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德故事
道德经五善的小故事

道德经五善的小故事《道德经》是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的传世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五善”观念,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
下面将通过五个小故事来阐述这五善的内涵。
一、善行:孔子访老子孔子年轻时曾拜访老子请教道德学问。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便告诉他:“善行无辙迹。
”意思是说,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车辙。
孔子领会到老子是要他谦虚低调,不张扬自己的学问。
从此,孔子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圣人。
二、善言:晏子使楚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名臣,他善于辞令,曾出使楚国。
楚王想戏弄他,故意让人把城门关上,只开一个小洞让他通过。
晏子却从容地说:“这是狗国吗?为何狗洞如此之大?”楚王听后尴尬不已,立刻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以善言应对,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让楚王自取其辱。
三、善数:管仲治国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名臣,他善于计算,精通理财。
齐桓公任命他为相,管仲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国富民强。
他主张“轻徭薄赋”,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管仲的善数之才,为齐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善闭:孟母教子孟母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的母亲。
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住在墓地附近。
孟母担心孟子学坏,便搬家到学校附近。
孟子放学后,孟母发现他学会了撒谎,便剪断织布机上的线,教育孟子要诚实守信。
孟母的善闭之举,使孟子成为一代儒家大师。
五、善结:张良拾履张良是汉朝开国功臣,年轻时曾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
张良捡起鞋后,老人又让他帮忙穿鞋。
张良一一照做,老人赞叹他善于结交人,并传授给他一部兵书。
张良凭借善结之才,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通过这五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经》中五善的内涵。
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些品质不仅适用于古代,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那我给你讲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这小子啊,打小就特别聪明懂事。
他家有一堆梨,哥哥们都眼巴巴瞅着,他也瞅着。
这时候呢,大人就说让小孩子们自己拿梨吃。
一般的小孩啊,那肯定是挑最大的拿,谁不想吃个大的呀。
可孔融不这样,他瞅了瞅那些梨,直接拿了个最小的。
这可把大人惊着了,就问他:“融儿啊,你为啥不拿大的呢?”孔融就脆生生地说:“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大的梨得给哥哥们吃。
”你看这小孩,多懂礼数啊。
他这一让梨,可不仅仅是让个梨这么简单,这就是一种谦让的品德。
在那个时候就知道把好东西让给别人,这种品德可太值得咱们学习了。
再给你说个“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这人啊,是个言出必行的主儿。
有一天呢,他的老婆要去集市上买点东西。
这小孩就哭闹着要跟着去。
他老婆嫌小孩跟着麻烦,就哄小孩说:“乖啊,你在家好好待着,等娘回来给你杀猪吃肉。
”小孩一听有肉吃,就不闹了。
等他老婆从集市上回来呢,就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呢。
他老婆就急了,说:“我就哄孩子的,你咋还真要杀猪啊?”曾子一脸严肃地说:“这可不行,咱们做大人的不能骗小孩啊。
要是咱们骗他,他以后就不相信咱们了,而且还会跟着学骗人呢。
”说完,就把猪给杀了。
你看,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要诚实,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这故事就告诉咱们,做人啊,得讲诚信,答应的事情就得做到,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更得做好榜样。
还有“季布一诺”的故事呢。
季布这个人啊,那可是在江湖上很有名气的。
为啥有名气呢?就是因为他这人特别讲信用,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当时的人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就是说,你给我一百斤黄金,都比不上季布答应我一件事。
他在楚地那一带是相当有威望的。
有一次啊,季布被敌人追捕,那些人到处张贴告示要抓他。
季布呢,就躲到了一个朋友家。
这个朋友啊,冒着被牵连的危险把季布藏了起来,就是因为他相信季布是个守信的人,自己帮助他,季布以后肯定也不会亏待自己。
后来呢,季布靠着他的信用和朋友们的帮助,终于摆脱了困境。
孔融让梨讲解

孔融让梨讲解
孔融让梨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道德教育故事,讲述的是孔融小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时,他总是拿最小的梨,而把大的留给哥哥们。
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是尊老爱幼、尊重和谦让,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故事中,孔融展现出了非常高尚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他从小就知道要尊重长辈、爱护幼小,并且能够自觉地遵守这个原则。
同时,他也表现出了非常谦逊和礼让的态度,不争不抢,只为了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别人。
这种态度和行为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值得学习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一个人是否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关乎自己的内心修养,还会影响周围人的看法和行为。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孔融一样,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谦逊礼让,那么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爱护幼小,并且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谦逊和礼让的品质。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总之,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它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却是非常深刻的。
我们应该学习孔融的精神,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古代18个道德故事

中国古代18个道德故事
1.《禹贡鱼》:讲述小禹把大型鱼贡献给皇帝,以示忠心的故事。
2.《抓住月亮的少年》:讲述无私奉献的故事。
3.《被渔夫抛弃的国王》:讲述礼貌待人的故事。
4.《张子房和女儿李白》:讲述家庭友爱以及克己付出的故事。
5.《煮酒论英雄》:讲述男人荣誉及朋友般的友谊的故事。
6.《水滴石穿》:讲述努力不懈、毅力坚强的故事。
7.《新安溪金稻穗》:讲述勤奋努力,种出金穗的故事。
8.《开拓者黄飞鸿》:讲述勇敢、坚强的故事。
9.《白蛇传》:讲述真爱恒久的故事。
10.《青衣女婿》:讲述男婿忠孝的故事。
11.《狐假虎威》:讲述勇于自我牺牲的故事。
12.《卖炭翁》:讲述勤勤恳恳、尽责要求的故事。
13.《长恨歌》:讲述对爱情绝不妥协的故事。
14.《金陵桥》:讲述有责任感、尊重爱情的故事。
15.《龙生九子》:讲述互相尊敬、团结友爱的故事。
16.《愚公移山》:讲述勤劳智慧、刻苦努力的故事。
17.《大闹天宫》:讲述行将就木的勇敢与诚信的故事。
18.《赵客缦胡缨》:讲述保护朋友,付出一切的故事。
关于诚实的典故

关于诚实的典故诚实是一种美德,被认为是人类道德品质的基石。
在古代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诚实的典故流传至今,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诚实的重要性,也告诉人们只有真诚待人、真实相处,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故事一:《西游记》中的悟空与牛魔王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故事展现了诚实的力量。
悟空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一行人的安全,与牛魔王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悟空力大无穷,但牛魔王同样不弱,双方势均力敌。
在一次交手中,悟空偷偷地以变化之术化身为牛魔王,试图以诡计战胜对方。
然而,机智过人的牛魔王看破了他的伎俩。
牛魔王问悟空:“你是孙悟空吧?”悟空想要否认,但最终还是坦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牛魔王对悟空的诚实表示赞赏,并主动与悟空结为兄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建立真诚友谊的基础。
故事二:《史记》中的黄石公案在《史记》中,有一则关于黄石公的故事。
黄石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非常看重诚实和廉洁的品质。
有一次,黄石公担任官职时,有人向他告发一位下属贪污受贿。
经过调查,黄石公发现这个告发是出于私心和嫉妒,完全没有事实根据。
面对这个情况,黄石公没有选择掩盖真相,而是公正地将事情的真相告知大家,并对告发者进行了处罚。
黄石公的诚实和公正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他也成为了后来的政治家们学习的榜样。
故事三:《论语》中的颜回与孔子在《论语》中,有一则关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以诚实和真实的品质而闻名。
有一次,颜回在与孔子的对话中,被孔子问到一个问题:“你愿意为国家牺牲吗?”颜回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
”孔子对他的回答感到吃惊,因为在古代中国,为国家牺牲是一种非常重大的决定。
然而,颜回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他知道孔子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远见的人,他相信孔子能够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颜回的诚实让孔子对他更加器重,也让后人看到了诚实的力量。
这些典故都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
古人自爱的故事简短

古人自爱的故事引言古人自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和自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个古人自爱的故事,展示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和对道德伦理的坚守。
故事一: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对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
孔子年轻时曾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时期,但他始终坚持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通过学习经书、研究礼仪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
在孔子成为一名知名教育家后,他开创了私塾制度,广泛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
他希望通过培养优秀的学生来改善社会风气,并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
故事二:荀子的自律和修身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提倡自律和修身以达到人生的完善。
据说,荀子小时候非常爱玩,经常偷懒不学习。
有一天,他看到鸟儿飞翔自由自在,感到非常羡慕。
于是,他决定放弃游戏,更加努力地学习。
荀子通过刻苦钻研经书和思考人生道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主张人性本恶,但通过教育和修养可以使人们达到道德上的完善。
荀子认为个人修养是对抗恶劣环境、培养良好品质的关键。
他说:“人之所以能有所成就者,在于积土之势也。
”意思是说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故事三:孟子的仁爱之心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强调仁爱之心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孟子年轻时曾经历过贫困的生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类的关爱和同情心。
他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仁爱之心,只需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培养和发展。
孟子主张个人修养应该以仁爱为核心。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并获得真正的快乐。
孟子提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道德引导,孩子才能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结论古人自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古代名人坚守底线的故事

古代名人坚守底线的故事
古代名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坚守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敢于为了正义而奋斗。
下面就来讲几个古代名人坚守底线的故事。
孔子拒绝与权贵结交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的时代,周朝已经处于衰落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社会动荡不安。
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自己的道德观念,拒绝与权贵结交,不受贿赂,不受胁迫,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清廉之风。
韩愈辞官不屈
韩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官员,他的文章深刻而具有警醒意义,对于唐代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唐代,政治腐败严重,官员们往往是各种非法手段才能升迁。
而韩愈不同,他始终坚守道德底线,拒绝和权贵结交,不向他们屈服,即使面对剥夺官位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正义之心。
李白谢绝人情礼物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豪放、清新、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唐朝,礼尚往来、人情世故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官员们和知名人士之间常常通过礼物交换互相攀
比。
然而,李白并不被这种文化趋势所左右,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收取人情礼物,不向他人低头,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人格尊严。
总之,古代名人并不是没有人性的超人,他们也曾犯过错误,但是他们之所以被后人称赞,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利益和道德的时候,选择了后者,坚守道德底线,不受染污,为正义奋斗。
这些古代名人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道德经故事概括

道德经故事概括《道德经》中的故事概括《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老子创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作之一。
全书包括道德经和道德经注,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其中蕴含了许多精辟的道德故事,引人深思。
以下将对《道德经》中的一些故事进行概括和解读。
故事一:太白一尊有一次,一位道士听说了一尊很美的大理石雕像,便前去收购。
回到家后,发现雕像并不美,于是将它剖成小块并重新雕刻,雕成一尊离幽的人像,青铜雕塑。
最后卖掉,从中获利颇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经历磨砺和考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故事二:三宝有两位朋友一起旅行,途中碰到了一个乞丐,一个朋友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他一个古代的铜硬币,另一个朋友却将自己所有的金银财宝都给了乞丐。
几年后,两位朋友再次相遇,前者变得越发贫穷,后者却变得富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慷慨大方、善行应尽,善良之举无坏处。
故事三:无为而治一位智者去见一个贪婪的国君,将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开始往上倾倒水,水倒满了杯子,停止时国君说:“已满了!”智者回答说:“如此一来,陛下不如以温柔的心态治理臣民,而不是满腹才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处事应谨慎稳重,以平和之心面对人生。
故事四:返照道士告诉诸徒弟:“修行如洗涤心灵,将外在杂念洗净,才能达到内心平静的状态。
”弟子们惊讶地说:“怎么可能呢?”道士指着池塘说,“你看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中,但水缘光照,所以才有倒影。
”这个故事意味着,应以真善美之心面对自己和他人,才能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以上是《道德经》中的一些故事概括,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哲理和道德意义,还启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和启发,引发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传统文化故事 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的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1.孔融让梨: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将大梨让给哥哥们,自己
吃小梨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达了尊重长者、爱护幼小的道德观念。
2.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选择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断搬家
的故事。
这个故事强调了母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选择良好环境对成长的重要性。
3.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述了古代一个孝子为了救母亲,在寒冷的冬天卧在冰上,用自己
的体温融化冰,最终得到鲤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弘扬了孝顺、奉献和牺牲的道德品质。
4.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讲述了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亲自杀猪兑现承诺的故事。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5.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述了宋代学者杨时为了请教程颐而在其家门外等待,直到雪积了
一尺多深的故事。
这个故事教导人们要尊重师长、虚心求教的道德品质。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教诲,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
文学_传统道德故事

传统道德故事传统道德故事篇一公明仪对牛弹琴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
他弹奏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受人们推崇。
有一天,公明仪看到田野里有一头黄牛,心想:“音乐乃天地之神韵,能通宇宙之灵,何不为牛弹奏一曲呢?”于是,他端坐树下,为那头黄牛弹起了一支很动听的曲子。
可是那黄牛根本不理会美妙的音乐,仍旧头也不抬地吃草。
公明仪以为它嫌这支曲子太高雅,就又换了一支通俗一点儿的曲子,可黄牛仍然无动于衷,公明仪很失望。
旁边有人见了,连忙安慰他说:“你不要生气,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而是你弹的曲子不入牛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的“哞哞”声。
这时,黄牛立刻摇头尾巴,竖起耳朵,认真地听了起来。
【感悟】世上万事万物无定律,对牛弹琴的故事说明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同样如此,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不要今天读这,明天看那,就像瞎子摸象,碰啥算啥。
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好。
真正会学习的人,善于取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效,所学知识能够在哪个方面对自己有所帮助。
也就是说,学习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道德故事篇二数星星的孩子晚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坐在院子里,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你能数得清吗?”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
你看,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离得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指着北边的天空,告诉孩子哪些星组成北斗星,哪颗星叫北极星,还说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
为了验证爷爷的话,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
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汉朝人。
他长大后,成为了伟大的天文学家。
【感悟】但凡做学问或专门从事一门职业的人,都是通过认真学习和小心的求证之后,才能有所建树。
正因为小张衡具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所以才成为了伟大的天文学家。
传统道德故事篇三梓庆鬼斧神工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朱德给教官让座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
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二、孔子尊师的故事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三、张良拜师的故事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能体现让人美德的历史故事

能体现让人美德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一些能体现让人美德的历史故事:
1. 孔子尊师: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非常尊敬老师。
在拜老子为师时,他毕恭毕敬地站在一帝,虚心向老子请教。
这体现了尊敬和谦逊的美德。
2. 屈原爱国: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他深爱自己的国家,并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这种忠诚和爱国的精神体现了美德。
3.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
她不畏艰辛,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断地努力和付出。
这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4. 诸葛亮忠诚: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他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奉献了一生。
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体现了美德。
5. 文天祥英勇: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忠臣和爱国诗人,他在面对国家危机时表现出了非凡的英勇和坚毅。
他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体现了美德。
这些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都展现了各种美德,包括尊敬、谦逊、爱国、母爱、忠诚、奉献、英勇等等。
这些美德是人们应该追求和学习的榜样,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讲中国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讲中国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故事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了解社会秩序和法治的重要性。
1.《孟子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家,他主张人性本善。
故事中的孟子讲求仁爱之道,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仁爱和关心他人,懂得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2.《管仲故事》管仲是孔子的弟子,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
他提出了“君平天下,莫难于举贤”“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强调治理国家必须要用人才。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明白在社会中,任何人只要有才能,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机会和待遇。
3.《岳飞故事》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以抵抗外敌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而闻名。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学习到什么是爱国主义和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4.《聂耳故事》聂耳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在革命时期,他为革命歌曲配乐,号召人民团结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5.《雷锋故事》雷锋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成为楷模的普通青年。
他在短暂的生命中,无私奉献,帮助他人。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理解什么是奉献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以上仅是一些例子,中国故事丰富多样,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道德启示和法治意义。
将这些故事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并让他们内化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法治理念。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出品德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为其未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古代关于道德的故事

中国古代关于道德的
故事
1.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
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
这也是“一诺千金”成语的由来,形容人重然诺、守诚信。
2.赵柔卖犁:北魏人赵柔一次上街去卖犁,有个人要买他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
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
买。
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有利可图便动心呢?”还是把犁卖给了原来的那个人。
古代经典道德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一、泰伯采药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二、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三、许武教弟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四、姜肱大被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么缘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五、缪彤自挝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缪单名叫做彤..表字豫公..他在幼小年纪的时候..早已没有了他的父亲..兄弟四个人..一同住在一块儿..等到后来各自娶了妻子..这几个妇女们就要请求均分家产..已经有好几次了..甚至于屡次有争闹的言语发生..缪彤听见了很感愤叹息..就关了门..自己打着自己说道..缪彤呀缪彤..你勤修身体..谨慎行为..学了圣贤人的法则..想去整齐世界上的风俗..为什么不能够去正了自己的家庭呢..他的弟弟们和那几个妇女听到了..就都在门外叩着头、谢了罪..缪彤才开了门出来..从此以后..他们一家的男男女女..就更加敦好和睦..六、王览争鸠晋朝时候..有个着名友悌的人..姓王名览..他的母亲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时候..王览每每流着眼泪..抱了哥哥..他的母亲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王览同了他的妻子..也一定赶去同做..后来王祥在社会上..渐渐地有了名誉..王览的母亲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药死他..王览知道了..就拿了药酒来抢着喝..他的母亲就急急忙忙把药酒夺来倒在地上..因为了这一件事..他母亲的心里也就感悟了..当时吕虔有把佩刀..看佩刀上面刻着的字..带了这佩刀的人..做官可以做到三公..吕虔就把这佩刀送给王祥了..王祥拿来给了弟弟..果然后代的子孙..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七、庚衮侍疫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庾..单名是一个衮字..表字叫做叔褒..那时候正逢着了大瘟疫..他的两个哥哥..都传染了疫病死了..第二个哥哥名叫庾毗的..又病得很危险..疫气非常的盛..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们..都避到外边去了..独剩了庾衮一个人不肯去..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衮就说道..我的生性..是一向来不怕病的..竟不肯出外..他并且亲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有时候还抚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哀哀的哭..这样的过了一百多天..流行的时疫、没有了..家里的人才回到家里来..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庾衮也没有传染..地方上的父老们..都觉得很奇怪..八、刘进束带南北朝时候;南齐朝有一个人;姓刘;单名是一个琎字;表字子敬;就是刘瓛的弟弟..他的做人;是很刚方并且很正直的;在南宋朝泰豫年间;曾经做过明帝的挽郎..有一次;他的哥哥刘瓛;半夜里在隔壁房间里;叫着他的名字;但是刘琎并不去答应他..等到下了床;穿好了衣服;到了哥哥床面前立正了以后;才答应了..刘瓛很怪他的弟弟;怎么答应得这样迟..刘琎从从容容对他的哥哥说道;以前我因为身上的带子还没有束好;深恐防礼貌不周;得罪了兄长;所以不敢随随便便答应的..刘琎的敬重哥哥;是这个样子;所以做了一代有名的臣子..九、牛弘不问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牛弘的;他原来本是姓寮..他的父亲名叫寮允的;做了后魏国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赐给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欢读书;他的见闻又很广博;后来做了吏部尚书..他的弟弟名叫牛弼的;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去告诉丈夫说;叔叔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缘故;竟敢把你驾车的一只牛射死了..牛弘听了这种话;也不以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说道;叔叔射杀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经晓得了..他的脸色很自然;仍旧读着书不息..十、田真叹荆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哪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起来;那末我们的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了不得..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爱了;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十一、李积焚须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积;表字懋功..原来他本是姓徐;太宗皇帝爱惜他;所以赐给他也姓了李..并且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把他封做了英国公..当李积做宰相的时候;他的姐姐偶然生起病来;李积就亲自替他姐姐烧着火去煮粥..哪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积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姐姐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用人多得很;为什么要你自己辛苦得这个地步呢..李积回答他姐姐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我是因为现在姐姐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以后要想常常替我姐姐煮着粥;哪里能够呢..十二、文本乞恩唐朝时候..有一个大臣姓岑..名叫文本..做了右丞相的官..他的弟弟岑文昭..做了校书郎..可是岑文昭来往的朋友..多是些轻薄的人..太宗皇帝心里很不高兴..就对岑文本说道..你的弟弟事故很多..我要把他调到外边去..岑文本就叩着头..回对太宗皇帝说..我的弟弟..因为从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所以我的老母非常的宠爱他..现在皇上要叫他出外..那么我的母亲一定是要忧愁劳瘁的..倘若没有了这个弟弟..就等于没有了我的老年母亲了..让我回到家里..竭力的去劝诫他..岑文本说完话..就流着眼泪..呜呜咽咽哭起来了..太宗皇帝很可怜他爱惜弟弟的情谊..也就不调他的弟弟外出了..十三、公艺百忍唐朝时候;有个姓张名叫公艺的;他家里竟有九代;同住在一块儿不分家了..高宗皇帝就叫了张公艺来问他道;你们能够使得族中这样的和睦;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呢..张公艺就请求用了纸笔来对答;高宗皇帝就给了他纸笔..张公艺提起笔来;竟接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到皇帝那里..照张公艺的意思;以为大凡一家人家;宗族间的所以不和睦;每每由于尊长的衣食;或者有了不平均;卑幼的礼节;或者有了不完备..大家互相责问;互相怨望;所以就发生了种种乖异和争闹的事情..倘然能够大家百样都忍耐些;那末家里当然是很和睦的了..十四、士选让产五代时候..有个张士选..幼小年纪就没有了父亲母亲..靠着他的叔父养育他..他祖父遗下来的家产..还没有分析过..他的叔父有七个儿子..等到张士选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叔父对他说..现在我和你把祖父遗下来的家产..分做两份..大家各得一份罢..张士选说道..叔父生有兄弟们七个人..那末应当把家产分做了八份才好..他的叔父一定不肯..张士选愈让得厉害;因此他的叔父也就答应他了..这个时候..张士选还在书馆里读书..有一个看相的..偶然走到书馆里来..看见了张士选..就指着张士选对书馆里的先生说..这个人满脸阴骘..将来必定能够高高的及第..后来果然应了他的话..十五、陈昉百犬宋朝时候;有个陈昉;他的家里;自从他的祖父名叫陈崇的遗下法制以来;合族一同居住着;已经十三代了..家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一共有七百多个人;但是并不雇一个男女的用人..上上下下的人;都是很亲睦;没有一个人有句离间的话..他家里吃饭的时候;一定大家坐在广大的厅堂里;没有成年的人;坐在另外的席上..他家里养了一百多只狗;都在同一个槽子里吃着的..倘若偶然有一只狗还没有到;那末这一班狗一定大家等他;不肯先吃的..因此他乡里间的人家;也都被陈家所感化了..那时候的州官叫做张齐贤;就把这个事情奏上朝廷里;把他家里的徭役统统都免了..十六、文灿拒间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周;他的名字就叫文灿..他有一个哥哥;生性是最喜欢吃酒..但是穷苦得很;没有依靠的地方;所以一向靠着周文灿过着生活..有一天;他的哥哥喝了酒;竟喝得大大的醉了;无缘无故;忽然间竟把周文灿重重的痛打了一顿..周文灿的邻居人家晓得了;大众替周文灿抱着不平..哪里晓得周文灿反而因为邻舍的人替他抱不平;他就大大的生气;对着那邻舍人说;我的哥哥并非来打你们;你们哪里可以离间我的骨肉至亲呀..司马温公很佩服周文灿的行为;常常写了这一桩事情;去劝戒人家;以作人家兄弟的榜样..十七、温公爱兄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是极其诚信..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很..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每逢到吃饭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了吗..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十八、朱显焚券元朝时候;真定的地方;出了一个大大友爱的人;姓朱单名叫做显..在世祖皇帝至元年间;他的祖父;早已把家里的银钱和产业;一概均匀分好;传授给子孙了..到得英宗皇帝至治年间;朱显想着他的侄儿叫朱彦昉的一班人;穷的很多;并且有的年纪太小;又没有父亲母亲可靠..因为这个缘故;朱显就对他的弟弟名叫朱耀的说道;凡是父子兄弟本来同是一气的;哪里可以不同住在一块地方呢..就会齐了各房的弟兄们和子侄辈;一同到了他的祖父坟墓前;叩头禀告了一回..拿出向来他的祖父分给他们的分书凭据;尽数用火烧掉了;仍旧大家合拢来一同住着..十九、世恩夜待明朝时候;有个姓陈名叫世恩的;是神宗皇帝万历己丑年中的进士;他的大哥哥是个举人..他的小弟弟最喜欢游荡;天天很早的出去;很迟的回来;他的大哥哥屡次的规劝他;他究竟不肯改过..陈世恩说;这个样子;徒然损伤了兄弟间的友爱;是没有益处的..于是陈世恩就每夜亲自守着大门;必定要等到他的弟弟回来了;又亲手下了锁..并且问他的弟弟身上冷不冷;暖不暖;肚里饿不饿;饱不饱..忧恤他弟弟的神气;完全在说话里和脸面上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有了好几夜;他的弟弟就大大的悔悟;不敢再到晚上回家了..二十、张闰无私元朝时候..有个张闰..他的家里..有八代不分炊了..家里有一百多个人口..可是一些儿没有间隙的闲话..每天叫家里这一大班的妇女们..大家会聚在一个房间里..一同做着女工..做好了以后..就藏贮在一个库里..各人的房间里、没有一些儿私下的收藏物件..每逢小孩子啼哭的时候..伯母婶母们无论那一个看见了..就抱起了给他吃奶..不去问那一个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这一班小孩子们..也弄得不晓得那一个是自己生身的母亲了..这时候就是缙绅的家里..也都自以为万万不及张家..到了顺帝至元年间..朝廷里就派了钦差..在他们的门前旌表起来..二十一、张溢代戮元朝顺帝至正壬辰年间..黄州的地方..有了一种妖贼..打从福建省过来..侵犯龙泉县赞善等等地方..这个时候..那地方上有一个友悌的人..他姓章..名叫溢..同了他的侄子章存仁..逃到山里去避乱..不料那个章存仁..忽然间被妖贼们捉去了..章溢说道..我的哥哥..只有这一个儿子..不可以叫我的哥哥没有后代..他就走出去对一班妖贼们说..这是我的侄儿..他的年纪幼小..还没有知识的..我情愿自己来代我侄儿子的死..一定请求妖贼们不要杀他的侄儿..后来竟至于号淘大哭了..妖贼们也被章溢感动了..因为敬重他的义气..就把他们叔侄俩都释放了回来..二十二、郑濂碎梨明朝时候..郑濂的家里是七代同住的..他家里的大门上..旌表着天下第一家五个字..太祖皇帝召了郑濂来问着他道..你家里究竟有多少人口呢..郑濂回对道..大约有一千多人口..太祖皇帝就问郑濂用怎么样治家的法则..郑濂回对说..只有不听妇人家的言语罢了..太祖皇帝听了很欢喜..就送他两个梨子..郑濂拜谢着..受了梨子回到家里去的时候..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里跟了他去..看他有什么举动..那里晓得郑濂一到了家里..就召集了合家的一千多人..一齐出来谢恩以后..便放下了两大缸的清水..把两个梨子弄碎了放在水里..大家分着喝了..太祖皇帝晓得了这一回事..非常的喜欢..二十三、廷机教弟明朝的李廷机做了大学士的官..他的弟弟..是一个白衣人..打从家里到了京城里来问候他的哥哥..就戴了新鲜的方巾..穿了新鲜的衣服..进去拜见..李廷机问了他家里的事情..和寒暄慰劳的言语..讲完了以后..见了他弟弟的方巾衣服..很为奇怪..就问他弟弟道..你是不是已经进了学、中了秀才吗..他的弟弟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机又说..你是不是纳了粟、捐了官职吗..他的弟弟又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机问他弟弟原来的帽子..到那里去了..他的弟弟说..放在袖子里..李廷机说..你仍旧戴这个好了..不要跟着世俗去做..他的弟弟奉了命..就立刻把帽子换下了..丝毫没有为难的神气..二十四、严凤敬兄明朝时候有个严凤..天性非常的孝友..服事他的哥哥..像服事他的父亲一般..后来严凤做官告老回来..这时候..他的哥哥年纪已经老了..家里又很穷苦..严凤就把他迎养到家里..每逢请客的时候..必定叫他的哥哥去递着杯..自己执了筷子跟在哥哥的后面..有一天..严凤把筷子送上去迟了一些..他的哥哥生了气..就给他吃了一个耳光..严凤欣然的顺受..仍旧在这个酒席上尽了欢才散..他的哥哥醉了..严凤就亲自送哥哥去睡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已经在哥哥的卧榻前面等候了..并且问他昨天的酒..喝得畅快不畅快..睡得好不好..过了不多时候..他的哥哥死了..严凤痛哭安葬..都很尽了礼的..。
可叹停机德的典故

可叹停机德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古代中国女性的道德典范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魏国甄姬曹丕的妻子甄洛,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的母亲曹夫人,她以她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道德品质而闻名。
下面就这个故事展开描述。
甄姬,曹夫人,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子。
她从小聪明伶俐,通情达理,精通诗书礼仪,同时她的外貌也是秀美无比,明艳照人。
虽然她是女流之辈,但是她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能力使得她在朝廷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然而,甄姬最为人所称道的并非她的美貌和才情,而是她的德行。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被视为是家庭中的一种特殊存在。
她们的任务主要是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和为丈夫提供情感支持。
但是,甄姬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超越这些传统角色的智慧和道德品质。
她深知女子应当以德为重,以贤淑为本,以谦逊为贵。
因此,她总是以自己的行为去践行这些价值观,并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人。
甄姬的行为举止堪称典范。
她善于倾听他人的心声,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用自己温暖的心去化解纷争和矛盾。
她在家庭中表现出色,为家人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当她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利弊,而当她在决定作出之后,又会坚决地贯彻执行。
这样的品性和行事风格让她赢得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尊重和敬仰。
但是,故事中的甄姬却并没有一直受到世人的称赞。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中。
在这场阴谋中,甄姬表现出了自己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
即使面对逆境和挫折,她也能保持冷静和理智,用智慧去化解危机。
总的来说,甄姬的可叹停机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才是最为重要的。
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甄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女性并不应该被限制在家庭角色中,她们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女性典范来引导我们前行。
她们不仅拥有出色的能力和才华,更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道德小故事,以下列举几个: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一起吃梨,他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父亲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该给哥哥们。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融的谦让和尊重长辈的品质。
2.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弟子。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门办事,孩子哭着要跟着去。
妻子就哄孩子说:“不要哭,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就不哭了。
一会儿,妻子办事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
妻子责怪他说:“我只是哄孩子,你何必当真?”曾子说:“你既然答应孩子,就要说到做到,不然就是欺骗孩子,这样怎么能够教好孩子呢?”这个故事体现了曾子的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
3.孝子行孝:古代有位孝子叫韩伯瑜,母亲给了他几件衣服,他跪下不肯起,母亲又拿吃的给他,他又跪下不肯起。
母亲生气了,大骂他:“你这样还不肯起,为什么?”韩伯瑜说:“我要做件大事报答母亲。
”母亲说:“你能做什么大事?”韩伯瑜说:“母亲生下我,还没有好好孝顺母亲就去世了。
儿子活着有什么益处?”于是韩伯瑜从此以后格外孝顺母亲。
这个故事体现了韩伯瑜的孝心和对母亲的尊重。
4.屈原沉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他主张改革政治,但遭到了其他官员的反对。
最终,他被流放到江南地区。
他看到国家的衰败和百姓的苦难,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这个故事体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和教育意义。
它们告诉我们应该尊重长辈、诚信待人、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等。
这些品质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关于道德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道德的小故事古代关于道德的小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能让人们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还能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美好的人生。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经典的古代道德小故事。
1. 孟子寓言孟子寓言中的“扬州之水,自右而左,从我至于于若,恶且得其反者三十里,是极力而为之者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追求短期的利益,而要追求长远的利益。
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想清楚它的影响和后果,做到深思熟虑,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2. 鲁班拯救鲁班是古代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匠,他与几个学徒正在盖一座高大的屋子。
突然间,建筑支架出现了问题,一群人慌张失措,唯有鲁班看到问题所在,并挽救了局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断探索的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匠。
3. 荀子劝学荀子曾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故事来劝勉人们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游戏一样,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寻求新的突破,才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
4. 雷锋的故事雷锋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他在生命的短暂岁月里,以一种执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写下了爱国主义的丰功伟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应该有意义,只有为别人付出,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5. 三字经教育“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是古代中国著名的课文,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但是社会环境会让我们变得好与坏不同。
我们应该提倡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人们更好地塑造自己的道德伦理。
总之,古代关于道德的小故事不仅能够滋养人们的情操,还能引导人们的行为准则,让人们掌握深刻的生命智慧。
我们应该把这些故事珍藏在心中,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道德小故事50字

道德小故事50字【篇一:道德小故事50字】关于道德正能量小故事50字1:舜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关于道德正能量小故事50字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关于道德正能量小故事50字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关于道德正能量小故事50字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语致思》)关于道德正能量小故事50字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历史题材的记叙文是运用历史人物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编写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重。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程门立雪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
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
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
“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王恭身无长物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
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看他坐在一张竹席上,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
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还有很多的竹席。
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李士谦乐善好施李士谦是北朝魏齐时人,他家中十分富有。
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他便将借契全部烧掉。
第二年庄稼丰收,借粮的人来还粮,他仍然坚决拒收。
这也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张良拜师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起来给他穿上。
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
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敬老人的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道德故事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古代道德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青少年渴望知识、好奇心强,愿意从书中汲取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道德故事中国古代道德故事:缪彤自挝
汉朝时候。
有一个人。
姓缪单名叫做彤。
表字豫公。
他在幼小年纪的时候。
早已没有了他的父亲。
兄弟四个人。
一同住在一块儿。
等到后来各自娶了妻子。
这几个妇女们就要请求均分家产。
已经有好几次了。
甚至于屡次有争闹的言语发生。
缪彤听见了很感愤叹息。
就关了门。
自己打着自己说道。
缪彤呀缪彤。
你勤修身体。
谨慎行为。
学了圣贤人的法则。
想去整齐世界上的风俗。
为什么不能够去正了自己的家庭呢。
他的弟弟们和那几个妇女听到了。
就都在门外叩着头、谢了罪。
缪彤才开了门出来。
从此以后。
他们一家的男男女女。
就更加敦好和睦。
中国古代道德故事:王览争鸠
晋朝时候。
有个着名友悌的人。
姓王名览。
他的母亲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时候。
王览每每流着眼泪。
抱了哥哥。
他的母亲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
王览同了他的妻子。
也一定赶去同做。
后来王祥在社会上。
渐渐地有了名誉。
王览的母亲很妒忌他。
就用毒酒要药死他。
王览知道了。
就拿了药酒来抢着喝。
他的母亲就急急忙忙把药酒夺来倒在地上。
因为了这一件事。
他母亲的心里也就感悟了。
当时吕虔有把佩刀。
看佩刀上面刻着的字。
带了这佩刀的人。
做官可以做到三公。
吕虔就把这佩刀送给王祥了。
王祥拿来给了弟弟。
果然后代的子孙。
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
中国古代道德故事:庚衮侍疫
晋朝时候。
有一个人姓庾。
单名是一个衮字。
表字叫做叔褒。
那时候正逢着了大瘟疫。
他的两个哥哥。
都传染了疫病死了。
第二个哥哥名叫庾毗的。
又病得很危险。
疫气非常的盛。
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们。
都避到外边去了。
独剩了庾衮一个人不肯去。
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
庾衮就说道。
我的生性。
是一向来不怕病的。
竟不肯出外。
他并且亲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
有时候还抚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
哀哀的哭。
这样的过了一百多天。
流行的时疫、没有了。
家里的人才回到家里来。
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
庾衮也没有传染。
地方上的父老们。
都觉得很奇怪。
中国古代道德故事:刘进束带
南北朝时候,南齐朝有一个人,姓刘,单名是一个琎字,表字子敬,就是刘瓛的弟弟。
他的做人,是很刚方并且很正直的,在南宋朝泰豫年间,曾经做过明帝的挽郎。
有一次,他的哥哥刘瓛,半夜里在隔壁房间里,叫着他的名字,但是刘琎并不去答应他。
等到下了床,穿好了衣服,到了哥哥床面前立正了以后,才答应了。
刘瓛很怪他的弟弟,怎么答应得这样迟。
刘琎从从容容对他的哥哥说道,以前我因为身上的带子还没有束好,深恐防礼貌不周,得罪了兄长,所以不敢随随便便答应的。
刘琎的敬重哥哥,是这个样子,所以做了一代有名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