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有副作用吗

靶向治疗有副作用吗
靶向治疗有副作用吗

靶向治疗有副作用吗

靶向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主要是针对一些癌症治疗,靶向治疗癌症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靶向治疗,如果治疗不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对于靶向治疗的方法一定要加深了解,那么靶向治疗有副作用吗?

★1.作用

靶向治疗只针对癌细胞,特异性强。其次,靶向治疗相比化疗的副作用小,在乳腺癌的治疗上是一个突破。但靶向治疗是在标准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发挥其优势的,一般需要跟化疗联合使用。所以,靶向治疗不能替代化疗,而需要与化疗联合应用。

★2.副作用

靶向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寒战,以及和化疗联合运用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这些症状都可以经过内科处理解决,不影响靶向药物的继续治疗。只有不到1%的患者对

曲妥珠单抗成分过敏,此类患者可停止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在使用赫赛汀治疗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心脏功能减退的症状和体征。针对这种情况,靶向治疗前应做心脏射血分数评估,运用超声心动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记录下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基础数值。

★3.注意

在随后的靶向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进行一次检测,如发现射血分数下降超过16%,就需要加大检测密度,改为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测。如果左心室射血分数连续下降8周以上,必须停止使用靶向药物。临床中这样的患者比较少见,靶向治疗的获益还是远大于副作用带来的影响。

放射治疗试题(带答案)讲诉

2008 LA物理师模拟试卷(三) 一单选题(共1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下列哪种射线不是放射性核素发出的: A α射线 B β射线 C X射线 D 正电子 E 中子 2 镭-226是典型的α衰变核素,它或通过发射4.78 MeV α粒子直接到氡-222基态,或是 发 射4.60 MeV α粒子到氡-222的激发态,再通过发射γ射线跃迁到基态。问发射的γ射线能量是多少? A 4.78 MeV B 4.60 MeV C 4.78 MeV 和4.60 MeV D 0.18 MeV E 9.38 MeV 3 放射性核素钴-60的射线平均能量(Mev)和半衰期分别是: A 0.83 1590a B 1.25 5.27a C 0.662 33.0a D 0.36 74.2d E 0.028 59d 4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哪一种相互作用X射线仅损失部分能量: A.光电效应 B.电子对效应 C.相干效应 D.康普顿散射 E.光核反应 5 如下哪种粒子或射线可引起原子间接电离: A 电子 B 质子 C α粒子 D 重离子 E X(γ)光子 6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电离损失用下述哪个物理量表示: A 线性碰撞阻止本领 B质量碰撞阻止本领 C 线性辐射阻止本领 D 质量辐射阻止本领 E 传能线密度 7 如下哪一种射线(或粒子)的射线质是用射程表示: A 200KV X射线 B 400KV X射线 C 6MV X射线 D 10MV X射线 E 电子线 8 质能吸收系数是用来描述 A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 B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能量损失 C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 D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 E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 9 医用直线加速器与电子感应加速器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A 输出剂量率高 B剂量输出稳定性好,射野范围大 C输出剂量率高,剂量输出稳定性好 D射野范围大,体积小 E输出剂量率高,剂量输出稳定性好,射野范围大,体积小

般常见的放射治疗副作用

1.放疗期间我需要做什么? 放疗期间你需要特别关爱自己的身体,你的医生或护士将为你提供有关治疗和副作用的建议。小提示: 1)充分休息:放疗期间你可能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疲倦。乏 力是指没有力气完成平时能够或想要完成的事情,它可能持续 很久并且影响你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乏力通常是短暂 的,经过休息后缓解,而肿瘤相关性乏力更为严重和更令人苦 恼,通过休息并不总能使乏力减轻,大多数人在放疗开始后几 周就开始感觉乏力,随着放疗进行而加重,因为对疾病、治疗 和副作用的担忧也可能加重乏力。肿瘤相关性乏力的原因目前 还不清楚,但是如果你知道原因,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治疗,如 果知道乏力是由于贫血引起,就可以针对贫血进行治疗,某些 病人的乏力治疗可能包括纠正液体和电解质的失调,增加体力 活动、改进睡眠质量、充足的营养都有可能减轻乏力症状,教 育和咨询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病人了解怎样储备体 力、减少焦虑和分散注意力。乏力常在放疗结束后数周消失。 2)保持营养和膳食平衡: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你的医生和 护士会给你相应的建议。 3)保护照射区域内的皮肤:如果你接受外照射治疗,你的皮 肤可能会变得更加敏感,看起来像太阳晒黑的一样。在使用任 何肥皂、洗剂、除臭剂、药物、香水、化妆品、滑石粉或其它 物品时,请向你的医生咨询。

4)避免穿紧身衣服:包括紧身腰带、连裤袜、或窄领衣服, 而要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不要浆衣服。 5)不要在照射区皮肤上刮、擦或使用粘带:如果皮肤需要包 裹或扎上绷带,那么使用纸质或其它材料的带子,尽量把带子 扎在照射区域以外,不要每次把带子扎咋同一部位。 6)不要让照射区域接触冷热物品(如热垫、热灯、或冰袋):向你的医生咨询,即使热水也可能损伤你的皮肤,因此只用温 热水洗照射部位。 7)避免太阳照射:你的皮肤可能对太阳光特别敏感,如果需 要,外出时用深色衣服盖住皮肤,如果需要使用防晒剂,告诉 你的医生,如果确实需要,请使用太阳保护因子至少在15以 上的防晒剂,即使在皮肤愈合后也经常涂抹防晒剂。放疗后继 续保护皮肤免受太阳照射至少1年。 8)治疗前告诉你的医生你正在服用的药物:如果你正在使用 药物,即使是维生素、阿司匹林或草药,也需要告诉你的医生。 2.不同放疗部位副作用的处理 1)头颈部:一些接受头颈部放疗的病人可能出现口腔充血和疼痛、口干、吞咽困难、味觉改变或恶心,其它可能的副作 用包括味觉丧失、耳痛和肿胀,你也可能出现皮肤改变、脱发、或开口困难。 你需要对牙齿、口腔和牙龈、喉部特别关注一下,一些小提示可能帮助你处理: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应如何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366934.html,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应如何应对 作者:沈文清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070-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癌症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大多采用放射性治疗来缓解癌症患者的病情。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大多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在副作用出现时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1.1恶心呕吐以及厌食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对身体产生严重伤害,恶心呕吐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放射治疗会导致多数患者的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在放射治疗的初期,较早出现的症状为厌食。患者可以通过食用山楂等开胃食品、开胃药、以及助消化的药等缓解由于放射治疗导致食欲不振的情况。 1.2发热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发热的现象,主要由于放疗导致患者出现的组织损伤;细菌感染或者免疫功能的减退同样会引起发热情况的出現;服用免疫加强药或者进行的联合化疗会导致患者发热情况的加重。 1.3外周血的情况降低 放射治疗产生的放射线对患者的造血功能会产生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外周血的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骨髓内各种的造血细胞的繁殖以及分裂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受到抑制,显著降低了向周围血中释放的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的数量,由于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寿命较短,因此外周血下降的情况出现较早,而红细胞需要较长的生产时间,因此出现贫血的状况较晚。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全腹、全骨盆以及全肺的等的放疗,对患者的脾、骨髓以及扁骨等的照射范围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造血功能,从而致使患者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等的数量显著降低。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降低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等的状况,更为严重者会出现败血症。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定期的抽血检查。血象降低受放射治疗影响的同时还受照射部位以及大小等原因的制约。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营养,多食含有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等加速造血功能恢复的食物。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采用粒

放疗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放疗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1. 厌食、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肿瘤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大多数是因为放疗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防治办法: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利代谢物的排泄。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口服维生素B6、灭吐灵等可减轻恶心。如呕吐严重可肌肉注射灭吐灵等药物。 厌食常为放疗中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如因放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可服用维生素B6 及助消化药和开胃药,也可选择食用开胃食品山楂等。 上述症状较重、处理效果不佳,可考虑输液或停止放疗。 2. 发热 放疗过程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多方面。放疗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是肿瘤组织坏死吸收;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也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热;联合化疗或其他免疫增强药等可使发热加重。 因此出现发热,首先寻因。 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 如体温超过38℃,引起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使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剂等,也可用湿毛巾行头部冷敷,待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后再做相应处理。 如体温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暂停放疗,稳定病情,静脉输液给予支持,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维生素。 3. 外周血象下降 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部分患者在放疗中可出现外周血象下降。 原因是放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射线对生成这三种细胞的前体细胞的放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因此外周血中计数很快下降,而红细胞的生产时间很长,贫血出现较晚。

患者接受放疗时,尤其是照射较大范围的扁骨、骨髓、脾及大面积放疗,如全肺放疗、全骨盆放疗、全腹放疗。造血系统受影响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并有一定的危害,如患者自觉全身乏力,易导致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有出血倾向,导致内脏、颅内出血致死亡。 当白细胞小于3×109/L,血小板小于70 ×109/L时应暂停放疗,升血对症治疗,血象恢复后再开始治疗。不过,当放射野较小,如垂体瘤的放疗或放射野未包括造血系统时,如颈部的放疗、四肢软组织的放疗,如果白细胞小于3×109/L,但大于2×109/L,血小板小于70×109/L,但大于50×109/L /时,仍可继续放疗,但应严密监测血细胞的变化。 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一次。 单纯放疗一般不易引起明显的血象下降,下降的多少与照射野大小、部位等因素有关。放疗中应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造血功能,食物宜高维生素、高蛋白。 升高血象的药物,如升白细胞药物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4、咖啡酸片等。有感染危险者,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必要时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 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意预防感染,应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口腔、会阴部清洁。勿到人员密集处,必须外出时戴口罩,病室通风1-2次/日。血小板减少者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观察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忌用硬毛牙刷刷牙和牙签剔牙,严防磕碰,防止损伤。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卧床休息。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放射治疗区的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害是放疗中和放疗后经常遇到的问题,好发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皮肤薄嫩和多皱褶的部位。照射野皮肤会出现色素沉着、瘙痒、脱皮等。 放射性皮损的发生除了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结构有关外,还与照射总剂量、分割剂量、总疗程时间、射线种类、外界气候条件及患者的自我保护等因素有关。 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要保护好放射区的皮肤:内衣要宽松、柔软,不要在照射野内粘贴胶布、涂抹红汞、碘酒等刺激性药物,不用肥皂等碱性物质、冷(烫)水清洗局部,不要曝晒等。 (1)皮肤瘙痒

鼻咽癌放疗的副作用及危害

鼻咽癌是我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癌生长部位隐蔽,早期基本无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到了晚期,给治疗增加难度。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放疗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很多患者担心鼻咽癌放疗的副作用,一直对治疗犹豫不决,下面就一起了解下鼻咽癌放疗的副作用及危害吧。 1、全身反应: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等,轻微者可不做处理,重者应及时治疗,结合中医中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局部反应: a、皮肤:干性皮肤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及脱皮,能产生永久浅褐色斑。湿性皮肤表现为照射部位湿疹、水泡,严重时可造成糜烂、破溃,如破溃局部可涂美宝湿润烧伤膏,并暂停放疗。 a、口腔粘膜反应:口腔及咽部的粘膜如果位于放疗区内,多数会出现急性的口腔及咽喉粘膜反应,通常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红肿、溃疡、味觉改变、疼痛、咽下困难等病症。 鼻咽癌放疗副作用较大,对于身体较差的患者多半不能承受,如果放疗的时候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放疗毒副作用,并且还具有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证化疗的效果。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体力,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在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以显著的疗效,受到很多患者和家

属的好评,该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真实案例】服用中药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现状 患者:张仁斌,男,62岁,江苏南京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多发淋巴结转移 2011年11月,张仁斌老人确诊为鼻咽癌。确诊后,老人做了37次放疗和4个疗程的化疗。2015年1月,因突然晕厥,张仁斌老人检查后发现鼻咽癌复发,而且已经出现多发淋巴结转移。复发后,老人又按照医嘱做了31次放疗。2017年7月,张仁斌老人复查显示右侧颈部血管鞘周围数枚肿大淋巴结,较以前增大、增多,双侧下数枚小淋巴结。被医生告知老人随时有生命危险后,一家人一边为老人准备后事,一边又继续打听其他治疗方法。 2017年10月4日,张仁斌老人的外甥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治疗。此时,老人身体非常虚弱,精神差,体重在2、3个月内下降20多斤,而且疼痛剧烈,一天需要打5、6支吗啡才能止痛,睡眠、饮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详细了解病情后,袁希福院长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老人开具药方,治疗以减缓病情发展、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存期为主。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老人服用中药,但仅用了3天中药,老人头不疼了,5天后可以吃喝了,14天后老人

谈谈对放疗治疗的认识

谈谈对放疗治疗的认识 认识一、放疗是怎么做的? 很多人好奇放疗是怎么做的,它的过程大约分为三大步:第一步:评估是否适合做放疗 患者来到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放疗科,医生根据患者病灶情况、治愈效果如何、副作用能否承受等做一个综合评定,然后给患者提出放疗建议。符合放疗指征的患者,开始安排放射治疗。 第二步:设计治疗计划 需要医生给出处方、物理师设计治疗计划,整个方案大概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医生会借助CT的图像勾画出肿瘤的照射靶区,并详细标记出肿瘤区域、保护正常组织区域以及建议的放疗剂量,放射治疗是团队协作的过程。 在设计好治疗方案后,物理师的责任就是用电脑特殊软件做治疗计划,以实现医生的放疗方案,比如照射方向、怎么照更合适、剂量具体给多少等,之后还要再和医生沟通设计出的治疗计划是否合理,尽量把误差减到最小。 第三步:开始治疗 通知患者前来治疗。患者躺在放疗治疗床上,应听从技

师安排,一般每次治疗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这取决于病种及医院的放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擅自乱动。如果有不适感,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及手势示意和召唤治疗控制室的技术员,千万不要自行改变体位。因为,姿势改变也许会造成射线照在正常组织上,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常规放疗一般是每周5次,总疗程5-7周,做完一个疗程后,还要坚持到医院复查。复查的时间可以在治疗后3~6个月,有些情况可按医生要求在治疗后1个月复查,以后每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 认识二、放疗可以治哪些癌? 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放疗。对于一个具体的患者来说,是否采用放疗应该按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原则,根据肿瘤的类型、发展期别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而定。 常见肿瘤,如脑胶质瘤、鼻咽癌及其它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胆囊癌、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瘤、转移性肿瘤以及晚期肿瘤止痛及解除梗阻等视病情均可能有放疗指征,具体情况请咨询肿瘤放射治疗科医生。 以早期肺癌为例,通过图像引导加上体部立体定向治疗(SBRT),基本上可以达到和手术切除效果相似的结果。尤

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与处理

第二炮兵总医院肿瘤科陈火明 写在课前的话 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专家逐渐形成共识—综合条件下的个体化治疗能给肿瘤病人带来很好的生存希望和受益。其中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原理,使受照射的肿瘤组织发生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手术、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补充。 一、概述 人类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发明了许多种治疗肿瘤的方法,但疗效却不尽人意,除少数肿瘤外,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单靠某一种方法难以达到很好疗效。但对肿瘤的治疗,专家逐渐形成共识——综合条件下的个体化治疗能给肿瘤病人带来很好的生存希望和受益。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以及各种新的物理治疗技术,但手术、化疗及放疗三大技术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石地位仍然没有动摇。 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原理,使受照射的肿瘤组织发生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手术、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补充。据统计外科手术可治愈22% 的恶性肿瘤,放疗可治愈18% 的恶性肿瘤,化疗可治愈5% 的恶性肿瘤,大约60 - 70% 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疗。 二、电离辐射的作用 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分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只是由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子核,因此,粒子辐射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是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α(β)射线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电离,为粒子辐射。电磁辐射,实质上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γ(X)射线都是电磁波。γ(X)射线能引起物

质分子的电离,为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在被作用物质的局部释放很大的能量,引起被作用的物质发生电离和激发。电离和激发是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 电离作用是指生物组织中的分子被粒子或光子流撞击时,其轨道电子被击出,产生自由电子或带正电的离子,即形成离子对,这一过程称为电离作用。是高能离子如电磁辐射的能量粒子被生物组织吸收后引起效应的最重要的原初过程。 激发是当电离辐射与组织分子相互作用时,其能量不足以将分子的轨道电子击出时,可使电子跃迁到较高能及的轨道上,使分子处于激发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激发作用。被激发的分子很不稳定,容易向邻近的分子或原子释放其能量,但在放射生物效应的发生中其作用不如电离作用重要。 (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及亚细胞结构的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的时候需要放射,在此过程中有放射能量的吸收和传递、分子的激发和电离、产生自由基、化学键的断裂等分子水平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损伤,最终引起整体功能变化直至发生病变。 1.辐射的直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指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沉积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和激发,破坏机体的核酸、蛋白质、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质。实验证明,DNA分子被电离粒子直接击中,可以发生单链或双链断裂、解聚、黏度下降等。此外辐射也可直接破坏膜系的分子结构,如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核膜和质膜,从而干扰细胞器的正常功能。 2.辐射的间接作用 辐射引起组织细胞的作用还可通过间接作用引起,像辐

放疗常见副作用以及缓解方法

手术、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三大步骤,其中放疗是指放射性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比如鼻咽癌、脑癌、食管癌等,虽然放疗能够有效地治疗癌症,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会有很大的副作用,给癌症患者带来深深的痛苦,让他们生不如死。那么放疗的副作用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减轻放疗的副作用呢? 放疗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呢 1、皮肤反应:放疗开始后两到三周,患者在放疗区皮肤会出现干燥、色素沉着、烧灼感、脱毛、皮肤脱屑、发痒,严重的甚至出现水泡破溃,也就是所谓的放射性皮炎。 2、口腔粘膜反应:口腔及咽部的粘膜如果位于放疗区内,多数会出现急性的口腔及咽喉粘膜反应,通常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红肿、溃疡、味觉改变、疼痛、咽下困难等病症。 3、心脏、肝、脑、脊髓、肾脏、眼睛等,包括以上出现早期反应的组织,通常可以耐受一定的剂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果超出了可耐受的范围,则常常出现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损害,常常表现为放疗结束后几个月或者几年,即晚期损伤。 4、全身反应,通常是指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及放疗结束后表现的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头晕头痛、失眠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另外有部分病人会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胀不适等消化道反应。 对于放疗产生的副作用一定要及时缓解,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调理。 1、病人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溏等症时,可给健脾胃之食物。如大枣、葵花籽、核桃、薏仁、萝卜、山楂、弥猴桃、莼菜、虾蟹、鲤鱼、银鱼、泥鳅、胖头鱼、塘鱼、草鱼等,则能健脾开胃,保护消化机能,减轻放疗副作用。如发生口腔粘膜破溃,可用蔷薇花、玫瑰花或桑芽代茶饮 2、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不但可以增加抵抗力,而且还可增加食欲。术后初期可吃菜汁和少量易消化的水果,每次量不宜多,应少量多餐。豆类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一定防癌和抗癌作用。 3、配合扶正固本的中草药,中医治病在我国源远流长,也有着深厚的民族基础,更由于它在癌症治疗中有相当的疗效,在许多方面可以弥补西医之不足。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使用中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大特色,不但能顺利完成疗程,还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 放疗的时候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放疗毒副作用,并且还具有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证化疗的效果。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体力,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在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以显著的疗效,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长期以来,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总结多年治癌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成功研制出的纯中药抗癌良药。 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放疗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因此要做好放疗期间要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以及饮食上的调理,两方面结合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放疗的效果,此外对于不适合放疗的患者也可以单独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减少痛苦。

脑瘤放疗的副作用及危害

在我国,脑瘤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它的发病率是仅次于胃癌、乳腺癌、子宫癌、食管癌的肿瘤疾病,而且近几年其发病率不断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其治疗。临床上,放疗是治疗脑瘤常用的方法之一,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但是很多患者担心脑瘤放疗的副作用,一直对治疗犹豫不决,下面就一起了解下脑瘤放疗的副作用及危害吧。 1、全身反应: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等,轻微者可不做处理,重者应及时治疗,结合中医中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局部反应: a、皮肤:干性皮肤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及脱皮,能产生永久浅褐色斑。湿性皮肤表现为照射部位湿疹、水泡,严重时可造成糜烂、破溃,如破溃局部可涂美宝湿润烧伤膏,并暂停放疗。 a、口腔粘膜反应:口腔及咽部的粘膜如果位于放疗区内,多数会出现急性的口腔及咽喉粘膜反应,通常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红肿、溃疡、味觉改变、疼痛、咽下困难等病症。 脑瘤放疗副作用较大,对于身体较差的患者多半不能承受,如果放疗的时候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放疗毒副作用,并且还具有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证化疗的效果。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体力,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在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以显著的疗效,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帮助了不少患者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延长了他们的寿命,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真实案例】服用中药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的脑瘤患者治疗前后现状 患者:郝建刚,男,38岁,山西省吕梁市人,脑胶质瘤 因腿软走不了路,家人将郝建刚送到当地医院治疗,随后郝建刚又出现大小便失禁,详细检查后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郝建刚按照医嘱做了手术治疗,术后医生又建议做放化疗,但同时告知“放化疗也治不了病,也只是能尽可能的延长病人生命”。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郝建刚的家人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就诊时,郝建刚自术后半个月内已瘦了十几斤,而且神志不清,呕吐。袁希福院长根据家人带来的病例资料以及舌苔面容照片,给郝建刚配了一个疗程的中药。用了一个月的中药后,郝建刚逐渐恢复意识,看到治疗效果后,郝建刚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今,郝建刚胖了很多,而且身体越来越好,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未出现复发,一家人对中医治疗效果都非常满意。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对大家有所帮助,放疗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因此要做好放疗期间要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以及饮食上的调理,两方面结合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放疗的效果,此外对于不适合放疗的患者也可以单独采用中

食道癌放疗的副作用及危害

食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食道癌高发地区之一。由于食道癌早期症状隐匿,仅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的情况出现,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不少患者在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晚期,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临床上,放疗是治疗食道癌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但是很多患者担心食道癌放疗的副作用,一直对治疗犹豫不决,下面就一起了解下食道癌放疗的副作用及危害吧。 1、全身反应: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等,轻微者可不做处理,重者应及时治疗,结合中医中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局部反应: a、皮肤:干性皮肤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及脱皮,能产生永久浅褐色斑。湿性皮肤表现为照射部位湿疹、水泡,严重时可造成糜烂、破溃,如破溃局部可涂美宝湿润烧伤膏,并暂停放疗。 a、口腔粘膜反应:口腔及咽部的粘膜如果位于放疗区内,多数会出现急性的口腔及咽喉粘膜反应,通常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红肿、溃疡、味觉改变、疼痛、咽下困难等病症。 食道癌放疗副作用较大,对于身体较差的患者多半不能承受,如果放疗的时候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放疗毒副作用,并且还具有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证化疗的效果。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体力,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在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以显著的疗效,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帮助了不少患者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延长了他们的寿命,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真实案例】服用中药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的食道癌患者治疗前后现状 患者:刘长书,61岁,商丘市虞城县人 在2011年,刘长书发现自己吃东西特别不顺,后来问题越发严重,连喝粥都成问题,意识到严重性后,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刘长书被确诊为食管癌。确诊后立即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化疗又四个疗程。2013年12月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出现锁骨淋巴结转移。 从商丘到郑州,从南京到北京,各大医院跑了个遍,手术、化疗都做了,然而依旧没有阻挡复发,在一家人绝望之余,看到袁希福中医治疗肿瘤的广告牌,开始考虑中医药保守治疗。2014年3月5来院就诊,袁希福院长依据创立的“三联平衡疗法”进行中医药治疗。 刘长书连续服药一个月,病情好转,身体有劲,肩背也不疼,还独自到北京看望女儿。后女儿到北京广安门医院找陈长怀教授,结果陈教授一看他的整体状况还不错,就问他有没有吃药控制,他说“我吃着郑州希福医院袁教授开的中药”,陈长怀教授当时就说:“啊,我知道他,坚持吃吧!”看到北京的专家都这么说,刘长书一家算是彻底的放了心,坚持服药,到2014年6月份,老爷子已经不觉得自己是个病人了!

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听功能损害因素研究

论著·临床论坛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本研究选取近3年120例鼻咽癌患者,对其听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鼻咽癌患者12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鼻咽癌相关诊疗标准[1],且满足放射治疗操作指征。本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34~61岁,平均(43.65±2.72)岁。与此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60例,女60例,年龄33~63岁,平均(43.14±2.77)岁。本研究病例收集满足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且患者本人或家属对临床诊治情况知情。排除标准:①临床就诊资料缺失者;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合并明显诊疗风险者;④无法定监护人者;⑤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方法:对所选120例鼻咽癌患者均开展放射治疗,照射位置包括鼻咽部、颅底、颈部等,每周照射5次,2.0Gy/次,时间6~7周,总剂量60~70Gy。观察指标: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电测听仪器,对本组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高频、中频、低频声音感知能力开展测试。根据检验结果,对平均语言频率纯音听阈进行分级,按照国际标准,分为5个等级:① 轻度耳聋:近距离听话无困难,听阈26~40dB;②中度耳聋:近距离听话比较困难,听阈41~55dB;③中重度耳聋:近距离大省听话困难,听阈在56~70dB;④严重耳聋:在耳边大声讲话,患者方能听到,听阈水平71~91dB;⑤全聋:即使在耳边大声呼喊,患者也无法听清声音,电测听结果显示其听阈水平>91dB。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听力情况:观察组放疗半年后听力明显减退,中度以上听力损伤所占比例(75.0%)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年后,观察 组中度损伤与治疗半年后相比有所缓 解,但是仍高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 学意义(P <0.05),见表1。 讨论 鼻咽癌患者发病后,鼻咽癌肿瘤本身可对患者听功能造成直接性影响,使患者听功能受到严重损伤[2]。大量的资料证实,放射线对耳蜗及神经组织的损害明显存在延迟性和滞后性。虽然放射线对耳蜗的损害已在部分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但在人体尚缺乏足够的组织学依 据,很多观念仍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加以证实。权威文献报道认为,放疗、化学药物同样能够对鼻咽癌患者听功能造成严重损害,以放疗最为严重[3]。这是因为放疗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射线 可对患者中耳造成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放疗治疗射线不仅对中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听功能损害因素研究 贾强胡高武 621701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18.26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听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鼻咽癌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比较放射治疗前 后的电测听相关检查结果。选取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听功能情况。结果:放疗半年后,观察组中度以上 听力损伤所占比例7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中度损伤与治疗半年后 相比有所缓解,但仍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放疗治疗会对鼻咽癌患者的听功能造成明显不利影响,需加以关 注,从而减少损伤,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放射治疗;鼻咽癌;听功能 Study on the factors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Jia Qiang,Hu Gaowu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you City 62170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on audi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s:120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he audiometry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120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We compared the auditory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half a year of radiotherapy,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proportion of moderate to severe hearing loss was 7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After 1year of treatment,compared with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in the observation group,moderate damage was relieved,but it was still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 <0.05).Conclusion:Radiotherapy can cause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s on auditory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nd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t,so as to reduce the damag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Radiotherapy;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uditory function (下转第47页) 45

放射治疗学

名词解释: 根治性放射治疗(剂量一致):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病变在治疗区域内永久消除,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姑息性放射治疗(剂量不固定):姑息性放射治疗是对病期较晚,临床治愈较困难的病人,为了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而进行的一种治疗。 源皮距(SSD)表示沿射线中心轴从射线源到皮肤表面的距离。 源瘤距(STD)表示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 百分深度计量(PDD)是指体膜内射线中心轴上任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吸收剂量之比的百分数 等剂量曲线:把体膜内过射线中心轴平面上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组曲线,直观反映了射线束在体内离轴方向的剂量变化 肿瘤区GTV)包括已确定存在的肿瘤以及受侵犯组织 临床靶区CTV)包括已确定存在的肿瘤以及潜在的受侵犯组织,CTV要大于GTV,GTV和它外周亚临床病变组织构成临床靶区CTV。 计划靶区(PTV)包括临床靶区,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和由于日常摆位中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 超分割放射治疗:在与常规分割方案相同的总治疗时间内,在保持相同总剂量的情况下每天照射两次 氧增强比(OER)对同一细胞来说,有氧和无氧时达到相同效果所需的能量比。颅底线:外眦与外耳孔连线(眼耳线,基准线)为中颅窝底;眼耳线往后的延长线为后颅窝底;过眉弓下缘与基准线平行的线为前颅窝底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是指将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头颅内某一局限性靶区,使之发生放射性反应,而靶区外周围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计,从而在其边缘形成陡峭的剂量跌落界面,达到外科手术效果的放射治疗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第一类SRT的特征是使用小野三维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分次剂量大大高于常规放射治疗分次治疗剂量。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常规分次的放射治疗技术,而将后一种SRT技术归为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高科技放射治疗技术,即通过调整照射野形态、角度及照射野权重,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相一致。它的特点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立体)形状的适合度大大提高,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照射显著减少。 亚致死损伤:是指受照射以后,细胞的部分靶而不是所有靶内所累积得电离事件,通常指DNA的単链断裂。 潜在致死损伤是:指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若在照射后置于适当条件下由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的现象。 致死损伤:指受照射后细胞完全丧失了分裂繁殖能力,是一种不可修复的,不可逆和不能弥补的损伤。 膀胱参考点:沿膀胱中心与阴道容器连线,过膀胱后表面一点为膀胱受量的参考点. 直肠参考点:宫腔源后端点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0.5cm的位置为直肠受量参考点。 超分割放射治疗(hyperfractionation)可被定义为:在与常规分割方案相同的总治疗时间内,在保持相同剂量的情况下每天照射2次。 曼彻斯特系统:A点宫颈口上方2cm,宫腔轴线旁2cm的位置;B点为过A点横截面并距宫腔轴线旁5cm的位置上 填空 60Co治疗机的半影有几何半影、穿射半影、散射半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只有穿射半影 术前放射治疗的意义:术前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缩小手术切除范围,保存正常功能,减少术中种植和播散。 术后放射治疗意义:对手术切除不彻底,淋巴结有转移,淋巴引流区需预防治疗的病人,采用术后放射治疗均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影响百分深度计量的因素1百分深度的影响2深度剂量随射线能量变化3照射面积对深度剂量的影响 “4Rs”是指,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周期内细胞的在分布,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以及再群体化。 远距离放射治疗分为三种方式:源皮距放射治疗技术,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旋转放射治疗技术(特殊类型:三维适型调强放射治疗)。 一般将细胞的放射损伤概括为三种类型,即亚致死损,潜在致死损伤,致死损伤。MV级治疗机质量保证措施,其物理技术方面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机械性能检测(角±0.5°);照射野特性检测;等中心检测(偏差小于±2mm)。 超分割放射治疗80.5Gy/70次27周(1.15Gy/次,2次/天) 常规放射治疗180~200cGy/d,1周5次 等效方形野边长c= (22a2b)/ (a+b) 子宫颈癌分期:ⅢB期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ⅣA期侵及膀胱或直肠粘膜。 靶原子直接作用,自由基间接作用。 致密电离辐射(中子,a粒子)为指数存活曲线;稀疏电离辐射(X,γ射线等)为非指数存活曲线。 平均致死剂量(D0)反映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正常组织分为早反应组织(增生快的,如肿瘤)和晚反应组织(肌肉和肠胃组织)鼻咽癌治疗方法首选:放射治疗,转移的常见部位为颈深上淋巴结(转移时布野方法为面颈部联合野与下颈切线野),其次为腹肌下淋巴结,再次为颈深中淋巴结和颈深下淋巴结。 简答 1细胞放射损伤的三种类型一般将细胞的放射损伤概括为三种类型,即亚致死损伤,潜在致死损伤,和致死损伤。加名解 2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根据肿瘤组织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将恶性肿瘤大致分成四类:①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②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③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瘤、胰腺癌等④放射不敏感的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肉瘤 3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区别剂量分割不同加它们名解 4放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有:①病人解剖结构,如受照射部位的外轮廓、肿瘤的位置及其不均匀性组织密度等②计量学参数,如百分深度计量、等计量分布等测量和计算模型的不准确③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和范围确定的不准确④摆位的重复性或治疗过程中病人组织和器官的生理活动,如呼吸等。 5放射损伤的反应:①全身反应表现为失眠、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②局部反应为皮肤急性反应,口腔、口咽黏膜急性反应,腮腺急性反应。 6临床剂量学原则1肿瘤剂量要准确,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相同,为局部治疗手段,照射野要对准肿瘤组织,同时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使肿瘤组织得到最大的杀伤2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变化不能超过±5%,即90%的等计量线要包括整个靶区3照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肿瘤内吸收剂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不受或少受照射。 7鼻咽癌的常用基本设置:(1)先面颈联合大野加下颈前切线野(36~40Gy),然后缩野改用面颈联合缩野(照射至总量70Gy)加上颈后区电子线野加下劲前切野。适用于口咽、下咽侵犯的中、晚期病人。(2)先面颈联合大野加下颈前切线野(36~40Gy),然后缩野改用耳颞侧野(照射至总量70Gy)加全颈前切线野。适用于双劲淋巴转移的中期病人。(3)耳颞侧野加上颈前切野。适用于早期及双颈淋巴结阴性病人。 8粒子质量的物理生物特性:(一)重粒子射线的物理特性:1。高LET射线由于其在与介质作用时产生强烈的电离、激发效应,射线粒子的穿透力低,在组织中的射程短。2。粒子在介质表面能量损失较慢,随着深度增加其粒子运动速度逐渐变慢,能量损失增大,在射程末端能量损失率突然增加,形成电离吸收峰即所谓布拉格峰,当粒子最后静止时,能量损失率急剧降为零。(二)重粒子射线的生物特性:重粒子射线对有氧细胞和无氧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因此其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对细胞的含氧状态的依赖性小,因此氧增强比(OER)低。高LET 射线对G0期细胞好和增殖期细胞均有杀伤力,而低LET射线主要对M期细胞敏感,其次是G2期和G1后期细胞具有中度敏感性,因此相对生物学效应(REB)高。 ------------分割线------------- 名词解释: 根治性放射治疗(剂量一致):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病变在治疗 区域内永久消除,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姑息性放射治疗(剂量不固定):姑息性放射治疗是对病期较晚,临床治愈较困 难的病人,为了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而进行的一种治疗。 源皮距(SSD)表示沿射线中心轴从射线源到皮肤表面的距离。 源瘤距(STD)表示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 百分深度计量(PDD)是指体膜内射线中心轴上任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 点深度吸收剂量之比的百分数 等剂量曲线:把体膜内过射线中心轴平面上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组 曲线,直观反映了射线束在体内离轴方向的剂量变化 肿瘤区GTV)包括已确定存在的肿瘤以及受侵犯组织 临床靶区CTV)包括已确定存在的肿瘤以及潜在的受侵犯组织,CTV要大于GTV, GTV和它外周亚临床病变组织构成临床靶区CTV。 计划靶区(PTV)包括临床靶区,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和由于日常摆位中靶位置 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 超分割放射治疗:在与常规分割方案相同的总治疗时间内,在保持相同总剂量 的情况下每天照射两次 氧增强比(OER)对同一细胞来说,有氧和无氧时达到相同效果所需的能量比。 颅底线:外眦与外耳孔连线(眼耳线,基准线)为中颅窝底;眼耳线往后的延长线 为后颅窝底;过眉弓下缘与基准线平行的线为前颅窝底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是指将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头颅内某一 局限性靶区,使之发生放射性反应,而靶区外周围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 计,从而在其边缘形成陡峭的剂量跌落界面,达到外科手术效果的放射治疗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第一类SRT的特征是使用小野三维集束分次大剂量照 射,分次剂量大大高于常规放射治疗分次治疗剂量。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 技术进行常规分次的放射治疗技术,而将后一种SRT技术归为三维立体定向适形 放射治疗技术。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高科技放射治疗技术,即通过调整照射野形 态、角度及照射野权重,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 状相一致。它的特点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立体)形状的适合度大大提高, 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照射显著减少。 亚致死损伤:是指受照射以后,细胞的部分靶而不是所有靶内所累积得电离事 件,通常指DNA的単链断裂。 潜在致死损伤是:指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若在照射后置于适 当条件下由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的现象。 致死损伤:指受照射后细胞完全丧失了分裂繁殖能力,是一种不可修复的,不 可逆和不能弥补的损伤。 膀胱参考点:沿膀胱中心与阴道容器连线,过膀胱后表面一点为膀胱受量的参考 点. 直肠参考点:宫腔源后端点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0.5cm的位置为 直肠受量参考点。 超分割放射治疗(hyperfractionation)可被定义为:在与常规分割方案相同 的总治疗时间内,在保持相同剂量的情况下每天照射2次。 曼彻斯特系统:A点宫颈口上方2cm,宫腔轴线旁2cm的位置;B点为过A点横 截面并距宫腔轴线旁5cm的位置上 填空 60Co治疗机的半影有几何半影、穿射半影、散射半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只有 穿射半影 术前放射治疗的意义:术前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缩小手术切除范 围,保存正常功能,减少术中种植和播散。 术后放射治疗意义:对手术切除不彻底,淋巴结有转移,淋巴引流区需预防治 疗的病人,采用术后放射治疗均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影响百分深度计量的因素1百分深度的影响2深度剂量随射线能量变化3照射 面积对深度剂量的影响 “4Rs”是指,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周期内细胞的在分布,氧效应及乏氧细胞 的再氧合以及再群体化。 远距离放射治疗分为三种方式:源皮距放射治疗技术,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旋转 放射治疗技术(特殊类型:三维适型调强放射治疗)。 一般将细胞的放射损伤概括为三种类型,即亚致死损,潜在致死损伤,致死损伤。 MV级治疗机质量保证措施,其物理技术方面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机械性能检 测(角±0.5°);照射野特性检测;等中心检测(偏差小于±2mm)。 超分割放射治疗80.5Gy/70次27周(1.15Gy/次,2次/天) 常规放射治疗180~200cGy/d,1周5次 等效方形野边长c= (22a2b)/ (a+b) 子宫颈癌分期:ⅢB期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ⅣA期侵及膀胱或直肠粘膜。 靶原子直接作用,自由基间接作用。 致密电离辐射(中子,a粒子)为指数存活曲线;稀疏电离辐射(X,γ射线等) 为非指数存活曲线。 平均致死剂量(D0)反映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正常组织分为早反应组织(增生快的,如肿瘤)和晚反应组织(肌肉和肠胃组织) 鼻咽癌治疗方法首选:放射治疗,转移的常见部位为颈深上淋巴结(转移时布 野方法为面颈部联合野与下颈切线野),其次为腹肌下淋巴结,再次为颈深中淋 巴结和颈深下淋巴结。 简答 1细胞放射损伤的三种类型一般将细胞的放射损伤概括为三种类型,即亚致死损 伤,潜在致死损伤,和致死损伤。加名解 2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根据肿瘤组织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将恶性肿瘤大致分 成四类:①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②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③放射低度敏感 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瘤、胰腺癌等④放射不敏感的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间叶组织 的肉瘤 3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区别剂量分割不同加它们名解 4放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有:①病人解剖结构,如受照射部位的外轮廓、肿 瘤的位置及其不均匀性组织密度等②计量学参数,如百分深度计量、等计量分布 等测量和计算模型的不准确③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和范围确定的不准确④摆位的 重复性或治疗过程中病人组织和器官的生理活动,如呼吸等。 5放射损伤的反应:①全身反应表现为失眠、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②局部 反应为皮肤急性反应,口腔、口咽黏膜急性反应,腮腺急性反应。 6临床剂量学原则1肿瘤剂量要准确,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相同,为局部治疗手 段,照射野要对准肿瘤组织,同时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使肿瘤组织得到最大的杀 伤2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变化不能超过±5%,即90% 的等计量线要包括整个靶区3照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肿瘤内吸收剂量,降低周围 正常组织受照剂量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不受或少受照射。 7鼻咽癌的常用基本设置:(1)先面颈联合大野加下颈前切线野(36~40Gy),然 后缩野改用面颈联合缩野(照射至总量70Gy)加上颈后区电子线野加下劲前切 野。适用于口咽、下咽侵犯的中、晚期病人。(2)先面颈联合大野加下颈前切线 野(36~40Gy),然后缩野改用耳颞侧野(照射至总量70Gy)加全颈前切线野。 适用于双劲淋巴转移的中期病人。(3)耳颞侧野加上颈前切野。适用于早期及双 颈淋巴结阴性病人。 8粒子质量的物理生物特性:(一)重粒子射线的物理特性:1。高LET射线由 于其在与介质作用时产生强烈的电离、激发效应,射线粒子的穿透力低,在组织 中的射程短。2。粒子在介质表面能量损失较慢,随着深度增加其粒子运动速度 逐渐变慢,能量损失增大,在射程末端能量损失率突然增加,形成电离吸收峰 即所谓布拉格峰,当粒子最后静止时,能量损失率急剧降为零。(二)重粒子射 线的生物特性:重粒子射线对有氧细胞和无氧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因此其对细 胞的杀伤效应对细胞的含氧状态的依赖性小,因此氧增强比(OER)低。高LET 射线对G0期细胞好和增殖期细胞均有杀伤力,而低LET射线主要对M期细胞敏 感,其次是G2期和G1后期细胞具有中度敏感性,因此相对生物学效应(REB) 高。 ------------分割线------------- 名词解释: 根治性放射治疗(剂量一致):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病变在治疗 区域内永久消除,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姑息性放射治疗(剂量不固定):姑息性放射治疗是对病期较晚,临床治愈较困 难的病人,为了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而进行的一种治疗。 源皮距(SSD)表示沿射线中心轴从射线源到皮肤表面的距离。 源瘤距(STD)表示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 百分深度计量(PDD)是指体膜内射线中心轴上任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 点深度吸收剂量之比的百分数 等剂量曲线:把体膜内过射线中心轴平面上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组 曲线,直观反映了射线束在体内离轴方向的剂量变化 肿瘤区GTV)包括已确定存在的肿瘤以及受侵犯组织 临床靶区CTV)包括已确定存在的肿瘤以及潜在的受侵犯组织,CTV要大于GTV, GTV和它外周亚临床病变组织构成临床靶区CTV。 计划靶区(PTV)包括临床靶区,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和由于日常摆位中靶位置 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 超分割放射治疗:在与常规分割方案相同的总治疗时间内,在保持相同总剂量 的情况下每天照射两次 氧增强比(OER)对同一细胞来说,有氧和无氧时达到相同效果所需的能量比。 颅底线:外眦与外耳孔连线(眼耳线,基准线)为中颅窝底;眼耳线往后的延长线 为后颅窝底;过眉弓下缘与基准线平行的线为前颅窝底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是指将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头颅内某一 局限性靶区,使之发生放射性反应,而靶区外周围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 计,从而在其边缘形成陡峭的剂量跌落界面,达到外科手术效果的放射治疗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第一类SRT的特征是使用小野三维集束分次大剂量照 射,分次剂量大大高于常规放射治疗分次治疗剂量。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 技术进行常规分次的放射治疗技术,而将后一种SRT技术归为三维立体定向适形 放射治疗技术。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高科技放射治疗技术,即通过调整照射野形 态、角度及照射野权重,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 状相一致。它的特点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立体)形状的适合度大大提高, 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照射显著减少。 亚致死损伤:是指受照射以后,细胞的部分靶而不是所有靶内所累积得电离事 件,通常指DNA的単链断裂。 潜在致死损伤是:指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若在照射后置于适 当条件下由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的现象。 致死损伤:指受照射后细胞完全丧失了分裂繁殖能力,是一种不可修复的,不 可逆和不能弥补的损伤。 膀胱参考点:沿膀胱中心与阴道容器连线,过膀胱后表面一点为膀胱受量的参考 点. 直肠参考点:宫腔源后端点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0.5cm的位置为 直肠受量参考点。 超分割放射治疗(hyperfractionation)可被定义为:在与常规分割方案相同 的总治疗时间内,在保持相同剂量的情况下每天照射2次。 曼彻斯特系统:A点宫颈口上方2cm,宫腔轴线旁2cm的位置;B点为过A点横 截面并距宫腔轴线旁5cm的位置上 填空 60Co治疗机的半影有几何半影、穿射半影、散射半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只有 穿射半影 术前放射治疗的意义:术前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缩小手术切除范 围,保存正常功能,减少术中种植和播散。 术后放射治疗意义:对手术切除不彻底,淋巴结有转移,淋巴引流区需预防治 疗的病人,采用术后放射治疗均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影响百分深度计量的因素1百分深度的影响2深度剂量随射线能量变化3照射 面积对深度剂量的影响 “4Rs”是指,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周期内细胞的在分布,氧效应及乏氧细胞 的再氧合以及再群体化。 远距离放射治疗分为三种方式:源皮距放射治疗技术,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旋转 放射治疗技术(特殊类型:三维适型调强放射治疗)。 一般将细胞的放射损伤概括为三种类型,即亚致死损,潜在致死损伤,致死损伤。 MV级治疗机质量保证措施,其物理技术方面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机械性能检 测(角±0.5°);照射野特性检测;等中心检测(偏差小于±2mm)。 超分割放射治疗80.5Gy/70次27周(1.15Gy/次,2次/天) 常规放射治疗180~200cGy/d,1周5次 等效方形野边长c= (22a2b)/ (a+b) 子宫颈癌分期:ⅢB期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ⅣA期侵及膀胱或直肠粘膜。 靶原子直接作用,自由基间接作用。 致密电离辐射(中子,a粒子)为指数存活曲线;稀疏电离辐射(X,γ射线等) 为非指数存活曲线。 平均致死剂量(D0)反映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正常组织分为早反应组织(增生快的,如肿瘤)和晚反应组织(肌肉和肠胃组织) 鼻咽癌治疗方法首选:放射治疗,转移的常见部位为颈深上淋巴结(转移时布 野方法为面颈部联合野与下颈切线野),其次为腹肌下淋巴结,再次为颈深中淋 巴结和颈深下淋巴结。 简答 1细胞放射损伤的三种类型一般将细胞的放射损伤概括为三种类型,即亚致死损 伤,潜在致死损伤,和致死损伤。加名解 2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根据肿瘤组织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将恶性肿瘤大致分 成四类:①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②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③放射低度敏感 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瘤、胰腺癌等④放射不敏感的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间叶组织 的肉瘤 3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区别剂量分割不同加它们名解 4放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有:①病人解剖结构,如受照射部位的外轮廓、肿 瘤的位置及其不均匀性组织密度等②计量学参数,如百分深度计量、等计量分布 等测量和计算模型的不准确③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和范围确定的不准确④摆位的 重复性或治疗过程中病人组织和器官的生理活动,如呼吸等。 5放射损伤的反应:①全身反应表现为失眠、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②局部 反应为皮肤急性反应,口腔、口咽黏膜急性反应,腮腺急性反应。 6临床剂量学原则1肿瘤剂量要准确,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相同,为局部治疗手 段,照射野要对准肿瘤组织,同时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使肿瘤组织得到最大的杀 伤2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变化不能超过±5%,即90% 的等计量线要包括整个靶区3照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肿瘤内吸收剂量,降低周围 正常组织受照剂量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不受或少受照射。 7鼻咽癌的常用基本设置:(1)先面颈联合大野加下颈前切线野(36~40Gy),然 后缩野改用面颈联合缩野(照射至总量70Gy)加上颈后区电子线野加下劲前切 野。适用于口咽、下咽侵犯的中、晚期病人。(2)先面颈联合大野加下颈前切线 野(36~40Gy),然后缩野改用耳颞侧野(照射至总量70Gy)加全颈前切线野。 适用于双劲淋巴转移的中期病人。(3)耳颞侧野加上颈前切野。适用于早期及双 颈淋巴结阴性病人。 8粒子质量的物理生物特性:(一)重粒子射线的物理特性:1。高LET射线由 于其在与介质作用时产生强烈的电离、激发效应,射线粒子的穿透力低,在组织 中的射程短。2。粒子在介质表面能量损失较慢,随着深度增加其粒子运动速度 逐渐变慢,能量损失增大,在射程末端能量损失率突然增加,形成电离吸收峰 即所谓布拉格峰,当粒子最后静止时,能量损失率急剧降为零。(二)重粒子射 线的生物特性:重粒子射线对有氧细胞和无氧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因此其对细 胞的杀伤效应对细胞的含氧状态的依赖性小,因此氧增强比(OER)低。高LET 射线对G0期细胞好和增殖期细胞均有杀伤力,而低LET射线主要对M期细胞敏 感,其次是G2期和G1后期细胞具有中度敏感性,因此相对生物学效应(REB) 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