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合集下载

浅析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水利建设是指在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用水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指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和保护环境的需求。

水利建设通过建设水库、堤坝、水闸等设施,调节水资源的供给和分配,提供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资源。

水利工程也能够进行洪涝灾害的防治和干旱地区的水源调配,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环境保护则通过保护水源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减少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水利建设如果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开发和使用水资源,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与流失,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环境保护如果不考虑水利建设,限制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需求,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和举措。

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需要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问题。

水利建设中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推进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中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水环境监管和治理,培育水资源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是自然界中储存量最大、流动性最强的淡水资源。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地下水不仅可以直接供给人类饮用水和生产用水,还可以补给地表水和地下水库,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地下水开发过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得水层的补给不足以支撑水位的维持,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这不仅会导致地下水储量的减少,更会使得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受到干扰,引发地下水污染和干旱等问题。

其次,地下水开发带来的水质污染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地下水的自净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受到污染,恢复的时间和成本都非常高昂。

过度的农业活动、工业废水和城市排污等都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威胁到人类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解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监测。

通过深入了解地下水的地质特征、水文特征和水质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利用量和抽水井位置,避免过度开发。

其次,建立科学严谨的地下水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加大对违法违规地下水开发行为的惩罚力度,促使各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正规开展地下水开发利用活动。

同时,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加强水资源管理意识的普及,推广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在农业生产中,提倡科学灌溉和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此外,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地下水科学研究,开发新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提高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效率,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分析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的关系

分析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的关系

ECOLOGY区域治理分析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的关系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 阿迪里·阿不来提摘要:水利河道治理是我国民生发展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促进城乡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在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时能保障城市安全,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能与城市的建设融为一体,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水利河道治理可以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人类不断进步。

通过防洪、灌溉等一系列措施,可以降低河道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对河道的科学化治理,改善河道周围的环境,发挥河道在促进国家发展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河道治理;环境生态;关系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9-0117-0001水利河道治理确实在促进城市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在现阶段我国的水利河道治理过程中,很多治理者重水利轻环境,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一系列人为的治理措施对河道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严重不匹配,不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

从我国水利河道治理现状来看,我国的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本文分析水利河道治理措施,探讨如何改变我国当前水利河道治理的现状,以实现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水利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1)水利河道治理影响着生态环境。

水利河道治理决定着水利资源合理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程度,河道治理能协调各方的水资源,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

因此,水利河道治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福祉工程。

但很多地区在开展水利河道治理时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工作,没有严格地执行政府部门制定的一系列与水利河道治理和保护环境有关的政策,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知识:水塘生态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水塘生态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水塘生态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塘是指由人类修建的蓄水工程,用于灌溉、供水、防洪或者养鱼等用途。

水塘的建设与管理对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进行水塘生态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水塘生态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一、水塘生态建设的重要性1.保护水生态环境水塘的建设会对周围的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果不合理规划和管理,就有可能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进行水塘生态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2.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水塘生态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对于解决人类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塘生态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水塘生态建设的内容1.进行科学规划在进行水塘生态建设时,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充分考虑周围的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合理布局水塘的位置和大小。

2.设计生态修复措施水塘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生态修复措施的设计,如建设湿地植被、鱼类栖息地等,保护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水塘生态建设中,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净化和再利用等方式,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水塘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维护生态平衡水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水体、水生动植物以及水工程设施等多个方面,保护水生态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2.保障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水生物群落的变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甚至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3.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保护好水生态环境,才能保证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协同机制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协同机制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协同机制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此背景下,探讨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退化,而生态系统的破坏又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例如,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河流干涸,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会污染河流、湖泊,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只有实现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协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要实现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协同,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完善的水资源规划和政策,明确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要积极推进水资源的市场化改革,通过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加强水污染治理是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协同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要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

同时,要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例如,可以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具有蓄水、保水、净化水质等功能。

因此,要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增加森林覆盖率,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河流生态廊道建设。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防洪、供水、发电等工程建设,它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要全面评价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要考虑其积极作用,也要分析其负面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补偿和修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1.调节水资源分配: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调节和分配,实现干旱地区的灌溉和干涸地区的供水,为农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保障,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防洪排涝: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有效地预防洪灾和排除涝水,减少水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清洁能源:水利水电工程的发电过程产生的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1.生态系统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在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2.水生态平衡破坏:水利水电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流态,影响河流的生态平衡、底栖生物、鱼类繁衍等,对水生态系统可能产生一定的破坏。

3.生态环境污染: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针对这些负面影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偿和修复:1.生态补偿: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如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等,以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2.环保技术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当采用环保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进行废物的处理和回收,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加强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管,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符合环保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4.科学规划: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制定工程方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水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宏大的目标中,水资源保护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首先,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湖泊、湿地等水域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也是生态循环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水资源状况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

比如,河流中的鱼类、水鸟等生物依赖清洁的河水生存;湿地可以过滤和净化水质,同时为许多珍稀物种提供繁衍的场所。

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或过度开发,这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将面临威胁。

其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方面,充足而优质的水资源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

没有水,农田无法灌溉,农作物难以生长,粮食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在工业领域,许多生产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而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循环利用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水资源丰富且保护良好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的繁荣。

再者,水资源保护对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清洁的饮用水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障。

当水资源受到污染,人们可能会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如腹泻、肝炎等。

此外,美丽的水景、清澈的河流和湖泊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增加休闲和娱乐的选择,促进身心健康。

然而,当前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性的挑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应却相对有限。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

同时,水资源污染也十分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水体,使得许多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甚至丧失了原本的生态功能。

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科学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科学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科学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工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还承担着一定的环境保护职责。

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科学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水库蓄水对生态影响为了满足人们的饮用、灌溉、发电和防洪等需要,许多水利工程都要建造水库。

水库蓄水后,会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高水位会淹没生态系统的部分区域,大坝的建设会分割整个生态系统,堵塞鱼类的迁徙路线,破坏了鱼类的繁殖与孵化环境。

此外,水库中还会积累有机物和泥沙,导致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二、水利工程对水生物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对水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大坝的建设会破坏水生物栖息地,损失珍贵的生物资源。

水库中常常存在着大量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它们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污染和鱼类死亡。

三、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富营养化、水质污染、水体流速等等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也会改变河流的水量,大幅度的水位变化会形成河水悬浮沉积体,对水体的透明度造成影响,导致形成水体的定居物质浓度高,虽然对于鱼类繁殖有利于形成一定程度的安全区域,但是该种情形下沉积物或许会对人类环境造成影响,增加排水的处理难度,从而加大了水治理的难度。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双向的,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地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合理的措施减轻其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一、水库蓄水期间减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二、减少水利工程对水生物的影响,尽量减少水生物的损失;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的监管,严格控制水质污染;四、进行有效的治理,控制水体流速,避免富营养化。

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析

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析

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析发布时间:2021-05-25T02:52:20.13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4期作者:冯盛林[导读]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这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稳定基础。

北京鑫雅市政建设工程处北京市 100035摘要: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这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稳定基础。

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下引入生态理念,融合水资源保护制度能够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文章对生态水利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态水利;水利工程;水资源;水资源保护引言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能源,同时淡水资源也是世界上珍惜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作为良性环境保护体系的基本组成,属于富有战略意义价值的资源,也是保障社会大环境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质量水平关乎着国家文明程度,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发展水平。

相关部门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面对的现实却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大部分针对水资源展开的保护举措也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意义首先,修建生态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管是为人们生活生产提供水源,还是为了起到防洪的作用,为了生态环境保护,都是以人为中心,体现的是人本主义思想,是为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满足人们更高的追求,即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工业化程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这对人类发展本身就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原有的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长期利益,对土地、生物多样性、气候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面对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水利部门也意识到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是同步进行的,为此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案。

此外,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了满足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人们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做好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是在适应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

河道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河道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河道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河道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点议题。

河道不仅是河流的通道,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道的保护既涉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以及人类安居乐业的基础。

因此,河道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河道保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河道作为自然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水循环、水质调控、洪水调蓄等功能。

良好的河道保护可以保持水的持续供应和水质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水循环方面,河道是水从源头流向海洋的通道。

河道保护包括保持河道的自然状态和水质监测,有助于保障水资源的持续供应。

通过合理的河道管理,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持河道生态平衡,促进水的循环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其次,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河道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河道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河道的保护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自然河道保护区和加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保持和恢复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防止物种灭绝,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最后,河道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河道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托和资源,其保护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合理开发和利用河道资源,重视河道环境的保护,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人类对水资源、能源和文化需求,促进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河道保护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河道保护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划定河道生态红线和生态保护区,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保护河道的生态功能,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同时,加大投入,推进河道环境治理工作,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的联系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的联系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的联系1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伴随着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各种破坏自然界的活动也在不断进行着,其结果则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特别是植被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水文、大气和生物等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连锁效应。

因此,可以说植被生态系统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植被生态建设是以自然植被的种植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具体包括了灌木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类型的植被建设。

通过相关的监测数据及研究发现,森林植被建设是整个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这是由于森林覆盖面积广、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对生态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因此,森林植被建设不仅是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森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以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为基本原理:大气降水通过森林被部分截留并下降到地面,再被森林逐层吸收、分流、下渗,而被森林截留降水部分通过植被直接吸收,部分被大气水循环利用。

对于森林植被,水文作用的影响非常明显,这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透性强,这也使得森林植被的水文特点突出且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很明显,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1)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强的截留蓄水能力。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覆盖面积较广,因此对于大面积降水或区域降水,能够很好地涵蓄水分。

同时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周期较长,其深层土壤的涵蓄能力更是突出。

特别是复杂紧密的森林系统,其涵蓄能力比单层稀疏的人工林要强3~5倍。

因此,我们应加强保护天然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

(2)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好的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其对截流蓄水方面有着明显作用,而这也为调节河川径流的水文特点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在突发性暴雨期间,森林生态系统庞大的涵蓄能力,不仅有效补给了地下水含量,同时也牢固了地表土壤,大大缩短了洪水峰值的出现时间;另一方面在季节性枯水期间,森林生态系统依靠自身的涵蓄给养,不仅保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同时也可以间接补给河川径流,大大降低了枯水期干枯的机率。

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重要性、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制造、能源开发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资源。

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水资源还承担着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可谓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1. 水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缺水现象,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困扰。

2. 水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河流、湖泊已经失去了生态功能,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水资源过度开发:一些地区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水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4. 水灾频发: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涝灾害、干旱等水灾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1.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和水质改善工作,恢复和保护水体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率。

3. 提倡节水理念:推广节水理念,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改变人们的浪费用水习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在保护生态系统基础上,通过人类的干预和调控,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

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下面将从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是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能够减轻生态系统的压力,提高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通过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植被恢复,可以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降低土地的退化速度,增加碳汇,改善大气质量。

生态环境建设还可以降低区域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其次是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保护水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要加强水源地保护,保护水库、河流和湖泊等水资源的水质,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要加强节水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推广节水型生活方式,加大节水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设立水资源费用,以达到节约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只有通过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而只有保护水资源,才能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中,城市的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环境资源之一,城市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需要多方面的措施来实施。

一、加强城市水资源保护与规划的建设城市的水环境对人们健康和城市生态稳定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城市保护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城市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必须跟随城市发展规划进行。

在城市规划的同时,应该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建立城市水资源全程追溯管理系统和城市水资源量化评估和控制系统,以防控城市水资源出现危险与污染。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先进、环保的建造技术和设备,根据城市资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策略与方法进行控制,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城市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

提高城市居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普及和意识是城市水资源保护与规划的重点之一。

尽可能多的提供水资源保护的知识,让人们明确水资源的重要性,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等自然水源的污染,保证水资源的质量。

在城市居民中,要提倡使用可再生的水资源,例如,回收再利用雨水、污水、石漠化给水等,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利用,以减轻城市用水压力,让城市用水更加节约。

通过提倡水资源保护意识,居民与城市政府合作,构建城市水资源保护体系,共同维护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水资源监管与保护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监管与保护,是实现城市用水的可持续供应的关键。

城市政府应加强对居民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水资源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加强监管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排放,减少污染负荷进入河流和湖泊中,保护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符合城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建筑模板,对有必要的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减轻城市在供水、排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资源压力,保护城市水资源。

水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元素。

生态环境的健康与水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直接导致水体污染,继而危害人类健康。

水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水源地保护水源地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也是维系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水源地的保护不仅需要从管理、运用、技术等方面加以关注,还需要从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法制建设和宣传等全方位进行,保证水源地的水质干净、卫生,不受污染。

二、水生态系统保护水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孕育着各种生物,如鱼、藻类、龟鳖等等。

而这些生物也为水生态系统提供了生态服务,如湖泊清除有害物质、河流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等。

在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水环境管理力度加强水环境管理需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对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严格的排污管理、污染防治等政策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升水环境质量。

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考虑到以后长期水资源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做好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清洗回收废水、重复利用造纸、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等多种方法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总的来看,生态环境和水的互动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二者互相关联、相互作用,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水的深入研究,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和效率的提高工作,建设和维护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和水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化程度提高等原因,全球水资源越来越受到压力和威胁。

因此,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责任。

一、水资源的紧缺性现实中,水资源的供应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且在未来还将持续。

全球超过2.2亿人口生活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

预计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将会生活在水危机之中。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其水资源承载能力远低于消耗水量。

这使得这些国家的环境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水的质量和数量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很容易促使水资源的恶化。

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大规模的石油泄漏、化学品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和焚烧等污染事件给水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因此,环境保护在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是紧密相关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保护水资源需要对环境进行积极的保护,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同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很容易加速水资源的恶化。

为了保护水资源,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环境的治理、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延长水资源的生命周期,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

四、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考虑在内,也需要将水资源的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的利用应该考虑使用需求和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之间的协调。

这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环保、再生利用等方式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总之,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注重。

浅谈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浅谈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浅谈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之一,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恢复自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是我们建设现代生态环境的前提和基础。

在实施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前,弄清楚二者的内涵和异同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二者的内涵及延伸展开探讨,深入浅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标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自然环境水是万物之源,它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不可取代的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

一切生命都离开水,一旦水资源枯竭,那么生命也就将面临灭绝。

土是万物之本,是自然和人类一切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生命的基本生存条件。

不仅自然环境进化离不开水土资源,人类社会发展也需要水土作为基本条件。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和利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现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因此,要建设现代生态环境,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水土保持,保持水土,改善现代生态环境,已经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水土保持与现代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延伸1.1水土保持的内涵及延伸我们要理解水土保持的内涵,首先要弄清楚水土流失的概念,在国际学术上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而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基本内涵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现代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就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是由我国率先提出,它取代了之前的土壤保持概念,并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和通用。

當今,随着人们对水土保持这一概念认识的不断加深,其内涵也逐步被深入和拓展。

对水土保持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水土保持层面,已经认识到水土保持和全球现代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联系上来。

生态环境知识:水塘生态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水塘生态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水塘生态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一、水塘生态建设的意义1.1提高水质水塘生态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使水塘成为鱼类、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栖息地。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周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保护生态系统水塘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建设可以保护当地的多样性生物和生态系统,促进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和共生。

1.3提升景观价值水塘生态建设可以美化环境,提升景观价值,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并且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有助于缓解城市绿地资源的压力。

二、水塘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2.1水生植物的引种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在水塘中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可以改善水质、增加水塘的氧气含量,并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2.2鱼类的介入在水塘中引入适宜的鱼类,可以帮助控制水藻的生长,维持水质的清澈,并且对水生昆虫的控制也有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的鱼类要与当地的水生生物互相融合,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3藻类控制水塘一旦发生水藻过度生长的情况,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水塘生态建设也需要适当控制水藻的生长,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实现。

2.4水体保洁保持水塘的清洁是水塘生态建设的关键步骤,可以定期清理水面和水底的杂物,以确保水体的通透性和光线的透过性。

三、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1生态平衡的维护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水中的各种生物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3生态文明的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子孙后代。

保护水生态环境,也是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四、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4.1水质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水体的污染状况,对于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水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水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

然而,在水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其与生态安全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开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使得干旱地区能够种植粮食作物,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和动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也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和便利的卫生设施。

可以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但是,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也会给生态安全带来诸多威胁。

比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在一些地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地面出现了大面积的塌陷和裂缝,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还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修建大坝和水库虽然能够蓄水发电、防洪抗旱,但也会改变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

河流的流速、流量和水温等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鱼类的洄游和繁殖,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此外,水库蓄水还可能淹没大片的土地,包括森林、农田和文化遗迹等,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水资源开发还可能导致水质污染。

在工业用水过程中,如果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使水体受到污染,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这些污染不仅危害生态环境,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为了实现水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的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在进行水资源开发项目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同时,要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其次,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益的措施来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

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大量的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来建设生态环境,比如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展生态修复、建设生态示范区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过度开采、污染等原因,地球的水资源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建设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等等。

通过这些做法,我们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加大固体废物的处理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城市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大力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管理。

在城市建设中要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大力发展节水型社会,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在农业用水方面,要打好粮田节水灌溉攻坚战,大力推进农作物高效用水种植和集雨技术推广,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
论文题目: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学院:资环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年级: 2014级
学号: 1400190260
学生姓名:杨宝娣
指导教师:郭兴强
2016 年12 月12 日
前言
生态环境建设可概括为旨在改善并恢复相应生态环境的一切行动。

从其本质看,生态环境建设大多可通过生物措施或工程建造改变环境现状来实现。

生态环境建设可通过调整水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水资源利用格局,恢复或更新水资源系统功能,达到恢复和改善相应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水资源逐年恶化; 加上国人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尽管水文作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关系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目前水文监测的数据不够充分,致使某些局部问题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

加之普通大众科学知识普及不够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我国对生态环境缺乏“全民参与”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生态环境建设的含义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活动对环境压力较重,加之人为活动已严重影响生存环境,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生存延续的保障前提。

生态建设其关键在于通过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联系要素的研究,找出破坏原生
态系统的原因或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因此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原有生态的简单恢复,更重要的是通过防治过程中发现自然生存规律,通过掌握自然生存规律,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自然界。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已变成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生态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关联因素的研究、分析、治理,同时也包括了对自然生存规律的总结、归纳。

因此可以说生态建设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途径,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途径。

其具体内容不仅涵盖了以植被生态建设为主的如荒漠化防治、草原生态防治、水土环境防治等,同时也包括以工程改造为主的生态重建系统。

其中,以植被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两大重点。

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伴随着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各种破坏自然界的活动也在不断进行着,其结果则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特别是植被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水文、大气和生物等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连锁效应。

因此,可以说植被生态系统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植被生态建设是以自然植被的种植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具
体包括了灌木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类型的植被建设。

通过相关的监测数据及研究发现,森林植被建设是整个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这是由于森林覆盖面积广、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对生态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因此,森林植被建设不仅是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森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以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为基本原理: 大气降水通过森林被部分截留并下降到地面,再被森林逐层吸收、分流、下渗,而被森林截留降水部分通过植被直接吸收,部分被大气水循环利用。

对于森林植被,水文作用的影响非常明显,这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透性强,这也使得森林植被的水文特点突出且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很明显,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
( 1 ) 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强的截留蓄水能力。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覆盖面积较广,因此对于大面积降水或区域降水,能够很好地涵蓄水分。

同时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周期较长,其深层土壤的涵蓄能力更是突出。

特别是复杂紧密的森林系统,其涵蓄能力比单层稀疏的人工林要强 3 ~ 5 倍。

因此,我们应加强保护天然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

( 2 ) 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好的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其对截流蓄水方面有着明显作用,而这也为调节河川径流的水文特点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在突发性暴雨期间,森林生态系统庞大的涵蓄能力,不仅有效补给了地下水含量,同
时也牢固了地表土壤,大大缩短了洪水峰值的出现时间; 另一方面在季节性枯水期间,森林生态系统依靠自身的涵蓄给养,不仅保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同时也可以间接补给河川径流,大大降低了枯水期干枯的机率。

( 3 ) 森林生态系统能明显减少径流总量,对调节大气温度具有显著作用。

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与地面水分蒸散量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了其所在区域径流总量。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在湿度较大的区域,森林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森林系统对该区域的径流影响也较小。

但是对于较干旱区域,森林系统可使该区域径流总量比例系数下降 10% ,明显改善该区域的大气生态和植被生态。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水土治理不仅关系到水文、土壤、生物等相关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更是植被生态系统改善恢复的关键,因此水土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的基础。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究其本质,就是加强植被生态建设。

一方面充分发挥植被生态对水土保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水土保持对植被生态的维护作用。

所谓水土保持,就是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土地措施和工程措施等,以达到改善平衡水土资源的生态循环。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复杂植被生态区域,其生态建设效果也更加明显。

( 1 ) 能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的截水效果,并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植被建设,不仅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截留蓄水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和调节河川径流的流水量,最终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积极改善相关的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和植物的数量,最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 2 ) 能显著调节江川河流的水文特性,并直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对突发性降水区域,有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能明显削弱洪水效应,特别是中小流域的区域,其削洪效应可达 40% 以上。

而洪水效应的削弱,不仅使得周边的农村田地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生态、空气生态和植被生态等。

因此,我们应加大水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水土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

( 3 ) 有效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明显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使水土和植被联系更加紧密,直接提高在降水过程中有效截留水量,从而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不仅能降低洪水爆发时的灾情,也可以减轻持续干旱时的破坏。

有监测数据表明,目前通过对黄河流域部分区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已经明显减少了黄河径流总量,特别是 7—8 月黄河汛期期间,其径流减少量可达 3% 以上; 同时显著降低了黄河洪灾的发生,改善了沿河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得水质、土壤、植被及生物等都有了“质”的提升。

尚需研究的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可以直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可以进一步调节生态环境。

但是目前由于监测数据的缺乏或技术手段的不到位,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应证:
( 1 ) 森林植被与水文气候的关系仍缺乏有效的监测数据论证。

虽然现在对森林植被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仍停留在森林植被与小范围水文特性的关系研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得森林植被与大区域大气水文关系缺乏足够的有效数据。

而这一点也阻碍了森林植被与区域水文特性关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森林植被与区域性降水,无法验证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再如对复杂的森林植被系统( 主要指由于森林面积较大,包含 2 个以上气候带的森林植被系统) ,其与区域性水文特性的关系仍是通过小范围实验得到,因此也就阻碍了利用森林植被调节区域性气候的研究进展。

( 2 ) 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由于我国荒漠化的加剧,使得荒漠化防治成为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

然而由于我国荒漠化研究起步晚,加之荒漠化研究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使得荒漠化防治处于摸索试验阶段。

而荒漠化水土保持与植被生态建设的关系,以及区域水文特性与荒漠化植被的关系,是研究开展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的重点。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推进荒漠
化防治建设工作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监测,力求遏制我国荒漠化的态势。

参考文献:
[1]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1,8 (4) : 21 - 24.
[2]沈国舫.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代笔谈小结[J].林业科学,2001,37 (1) : 1 - 6.
[3]刘燕华,李秀彬.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2002,24 (2) : 60 - 63.
[5]周晓峰.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点和植被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林业科学,2001,37 (6) : 97 - 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