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洱海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洱海流域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湖泊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一直是该地区的重点关注领域。
为了实现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需要研究出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扮演的角色四个方面来探讨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
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核心。
由于洱海流域地处高原湖泊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洱海水质,防止水污染。
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收集和处理。
限制河湖入侵,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湿地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保护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
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关键。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且效率低下。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创新。
一方面,可以发展现代农业,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耕作和养殖效率,减少农业面积占用。
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种植和养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洱海流域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型。
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洱海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民族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增加就业机会。
可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碳排放。
政府在经济生态化发展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加大对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提供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监管,确保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遵守环境法规,保护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经济生态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的研究需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扮演的角色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洱海流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洱海流域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挑战。
研究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推动洱海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
洱海流域的传统产业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但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这两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生态农业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方式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可以通过开发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等资源来吸引游客,从而推动洱海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加强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洱海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整个流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式来加强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可以限制开发活动,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向生态保护者提供经济补偿来激励他们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资源管理可以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加强洱海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洱海流域地势复杂,土壤容易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于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质和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加强植被恢复,实施土壤保育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洱海流域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共享。
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可以加强对洱海流域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需要加强与其他流域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经验和信息,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的共同研究和探索。
研究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对于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构思
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
在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满足游客返璞归真的需求,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旅游开发给保护区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促进自然保护区健康持续的发展。
1.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1.1奇特的自然景观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跨大理、漾濞、洱源两县一市,总面积797km2,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动植物、南北动植物过渡带自然景观、冰川遗迹[1]。
苍山有雄伟壮观的十九峰十八溪,构成了苍山独特的秀丽景色,洱海有“三岛”、“四洲”、“五湖”、“八景”等优美的自然景致。
苍山洱海珠联璧合,山水相映,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
被中外游客誉为“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东方日内瓦”。
1.2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该区属受印度洋气候影响的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带,年平均气温为15.5°C,年温差较小,具有气候四季如春的特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有熊猴、云豹、扭角羚、黑颈长尾雉、小熊猫、猕猴、岩羊、穿山甲、领鸺、大理裂腹鱼(弓鱼)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这些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
该保护区还保存着从南亚热带到高山寒漠带的各种植被类型,云南红豆杉、水青树、银杏等珍稀濒危树种[2]。
1.3多彩的人文景观大理有著名的大理三塔、南诏避暑行宫、金刚城以及南诏德化碑等著名的文化遗址。
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有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这里居住着白、彝、回、傈僳、苗、纳西、阿昌等21个少数民族,其中白族是主体民族。
白族崇尚白色,有保存完好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走马转角楼”等白族传统民居。
霸王鞭舞是白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代表,此外还有白族调,诵经调,耍海会,石宝山对歌会等民族风情,扎染和木雕是白族传统的手工艺,白族的“三道茶”也是享誉中外。
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
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摘要:环洱海地区作为中国旅游名胜区,其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对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和优化进行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优化措施,以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洱海;乡村聚落系统;演变;优化一、引言环洱海地区位于中国滇池周边,风景秀丽,是国内外旅游者争相参观的胜地之一、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乡村聚落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土地过度利用等。
因此,对于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环洱海地区的乡村聚落系统经历了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到旅游社会的转变。
在农耕社会时期,乡村聚落系统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人们生活简朴,社会关系紧密。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量游客涌入该地区,乡村聚落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农民放弃农业,转而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乡村聚落逐渐变为旅游景区。
这种转变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三、乡村聚落系统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洱海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游客乱扔垃圾、乱扔烟蒂等行为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资源浪费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环洱海地区的快速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同时,旅游业也对当地的水资源、能源资源等造成了大量浪费。
3.土地过度利用为了满足旅游业的需求,环洱海地区的土地过度利用现象严重。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旅游设施的建设,导致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产出逐渐下降。
四、乡村聚落系统的优化措施1.加强环洱海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游客的教育与引导,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同时,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严禁破坏环境的行为。
2.优化旅游设施的建设,合理利用资源。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节约能源、材料等方面,减少浪费,降低环境压力。
3.加强土地规划和农业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环洱海流域低碳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环洱海流域低碳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作者:董亚竹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6期低碳旅游是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一种新模式来发展低碳经济的提议。
由于旅游行业中的旅游活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其他行业密切关联。
因此,节能减排是构成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选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环洱海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出一条适合环洱海流域旅游业低碳化与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煤油燃料等化石能源的过多消耗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严重破坏了空气质量,造成气候变化恶劣,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旅游”、“低碳生活”等新观念、新政策随之出现。
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我国把“低碳化”作为战略目标,旨在增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和生态化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低碳旅游的含义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旅游是指减少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保护旅游地区的生态文明,尊重旅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障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一种新模式来发展低碳经济的提议。
由于旅游行业中的旅游活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其他行业密切关联。
因此,节能减排是构成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旅游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倡导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环境友好的绿色旅游方式,确保由吃、住、行、娱、购、游六个方面的旅游环节及相关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在最低限度,是一种健康,绿色,环保的旅游理念。
二、环洱海流域低碳旅游存在的问题(一)低碳消费意识薄弱针对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当地居民及游客低碳旅游消费意识的不同,年轻居民及游客可能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大部分对低碳旅游的认识还很薄弱。
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普遍缺少低碳知识、低碳价值、低碳态度、低碳行为等观念,没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洱海流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
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洱海流域的地理背景、现状分析以及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洱海流域地理背景洱海流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涵盖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是中国西南山地湖泊区的典型代表之一。
洱海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从高原向低地逐渐过渡的地形特征,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800-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温差大,雨量充沛。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湖泊,湖岸线长约87公里,最深处达21米,湖泊面积约246.25平方公里,湖泊周围山峰环绕,风光优美。
洱海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二、洱海流域现状分析1. 生态环境洱海流域作为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之一,其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活动增多、旅游业蓬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洱海流域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湖泊周围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破坏和减少等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土地退化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2. 经济发展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以农业、旅游业和民族手工业为主,农业占据了洱海流域绝大部分的土地资源,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旅游业是洱海流域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而民族手工业也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之一,如白族的手工艺品、布匹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3. 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洱海流域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重、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逐渐显现。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突出,农村人口外流加速,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
环洱海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环洱海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作者:贾笑沛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8期贾笑沛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旅游资源为支撑,洱海作为大理的重要旅游资源,在大理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开发和维护好洱海旅游资源,对大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大理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环洱海旅游的开发,但是当前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的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问题也日渐凸显。
本文则依据当前环洱海旅游开发所产生的问题,通过文献查阅法、实地访谈法等方式提出了兼顾环洱海旅游发展、洱海生态环境和市场效益三者合一的开发模式。
一、湖泊开发模式的内涵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发现,湖泊旅游开发的研究基本上包含着一些比较固定的论题:自然环境条件的污染、滨湖社区人文环境要素的改变,以及根据这些论题提出的应对措施。
如叶小青,占勇明以南明湖为例,认为湖泊旅游的开发都要以“回归自然,尊重传统”为主题,旅游活动的展开也充分体现现代旅游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措施,实现南明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赵敏燕, 蒙睿, 董文渊在文章中探讨了湖泊生态环境整治与旅游活动开发的互动机制, 并提出了一系列诸如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湖滨生态恢复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等,来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对策与措施, 使云南高原湖泊旅游满足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学者对湖泊开发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当前湖泊旅游的开发不是追求绝对的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无节制的开发,而是要通过旅游开发来改善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市场效益最大化,做到洱海、生态环境、市场效益三者的统一和谐。
笔者认为洱海旅游的开发要依托洱海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不同的旅游功能。
在借鉴相关论文基础上综合得出,洱海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大致可分为(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以看出:一是洱海景观资源,其具有观赏功能,其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岛屿和湿地资源在绿化覆盖率和洱海水域净化方面展现的功能也比较突出;二是洱海游憩资源,其可以用来休闲、娱乐和学习等。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洱海流域地处云南高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洱海周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云南省的重要经济区域。
长期以来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实现经济生态化发展一直是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探讨。
一、洱海流域的经济现状洱海流域地处云南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业一直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洱海周边地区还种植大量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农业发展也比较发达。
洱海流域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锰、磷、钾等,工业也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
长期以来,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由于过分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源减少、土地沙化、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工业排放、农田施肥和农药使用,导致洱海水质恶化,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洱海流域地处云南高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洱海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中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过度,导致了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
洱海水质恶化严重。
由于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排放等原因,导致洱海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部分地区已经无法适应鱼类的生存,水中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
洱海周边的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过度的伐木和过度放牧,导致了植被的破坏,草地沙化现象严重,导致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的产生。
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交通的增加,洱海周边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了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洱海流域的经济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需要寻求一条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路径。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加强土地的植被恢复,减少草地沙化现象,改善洱海的水质。
需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源向环保型和绿色产业倾斜。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洱海流域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一个重要水域,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洱海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破坏和生态退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需要探索一条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
要加强洱海流域的环境保护。
洱海是洱海流域最重要的水体,保护洱海的水质是保护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
要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要加强湿地保护,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要推动洱海流域的经济结构调整。
过去的发展方式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这种模式容易带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应该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重点,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特色农产品和绿色旅游产品,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绿色转型。
要加强洱海流域的水资源管理。
由于洱海流域水资源丰富,但也容易出现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要加强洱海流域的水污染治理,遏制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四,要促进洱海流域的生态旅游发展。
洱海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要加强旅游规划与管理,保护好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洱海流域的生态旅游品牌建设。
要加强洱海流域的生态教育和公众参与。
只有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
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心。
要加强公众对环境决策的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需要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以及加强生态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洱海研究报告
洱海研究报告洱海研究报告日期:2022年5月编写者:XXX引言: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大理州,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洱海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本研究旨在对洱海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对洱海进行了研究。
首先,我们通过采集洱海的水样来进行水质分析,包括测量水体的pH值、浊度、溶解氧含量以及主要的水质指标如氮、磷含量等。
其次,我们进行了洱海周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采集了不同区域的植物和动物样本,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物种。
最后,我们还对洱海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包括湖岸的开发和污染情况等。
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洱海的水质整体上是良好的。
水体的pH值处于中性或弱碱性,浊度较低,溶解氧含量符合生物生存的要求。
然而,我们发现洱海的氮、磷含量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发现洱海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和植物资源,其中一些物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湖岸的开发和污染,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受到了威胁。
讨论:洱海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需要保护和管理。
首先,应加强对洱海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限制湖岸的开发活动,减少人类活动对洱海的影响。
其次,应加强对洱海水质的监测和管理,控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最后,应重点保护洱海的生物多样性,落实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研究。
结论:洱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本研究对洱海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洱海的水质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问题,并且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和管理洱海,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控制水质的污染,重点保护和研究洱海的濒危物种。
参考文献:1. XXX, XX. A Study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Erhai Lak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XX.2. XXX, XX. Biodiversity Survey of Erhai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Journal of Ecology, 20XX.3. XXX, XX.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Erhai La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XX.。
大理洱海周边乡村旅游差异化研究策略
大理洱海周边乡村旅游差异化研究策略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活动之一,而由大都市向偏远地方进行旅游活动的趋势已非常明显。
如今偏远地区的传统村落游日益成为热点,抓住云南大理环洱海地区具有“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区、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区、乡村经济发展活跃区”等多重特征的典型区域,分析洱海周边乡村旅游差异化,在评价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村落的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不同旅游旅游开发模式的得失,探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合理模式。
主要研究环洱海传统村落旅游差异化,选取喜洲村、双廊村和龙下登村为典型村落来进行比较研究,又分别从运营方式、开发效益、适宜性三方面方面对三种旅游开发模式和旅游差异化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
对环洱海传统村落合理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思考,思考合理旅游开发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针对现存的旅游开发模式不足之处以及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和构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
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
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
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洱海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
洱海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与云南低山丘陵过渡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长期以来,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加之人口增长、旅游业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洱海流域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亟待找到一条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路径。
一、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现状1.农业洱海流域的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等,种植结构单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过多,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污染。
2.旅游业洱海流域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业。
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过度开发和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给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3.工业洱海流域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大理市和剑川县等地。
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规模小、技术含量低。
一些传统的工业企业对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洱海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水污染洱海流域的水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城乡污水处理不到位,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原因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使得洱海的水质不断下降。
2.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长期以来,洱海流域的土地资源一直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一方面是农业生产需要,另一方面是旅游业和城市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洱海流域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开发,使得很多珍稀植物和动物受到了严重威胁。
针对洱海流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应当推动农业生产的生态化转型,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广高效灌溉技术,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洱海流域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规划旅游开发项目,控制游客的数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加强景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洱海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高原淡水湖泊,被誉为“西南第一湖”,是世界上最耐寒的鱼类之一——洱海鲸的栖息地之一。
环洱海旅游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项目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对洱海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将就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会导致湖水质量下降。
洱海是云南省首个国家级保护区,是重要的饮用水来源,而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对湖泊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沿海地区的海滩,因为游客使用化学防晒霜等药品,会导致海水中化学物质含量增加并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在洱海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也可能会增加湖泊中的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含量。
此外,旅游开发还可能导致湖泊岸线的破坏,沙滩丧失和沉积物的增加,均可能进一步导致水污染。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会对洱海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
洱海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主要是由湖泊岸线、湿地、水生生态系统、林地和草地等多个环节构成。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可能会对洱海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随着旅游业的扩大,可能会给湖泊周边的自然生境带来严重的干扰,破坏湖泊上的自然景点。
此外,为了满足旅游业的需求,开发商和相关人员可能进行恶性采矿和滥伐森林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和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损害。
最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对当地社会和文化产生不良影响。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可能会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发生变化,导致传统文化的丧失。
此外,环洱海旅游开发也可能会导致部分旅游资源香消玉殒,无法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增强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感,要求旅游业和当地居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当然,只有让旅游业和环境两者得到共同的发展,才能实现洱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理洱海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性 , 目前仅 是各镇 政府 负责旅 游 的开 发 , 但 尚未 设立 专 职机 构 。只是 当地 有一 定经 济基础 的社 区居 民直 接 或 问接参 与旅游业 ,旅 游业对 当地 经济 的带 动作 用 较 弱。旅 游产 品开发较 单一 ,缺乏 多样性 和特色
性 ,旅游 产 品的宣传 尚处 在 口头传递 阶段 。旅 游 收
1 2 环 境 保 护 面 临 看 巨大 的 压 力 .
关键词 : 湖滨 带 ; 游 社 区 建设 ; 海 旅 洱 中 图分 类 号 :5 2 9 F 9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9 9 2 0 )6— 0 8 3 17 5 1 (07 0 0 2 —0
The Co t r e s e fTr e v l pm e t o ha ke i l un e m a ur so av lDe eo n fEr iLa n Da i
A b t a t: k n h h ilk fDa ia a e a ay e h u r n tt sa d p o ie tp o l msi s r c Ta i gt e Er a a e o l sa c s , n l z d t e c re tsau n r m n n r b e n p a tc , a d c nsd r d t e ta e ig d v lp e twa fEr a a e i l i i l e eo me t r cie n o i e e h rv ln e e o m n y o h il k n Dai s a smp e d v l p n wa , t e h u o wa d r l v n o n e me s r s fo ma y a g e fve s c s s se c n tu — y h n t e p tf r r ee a tc u tr a u e r m n n ls o iw u h a y t m o sr c t n e o o e e o me t a rc lu a es r o rs i , c n my d v lp n , g iu t r ll iu e tu im, e o o y e vr nme tp o e to o c lg n io n r tc in. Ac o d n o c r i g t s sa n b e d v lp n a d ham o y s cey o sr ci n pu o a d t e c aa trsi ta e ig d — u ti a l e e o me t n r n o i t c n tu to , tfr r h h r ce itc r v l e w n v lp n d fEr a a e i l, i r e o i r v o e iie a i t . eo i g mo e o h ilk n Dai n o d rt mp o e c mp tt b l y v i Ke o ds l k sd ; r v lc m mu iy c nsr c in; ha a e y W r :a e i e ta e o n t o tu to Er iL k
洱海旅游调研报告
洱海旅游调研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的国家,而洱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自然成为了众多旅游者前往云南省的必选目的地之一。
为了了解洱海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洱海旅游调研,并整理出以下的调研报告。
一、洱海旅游的概况1.1 洱海的位置和特点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和度假。
1.2 洱海旅游的主要景点洱海周边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大理古城、洱海风景区、三塔寺等。
大理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建筑、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洱海风景区则是洱海最美的风景景点,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面,欣赏湖光山色;三塔寺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寺内有精美的佛像和文物。
二、洱海旅游的优势与不足2.1 优势洱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同时,洱海周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游客可以一边欣赏自然风光,一边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2.2 不足洱海旅游开发相对滞后,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此外,洱海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也亟待加强,部分地区存在垃圾处理不当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三、洱海旅游的发展机遇与挑战3.1 机遇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洱海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未来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此外,云南省政府也将洱海旅游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加大对洱海旅游的支持力度。
3.2 挑战洱海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保持其原始美的同时,还要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
四、洱海旅游的发展策略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加大对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4.2 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洱海周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垃圾处理和水质监测,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确保游客安全和舒适度。
大理洱海保护治理调研报告
大理洱海保护治理调研报告《大理洱海保护治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大理洱海是云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和旅游景点。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和环境污染,洱海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治理洱海,我们进行了该调研。
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深入洱海周边地区,与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和访谈,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二、问题现状和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洱海的水质已经严重恶化,湖泊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工业和农业污染:周边地区的工业和农业活动排放了大量的废水和农药,直接导致了洱海水质恶化。
2. 污水排放问题:周边村庄和旅游景点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洱海,使其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3. 旅游开发压力:洱海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旅游开发也给湖泊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治理建议为了保护和治理洱海,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环境管理:加大对工业和农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限制废水和农药的排放,防止污染源对洱海的进一步损害。
2.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资金和技术,加强周边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确保所有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再排放。
3. 持续教育宣传:加强对民众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环保教育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4. 促进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开发,确保旅游业对洱海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调研成果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迫切性和困难性,并收集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成果将为相关部门制定洱海保护治理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大理洱海保护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重视。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我们的调研成果,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保护和治理好洱海,保障湖泊生态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洱海流域是云南省重要的生态经济区之一,其经济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同时也需要保障生态绿色发展。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路径,以期能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洱海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生态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
要加大生态修复的力度,修复湖泊、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并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推动绿色发展洱海流域可以开展以旅游业、农业等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实施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等创新,推广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模式,打造特色绿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循环利用,推动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
三、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对生态经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体制,调整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政策,加强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投入,推出支持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治理,促进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长江、珠江甚至南海的生态系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
可在经济合作、技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洱海流域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外资和外资企业的投资,实现经济生态化发展。
总之,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国际合作。
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全面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推动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洱海景区策划思路与方案
洱海景区策划思路与方案一、背景介绍洱海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著名景区,被誉为中国南方的“海市蜃楼”。
洱海以其雄伟壮丽的湖光山色、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受到游客的喜爱,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竞争的加剧,洱海景区需要寻找更好的策划思路和方案来提升其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探讨洱海景区的策划思路和方案,帮助该景区实现全面升级。
二、目标与定位1.目标:通过策划思路和方案,打造洱海景区为国内外游客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定位:以洱海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以及活动体验为核心,建立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包括休闲度假、文化交流、生态探索等。
三、策划思路1.大力宣传洱海的自然美景:洱海拥有壮丽的湖光山色、纯净的水域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通过加大对洱海风光的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前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升洱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引进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聘请具备丰富经验的景区规划与设计团队,对洱海景区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优化景点布局和交通安排,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3.加强与当地白族文化的融合:洱海周边地区是白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与该文化有机融合是洱海景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举办白族文化节庆活动、建设白族文化展示区等方式,展示和传承白族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白族文化的魅力。
4.推动洱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强洱海生态保护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止污染,并推动洱海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服务给游客。
四、方案1.景点升级与修复:通过投资对洱海周边的景点进行升级和修复,提升其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
修复古建筑、增加互动体验设施,并配备讲解员提供专业解说服务,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2.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例如,推出湖中漂流、湖畔露营、厨艺体验等特色活动,丰富游客在洱海的体验。
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
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摘要:?关键词: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演变;优化一、引言乡村聚落作为农村地区最基本的聚居形式,对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环洱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乡村旅游景区之一,其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该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分析1. 历史演变环洱海地区的乡村聚落系统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最早期,乡村聚落主要以农耕为主,人口较少。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乡村聚落逐渐扩大,并出现了多样化的聚落形态。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乡村聚落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庄,农田和聚落的格局相互交错。
2. 自然环境的影响环洱海地区的乡村聚落系统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限制了聚落的分布和发展。
山区和湖滨地区的聚落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也存在一定差异。
3. 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变迁对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传统农业聚落逐渐消失,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聚落。
同时,城市化进程对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优化研究1. 保护传统文化与历史建筑乡村聚落的保护工作是优化研究的核心。
环洱海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资源,应当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保持乡村聚落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优化乡村聚落系统的重要任务。
在考虑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不合理开发和破坏。
3. 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和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对优化乡村聚落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课题研究论文: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04046 旅游管理论文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洱海,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又是大理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具有自然保护、景观旅游、城市用水以及气候调节和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是大理州乃至整个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一、湖泊旅游开发的环境问题湖泊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湖泊水体的污染、森林植被的破坏、湖滨湿地的侵占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有陆林,虞虎认为湖泊旅游开发会影响水质条件、造成土质破坏。
赵敏燕,蒙睿等(2004)认为湖泊水体污染、流域森林资源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云南高原湖泊旅游开发的瓶颈。
[2]高文荣(2001)在对抚仙湖旅游开发研究时,发现其重建轻管,服务设施和人造景观开发比例不合理,区域环境问题突出,过度开发导致环境负效应问题、污染问题严重。
[3]二、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本文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洱海生态问题。
对于大理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发展旅游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国外学者Green、国内学者陆林等采用特尔菲法对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废弃建筑物的更新利用、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改善当地的环境。
环洱海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使当地政府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打造一个生态和谐的洱海。
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告诉我们,“洱海旅游+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是洱海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
(二)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洱海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着的环境。
随着近几年环海旅游人数的增加,游客将各类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洱海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日期:
环洱海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旅游管理
环洱海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贾笑沛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旅游资源为支撑,洱海作为大理的重要旅游资源,在大理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开发和维护好洱海旅游资源,对大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大理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环洱海旅游的开发,但是当前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的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问题也日渐凸显。
本文则依据当前环洱海旅游开发所产生的问题,通过文献查阅法、实地访谈法等方式提出了兼顾环洱海旅游发展、洱海生态环境和市场效益三者合一的开发模式。
一、湖泊开发模式的内涵
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发现,湖泊旅游开发的研究基本上包含着一些比较固定的论题:自然环境条件的污染、滨湖社区人文环境要素的改变,以及根据这些论题提出的应对措施。
如叶小青,占勇明以南明湖为例,认为湖泊旅游的开发都要以“回归自然,尊重传统”为主题,旅游活动的展开也充分体现现代旅游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措施,实现南明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赵敏燕, 蒙睿, 董文渊在文章中探讨了湖泊生态环境整治与旅游活动开发的互动机制, 并提出了一系列诸如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湖滨生态恢复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等,来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对策与措施, 使云南高原湖泊旅游满足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学者对湖泊开发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当前湖泊旅游的开发不是追求绝对的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无节制的开发,而是要通过旅游开发来改善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市场效益
最大化,做到洱海、生态环境、市场效益三者的统一和谐。
笔者认为洱海旅游的开发要依托洱海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不同的旅游功能。
在借鉴相关论文基础上综合得出,洱海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大致可分为(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是洱海景观资源,其具有观赏功能,其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岛屿和湿地资源在绿化覆盖率和洱海水域净化方面展现的功能也比较突出;二是洱海游憩资源,其可以用来休闲、娱乐和学习等。
通过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来发展休闲度假游,进而提升旅游市场潜力。
三是洱海服务资源,其具有其它功能和服务功能。
通过深度挖掘以上所述的旅游资源特色优势及其具有的功能一方面可以扩大旅游市场效益,另一方面又可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二、环洱海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湿地开发对洱海环境影响分析
近年来,大理州林业局联合多部门持续为大理增加湿地。
目前已建成洱海月湿地、玉龙河湿地、才村、古生、龙龛、下河湾湖滨湿地等共1975亩。
但是,随着环洱海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湿地开发不合理、洱海湿地保护相关单位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使得洱海湿地保护治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抢占洱海滩地建房、周边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自驾游、背包客带来的旅游垃圾等一系列污染问题,
消弱了洱海湿地的自净能力,加重了入湖污染的负荷,使得洱海富营养化程度增加,导致洱海水质下降。
从云南网得知,今年4月,大理对洱海流域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整治过程中发现,喜洲镇桃源自然村53户在建户中,有13户占用基本农田,7户占用洱海滩地,1户占用洱海湿地,其违法建房行为严重影响洱海湿地环境。
另外,环海交通运行量日益增加,又缺乏针对性的环保措施,从而导致由交通运行产生的垃圾对沿途湿地、洱海动植物生存环境和生态多样性造成一定干扰,影响了洱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洱海生态保护带来了挑战。
(二)岛屿开发对洱海环境影响分析
洱海岛屿利用其特色的农村风貌,岛屿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岛屿旅游,促进了整个环洱海旅游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洱海岛屿开发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景区原住居民从事旅游业人数增多,建房无法控制,必然对岛屿旅游资源、旅游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南诏风情岛、小普陀上商贩秩序混乱,致使游客参观困难。
洱海岛屿景区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厕所、治污设备等无论从先进性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致使景区内垃圾不能够被妥善的处理,造成洱海环境污染。
例如近几年来,沿洱海建设的亲水客栈也构成了污染洱海的一大隐患。
此外,岛屿开发管理过程中权责不分明,一方面政府介入太多,另一方面由企业主导经营的景区景点在实际开发中仅注重短期效益,片面追求短期旅游产品的开发、客源市场的扩大、旅游收入的增加等,而没有站在岛屿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友好开发,致使岛屿旅游开发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冲突。
三、环洱海旅游产品开发分析
环洱海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具体的旅游产品开发仅仅是对景区、景点和旅游
线路的开发,在对洱海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树立起“大旅游”观。
(“大旅游”强调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和谐有序,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结果导致洱海旅游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游客重游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例如乡村旅游多以农家乐、小景点休闲为主;海岛旅游多以观光游览为主,游客参与性项目很少;洱海水上旅游产品以游轮观光为主,以及少数政府企业联合举办的环洱海自行车赛等游客体验型项目。
以上旅游产品总体开发不深入,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
随着自驾车旅游者的不断增加,环洱海周边的服务区、停车场和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显得更加紧缺。
基于对以上环洱海旅游开发活动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洱海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
在短期的开发效益和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的选择上,确实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四、环洱海旅游开发的建议
通过对环洱海旅游开发活动与生态环境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环洱海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景区景点在吸引游客方面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景区旅游依赖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控制景区的污染成为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关键。
严格控制洱海边房屋建筑的数量,禁止在洱海边出现“亲水客栈”等侵占洱海滩地、私搭乱建,破坏洱海资源等违法行为。
从大理日报得知,大理州纪委充分发挥主体责任,于今年对洱海沿岸乱建房的督查中对洱海沿岸10个乡镇进行监督检查,已叫停洱海周边村镇2112户在建建筑物,取缔2800多亩鱼塘。
另外还要大力完善景区周边酒
店、客栈、餐饮等旅游服务行业的治污设施,如湖边饭馆经营户要自觉建截污配套设施,修建庭院污水处理设施等,力保不向洱海排放一滴污水。
明确责任分工。
政府参与规划、管理的旅游资源要以保护为前提,要大力投资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及时解决景区资源恢复与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可通过将部分旅游业收入返还到生态环境保护上,使得旅游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友好发展。
当地政府各职能代表、当地群众代表、开发经营单位代表应共同负责景区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保证景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大旅游”背景下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在“大旅游”背景指导下进行,避免只对一个景区景点或一条旅游线路进行开发,自行乱开发、乱建设现象只会导致产品单一、内涵欠缺、重复建设以及资源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旅游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环洱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优势来丰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教育、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另外还可根据环洱海旅游资源、市场状况,考虑开发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医疗旅游、度假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
一方面可以改善淡旺季环洱海旅游发展差异较大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拼凑人数这种粗矿型旅游带来的环境压力。
只有站在洱海整体环境角度进行开发,才能达到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和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五、总结
洱海作为大理地区的母亲湖,对当地人民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而本文以旅游大环境为切入点,针对环洱海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在以后的环洱海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要只有发展经济的冲动,使得高原明珠——洱海的生态一次又一次的“受伤”。
同时也希望这些建议对于未来环洱海整体环境的改
善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