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探析(一)

合集下载

探析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

探析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

探析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摘要: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情况,对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路,并综述了各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计算方法1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目的和意义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状况与水文环境的好坏,而区域水文情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表现出类似上述的各类自然生态问题。

为根治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生态环境用水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研究我国生态环境用水,对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区域间、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生态环境用水的计算方法计算时需考虑的几个指标:①河流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河道内应保证60%的水质达标水量,流量减少会直接影响其生态功能。

人类为维持生活、生产和生态的河道外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径流量的40%;②湖泊的面积与水量:城市水体面积的比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是城市生态的重要指标。

采用河湖占城区面积比来反映城市水生态状况;③湿地指标:湿地面积比率反映了湿地影响的大小。

以湿地面积、湿地水体面积和湿地比率作为衡量湿地状况的指标;④地下水指标:地下水位直接反映了地下水储量,如果地下水位很低,不仅不能补给地表水,而且湿地和河流就很难蓄住水,地表植被也难以生长。

抽取地下水后,地下水位应不低于保持原植被的水平,更不能造成地面沉降;⑤水质指标:水质状况决定了水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和发挥功能的大小,污水危害生物的生存,降低水的生态功能。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需水若干问题讨论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需水若干问题讨论

关于调水配置问题
调水配置不仅是资源型地区的 缺水问题。 湿润地区由于社会经济集中发 展,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时,也有 调水配置的需要。如东深工程。
因为跨流域调水工程会引起水量平衡要素和它们的对比关系 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生态系统改变。 可以从水文学的观点提出指标来解决如何控制水量平衡要素 及其对比关系变化的适宜度。 自然地带性规律的理论研究表明,自然地带的划分可采用辐 射干燥指数 Rn / (L • P)表示,Rn为净太阳辐射,L为蒸发潜热, P为降水量。
其它不同的用词:
1、最小生态需水量
维护现有生态系统功能不继续 退化。在已经形成“三生”用水 矛盾、相互竞争的我国北方地区, 重视生态需水,不挤占生态用水, 预留最小生态需水量,应成为水 资源合理配置的一条原则。
2、适宜生态需水量:
以生态系统的水、热条件最 佳匹配为标准。如,区域植被, 其生态需水定量是由能量(净辐 射Rn)换算的水分当量(通过除 以蒸发潜热L)与水分收入(P) 相等作为计算基础.
ETP= ET2 -βR,
人工绿洲生态用水:归入社会经济用水 天然绿洲带水量平衡: 天然绿洲带生态用水:
P3 + ( RS2 + RG2)=W(生活)+ W(生产)+RS3 + RG3 + ET3 ET3 = P3 + ( RS2 + RG2) – [W(生活)+ W(生产) +RS3 + RG3]
Cr Rn / LP Rs PE / Wh En / Wh
从理论上看:
当 E0/Wh>1 时,表示地区干旱,需要补水。 当 E0/Wh<1 时,表示地区湿涝,需要排涝。
(1)

生态环境需水量相关问题

生态环境需水量相关问题

生态环境需水有待研究的问题(王西琴,河流生态需水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由于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复杂,生态需水估计的理论方法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生态学和水文学的研究均有各自的尺度域,因此对于二者的交叉学科——生态水文学而言,研究数据必须建立在既适合生态学又适合水文学的共通的尺度上时研究结论才最可靠。

建立生态需水的理论框架。

2、在确定河道生态需水时,生态保护目标不明确,生态需水计算大多是以现状为主缺乏生态合理性分析,也无具体的生态保护目标,研究应将河流的生态保护目标与生态需水相结合。

3、水质和水量统一的问题。

生态需水仅考虑水量的要素,缺乏对水质的考虑。

4、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耦合关系。

计算河流生态需水量时,需要考虑河岸地下水位对河流的调节作用,确定河流的地下水位。

讨论地下水对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影响及如何耦合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5、目前国际上越来越重视水生生物指标与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并将其作为评价河流健康的重要指标。

因此通过研究水生生物与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来确定适宜的河道生态需水,是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6、河道生态需水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完善现有的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体系,在已有的监测指标中加入有关生物方面的监测指标,并建立包括水文、水资源、供水量、水质、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生物资源的数据库,以便进一步研究。

河流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是河道内以及河道外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没有受到损害,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功能流(物种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都能正常进行,并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应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二是生态系统本身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前者是后者的目标,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水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

水资源的污染是当前水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亿人饮用着被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物质污染的水源,且水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水体污染也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也是水生态环境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很多地区的水资源却面临着枯竭和不足的情况。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不仅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湿地退化,也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一些地方甚至面临着缺水危机,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水生态环境中物种多样性的下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受到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某些珍稀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不仅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影响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尽管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水环境的破坏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治理技术和设施相对滞后,部分地区的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水体污染治理难度较大。

水生态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于污染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加大对水环境治理技术和设施的投入,提高水体处理效率,减少水环境污染。

公众应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用水浪费,保护水资源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自然界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在生态系统当中,水资源始终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长期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水资源供需和配置等方面,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水问题常常是被忽视的一方,人们将关注点都放在了人工生态系统需水方面,过度强调生产、生活需水,而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进而引发环境污染且不断恶化。

基于此,本文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1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1 水资源匮乏问题水资源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对我国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水资源占有率十分匮乏,部分地区用水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速度也因此受到影响。

虽然我国水资源分布率占全球的60%,但我国人口数量较大,难以保证国家内的所有居民用水需求均能得到满足。

1.2 水资源污染问题通过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发现我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不符合当下节约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倡导。

虽然我国提倡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已有一段时间,但大多数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人们对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要性认识还不足,缺乏水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关资金投入较小,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未经过科学处理就随意进行排放,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致使大量的水资源受到污染,并在使用和流动过程中,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使得我国本就匮乏的水资源更匮乏。

1.3 水资源节约技术开发落后,水循环次数较少就目前来说,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的,在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非常有限,由于思维理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少有居民或者企业选择主动安装节水设备;此外,目前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社会宣传力度远远不足,虽然宣传标语并不少见,但是却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当中,水资源循环利用、水污染治理的支撑技术止步不前,社会生活中的水资源循环利用途径少之又少,这些都加重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利用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却在我国存在着过度利用、水污染和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析。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 过度利用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过度利用。

很多地方出现了地下水、溪流水、湖泊水和雨水资源的超采现象,甚至出现了干涸的情况。

过度利用会导致水资源的减少和质量下降,影响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

2. 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等原因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黄河、长江、珠江等我国重要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资源的质量下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水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存在着分布不均等问题,北方地区缺水严重,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

而在北京等大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和工业发展需要,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二、解决途径探析1. 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和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建立起对水资源的科学评估机制,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应当加大对农业灌溉、工业水使用、城市供水等领域的技术投入,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技术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加大水质保护力度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治工作力度,推行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资源的质量。

4. 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地区应当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耗水大户的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和农户进行节水型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应当加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通过工程和政策手段,将水资源从丰水区调配到缺水区,保障缺水地区的饮水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1 概念和定义在美国,环境用水系指服务于鱼类和野生动物、娱乐及其他美学价值类的水资源需求。

主要包括:1、联邦和州确定的自然和景观河流的基本流量。

联邦制定了《自然和景观河流法》,将部分河流划定为自然风景类河流,以保护其不被开发或阻止开发与该法案目的不一致的水利工程。

一些州也划定出本州的自然和景观河流加以保护。

2、河道内用水:指用于航运、娱乐、渔类和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景观等美学价值等的用水。

3、湿地需水:主要指湿地保护区的需水包括咸水湿地、微盐沼泽和淡水湿地的需水。

4、海湾和三角洲的流量:为保持和控制海湾和三角洲的环境包括咸度、入海流量而规定的需水量[1]。

在我国,1990年的《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将环境用水量定义为:“改善水质、协调生态和美化环境等的用水”。

并进一步解释为:改善水质即“对于河流,应保证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使其得到一定的污径比,以改善水质”;协调生态用水即“水生物受外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一般可根据不同鱼类区系,鱼类组成及生理习性来考虑维持鱼类生态环境用水。

为了防止入海河口泥沙淤积,维护河口地区生态环境,需要保持一定的河道径流水量”;美化环境用水即“对于旅游区的水库、湖泊和河流,应考虑旅游景观和通航要求,保持一定的湖面和水深。

……在城市,主要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水源条件,考虑城市的净化、绿化即公园湖泊等用水要求”;此外,还有为控制地面沉降的回灌用水,为减轻咸潮倒灌而加大枯水季河道水量用水等[2]。

上述定义和概念基本上都是基于水体及与水体有直接联系的“水生态”和“水环境”的用水量。

目前,我国水利界及社会各界所讨论的“生态环境用水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上述内容和范围。

例如,由中国工程院组织、43位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参加完成的《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认为:广义的生态环境用水,是指“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用的水,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都是生态环境用水”。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关于生态环境的需水量的计算,国内外有很多方法,但是关于生态环境的需水仍有若干问题需要去解决,本文对此展开探讨,试图寻找到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量定义计算探讨1、前言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的需水量,近年来对其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其计算方式也在逐渐的进行探讨和分析。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若干问题的探讨成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我国与国外对生态环境用水的概念有一定的区别,在美国,环境用水系指服务于鱼类和野生动物、娱乐及其他美学价值类的水资源需求。

其中包括联邦和州确定的自然和景观河流的基本流量,河道内用水,湿地需水,海湾和三角洲的流量等。

至今为止,对生态需水量仍没有准确的定义,严格来说,它应该属于一个工程学的概念。

它不但与生态区的生物群体结构等有关系,更重要的它还与生态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水文条件等都有关系。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生态需水量”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计算生态需水量,实质上就是要计算维持生态保护区生物群落稳定和可再生维持的栖息地的环境需水量,也即“生态环境需水量”,而不是指生物群落机体的“耗水量”。

3、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在世界上近40%的人生活在两个以上的国家所共有的河水流域,为了争夺主权进行战争的情况频频发生,至今出台了多种调停方案,至今为止,仍然缺乏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近年来,人们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河道内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3.1保护水生物栖息地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该方法是建立在保护水生生物的基础上的,该方法的理论认为生物所需的水量是与保护整个生态环境所需的水量相同的。

目前,在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湿周法”、“R2CROSS法”、河道内流量增加法。

3.1.1河道湿周法该方法依据的是一种假设,即保护好临界区域的水生物栖息地的湿周,也将对非临界区域的栖息地提供足够的保护。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摘要:生态需水是生态系统达到某种生态水平或者维持某种生态系统平衡所需要的水量,或是发挥期望的生态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本文就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需水量生态系统1、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1.1 社会经济发展,休闲娱乐时间增多需要生态环境水量支撑(1)人是从水中生物进化而来的,人与水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亲缘和亲近关系。

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休闲经济的今天,观光旅游和水上娱乐活动愈来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将逐渐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产业和社会文明的标志。

在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自然和景观河流法》,将部分河流划定为自然风景类河流,供人们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使用;一些州也划定出了本州的自然和景观河流,以保护其不被开发或阻止与其功能不一致的水利工程。

在法国,卢瓦尔—布列塔尼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正在试图恢复和维护水环境,并计划每年恢复4000到5000km2的水面面积。

除了景观环境用水外,水上娱乐活动,如滑水、帆船、划船、冲浪等水上活动愈来愈加受到更多的人们的欢迎。

(2)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试图修复河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以便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淡水生态和河流系统的自然风光,以及文化娱乐功能。

在我国,一些城市的景观环境和水上娱乐用水,逐步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例如,首都北京的水资源规划,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就明确留出了的城市环境景观用水,并且陆续开通了城市河湖乘船观光项目。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象征,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保持黄河不断流,保持黄河具有一定的流态、流量,并维持其具有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无论是从社会文化的延续、民族情感的抒发和社区(包括民族)形象的树立,以及区域发展的资源共享、均衡利害等方面考虑,都是必要的。

社会经济愈加发展、发达,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就愈来愈多。

因而,保留生态环境需水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生态环境水量支撑(1)水是生命之源,正是因为有了水,地球才成为人类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绿洲。

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措施探讨

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措施探讨

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措施探讨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囫囵生态系统,这些自然因素主要或彻低由自然因素构成,包括间接的,潜在的和长期的。

影响人类的生存和进展。

生态环境的破坏终于将导致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

因此,为了庇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有须要庇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按照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的一些思路,并综述了各种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它是1.生态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切之本。

陆地水文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互相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条件和质量,区域水文条件在调整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年来,水资源的开辟和利用往往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庇护和水资源分配的改善,从而导致某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与上述相像的各种自然生态问题。

显示。

为了消退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进展,生态环境中的用水问题日益突出。

对中国生态环境中的用水举行研究对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在区域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进展十分重要。

2.生态用水量计算方法计算时应考虑以下一些指标:(1)河流流量指标:一般而言,应保证60%的河流水质满意标准水量,流量的削减直接与其生态系统功能有关。

影响人类用于维持生命,生产和生态系统的水通常不应超过河流径流的40%。

(2)湖泊面积和水量:一个城市的水面积比例与城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直接相关,是城市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

江湖面积与城市面积之比用来反映城市的水生生态情况;③湿地指数:湿地面积比反映了湿地影响的程度。

湿地面积,湿地水面积和湿地比例作为衡量湿地情况的指标;④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直接反映了地下水的储量。

水和地表植物也很难生长。

抽取地下水后,地下水位应不低于维持原始植被的水平,更不用说地面沉降;⑤水质指标:水质情况是水域面积的函数和大小。

确定。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简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简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简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1. 水域环境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取水、排水、泄洪等活动对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河流湖泊因为过度开发利用和污染排放,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生生物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引发生态环境的恶化。

2. 土地生态系统退化:为了开发水资源,常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改造,导致土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逐渐失去平衡。

3. 生态物种减少: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域生物栖息地逐渐减少,水生生物种群受到威胁,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于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实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投资生态保护项目、生态补偿金等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补偿。

3. 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

4.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促使水资源开发利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5. 科学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项目的布局和设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产权体系不完善:水资源的产权归属和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使得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管控,容易造成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 (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 (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胥洪军□朱东彪(河南省许昌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摘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维持生态与环境功能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所必需的最小需水量,对人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许昌市东区水系治理及补源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简介,从保持水生态环境的目标出发,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更合理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进行分析计算。

关健词:建设项目生态需水水资源论证计算方法2002年5月1日,由国家水利部和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主要是从取水、用水、退水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建设项目取用水全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对建设项目用水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建设项目用水的水量、水质、工艺流程、排污等一系列方案,作为取水(预)许可申请的技术依据。

在需水预测分析计算中,除考虑传统的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城市生活需水外,从重视生态环境,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等方面考虑,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还必需考虑生态环境需水问题。

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生态环境需水需要赋予更高的优先级。

因此,在2005年5月水利部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中明确提出在需水预测中应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量。

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理论方法,结合水资源论证实践,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和计算进行初步探讨。

1.生态环境需水的基本概念1.1生态环境需水的定义对于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有不同的途径与观点,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者对于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还不能达成一致。

从总体上来看,多数人认为生态需水是水资源短缺地区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水资源需求量。

笔者认为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维持生态持续与环境功能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所必需的最小需水量。

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探讨

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探讨

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 护和改善 的水资源分配问 是生态环境水权的确立及其水权 主体的明确 ,则将有利于保障生 题, 致使一些地 区的生态环境 出现退化 , 表现 出 态环境用水 , 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从国外经验看, 生态环境水权通 类似上述 的各类 自然生态 问题 。为根治 这些 生 常 由政府机构监管或 由专 门成立 的非政府公共机构享有 。南水北
二、 生态环境用水的计算方法
此外 , 水权制度 的引入 , 可以改变过去取水 许可 以一 次性授 管 理水 权 , 并通过 省( 自治 区、 直辖市 ) 际水权 管理权 限的划 分等 法 定程 序授 权省( 自治 区 、 直辖市 ) 分级管 理相应 的水权 , 必要 时
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区域间 、部 门间的合理配 置 权水量分级标准而不控制总量的弊端 , 真正实现 由流域机构统一
河流流量指标 : 一般情况下 , 河道内应保 证 省 也可以通过市( 地区 ) 际水权 管理权 限的划 分等法定程 序授权
6 %的水质达标水量 ,流量减少会 直接影 响其 市 ( 0 地区 ) 分级管理各 自的水权 : 从而 , 总量上控制 、 在 限制和避免
生 态 功 能 。 类 为 维持 生 活 、 产 和生 态 的河 道 超 量用水 , 人 生 真正保障生态环境水权名实相符。
外用水 , 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径流量 的 4 %。 0
目前 , 在流域 内的水 资源管理体 制下 , 资源的管理 方式较 水
湖泊 的面积与水量 :城市水体面积的 比率 为粗放 。首先 , 从水资源 的特性上看 , 尚未将 可更新 的水资源 ( 如 直接关 系到城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 ,是城市生 地 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 与难 以更新 的水 资源( 如更新 时间达千年 态的重要指标 。采用河湖 占城 区面积 比来 反映 以上 的深层地下水 ) 以区别对待 , 加 也未将 可以导致地 面沉 降 、 含

关于水资源论证中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探讨

关于水资源论证中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探讨
本 原 因是 生态 需 水 保 护 目标 的不 统 一 。
数有湿周 、 水面宽度 、 流速 、 水深 、 横 断面面积等。与历史流 量法相比 , 水力定额法包含更多具体的河 流信息。 然而这种
方法忽略水流流速变化 ,未考虑具体生物或生命 阶段的需
求。 同时该类方法假定河道在时间尺度上是稳定 , 并且所选 横截面能够确切地表征整个河道特征 , 实际上并非如此。
平原 、 地下水 、 河 口和沼泽等均需评价。
在水资源论证 中具体计算生态需水 时可根据计算 区的 实际情况选用合适 的方法。 在现有阶段 , 由于我 国普遍缺乏 生态资料 , 栖息地法一般无法使用 , 整体分析法也难以在我 国普遍应用 ,水力定额法需要野外现场资料 ,从使用 角度 讲, 我国现 阶段一般具 备历史流量法 的应用条件 , 则该方法
出台水资源论证 中生态需水 的计算规范 ,使得论证设计单
位没有参考依据。其次是大多数设计人员对生态需水 的基 本理论和计算方法不熟悉 ; 对生态需水 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 最重要一点是当前国内对生态需水研究仍显不足 。在 概念上还存在许多分歧 ; 我 国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复杂多样 , 不 同区域 背景不 同, 再加上不 同部 门问 、 不 同学术专业领域 间对生态保护和管理 目标的认识也有很大 的差别 ;现有生
应用 较 多 。
在计算蚌埠闸下河段用水量时 , 从城镇生活用水 、 工业用水 、
退水 、 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量 5个方面考虑 , 此项 目考虑 取水河段 的生态环境需水 主要是指河段内生态最小需水量 , 即确保河道内最小水深和水量 , 以维持河道内生物需水 、 补充
蒸发和渗漏损失水量。 直接引用最新批复的《 淮河流域综合规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浅析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浅析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浅析摘要:关键词:水资源承载能力体现在水资源的使用权上,水环境承载能力体现在污水排放权上。

既要满足经济用水、生活用水,也要充分考虑生态和环境用水。

两套系统都需要建立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到层层有指标、有定额,进而通过实施取水许可等制度,把两套系统最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

当前水资源问题的研究应重点放在四类课题上:其一,良好生态系统的标准以及生态水量的计算。

在进行水权分配过程中,必须首先把生态水量留下来,然后才能配置工业、农业、社会生活等其他用水。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什么样的系统称为良好的生态系统,维系良好生态系统需要多少生态水量,生态水量和环境水量的内涵是什么,等等。

这些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定量的标准。

汪恕诚《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础和体制保证》2002.9水利建设的方针:一是水利建设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接触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

二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到突出位置。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三是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汪恕诚《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团结协作,走出有中国特色水资源新路子》2001.11水资源能力是当地的水资源能够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这种承载能力不是无限的,同时,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再去谈经济发展用水。

生态用水是指动物、植物能够保持正常生态状态所需要的水。

地下水状态,海水入侵状态,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生态用水侧重人和自然的关系。

环境用水是特指保持水体自净能力的用水。

环境用水侧重人和资源的关系。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探讨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探讨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探讨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探讨
从规划入手,将生态环境需水引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使得建设工作在满足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和生活需水三部分的同时也满足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水要求,即生态环境需水,使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首先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并分析了两者具有一致性,会产生相互影响的结果.接着对现在的'生态环境需水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相关规划中的应用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配置足够的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2)引入生态环境需水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新思想、新途径,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施;(3)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现目标;(4)生态环境建设设定目标反过来又促进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
作者:吴洁珍王莉红王卫军何晓芳林文努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刊名:水土保持研究ISTIC PKU 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2005 12(1) 分类号: X171.1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现状重要性。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社会环境问题出现,从而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怎样才能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行好,这是我们必须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但是,水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它不但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更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产生了影响,因此,在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1.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当前,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污染等问题,这与当今社会发展所倡导的节约环保的理念不符,因此不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撑。

因为水资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如果在使用后,并且被污染的水资源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就被排放出去,这将会对其他水资源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其他干净水资源的二次污染。

此外,在水资源流经其他区域的时候,还会对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对绿色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利。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将人们的关注点转向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与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目的相结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减少水资源使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保证社会生产发展所需用水量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2.1生态保护原则在满足人民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的水的同时,也要关注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就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生产用水规划中,有关人员能够总结、规划区域的总用水量,并根据当地区域和流域之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对水资源运输量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若干问题1我国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2300m3。

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失衡,时间上,春冬少,夏秋多;空间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2.1认识不到位在开发水资源的过程中,对于地下水补给问题人们没有进行充分考虑,只注重地下水的开采使用,这就导致水资源的严重不足。

因此,必须在长远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打破原有的认识局限,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改变人们的错误认识,加强人们对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

2.2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在处理和排放废水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降低了企业处理污水的成本,这种现象存在于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中。

这种不良现象严重破坏了水资源与水环境,十分普遍,屡见不鲜。

长久以往,对于这种情境,生态环境自我修复功能已经超越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出现了难以治理的局面。

目前,对于人类的健康与生态平衡,水污染问题已经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和形成与管控机制过于宽松有着直接关系。

3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3.1边开发边保护应进行统一规划,结合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和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虽然发达国家水污染率低,水资源利用率较高,但是其开发与利用方式未必符合我国国情。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水资源的综合运用和有效管理,应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规范,对相关法律机制进行不断建立和完善。

同时,还要限制企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要让企业进行深刻的认识。

对于水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提高其环保意识,令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

3.2重点保护水资源区域对于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相关政府部门应重点进行管理与监督。

政府应严格要求工业的废水处理程度,对其废水排放加大监管力度,严重时要求其禁止排放,直到处理达标为止。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探究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探究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探究摘要:在目前的现状下,很多地区都缺乏正常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必需的水资源。

通过科学利用以及有效开发水源的措施,应当能维持正常的供水,对于水源短缺的情形进行避免。

然而实质上,现阶段关于利用与开发水资源的措施并未能真正达到完善,因此尤其需要做到妥善保护周边生态,确保能实现生态环保与水源开发有效融合的程度。

通过运用适当手段来有序开发各地的水资源,就能够在根源上杜绝浪费水源的情形,同时有助于保护当地生态。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引言水是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战略资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国家,以人均水资源为例,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极大的限制了经济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健康、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条件。

要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俨然成为当今中国及至世界的重要课题。

1中国水资源状况1.1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人口及耕地的分布没有形成协调的局面,在有全国人口五分之二的北方却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水资源进行供给,在全国范围内,青岛、大连、天津、北京等地的水资源供给最为缺乏。

而位于甘肃的定西西安,则是中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方,一年的降水量也就只要250ml,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一辈子一般也就只能洗三次澡。

但是对于降雨量较多的南方来说,其可利用的水资源也是北方将近三倍,更为富足。

1.2水资源污染严重中国目前一方面要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面临着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问题。

水资源的质与量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当其质发生变化,其量也会随着一起改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工业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中的产生的农药及化肥的排放和使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破坏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探析(一)
摘要: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情况,对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路,并综述了各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计算方法1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状况与水文环境的好坏,而区域水文情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表现出类似上述的各类自然生态问题。

为根治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生态环境用水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研究我国生态环境用水,对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区域间、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生态环境用水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需考虑的几个指标:①河流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河道内应保证60%的水质达标水量,流量减少会直接影响其生态功能。

人类为维持生活、生产和生态的河道外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径流量的40%;②湖泊的面积与水量:城市水体面积的比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是城市生态的重要指标。

采用河湖占城区面积比来反映城市水生态状况;
③湿地指标:湿地面积比率反映了湿地影响的大小。

以湿地面积、湿地水体面积和湿地比率作为衡量湿地状况的指标;④地下水指标:地下水位直接反映了地下水储量,如果地下水位很低,不仅不能补给地表水,而且湿地和河流就很难蓄住水,地表植被也难以生长。

抽取地下水后,地下水位应不低于保持原植被的水平,更不能造成地面沉降;⑤水质指标:水质状况决定了水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和发挥功能的大小,污水危害生物的生存,降低水的生态功能。

水体水质是反映水体好坏的定量体现;COD是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实现“总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污水处理率反映了污水治理的程度,决定着进入水体污染物的总量。

流域排污总量,应在河流径流量的1/40以内,以达到自然稀释,超标的一定要达标排放。

3湿地生态环境用水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但关于湿地生态环境用水的核算,还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

目前关于湿地生态环境用水量的核算,大多参照河流生态环境用水进行核算。

如湿地基本生态环境用水量,可采用湿地的陆面和水域蒸发量代替。

4回补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用水量
在地下水超采区,用于保护与恢复地下水位所用水量即为回补超采地下水生态环境用水量。

1993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水资源政策文件明确了地下水可再生性维持的标准,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决不能超过地下水补给量,但缺乏有关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确定标准,因此计算比较困难。

(1)全局出发,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主要目标就是协调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保证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实质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水的分配效率,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合理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包括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

(2)建立健全水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用水的权属管理:在过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
理体制下,水资源使用成本近乎为零,挤占生态环境用水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水资源任意开发利用,很难避免无序侵占和浪费。

当水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其使用价值相应提高,这就更加剧了资源的无序侵占与过度利用。

而这种无序侵占与过度利用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更加明显,如河道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等。

水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利于明晰用水者的权益界定。

特别是生态环境水权的确立及其水权主体的明确,则将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从而保障公共利益。

从国外经验看,生态环境水权通常由政府机构监管或由专门成立的非政府公共机构享有。

南水北调水资源的分配为调整界定初始水权、确立生态环境用水权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而这一水权,在初期可以暂时由流域机构等各级水权管理机构分级监管,待时机成熟后再转入特定的公共机构。

此外,水权制度的引入,可以改变过去取水许可以一次性授权水量分级标准而不控制总量的弊端,真正实现由流域机构统一管理水权,并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际水权管理权限的划分等法定程序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级管理相应的水权,必要时省也可以通过市(地区)际水权管理权限的划分等法定程序授权市(地区)分级管理各自的水权:从而,在总量上控制、限制和避免超量用水,真正保障生态环境水权名实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