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0.12•【字号】长府办发〔2020〕37号•【施行日期】2020.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发〔2020〕3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0月12日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位于哈尔滨都市圈和长吉都市圈交汇处,范围涵盖五常、双城、榆树、德惠、扶余、舒兰等县(市)区,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为贯彻落实《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依据《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吉林省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的意见》《长春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针对长春市辖区内的德惠、榆树两市,制定本实施方案,期限为2020—2025年。
一、发展目标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围绕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工作,结合国家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积极融入哈长城市群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接示范区整体规划,到2025年,与示范区内的其他县(市)区在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基本实现对接互联,基本消除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主要壁垒,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初步形成生态联防联治、产业分工协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形成东北地区开放合力,发展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实施方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是顺应中央对区域发展格局进行重构性设计的必然选择,对于破解新时代东北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优化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我国新的增长极,尤其是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需要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政府在引领东北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为推动东北地区全方位振兴和全面振兴提供支撑。
一、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传统产业动能东北地区由于产业同构程度较高、产业分工体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和削弱了东北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以“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需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聚集,促进传统产业动能重塑,以此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新态势提供支撑。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
依据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地理空间、发展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
东北地区具有汽车制造、重型机床、舰船制造等产业,要在“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契机下,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
一方面,要从配套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促进产业聚集。
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加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产业愿意聚集,进而优化产业布局。
“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实施方略◎曹洪滔严晓媛〔内容提要〕“哈长沈大”一轴战略是构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联动发展模式的关键。
“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对推动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培育东北地区竞争新优势和推进东北地区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要在把握“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以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为战略重点、以构建一体化网络支撑为重要抓手、以优化政府经济合作为目标引领,为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助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管窥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管窥摘要:现如今,东北地区为我国“十一五”计划中建设的重点区域。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已有建设优势,特别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存留的问题,都影响着我国东北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本文主要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影响因素;对策一、前言东北地区为我国“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基地,而且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的主角深入,我国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已有的发展优势,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所留下的各种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我国东北地区发展。
然而,近年来,受到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对各地区的各种资源予以整合,通过联合的形式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
这样一来,能够使东北地区完全打破传统体制束缚,从而探索出一条新式发展道路。
二、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界定通常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在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因共同利益需求,对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结合各个地区的区域发展的优势,在此区域当中,将各种生产要素予以合理化分配,协调合作,切实提升整体区域核心竞争力,使区域经济获得全面发展。
三、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的形成1.发展目标站在长远发展角度分析,为进一步推动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我们必须要制定诸多相关规范,利用诸多协调对策清除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此,我们要制定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指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事实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要求与目标都是有很大差别的。
现阶段,从整体上来分析,我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特别是在改造老工业基地过程中的问题还十分显著,所以,加快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结合具体发展情况,突出重点工程,有计划、分阶段实施目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黑政办规〔2021〕47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黑政办规〔2021〕47号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强保障。
为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明显、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1.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190亿元,发挥了行业基础设施投资“压舱石”的作用,为全省“稳投资”作出积极贡献。
铁路、公路、机场等短板加快补齐,截止2020年底,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不含城市道路及航路里程),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向“总体适应”的跨越。
快速交通网加速成型。
高快速铁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995公里,建成哈牡客专、哈佳快速铁路等,开工建设牡佳客专、铁伊客专,基本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的“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23•【字号】大政发[2012]43号•【施行日期】2012.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2]43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现将《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推动全域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全域城市化总体要求1.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均衡发展、重点突出、逐步推进的原则,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加强城市组团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统筹协调,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2.主要目标总体目标:到2020年,以“四大城市组团”为依托、以“两核七区九节点”为支撑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
现代产业聚集区与人口聚集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城市化率大幅提高,二元经济结构基本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形成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功能优化、城乡统筹的全域城市化发展格局。
第一阶段目标(2012年-2015年)城镇人口比重达75%,转移农村人口1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56%,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4.7年,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3人,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低于34.1%和35.6%。
大连战略实施方案
大连战略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大连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大连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环境改善、人才引进等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连战略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大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
三、重点任务。
1. 产业转型升级。
大连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 城市环境改善。
大连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城市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污染治理,推动清洁能源利用,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环境。
3. 人才引进和培养。
大连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优厚的政策和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大连创业和就业。
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大连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5. 经济对外开放。
大连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更多外资和国际企业来大连投资兴业。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将加强对大连战略实施方案的统筹和指导,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为方案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将加大对大连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多方筹措资金,推动方案实施。
3. 强化监督管理。
政府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方案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一
体 的基本经济结构 ,在短期 内将难 以发生重大改变。这种结构的
刚性 基 础 .既昭 示 了东 北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存 在 路 径依 赖 ,也 提 出 体 化 进 程 中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表现 出东 北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所 具 区域 经 济 路 径依 赖取 决 于 区 域 发 展 中 由历 史 积 淀 形 成 的 发展 有 的特 1 年 . 0 至今生产资料 和生活消费 展 阶段 转换 经济结构调 整和改革开 放冲击 .东北 区域 经济结
品的8 % 来 自东北三省。作为一个相对完整 的地域经济单元 城 构 发 生 重 大 变化 .固 有 的产 业 联 系 分 崩 离 析 , 但 却 难 以 完全 改 0
且 经 济联 系 紧 密 客 观 上 存 在 合 作 的 基础 .因此 将 东 北 地 区 界定 在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东北 老形 成 了 比较 紧 密 的 区域 经 济 分 工协 作联
1 转变以行政 区划各 自为政的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
无 论 从 自然 环 境 看 ,还 是 从 经济 地 理 看 ,东 北 地 区 既 有 相 同 条 产 业 链 具 有 较 强 的 区域 集 聚 性 、 产供 销 衔 接 性 和 外 部 经 济 性 或 相 近 的地 缘 文 化 传 统 .自然 资 源 差 异 及 其 互 补 ,产 业 关联 度较 成 为具 有一 体 化 特 征 的区 域 生 产 综 合 体 。 当时 ,影 响东 北 区 域 经 高 .也 有 技 术 、人 力上 的 差 异 与 支 持 .交 通 运 输 的 连 接 具 备 一 济 一体 化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条 快 ”矛 盾 。 个 统 一 经济 区的 基 础 条 件 。东北 三 省 有 共 同的 产 业 特 点 和发 展 经 建设 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后 .东北 由于 主要 资 源 衰 减 、发
202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方案
202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充当“桥头堡”的地区之一,曾经在中国工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逐渐滞后,面临着人口减少、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转型等问题。
为了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全面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到202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整体振兴,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6%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1. 产业升级(1)打造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创新链。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2)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资金扶持、税收政策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环保型产业转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3)加强与大中城市的合作。
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禀赋优势,加强与北京、沈阳等大中城市的合作,把握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机遇,打造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2. 人才引进与培养(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创业、就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居住条件。
(2)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服务,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 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1)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改善交通、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2)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严控工业废物排放,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建设生态园区和绿色工厂,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4. 改革创新(1)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各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鼓励创新创业。
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企业。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的通知-丹政发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的通知-丹政发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2.10•【字号】丹政发〔2023〕2号•【施行日期】2023.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的通知丹政发〔2023〕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现将《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2023年2月10日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工作部署,推动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胜利,现制定《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并延续实施一批稳经济系列政策举措。
一、加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1.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
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2023年安排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不少于30亿元,促进支农支小贷款投放,全市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10%。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牵头单位: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2.开发金融新模式新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加大《丹东市助企纾困信贷创新产品手册》中信用类、拓宽抵押物范围类金融产品推介使用力度。
积极推动建立首贷、续贷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
进一步争取“辽科贷”“辽贸贷”“辽绿贷”“税易贷”等信贷新产品在丹东应用,扩大“草莓贷”“渔担贷”“设施农业贷”等地方创新金融产品应用范围。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3.开展运输企业车辆金融支持服务。
关于转变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依赖的探讨
l 9
正是由于东北 区域经济发展 的历史路径依 赖 ,因此 , 东 北老工业基地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 同于珠三 角 、长三角 ,
哑 壅 豳 图
戤 辩 _
l
‘
跨组织成本管理的预期收益 与预期 成本分析模 型
邓金 娥
一
、
引言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人们对 企业 、 组织等经济效率 问 题的重视 日 趋增加 , 企业的发展 战略已经 由原 来的追求
东北地区改革 开放 以来 , 以行政 区划各 自为 政的发 展模式面临很大的挑 战 ,走 区域合作 和协 调发 展之路 , 以区域 经济一体化 的整体竞争 力参与 国 内区域经济 一 体化 的竞 争 , 已成 为东北老工业 基地振兴 、 获得经济 持 续增长 的必然选择。 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看 , 东北地 区与 日本 、 国 、 韩 俄 罗斯 、 蒙古等 国在 自然资源 、 资金供求 、 劳动力 、 术 技 和产业结构等方 面有 巨大 的互补性 , 东北地 区在 逐步形
通辽对接东北的战略策略
内蒙古:关于通辽市深入贯彻国务院《意见》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辽日报(2011-09-2009:19:57)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加大内蒙古东部地区开发开放力度,进一步融入东北及环渤海经济区(圈),主动承接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东部盟市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要求,为充分发挥通辽在东北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良好的合作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承接辐射带动,改变地区发展要素结构,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增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对接产业转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重大增长点,实现通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率先全面达小康的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辽在东北经济区有特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与东北三省地缘相接,交流合作基础深厚,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走出了一条在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跃居全区第四,工业经济跃居全区第三,具备承接东北三省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是蒙东融入东北三省最具优势的地区。
“十二五”时期是通辽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期,也是加快开放开发的黄金发展期。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紧紧抓住振兴东北的历史性新机遇,深入落实2011年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签署的“三个合作协议”和“四个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融入、互动、率先崛起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深层次融入对接,促进非资源产业大发展,带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实现“六大战略目标”,建设“十五个园区”,实现“五个翻番”,实现通辽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六大战略目标:即把通辽建成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最活跃、质量好、速度快的重要支撑极;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煤电、风电、光伏互补的绿色能源基地;全国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把通辽主城区建成与沈阳、长春相呼应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22•【字号】黑政办发〔2022〕41号•【施行日期】2022.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通知黑政办发〔2022〕41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8月22日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创新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科技振兴行动计划”,坚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奋力跑出创新引领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创新作为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基点,坚持科技“四个面向”,服务“六个龙江”建设,围绕“八个振兴”“九个坚定不移”重点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全社会协同联动为手段,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通过科学技术突破引领支撑振兴发展,实施“七大行动”实现优势转换,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提升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强化原创成果产出的导向,布局“补短板”和“扬长板”并重的创新链,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和供给能力,有效支撑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握创新和发展主动权。
东北十四五实施方案
东北十四五实施方案一、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活力。
二、推动东北地区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东北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三、加强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四、推动东北地区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大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支持力度,促进东北地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推动东北地区融入国际经济格局。
五、深化东北地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东北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深化改革开放,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六、加强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东北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促进东北地区人才发展。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东北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留住工作,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八、加强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九、推动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4.26•【文号】•【施行日期】2016.04.2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振兴东北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2016年4月26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
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本意见主要针对东北地区,全国其他老工业基地参照执行。
一、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一)面临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2003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采取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振兴发展的专门措施。
10多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研制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有了明显改善。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偏慢;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结构单一地区(城市)转型面临较多困难,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基层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适应引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10•【字号】铁政发 [2022]9 号•【施行日期】2022.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铁岭市人民政府2022年8月10日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22〕6号),加快推进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坚持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农业强省”部署,坚持创新驱动、生态立市、农业兴市、工业强市、数字赋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联动、合理分工、优化发展,构建以“一轴两带一区”为统领,以“五园”为支撑,城乡融合的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区域合作增强发展动能,为建设美丽幸福新铁岭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推进。
统筹各县(市)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共建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园、现代化农产品加工集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功能和保健食品产业园,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发展机遇。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东北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成为推动东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区域市场一体化意味着打破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要实现东北区域市场一体化,首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东北地区应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例如,加快推进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强港口、机场的改造升级,改善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条件。
同时,加强通信网络的覆盖和升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交易提供便利。
产业协同发展是促进东北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核心。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着竞争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产业规划和协调,明确各地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实现差异化发展。
例如,沈阳可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连可以发挥港口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和外向型产业,长春可以聚焦汽车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哈尔滨可以在食品加工和冰雪旅游等领域发力。
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互补的产业格局,避免恶性竞争,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区域内的市场开放和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各地政府应减少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打破市场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鼓励企业跨地区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同时,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区域性的经贸活动、展会等形式,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市场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东北地区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06•【字号】盘政发〔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现将《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盘锦市人民政府2022年8月6日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和《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维护“五大安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盘锦、智造强市”,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范、高水平提升,积极融入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在对外开放、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区域协调、生态保护、民生事业、项目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
到2024年,盘锦沿海经济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明显提升,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与沿海经济带各市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东北和蒙东地区重要的沿海门户城市及东北地区开发开放重要前沿。
二、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一)提升重点开放平台功能。
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深度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统筹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
加快蒙东地区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加快蒙东地区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作者:于艳君包雪英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年第07期蒙东地区是指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五盟市。
国务院《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将蒙东地区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同划定为东北经济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需要全国一盘棋,各个经济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加快蒙东地区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对于推动内蒙古经济深度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有重要意义。
一、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扶持效应递减,东北地区发展速度逐渐放缓。
随着东北经济区转型升级压力的加剧,老矛盾和新问题交织。
一是紧密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经济布局被地区行政区划分隔开来。
二是发展不平衡。
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等老问题没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减收与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加剧、金融与产业融合缺乏驱动机制、资本市场发育迟缓等问题日益明显。
三是发展不协调。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问题在东北地区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大,服务业明显滞后;经济增长方式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外向经济比重过低。
四是发展不可持续。
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性不够。
另外,东北三省偏重本区域利益,蒙东地区虽然积极融入东北经济区,但由于合作空间狭小而进展缓慢。
因此,必须找到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的利益共同点,寻找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走出困境,从而加快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二、蒙东地区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成果与机遇蒙东地区在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建设性成果。
一是从要素合作的角度,重点突出了招商引资。
二是从体制机制的角度,确立了定期举行四省区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并先后四次召开会议,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协议。
三是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1.23•【字号】丹政办发〔2017〕69号•【施行日期】2017.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丹政办发〔2017〕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1月23日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为务实、健康、有序推进丹东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丹东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根据《智慧丹东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以加快智慧经济发展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以信息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的融入和创新体系的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创新体系,使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为民服务充满活力和智慧。
以创造丹东市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与部署,着力推进丹东智慧城市建设。
(二)建设原则。
需求为先,服务导向。
立足创建优质、高效的创业与生活环境,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发挥信息化对科学高效配置资源的支撑和服务功能,切实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建立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格局。
政府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1 东北地区政府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可行 破区域市场分割等方面, 也需要法律 、 法规提供保障。对于地方政府之间如 1 具有工业基础优势。 . 1 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 , 也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 何发展对等关系,各地力 府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等方面也需要相关的 政 法 基地, 具有很强的制造业生产基础。 在金属制品、 普通机械制造、 专用设备制 律依据。制定政府经济合作相关法律能给区域内地方政府问的合作提供一 造、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机床制造、 电气机械仪器制造、 仪器仪表等行业具有 个科学有效的框架, 能为打破地方分割, 实现各地方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合作 很大的生产能力。 省际间也有相互关联的特色产业 , 各省之间在达到共同利 提供法律保障, 能够保证区域政策正常执行和评价 , 也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 益基础上可以互相合作提供原料、 技术等从而达到整体利益的提高。 黑龙江 效率。 以各省之问合作达成共识 , 所 制定相应法律、 法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 从而有利于经济合作的开展。 省以大庆为核心的石化产业可以为东j 地区的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供 良好的法律保障, . 3 在区域合作的进程中, 区域政府问对 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吉林省以一汽集团为主体的汽车工业体系规模不断壮 2 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协调机制。 大, 可以通过省际间的经济合作带动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汽车及零部件的生 区 域整体发展所达成的共识以及制定的规划必须要 以 制度性的合作规则来 需要建立 良 的协调机制。 好 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 按照平等互利、 资 产。 辽宁省已 形成了以鞍钢为主体大型钢铁工业体系 , 钢铁产量占东北三省 保证 , 很大比重 ,可以为整个东北地区供应钢铁。各省之间这些工业基础互为补 源优化、 公平贸易原则、 共同发展的原则, 制订并实施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 , 建立地方政府问的协调机制 , 可以为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提供制度保 充, 优势互补为东北地区政府进行经济合作提供了工业基础条件。 1 自然资源互补。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的矿产、 . 2 森林、 土地、 煤炭、 石油、 木 证 。 可以消除产业配置和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的制度障碍 , 建立市场化的产业 可以完善各类法规文件 , 逐步取消妨碍区 域市场 材、 有色金属等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各具特色, 各具有优势和劣势 , 布局和生产要素配置机制。 省际间存在着丰富的互补 自然资源,为各省在资源拥有及其开采上形成互 体化的制度与政策规定, 促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 , 为多元化市场主体创造 补提供了基础。东北地区可以联合开发农业生态资源、 石油资源、 煤炭资源 公平的竞争环境, 达到区域整体利益的提升。 - 4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基础 沲的—体化, 没 以及其他原材料资源 , 以互相提供原材料 , 可 或者加工形成产业链 , 实现规 2 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 模效应。黑龙江省具有 良好的生态环境 , 林地面积及木材蓄积量、 森林覆盖 有基础设施的—体化, 会使现有的资源 与设施闲置或浪费, 并且会影响地区 加大了区域内的交易成本。 加强政府问合作可以统 率均很大, 煤炭保有储量较为丰富, 可供东北地区发展冶金行业之用。吉林 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 在建设基础设施时相互协调, 避免重复建设 , 造成资 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 的种类多 , 树 用途各异 , 可以为木材加工业发展提 筹规划基础没施建设 , 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 可以使东北地区之间 , 工业农业之间、 新老工业 供基础。 吉林省长白山还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 , 水泥石灰岩、 硅灰石、 油页 源浪费。 岩等不仅储量大, 而且分布集中, 分布距离中心城市较近 , 十分有利于工业 中心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 , 促进了经济—体化的形成。 可以统筹规划加强东 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使东北各个城市 发展。 辽宁省矿产资源储量很大并且矿种比较齐全 , 其中铁矿和菱镁矿等储 北东部铁路通道和跨省 区 更快捷地融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体化, 量都很丰富, 这些不仅构成了辽宁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 且 而 可以支持 更方便、 也可有利于各个地区的招商引资, 从而促进东北地 黑龙江省、 吉林省的产业发展需要。 东北三省不仅在资源种类和储量上各有 可以为产业集群做准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城市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深层次融入对接,促进非资源产业大发展,带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实现“六大战略目标”,建设“十五个园区”,实现“五个翻番”,实现通辽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六大战略目标:即把通辽建成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最活跃、质量好、速度快的重要支撑极;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煤电、风电、光伏互补的绿色能源基地;全国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把通辽主城区建成与沈阳、长春相呼应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十五个园区:重点培育建设15个聚集要素、承载产业的园区,包括开发区以新能源技术产品开发为主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园区、现代蒙药园区、新型煤化工园区,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的煤电铝、煤电硅综合园区,科尔沁区的玉米生物科技园区、肉类加工园区、先进制造业园区,开鲁县以玉米、红干椒为主的优质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和装备制造业园区,科左后旗以制造业、医药、铜业为主的非资源产业园区,奈曼旗的沙产业园区和以化工、镍合金、装备制造为主的非资源产业园区,科左中旗以化工、风电设备、汽车配件为主的非资源产业园区,库伦旗以制造业、建材、铅锌和荞麦加工、糖业为主的非资源产业园区,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
坚持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化、五年大发展,推动通辽经济上一个跨越发展的大台阶,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率先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三年内实现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翻番,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
五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番,全市工业园区销售收入全部超百亿,过千亿的产业集群3个,过500亿的产业集群2个,以非资源型为主的各类产业经营收入超过5000亿元,经济总量进入东北地级城市(不含副省级)前三位,工业进入前五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通道枢纽从全面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强化通辽连接沈阳、长春、锦州等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航空、通讯、出海口的立体通道,推进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确立通辽在东北区域内的重要综合性通道枢纽地位。
(1)建设公路快速通道。
构建通辽与沈阳、长春的2小时快速交通圈,确保2011年通辽至双辽、金宝屯至查日苏高速公路、大沁他拉至阜新公路建成通车;加快实施通辽至沈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确保2013年建成通车;推进霍林郭勒至阿力得尔公路建设,加快启动国高网工程鲁北至通辽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将鲁北至霍林河段纳入国高网,形成霍林郭勒至通辽至沈阳高速通道,实现我市北部能源区与沈阳的高速连接;提高既有向东北地区出口公路等级,全面推进大林至保康至长岭、甘旗卡至库伦至阜新、国道303线通辽至凤凰岭一级公路建设,争取2013年建成通车。
(牵头落实单位:市交通局)(2)完善铁路运输体系。
强化与东北的铁路连接,加快推进通辽经新民接入京沈客专联络线、开鲁至阜新运煤专线、长春至太平川至白音胡硕运煤专线等工程立项和开工建设,实施通辽至太平川、通辽至郑家屯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工程,积极推进通辽至太平川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赤峰至通辽至太平川至长春客运专线前期工作,全力支持已列入沈铁局规划的霍林郭勒铁路枢纽中心建设。
(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3)打造蒙东空港新高点。
促进航空业大发展,增加服务东北地区的航线和航班,实现与东北三省在航空上的融通。
重点实施通辽机场改扩建、霍林河机场新建工程,积极推进扎鲁特旗、奈曼旗等地的通勤机场建设工作,加快开通通辽至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上海、广州等航线,并积极筹划开通至香港、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
(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4)加快通辽内陆港和保税区建设。
进一步提升内陆港功能,增强保税、仓储及货物吞吐功能,建设南联营口、锦州、大连、葫芦岛港的通关达海通道,北联满洲里、二连浩特通达俄蒙的多功能内陆港,形成公铁联运、空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大物流格局。
(牵头落实单位:市商务局)(5)构建通信信息网络。
将通信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与东北地区联网、同网改造;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与东北地区协调联动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化、信息化城市,逐步实现与东北各大城市的各种公共信息共享。
(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三、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利用好差别化产业政策,尽快改变能源基地不大不强、通道不畅的状态,加快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绿色能源基地,为自身和周边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
(6)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积极落实国务院《意见》中关于调整风电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争取今年新开工风电150万千瓦,并网150万千瓦,5年内建成1000万千瓦。
积极引进太阳能光伏发电、整体联合循环发电等项目。
通过化石能源、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三管齐下”,使通辽成为东北地区可靠的新型能源基地。
加强与东北地区能源输出合作,制定能源消纳平衡方案,加快与东北地区区域间火电、风电专送、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输出通道建设,保障能源输送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
(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7)加快煤电基地建设。
煤炭生产能力三年内过亿吨,增强对东北能源市场的作用力,也为自身能源产业深加工、就地转化增值奠定基础。
促进吉煤集团、康乃尔集团、锦江集团、国信集团、中海油等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实施煤电联动合作机制,重点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坑口、路口电站群等外送电源、热电联产项目。
到“十二五”期末,争取火电装机1000万千瓦,每年外输电量300亿度。
积极争取国家和国网支持,加强与中电投的合作,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在霍林河、扎旗发展区域性微网,打造电价低成本的洼地投资效应。
(牵头落实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四、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融合对接东北三省等先进区域、优势产业和高端要素,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竞争力和集约化水平,以培育全产业链为重点,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打造通辽现代工业新体系。
(8)突出发展煤电铝产业。
发挥坑口电价的低成本优势,加快煤电铝产业的大发展,力争五年内建成30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铝深加工能力,改变目前铝产业“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的状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铝锭到精铝、工业铝型材、高精板带箔、铝基复合材料、电子系列产品等高端产业链。
加强与辽宁忠旺集团、东北轻合金公司、麦达斯集团、长客股份公司等企业集团的对接,加快瑞典萨帕、锦江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发展工业铝型材及汽车、船舶、飞机、集装箱等专用铝合金、铝复合材料和配件制造项目。
积极促成鞍钢与霍林河工业园的合作,引进耐火材料、铝镁合金深加工、新型合金材料等项目。
要把煤电铝产业培育成产值千亿的大产业,打造区域性铝加工新材料基地。
(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9)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依托通辽的煤炭资源优势,走就地转化、精深加工的路子,高起点发展煤化工产业。
重点围绕煤制乙二醇、煤制苯胺、煤制气三条线进行精深加工、系列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发展乙二醇及草酸下游聚酯树脂、合成纤维、草酰胺,苯胺下游聚氨酯、橡胶助剂、塑料助剂等产品,推进煤化工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形成120万吨乙二醇系列、80万吨苯胺系列产能。
围绕东北三省化工产业下游产品的需求,利用金煤化工后续百万吨乙二醇及下游产品、吉煤康乃尔80万吨苯胺及下游产品,积极开展承接与合作,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打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区域性煤化工产业园区,全市煤化工产值突破200亿元,建成新型煤化工基地。
(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10)发展以新型建材为主的沙产业。
依托我市储量丰富、品位较高的天然硅砂资源,以科尔沁区、奈曼旗为重点进行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以玻璃纤维、多晶硅、中高档玻璃、新型建材为主的沙产业,大力发展用于机械制造业的精密铸造材料和用于石油开采业的新型压裂支撑剂,对接东北的装备制造和石油工业需求,扩大在东北城市群的建材市场份额。
依托福耀玻璃、仁创沙产业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及低辐射镀膜玻璃、液晶玻璃、TCO玻璃和高档玻璃用砂、覆膜砂、孚盛砂、生态砖等深加工产品。
依托东蒙水泥、蒙东水泥、山水水泥等企业,大力发展优质水泥熟料和特种水泥等深加工产品。
到2015年,形成以中高档玻璃为主的1000万重量箱产能,硅砂加工能力400万吨,水泥产能10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把通辽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基地。
(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11)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重点围绕辽宁、吉林两省规模大、实力强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主动搞配套、引项目、做基地,快速做大全市的装备制造业。
充分发挥南部四旗的区位优势,分别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以上的非资源产业园区,就近承接沈阳、长春等地的装备制造业项目,重点引进风电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农用汽车等项目,引进机械加工、精密铸造、锻造、重型机械组装等项目;积极承接辽宁军工企业的关联产业,带动发展一批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企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要突破500亿元。
(牵头落实单位:市经信委)(12)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到2015年,以玉米生物和现代蒙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达到千亿产值。
玉米生物产业要以科尔沁区、开鲁县和科左中旗为重点进行产业布局,改变目前初级产品为主的状态,突出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积极参与吉林省玉米产业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与成达集团、大成集团的对接,加强与东北制药总厂、哈药集团的合作,整合提升玉米生物产业层次,大力发展以谷氨酸及味精、核苷酸、苏氯酸、谷氨酰胺为主的氨基酸,以黄原胶、多用途变性淀粉为主的食品添加剂,以葡萄糖浆、抗生素及维生素为主的生物医药,以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乙烯、溶剂为主的酒精下游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打造“树型”产业链,建成国家重要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基地。
到2015年,全市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00亿斤,玉米生物产值达到800亿元。
发展以现代蒙药为主的医药产业。
以科尔沁区、开发区、科左后旗、库伦旗为重点进行产业布局,以现代蒙药、化学药为发展重点,积极与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品种,研发新药品,促进制药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依托现有的蒙医学院、蒙医院、蒙医研究所和全国最大的蒙药生产企业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库伦蒙药厂,引进联合有实力的医药企业集团,充分整合和提升通辽的蒙医药资源,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蒙药产品,形成集学术、科研、临床、生产、销售、保健及药材资源为一体的现代蒙医药产业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