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营养午餐(新课标)

四年级数学:营养午餐(新课标)
四年级数学:营养午餐(新课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营养午餐(新课标)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营养午餐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p48—p49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4、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镇中心学校为方便学生就餐特开设了学校餐厅,提供了一些菜,让我们

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

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1、点菜;

师:“你想吃哪些菜呢?可以选择其中的三种,直接在它们的编号上做记号,点好的可以向我示意。”(出示多媒体课件:菜谱)

师:你在点菜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什么?(请学生口答)

师:大部分同学在点菜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点的菜。服务员告诉我们这家菜馆正推出一个特色服务,向每位顾客提供一份家常的营养成分表。(出示多媒体课件:成分表。)你从中获得那些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畅所欲言)

师:请你利用这张营养成表,估计一下你刚才点的三道菜的热量总和、脂肪总和和蛋白质总和分别是多少?(请学生说说三道菜的营养总和。教师要相机板书。)师:那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出示多媒体课件:营养学家)

2、了解营养成分。

师:营养学家的话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例子吗?“不超过”呢?

教师板书: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木耳小学三年级杨鑫 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边学习边教学的过程中,我积极汲取和消化课改新思想、新理念,在完整的理论指导下,我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教学方法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

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要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所以上课时要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还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并给学生提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营养午餐

综合与实践营养午餐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相应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教材通过表格和专家发言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让学生判断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合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等活动。 一方面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还能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吃好午餐的重要性,能根据营养午餐的标准,合理搭配营养午餐。?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通过分析发现午餐菜肴要荤素搭配,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案A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午餐时间到了!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三份套餐菜肴作为今天中午的午餐,看看你们会喜欢哪一种套餐?为什么?(课件出示三份套餐) A B C 炸鸡排猪肉粉条辣子鸡丁 鸡蛋西红柿家常豆腐土豆炖牛肉 香菇油菜香菜冬瓜韭菜豆芽 师:看来同学们选择的原因各式各样。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午餐在生活中很重要。怎样衡量一份午餐才是否健康合理呢?大家有什么想法? 小组交流发言。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营养午餐”。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 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KCB齿轮油泵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三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三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友谊小学付佳丽 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求圆的面积。粗略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吗?那么一条半径的长度是5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表示所填内容。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营养午餐》一课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而设计的一节数学综合实际活动。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尝试教学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午餐组合为题,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想象中的午餐”与“科学的午餐”的冲突,产生对“什么才是合格的营养午餐”有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行探索认知。 通过激趣引入、巧妙设问,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下引入课题、产生疑问,在学生愉悦的交流、探究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境 师:(出示一组肥胖、偏瘦儿童的图片) 我们来看这张图片上的孩子们,……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共有3.7亿儿童,其中肥胖儿童大约有3000万,偏瘦(营养不良)的2000万。那么造成肥胖和偏瘦这些营养不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生:爱吃零食、油炸食品、不爱吃水果青菜、早上不吃早餐,还有偏食、挑食,…… 师:看来造成肥胖和偏瘦这些营养不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跟“吃”有关。 那么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的身体呢?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吃”的问题。(板书:营养午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营养午餐》 学习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4、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 学习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学习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学习准备:整合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 师:(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 (2)这些菜中你都喜欢吃些什么? (3)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你认为自己吃得科学、合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 二、新授 (一)分析菜谱 1、到模拟的叮叮餐厅里看看新推出的菜谱,教师介绍热量、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2、让学生说说这些菜中,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3、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 (二)初次点菜 1、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 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所选菜式及相关的数据。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三)对比专家建议 1、出示专家建议。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系统广播) 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

3、让学生观看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而导致的图片。 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 (1)学生阅读并汇报: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餐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板书) (2)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对“不低于”和“不超过”理解。(3)学生惊讶地发现纯粹根据自己的喜好所点的菜,与饮食专家的建议有冲突。 (4)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 (四)合理调配 1、结合专家建议,6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荤素结合) 具体操作要求: a、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较符合营养标准. b、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 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次点菜。(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个别菜进行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 (五)制作条形统计图 1、反馈学生的投票结果 2、能一眼看出投票结果吗?有没有更直观的表示方法?(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 3、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 4、对优秀的搭配菜式进行交流、分析,指出优点或不足。 作业 1、结合本节课本节课的10种菜,小组合作,把所有符合专家标准的菜式列出来。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2019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品教育.doc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文章内容由 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新课 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9 一、总目标 . 9 二、学段目标 . 10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6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16

一、数与代数. 16 二、图形与几何. 18 三、统计与概率. 19 四、综合与实践. 20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20 一、数与代数. 20 二、图形与几何. 23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26 一、数与代数 . 26 二、图形与几何 . 31 三、统计与概率 . 40 四、综合与实践 . 4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43 一、教学建议 . 43 二、评价建议 . 54 三、教材编写建议 . 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

附 录 . 75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75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 7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 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设计思路 (二)关于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时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基本理念。 (一)总:六大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6、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分六大理念的解读: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关于数学课程的功能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当是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 怎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