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一、总 则(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二)规划思路1. 总体思路。
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规划实施效果评价2. 规划重点。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
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3)(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5)(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7)(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8)(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19)三、总体规划 (21)(一)基本要求 (21)(二)总体规划构架 (21)(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2)(四)规划控制指标 (23)(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5)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29)(一)基本要求 (29)(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29)(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0)(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1)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4)(一)基本要求 (34)(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4)(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5)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38)(一)基本要求 (38)(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38)(三)控制措施 (40)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2)(一)基本要求 (42)(二)控制断面选取 (43)(三)计算方法 (43)(四)生态用水配置 (44)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6)(一)基本要求 (46)(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6)(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7)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3)(一)基本要求 (53)(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3)(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3)(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4)(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5)(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6)(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6)(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58)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0)(一)基本要求 (60)(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0)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5)(一)基本要求 (65)(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5)(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6)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69)(一)基本要求 (69)(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69)(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0)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2)(一)基本要求 (72)(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2)(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2)(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2)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3)(一)基本要求 (73)(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3)(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3)(四)投资需求 (74)(五)实施效果分析 (74)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6)(一)基本要求 (76)(二)组织保障 (76)(三)资金保障 (76)(四)监督考核 (76)(五)技术保障 (77)(六)协作机制 (77)(七)社会参与 (77)附表 (78)附录 (123)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23)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31)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40)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送审稿PPT课件
三、技术大纲的作用
• 要科学合理地界定有关概念 • 要界定各部分工作间的协调关系 • 要界定按照什么思路开展工作 • 要界定对成果的要求与表述 • 要界定各项成果干什么用 • 一些具体方法可在技术细则中界定 • 给流域和省区一定的余地、突出重点
三、技术大纲的作用
任务书
全国大纲
技术细则
流域大纲
流域大纲
• 现状补给条件下的资源量,1980-2000系列为主 • 分类评价-山区、平原(一般、内陆、山间盆地) •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评价基础 • 山丘区-排泄量法 • 平原区-补给量法(降雨+地表水体+井灌+侧补+越流) • 补排平衡与区域平衡校验 • 深层承压水评价-可开采资源 • 大型以上水源地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需水
供水
保护治污
指标 潜力 目标 结构 河道内外/三生需水
常规/其他水源可供水量 总量 目标 纳污能力
措施
方案
机制
效果
节点
区域
水量
水质
潜力
能力
活力
抑制需求 增加供给 保护环境 合理配置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八)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特定范围内,遵循有效、公平和可 持续的原则,对各种可利用的水源,通 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对不同用水部门 和区域间进行的抑制需求、保障供给和 保护生态安全调空活动的集合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评价 资源数量 资源质量 利用上限 综合评价 利用程度 利用水平 利用问题
形成机制 转化机制 耗用机制
历史 现状 未来 水平 问题 趋势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四)水资源需求预测
• 需水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新口径) • 河道内与河道外需水分别考虑(节点与分区) • 毛需水与净需水分别估算 • 高耗水与一般耗水行业区分 • 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需求的抑制机制 • 动态需水预测过程-与节水及合理配置循环反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二)规划思路
1.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3. 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多种其它水源供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6.科学治水。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订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四)工作要求
1.协调各类规划关系。为保障规划工作的有序进行,一要协调好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突出综合规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原则、任务与总体方案等,对各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作用,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并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要协调好全国规划与流域规划、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本次规划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各尽其职,组织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规划工作,经协调后,在形成流域规划初步成果基础上,进行全国平衡和协调,最后形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地下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水利部水资源司二00五年八月目录一、总则1(一)目的和意义 1(二)指导思想 2(三)总体思路 2(四)划分原则 3(五)工作范围 4(六)基本要求 4(七)划分依据 5二、技术路线7三、区划体系8四、划分依据10(一)开发区 10(二)保护区 12(三)保留区 14五、功能区保护目标15(一)保护目标确定的原则 15(二)功能区保护指标 16(三)分区保护目标 16六、功能区命名和编码规则19(一)命名规则 19(二)编码规则 19七、组织分工与进度安排21(一)组织分工 21(二)进度安排 21附表式样22附录23一、总则(一)目的和意义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要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之一。
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在生活饮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维系良好生态与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含水层被疏干,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沙化;一些地区由于废污水过量排放和面源污染的不断加剧,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危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刻不容缓。
2、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管理和保护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与公共安全。
根据地下水的资源与环境属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与环境保护对地下水的要求,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资源的使用和保护准则,合理划分地下水功能区,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加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履行《水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地下水资源职责的客观要求。
3、地下水赋存于地质介质中,具有运动缓慢、补给周期长、循环更新慢、自我修复能力差、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坏后难以治理和修复的特点,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有效保护。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doc 119页)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doc119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4)(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5)(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8)(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9)(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20)三、总体规划 (22)(一)基本要求 (22)(二)总体规划构架 (22)(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3)(四)规划控制指标 (24)(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6)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0)(一)基本要求 (30)(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30)(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1)(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2)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5)(一)基本要求 (35)(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5)(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6)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39)(一)基本要求 (39)(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39)(三)控制措施 (41)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3)(一)基本要求 (43)(二)控制断面选取 (44)(三)计算方法 (44)(四)生态用水配置 (45)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7)(一)基本要求 (47)(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7)(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8)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4)(一)基本要求 (54)(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4)(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4)(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5)(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6)(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7)(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7)(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59)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1)(一)基本要求 (61)(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1)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6)(一)基本要求 (66)(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6)(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7)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70)(一)基本要求 (70)(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70)(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1)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3)(一)基本要求 (73)(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3)(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3)(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3)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4)(一)基本要求 (74)(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4)(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4)(四)投资需求 (75)(五)实施效果分析 (75)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7)(一)基本要求 (77)(二)组织保障 (77)(三)资金保障 (77)(四)监督考核 (77)(五)技术保障 (78)(六)协作机制 (78)(七)社会参与 (78)附表 (79)附录 (152)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52)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61)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7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水利部水规计 号文件印发
水利部水规计[2002]330号文件
水利部 2002.08.13
水利部印发《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
按照《水利部、国家计委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 通知》(水规计[2002]83号),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我部组织编制完 成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技术大纲》),会 同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查。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 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要求,又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并通过了全国水 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的审议。经领导小组同意,近日水利部将《技术大 纲》印发有关单位,并要求:
二、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启动规划编制工 作,近期重点抓紧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工作的开 展。加强组织协调,密切合作,突出重点,做好典型示范,保证规划编 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要加强《技术大纲》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使规划编制人员准确 理解《技术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要求开展工作,保 证规划成果的质量。
1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水
资
源
综
合
需水预测节约用水Biblioteka 供水预测规划
信
息
系 统
水资源配置
建
设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水
资
源
综
水资源保护
合
规
划
有
关
专
题
研
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图 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 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 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 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 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 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 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 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学习资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二年八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1)(二)规划思路 (1)(三)规划原则 (6)(四)工作要求 (7)(五)基本规定 (9)(六)进度安排 (9)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1)(一)基本要求 (11)(二)降水 (12)(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2)(四)河流泥沙 (13)(五)地表水资源量 (13)(六)地下水资源量 (14)(七)地表水水质 (16)(八)地下水水质 (17)(九)水资源总量 (19)(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20)(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22)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24)(一)基本要求 (24)(二)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 (25)(三)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26)(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26)(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27)(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28)(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29)(八)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29)(九)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31)(十)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31)(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2)(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33)(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33)(十四)现状供需分析 (34)四、需水预测 (35)(一)基本要求 (35)(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37)(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39)(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1)(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 (41)(六)需水量汇总 (42)五、节约用水 (43)(一)基本要求 (43)(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43)(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44)(四)节水潜力 (45)(五)节水方案 (46)六、水资源保护 (47)(一)基本要求 (47)(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48)(三)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48)(四)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 (49)(五)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49)(六)地下水保护 (50)(七)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51)七、供水预测 (52)(一)基本要求 (52)(二)地表水供水 (52)(三)地下水供水 (54)(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54)(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56)八、水资源配置 (58)(一)基本要求 (58)(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60)(三)方案生成 (61)(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61)(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62)(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 (63)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64)(一)基本要求 (64)(二)总体布局 (64)(三)实施方案 (65)(四)非工程措施 (66)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68)(一)基本要求 (68)(二)评价内容 (68)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审查会审查意见附件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会议纪要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doc 119页)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doc 119页)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3)(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6)(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8)(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9)(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21)三、总体规划 (23)(一)基本要求 (23)(二)总体规划构架 (23)(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4)(四)规划控制指标 (25)(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7)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1)(一)基本要求 (31)(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31)(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2)(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3)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6)(一)基本要求 (36)(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6)(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7)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40)(一)基本要求 (40)(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40)(三)控制措施 (42)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4)(一)基本要求 (44)(二)控制断面选取 (45)(三)计算方法 (45)(四)生态用水配置 (46)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8)(一)基本要求 (48)(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8)(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9)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5)(一)基本要求 (55)(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5)(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5)(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6)(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7)(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8)(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8)(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60)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2)(一)基本要求 (62)(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2)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7)(一)基本要求 (67)(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7)(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8)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71)(一)基本要求 (71)(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71)(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2)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4)(一)基本要求 (74)(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4)(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4)(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4)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5)(一)基本要求 (75)(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5)(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5)(四)投资需求 (76)(五)实施效果分析 (76)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8)(一)基本要求 (78)(二)组织保障 (78)(三)资金保障 (78)(四)监督考核 (78)(五)技术保障 (79)(六)协作机制 (79)(七)社会参与 (79)附表 (80)附录 (177)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77)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87)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98)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一、总 则(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规划实施效果评价1. 总体思路。
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
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完整版)(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地下水部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一、总则 (4)(一)目标与任务 (4)(二)基本规定 (5)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 (6)(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6)(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6)(三)地下水水位 (6)(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6)(五)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7)(六)地下水水质 (7)(七)地下水污染 (7)(八)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8)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一)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 (9)四、地下水各规划单元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一)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二)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12)(一)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12)(二)地下水水质保护 (12)(三)地下水水位控制 (12)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13)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14)(一)区域地下水生态系统保护 (14)(二)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 (14)(三)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16)(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16)(二)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 (16)九、地下水保护非工程措施 (18)(一)地下水监控系统建设 (18)(二)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管理法规体系 (18)(三)完善地下水保护管理制度 (18)(四)提出地下水保护的政策建议 (18)十、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20)(一)投资估算 (20)(二)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20)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图要求 (50)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规划近期(2020年)目标: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和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地下水资源储备能力显著提高;受损的重要地下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技术框架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技术框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平衡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技术框架,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地下水资源需求的同时,维持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保障地下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平衡,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2、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水质,防止污染和劣化。
3、维持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依赖地下水生存的生物多样性。
4、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二)原则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地下水资源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综合考虑其与地表水、大气水、土壤水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
2、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调查评价和监测分析。
3、适应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4、协调性原则协调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相关资源(如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5、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三、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技术体系(一)调查评价技术1、地质勘探技术通过地质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岩性、渗透性等地质特征,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地下水部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一、总则 (4)(一)目标与任务 (4)(二)基本规定 (5)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 (6)(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6)(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6)(三)地下水水位 (6)(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7)(五)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7)(六)地下水水质 (7)(七)地下水污染 (8)(八)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8)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一)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 (9)四、地下水各规划单元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一)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二)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1)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12)(一)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12)(二)地下水水质保护 (12)(三)地下水水位控制 (12)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13)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14)(一)区域地下水生态系统保护 (14)(二)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 (14)(三)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16)(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16)(二)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 (17)九、地下水保护非工程措施 (18)(一)地下水监控系统建设 (18)(二)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管理法规体系 (18)(三)完善地下水保护管理制度 (18)(四)提出地下水保护的政策建议 (19)十、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20)(一)投资估算 (20)(二)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20)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图要求 (50)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规划近期(2020年)目标: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和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地下水资源储备能力显著提高;受损的重要地下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之欧阳育创编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
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
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之欧阳歌谷创编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欧阳歌谷(2021.02.01)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
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
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
地下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水利部水资源司二00五年八月目录一、总则1(一)目的和意义 1(二)指导思想 2(三)总体思路 2(四)划分原则 3(五)工作范围 4(六)基本要求 4(七)划分依据 5二、技术路线7三、区划体系8四、划分依据10(一)开发区 10(二)保护区 12(三)保留区 14五、功能区保护目标15(一)保护目标确定的原则 15(二)功能区保护指标 16(三)分区保护目标 16六、功能区命名和编码规则19(一)命名规则 19(二)编码规则 19七、组织分工与进度安排21(一)组织分工 21(二)进度安排 21附表式样22附录23一、总则(一)目的和意义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要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之一。
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在生活饮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维系良好生态与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含水层被疏干,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沙化;一些地区由于废污水过量排放和面源污染的不断加剧,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危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刻不容缓。
2、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管理和保护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与公共安全。
根据地下水的资源与环境属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与环境保护对地下水的要求,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资源的使用和保护准则,合理划分地下水功能区,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加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履行《水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地下水资源职责的客观要求。
3、地下水赋存于地质介质中,具有运动缓慢、补给周期长、循环更新慢、自我修复能力差、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坏后难以治理和修复的特点,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有效保护。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之欧阳体创编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
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
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之欧阳科创编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资源水资源1. 总体思路。
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
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地下水部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一、总则 (4)(一)目标与任务 (4)(二)基本规定 (5)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 (6)(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6)(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6)(三)地下水水位 (6)(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7)(五)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7)(六)地下水水质 (7)(七)地下水污染 (8)(八)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8)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一)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 (9)四、地下水各规划单元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一)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二)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1)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12)(一)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12)(二)地下水水质保护 (12)(三)地下水水位控制 (12)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13)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14)(一)区域地下水生态系统保护 (14)(二)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 (14)(三)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16)(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16)(二)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 (17)九、地下水保护非工程措施 (18)(一)地下水监控系统建设 (18)(二)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管理法规体系 (18)(三)完善地下水保护管理制度 (18)(四)提出地下水保护的政策建议 (19)十、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20)(一)投资估算 (20)(二)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20)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图要求 (50)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规划近期(2020年)目标: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和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地下水资源储备能力显著提高;受损的重要地下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规划远期(2030年)目标:到2030年,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显著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全面遏制;受损的重要地下水生态系统基本得到修复。
根据规划目标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如下:1. 开展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分析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复核地下水超采区和超采量;开展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评价,进行地下水污染分析。
2. 开展区域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工作,根据评价成果,分析地下水功能属性和流域及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体系。
3. 确定各规划分区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目标、水质保护目标,合理制定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方案、水质保护方案。
4. 提出地下水超采治理和水质保护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框架。
5. 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基本规定1.规划范围。
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含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将平原区、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或有开发利用和保护意义的山丘区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点区域。
2. 本次规划水平年:现状(基准)年为201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规划重点为2020年。
3.基本规划分区。
浅层地下水基本规划分区为地下水二级功能区;深层承压水基本规划单元为水资源二级区套地级行政区。
全国层面上要求按照基本规划单元进行协调汇总,各流域机构及省区可根据区域地下水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对基本规划单元进一步细化。
4.相关规划协调。
本次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成果要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等已有规划成果相协调、衔接。
5.浅层地下水是指与当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潜水以及与潜水有密切水力联系的承压水。
深层承压水是指埋藏相对较深,与当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没有密切水力联系且难以补给的承压水。
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一)地下水资源状况本次规划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成果。
对于2000年以来水资源量变化较大的地区,以《中国水资源公报》为基础,结合现有规划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2001~2010年期间的地下水资源状况最新数据,分析地下水资源数量最新变化情况,整理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分布图,地下水总补给量、资源量、可开采量及其模数分区图,将浅层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填入附表2-4-1,并绘制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分区图。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统计各水资源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2010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及分别用于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的开采量,绘制2010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模数分区图。
将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调查统计数据填入附表2-4-1,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状况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填入附表2-4-2。
(三)地下水水位收集整理2010年浅层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绘制2010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
调查分析近期深层承压水水头动态变化特征,包括地下水水头持续下降区域的空间分布面积,最低水头及其发生的地理位置等。
分析重点地区2001年至2010年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
(四)地下水超采状况在原有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分析2001年至2010年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变化情况,选取2001年至2010年多年平均或典型年地下水开采量作为基准年开采量,进行地下水超采区复核。
内容包括地下水超采区分布情况、超采区面积、超采量、超采程度等。
绘制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现状超采区分布图和平原区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分布图,并填写附表2-4-3。
(五)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复核近期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的海水入侵、咸水入侵、土地沙化、水质恶化、地面塌陷、地裂缝、湿地退化等生态与环境恶化状况(包括描述相应的灾害程度要素及空间分布)。
调查因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状况,包括:收集整理累计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图,分析地面沉降区的面积及空间分布,最大累计地面沉降量及其发生的地理位置,近期年均地面沉降速率,以及因地面沉降造成的建筑物毁坏等灾害情况。
填写附表2-4-3。
(六)地下水水质收集2010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对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
在无2010年水质监测资料的地区,可以选取近1~2年的水质监测资料代替,或进行补测。
绘制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分区图、2010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类别分布图和2010年深层承压水水质类别分布图,并将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填入附表2-4-1,深层承压水水质状况填入附表2-4-2。
要求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类。
(七)地下水污染收集整理有关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资料,分析污染源种类、物质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结合地下水水质状况分析成果,综合分析地下水污染状况,圈定地下水污染范围。
地下水污染分析的重点区域是污染源附近,尤其是位于污染源附近的地下水水源地。
调查海水、地下咸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八)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收集整理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类型、现状实际开采量、供水能力、水质类别、供水行业、供水人口以及管理情况等。
填写附表2-4-4。
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一)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开展区域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绘制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分区图。
在已有地下水功能分区成果和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成果(本次规划专题研究成果)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成果,绘制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图。
(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根据基础资料,确定各地下水功能区的地下水年均总补给量、年均地下水资源量和年均可开采量。
将浅层地下水年均总补给量模数分区图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分区图相互切割,量算切割后各区域的面积和总补给量模数;各功能区内被切割的面积乘以相应的总补给量模数,再求加和,即得该地下水功能区近期地下水年均总补给量。
年均地下水资源量和年均可开采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确定方法与年均总补给量的确定方法相似。
填写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表(附表9-1)四、地下水各规划单元现状及保护目标根据基础资料,评价各基本规划单元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水质和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与环境状况等,合理确定地下水规划单元保护目标。
(一)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1.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各地下水功能区2010年实际开采量、超采区面积及现状超采量。
其确定方法与年均总补给量的确定方法相似。
填报附表9-2。
2. 地下水平均水位埋深。
应用2010年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等值线图,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各单元的地下水平均水位埋深。
填入附表9-2。
3. 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
包括水质类别、水质超标项目及其超标率、矿化度、污染区面积、污染项目及其监测值、污染指数等。
当同一个单元内有多个超标项目时,应将这些超标项目的名称和超标率全部列出。
填入附表9-3。
4. 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包括海水入侵、咸水入侵、土地沙化、地面塌陷、地裂缝、湿地萎缩等。
当同一个单元内有多项生态与环境恶化项目时,应将这些生态与环境恶化项目的名称及其灾情描述全部列出,并列出定量成果。
填入附表9-4。
在分析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浅层地下水功能区水量、水位控制目标和水质保护目标,填入附表9-1。
(二)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见附表2-4-2。
鉴于深层承压水不宜作为常规供水水源,并规划到2030年全面禁采。
因此,水量控制目标为禁止开采。
在禁采的同时,水位控制目标也就达到了。
由于深层承压水埋藏深,与外界极难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其水质保护目标为维持现状。
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一)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针对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根据地下水功能定位,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强化节水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条件下的水资源配置成果为基础,按照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统筹考虑、综合平衡各规划单元地下水可开采量和天然水质状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的需求、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等,以实现分区地下水采补平衡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流域、区域以及地下水规划单元为控制单元,合理确定地下水开采控制总量控制方案。
填写附表9-5和9-6。
(二)地下水水质保护结合目前各区域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及其功能要求,提出地下水水质保护的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