制,并对当前金融体制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金融体制概述金融体制,是指一个国家通过立法确立或认可的金融形态所形成的体系或系统。

它包括一国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地位、职责分工、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金融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金融体制模式。

目前,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中,基本上都形成了在法制基础上以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为监管调控中心,以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为主题,与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并存,以货币、资本、保险等金融市场为枢纽的金融体制。

而我国现在采取的是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制。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现有金融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而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进展到现在,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所有制方面的限制,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垄断的局面。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安排思考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安排思考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安排思考摘要: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中国在推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应该进行制度安排的思考。

这篇文章从金融市场开放、跨境投融资、监管体系、治理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安排问题。

一、金融市场开放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安排首先涉及到金融市场的开放问题。

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各国均在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交流。

中国也在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逐步放宽外资进入的限制,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和沟通,探索新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在金融市场开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平衡自由市场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开放应该是自由的,各国应该平等地参与和开放金融市场,避免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限制。

另一方面,国家需要保护自己的金融安全,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防范金融风险和恶意竞争。

因此,中国在进行金融市场开放的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保护自身金融安全。

二、跨境投融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跨境投融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跨境投融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对增强国际金融合作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积极推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要加强跨境投融资的合作和管理。

在跨境投融资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投资主体的身份认证、资金安全和合规性等。

为了避免跨境投融资中的风险和不当行为,中国需要加强投资主体的身份认证和管理,确保投资主体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另外,在跨境资金流动和交换中,需要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性,防范跨境资金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

三、监管体系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监管体系。

监管体系应该是透明、有效和公平的,能够对各类金融活动进行科学监管,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在建立监管体系时,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监管资源和管理成本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和可行的监管政策和措施。

关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关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关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思考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快速变化,我国金融业也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新态势,并论述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发展;体制改革一、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新态势(一)金融资产多元化。

居民的现金持有量不断下降,而各类金融资产比重逐步上升。

发生这一变化的基础是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和金融资产种类的不断多元化。

从金融机构向社会提供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贷款形式的金融资产比重相对下降,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其他各类金融资产比重相对上升。

(二)金融机构多样化。

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许多与传统金融机构有别的新型金融机构涌现出来,如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而无具体营业刚点的电子银行;有以家庭为专门对象,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各种金融服务的家庭银行;专为企业提供一切金融服务的企业银行:一切业务以机器受理的自助银行;由多国金融机构组成的跨国银行;由各国银行以股权形式成立的国际联合银行;有价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和商贸为一体的大型复合型金融公司。

7O年代后跨国大型复合金融机构、金融百货公司和金融超级市场等新型金融机构风行欧美国家。

金融机构种类多样化的另一个表现还在于,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过程中外国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外国金融机构作为许多国家金融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东道国的金融市场,而且促进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成熟和会融机构的成长。

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和组织创新的基础上,已打破传统职能分工界限,各类金融机构间的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使各种金融机构性质趋于同质化。

另外在金融组织形式上正由单一制、总分行制向复合制、连锁制.控股公司制以度联盟制银行演化。

(三)金融手段现代化。

电子技术广泛运用后,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存、贷、取、汇、证券买卖、外汇买卖、市场分析、行情预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都实现了灵敏、准确、快速的计算机管理。

资金清算系统、自动付款系统等电子化系统形成国内外纵横交错的资金流转,资金调拨、转账、清算.支付可以在垒球不同的地疗瞬间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自由化浪潮中我国金融改革的再思考(一)
摘要: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经历了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麦金农——肖的金融自由化模型给它们的金融改革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但时至今日金融改革是否成功似乎仍然存在着争议,上个世纪发展中国家所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秉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金融改革
一、“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提出及经济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给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金融制度全面崩溃。

麦金农和肖在格利和肖、戈德史密斯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

1973年肖和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中,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及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认为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扭曲了市场均衡价格,政府以低成本获取资金完成原始积累,然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深刻指“金融抑制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

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内容及其扩展
麦金农和肖认为“金融自由化”就是通过改革金融制度,改变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反映资金供求,使汇率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最终达到充分动员金融资源,推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从内容上看,金融自由化包括国内金融自由化——废除利率管制和信贷配给,以及国际金融自由化——废除资本流动管制和外汇兑换限制。

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政府在金融领域行为方式的转变。

金融自由化的标志就是金融资产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例不断提高。

以1973年麦金农和肖的经典著作出版为标志,“麦金农——肖金融深化框架”正式形成,被认为是在发展经济学和金融理论领域的重大突破。

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在麦金农和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一些逻辑严密、论证规范的模型,对理论进行扩展,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金融自由化在不同的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

20世纪80年代的重点是推行国内的利率自由化。

进入9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壮大以及国际经贸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内涵进一步扩展。

世界银行和IMF的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包括:对公共金融机构的私有化;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市场竞争;减少存款准备金要求;取消指导性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开放资本市场等。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与金融危机
(一)一些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践
麦金农——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逐步发展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开始于70年代中期的“南锥体国家”(智利、阿根廷、乌拉圭)金融自由化改革,这三个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取消了利率上限和信贷控制,对商业银行实行私有化。

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在金融自由化和扩大公开的或隐性的存款保险的同时,未能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改革陷入了严重的困境,最终随着1982年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爆发而以失败告终。

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韩国等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显得较为成功,没有出现实际利率的急剧上升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

但宏观经济状况也像南锥体国家一样不能令人满意。

在1997年,马来西亚和韩国也都陷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二)发展中国家的三次金融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过程中蕴涵着巨大的风险,金融自由化在有些国家取得了成功,有些则失败了;有些国家当时看起来很成功,现在则显得不那么成功;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给金融自由化政策蒙上了阴影。

80年代以来,短短十几年间,发展中国家爆发了三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

三次危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危机爆发之前,这些国家都因厉行改革而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经济发展希望之星,吸引了大量外资;(2)危机发生过程中,这些国家的政府一直是其经济活动的关键参与者;(3)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迫使这些国家对他们的经济做出痛苦的调整。

金融危机波及的国家,影响社会的深度、广度、力度不断加强。

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长期以来东南亚经济一直在一片喝彩声中蒸蒸日上,经济在增长迅速,出口扩张强劲,储蓄和投资率显著增加。

相对于拉美国家全面快速的金融自由化,东南亚诸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缓慢、保守。

很多国家的利率长期以来一直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并且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贷指导,招致了金融自由化政策倡导者的许多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