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三月三活动有哪些三月三有什么活动_节日习俗
![三月三活动有哪些三月三有什么活动_节日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ca6d61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9.png)
三月三活动有哪些三月三有什么活动三月三是壮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你知道三月三有什么活动?三月三活动有哪些?壮族关于三月三活动都是什么吗?下面由小编来告诉你吧。
三月三活动一、三月三庙会正所谓“三月三,盘古山”,所以农历三月初三是盘古山朝圣的日子。
世传盘古氏九月初九圣诞,三月初三升天。
于是在每年阳春三月花开农闲时,行起庙会,以念盘古开天之功善。
值此之时,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贾小贩,鸿儒白丁,尽皆云集于此。
或论道说法,或攀比奢华,或藉此营生,或寻墨梦笔,以生妙花。
各地之风味小吃、冷饮、布偶、纸鸢、木质刀剑、竹箫短哨,皆为垂髫小儿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携锦帛、雾茗、书画、美玉,藉此易物,换取黄白。
不少善男信女携家中眷属,虔诚朝拜,以求多福。
总之,盘古庙会乃一年一度之盛会,不往则定当抱憾遗恨终生! 三月三活动二、三月三情人节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
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
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
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
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今天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结情的场面,但是却有着无数的情诗和情歌,足以让我们享用不尽。
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月三活动三、三月歌圩节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a8a74c7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f.png)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上巳节、壮族歌圩节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_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_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d1f341d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3.png)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_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
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
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
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
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
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
”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
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
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
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介绍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b5c18b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7.png)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介绍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是中国的上巳节,女儿节,也是广西壮族的歌圩节。
关于三月三的由来,有一段悠久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三月三风俗活动1、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2、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在水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3、畔浴/泡温泉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
5、互赠香草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6、郊外游春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
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7、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
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
十分风雅,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此风在唐尤甚,至宋以后渐无闻。
8、赏桃花农历三月三的桃花最为茂盛,所以踏春之余欣赏桃花之美。
9、放风筝正所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在现代,每年三月三,广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会举办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
从一个传统民族节日到文化旅游节庆,最终转型成为当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发展,为民族传统节日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月三各民族有哪些习俗云南瑶族有“干巴节”。
各村寨男女老幼结对进山打猎或下河捕鱼,集体宴饮,共祝丰收,唱歌跳舞,欢度节日。
三月三,海南岛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渔猎丰收的节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谈爱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45afd8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9.png)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二、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三、农历三月三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介绍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
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金嗓子。
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
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
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
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三月三各民族的节日习俗大全
![三月三各民族的节日习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dd4071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f.png)
三月三各民族的节日习俗大全三月三节日有哪些习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哦,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文化,至今依然流传许多美丽动人故事,和承传着民间习俗。
三月三节日虽然不及端午盛行,但现在仍然有着许多传说,一些三月三的还保留在各民族民间里。
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
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
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
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
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虽然现在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13bfe9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3.png)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初三,时近清明,是时天气暖和,大地返青,河水开流,百花盛开,鸟兽发情,求偶而鸣,人也处于激情勃发时期,是外出郊游和求偶欢会的绝佳时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三月三的简介,欢迎大家参考!【1】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三月三是广西法定假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2016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
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6b372e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c.png)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上巳节”或“上巳祭”。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庆祝。
以下是关于三月三的一些介绍:
1. 起源和意义:三月三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平安健康、驱除疫病和邪恶。
这一天也被认为是阳气复苏、万物生发的时刻,人们通过祭祀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习俗和活动: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在家中或庙宇中设香案、燃香烛、献祭食品等。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踏青游玩、草地上放风筝、吃特色美食等传统习俗。
3. 地区特色:三月三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比较著名的有江南地区的草地放风筝、踏青游玩,以及湖北的登山祭祖等。
总的来说,三月三是一个与祭祀、庆祝春天到来相关的传统节日。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崇拜自然和祖先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欢度春天、祈求吉祥的重要方式之一。
关于三月三的谚语
![关于三月三的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4e0813e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e.png)
关于三月三的谚语
1.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你看,每到三月三,大家不都去挖荠菜嘛,就像寻找宝贝一样,那荠菜对身体可真好啊!
2. “三月三,蛇出山!”哎呀,可不是嘛,一到三月三,那些冬眠的蛇就好像听到了召唤一样,都出来活动啦!
3. “三月三,桃花笑开颜!”你瞧那三月三的时候,桃花开得多灿烂啊,就像姑娘们开心的笑脸一样。
4. “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你没看到三月三的天空中,那一只只风筝,不就像自由的鸟儿在飞翔吗?
5. “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单衫!”真的呀,到了三月三,天气暖起来了,大家都赶紧把厚棉袄脱掉换上单衫啦!
6. “三月三,小鬼闹翻天!”哈哈,你想想看,三月三的时候,小孩子们是不是特别欢快,就像小鬼们在闹腾一样!
7. “三月三,春雨贵如油!”可不是嘛,三月三要是下点雨,那可真是珍贵得很呢,就跟油一样金贵!
8. “三月三,野菜赛仙丹!”你去尝尝三月三的野菜,那滋味,可不比仙丹差呀!
9. “三月三,春景美如画!”真的呢,三月三的时候那春天的景色,简直就跟画一样漂亮啊!
10. “三月三,河边看柳烟!”你去河边看看呀,三月三的时候那柳烟袅袅的,多迷人呀!。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04563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e.png)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来历: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二、风俗:1.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人拜见祖先魂魄,吃蛋纪念祖先的日子。
2、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壮族歌圩山歌是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深受百姓喜爱。
壮家人通过山歌来记录历史、描绘生活、传情达意等,只要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壮族“歌圩”。
目前,“壮族三月三”歌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商标获得了国家工商局的正式授权;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获得“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
竹竿舞竹竿舞这一舞蹈盛行于多个民族,如壮族、京族、瑶族、佤族等,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已经在壮族人民中传播开来,并且发生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每逢“壮族三月三”佳节,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苗族苗族斗马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人以马为乐,马为情而斗”。
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初的斗马其实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举行的。
在苗寨里,如果几个后生都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姑娘不知道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这时候,苗王就会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养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
三月三是啥节日
![三月三是啥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e0e15d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e.png)
三月三是啥节日三月三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的“水节”。
三月三这个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祭祀山神的活动。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由于人们极为依赖山水,他们将山神视为自然灾害的调解者和保佑农作物的神灵。
因此,在每年的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山脚下,祭祀山神,祈求顺利的农耕季节和丰收的年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三月三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祭祀山神外,还有许多与水相关的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水边放龙船,这也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据史书记载,放龙船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人们相信扔龙舟可以驱除疫病和灾害,保佑平安和健康。
因此,他们会在节日期间动员和组织起来,一起制作龙舟并在水中放舟。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三月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放龙船外,三月三的庆祝活动还包括草地龙舟比赛、舞龙舞狮表演、水上露天音乐会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和参加,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一些地区,三月三还有另一种庆祝方式,那就是涂山粉。
涂山粉是一种由各种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的颜料。
在这一天,人们会涂抹这种颜料在脸上,化身成为各种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鬼怪。
这一活动既可以增加乐趣,也可以祈求神灵的庇护。
此外,三月三在不同地区还存在着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
比如,在江南地区的苏州,人们会举行船灯游行,将成千上万盏装饰精美的船灯点亮江面,营造出迷人的景象。
而在西南地区的贵州,人们则会举行大规模的山歌祭祀活动,展现当地的山歌文化。
对于我国的许多民众来说,三月三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的延续。
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亲情关怀,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总的来说,三月三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874887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6.png)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人在洞外和田野里唱歌。
因此,三月三也被称为“歌圩节”。
有人说三月三是纪念刘三杰的日子,所以三月三也会被称为“歌仙会”。
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恋人,他们经常用专业的方法唱民歌来表达爱意。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桎梏,此时两人无法结婚,于是选择了为爱而死。
为了纪念这对夫妇,人们说他们将在三月三唱歌哀悼。
还有一个传说,这是最流行的一个,关于刘三杰。
壮族歌仙刘三杰经常用民歌这样歌颂劳动和爱情,也用这种方式揭露富人的罪恶。
一年三月三,刘三杰在山上砍柴时,富户选择派人砍掉藤蔓,导致刘三杰死亡。
为了纪念这位歌唱家,后人选择了在这一天聚会唱歌。
在这个时候,唱三天三夜,从而形成了三月三的习俗。
然而,这些传说现在很难查证,但早在宋代就有记载。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风俗有哪些1、汉族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2、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3、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
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4、壮族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相传三月三这一天还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5、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5a57cb5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f.png)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_三月三的来历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1、壮族三月三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侗族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瑶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布依族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5、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相传,很久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
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
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
”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c51fc85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a.png)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欢迎查阅!三月三的来历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字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起源介绍)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起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653634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e.png)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起源介绍)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中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去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
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
畲族群众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
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三月三节日起源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中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风俗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
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
三月三有什么讲究和禁忌一览
![三月三有什么讲究和禁忌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c3b362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8.png)
三月三有什么讲究和禁忌一览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月三有什么讲究和禁忌,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三月三有什么讲究和禁忌一、三月三前后不要买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后不要购屋,免得好兄弟住进来。
三、三月三前后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四、三月三前后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五、三月三前后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后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么,一些动工、祭祀活动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
七、三月三当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觉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这天不要捡路边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九、三月三这天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这天晚上,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三月三的风俗活动有祭祀高禖、畔浴、赶歌圩、曲水流觞、野外踏青、吃荠菜煮鸡蛋等。
1、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2、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在水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3、畔浴/泡温泉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
5、互赠香草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6、郊外游春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f82b69e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0.png)
三⽉三是什么节⽇三⽉三是什么节⽇ 三⽉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在⼴阔的中国,不同地区对于“三⽉三”的定义是不同的,节⽇的叫法和习俗⾃然也⼤相径庭。
★上巳节 上巳节是汉族古⽼的传统节⽇,俗称三⽉三,该节⽇在汉代以前定为三⽉上旬的巳⽇,后来固定在夏历三⽉初三。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也被称作⼥⼉节,⼥⼉们在此时要⾏成年礼。
上巳节的由来已久:古时以三⽉第⼀个巳⽇为“上巳”,汉代定为节⽇。
“是⽉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上,⽈洗除,去宿垢(病),为⼤絜”。
后⼜增加了临⽔宴宾、踏青的内容。
在古代,三⽉三个⾮常重要的节⽇,可惜,宋代以后礼教渐严,男⼥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也⽇趋没落,最终被⼈们遗忘。
踏青也改在清明进⾏。
>>>> ⽔的节⽇:如果重阳节可以称为⼭顶上的节⽇,那么上巳节就可以称为⽔边上的节⽇了。
这个节⽇是在农历三⽉初三,主要内容是临⽔洗浴,以祛除不祥。
时当暮春,风和⽇暖,官民⼈等,聚集⽔边,撩⽔于⾝,踏青于野,别有⼀番⽣活情致。
《论语》中记载,孔⼦和他的⼏个学⽣在暮春之时,穿着春装,在⽔中沐浴,就是这种节⽇习俗的痕迹。
最早记录这个节⽇的是西汉初期的⽂献,郑⽞《周礼》注:“岁时除,如今三⽉上巳,如⽔上之类。
”经过⽂化名⼈的点缀,这个节⽇便具有了⾼雅情调。
>>>> 上巳节习俗:着汉服、跳《踏歌舞》、放风筝、沐浴、踏青、祭祀⾼禖 曲⽔流觞,传说:“上巳节”也与中国书法有着联系——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41位⽂友聚会绍兴兰亭,并写就《兰亭序》,此后“⽂⼈雅聚,曲⽔流觞”成为千古佳话。
上巳节⾷俗:古⼈有浮蛋乞⼦的习俗。
在野餐时将煮熟的鸡蛋、鸭蛋等投⼊河中,使其顺流⽽下,等候在下游的⼈,从⽔中取⽽⾷之,谓之“曲⽔浮素卵”;也有⼈将红枣投⼊激流中,叫“曲⽔浮绛枣”。
刚煮熟的热鸡蛋很难剥,投在清⽔⾥漂⼀会再吃倒是个好玩的主意。
三月三有哪些禁忌
![三月三有哪些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e11c3f7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c.png)
三月三有哪些禁忌三月三有哪些禁忌简介一、三月三前后不要买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后不要购屋,免得好兄弟住进来。
三、三月三前后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四、三月三前后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五、三月三前后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后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么,一些动工、祭祀活动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
七、三月三当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觉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这天不要捡路边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九、三月三这天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这天晚上,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fa52d2b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3.png)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要到了,尤其壮族、黎族、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人们,必须是特别激烈与期盼的,因为节日到来之际,大家会载歌载舞,好不喧闹。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大全,盼望大家喜爱。
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闻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闻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爱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闻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斗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办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白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春游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闻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e659bf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4.png)
三⽉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在我国北⽅中原地区也有“⼆⽉⼆,龙抬头;三⽉三,轩辕⽣”的说法。
三⽉三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呢?下⾯是⼩编给⼤家带来的三⽉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家!三⽉三的由来每年农历三⽉初三(以下简称“三⽉三”),⼤地回春,春阳荫动。
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传统节⽇。
三⽉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上旬巳⽇为“上巳”,⼜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祓祸祈幅的节⽇,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的乞婚配、求⽣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的男⼥相恋的歌节。
汉代,三⽉“上已”被确定为节⽇。
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初三⽇,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
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边宴饮的娱乐性节⽇。
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三。
⼴西三⽉三,有的地⽅⼜称“三⽉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节⽇,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据古⽼传说,上巳节这⼀天是伏羲、⼥娲交合造⼈的⽇⼦,直到今天在⼀些地⽅还有“三⽉三”祭祀伏羲⼥娲的习俗。
这说明上巳节的产⽣最初当和⼈们祭祀神灵、祈求⽣育⼦嗣有关,因⽽这⼀天也是青年男⼥相互交往,谈情说爱和众⼈游乐的⽇⼦。
并从三皇五帝以⾄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
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天,宫廷⼥巫主持祓禊⼤礼,周天⼦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祖。
由于天⼦的倡导和礼法的规定三⽉上巳成为⼀个盛⼤的节⽇,每年这⼀天,上⾄天⼦诸侯,下⾄庶民百姓,⼈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到深⼭幽⾕采摘兰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饮⾏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未婚嫁的青年男⼥更是节⽇的主⾓,他们载歌载舞,⾃由寻找或约会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编辑本段传统节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
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编辑本段传说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增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始于汉代的“三月三”庙会
三月三情人节
三月歌圩节
黎族“孚念孚”的传说
宜丰潭山“三月三”传统牛嘘
相关诗文
《丽人行》
绕口令《三月三小三去登山》
《兰亭集序》
情人的“三月三”(散文)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
传统节日
传说
节日习俗
汉族
壮族
侗族
布依族
畲族
黎族
土家族
其它相关
始于汉代的“三月三”庙会
三月三情人节
三月歌圩节
黎族“孚念孚”的传说
传说故事:“鬼节”与蒿子粑粑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三月三
三月三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
传统节日
传说
节日习俗
汉族
壮族
侗族
布依族
畲族
黎族
土家族
其它相关
(二)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三)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人们认为?懒说夭希?瓤墒顾?敲院??帜芊庾∷?堑淖彀停?锢锏暮堂缂纯擅庠獬婧Α:罄唇??氯?ㄎ?案杌峤凇薄9笱裟喜拷记?家雷灏选叭?氯?背莆?跋筛杞凇薄=谌漳谌萦胛诘鼻?卤は绱筇逑嗤????鞘怯贸?璧姆椒ɡ雌砬筇焐衩庠郑?馓炷信?嗄晟仙蕉愿琛4?邓??母枳疃???焐系母柘商?耍?慊岽湍阋桓苯鹕ぷ印D憷投?侥睦铮?睦锞突崽?浇鹕び诔?瑁?Τ嫣?秸馍?艟筒桓疑撕ψ?诹恕!叭?氯?笔枪笾萋薜橄夭家雷宓摹吧?菇凇薄4巳找远?一蜃谧寮?宓阶娣啬沟毓仪啵?敝碓准Γ?谏杈撇撕突ㄅ疵追辜赖臁I?购螅?嗣窃诜厣缴嫌槔帧⒋蛄院鸵安汀B薜橄啬喜亢焖?右淮??叭?氯?庇殖啤胺阋督凇薄?
(二)制法:
1、将新鲜的蒿子用手搓成一团,然后用木棍将蒿子的汁水敲打尽;
2、将腊肉切成小方块,先放在锅里炒,腊肉出油时,将米面、切碎的蒿子、香蒜等放进锅里拌匀,添适量凉水焖一会盛起;
3、将盛起的面做成粑粑状,要薄厚均匀,做好后放入锅内加盖,小火炕,约15分钟左右即可。
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为霍山独有,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粑可“巴魂”。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汉族
安徽霍山吃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
(一)配料:野生蒿子、米面、腊肉、香蒜等
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四)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宜丰潭山“三月三”传统牛嘘
相关诗文
《丽人行》
绕口令《三月三小三去登山》
《兰亭集序》
情人的“三月三”(散文)
展开
编辑本段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
(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古代汉族曲水流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