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案《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生活中的化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溶液浓度等。

2. 生活中的化学原理:分子运动、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等。

3. 生活中的化学应用:日用品、食品、环保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化学原理和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概述2. 第二课时:酸碱中和实例分析3. 第三课时:氧化还原反应解析4. 第四课时:溶液浓度应用5.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化学应用案例分析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课后作业、小测验等。

3. 学生应用度: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等。

4. 学生满意度:课程反馈、问卷调查等。

六、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分子运动与物质结构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分子运动的现象和原理,如扩散、布朗运动等。

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晶体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子运动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4. 教学安排第六课时:分子运动现象及其原理第七课时: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第八课时: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七、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剂、还原剂、电子转移等。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实例,如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导学案(无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导学案(无解析)
第二学期_九_年级_化学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中考复习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主备人

课型
复习课 备课时间
序号

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2.常见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常见题型
【情境导入】三国争霸
【知识梳理】
1、请迅速说出下列指示剂的用法和现象
石蕊: 酚酞: Ph 试纸: 红色石蕊试纸
B 用硫酸除铁锈
C 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4.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可用的试剂是(

A CO2 B Na2CO3 C CuSO4
D FeCl3
5.下列在溶液中能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H+ Cl- OH- Na+ B、K+ NO3- Ba2+ Cl-
C、Ag+ Cl- NO3-
⑷ HCl+CO ( ) 2
⑸ NaOH+Fe O ( ) ⑹ Cu(OH) +CaCl ( )
23
22
⑺ CaCO3+HCl ( ) ⑻ Na2CO3+BaSO4 ( ) ⑼ K2CO3+CaCl2 ( )
⑽ Cu+H SO ( ) 24
⑾ AgCl+HNO3 ( ) ⑿ NH4Cl+Ca(OH)2( )
Na+ D、NH4+ SO42- OH- K+
能开提升
1、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A.生石灰 氯化钠 B.碳酸钡 硝酸钾
C.苏打 无水硫酸铜 D.氯化钠 硝酸钠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学案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学案

08中考化学总复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回顾浓盐酸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浓盐酸有_______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腐蚀性,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的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俗称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因为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且会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而变质。

氢氧化钙是白色固体粉末,俗称_________,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又称_______。

7、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用途氢氧化钠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题分析]例题1:如图,将喷洒了某种试剂X 的纸蝴蝶挂在铁架台上,将装有某种 溶液Y 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紫色变成 红色,则X 、Y 分别是( )例题2: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3个课题 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3个课题 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3个课题教案课题一:生活中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2.了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3.能够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合理预测其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2.根据化合物的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化学实验器材、化合物样品学生:化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化合物及其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的生活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铁、氯化钠等,分析其结构和应用。

–讲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包括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分子化合物的命名。

–结合实例讲解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示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具体的化合物结构式,让学生根据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应用,并解释理由。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

4.实验探究(30分钟)–进行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合成反应的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

5.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结构与应用的关系。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提问和概念复习。

课题二:化学反应与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学反应;2.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3.能够解释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2.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材料学生:化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中所学的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的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024最新-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

2024最新-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惊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化学教学计划篇三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教学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对化学的学习,我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等生已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对化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及浓厚的兴趣。

第二类:中等生及部分优等生中大多对化学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

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1、讲述《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时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2、确定名单,进行分组,确定组长。

3、演示生活中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时(2课时)三、实验准备1、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怕;酒精溶液(酒精与水的体积比:2∶1)2、魔棒电灯实验用品: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浓硫酸、高锰酸钾3、捉迷藏实验用品:滤纸、玻璃棒;浓氨水、浓盐酸、酚酞试液四、教学过程1、讲述:(1)进行分组、确定组长。

(2)兴趣小组将通过讲解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让大家对化学科学有一个基本了解。

2、讨论:(1)你认为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2)你希望通过这门校本课程了解哪些内容。

2、演示实验演示三个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1、介绍化学实验的主要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2、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熟练基本操作二、课时:2课时三、实验准备1、仪器:试管、镊子、药匙、量筒、滴灌、广口瓶、细口瓶、烧杯、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铁架台等2、药品:蒸馏水、石灰石、铜绿、稀盐酸四、教学过程:(一)讲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掌握常用化学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可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烧杯、石棉网(2)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水槽、漏斗、胶头滴管(3)称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4)夹持、固定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等(5)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6)其它仪器――玻璃棒、药匙、水槽、毛刷等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 (1)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方法(往试管里装固体或倾倒液体)⎪⎪⎪⎪⎪⎩⎪⎪⎪⎪⎪⎨⎧药品落入底部)。

起来,让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使试管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将试管倾斜,一斜、二送、三直立”粉末:操作要领是:“打破试管底)。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 食物中的化学2. 生活中的材料化学3. 环境中的化学第二章:化学与健康1. 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2. 食品安全与化学3. 药物与化学第三章:生活中的化学实验1. 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2. 常见的生活用品制作实验3. 家庭小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第四章:化学与能源1. 生活中的能源类型2.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3. 节能与环保第五章:化学与生活用品1. 日用品中的化学2. 化妆品与化学3. 化学与衣物护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生活用品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理论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实验设计等方面提出创新性想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中的化学》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视频等5. 生活用品:食品、日用品等六、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的概念和组成2. 盐的性质3. 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4.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盐的概念、组成、性质;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

2. 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盐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介绍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盐的溶解、结晶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盐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成果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盐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性质以及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一《主题4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一《主题4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教案.doc

主题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考点整合的三个反应可知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所以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3)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现象明显。

【答案】(1)盐(或碳酸盐)(2)Ba(OH)2+CO2=BaCO3↓+H2O(3)Ca(OH)2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2.注意事项:(1)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都为复分解反应。

(2)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应注意:例2. (2014·四川攀枝花)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组是()A.HCl、Na2CO3、K2SO4B. KNO3、H2SO4、NaClC. KCl、AgNO3、HNO3D.Ba (OH )2、FeCl3、(NH4)2SO4【解析】A项HCl和Na2CO3反应产生气泡。

B项KNO3、H2SO4、NaCl三种物质都互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C项KCl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又不溶于稀硝酸,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D项Ba(OH )2和Fe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红褐色沉淀;Ba (OH )2和(NH4)2SO4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答案】B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例3.(2014•黑龙江哈尔滨)下图中的六个圆A、B、C、D、E、F分别表示六种物质,蓝色溶液A与C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B为氧化物,C、D、E、F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中溶质可用于生产洗涤剂。

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用两圆相切或“——”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六种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六种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2)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一、教案主题:生活中的化学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案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知识,如饮食、洗涤剂、燃料等。

2.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介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盐、糖、酸、碱等。

3. 化学与健康:探讨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4. 化学与环保:分析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如塑料、废气、废水等。

5. 化学实验与生活: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物质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 实验法: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第六章食品安全与化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2. 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危害物质。

3. 掌握如何通过化学知识来保障食品安全。

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概述: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食品中的化学危害: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添加剂等。

3. 食品安全检测:介绍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如农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检测等。

4. 食品安全保障:讨论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来保障食品安全,如清洗、烹饪、储存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食品中的化学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探讨其背后的化学原因。

3. 实验法: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b.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进行环保调查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c.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研究性学习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图片,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引发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运用化学式、结构式、模型等工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机化合物的相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资源: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有机化学的前沿动态。
c.整合实验室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教学拓展:
a.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科学探究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教学方法: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a.命名练习:给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让学生根据命名规则命名。
b.结构式绘制:给出有机化合物的名称,让学生绘制其结构式。
c.反应类型判断:给出有机反应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反应类型,并解释原因。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应用及有机反应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单元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教案

初中化学单元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教案

初中化学单元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教案教案:初中化学单元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2.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和特性。

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哪些?2.材料的分类方法和特性。

3.实验与观察: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如玻璃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2.整理好教案和教学PPT。

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经典实例,如酒精灯、塑料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了解常见材料(15分钟)教师让学生列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包括金属、塑料、纸张、布质材料等。

然后教师投影PPT,展示和解释这些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Step 3:分类方法和特性(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材料的分类方法,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等。

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各种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Step 4:实验与观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以提高他们的实验分析能力。

例如,让学生比较金属和非金属的导电性能,观察塑料杯在高温下的状况等。

Step 5:讨论和总结(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并探讨材料的不同应用领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材料适用于不同的用途。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整理一份关于日常生活中常见材料的报告或写一篇关于材料应用的小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引入实例、分类方法的介绍和实验观察等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他们对材料分类和特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互动性强,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氛围活跃。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周末测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周末测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含氮化合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含氮化合物的概念:含氮化合物是指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

2.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含氮化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3.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介绍一些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如尿素、硝酸盐等。

4. 含氮化合物的应用:了解含氮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肥料、炸药等。

5. 安全知识:介绍含氮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和存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含氮化合物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4.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

2. 准备一些含氮化合物的样品,如尿素、硝酸盐等。

3. 准备一些安全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含氮化合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含氮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含氮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性质:分析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并让学生观察样品。

4. 应用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如尿素、硝酸盐等,并讲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安全知识:讲解含氮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和存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含氮化合物的识别和处理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答案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交流的合作等。

选修5《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教案

选修5《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教案

介休市第一中学教案纸课题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授课时间2021.4.26 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曼妥思薄荷糖与可乐的火山喷发实验,可乐牛奶的聚沉,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的有机物,化学指导生活积极的一面。

2.通过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学习,掌握有机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成分不同,学会区别有毒塑料的方法。

3.通过合理使用药品,了解几种常见的生活用药。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方法教学重点: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认识,生活小实验,学会如何区分有毒塑料袋。

小实验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明目,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是一门实用学科。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药物中通过对阿司匹林、青霉素、麻黄碱的学习,体会事物的两面性,适度是健康之母。

通过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的学习,体会中医中药与现代科技结合给人类带来的福音,树立民族自豪感。

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资源曼妥思薄荷糖+可乐=火山喷发;可乐+牛奶=胶体聚成。

集体教研,各位老师出谋划策,呈现课堂。

教学思路生活小实验引入,有机化学与工业生产,重点讲解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然后过渡到有机化学与生活,讲解关于“食”的有机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一、有机化学与工业生产1、塑料2、合成纤维3、合成橡胶二、有机化学与生活1.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2.正确使用药物课堂检测作业布置1、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05B.由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还原反应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链和酯基、醚键D.双氢青蒿素分子中有2个六元环和2个七元环导入:曼妥思薄荷糖+可乐=火山喷发;可乐+牛奶=胶体聚沉。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有机物,化学指导生活。

可见,可乐和牛奶、曼妥思应该间隔开食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一、有机化学与工业生产有机高分子材料1.塑料(1)塑料的成分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人们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一些具有特定作用的添加剂,如能提高塑性的增塑剂、改进耐热性的稳定剂、防止塑料老化的防老化剂、赋予塑料颜色的着色剂等。

生活中的化合物 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化合物 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化合物》教学案例
曹修刚
一、教学背景
学生在复习本节课题之前,已经复习了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已经对一轮中考复习时如何掌握学过的物质的性质有所了解,因此本节课想要设计成让学生通过回忆、归纳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

学生首先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是总结归纳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等基础知识,进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采取分析、讨论、动手实验、评价交流等方式逐一解决,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

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处于亢奋状态,水到渠成,在学生的想想说说议议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研究。

但是本节课时间安排略有失误,引入新课时所用时间略长,后面达标检测时有些紧张。

四、学生反馈
本节设计了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既有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一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元素,又有厨房里的化学等学生生活中亲身接触的化学知识,因此上课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探究欲望十分强烈。

另外,知识的处理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不再被动接受,埋头苦记,而是亲自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自己归纳总结得出了目标知识,在此基础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解决相关练习,取得了满意的复习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明确认识事物是多角度的,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创设情景
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氢氧化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交流方案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回顾整理
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回顾所用的酸碱盐的知识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
回顾梳理
构建知识网络解决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废气和废水的处理,将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如何消除这些危害?
燃烧型煤的好处
思考、交流、表述,书写化学方程式
巩固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再一次体会化学为环保作出的贡献
走进生活
实验设计:利用贝壳和所学化学知识制备牙膏摩擦剂轻质碳酸钙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加工,使之规律化、方法化;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常见的化合物;通过问题情景回忆酸碱盐之间反应的规律;通过构建酸碱盐性质知识网络,培养学生从掌握知识向形成能力的转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互相赏识的精神
3、通过生活常识与化学的密切相关,让学生体验“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物质间反应的规律
教学难点
酸碱盐的性质网络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创设情境,联想引入〕
展示海滨小镇的图片,引出课题。
以氢氧化钙的用途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化学服务于社会,并以此辐射出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性质关系
投影展示
思考交流
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图片
在生产镁的过程中,还生成了氯气。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氯气呢?
回答从海水中生产镁的反应过程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体会化学为消除污染作出的贡献
投影
展示硫酸厂和型煤图片
(板书课题)
看图片
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
问题引导
同学们想一想贝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我们依据贝壳的化学成分可否废物利用呢?
学生讨论,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用问题来复习知识,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便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问题探讨
氢氧化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学生讨论交流氢氧化钙的用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案《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案《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课题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课型
复习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现象
2、能用酸碱盐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熟练写出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酸碱盐的用途和性质,构建知识网络解决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
学习检测
订正答案
思考回答
巩固所学,目标检测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升学指导P38 –P40基础训练
能力作业:
升学指导P40 –P41能力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