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熟悉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能够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能够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由一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运动物体的要素:位置,时间。
•运动物体的变化:位移和速度的改变。
机械运动按路径形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物体的速度变化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速度和位移•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过程中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SI单位是米每秒(m/s)。
•位移:物体由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量。
3.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的图像:通过时间和速度的图像可以观察到速度的变化。
•位移的图像:通过时间和位移的图像可以观察到位移的变化。
三、复习过程步骤一: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的要素有哪些?3.机械运动的分类有哪些?步骤二:复习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速度的定义是什么?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3.瞬时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瞬时速度?4.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位移?步骤三: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观察以下速度和位移的图像,回答问题:时间(s) 0 1 2 3 4速度(m/s) 0 5 -3 4 -2位移(m) 0 5 -1 7 51.速度的图像和位移的图像有什么规律?2.当速度为正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3.速度和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步骤四: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以下情境,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1.一个物体在10秒钟内匀速行驶了50米,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1 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1 机械运动导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和分析机械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导学内容•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位置、位移和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运动。
它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类型。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轨迹为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位置、位移和速度•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用坐标表示。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用∆x表示。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速度大小和方向的综合描述。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公式为 v = ∆x / ∆t。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是速度随时间趋近于0时的平均速度。
加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是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可以分为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时,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提示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分为哪两种类型?3.位置、位移和速度的关系是什么?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是什么?5.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可以分为哪两种?6.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总结本次导学案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我们了解了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并掌握了位置、位移和速度的概念。
我们还学习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以及加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
注意:本文档为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含任何网址和图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1.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3 运动的快慢结合身边情景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课型:班级:姓名:一、【目标导学】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学习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习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自主学习】情景:如何比较百米赛跑冠军和200米赛跑冠军谁跑得快1、水中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到108km/h,陆地上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把它们的速度大小从大到小排列是2、阅读教材第20、21、22面,完成下列填空: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和;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和叫匀速直线运动;叫平均速度。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一1、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几种方法?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大,运动越 ; 通过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运动越 ; 通过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小组讨论二2、在物理学上,我们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读作,在交通运输上通常用做速度单位,符号是。
3、单位换算:1m/s= (换算过程)= km/h4、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①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②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的时间需要多少小时。
5 你见过速度表没有?给大家说说你的认识。
6、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96cm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 远的安全地带?(要求用三种方法解)分析:7、阅读教材第20、21、22面,完成下列填空: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和;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和叫匀速直线运动;叫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了解国际单位制,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的单位。
2.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er),除此之外,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m;1m= dm= cm= mm=106μm=109nm。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看:看清量程、“0”刻度线和。
2.放:刻度尺有刻度值的一面贴近被测长度。
3.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
4.记: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时间的测量1.时间(time)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s)。
1h= min= s。
2.测量时间的工具:生活中常用各种钟表,体育场和实验室用停表。
四.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1.误差: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选用的测量工具;改进。
3.误差与错误:误差是由于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而产生的,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可避免且应该避免。
爱迪生巧难阿普顿发明家爱迪生曾经有个助手。
名叫阿普顿,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自以为了不起,甚至觉得比爱迪生还强很多,但事实教育了他。
有一次,爱迪生拿了一个有孔的废灯泡,问阿普顿灯泡的容积是多少。
阿普顿拿着这个梨形灯泡打量了一番,心想,虽然这个问题计算起来非常复杂,但是凭着自己的数学本领,多用些时间,还是可以求出来的。
于是阿普顿拿起皮尺这么测,那么量;接着就用钢笔这么画,那么算,弄得满头大汗。
过了好半天,爱迪生问:“求出来了吗?”“办法有了,已经算了一半。
”阿普顿自信地回答。
爱迪生走过来一看,在阿普顿面前放着许多草稿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等式。
爱迪生看了微笑着说:“何必这么复杂呢?你用这个办法吧!”说着他用水装满了灯泡,然后交给阿普顿悦:“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到量筒里量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八上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参照物考点一:机械运动一、机械运动判断方法:1.物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2.物体间的距离不变,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二、参照物参照物选取原则:1.排己性(一般不选取研究对象为参照物)2.假定性(假定选取的参照物是静止的)3.任意性(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4.方便性(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类型一:根据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参照物【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方法总结:①本身运动(静止)的物体,题中非说是静止(运动)的,那么参照物就是静止(运动)的物体②古诗词中本身静止的物体,题中说他是运动的,那么参照物是作者(作者的座驾)③生活中相互静止的案例:联合收割机、飞机加油、航母上的飞机例1、如图所示,“歼31”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隐形功能的一种四代战机。
飞行时,以__________(填“地面”或“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答案】“歼31”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隐形功能的一种四代战机。
飞行时,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飞行员本身运动,非说静止,那么参照物一定是运动的,而题目中运动的物体就是飞机)例2、下列诗句中描述画线物体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海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岸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行舫【答案】A“黄河入海流”中,以海为参照物,黄河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万重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两岸青山相对出”中,以岸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唯看远树来”中,以行舫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3、如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以空中白云为参照物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C.以地面为参照物D.三种说法都不对【答案】A.以空中白云为参照物,加油机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加油机相对于白云是运动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受油机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正确,符合题意;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章机械运动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2.过程与方法: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学习重、难点】(1)重点: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
(2)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教学用具】投影仪、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子的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你的感觉可靠吗?如何准确的知道长短和大小呢?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阅读课本P15“国际单位制”,知道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
2、为了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简称()。
3、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测量”,了解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并探究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小结:(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等(2)测量工具:_______。
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一般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实验:1、刻度尺的使用:“选”、“观”、“放”、“看”、“读”、“记”。
2、用你的刻度尺测一测你的物理课本和作业本长度和宽度,记录在课本12页的表格中,和自主学习的问题2.③的测量结果对比一下,相同吗?为什么?●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零刻度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知识点三:时间的单位换算及时间的测量阅读教材P14-15,并完成以下题目。
第一章机械运动 导学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自学指导一】长度单位及单位的换算1.看课文10页插图,仅凭感觉可靠吗?答:2.阅读课文10、11页的内容。
长度的单位有7个,想办法、找规律、快速记住它们的符号读法、换算关系;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m1m=dm=cm=mm=um=nm1m=mm1cm=m,1um=m【自学指导二】刻度尺怎样正确使用3.读11、12页:“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你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工具4.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认: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放: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不能歪斜。
(3)看:读数时视线与垂直(4)读: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记:数字与。
5.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6.学会估算:实际观察一下你的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印象。
用你的身体(手指、手臂等)展示出这些长度。
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cm,你的身高大约是m,合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物理书的长度28.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自学指导三】时间单位换算及测量时间的工具7.阅读课文13.14页“时间的测量”,回答(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符号:、、、、、、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µm 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560mm= m 165cm= m 1250km= 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B、读数时视线;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A. 物理课本的长 、宽 、厚度 ;B. 手指甲的宽约 cm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D.你的课桌高 、长 、宽二、集思广益○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 ○4 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共有4节: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认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并会运用.5.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6.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时间.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一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熟悉停表(秒表)、石英钟等时间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3.利用比较法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和科学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停表、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等.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2.停表的使用和读数.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 km=103 m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 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生:用刻度尺、卷尺等.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记时吗?生:用秒表.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进行新课长度的单位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0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引导学生观察是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2.常用的测量工具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3.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进行新课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生:直尺、三角尺.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被测物体;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 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答案:D进行新课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3“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量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板书: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 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师:能方便测量吗?生:不能.师:为什么?难在哪里?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把握读数.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进行新课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板书: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3.化曲为直法测量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板书: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学生思考、讨论.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时间的测量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板书: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2.时间的其他单位:年(y)、月、日(d)、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结合教材P13“小资料”作简单的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停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演示停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停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停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进行新课板书: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表.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生2:仪器本身不同;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2.引起误差的原因:(1)可能是测量者引起的;(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2.如何减小误差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学生对刻度尺和钟表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准确、科学地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停表的使用方法不是很清楚,因此,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停表的读数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学生一起实验,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感受科学地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最后,教师归纳要点,便于学生注意和记忆.2.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就是把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或距离转化为易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此外,本课还讲授了误差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测量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误差,且明白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提醒学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多从身边的事例着手,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并进行比赛.如在教学长度的测量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估测1m的长度,估测教室的高度;在教学时间的测量时,采取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先让学生看他们自己的手表,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秒针走几圈?时针走多少?再利用投影仪模拟显示,让停表走3~4分钟,指导学生观察大针和小针的变化情况,然后让指针走到某几个位置让学生读数,帮助学生较好地读数,从而突破难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关注每位学生,还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互相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体会物理是有用的.4.本节课教师在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及古代人的计时方法,从而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题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和判断;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随时间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中的运动是普遍现象.2.为了确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把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生: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足球场是静止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新课机械运动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P16图1.2-1,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哈雷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生:它们有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学生交流、讨论,积极举手发言:生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走路的人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分子是运动的;……生2:黑板是静止的;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公路是静止的;大桥是静止的……教师总结:(1)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3)微观粒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也是在运动的.(4)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板书: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师:同学们,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说明没有运动.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即说物体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机械运动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四季更替B.花开花谢C.流星划过夜空D.生物的新陈代谢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体育锻炼中所说的“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机械运动.答案:C。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刻度尺的使用。
学习难点:刻度尺的读数。
【引导自学】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
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______来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m= dm= cm = mm = nm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三峡大坝下游刚修建的西陵长江大桥全长是4853m=________km=________cm(2)集成电路中电子元件的直径约为0.8um=____________mm=____________nm4.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张三的身高172__________ (2) 一棵小树的高度为0.83__________ (3)课桌桌面长60.0_________(4)成人正常行走时一步约为80__________ (5) (6)物理课本的宽是182.5__________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A: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B.使用中: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10.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等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_____来测量时间。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导学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要点】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____________,但是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情景回顾】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零刻度线要_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与尺面__________。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___________的下一位。
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________。
3、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
要了解“一些长度和距离”(P13小资料)4、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钢丝的直径?【巩固练习】1、一张纸的厚度约70μm = _____________ mm = _____________ m学生常用直尺长为20 cm =_____________ m = _____________nm一节课45 min = _____________ h = _____________ s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__________,一位初二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__________。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1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一、 自主学习1.你会使用尺和表吗?用尺子测一下你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一张纸的厚度并记录。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数一分钟,同老师卡表的一分钟做对比,你的感觉可靠吗?估计一下你的一步是多长,并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你估计的准确吗?二、 探究交流平台探究活动一: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2.换算关系:1km= m,1m= mm, 1mm= μm, 1μm= nm探究活动二: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 、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①使刻度尺的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③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有刻度的一边(选填“紧靠”或“远离”)被测物体.(4)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③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值、值和.探究活动三:时间及其测量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探究活动四:误差和错误阅读课本P14“误差”1.定义:和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八〔〕班学号〔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姓名1.学习重点:时间长度测量2.一、知识点梳理3.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尺。
生活中用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用符号表示;其他单位有:千米:用符号示;分米:用符号表示;厘米:用符号表示;毫米:用符号微米:用符号表示;纳米:用符号表示。
1Km=m;1dm=m;1cm=m;1mm=m;1μm=m;1nm=m 表表示;〔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数字和〕;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用符号〔用符号表示;〕分〔用符号表示〕;常用的单位有小时表示;〕等。
1h=min=s.二、知识点同步练习1.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柱体直径为,如图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铅笔长度为,图1图2如图3所示停表的读数分别为s、s。
图32.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以下方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进行屡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良测量方法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D.测量数据不适宜时,可做适当的修改3、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以下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八〔〕班学号〔〕姓名学习重点:参照物一、知识点梳理1.机械运动物体叫机械运动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和静止是的。
二、知识点同步练习1、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A.船B.山C.河岸D.树木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以下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B.迎面驶来的船C.船舱D.河水3.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各节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4.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长度的测量阅读课本第10、11、12、13页,认识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及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完成下列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时间的工具有停表.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4.1km=1000m 1m=10dm 1dm=10cm1cm=1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探究一①如何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和使用其他测量工具一样,首先认清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如果零刻度磨损了怎么办?)②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cm)宽(cm)厚(cm)探究二如何较准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1.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所示,线圈长度是 5.10cm,金属丝直径是0.17cm.2.一张写字台的高度大约是(A)A.78cmB.1mC.120cmD.0.12m时间的测量误差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min和h .2.1min=60s 1h= 60 min=3600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阅读课本第13、14、15页,完成下面的操作和问题:1.练习如何使用停表?2.古代人和现代人如何测时间?你还有其他粗略测时间的方法吗?3.在测量中,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如何减小测量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不同人读数、测量工具、测量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清除,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1.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D)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2.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另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摆长)/米小球质量/克摆动幅度/米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时间/秒1 0.7 20 0.05 33.2 1.72 1.0 20 0.08 39.7 2.03 1.0 30 0.05 39.8 2.04 1.0 30 0.08 39.7 2.05 1.3 20 0.05 45.3 2.3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停表、刻度尺;(2)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小球到固定点距离决定;(4)实验发现,小球只能摆动一段时间.你认为造成小球停下来的原因可能是空气阻力;(5)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短(填“长”或“短”).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第2节运动的描述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阅读课本第16、17、18页内容,认识物体运动形式的判断,完成下列问题: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一位同学从自己的座位走到黑板前,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3.你们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请各举3例.静止的物体:地面上的建筑物、桥梁、树木.运动的物体:空中飞行的小鸟、疾驰的汽车、河道中的流水.1.如果你的一位同学和你一起并肩向前走,你认为他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站在路边的人又认为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可见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对象不同,结论一般不同.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试着描述图1.2-3和1.2-4各种情形中物体的运动状况,总结一下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技巧.1.不要用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理论上可以任意选,但不是乱选,参照物选得恰当更容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没提到参照物时,一般是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桥梁、路边的树木、建筑物等.3.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1.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乘客是静止——参照物是船.(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在江中游——以江岸(青山)作参照物;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月亮钻了出来——参照物是云.2.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C)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D.图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能选择的参照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2.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静止状态.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粒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解:这颗子弹飞行的速度大小、方向与飞机飞行的速度、大小方向(飞行员)相同,子弹与飞机(飞行员)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飞行员能抓住这颗子弹.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分析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甲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向左运动,且运动速度大于风速.乙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①可能静止;②可能向右运动;③可能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运动具有速度和方向,围绕子弹和飞机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分析.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知识所致.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他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4.空中有甲、乙两架直升机.甲机中的飞行员看到乙机向上运动;乙机中飞行员看到甲机向下运动,同时看到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地面,甲直升机向下运动,乙直升机向下运动.甲直升机运动得快.5.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吉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刮大风前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在刮大风后又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刮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1.3 运动的快慢1.速度的认识.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速度的认识观察下面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A.自行车0 20 100B.自行车0 10 100C.火车500 30 1250D.飞机500 10 2500如何比较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小组讨论一1.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几种方法?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大,运动越快;通过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运动越快;通过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运动快慢如何比较?解: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大小.小组讨论二2.在物理学上,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在交通运输上通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单位,符号是km/h.3.单位换算:1m/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2.掌握参照物的概念,了解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课前预习】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A、竹排、青山B、青山、江水C、江水、竹排D、江水、青山2.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B、湖水C、游船D、岸上的建筑物3.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D、跳台4.孝感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5.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学习探究】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一)机械运动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机械运动是什么,并列举常见的几种?(3种就可以)机械运动:【小结】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
(把叫做静止。
)(二)参照物【讨论】1.当自己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的树木,树木看起来怎么样运功?再看看同车的乘客,他们又是怎么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2.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与这个标准比较,来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3.为什么当我们描述物体是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的时候,要选择参照物呢?4.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图 2 图 3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八( )班 学号( ) 姓名
学习重点:时间长度测量
一、知识点梳理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尺。
生活中用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其他单位有:千米:用符号 表示;分米:用符号 表示;厘米:用符号 表示;毫米:用符号 表示;
微米:用符号 表示;纳米:用符号 表示。
1 Km= m ; 1 dm= m ; 1 cm= m ;
1 mm= m ; 1μm = m ; 1 nm = 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 );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 数字和 );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 、 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常用的单位有小时 (用符号 表示;)分(用符号 表示;)等 。
1h= min= s.
二、知识点同步练习
1.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 ,柱体直径为 ,
如图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 ,铅笔长度为 ,
如图3所示停表的读数分别为 s 、 s 。
2.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 .改进测量方法
C .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D .测量数据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
3、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
A .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 .茶杯的高度是10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图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 )班 学号( ) 姓名
学习重点:参照物
一、知识点梳理
1.机械运动 物体 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 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 ,运动和静止是 的。
二、知识点同步练习
1、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 )
A.船
B.山
C.河岸
D.树木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河岸上的树
B .迎面驶来的船
C .船舱
D .河水
3.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电动车上的座位
B .路旁的树木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4.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
A .3m/s
B .30m/s
C .300m/s
D .3000m/s
5.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车窗
B .铁轨
C .路边的树
D .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6.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
以行人为
参照物汽车( )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7.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 .以机场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 .以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8、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
会对接。
图1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 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
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
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太阳
B.地球
C. “天宫一号” D .“神舟九号”
9.空中加油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飞行,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 的;以 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10.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 )
A. 教室里的黑板
B. 教室地面上滚动的篮球
C. 教室外走过的同学
D. 教室外飞过的小鸟
1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C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上桥 15km 40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八( )班 学号( ) 姓名
学习重点: 速度简单计算
一、知识点梳理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公式v= ,国际单位是 。
区 别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变速 直 线 运 动 特 点
运动过程中,速度的 和 不变 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化 求 速 度 用公式 求速度 用公式 求指定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
m/s 20m/s= km/h 108km/h= m/s
二、知识点同步练习
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
1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 m/s ;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
乙车向 运动。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2甲、乙所示,其中甲是
;乙是 。
3.一座大桥长1.8Km ,一列长200m 的火车以15m/s 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4、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3所示。
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⑴15km 指___________ _____ 40指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若小明爸爸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图2 图1
图3
图1
第二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八()班学号()姓名
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知识点梳理
实验原理(公式):,需要的测量仪器有、,
测量的数据有:和
二、知识点同步练习
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
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
(2)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________、________、金属片等.
(3) 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__,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_,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该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
(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在斜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6.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总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