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讨论
投资学中的市场有效性假说
投资学中的市场有效性假说市场有效性假说是投资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旨在解释市场价格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
本文将通过对市场有效性假说的介绍、不同形式的市场有效性以及对该假说的争议进行讨论,以探讨市场有效性在投资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一、市场有效性假说简介市场有效性假说是由经济学家尤金·法马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
该假说认为,市场反映了所有信息的智慧集体,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所有相关的公开信息以及投资者的期望和判断。
市场有效性假说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投资决策的基础,并在投资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二、市场有效性的形式根据市场有效性假说的不同形式,市场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1. 弱式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过去的所有历史数据,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等方法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
2. 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所以投资者无法通过研究公开信息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
然而,投资者可能通过分析非公开信息(如内幕消息)来获得额外收益。
3. 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无论投资者使用什么方法,都无法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
在强式有效市场中,任何形式的信息都无法提供投资利润。
三、市场有效性的争议尽管市场有效性假说在投资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质疑。
以下是一些对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常见争论:1. 信息不对称市场有效性假说基于市场中投资者可以获得的“完全”信息,但实际上,不同的投资者拥有不同的信息,这会导致信息不对称。
例如,专业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可能会导致前者获得更多的利润。
2. 非理性行为市场有效性假说假设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是理性的,但实际上,投资者往往会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金融市场理论分析】
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金融市场理论分析】1. 引言有效市场理论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理论模型,主张金融市场的价格反应全部可利用信息。
该理论对于投资者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进行分析。
2. 有效市场假说的概述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全部可获得的信息,无法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等历史数据来获得超额收益。
有效市场被分为三个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 弱式有效市场:只能通过历史价格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不可能通过分析息获取超额收益。
- 半强式有效市场:不能通过分析息获取超额收益,但可以通过非息获取超额收益。
- 强式有效市场:无论是息还是非息,都无法获取超额收益。
3. 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产生了以下影响:3.1. 策略选择的改变由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无法通过分析息获取超额收益,投资者不再采用基于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的投资策略。
相反,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被动投资策略,如指数基金等。
3.2. 投资组合的构建有效市场假说使得投资者更加注重投资组合的构建和分散化。
他们会根据资产的相关性来分配资金,以达到最优的风险收益平衡。
3.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市场假说使得投资者更加重视风险管理。
他们会通过投资多样化和资产配置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并在市场波动期间保持冷静和理性。
3.4. 交易成本的关注由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已经较好地反映了全部可获得的信息,投资者对交易成本的关注得到提升。
他们将更加注重交易费用、差价和流动性等方面的考虑,以减少交易成本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4. 结论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策略选择、投资组合构建、风险管理和交易成本等因素。
了解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行为,并为投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
有效市场假说述评
有效市场假说述评引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现代金融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对于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并对其进行述评。
什么是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6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资本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即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可得到的全部信息。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因为这些信息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只有通过获取新的、未被市场充分反映的信息,才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有效市场假说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公开信息。
换句话说,弱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技术分析等基于过去价格和交易量的方法在弱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包括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以及公司公告、财务报表等信息。
换句话说,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基本面分析等基于公开信息的方法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
换句话说,强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任何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内幕交易等基于私人信息的方法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理性投资者假设:有效市场假说基于理性投资者的假设,即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且会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讨论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讨论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教授发表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有效市场假说源于20世纪初法国数学家路易斯•巴舍利关于股票收益率的统计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为零。
更进一步,1964年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变化类似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随机而无序永不停息的运动,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的变化路径无法预测。
法玛也认为股票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惧有“记忆性”,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价格来预测未来的走势。
在接下来的40年中不断有新发现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发起挑战,其中主要有:反应不足异象、反应过度异象、动量效益、反转效益等等,甚至还有人发现在消息面上无变动,股票价格也会大幅波动,也就是所谓的对“消息真空则股价无反应”的挑战。
这些现象不禁让人们对建立在严格假设之上的“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产生了怀疑。
有效市场理论所做的假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充分竞争、无垄断和操纵行为;二,资金可以无阻碍地流动,交易成本极小;三,信息成本足够小且参与者能获得同时、同质的完全信息;四,所有参与者均为完全理性。
简单归结起来有效市场理论成立的条件是这样的:市场是完美的——资金、信息的流通是无阻力的,参与者也是完美的——总能对市场的动向做出正确的反应,市场是一个统一的、同质的、无分层、无差异的市场,其中的参与者个个都是精英。
那么问题出来了——这样的市场是不是意味着资源(至少包含资金、信息)无论来到谁的手中都能有效利用?是不是意味着资源的流动完全是在做无用功(考虑到流动无摩擦似乎也没有损失)?那么这样的市场其意义和功能又在那里?根本无需任何现实的证据这一理论假说就已经失去了其说服力,“有效市场”假说中的“有效”主要是针对市场运行的损耗——市场效率而言,资金、信息传递越畅通市场越有效,但却忽略了这样一种东西——传播的动力。
有效市场假说的现实理解
有效市场假说的现实理解
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市场中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都是公开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并且能够迅速对信息做出反应,从而使市场价格总能够准确地反映该资产的价值。
这意味着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可获得的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因为该信息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在价格中。
在现实中,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完全成立。
以下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现实理解:
1. 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方面并不完全平等,有些投资者可能能够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其他投资者则可能无法获知这些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部分投资者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2. 心理偏差:投资者不总是理性的,他们的决策可能会受到情绪和心理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出现过度反应或低估某些资产的情况。
这意味着价格可能不总是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3. 市场操纵:一些投资者或者机构可能试图通过操纵市场来获得利益。
他们可能散布虚假信息或者集中交易,以此来影响市场价格。
这种市场操纵会导致价格偏离真实价值。
4. 信息传递的时间延迟:虽然市场上的信息是公开的,但不同的投资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获得这些信息。
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投资者可能无法及时做出反应,使得价格不能立即反映新的信息。
综上所述,有效市场假说在现实中并不能完全成立,投资者仍有机会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有效市场理论的核心思想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投资者来说,了解和适应市场的信息环境和动态至关重要。
投资学中的有效市场假说
投资学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在投资学领域,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对于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是高度信息化的,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并且根据全面的信息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定价。
本文将介绍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观点、三种形式以及对投资者的启示。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观点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观点是,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已经包含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无法通过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等手段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 信息效应: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上的所有信息都会迅速反映在资产价格中,即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公开信息和大多数的私人信息。
投资者无法通过获取市场上已知的信息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的收益。
2. 边际效应: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在面临新信息时会迅速调整他们对资产的估值和投资组合的配置,以保持有效市场的运行。
这种调整过程将使市场价格在新信息公布后快速反应,从而降低不同投资者之间的收益差异。
3. 投资者理性:有效市场假说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可以根据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行决策,并追求最大化其效用。
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将推动市场价格接近公平价值。
二、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1. 弱式有效市场:在弱式有效市场中,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历史价格和公开信息,即市场无法利用过去的交易数据和公开资料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
2. 半强式有效市场: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公开信息,即市场无法通过公开信息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投资者无法通过基本面分析(包括公司财务报表、宏观经济等因素)来获得超额收益。
3. 强式有效市场:在强式有效市场中,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即市场无法利用任何信息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金融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分析金融市场是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和财富管理。
而有效市场假说则是研究金融市场的重要理论,是衡量金融市场效率的标准。
本文将从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特点、类型及观点反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有效市场假说(EMH)是由美国学者尤金·法玛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金融市场是充分、完备信息的,这就意味着市场上所有的信息都被随时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
换言之,投资者无法利用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二、有效市场假说的特点有效市场假说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是理性的,能够充分把握市场信息,以最佳的方式进行投资。
2. 信息是完备和充分的,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能够随时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
3. 市场具有高度的自我纠正能力,投资者的理性行为会促进市场的自我平衡。
三、有效市场假说的类型根据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方式,有效市场假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弱式有效市场:即市场上所有的历史信息都被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基于这些历史信息的交易策略是不可行的。
2. 半强式有效市场:市场上所有的公开信息都被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但内部信息可以影响到股价和利率。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利用内部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3. 强式有效市场:市场上所有类型的信息都被充分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即使是内部信息,也无法用来获得超额利润。
四、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反对实践表明,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完全正确,有诸多违反之处。
以下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反对观点:1. 投资者行为理性性假设不成立。
研究表明,投资者容易受到自己预期和其他人预期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其决策过程。
2. 信息获取不完全。
市场上的信息不是完全公开的,一些内幕消息可以被少数人获得,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3. 次级市场的存在。
次级市场是非正规商业场所,它不受到正规监管机构的监管,很多时候会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等或者交易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投资学中的市场有效性假说探析
投资学中的市场有效性假说探析市场有效性假说是投资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市场价格是否能够反映全部可得信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探析,包括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争议。
一、理论基础市场有效性假说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于1965年提出。
其基本观点是市场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得信息,因此市场价格会准确地反映出这些信息。
根据市场有效性假说,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价格来获取超额收益,因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全部信息。
市场有效性假说主要有三个形式:弱式市场有效性、半强式市场有效性和强式市场有效性。
弱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等公开信息,因此无法通过技术分析来获取超额收益。
半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除了公开信息外,市场价格还能够反映出公司的财务报表等内幕信息,因此无法通过基本分析来获取超额收益。
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因此无法通过任何分析方法来获取超额收益。
二、实证研究市场有效性假说在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争议。
一些研究发现市场价格确实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信息,支持市场有效性假说。
例如,费雪指数假说认为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出未来股票收益的预期,这一假说得到了一致的实证结果。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对市场有效性假说提出了质疑。
例如,随机漫步理论认为市场价格是随机波动的,与信息无关。
此外,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了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例如股票价格的过度反应和套利机会的存在,这与市场有效性假说相矛盾。
三、争议市场有效性假说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市场有效性假说是投资学的基石,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理性决策的基础。
他们认为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全部信息,因此投资者应该遵循市场价格来进行交易。
另一方面,批评者认为市场有效性假说过于理想化,忽视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他们认为市场价格并不总是能够准确地反映全部信息,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市场价格来获取超额收益。
投资学中的有效市场假说研究
投资学中的有效市场假说研究投资学是一门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中有效市场假说是投资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研究,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争议,并探讨有效市场假说对实际投资的指导意义。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内涵和基本原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由尤金·法玛于1965年首次提出的。
该假说认为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得信息,即市场是有效的。
EMH有三个基本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1. 弱式有效市场在弱式有效市场下,市场价格能充分反映过去和当前所有已公开的信息,包括历史价格、交易量等。
此时,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方法都无法获取超额收益。
2. 半强式有效市场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下,市场价格不仅反映过去和当前的公开信息,还能充分反映非公开信息,如公司内部信息和分析师报告等。
但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他们无法通过非公开信息获取超额收益。
3. 强式有效市场在强式有效市场下,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即使知道全部信息,投资者也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二、有效市场假说的特点和争议有效市场假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信息效率和价格效率。
1. 信息效率信息效率指的是市场价格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所有可得信息。
即所有投资者都能以公正的价格买卖资产,没有任何人能够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超额收益。
信息效率有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
2. 价格效率价格效率指的是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当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资产的基本面价值时,投资者的决策将更加理性,市场波动也会更加平稳。
然而,有效市场假说也存在一些争议。
批评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质疑:1. 忽视非理性行为有效市场假说假设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但在现实中,投资者常常受到情绪和行为偏差的影响,做出非理性决策。
例如,羊群效应和市场泡沫等现象无法被该假说解释。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市场有效性假说是金融领域中一个非常受关注的理论,它被认为是描述交易市场走势的一种有效手段。
然而,对于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一问题,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研究,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
一、市场有效性假说市场有效性假说最初由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尤金·法马(Eugene Fama)于1970年提出,它指出,市场中包含了所有可得到的公开信息,因此,市场价格完全能够反映出金融资产的价值。
这意味着,在市场有效性假说中,任何的新消息或者计算出的财务指标,都会立即反映在股票价格上。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发展历程如下:在20世纪70年代,市场有效性假说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弱有效形式、半强有效形式和强有效形式。
其中,弱有效形式指出,市场中所有的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的信息都被完全反映在了价格中;半强有效形式则强调市场中信息的全部内容(包括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等)均已被反映在了价格中;而强有效形式则表示,市场中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非公开信息。
市场有效性假说就是以这样的理论为基础的,它强调了市场经济自我调节性和信息效率。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寻找到一个准确定价的方法,从而促进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健康运行。
但是,市场有效性假说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
二、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取决于市场的种类和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
当市场数据充分透明,并且市场参与者的信息平衡,那么市场有效性假说就会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在这种情况下,交易的决定是通过基于当前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实现的。
此外,市场有效性假说还可以引导投资者采用被动投资策略,通过跟踪一个指数型基金而非寻找个体股票,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一个平均或者基准的收益率。
被动型投资往往要比主动型投资的复杂和成本低,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于选股的投资者(例如,个人投资者或家庭投资者等)。
金融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
标题:金融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摘要:有效市场假说是关于金融市场行为的基本理论之一。
它指出,市场价格是反映所有可得信息的最佳估计。
本文将探讨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发展和现实应用,分析有效市场假说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正文: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和发展有效市场假说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该假说认为金融市场是信息完全公开的,而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的最佳估计。
因此,个人和机构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被认为是金融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法玛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过去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因此无法通过技术分析获得超额利润。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因此无法通过基本面分析获得超额利润。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因此无法通过任何方法获得超额利润。
二、有效市场假说的优缺点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优点是,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化。
它认为市场价格是反映所有可得信息的最佳估计,因此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分析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这种理论框架有助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制定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政策。
然而,有效市场假说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假设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但实际上市场价格可能会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情绪和情绪波动。
其次,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市场中的泡沫和崩盘现象,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
最后,有效市场假说忽略了市场参与者的不同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市场价格的形成。
三、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市场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用来评估基金经理和投资组合经理的业绩。
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
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论,它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用的信息,因此无法预测未来的市场价格。
这一假说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学术和实践认可,但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提出了质疑。
本文将就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进行探讨。
首先,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是公平合理的,反映了所有的信息。
这一观点的基础是市场参与者的理性行为,即市场参与者在做出交易决策时会充分利用所有的可用信息。
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都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市场上的信息来判断和决定是否进行交易。
如果市场价格与所有信息相一致,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
其次,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信息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的回报。
这是因为市场上的信息是公开的和透明的,投资者无法依靠分析市场信息来预测未来的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无法被预测。
因此,任何试图通过市场分析来获取超额收益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另外,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的调整是快速的和无偏的。
这是因为市场上的交易参与者会迅速地对新的信息做出反应,将其纳入市场价格中。
因此,当新的信息公开时,市场价格会迅速调整到一个新的平衡水平。
而且市场价格的调整是无偏的,即价格的变动没有任何趋势,不会受到市场参与者的主观影响。
然而,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参与者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可能会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例如,市场上的投资者可能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跟随大众的投资行为,而不是根据信息的分析来做出决策。
此外,市场上的信息并不总是完全的和准确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受到不完全的信息披露和市场操纵的影响。
另外,一些学者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弱化和强化形式。
弱化形式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可能会反映部分可用的信息,但不是全部信息。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能会通过分析市场信息来获得一些超过市场平均的回报。
而强化形式则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的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杨长汉1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理论局限性及面临的挑战(一)有效市场假说中“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局限性我们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也是很关键的假设条件,就是证券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经济人”,所谓资本市场上的“理性经济人”,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其获得的信息对证券进行合理的、最优的定价,同时这里的投资者也是“风险厌恶者”(Risk-averse),他们要求的高收益是与其承担的高风险相挂钩的。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也是一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假设。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中越来越发现“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不相符合,比如Tversky(1990)发现,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如果遭受的损失越大,他们越倾向于进行冒险投资,也就是说具有赌博精神,这一点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中的风险厌恶者是相矛盾的。
同时,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讨论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者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各种认知偏差,以及它们在风险环境中的决策行为都证实了他们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偏离,而市场是否有效也是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
有悖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具体情况有:1 对于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是迅速的。
而现实中表明,投资者不一定能对信息作出迅速反应,往往是在他们获得信息以后,先观察信息出现后证券的最近变动趋势,然后再对信息作出反应。
这一反应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而“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反应都是线性的。
2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
但现实表明,投资者并不总是风险厌恶者,某些投资者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冒险的行动,导致市场中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出现。
3 对于信息的反应程度上,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仅能对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而且做出的反应也是正确的。
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
专题SPECIAL TOPIC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文/郭奕霆有效市场假说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股票市场的研究有极高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然后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了我国当前的股票市场弱有效性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相关建议。
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1、有效市场假说背景1965年,尤金·法玛在文章中首次提到了有效市场的概念。
1970年,法玛正式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对有效市场进行了定义: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然而,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不切合实际的假设,即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者是理性人,他们能够迅速对各类市场信息做出反应。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在法律完善、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
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股票价格来获取超额收益。
2、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表现形式有效市场假说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弱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
弱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的历史信息,包括股票价格、股票成交量等。
即弱有效市场中的投资者分析过去股票价格的走势是无效的,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而获得超额收益,他们只有通过获取公开信息或者内幕消息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半强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的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是指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投资决策信息、公司管理状况等。
即半强有效市场中的投资者分析公司的公开信息是无效的,投资者无法通过基本面分析而获得超额收益,他们只有通过内幕消息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强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已充分地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和未公开的信息。
即强有效市场中的投资者分析内幕消息是无效的,他们是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而获得超额收益的。
投资决策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分析
投资决策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分析在投资决策中,有效市场假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市场的价格已经反映了一切可知的信息,因此投资者不可能通过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或者市场趋势来获得超额收益。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背景、内容、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探讨该假说的优缺点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启示。
一、背景有效市场假说最早由尤金·法玛于1965年提出,随后经过一系列学者的研究和发展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
该假说的提出背景是20世纪初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套利交易和技术分析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人们开始考虑新的投资策略和理论模型。
目前,有效市场假说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和公司投资、融资等领域,成为了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二、内容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随机漫步模型是正确的,投资者不可能通过研究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首先,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
这意味着,如果有一家公司有好的业绩或者出现了不利消息,这些信息会被所有参与市场的投资者共同研究和分析,并在市场中反映出来。
因此,投资者很难通过独自获取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其次,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随机漫步模型是正确的。
这个模型表明,股票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不受历史价格的影响,因此无法预测。
即便是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也不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
最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不可能通过研究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这里的超额收益指的是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
即便投资者研究了大量的信息,也很难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
三、理论和实践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广泛的争议。
理论上,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者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动具有随机性,因此无法预测。
但批评者则认为,随机漫步模型并不总是正确的,市场价格会受到投资者的情绪和偏见等因素影响,因此难以反映所有信息。
此外,有效市场假说也没有考虑投资者之间的不平等信息,导致一些投资者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获得超额收益。
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
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尤金·法玛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它是现代金融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有效性:在一个健全、透明、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能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中。
这意味着市场的价格是公平和合理的,反映了资产的内在价值。
信息反映:市场中的众多参与者分享着大致相等的信息渠道,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信息能够迅速并且完全地反映在资产的市场价格上。
这意味着没有人能够利用内幕信息或者其他优势来获取超额收益。
收益与风险: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收益与风险是密切相关的。
高风险通常伴随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则对应着低收益。
这是因为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用的信息,所以投资者只能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平均收益。
投资者行为:在有效市场中,由于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用的信息,因此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来获得超额收益。
想要战胜市场,投资者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非共识性的观点。
市场类型:有效市场假说还根据市场价格反映信息的不同程度,将市场划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技术分析无效;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基本面分析也无效;而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反映在价格中,无论何种分析都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效市场假说在现代金融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市场并不总是完全有效的,存在着各种市场异象和行为偏差。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的有效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问题论文
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问题论文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问题论文摘要:股票市场的效率问题是不仅是股票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股票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解释了股票市场价格的定价机制,成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石。
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自沪深股市成立之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发展迅速,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但在发展过程中股票价格对于信息的反映程度相对较慢,股票市场的效率仍然较低。
如何提升股市效率值得探讨。
关键词:有效市场;股票;弱势有效性;半强势有效性一、有效市场的分类有效市场假说(EMH),根据Fama的定义,是指证券的价格可以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
他将“可获得的信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信息,主要包括股票的价格、历史成交量等信息学。
二是所有公开信息,主要包括各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开信息,如红利分配等。
三是内部信息,即非公开信息。
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证券讨论会上,Harry Roberts按信息集的不同将有效市场划分为三种形式: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以及强势有效市场。
在弱势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可充分反映价格历史序列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即投资者无法通过对以往价格的分析来预测未来股价走向,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不仅可充分反映历史价格信息,而且反映了所有公司证券有关的公开信息,即投资者也就不会从对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股息变动或股票分裂的宣布及任何其它公开信息的分析(基本的分析方法)中获取超额经济利润。
在强势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所有公开和内部信息,即投资者即使获取内幕信息,也无法从中获取超额利润。
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相对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资本的配置效率也逐渐从无序向有序过渡。
但是股票价格对于信息的反映程度相对较慢,股票市场的效率仍然较低。
二、我国股票市场效率较低原因(一)非理性投资主体Fama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一大假设是市场上存在的是理性投资者。
有效市场假说的看法
有效市场假说的看法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全部可得信息,因此股票的价格变动是不可预测的。
有效市场假说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金融市场中唯一存在的谜团:为什么股票价格的变动如此难以预测?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市场上信息是足够的,而且被有效地利用,因此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得的信息,也就是说,市场上的价格是客观、公正、准确的。
对于有效市场假说,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赞成者认为有效市场假说体现了股票市场中的智慧,能够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反对者则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忽略了市场本身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判断市场中的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准确,也无法判断投机者和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不合法的协作。
我个人认为,有效市场假说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但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同时,我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有一些局限性的,这些局限性需要我们有所认识和关注。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有效市场假说存在一定的依据。
因为在股票市场中,信息是公开、透明的。
市场上遍布着大量的专业投资者和独立媒体。
这些媒体发布的信息在及时性、准确性上有保障,而专业投资者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和专业知识,可以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反应和分析。
这些因素共同保证了信息在市场中的有效传递。
其次,我们需要看到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的局限性。
因为有效市场假说是一个模型,模型必然存在着局限和缺陷。
即使是最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也有不确定性,价值的判断也存在主观性。
市场中存在的操纵行为会使得信息被扭曲,例如有些公司会采用各种手段来改变财务报表,虽然这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但是投资者可能无法及时获取这些信息,从而使他们的决策产生错误。
最后,我们需要承认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的影响。
因为相信有效市场假说的投资者可能会对市场过度自信,忽略风险管理和资产分散等基本的投资原则。
此外,对于一些投机者来说,有效市场假说为他们提供了博弈的舞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波动。
综上所述,我的看法是,有效市场假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意义的,但是它不应该被作为一个铁律来使用。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特征、应用和缺陷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特征、应用和缺陷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一种描述金融市场如何运作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意味着市场价格能够完全反映所有可用信息。
1.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观点是,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用的公开信息,也就是说,基于公开信息的投资策略将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价格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信息和流动性。
当新信息出现时,市场价格会迅速调整以反映这些信息。
因此,任何投资策略的收益都不能长期超越无风险利率。
2. 有效市场假说的特征有效市场假说有三个主要特征:价格随机性: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价格是随机的,也就是说,未来的股票价格是独立的,不受过去价格的影响。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模式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
无套利机会: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意味着没有无风险的套利机会。
如果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将立即利用这些机会,从而增加对冲成本并减少利润。
信息反映: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可用的公开信息。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
3. 有效市场假说的应用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定价:有效市场假说为资产定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资产的预期收益与其风险程度成正比。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选择特定的资产来获得超额收益。
投资策略: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基于公开信息的投资策略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因此,投资者应该采取被动投资策略,如指数基金或ETF,以获得与市场相同的收益。
金融监管:有效市场假说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监管机构不需要干预市场的运作,因为市场已经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整。
4. 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虽然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挑战:行为偏差:有效市场假说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但实际投资者的行为往往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非理性决策和市场的过度波动。
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理论假说,主张资本市场中的价格总是能够反映出全部可获得信息的价值。
即市场参与者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到所有的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使市场价格始终处于公允与合理的水平上。
本文将从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假设、类型和相关证据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有效市场假说中,它所定义的“有效市场”是指信息交流畅通且参与者能够迅速获取到全部信息的市场。
其中的“有效”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及时性,而“市场”则指涉到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假设是市场中的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基于所有可用的信息,并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作出不同的交易决策。
也就是说,这些参与者对于市场的决策都是基于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此外,有效市场假说还假设了市场参与者能够实施交易,并且交易是个人化和无摩擦的,没有额外的费用和交易限制。
根据不同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可获取性,有效市场假说可分为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以及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历史数据,即市场中的参与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价格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此时,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预测方法是无效的,因为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可获取的历史信息。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但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非公开信息。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只能通过内部信息获得的市场参与者而言,他们有可能通过这些信息获得额外的利润。
而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则无法通过获取并分析这些非公开信息来获取超额利润。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
在这种市场中,即使是那些拥有内部信息的市场参与者也无法通过这些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证据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一些实证研究支持有效市场假说,其中包括对市场价格走势的统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讨论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教授发表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有效市场假说源于20世纪初法国数学家路易斯•巴舍利关于股票收益率的统计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为零。
更进一步,1964年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变化类似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随机而无序永不停息的运动,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的变化路径无法预测。
法玛也认为股票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惧有“记忆性”,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价格来预测未来的走势。
在接下来的40年中不断有新发现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发起挑战,其中主要有:反应不足异象、反应过度异象、动量效益、反转效益等等,甚至还有人发现在消息面上无变动,股票价格也会大幅波动,也就是所谓的对“消息真空则股价无反应”的挑战。
这些现象不禁让人们对建立在严格假设之上的“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产生了怀疑。
有效市场理论所做的假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充分竞争、无垄断和操纵行为;二,资金可以无阻碍地流动,交易成本极小;三,信息成本足够小且参与者能获得同时、同质的完全信息;四,所有参与者均为完全理性。
简单归结起来有效市场理论成立的条件是这样的:市场是完美的——资金、信息的流通是无阻力的,参与者也是完美的——总能对市场的动向做出正确的反应,市场是一个统一的、同质的、无分层、无差异的市场,其中的参与者个个都是精英。
那么
问题出来了——这样的市场是不是意味着资源(至少包含资金、信息)无论来到谁的手中都能有效利用?是不是意味着资源的流动完全是在做无用功(考虑到流动无摩擦似乎也没有损失)?那么这样的市场其意义和功能又在那里?
根本无需任何现实的证据这一理论假说就已经失去了其说服力,“有效市场”假说中的“有效”主要是针对市场运行的损耗——市场效率而言,资金、信息传递越畅通市场越有效,但却忽略了这样一种东西——传播的动力。
一个系统的动力来源无非两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在“有效市场”中,如果动力源自于外部——这里主要是指信息,因为信息传播高效、迅速几乎无摩擦,而任何一个参与者又都是信息的敏感者和识别者。
在这样的市场中,系统内的其他资源(资金)一动不动和任意变动一样的有效——无摩擦、无损失、无差别,而最省事的就是一动不动。
这就是说市场内部无资源流动的必要。
当系统动力来自于内部,则系统内部必然是不均匀的或者说层次分明的。
各层次间势必有“势差”,这样才能引起流动,而这一假设恰好与有效市场假说的同质假设不符,但能解释——“消息真空则股价有反应”存在的合理性。
“有效市场”假说的致命缺陷——市场内在流动性先天充足,而且无摩擦、无损耗。
这让人对其科学性产生了怀疑,几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每当市场到了极限的边缘——崩盘,这一问题就尤为突出。
在一个极度恐慌的市场,消息传播的极快,人们做出的反应也极度的一致,真正的达到了“同质”的要求,但是此时市场的流动性却没了
——市场不再有效。
这一现象再次说明“同质”市场假设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
市场需要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决策者,正确的决策不是在高度一致的环境中理所当然的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路径的尝试发现的。
市场中有对也有错,这才是市场的常态。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一个完全同质的市场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如果市场的每个人都能正确高效的利用资源也就无所谓资源配置了,正是因为有精明的决策者和糊涂的决策者才有重新分配的必要。
通过流通有些人获得收益而有些人承受损失,这才是市场的实质,当然整个市场(二级)份额并没有因此壮大或者缩减——在没有新的投资者进入或者旧投资者退出的前提下。
正是因为市场(二级)内部的这一性质——增减平衡,所以收益率的统计期望值为零也就不足为奇。
这一现象只能证明马克思的一个观点——流通领域不直接创造价值,却不能证明“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惧有‘记忆性’”。
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股票价格到底是什么?股票价格多出股票净值溢价的那部分又是什么?假如股票价格是对各种信息的反应,而不同市场类型(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强势有效)反应的股票价格内容又不同,真如有效市场假说描述的那样: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分析策略会失效吗?
时至今日,各种媒体上依然能看到高谈阔论的技术分析大师——依据历史信息作出决策的人。
依据弱势有效市场理论这些人很可能在做无用功,可笔者想要说的是:难道这些人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侮辱关注其人的人的智商吗?如果从“市场总是对的”这一角度出发,有技
术分析相关产品和技术分析师这一职业存在,那么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
或者说在弱势有效市场中依据历史信息做出决策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很可能我们依据历史信息无法窥探未来的细节,但是大概了解是有可能的。
更何况我们无需依据历史信息窥探未来,而只需要发现被其他人所忽略但只要传播开来就能得到认可的信息,就能获取额外的收益。
关于技术分析在弱势有效市场中的作用可能用“分形市场理论”中的“自相似性”会比较具有说服力——我们无需了解很多,只要知道市场总会出现波峰、波谷这点就够了。
至于基础分析方法和内幕信息的有效性那就更不用说了,市场上无数成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佐证。
有效市场理论给我们描述的其实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但是却错误的给了一个确定的前提。
既然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那么任何有关市场的“唯一确定性假设”都是不合理的——特别是结论依据假设而推导,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时候。
“唯一确定性假设”这似乎是整个经济学界的通病。
依据“唯一确定性假设”原则设计的“理性人”有时候在市场上变的不理性,以“劳动价值”标准定义的商品时刻面对着“无价值”商品的冲击。
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无需给市场过多的限制,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才需要市场先驱者的尝试。
话题回到“股票价格是什么”上面来,如果股票价格是股票未来收益的现值,那么那些影响股票价格的将是影响标的股票未来收益能力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还必须被市场的参与者所认可——至少在接
触到的那一瞬间被认可。
被认可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能利用自己的公信力影响市场,而有些人即使说的是真理但因为不被熟知而被忽略。
所以市场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市场有时候会被不那么理性的声音所左右,恐慌和贪婪时刻在市场上作怪。
所以在确定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时需要明白股票价格并未反应市场上所有的信息而仅仅是其中被认可被理解的部分,从这一方面也能看出技术分析、基础分析在“有效市场”中的作用。
还剩一个问题“股票价格高出股票净值的那部分溢价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我想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预期”吧!关于这一点,可能下面这则例子比较有说服力吧:截止2012年3月19日,整个A股市场的*ST公司合计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804.34亿元,但总市值高达1491.91亿元。
一个个垃圾公司居然有如此高的溢价恐怕与市场的普遍预期——A股是一个不死鸟市场,没有股票会退市有关。
当然,这一例子也可当做错误信息被市场认可的一个具体事例。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想要说明如下观点:市场的特征是不确定性,任何“唯一确定性假设”都不可取;股票价格反应了那些被认可和理解的信息,观察历史数据找出其中被忽略的部分是有可能盈利的,而关于历史信息的有效性还可以用“自相似性”解释;最后,股票溢价可能反应了人们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