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讲解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③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④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eg;⑥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时间(1)小时(h)、分(min)。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秒表)。
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测量的人读取估计值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一起的使用规则、读书是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组合法(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轮滚法”。
二、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
第一章 机械运动的几个定义
第一章机械运动的几个定义1、机械运动2、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练习: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一个体积极小的球B.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被视为质点C.质点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D.像地球这样的大物体在一定情况下能被视为质点E.小物体一定能够当做质点2、下述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B.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的自转C.以飞盘为研究对象,研究飞盘运动的轨迹D.以乒乓球为研究对象,研究乒乓球的旋转E.以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航行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3、能把下述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描述花样滑冰时选手的动作B.描述跳水运动员的跳水轨迹C.描述“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D.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B.在研究直升飞机飞行时螺旋桨的转动时,可以把螺旋桨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5、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B.研究直升飞机飞行时螺旋桨的转动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3参考系,(参照物)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讲义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讲义(一)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例题:1、下列各物体中接近130厘米的是:( )A .体温表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课桌高; D .写字台长度.2、用塑料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时,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A .偏大B .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练习:一本书的厚度为8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 ;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 ;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 ;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 。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要点梳理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二、重点解读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例题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例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乙与丙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 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
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
4、单位换算:1m/s=3.6km/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分min小时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系:用于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二、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m/s。
4.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6.瞬时速度:极短时间段内的速度。
7.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8.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9.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加速度单位:m/s²。
10.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匀速运动。
2.特点:速度恒定,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速度-时间图:直线。
4.位移-时间图:直线。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均匀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3.位移-时间图:抛物线。
4.速度-时间图:直线。
五、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狭义上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取向竖直向下,大小为9.8m/s²。
3.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六、简谐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恒定,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
3.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往复运动次数。
七、单摆运动1.定义: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一个固定点连接,做往复运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和单摆运动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本文为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发生的位置变化。
位置的变化是由物体的运动引起的。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类。
1.1 平动平动是指物体的全身同时按着同一方向平移运动的现象。
在平动中,物体的各个部分移动的路程、速度和方向都是相等的。
例如,火车沿直线轨道匀速行驶、小车沿直线轨道滑行等都属于平动。
1.2 转动转动是指物体绕着某个轴线旋转运动的现象。
在转动中,轴线上的点由于与轴线的距离不同,所以它们移动的路程、速度和方向也不同。
例如,地球的自转、风车的转动等都属于转动。
2. 机械运动的描述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需要使用一些物理量来度量和表示。
2.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用Δx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与直线的方向相同。
2.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路程,用v表示。
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除以经过的时间,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用a表示。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改变量除以经过的时间,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3. 机械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机械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机械运动过程中的相关物理量。
3.1 平动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对于平动运动,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运动学公式:•速度公式:v = Δx / Δt•位移公式:Δx = v * Δt•加速度公式:a = (v - u) / Δt其中,v表示终止速度,u表示起始速度,Δt表示经过的时间。
3.2 转动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对于转动运动,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运动学公式:•角速度公式:ω = Δθ / Δt•弧长公式:Δs = r * Δθ•角加速度公式:α = (ω - ω₀) / Δt其中,ω表示终止角速度,ω₀表示起始角速度,Δθ表示绕轴旋转的角度,Δt 表示经过的时间,r表示轴线上的点到轴线的距离。
物理《第一章_机械运动》知识点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前的观察: (1)零刻度线(2)量程(3)分度值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特殊长度的测量:测圆珠笔的周长,测碗口的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常用的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知识点3:测量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的人和测量工具有关。
八年级物理(人教)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1.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6.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
本章主要内容有:时间、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和测量等。
由于速度的计算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所以本章首先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高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本章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的应用;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概念的理解;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其中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题目,经常在各类考题中出现,题的难度不大。
有关物体的运动的计算,考查点一般集中在平均速度的计算上,多与体育赛事和生活中的交通运输等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1.对于本章中出现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要掌握这些知识难度不大。
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实验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对于速度,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熟悉,这里进一步学习,学习难度不大。
但学生对速度单位“km/h”和“m/s”之间大小的比较和互换有一定的难度;对计算中公式的应用以及计算过程中要用到的公式和代入单位还不熟悉,常常会忘记,应多加练习。
3.学生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知识拓展不开,不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对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不是很理解。
应多举例说明。
1.对于测量工具、机械运动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要点梳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______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___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______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_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______的。
二、重点解读一、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水逐渐结成冰B.天空飘动的白云C.铁生锈了D.细胞的分裂二、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所以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
【例题2】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重难点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重难点示例文章篇一:嘿,同学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好好聊聊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那些重难点。
先来说说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吧。
这就好比我们每天上学走路,得知道走了多远,花了多长时间。
长度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那可多啦!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测量长度的时候尺子没放对,那结果能准吗?这就像跑步比赛,起跑线画歪了,能公平吗?再讲讲运动的描述。
我们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那得先选个参照物。
比如说,你坐在车里,看路边的树,树好像在往后跑,可实际上是车在往前开呀!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你在船上看岸,觉得岸在动,其实是船在动嘛!然后就是速度啦!速度就像是跑步的快慢。
跑得快,速度就大;跑得慢,速度就小。
速度的公式是路程除以时间。
大家想想,如果两个人跑相同的路程,一个用的时间短,一个用的时间长,那谁的速度快?这不是明摆着的嘛!还有匀速直线运动,这就好比是我们排队走路,整整齐齐,速度不变,路线笔直。
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一直不变的运动呀?在学习这些重难点的时候,我一开始也头疼得很呢!感觉这些知识就像调皮的小猴子,到处乱蹦,抓都抓不住。
但是后来,我多做练习题,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慢慢地就把它们给收服啦!你们可别觉得这些知识难就退缩,只要用心学,就一定能搞定!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机械运动这一章虽然有重难点,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思考,多练习,就一定能掌握好,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示例文章篇二:《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那些事儿》嘿!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聊聊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重难点呗!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部分呢!先来说说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吧。
你们难道不觉得测量就像是给东西“量身定做”衣服一样吗?长度的单位那么多,米、千米、厘米、毫米,哎呀,一不小心就容易弄混。
就好像你去买衣服,尺码标得乱七八糟,你能一下子选对吗?时间的测量也是,秒表、时钟,到底怎么读数才不会出错呢?这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再讲讲运动的描述。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知识讲解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第二课时时间的测量、误差
第二课时时间的测量误差一、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国际单位:秒,符号s 。
2.常用单位:小时(h) 、分(min) 。
3.单位换算:1 min= 60 s,1 h= 60 min= 3 600 s。
4.测量工具(1)现代生活:钟、表(2)运动场和实验室: 停表5.停表的使用:(1)大表盘:大表盘的指针是秒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30 s ,一个大格是 1 s,一个小格是0.1 s。
(2)小表盘:小表盘的指针是分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15 min ,一个大格是 1 min,一个小格是0.5 min。
二、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特点:误差不能(选填“能”或“不能”)避免,只能减小;错误能(选填“能”或“不能”)避免。
【判对错】(1)只要测量工具足够精密,测量时足够细心,就能消除误差。
(×)(2)测量某物体长度时,若某一次测量数据与其他几次相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数据。
(√)重点一停表的读数【典题1】(教材再开发·P14实验改编)图中机械停表指针绕小表盘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5 min ,指针绕大表盘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30 s ,此时停表的读数为99.8 s。
【技法点拨】(1)读数:先在小表盘读对应的“分”,再在大表盘读对应的“秒”,最后统一单位相加。
(2)技巧:若小表盘指针没过0.5 min,则大表盘读0、1、2…;若小表盘指针过0.5 min,则大表盘读31、32…,而小表盘只需读整分。
【变式1】(教材再开发·P14实验改编)图甲中,停表的读数为307.5 s;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5 min 35 s。
重点二减小误差的方法【典题2】(2022·枣庄中考)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 cm、17.57 cm、17.56 cm、17.57 cm,该铅笔的长度是17.57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知识讲解第一章机械运动
综合复习提升第一章机械运动①紧靠②分度值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④相对⑤v=st⑥速度⑦v=st【实验】测量平均速度装置斜面:使小车获得速度。
金属片:确定终点的位置;便于测量时间。
注意事项1.斜面倾角过大时,滑行太快,不易测量时间;过小时,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2.小车运动距离(时间)测量时要“头对头”“尾对尾”。
3.小车要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以便撞击金属片时的速度相等。
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越来越大。
评估误差分析:1.小车经过终点后停止计时,时间测量偏大,速度测量结果偏小。
2.小车经过初始位置后开始计时,时间测量偏小,速度测量结果偏大。
【中考挑战】(2021·丹东中考)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v=st。
(2)AB段距离s AB= 40.0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 AC= 0.3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2v1v2v1+v2(用字母v1和v2表示)。
考点一长度、时间的估测与测量1.(2022·威海中考)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更接近实际的是(B)A.1.5 mB.2.5 mC.4.5 mD.5.5 m2.(2021·凉山州中考)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 cm、18.13 cm、18.11 cm、18.14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C)A.18.125 cmB.18.1 cmC.18.13 cmD.18.12 cm3.(2022·十堰中考))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2.50 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0.1 s,停表读数是338.5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复杂运动的基础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必备基本知识点机械运动第1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中,长度的住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um ,1m=109nm3、常识: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4、特殊的测量方法A、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厚度B、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C、滚轮法:适用测操场跑道的长度D、辅助法: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
C、“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E、“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钟表;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石英钟、机械钟、电子表等3、机械停表的小表盘表示分钟,大表盘表示秒钟;三、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认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球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2、除描述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所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第3节运动的快慢三、速度1、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 S=vt4、速度单位:1m/s =3.6Km/h 1 Km/h=1/3.6m/s四、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始终不变!2、、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时间)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x108m/s五、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S/t2、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来传播;在生活中人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真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常识:①有一段钢管里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最多听到3次声音。
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计时。
若听到枪声再计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的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15℃)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测距,计算公式距离S=vt/2.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声: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度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第2节声音的特性7、音调:声音的高低。
8、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9、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赫兹,Hz10.蜂飞行能平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11、响度: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喇叭筒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2、音色:声音的特点;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1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根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断;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第3节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播信息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核爆炸产生次声波;蝙蝠、雷达、B超是超声波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碎石治疗结石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3、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废水的温度呗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的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③分类及比较: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看: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带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住的上表面相平。
特别提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住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第2节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第3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①汽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定义: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发影响因素:(1)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腾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第4节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常识:1、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1)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3)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
(4)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2、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3、常见升华:萘球变小、灯丝变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人工烟雾、冰冻衣服变大、雪堆变小、樟脑球变小。
常见凝华:灯泡变黑、冰花、霜、霜、“雾凇”、雪、冰雹。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识: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②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