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的分析
酒驾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酒驾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酒驾一直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还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酒驾问题的整改工作,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酒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从酒驾问题的危害性及成因、防控手段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酒驾整改工作提供参考。
1. 酒驾问题的危害性酒驾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对社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酒驾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道路交通秩序带来严重的破坏。
其次,酒驾会引起财产损失的增加,修车费、保险索赔等都会增加社会负担。
此外,酒驾还会引发道路冲突,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酒驾问题的危害性,采取积极的整改措施。
2. 酒驾问题的成因酒驾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个人心理、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个人心理方面,一些人对酒精的安全性和酒驾危害的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其次,在社会环境方面,酒席文化的普遍存在使得酒驾现象比较常见。
此外,酒驾的整改对于各个环节的配合也存在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酒驾问题的成因,以制定合理的整改措施。
3. 酒驾问题的防控手段为了有效解决酒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手段。
首先,加强对酒驾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酒驾问题的认识。
通过宣讲、广告等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酒驾的危害性,唤起公众的道德责任和自律意识。
其次,完善酒驾防控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
应该加大罚款数额和吊销驾驶证的力度,使得酒驾者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
此外,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的能力,加大对酒驾的检测力度。
通过酒精检测仪等设备的使用,提高酒驾的检测准确率和时效性。
通过这些防控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酒驾发生的概率。
4. 酒驾问题的整改措施为了全面整改酒驾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立法工作,完善酒驾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酒驾的惩罚力度。
酒类行业中的酒驾问题及整改措施
酒类行业中的酒驾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酒类消费在城市和乡村都得到了广泛普及。
然而,由于不负责任的饮酒行为,酒驾问题在饮酒文化盛行的国家中变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探讨在中国酒类行业中对于酒驾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
一、现状分析1.1 酒驾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各地频繁出现因为醉酒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因为饮酒过量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数万人之多。
1.2 造成原因分析(1)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刑法、交通法规对于醉驾罪处罚力度已经加大,但是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教育宣传不足:对于风险意识淡化、替代心理产生等问题,需要加大酒驾危害宣传教育的力度。
(3)酒店、餐厅管理松懈:有一些酒店、餐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对顾客的有效监管和提醒。
二、整改措施2.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执行(1)提高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法规、刑法相关条例,加大对酒驾行为的惩罚力度。
建议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标准要更为明确,并加大处罚威慑力度。
(2)系统化建立新机制: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通报机制,强化警务人员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合作。
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查处效率。
2.2 积极宣传教育(1)加大对酒驾危害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社会活动等途径全面展示因饮酒驾车所引发的意外事故和负面后果,增强公众对于饮酒后驾车危害性的认识。
(2)加强对驾驶员的酒驾风险教育:开展针对各年龄段驾驶员的酒后驾车危害性教育,普及安全出行的常识和技巧。
(3)鼓励媒体参与:鼓励媒体赞助、支持和参与相关短片、广告等公益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形成拒绝醉驾的正能量。
2.3 加强企事业单位管理(1)建立责任制度:对于高风险行业如大型仓储物流、酒店等,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责任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并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监管。
(2)强化消费者提醒:在就餐或购买过程中提供合理的服务,向消费者解释过量饮用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并协助为返家提供代步方式。
关于酒后驾驶调研报告
关于酒后驾驶调研报告
标题:酒后驾驶调研报告
摘要:
酒后驾驶是一种危险行为,不仅对驾驶者本人安全构成威胁,也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潜在风险。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酒后驾驶的现状、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问题的建议。
一、引言
介绍酒后驾驶的定义和背景。
解释为什么酒后驾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并阐明调研的目标和方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酒后驾驶的普遍性:通过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酒后驾驶的普及程度。
2. 酒后驾驶的危害:总结酒后驾驶对驾驶者、乘客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潜在危害。
包括事故发生率的比较,事故伤亡情况的统计等。
3. 酒后驾驶的原因:分析酒后驾驶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酒量、个人态度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4. 社会对酒后驾驶的认知:调查社会公众对酒后驾驶的认知水平和态度,了解他们对于相关法律的看法。
三、解决方案与建议
1.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通过提高处罚力度和改进检测技术等措施,增加对酒后驾驶行为的威慑力。
2. 提供更多的替代交通选择:推广出租车、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共享单车等替代交通方式,减少酒后驾驶的动机。
3. 教育和宣传工作:通过教育活动和宣传广告,提高公众对酒后驾驶危害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
4. 酒店、酒吧及其他娱乐场所的责任:加强对酒店、酒吧等场所对顾客的酒后驾驶行为的监管和管理。
四、结论
总结酒后驾驶调研报告的主要发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注:该报告仅为模板,实际调研报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浅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及综合治理5篇
浅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及综合治理5篇第一篇:浅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浅析酒后驾车的综合治理【摘要】随着酒后驾车发生的一幕幕惨剧,酒后驾车已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特别是恶性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治理酒后驾车已成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章从酒后驾车的原因,借鉴一些治理酒后驾车的成功经验,为酒后驾车的综合治理提出对策。
【关键词】酒后驾车;原因;综合治理.近年来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马路杀手”。
酒后驾车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很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对于人们的出行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2011年3月5日南昌市庐山中大道发生一起两死四伤的道路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已确认肇事司机廖为明系为酒后驾驶。
2011年5月9日高晓松因酒后驾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经检测,其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超过醉酒驾车标准3倍。
尽管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中频频重拳出击,但是由于酒后驾车是个社会顽疾,其反复性高,效果却不是特别满意。
仅靠专项行动彻底解决酒后驾车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有效治理酒后驾车违法行为,成为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酒后驾车的原因分析(1)立法层面有瑕疵。
虽然在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一条作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但从刚通过的法规上看,此规定还存在着许多争议。
如醉酒驾车达到了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何为“情节恶劣”“恶劣”到什么程度?另外,修正案中“追逐竞驶”这种表述将来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判定?这些都给我们留有想象的空间。
由此可见,当司法机关审判时,其依据的法律法规显然没有发挥其能量。
(2)行政执行力度相对过轻。
酒后驾车的治理需要交警人员进行现场监查和处罚,而且监查的程序等都较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要复杂。
酒后驾驶调研报告
酒后驾驶调研报告酒后驾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酒后驾驶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为了更好地了解酒后驾驶的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本次调研对酒后驾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了500名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驾驶员进行调研。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是否饮酒及酒后驾驶情况、酒后驾驶意识和对于酒后驾驶处罚的看法等内容。
三、调研结果1.饮酒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00名驾驶员中,有80%的人承认有饮酒的习惯。
其中,有15%的人每周饮酒超过3次以上,约10%的人每次饮酒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法定的饮酒标准。
2.酒后驾驶情况:调查结果发现,有近30%的被调查驾驶员曾经有过酒后驾驶行为,其中10%的人表示有多次酒后驾驶经历。
酒驾的主要原因包括场合需要、朋友帮忙接送、距离短等等。
3.酒后驾驶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被调查者存在较为严重的酒后驾驶意识混乱问题。
仅有30%的人表示对酒后驾驶问题非常重视,且大部分人误认为自己的酒量和驾驶技术能够抵御酒精的影响。
此外,很多人认为只有被查到才是犯法,缺乏以自身为出发点的道德约束。
4.对酒后驾驶处罚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将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对酒后驾驶的处罚还不够严厉。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处罚过重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四、调研分析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饮酒现象普遍,酒后驾驶问题普遍存在。
2.酒后驾驶意识薄弱,大部分人对酒后驾驶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认知。
3.对酒后驾驶处罚的看法存在差异,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
五、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于酒后驾驶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酒后驾驶的认知和警觉性。
2.加大对酒驾的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形成有力震慑。
3.深化酒后驾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更严厉的措施加以约束。
酒后驾车调研报告
酒后驾车调研报告
摘要:
近年来,酒后驾车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威胁着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
本文通过调查和研究的方式,以科学的数据和客观的分析,从酒后驾车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酒后驾车的防控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
酒后驾车作为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也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一种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认识酒后驾车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酒驾人群特点、酒后驾车的危害、酒后驾车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防范措施等。
二、酒后驾车的危害
1.对驾驶员身体健康的危害
过量饮酒后驾驶会导致驾驶员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而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此外,酒精还会对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和功能造成长期损害。
2.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
酒后驾车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驾驶人饮酒后的不稳定行为和反应能力不足,会导致车辆操作失误、超速、违规变道等行为频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3.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
酒后驾车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不仅会给家庭带来痛苦,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安全风险。
三、酒后驾车的发生原因
1.对酒驾人群特点的分析
通过对酒驾人群特点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酒后驾车问题主要集中在男性、年轻人和职业司机等群体中。
这些人群往往对酒精的认识程度不够,对酒后驾车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
处置酒驾违法行为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处置酒驾违法行为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据相关资料表明,酒驾入刑以来,危险驾驶罪发案率并没有降低,反而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酒驾行为引发的交通肇事等刑事案件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
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重新审视酒驾入刑问题。
本文就当前酒驾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预防策略浅谈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此类案件的关注和研究。
标签:酒驾行为;现场处置;对策引言:我国的酒文化丰富多样,源远流长,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酒后驾驶机动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门统计,2012年至2017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调查中,因酒后驾驶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据总百分比的18.1。
因此寻求有效的酒驾行为处置方式已刻不容缓。
一、当前酒驾刑事案件的特点(一).民众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案件多发、易发据统计,因酒驾行为入刑的违法人员当中,年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六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老、中、青三代分布也相对均衡;同时在文化教育程度上,既有本科以上的高学历知识分子,也有没接受过教育或低教育程度的相关人员。
由此可见其犯罪主体相当广泛,不同社会层次的人员均有可能涉及危险驾驶犯罪。
其中不乏有些社会知名人士因酒后驾车被以危险驾驶的罪名处以刑罚,由此可见我国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普遍较为淡漠。
(二).发案时间较为集中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节假日期间走亲访友,无酒不成礼仪的观念根深蒂固。
因此在这种习惯下导致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每年的传统节日前后都属于酒驾犯罪的高发期。
同时据调查,夜间20:00—23:00时间段酒驾行为查获率较高,因为此时间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大部分人都已结束工作可自由支配时间,因此常有聚餐行为,另外由于深夜的缘故,许多司机抱有侥幸态度,以为不会有交警设卡检查,因此就餐时放任饮酒。
浅谈酒后驾车的原因与防范对策(共5则范文)
浅谈酒后驾车的原因与防范对策(共5则范文)第一篇:浅谈酒后驾车的原因与防范对策(共)浅谈酒后驾车的原因与防范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庭,二轮摩托车普及千家万户。
然而,酒后驾车现象越来越多,酒后驾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酒后驾车的后果往往是车毁人亡,酒后驾乘摩托车的交通事故繁多,害人害己。
虽然我国交通安全法规对酒后驾车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处罚,可酒后驾车就是阴霾不散,屡禁不止,有些驾驶人明知故犯,存在“酒醉三分醒”不碍事的错误心态,但往往由此酿成无数的交通惨案和家庭悲剧。
为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酒后驾车采取许多防范措施,但是酒后驾车不但不能杜绝,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一、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的原因1.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上溯几千年。
酒,自古以来被誉为玉液琼浆,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举杯共饮”更是一种象征欢聚、交流和友谊,“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美妙诗句传诵千古而不衰。
中国人自古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无论是婚丧嫁娶、亲友团聚都离不开酒;同事集会、同学会、战友会、同乡会等聚会离不开酒;公务接待、上下级来往、单位会议餐宴等离不开酒;商场生意交往离不开酒;互相之间应酬离不开酒;夏天江边乘凉也离不酒;甚至于伤心烦愁时也得借酒浇愁也离不酒,千杯万杯不醉的酒国英雄大有人在,先干为敬,敬酒必喝,宾主双方喝的尽兴方能表达各自诚意。
有车族面对这荡漾而热情的酒杯总是难以拒绝的原因。
2.酒后驾车的违法成本过低及制约方法有限也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有些人明知酒后驾车属于交通违法,且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可为何仍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拿自己和他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开玩笑呢?归纳起来有那么几点的心理:首先是,侥幸心理使不法者以身试法,相当一些驾驶人自认车技好,喝点酒对行车安全无妨,甚至会开得比平时好,只要车速不快,小心点,不会有什么关系的;有的人自认为自己海量,喝那么一点酒,比没喝时还清醒。
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
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关注酒后驾驶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对酒后驾驶提出防范措施。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8日—2012年11月18日调查地点:律师事务所、交警队等。
调查对象:法律工作者、干警等。
调查方式:本调查报告采取网上收集资料、电话、面谈等方法进行调查。
为了完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加强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于2012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在马鞍山某律师事务所和某交警队进行了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一、酒后驾驶的基本情况首先,我们先来分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我在网上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监管角度分别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酒后驾车的主要原因从驾驶人个人角度来看,依次是朋友的怂恿,占44.65%;侥幸心理,占24.73%;以为自己酒量大和技术高,占30.62%。
从社会监管角度看,依次是:现有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大、占29.87%;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占27.00%。
从客观因素来看,依次是担心车辆停放在外不安全、占24.65%;担心次日早上需要用车、占19.53%。
此次调查共有194名网友提交了调查意见,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34人,占94.69%;中青年网友居多,31到40岁的占44.51%;学历层次丰富,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79%,高中及以下的占29.21%。
根据来自网上的调查显示,有93.45%的被调查者同意酒后驾驶属于违法行为,但被问及是否有过酒后驾驶行为时,仅有24.68%的被调查者从未有过酒后驾驶行为。
在被问及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何种心理时,有38.64%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过高的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46.75%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另外,有的14.61%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酒后驾车调研报告
酒后驾车调研报告酒后驾车调研报告引言:酒后驾车是一项危险的行为,不仅会给酒驾者本人带来巨大的风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和人身伤亡。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酒后驾车的情况,分析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降低酒后驾车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和地域的人群,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900份。
问卷内容涉及酒后驾车的频率、危害认知、预防措施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1. 酒后驾车的频率:根据调研结果,有40%的受访者承认有过酒后驾车的经历,其中大多数为男性(70%),尤其是年龄在25-40岁的人群占比最高。
这说明酒后驾车在一部分人群中仍然普遍存在,并且男性更容易陷入酒后驾车的风险。
2. 酒后驾车的危害认知:调研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都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存在误解,认为适量饮酒后便不会对驾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认知错误需加以纠正。
3. 酒后驾车的预防措施: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酒后驾车的认识,提高自觉性;此外,加大处罚力度、增强执法力度也被受访者广泛支持。
另外,有一部分受访者建议设置酒精检测仪在酒吧、餐厅等公共场所,以便驾驶者在饮酒后了解自身酒精含量。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渠道,向公众传达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和法规政策。
特别是针对年轻人群,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酒驾观念。
2. 增强执法力度: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违法行为。
加强警察执法力量,提高检测酒驾的效率,对违法行为进行零容忍,从而有效遏制酒后驾车的发生。
3. 提供替代交通方式:为了鼓励酒后不开车,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便捷交通方式,例如在夜间增加公交车班次或者开通夜间地铁服务。
同时,推广共享单车、打车软件等便利的交通工具,让人们在喝酒后有更多的选择。
结论:酒后驾车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安全都具有很大危害。
酒驾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怎么写
醉驾: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引言酒驾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危害驾驶者自身的生命安全,也给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降低酒驾行为的发生率,保障交通安全,必须深入研究酒驾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从酒驾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讨酒驾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
一、酒驾的原因分析酒驾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因。
从广义上讲,酒驾的原因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 个体因素a. 酒精依赖与缺乏自控能力一部分驾驶人员可能存在酒精依赖问题,他们无法做到在酒精的诱惑面前保持冷静,并容易受到酒精的控制。
同时,一些司机可能缺乏自控能力,无法抵御酒精对决策的影响,从而选择酒驾。
b. 忽视酒驾的严重后果部分驾驶人员可能对酒驾的后果产生了轻视,他们对自己可能面临的处罚和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在面对酒驾选择时,容易忽视风险。
2. 社会因素a. 广告宣传不到位一方面,部分地区对酒驾的宣传和警示不够,使得驾驶人员对酒驾的危害有所忽视;另一方面,一些广告存在着“酒驾是正常行为”的误导,进一步降低了人们对酒驾的警惕性。
b. 酒驾认知不足许多人对于酒驾不了解或认知不足,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饮酒后驾驶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危害。
这种缺乏酒驾的认知也成为酒驾行为高发的原因之一。
二、酒驾问题的整改措施针对酒驾问题,我们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来减少酒驾的发生。
1. 个体层面a. 宣传教育通过加强酒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人员对酒驾危害的认知度,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途径,广泛普及相关知识。
b. 个体自控能力培养通过开展酒驾自控能力培训,提升驾驶人员的自控能力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够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和理智。
2. 社会层面a. 加强执法力度对于酒驾违法行为,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检查和执法力度,严惩酒驾者,对其进行罚款、吊销驾照等处罚措施,以示警戒。
关于酒后驾驶调查报告
关于酒后驾驶调查报告在当代社会,酒后驾驶已成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给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酒后驾驶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提高公众对酒后驾驶危害性的认识。
1. 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目标受访者为驾车人群。
我们通过网络、电话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其中,男性占比70%,女性占比30%。
年龄分布方面,18-25岁占30%,26-40岁占40%,41岁及以上占30%。
受访者的车辆类型主要为小型汽车(80%),其他类型包括摩托车、大型货车等。
2. 饮酒和驾驶行为情况根据调查数据,超过80%的受访者曾经饮酒后驾车。
其中,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有过超过一次的酒后驾驶行为。
在酒后驾驶的频率方面,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每月至少有一次酒后驾驶经历。
而超过20%的受访者表示每周甚至每天都会存在酒后驾驶的行为。
3. 对酒后驾驶认知的调查结果调查还涉及了受访者对酒后驾驶认知的情况。
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识到酒后驾驶的危害性,并认同酒后驾驶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虽然大多数人对酒后驾驶持有负面态度,但仍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仅在饮酒量过高的情况下才算是酒后驾驶。
这表明在宣传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4. 酒后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进一步调查了酒后驾驶可能带来的危害。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担心酒后驾驶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此外,还有近40%的受访者认为酒后驾驶可能导致自己失去驾驶执照、受到罚款或刑罚。
此外,酒后驾驶也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约15%的受访者表示认识到这一点。
5. 防范酒后驾驶的建议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防范酒后驾驶行为的发生:(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酒后驾驶的认识和危害性的认知。
(2) 增强法律的惩戒力度:加大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威慑效果。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它不仅危及到驾驶者自己的生命安全,还可能给他
人带来生命危险。
本文将分析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以及对策。
危害原因:
1. 饮酒会影响驾驶者的视力、听力、反应能力等,导致驾驶技能下降,无法及时避
免危险。
2. 饮酒会影响驾驶者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使其在驾驶过程中做出错误决策。
3. 饮酒会影响驾驶者的情绪和行为,在驾驶过程中容易发生暴怒、骂人、擦鞋等行为,加剧交通事故的发生。
4. 酒后驾车会使驾驶者的行驶轨迹不准确,往往无法保持车辆在规定的车道内行驶,更容易发生事故。
对策:
1. 重视酒后驾车的危害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2. 打造科技应用智慧交警,加大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通过罚款、拘留等方式严
惩酒后驾车者。
3. 加强酒店、餐馆的管理,并提高服务意识,在提供酒水时要注意的负责任,如通
过监督饮酒量。
4. 加大对出租车、网约车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对其的监督和管理。
5.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则和交通信息发布体系,提高道路交
通安全水平。
总之,酒后驾车的危害是无法忽视的,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处罚力度、提高
管理水平、加强监督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酒后驾车的发生,保障公共交通安全。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酒后驾车是指酒精浓度超过法定限值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辆。
酒后驾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都非常大。
本文将从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影响驾驶者的判断力、反应速度和视力等,导致驾驶技能下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 驾驶者过度自信:酒精会降低驾驶者对危险的警觉性,使其产生过度自信的错觉,认为自己驾驶技术非常好,可以应对各种复杂交通状况,从而麻痹了警惕心。
3. 酒后驾车的社会文化因素:在一些地区,酒宴文化盛行,酒量成为社交交际的标志,一些人认为饮酒多了才显得热情好客,因此酒后驾车的危害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4. 酒后驾车惩罚力度不足:一些地区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罚款金额较低,刑事制裁不够严厉,导致一些驾驶者对酒后驾车的危害认识不足,敢于冒险。
1. 宣传教育加强:通过广播、电视、公交车上的宣传标语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向公众普及酒后驾车知识,促使驾驶者自觉抵制酒后驾车。
2. 加大法律惩罚力度:加大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提高罚款金额,加重刑罚,对于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零容忍,增加驾驶者的违法成本,提高对酒后驾车的警惕及压力。
3. 加强法律执法: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执法力度,加大巡逻密度,提高检查频率,通过酒精测试、呼气分析仪等手段,对可疑驾驶者进行抽查,并加大对发现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
4.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鼓励驾驶者使用公共交通,减少酒后驾车的发生。
5. 加强对酒驾宴席的管理:餐厅、酒吧等场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允许饮酒后驾车,加大对餐饮场所的检查力度,向餐饮业提供培训,提高他们对酒后驾车的认识。
6. 个人自觉抵制酒后驾车:每个驾驶者应该自觉抵制酒后驾车,增强对酒后驾车的认识,明确自己的驾驶技术下降和危险性,饮酒后选择其他交通工具或者让酒友代驾,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酒后驾驶调查报告(精选3篇)
酒后驾驶调查报告(精选3篇)酒后驾驶篇1近年来,我国因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而引发的每年多达数万起,酒后驾驶造成的死亡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就此,笔者对酒后驾驶及醉酒代驾问题进行了调查。
首先,笔者查阅了相关书籍,得到如下资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二、酒后驾驶在法律上可分为酒后或醉酒驾车两种违法行为,两者的界定:机动车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后驾驶。
三、酒的危害: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进入人体,作用于神经系统,可以产生麻醉作用。
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50mg/100ml 时,表现为精神愉快、有飘飘然感、容易冲动;酒精浓度达到150mg/100ml时,将出现激动、动作失调、手脚失控等行为表现;酒后驾车还会出现远视,视物的立体感发生误差,反应时间增多2至3倍,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就极易引发。
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比率为没有饮酒情况下的16倍,几率高达27%。
醉酒的具体影响:1.触觉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酒驾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
酒驾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近年来,酒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一名具体身份,我深知酒驾的危害,也深刻反思了自身在这方面的行为和态度。
在此,我将认真进行酒驾自查自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自己今后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坚决杜绝酒驾行为。
一、自查自纠情况首先,我认真回顾了自己的驾驶习惯和行为。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虽然我未曾发生过酒驾的实际行为,但我承认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有时在社交活动中饮酒后,会有“只是喝了一点,应该没事”的错误想法,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
其次,我反思了自己对于酒驾危害的认识程度。
虽然知道酒驾违法且危险,但并没有将这种认识深入到内心,没有真正意识到酒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家庭破碎、法律制裁等。
另外,我也意识到自己在面对饮酒与驾车的选择时,缺乏坚定的立场和果断的拒绝能力。
在一些社交场合中,面对他人的劝说或者自身的放松警惕,容易忽视酒驾的风险。
二、原因分析1、安全意识淡薄对于交通安全法规和酒驾的严重后果缺乏足够的敬畏之心,没有将安全放在首位,导致在面对诱惑时容易动摇。
2、侥幸心理作祟总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被查到,或者认为少量饮酒不会影响驾驶能力,这种侥幸心理是导致可能酒驾的重要因素。
3、社交压力与不良习惯在一些社交活动中,为了迎合他人或者碍于面子而饮酒,并且没有养成提前安排好代驾或其他安全出行方式的好习惯。
4、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饮酒后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缺乏坚定的意志和自我约束,从而容易产生冒险驾车的冲动。
三、整改措施1、加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深入学习交通安全法规,特别是关于酒驾的法律法规和处罚标准,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阅读相关案例等方式,深刻认识酒驾的危害,将安全意识根植于内心。
2、克服侥幸心理时刻提醒自己,酒驾行为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绝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无论饮酒多少,都坚决选择安全的出行方式。
关于酒后驾驶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酒后驾驶调研报告酒后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饮酒后仍然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后驾驶不仅危害驾驶员自己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伤害,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为了深入了解酒后驾驶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本次调研旨在分析酒后驾驶的认知情况、行为习惯和相关预防措施。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年龄在18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员,包括私家车驾驶员和公交车驾驶员。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酒后驾驶认知、酒后驾驶行为和相关预防措施。
二、调研结果1.酒后驾驶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酒后驾驶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酒后驾驶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对酒后驾驶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侥幸心理。
2.酒后驾驶行为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曾经有过酒后驾驶的经历。
其中,男性驾驶员酒后驾驶的比例高于女性驾驶员。
酒后驾驶主要发生在晚间和周末,也与宴会、聚会等社交活动有关。
3.相关预防措施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酒后驾驶的发生。
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设立酒驾检查点、加强宣传教育和增加刑罚力度等。
三、调研分析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受访者对酒后驾驶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但依然有一部分人存在酒后驾驶的行为。
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缺乏相关法律的严格执行力度:目前对于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相对较低,导致一些驾驶员对酒后驾驶的风险认识不足。
2.酒后驾驶行为受社交因素影响:许多酒后驾驶行为发生在晚间和周末的社交活动中,驾驶员害怕错过社交活动而选择酒后开车。
为了减少酒后驾驶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酒后驾驶的危害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驾驶员对酒后驾驶的认识。
2.提高法律执行力度:加大对酒后驾驶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对酒驾检查点的监管,提高抓拍技术的准确性和效果,增加制止酒后驾驶的有效威慑力。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一、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1. 酒精对驾驶技能的影响酒精会影响人的身体神经系统和感知系统,降低驾驶者的判断力、反应速度和注意力,使驾驶者在道路上无法有效地认识和应对突发情况,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2. 酒后驾车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酒后驾车容易造成车辆的失控和碰撞,严重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秩序和安全。
3. 酒后驾车导致道路交通堵塞饮酒后驾车的人容易出现视线模糊和判断错误,从而在道路上频繁变道或者超速行驶,导致道路交通拥堵,影响了其他道路用户的正常行驶。
4. 酒后驾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酒后驾车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交通法规和道德规范,损害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治安问题。
二、酒后驾车的对策分析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力度宣传和教育酒后驾车的危害和后果,提高广大驾驶人的法律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摒弃酒后驾车的不良行为。
2. 严格执法和加大打击力度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加以严惩,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执法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交通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罚和追究。
3. 推广科技手段监测酒后驾车利用科技手段和设备,如呼气式酒精测试仪和监控摄像头等,加强对酒后驾车的监测和检测,提高抓捕和打击的效率,阻止酒后驾车行为的发生。
4. 增加酒驾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对酒后驾车行为给予一定的刑事和民事处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5.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引导广大驾驶人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和道德观念,自觉抵制酒后驾车的不良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酒驾的有力合力。
6. 提升个人自律和责任意识作为驾驶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和责任意识,自觉抵制饮酒后驾车的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社会交通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酒后驾驶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酒后驾驶调研报告酒后驾驶调研报告摘要:酒后驾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会给驾驶者自己、乘客以及其他路上行人带来巨大的危害。
本调研旨在了解酒后驾驶行为的频率、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以提供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的依据。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数据。
调研结果显示,酒后驾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普遍,主要受到驾驶者的酒量、年龄、驾驶经验以及社交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防止酒后驾驶,应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并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关键词:酒后驾驶、频率、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引言:酒后驾驶是一种常见但非常危险的行为,它不仅会使驾驶者的反应速度和判断力下降,增加事故的风险,而且还会给乘客和其他路上行人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给社会造成的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因此,深入了解酒后驾驶行为的频率、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本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工作类型等。
2. 酒后驾驶的频率:包括平均每周饮酒的次数、平均饮酒量等。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酒后驾驶的观念:包括对酒后驾驶的态度、对酒后驾驶的风险认知、对酒后驾驶的法规了解程度等。
4. 酒后驾驶的影响因素:包括酒后驾驶的主要原因、酒后驾驶的影响因素等。
5. 防止酒后驾驶的应对策略:包括对酒后驾驶的法律措施、宣传教育活动的看法等。
对于收集的数据,我们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结果:调研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数据,以下是调研结果的主要发现:1. 酒后驾驶的频率:大约有60%的被调查者承认在过去一年内曾有过酒后驾驶的行为,其中有20%的人表示每周都有酒后驾驶的情况发生。
2. 酒后驾驶的观念:大部分被调查者对酒后驾驶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酒后驾车现象也有所增加,对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报告通过对一起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2024年6月10日晚上8点30分,地点为XX市XX街道XX路段。
事故双方分别是一辆小型轿车和一辆骑着电动自行车的行人。
经现场勘查和事故调查,事故原因为小型轿车驾驶员酒后驾车。
二、事故原因分析:1.酒精影响驾驶能力:小型轿车驾驶员饮酒后驾车,酒精的影响导致其判断力、反应能力和视觉感知力下降,无法及时避让行人。
2.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事故发生时,小型轿车驾驶员超速行驶,且没有按规定让行,直接与行人相撞。
3.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小型轿车驾驶员没有意识到自己饮酒后驾车的危险性,缺乏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三、事故影响:1.人员伤亡:事故导致行人受伤,经送往医院救治,目前正在恢复过程中。
2.经济损失:事故造成了小型轿车的损毁,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部分车辆零件,行人的电动自行车也需要修复。
此外,还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用。
四、预防和处理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性,提醒驾驶员们遵守交通规则,切勿酒后驾车。
2.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酒驾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餐饮场所、酒驾查酒设备等的监管,严厉惩罚酒后驾车行为。
3.安装防酒驾设备:在汽车上安装酒精监测装置,可以对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避免酒后驾车的发生。
4.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各种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强调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结论:酒后驾车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危害驾驶人自身的生命安全,也会给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监管执法和安装防酒驾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酒后驾车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
同时,也应加大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者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警示和威慑,最大限度降低酒后驾车事故的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后驾驶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的分析
诚毅学院财政学0893班饶靖2008891075
摘要: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酒后驾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全民重视。
关键词:酒后驾驶交通事故生命安全处罚打击酒驾
酒后驾驶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马路杀手”,多少如花生命戛然而止,多少幸福家庭破碎飘零。
因此我决定对酒后驾驶问题进行调查并针对其对策进行分析,为此,我走访了建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为此次调查收集资料和信息。
酒后驾驶问题的调查:首先,我们先来分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在网上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监管角度分别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酒后驾车的主要原因从驾驶人个人角度来看,依次是朋友的怂恿,占44.65%;侥幸心理,占24.73%;以为自己酒量大和技术高,占30.62%。
从社会监管角度看,依次是:现有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大、占29.87%;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占27.00%。
从客观因素来看,依次是担心车辆停放在外不安全、占24.65%;担心次日早上需要用车、占19.53%。
此次调查共有194名网友提交了调查意见,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34人,占94.69%;中青年网友居多,31到40岁的占44.51%;学历层次丰富,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79%,高中及以下的占29.21%。
在建阳市2010年打击酒驾的两个月专项整治行动中一共查获酒后驾驶人员38人,醉酒驾驶11人。
这里我们来区分两个概念:酒后驾车与醉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其实,酒量的好坏和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有的人虽然自己觉得很清醒,根本没醉,但血液酒精浓度却已经达到0.8mg/ml以上了。
一般来讲,如果喝得极少,血液酒精浓度不到0.2mg/ml,但啤酒喝三瓶左右,红酒喝半瓶左右,或者白酒喝3两左右,人的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能已经超过0.8mg/ml 了。
同时,交警部门还提供了多个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来警示广大驾驶员珍爱生命,切勿酒后驾驶。
案例一严厉整治依然酒驾
2009年8月24日晚,建阳市将口镇南林村村民李某,在亲戚家饮酒后,无证驾驶一辆无号牌的两轮摩托车回家。
21时20分许,由于酒精的麻痹作用,李某驾驶摩托车的车速过快再加上灯光不好,导致判断失误,将路边行人撞成重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案例分析:摩托车,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给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由于部分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越来越多的摩托车驾驶人忘记了摩托车作为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
肇事者李某无证驾驶无牌照的两轮摩托,看似习以为常的“小问题”,却是引发事故的根源:无驾驶技能,又酒后驾驶,发生事故,追悔已成惘然。
案例二亲朋相聚醉酒驾驶
2009年4月13日晚,建阳市步行街居住的李某与亲朋相聚饮酒后,驾驶小型汽车由水南桥往民主北路方向行驶,20时许,当驾车行至农行地段时,由于酒后不能准确操控车
辆,造成与一辆自行车发生碰撞,致自行车上乘车人包某当场被撞死亡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案例分析:亲朋好友相聚,把酒言欢,推杯换盏,乃平常之事,可李某明知驾有汽车前去相聚,如酒后驾车,必有危险,但李某思想极端麻痹,放纵自己,无视安全,仍然酒后驾车,酿成重大事故,给包某的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给自己带来终身的悔恨。
酒后勿驾莫逞能,爱护他人和家人。
案例三多年恶习终酿惨案
2009年6月30日晚8时许,五里漳大桥路口发生惨烈车祸。
住童游街道金盛路的张某事前与他人在西街一家饭店吃饭,喝下七八两白酒后驾车回家,在900米的路段上撞倒3名路人,并撞坏路边停放的2辆轿车,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后经对肇事司机张某进行血液检验,检出其血液中乙醇浓度为381.5mg/100ml,超醉酒标准的近5倍,属严重醉酒驾驶。
据调查,肇事司机张某,平时开车就很“猛”,不到3年违法40多次。
他的一辆宝来车仅超速就达到29起,此外还多次闯红灯。
案件分析:肇事司机张某由于多年来的开车恶习不改,形成了违反交通法律法规不过是罚款,扣分的“小问题”,这个概念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恶性循环。
并素有喝小酒开快车以寻找刺激的癖好。
正是他这一不以为然的恶习,才酿出了这一惨不忍睹的特大交通事故。
肇事人张某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醉驾的行为,必得罪驾的后果。
防治对策分析:根据交警部门的网上调查,网民们认为有效的防治酒后驾车对策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增强驾驶人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具体办法依次是引导驾驶人珍重生命(44.05%的网民建议),用各类交通事故来警醒(29.49%的网民建议)。
二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具体办法依次是加大查禁和处罚力度,宣传酒后驾驶的不良社会后果。
三是为驾驶人酒后禁驾提供便利,具体办法依次是提供代驾服务(21.21%的网民建议)、驾驶夜间停车安全看护(18%的网民建议)。
针对酒后驾车这一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交警部门提出了多项整治的措施方案。
一是进一步加大查禁处罚力度,督促一线交巡警上路上线,特别是加强对酒店、饭店周边道路的巡查,坚决遏制酒后驾车行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进一步加强安全驾驶宣传工作,制作一些生动直观的预防酒后驾车公益广告,通过各类媒体滚动播放,向驾驶员发放宣传单,在酒吧,饭店,KTV等场所粘贴随处可见的公益性宣传标语,同时把工作做到每一个驾驶人,让每一个驾驶人都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危害。
三是进一步提高宣传教育受众面。
发动家属、亲友、领导、同事如果提醒、劝导驾驶人防止酒后驾车,从源头上防范酒后驾车行为的发生。
四是驾驶夜间机动车安全看护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提供代驾服务。
以下是公安部门对酒后驾驶行为进行处罚的最新规定:
●酒后驾驶机动车,记6分,罚500元,暂扣驾驶证1--3个月;
●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记12分,罚500元,暂扣驾驶证3个月;
●醉酒驾驶机动车,记12分,罚2000元,暂扣驾驶证3--6个月,拘留15天以下;
●酒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记12分,罚2000元,暂扣驾驶证6个月,拘留15天以下;
●一年内有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对有酒后驾车嫌疑的驾驶人,交警可使用呼气式酒精测敏仪对其进行检验,被检人在检验结果上签字,拒绝签字的,由两名值勤交警记录注明即为有效;驾驶人拒绝进行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否认检验结果、或测试结果超过临界值的,以及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由交管部门或就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抽取当事人静脉血液检验酒精含量。
以下是交警部门的温馨提示: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驾驶人血液中酒精浓度增高,会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理性、自制力
降低,视力下降、视线变窄,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平衡感减弱等状况,导致驾驶人操纵制动、加速、离合器踏板时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酒后驾车犹如猛虎,事故的发生,吞噬着鲜活的生命,不仅让肇事驾驶人要面对巨额的经济赔偿和严厉的法律制裁,而且给双方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面对一幕幕人间悲剧我们是否为之震撼?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维护社会和谐,坚决杜绝侥幸心理。
让我们共同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GB19522-20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