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

合集下载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摘要】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在背景和重要性的引言中说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作为重要的政策措施,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模式、特点、成功经验,并探讨了其启示和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对全国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对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分析、特点、成功经验、启示、借鉴、重要性、发展、全国金融创新、意义、展望。

1. 引言1.1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上海自贸区成立于2013年,是国家为探索创新改革而设立的自由贸易区。

作为全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备受关注。

上海自贸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域,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基础设施,同时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企业。

这为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还在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模式,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在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正逐步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是一个融合了地区优势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时代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机遇。

1.2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上海自贸区通过金融创新,可以加快金融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金融创新可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

金融创新还可以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高金融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1-8期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1-8期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一批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一)存款利率市场化创新案例:放开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主要内容:从今年3月份开始,人民银行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中国银行为一名在自贸试验区内就业的人员办理了首笔个人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利率经双方商量确定。

突破点: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小额外币(300万美元以下)存款利率上限,实现了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应用价值:在自贸试验区实现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培育和提高金融机构外币利率自主定价能力,完善市场供求决定的外币利率形成机制,为下一步复制推广,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

(二)企业融资创新案例:境外人民币借款主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例如: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分别为交银租赁自贸区子公司和自贸区企业办理了境外人民币借款。

突破点:在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往需要扣减相应的外债额度,而中资企业申请外债额度需要以个案报批),可以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应用价值:从境外借入资金可以用于区内生产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境外项目建设。

目前,境外借款利率远低于境内利率水平,对于借款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支付结算创新案例: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可以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开展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结售汇业务。

例如:中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江铜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办理了自贸试验区首笔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签订了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为商品标的的3个月期限场外远期合约,共计交易1000吨,约合40手。

突破点:允许境内银行为企业提供境外市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项下的结售汇业务。

应用价值:为国内大宗商品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资金管理创新案例1: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主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便利企业在境内外进行资金的双向调拨。

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贸区成立 上海自贸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辽宁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浙江 :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 ・河南 :国际交通物流通道
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图 1 中国自贸区发展历程
2019 年 底, 上 海、 广 东、 天 津、 福建等前三批自贸区累计新增企 业 49.22 万家。以上海地区为例, 截至今年 4 月末,95 家商业银行 开办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当月 结 算 量 5637.34 亿 元, 全 年 累 计 20 811.27 亿元。跨境业务量按年 累计排名前十位的银行为 :中国银 行、汇丰(中国)、花旗(中国)、 建设银行、渣打(中国)、工商银行、 德意志(中国)、浦发银行、交通 银行、农业银行。自贸区跨境人民
上海自贸区成立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扩大投资领域开放
・推进贸易发展方式改变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完善法制领域制度保障
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成立,上海自贸区扩区
・上海 :全面实施贸易和投资 便利化金融改革政策
・广东 :建立粤港澳深度合作平台
・天津 :加强京津冀战略实施 ・福建 :深化两岸金融合作
单”管理、跨境资金池、意愿结汇、 宏观审慎跨境融资管理等多项政 务和金融领域的改革。
自贸区金融改革主要内容包 括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和增强金融 服务功能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
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等 制 度 性 改 革 创 新, 后者主要包括允许外资和民营资 本设立金融机构、建立国际交易 平台、金融产品创新等金融服务 载体的改革创新。
金安全的基础。境外资金与自贸区 资金交易视同境外交易,自贸区资 金与境内资金交易视同跨境交易, 都需要进行严格监管。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问题研究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问题研究
上海 自贸 区建 设相 适应 的金融改 革 问题 更加 引 入关
首先 . 发展 离 岸金融 业 务 。 可 以提 高 国内保 税 港 区 向 自贸 区转 型 中的贸 易和 运输 的 自 由度 。根 据 国 际经验 , 国际通 行 的 自贸 区需 要贸 易和 运输 的 自由。 离岸金 融 通常可 以 为贸 易 、物 流企 业 的境 外业 务提 供 资 金 结算 便 利 . 为 内 资企 业 “ 走 出去 ” 提 供 资 金平 台和 国际结 算渠 道 国 内保税 港区 开展 离岸 金 融业
算、 融资 、 保值 避 险 等 离岸 金 融 配 套服 务 . 因 而可 产 生大 量 的离岸 金融 业 务
区 内设 立特 殊 目的公 司 . 开 展离 岸船舶 融 资业 务 . 在
境外 注册 的中资船 公 司的船 只可 以在 区 内进 行 第二 船籍 的注 册等 业 务 。 发展 离岸 金融 业 务 , 吸 引中 资船
其次 , 国内保税 港区向 自贸区转型 . 可以最大限度
地简化 货物 流通过程中的手续 .加速 中转 货物 的流通
舶公 司把 国际 结算 中心 、资金管 理运 作 中心 设在 区 内 .并逐 步吸 引 国际船 舶公 司在 华航 运业 务 的资 金
结算 中心 、 资金 管理 中心进 驻 国内保税 港 区 , 可 以助 推 国内保税 港 区 国际航运 中心投 资 的快 速发 展 。 最后 . 发展 离岸 金融 业 务 . 可 以实现 国内保 税 港
区向 自贸 区转 型 中的金融 自由 。 根据 国际 经验 。 开办 离岸金 融业 务 . 建 立 离岸金 融 市场 . 实施 宽松/ 1 5 3
丘 矗 堆 掰 一 纵 横
除对 资本 充足 率进行 要求 外 . 免 存款 准备金 . 降 低对

上海自贸区银行监管体制改革初探

上海自贸区银行监管体制改革初探
2 0 1 4年第 7期 总第 2 2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C RE S E ARC H GUI D E
No . 7, 201 4
S e r i a l N o . 2 2 5
上 海 自贸 区银 行 监 管 体 制 改 革 初 探
芦 昱
( 上海大学 法学 院, 上海 2 0 0 4 4 4 )
构非法套利 , 进而危害金融市场的健康 环境 。 4 . 跨 国银行 的涌入对银行监管国际合 作需求迫切
可 以预 见 , 随着 自贸区的逐步发 展 , 预计会有越 来越多
的 中外银行获批进入 自贸 区, 其 中多为大型跨 国银行 。跨 国 银行进入 自贸 区一方 面能够 为 自贸 区实体 经济带来 积极影 响, 另一方 面也会使 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更加便利 。一旦跨
岸业务 。
监管体制形成挑战。 3 . 上海 自贸区有可能会成为银行机构监管套利 重灾 区 监 管套 利指 的是各种金 融市场参 与主体通 过注册地转 换、 金融产 品异 地销售 等途径 , 从监管要 求较高 的市场转移 到监管要求 较低 的市 场 , 从 而全部 或者部分地 规避监管 、 牟
功经验 , 提 出改革上海 自贸区银行监管体制的建议 。
关键 词 : 上海 自贸区; 银行监 管体制 ; 改革
中图分类号 : F 8 3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4 ) 0 7 — 0 1 5 7 — 0 2


上 海 自贸 区银行 监 管体 制改 革的 必要 性
国银行发生危 机乃至破 产 , 必然会对 全球市场带 来挑 战 , 自
系; 探索投融 资汇兑 便利 ; 扩大人 民币跨 境使 用 ; 稳 步推进 利 率市场化 ; 深化外汇管理改革 ; 监测与管理 。 ( 二) 上海 自贸区银行监管体制改革 的必要性

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总结

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总结

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总结
近年来,上海自贸区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重要窗口和试验田。

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工作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成果,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动力。

首先,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可
以自由开展人民币业务,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同时,自贸区还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其次,自贸区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
享受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自贸区还推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中国的外贸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在行政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自贸区
推行了更加便利的企业登记和审批制度,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同时,自贸区还推动了人才引进政策的改革,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

总的来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注
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3中国金融十大事件

2013中国金融十大事件

【2013中国金融十大事件】2013年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中国经济外需下降、要素边际生产率降低、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金融系统也暴露出了一些风险隐患和问题,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键阶段。

同时,伴随着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国的经济金融也发生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突破性事件。

商业银行方面,首先,利率市场化的压力迫使商业银行必须对其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对其产品进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抢食者”,过去传统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优势正在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中国的银行业迫切地需要一场技术革命。

再次,资管新规的出台、银监会8号文的颁布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划定了新的边界。

此外,发生在年中的“钱荒”事件突显出了银行业流动性管控带来的影响,放大了中国经济存在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另外,部分城商行借道港交所完成IPO,设立民营银行受到政治家、监管层的重视,社区银行的破冰为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气息,为处在阴霾中的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一丝阳光。

资本市场方面,首先,信贷资产证券化得到政策支持。

在金融机构期限错配、流动性不足、金融风险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市场和决策层重新将目光投向资产证券化并形成新的共识,这无疑是2013年中国金融界的一个亮点性事件。

其次,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是进入了后核准时代的中国证券市场一次重要的改革,给沉寂了6年的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多项改革意见的出台将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向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结过去,继往开来,《银行家》甄选“2013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铭刻中国金融发展历程,望与广大读者一起,在2014年迈步从头,谱写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新的篇章!【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率作为最重要的金融资产价格,市场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国债市场和境内外币市场领域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剩下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只剩存款了)很大程度上被当作是金融改革难啃的骨头。

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下是十个符合标题内容的案例,介绍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具体实践。

1. 上海自贸区金融科技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试验区,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

2. 金融开放创新:上海自贸区通过放宽金融业务准入限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推动了金融业的开放和创新。

比如,境外金融机构可以在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3. 人民币国际化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试点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通过放宽外汇管理政策,促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使用,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上海自贸区。

4. 金融监管创新:上海自贸区建立了金融监管创新试验区,探索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

比如,引入了风险监测技术和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5. 金融衍生品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

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了对冲风险、价值发现和投资机会等功能,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

6. 互联网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模式,推出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7. 金融科技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了一批金融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

这些企业和项目通过运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升级。

8. 绿色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

通过引入绿色金融指数、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绿色投资的增加,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9.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创新:上海自贸区建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创新。

通过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监管和维护,提高了金融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对自贸区改革中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自贸区改革中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自贸区改革中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作者:顾玲琳来源:《卷宗》2014年第01期摘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预示着新一轮改革将扑面而来,银行间竞争也将愈演愈烈,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项保护广大中小存款人利益的基本制度,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该项制度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引发的道德风险也往往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所以,就如何将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贸区;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防范随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汇率市场化进程将逐步加快,货币政策独立性将增强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也将加快。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意味着风险领域逐渐扩大,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正是意识到银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存在破产的可能,并且这是引发社会波动和信用危机的重要根源。

所以,在遵循国际惯例、借鉴国外经验的前提下,目前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在中国,逐步允许私有资本经营银行的举措也暗示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总之,存款保险制度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在金融体系中设立保险机构,强制地或自愿地吸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缴存的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储备金,一旦投保人遭受风险事故,由保险机构向投保人提供财务救援或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制度。

三十年代初,在美国最先建立该项制度后,其他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也纷纷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如德国在1977年、法国在1979年建立。

每一项制度的出台定会存在利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等一系列负面问题,所以,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道德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这是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简析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制度化的存款保险制度。

比如美国是最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同时也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对象;德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德国有其独特的存款保险运营机制,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成功典范。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上海注册公司落户方案及费用明细:/neizi/782.html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一、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的优势:1、金融改革创新: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利率市场化2、企业注册登记:实施备案制一门式受理逐步走向商事登记3、税收优惠: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4、费用收取:正常收取规费5、返税政策:正常纳税6、管理措施:(宽进)非禁即入,各类企业主体均可进入,内外资一致且同等国民待遇7、注册资本金:无限制,实施认缴制度8、负面清单制度:事前审批权弱化9、金融服务:上海注册公司落户方案及费用明细:/neizi/782.html 银行、保险与融资租赁实施开放,市场化运作,允许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民营企业允许涉足金融服务领域10、航运服务:远洋运输允许中外合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11、商贸服务:增值电信服务及游戏机、游艺机销售及服务对外资开放12、专业服务:允许:律师服务(中外合作);资信调查(外商独资);旅行社(中外合资除台湾);人才中介服务(中外合资,外行不超过70%股权,港澳人才服务可独资);投资管理(股份制外资);工程设计(取消首次申请资质对投资者的工程设计业绩要求);建筑服务(外商独资,可承揽中外合建项目)13、文化服务:允许:演出经纪(外商独资);娱乐场所(外商独资)14、社会服务:允许:教育培训(中外合作);医疗服务(外商独资)二、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的劣势1、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2、企业注册登记:若企业处于非正常状态(如:虚拟注册地址费用未交)将被列入黑名单,并全国范围公示。

3、税收优惠:4、各类税收征收率与区外一样,且无任何地方财政扶持奖励,无论是现代服务业还是上海注册公司落户方案及费用明细:/neizi/782.html科技型企业落户无任何补贴及优惠5、费用收取:无实际场地需缴纳2万元租赁费/年的注册地租赁费6、返税政策:与自贸区外的园区注册不同,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无法享受高额返税优惠7、管理措施:(严管)年度自行申报,企业责任自负,监管部门会有追溯权8、注册资本金:企业仍需按照章程中认缴资本金承担相关法律责任9、负面清单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强化10、金融服务:区内业务领域,不能跨(实验区)从事业务,资金量不足的民营企业无法竞争生存,这是“大人游戏”11、航运服务:规则、范围都太大了,不是中小企业可以玩的12、商贸服务:只要是增值税发票都要在自贸区内代开,且收取手续费(1%~1.5%)13、专业服务:只要是纳入营改增范围的服务项目,发票仍需要在自贸区内代开,且收取手续费(1%~1.5%),就目前看来,对经营范围前置审批放开了,但是跨区经营需要设立分支,且在实验区外,仍需按照区外政策执行上海注册公司落户方案及费用明细:/neizi/782.html 14、文化服务: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必须在实验区提供服务,不得跨区。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由 贸易 园区 , 其 功能 不完 全相 同 , 但 在金 融 自由方 面一般 都 包含 以下 内容 : 宽
松 的外汇 管制 ( 主要 为 资金 的 自由进 出 、 外 汇 自由兑 换 、 外 汇结 算便 利 等 ) 、 外 汇账 户开 放 ( 包 括经 常 账户 和 资本 项 目账 户 的开放 ) 、 利率 市场 化 。 自由贸易
障。 根 据世 界各 国 已建 立 的 自由贸易 区的游戏 规则来 看 , 自由贸易 区的核 心特
征可 以归 纳 为“ 三 大 自由” : 一是 货物 进 出 自由 。 二 是投 资 自由 , 第 三个 就是 金
融 自由。
金 融 自由与金 融管 制是 相对 的 。我 国商业 银行 对在 金融管 制下 经营极 为 熟悉 , 而对 金融 自由化 的理解 和运 作 只是浅尝 辄止 。 从金 融市 场发达 国家 及 自 贸 区建 设运 作来看 , 金 融 自由包含 的 内容 相 当丰 富。 目前 全球有 1 2 0 0多个 自
上 海 自 贸 区 量 融 创 新 给 商 业 银 行 带 来 昀 相 遇 与 挑 战
戴 小平
( 上 海金 融学院 , 上海易试 验 区总体 方案 》 公布后 , 引发 了金 融 改革 的强 烈
预期 , 金融 机构都 想抢 先分 食改革 红利 。 目前 已有 1 0家银行 ( 工商银 行 、 农业 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 行 、 交通银 行 、 招 商银 行 、 浦 发银行 、 上海 银行 以及 花旗 银行 、 星展 银行 ) 涌入 自贸 区 。 可 以肯定 的是 , 作为 我 国改革开放 的又一重 大举 措, 上海 自贸 区建 设无 疑给 我 国商 业银 行带来 了巨大商 机 。 但 同时也 是 巨大 的 挑战, 商业银 行在 决策是 否进 入 、 何 时进 入 、 如 何进入 、 进 入后如 何运作 管 理之

自贸区战略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贸区战略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贸区战略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自贸区战略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在背景介绍了自贸区战略的重要性,突出了商业银行在其中的角色和地位;研究意义则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析了自贸区战略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一方面,自贸区战略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跨境业务拓展和金融创新与服务升级的机遇;也带来了竞争加剧和监管压力增大的挑战。

在对自贸区战略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指出在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应加强创新和监管合规,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贸区战略、商业银行、机遇、挑战、跨境业务、金融创新、监管压力、发展前景、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推进成为了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自贸区的设立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跨境贸易的便利条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商业银行在自贸区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自贸区战略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将面临怎样的新形势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对自贸区战略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自贸区战略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商业银行在自贸区建设中的战略规划和实际操作,促进其提高跨境业务拓展能力,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与升级,有效化解竞争加剧和监管压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自贸区战略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自贸区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商业银行在开展跨境业务、金融创新和服务升级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商业银行在自贸区战略下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还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决策支持。

分账核算

分账核算

上海自贸区被誉为我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金融改革可概括为“1+4”,即一个FTA系列账户,加上投融资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

此前央行已出台四个金改方面细则,商业银行也实施了双向资金池、跨境支付、跨境借款等业务,但在分账核算“围栏”没建立前,FTA账户与境内非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风险渗透无法控制,上述业务资金使用往往有诸多局限。

这也是分账核算业务推出的意义所在。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由贸易账户的开立,是央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的核心内容,是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从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启动之日起,所有符合条件的区内主体和境外机构可在上海市已通过系统接入验收的金融机构开设并使用自由贸易账户。

区内主体以及境外机构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办理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

自贸区分账核算细则落地银行们如何“分账”?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05:37 作者:夏心愉央行支持自贸区政策出齐自由贸易账户及其运作所需要的分账核算系统,被银行业称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基础设施”:有了这套账户才能进行相应的资金跨境投融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汇兑便利和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推进。

昨日,这一“基础设施”落地。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下称《业务实施细则》)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标志着“央行30条”中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账户体系的政策框架已基本成型。

至此,央行支持自贸区的政策细则已全部出齐。

此前央行已经出台的细则包括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外汇管理五大项。

自由贸易账户之所以备受期待,是因其可将账户内本外币资金按统一规则管理。

这就意味着可开立账户的区内机构或个人拥有了一个可与境外资金自由汇兑的账户,可开立账户的境外机构则可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获得金融服务。

近代上海金融发展历程

近代上海金融发展历程

近代上海金融发展历程近代上海金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租界时期。

在那个时候,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最繁华的港口,迅速崛起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在租界时期,上海金融业主要以外资银行为主导,比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

这些银行引入了西方的金融体系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上海金融业的发展。

同时,上海的交易所、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也开始萌芽。

20世纪20年代,上海进一步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这一时期,上海股票交易所成立,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资本进入市场。

此外,一些本土的金融机构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银行也开始崛起。

然而,上海的金融业在19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严重冲击。

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金融业的崩溃,上海的金融市场几乎完全崩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金融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滞。

毛泽东时代,政府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金融业国有化,私人资本对金融市场几乎没有参与。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重振了金融业的发展。

1980年,中国第一个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上海成立。

这标志着国家开始扶持金融业,逐步恢复和发展金融市场。

199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金融体制改革,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

上海作为改革的试点城市,吸引了大量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进入市场。

同时,上海设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逐渐成为全国金融业的引领者。

21世纪以来,上海继续加大金融业的开放力度。

自贸区的设立和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为上海金融业创造了更加开放和便利的环境。

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上海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近代上海金融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外资银行主导到国有化再到市场化的演变过程。

上海的金融业在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未来,上海将继续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以上海市为例

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以上海市为例

作者: 王旭祥[1,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120;[2]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出版物刊名: 中国市场
页码: 48-53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8期
主题词: 自贸区 金融改革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摘要: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不足、金融机构规模经营的灵活性需要提升、人民币尚未成为可兑换货币、金融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存在不足等问题。

自贸区金融改革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推动自贸区金融开放有利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13年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一行三会的共同努力下,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取得显著进展。

下一阶段,上海应统筹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两项国家战略的机遇,协同推进、有机联动,为我国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来源:新金融2014年03期发布日期▪ 2014年04月30日▪作者黄礼健岳进内容提要: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金融领域改革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本文分析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背景和使命,阐述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主要思路,并剖析上海自贸区在放开金融市场准入、设立自由贸易账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商业银行推进相关业务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4)03-033-05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金融领域改革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综合国务院与各部委各项政策及上海市配套措施,可以看出自贸区金融改革力度空前,超过我国此前任何的金融改革试验。

本文从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出发,客观分析了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的主要思路、创新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并对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发展提出几点策略建议。

一、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背景和使命(一)全球贸易格局演变新趋势近年来,随着WTO 多哈谈判屡屡受阻以及对WTO 没有更多话语权,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寻求推动新的全球贸易规则谈判。

美欧日主导的新全球贸易规则包括三大类:一是东半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亚太地区的13个国家或地区正就TPP进行谈判;二是西半球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TTIP 预计将于2014 年末达成,包括欧盟27 国和美国;三是多边服务业协议(Plurilateral Service Agreement,简称PSA),包括美欧日等21个国家或地区已启动PSA 谈判。

这三大类新全球贸易规则一旦成形,必将重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并以此成为新的世界经济规则。

由于这三大类新全球贸易规则标准高、覆盖国家和范围广阔,现有的WTO平台或将被完全架空。

注意到的是,这三大类新全球贸易规则谈判中都不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或发展中经济体,我国则面临“二次入世”的挑战。

为了不被边缘化,在整个国家进入无望的情况下,一个可行对策就是在我国局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所有国家或地区都可以来自由投资和贸易,成为对接全球贸易的前沿和窗口,进一步探索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逐步消除各类贸易壁垒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逐渐适应新全球贸易规则。

(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我国虽然从2009 年起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但人民币在目前全球货币流通和储备中的作用仍较小。

2013年9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人民币的日交易量已经达到1200 亿美元,远远高于三年前的340 亿美元,这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九大交易活跃币种,其在全球外汇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也从2010 年的0.9% 上升到2.2%,但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仍相差甚远。

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才能减少对别国货币依赖性,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当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如成熟稳定的国内金融市场环境、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和建立发达的离岸金融中心等等,其中建立发达的离岸金融中心是必不可少的。

从当前看,我国虽然在香港初步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由于回流机制总体欠缺,市场不甚发达,而且香港原本就有自身货币,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民币的使用。

因此,我国当务之急是在境内某个区域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居民和非居民提供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池,使非居民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获得、使用和持有人民币,并在不受外汇管制、税收和国内金融法律等约束下,极大地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发挥人民币的计价、结算、支付、投资和储备等各项职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选择上海浦东作为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因为上海是经济发达和财富聚集的长三角的中心,具有全国最全的各类金融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早在2009 年3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意见,提出到2020 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当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

虽然在2012 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十二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但一直以来,从国家层面看所出台的实质性支持政策和措施并不多。

成立上海自贸区,无疑将加快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等中心建设,为按时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强大推动力。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分析从主体思路看,上海自贸区继续秉承改革开放的基本理念,但鉴于其建立背景的特殊性,自贸区并不强调给予更多优惠政策,而是着重体制机制创新,希望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

鉴于此思路,自贸区金融改革在金融领域全方位开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国际化,推进金融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一)促进金融领域全方位开放深化上海自贸区的金融领域改革开放,首先需要放开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业务许可范围,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进入上海自贸区开展创新业务,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⒈全面放开市场准入从银行业看,银监会支持中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发展,允许在自贸区内新设分行或专营机构或将区内现有银行网点升格为支行或分行;支持区内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支持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分公司或专业子公司;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民营资本也可以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从证券业看,证监会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自贸区内注册成立专业子公司,如风险管理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子公司等。

从保险业看,保监会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保险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国际著名的专业性保险中介机构等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再保险业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自贸区依法开展相关业务。

⒉放宽经营许可范围从银行业看,银监会支持自贸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跨境融资业务,包括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全供应链贸易融资、离岸船舶融资、外保内贷、商业票据等;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跨境投资金融服务,包括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内保外贷、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在区内开展离岸银行业务。

从证券业看,证监会将委托筹建国际原油期货平台,支持自贸区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按规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境内客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台交易。

从保险业看,保监会支持在自贸区内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支持上海研究探索巨灾保险机制,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不断拓展责任保险服务领域。

(二)强化跨境金融服务功能⒈专设自由贸易账户为了有效落实自贸区相关政策措施并便于监管,根据“一线放开,二线管制”的基本原则,央行专门为自贸区内的经营单位设立一个特殊账户,即自由贸易账户(FTA)。

从性质看,自由贸易账户有点类似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NRA)或离岸账户(OSA),与境外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所不同的是NRA 或OSA 账户一般只针对非居民,而自由贸易账户既包括居民又包括非居民,当然只能针对自贸区内的居民或非居民。

同时,央行明确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并明确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视同跨境业务管理,有效隔离自贸区与“区外境内”之间的货币资金往来。

这种内外分离型的自由贸易账户,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自贸区居民和非居民开展跨境交易和资金跨境流通,大力推动银行离岸业务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同时也能较好地控制国内资金和国际资本大量流动的风险,是一项相得益彰的金融创新之举。

⒉推进资本项目双向开放在设立自由贸易专门账户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自贸区企业或个人开展投融资活动,央行进一步放宽自贸区的资本项目制,这也被认为是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的核心内容。

当然,开放资本项目毕竟容易导致出现金融风险事件,特别是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及大量海外热钱流入等背景下金融风险更大。

为此,央行在基本放开自贸区与境外之间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一线放开”的基础上,适当放宽自贸区与境内区外之间的资本项目管制,通过限额等方法“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资本跨境流动。

首先,允许自贸区与境外的资本项目可兑换。

一是放开对外投资限制,允许自贸区内的居民(含企业、个人、个体工商户)进行跨境直接投资或境外证券投资以及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可以直接向银行办理所涉及的跨境收付、兑换业务。

二是放开对外融资限制,允许自贸区内机构(含中外资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在区内或境外开展风险对冲管理;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即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的分支机构)基于自身风险管理需要,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交易。

其次,放宽自贸区与境内区外的资本项目管制。

一是适当放开非居民在境内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开设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内投资;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按规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

二是适当放开非居民在境内融资,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按有关法规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允许经批准的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在一定额度内进入境内银行间市场开展拆借或回购交易。

⒊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为了支持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央行进一步扩大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和范围,增加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跨境业务和产品,提高人民币使用效率和收益。

一是在经常项下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基础上,允许区内机构(重点监管名单内企业除外)和个人的直接投资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在上海地区银行直接办理。

二是开放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由上海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自贸区内具备互联网支付资质的支付机构合作开展。

三是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但资金用途有所限制,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衍生产品或委托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