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三尺又何妨——读张小玲理解与宽容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他三尺又何妨——读张小玲《理解与宽容》有感反复研读张小玲的《理解与宽容》,深感这篇不足千字的感言,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文章饱蘸着作者对人的真诚善良,充盈着对生活真谛的透彻理解。作者凝炼隽永的语言,给理解与宽容这一人生重大命题,予睿智的哲学观照和深沉的理性思考,对当前共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广漠浩瀚的人海里,人与人之间能相遇、相知、相契是多么的难可贵!”但人的经历和文化素养不同,决定着每个人的差异。“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来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呢?”作者温婉的设问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既现实而又深邃的话题。“只有做到先尊重别人,你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真正做到不计较,你才会快乐”、“只有养成正确地理解、忍耐与宽容的品性,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三段平实的论述,既层层推进、深入浅出地回答了问题,又给人真诚善意的理性规劝。“千万别遗忘我们祖先留下的以仁待人,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啊!”“人要真有君子之度,就可流芳……”恳切隽永的语言更是发人深省。随着这些闪烁着智慧亮光的论述,我思绪万千,想起许多的往事。
这年八月,我在乡下工作,正是禾苗返青分蘖的关键时期。一个多月滴雨未下,在炎炎烈日无情的炙灼下,人像被烤干了似的憋闷得难受。干涸的田野升腾着一片泛白的雾翳,农民个个急得火烧火燎,各地不断传来争水引发的恶性事件。我下乡到张屋村,发现同样苦旱难熬的张屋,却是另一番的淡定有序。村民告诉我,几宗斗殴事故
后,镇村干部主持、村民代表一致通过的山塘用水民约,仅实行两天就被急不可耐的部分农户变成了一张贴在墙壁上的废纸。接着,还是一片混乱的争水斗骂。但一个人的忍让却一下子改变了这个局面。
他叫张朝礼,一名普通的中年农民,大家争水时,他不争。全村人的水田都放了一遍水,按轮也该到他家了。但以张祥全为首的几户迫不及待地要争放第二遍水,这时张朝礼的禾苗已濒临枯死,他说了句古训“让人不是傻”,劝住了家人,还是不争。就在这时,几户农户联合起来,强拉张祥全等人,到张朝礼干涸的田里现场论理。结果,喜剧般的场面出现了,包括张祥全在内的十几个农民守在田间渠头,为张朝礼家的水田放了一遍透水,比任何一家放的水还多。这一来,又出现了更富戏剧性的局面,不用劝说,家家户户都严格遵守起山塘放水民约来了。没了任何的争先恐后,天还是大旱,水还是轮着放,全村的禾苗都得救了。
那天,我紧紧地拉着张朝礼的手,看着他家满田的青翠感慨不已。再好的制度也是要靠人去执行的,只有人们都达到了一定的共识,制度才会成为人人遵守的行为规范。张朝礼说:“一家损失好过大家损失,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呀,自己的损失大不了去打工挽回来。”为了大家的利益宁肯放弃个人的利益,这需要多么宽广的胸怀和度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胸怀狭隘,没有容人的度量,不仅难以保住自己的利益,恐怕也难以与人亲切地交往、和睦地相处,甚至内心也永远感到孤单、寂寞、痛苦。无数实例证明,在利益面前看似吃亏的让步,结果往往会是双赢和共赢的进步。我们生存于社会
有理性的群体之中,学会同情和理解别人,即使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甚至无理挑衅,如果你仍能避免针锋相对,矛盾便在退一步中化解。张朝礼“让人不是傻”的退一步,使村民的善良知礼进了一大步,他让的这一步是多么睿智、可贵啊!
同样是天大旱的八月,南雄市信访局来了湖口镇某村的三十几名村民。为首的诉说:“天大旱,村头水圳淤塞了没人修。”
“清淤要多大工程量?”我问。
“几十个人半晌就行。”这回答让我愕然,我的话脱口而出:“你们今天来了三十多人,与其兴师动众来上访,还不如自己动手一下就开通了?!”
“就是嘛!”来访队伍中的一名长者接着我的话说:“我说你们又不听,自家水圳堵塞了,好意思找政府闹,用到市里上访的功夫早把水圳开通了。”
我的话和老人的骂让几位代表面含愧色,不声不响地率众人走了。我急忙给湖口镇党委书记通报了此事,请他跟进。下午五时许,湖口镇党委书记喜孜孜地在电话上告诉我,该村的村民自己把水圳清通了,他正同村民在一起……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我把这真人真事编成电视公益广告,题目就叫《政府为民服务,民为社稷分忧》,南雄电视台一播,引来广泛热议。
人生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了困难就想办法去克服,任何怨天尤人都无济于事。湖口某村村民到市信访局一趟没有白跑,这一趟让他们明白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因为努力的方
向错了!面临困难多想想自己的责任和尽自己的努力,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就少走冤枉路,更直接快速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既为自己,也为社会减少了麻烦。其实,当今很多社会矛盾、纠纷,包括许多固执的上访,都是钻进牛角尖、入了死胡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人问题社会化了。如果都能象湖口某村村民那样,即使走了一段弯路,退回去,依旧阳光灿烂!正所谓“忍一言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清代有位朝廷大官,收到一封家书,说是家里人为了三尺地基与邻居争执,闹到几乎要打官司,欲求他施官威相助。他笑而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诗信后,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深深感动对方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也随即后退三尺,成就了“六尺巷”的传世佳话。化干戈为玉帛,需要的是胸怀和智慧,还有放眼长远的人生境界。对人宽容忍让是最有智慧的人,因为宽容和忍让是对别人的理解,是一种放得下的大度,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坦诚表白,能让人真正地感动,使人发自内心地反省知错,可以化为一股正面的力量。吃亏是福,忍让积德。以宽大的胸怀、礼让于对方,往往和谐双赢。“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只有不怕吃亏的人,才能与人相处得和谐。能真正懂得宽容忍让的人,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让他三尺又何妨”!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学会释然,学会放低,如果你心里有太多芥蒂,哪会真正
的快乐?”张小玲的《理解与宽容》给我们弹奏了一曲步入和谐社会实现事业成功的美妙旋律。让我们微笑着拉起手,面对现实生活,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记恨;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欣赏,少一份嫉妒……和谐美好的社会就在你我他这一多一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