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真善美和丑

合集下载

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真善美?》演讲稿
襄州区黄龙镇中心小学六(2)班王浩社会是—个美好,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处处充满着真善美..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善,美以她们各自的视角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时代,构成了最博大的爱.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真善美?其实一些真善美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车祸瞬间挽救学生导致高位截瘫.“最美司机”吴斌在铁片击碎玻璃刺入腹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最美母亲”吴菊萍徒手接住从10楼坠落女童被砸晕,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严重.这些事情不就是最能代表真善美吗?
但是,如果你认为真善美就是做一些大事,那么你就错了.其实,给陌生人的一个微笑,给老人的一个搀扶,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的让座和帮助……其实这些看似很小,但如果我们每天能给别人多一些关怀和帮助,每天多注意这些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你也曾做过这些事,这也同样是真善美.
人人渴望真善美,但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梦里阳光普照,你我携手齐欢唱.每个崭新的世界,从不缺少真善美.每个熟悉的世界,只缺少发现美的眼.这繁华的世界,充满了喜与乐.看那花开多优美,皆因你真善美.
指导教师:陈雄。

真善美的判断标准在哪里

真善美的判断标准在哪里

真善美的判断标准在哪里真善美指原始的本质的真实的真诚的,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

那么你对真善美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真善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真善美的哲学定义对于真善美的定义,应该根据它们的价值目的来进行。

在“价值事物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文中指出,人类的有序化分为思维有序化、行为有序化和生理有序化三种基本类型,用于改变人类有序化过程的价值事物也相应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生理性价值事物。

根据“选择倾向性法则”,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称为价值率高差)决定着该事物对于主体的客观意义: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它对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主体就会不断增加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相反,就只有消极的意义,主体就会不断减少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

由此给出“真善美”的定义:真: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

善: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行为性价值事物。

美: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生理性价值事物。

作为真善美的反面,“假、恶、丑”分别是指价值率高差小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和生理性价值事物。

真善美的哲学争论到底什么是真、善、美?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深度,对真善美进行了抽象与概括,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全面地、准确地弄清真善美的本质与价值特征,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价值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真、善、美定义的争论,广泛存在于社会科学领域。

典型的观点有如下几种:(1)有人认为“真是指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善是指善行,是指人的行为对群体的价值;美是客体作用于主体,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愉悦的体验”。

这类观点把真、善、美的内涵分属于(真理)事实、(行为)价值、精神体验三个完全不同的主观和客观的哲学范畴。

(2)有人认为“真者智力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人的认识活动追求真,人的意志活动追求善,人的情感活动追求美”。

谈谈对真善美关系的认识

谈谈对真善美关系的认识

谈谈对真善美关系的认识摘要:真善美可以说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她存在日常的生活的点滴中,只是匆匆忙忙的我们没有没有注意他,认真的去体会他。

那么什么是“真善美”呢?本文将就真善美的定义和她们之间的关系和当代大学生学习美学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真善美关系意义正文:一、真善美的定义真:逻辑学——真—-知真是由人的学知和实践中所产生的认知的标准规范,并以之在思维过程中按具体要求产生为表现和实现的方式。

真是活的生命的特征表现和物体空间的客观存在。

真是人们对自我,对外在的形式意义在时间观念中的基本确定。

人们对现实发生或产生的相对关系结果的感知与作为,能够与自己的所知定性理念达成统一,在想象和实践过程中得到预期结果,就是正确.真是表示人的各个表现和客观存在中包罗万象的真假对错,表里虚实的形式。

只要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人为发生的事情问题,都可定性为真。

善:伦理学—-善——意善是由理智决定,由所知方式理念制约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的生活实践活动,且要在该活动过程中无损于客观物质存在和他人利益的要求形式.对自己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应尽量减少因自我需要而发生的对材料物品的消耗,更应减少因情感活动而进行尝识性或真实性表现或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由于未有效果而发生的对人力或时间的浪费及对他人造成的损害,对自己的有利而无益于他人。

对不利于生活发展的贪婪杂念应予自行消除。

在思想的立意中产生,对已经发现是错误的,不端的意识观念要当即自行终止。

不能让那些错误的,不端的意识观念占据认知想象的空间,也不能对之进行表现和行为的过程。

对他人的希望和要求在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形允许时予以满足。

如果是获得就应依据知识道理规则,满足于各个合理的需要份额.对所有由客观存在或人为发生的事情,因为得知而首先要对之理解与掌握,才能知晓自我或他人相对于客观物质存在的本质属性,并要知道如何对待。

根据需要,将现实物品合理利用,正确支配。

对于生活,就是具备了认识和处置的知识理念,善应惩治于恶。

人生追求真善美演讲稿三分钟

人生追求真善美演讲稿三分钟

人生追求真善美演讲稿三分钟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人生追求真善美”。

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真善美。

我们不断地在琢磨人生的意义,不断地挑战世间的道德规范,使我们能够寻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人生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掘深处的力量和信念,去与人的渴望共鸣,使我们不断地进步。

首先,真善美并非我们需要具有完美的条件才能获得,而是我们在内心深处拥有的能力和天赋。

每个人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能力,都在创造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故事。

而我们应该坚信,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通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实现我们的理想。

其次,我们的生命过程不断地推向我们追求真善美的方向。

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和人。

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个性,也让我们更加知道自己追求真善美的方向。

我们必须最终鼓起勇气,尝试并放下我们自己的枷锁,展示出我们独特的魅力。

最后,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不断地得到升华和扩展。

我们通过实践和经验,更加了解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价值所在,从而更能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同时也会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所需要的真善美和我们如何和人和善相处。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人生追求真善美,不仅仅在于我们对外面的世界看法,更在培养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和信念。

相信我们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并在这条路上不断地成长。

谢谢大家!。

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主题班会

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主题班会

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主题班会第一篇: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主题班会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10204/10212班主题班会活动主题: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使同学们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去看待“善”与“丑”主持人:彭加廷王立博活动时间: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参加人数:10204/10212全体同学主持人甲: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本来就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的是与非,也没有绝对的善与恶、美与丑,同一事物在一个角度看为是,换个角度就是非。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灵活而涵盖面太广的问题。

把自身的修为做好,不管别人的是非善恶。

存一片善心,不辨是非,不怕是非,不管是非,是非自然消失,所谓大智若愚!这样活得轻松!主持人乙:真者,非假也。

真者,为道中之道也。

真者,含义有二:一者,为个体,为真我,为原人之初也。

他相对独立,永恒存在,天真无邪,灵气十足,无生无死,永恒生物。

此真者,是人外在活动的内在动因;二者,为主体,为无数原人的统一整体,为宇宙的至上意识。

他绝对独立,永恒存在,全知全能,是万源之源,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它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真理。

善者,非恶也。

善者,原人之初也。

善者,他本有心、有觉、有智,意识向上,皈依真理,公而无私,全心全意为主体意识服务,为整体的统一而活动。

主持人甲: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真善美和假恶丑,一如蜜蜂和苍蝇共生于美丽的大自然。

蜜蜂喜欢在花海中徜徉,苍蝇嗜好在粪丘上流浪,它们各自追求着截然差异的理想和完全不同的目标。

人类——大自然的骄子,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

做为生命个体,也难免浸染了这种大自然的两面习性和良莠品质,因此才有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甚至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也不知疲倦地上演着。

许多人舍己助人、无私奉献,诠释着真善美;一些人贻害他人、自私自利,宣扬着假恶丑。

文化杂谈:真善美相得益彰假恶丑互为表里

文化杂谈:真善美相得益彰假恶丑互为表里

文化杂谈:真善美相得益彰假恶丑互为表里真善美相得益彰,假恶丑互为表里。

动物世界,丛林法则,不存在道德评价。

类人猿转变为类猿人,人类渐渐通过劳动生产,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

人类打破丛林法则,日积月累,逐渐离开动物世界,走向异于野蛮的人类文明的道路。

人类物质层面,具有类似动物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恶性膨胀不能遵守群体行为规范,通过劳动生产获取生存和发展需要时,则会选择动物生存方式(残杀掠夺寄生)损害他人及社会来达成目的。

这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行为,必然遭到他人和群体厌恶、反对和憎恨,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因此,这种“恶”行“不可告人”,必然会玩弄花招掩盖真相而制造“假”象,偷梁换柱瞒天过海。

所以,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恶”和“假”互为表里,往往同时并存。

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恶”和“假”损人利己,被视为“丑”,此即“假恶丑”并称的社会共识。

同样道理,与“假恶丑”相对立的反义词,“真善美”自然产生。

前者是人类在特殊环境,采用“动物生存方式”,“残杀掠夺寄生”,表现出的动物性即兽性。

后者(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过程,分工合作互助友爱的互动关系,所产生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美品格和风习,即是人类开创的社会文明,概括起来就是美丽的人性。

人性~文明~文化/概念文明是野蛮的反义词,是指推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步的活动和产物,分为物质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交流两个方面,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文化是物质生产劳动中互助合作思想交流产生的真善美的内容、形式和活动,与精神文明内涵相重合,精神文明比较概括和宽泛。

慈善指人类社会扶贫济困活动,是人类互助合作均衡发展的需要,是真善美的直接表达形式。

文明与野蛮,即人性与兽性,因此概念很大。

民俗文化,农垦文化,社区文化,军旅文化,校园文化,只指不同领域。

人性~文明~文化,是同向的人类社会真善美概念的表达。

真善美和丑 美学原理

真善美和丑  美学原理

对真、善、美三者相互关系的考察,有助于对美的本质的理解。

美,不是孤立自在的东西;美的特殊本质,也表现在它与真和善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之中;美的创造与欣赏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更是与真和善密不可分地联系着的。

真、善、美都是客观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为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所历史地规定了的。

真、善、美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只能从历史地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中去求得解释。

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

列宁说:“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以它为转移,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

他又说:“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

②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成功,实现人的目的。

因此,人类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对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

美作为人改造世界的能动创造的生活表现,就其历史的发生和起源来看,以对于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就其作为历史的成果、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看,与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正是表现在人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利用客观规律以达到人的目的。

当客观规律对于人说来还是一种盲目发生作用的、支配着人的力量的时候,人还不可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对于人也就没有美可言。

美虽然与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真并不就是美。

因为美不是客观规律本身,而是运用客观规律以改造世界的人的能动创造的实践活动的实现。

真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它自身无所谓美丑。

只有当客观规律不仅为人所认识,而且被运用于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感性具体的存在形式成为人的能动创造的活动所必须掌握的东西,并成为对这种活动的肯定的时候,真才具有了美的意义。

这就是说,当客观规律为人所创造性地加以掌握和运用的时候,它那与人的目的相一致的感性具体的存在形式,具有了体现人的创造的智慧、才能和力量的意义,因而唤起人的美感,成为审美的对象。

生活中的真善美PPT精品课件

生活中的真善美PPT精品课件
3、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 都是毛 细血管这与尿 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尿
泌尿系统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动脉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肾脏 形成尿液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 尿道
人体中的代谢废物有10% 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有10%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形 式排出,有80%通过泌尿系统 以尿的形式排出。
_肾_小___囊__腔__中__,__成__为__原__尿__的__成__分___________。 (3)、C中的葡萄糖为0.1,而B中为0,这是由于__肾__小__管__能__将__葡__萄__糖__等__有__用__的__物__质__全__部__重__吸__收_ 回
_血__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的尿素为0.03,而B中为2.0,这是由于_大__部__分__水__被__肾__小__管__重__吸__收__回__血__液__,__尿__素__不__能_ 被
尿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
原尿 (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的重吸收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终尿成分: 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
(肾小球1) (入球小动4脉) (出球小动5脉)
(动脉6)
(肾小2 囊)
(毛细8血管) (静7 脉)
(肾小3 管)
脂肪的利用
氧化分解供能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营养物质的利用 ——血糖平衡的原因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 吸收
肝糖元
分解
脂肪、蛋白质 转化
来源
血糖
16 0
氧化分解 合成
CO2+H2O+能量 肝糖元肌糖元

第二讲 美和真、善、丑的关系

第二讲 美和真、善、丑的关系

(二)美学史上的探讨
美和真善无关甚至是相互冲突; 美和真善有关,甚至是统一而不分
的; 美和善既有联系又有分别。
(1)美和真善无关,甚至是相
互冲突

康德

列夫· 托尔斯泰
a 康德:美和真善是有区别的
美,是完全不涉及利害计较的,也完全不涉
及概念。它是一种“无利害的和自由”的愉 悦(注意,情感的快乐有几种。而美是一种 特殊的快感),一种纯形式。 花,自由的素描,无意图地相互缠绕的名为 卷叶饰的线条,等等,它们没有任何含义, 不依赖于任何确定的概念,同时也与人的厉 害计较无关,但却令人喜欢。 所以,美和真、善无关。
2、丑的历史学考察(粗略)——以 西方为例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丑并不是一个抽象的
概念,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具 体内涵,不同时代的人眼中的丑是不同的。 如古希腊人把“适度”、“匀称”、“比例” 等看作是美,反之就是丑。
随着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丑在审
美中所获得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 如在绘画领域,美已经多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美,而是一定程度上对丑 进行审视的结果。
3、丑作为审美形态的形成
古希腊人开创的关于美的认识,对美学学科
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美 学的创立者鲍姆加登就认为:“美学的目的 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 据此,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这是应当 避免的。” 在西方古典美学史上,美学的主流是研究审 美,而不是审丑。 1853年,罗森克兰兹《丑的美学》,标志着 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
以内,但是属于美学理论的范围。 存在丑的美学,丑并不是作为衬托美而被纳 入艺术中,在艺术表现丑时,必须使丑服从 美的一般原则,如对称、和谐、比例和富于 个性的表现力量等等法则,以便使之理想化。

PPT应用美学

PPT应用美学

美,基于真善,高于真善
第二节、美与丑
一、什么是丑
英国艺术理论家荷迦
兹--丑是自然的一种
属性,适宜可以产生
美,不适宜则会变成 丑。
鲍姆嘉通-完善的外形….就使观者喜爱,丑本身就 使观者嫌厌。 德国美学家谷鲁斯-丑这个范畴是在审美的外观 上肯定会使高级感官感到不快的东西。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美是成功的表现,丑是一 种不成功的表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伦理学角度出发,把丑看作 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并把丑和卑鄙、虚 伪、腐朽等等恶的范畴联系起来,来分析丑的内 在因素-恶。 辨证唯物论的理论-个别离开物种属性是丑的, 反之则美;形式与内容统一为美,反之则丑。
美学史上几种代表性学说: 1.美与善无关
2.美善同一
3.美与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认为美以善为基础,但不等同于善
1. 美以善为基础
鲁迅:在一切人
类所以为美的东 西,就是于他有 用的。 山东大汶口出土 的新石器时期的 玉斧
2. 美并不等同于善
美通常以善为基础,没有善,美就无所
因此,美与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
们的联系在于美通常以真为前提,它们 的区别在于真本身不能成为审美对象, 客观规律只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对象,它 不能使人在对它抽象的形式观赏中获得 愉悦。而美却是人们欣赏的对象,它具 有的生动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 定,它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二、美与善的关系
法国
左拉《陪衬人》
蒲松龄的《聊斋
志异》 《章阿端》 “尊范不堪承教”
2、美与丑相互统一,相互转化。
美和丑互为存在的条件,正如没有上也
就无所谓下一样,没有美无所谓丑,没 有丑无所谓美。美丑是发展变化的,它 们有时可以互相转化,美可以化为丑, 丑也能变化为美。有时候,美和丑还常 常统一在一个事物中,相互渗透,互相 包含。

美与真善丑

美与真善丑

美与真的关系,美与善的关系

如果说,人们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习惯于把美混同于真,那么,在美与
善的关系问题上,人们则往往习惯把善混同于美。

在生活中,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人们往往赞美那些善、美、 真的东西,厌恶那些恶、丑、假的东西。

“善”有两种基本含义,其一是“有用”,其二是“有道德”。前者是对
1420083235
美真善丑

真是基础,善是桥梁,
美是结果

丑是以上的否定
内容
01
美丑观:悦情为美、痛苦为丑 文学活动,实则是一审美活动.
善与恶的较量美与丑的舞台
解析《泰坦尼克号》中的美与丑
02
03
04
美丑观:悦情为美、痛苦为丑

在审美实践中区别美丑的根本依据乃是快乐与否.在人体系统中,快感分机体
英国男人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始终保持淡定和从容的绅士风范可敬可佩; 灾难面前,一少部分人所表现出的人性的弱点和丑陋的行为可憎可恨. 影片弘扬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美好终将战胜丑陋
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

汉语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是:真,真实(跟“假、伪”相对);善,善良、慈善(跟 “恶”相对);美,美丽、好看(跟“丑”相对).
善与恶的较量美与丑的舞台从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关系看爱斯构拉达的爱情悲剧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中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以爱斯梅拉达为首的主要人物并通过对照原则揭示了人物关系之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及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悲剧根源
美与真善丑
婚庆1432班35号张檐英

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虽然是美的人物形象,但麦克白的美仍然离不开麦

美学原理第三讲美和真、善及丑之间的关系.ppt文档全文预览

美学原理第三讲美和真、善及丑之间的关系.ppt文档全文预览

美学原理第三讲美和真、善及丑之间的关系.ppt文档全文预览
第三讲美和真、善及丑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美和真善美和丑美和真、善一、美和真、善1、什么是真?真是指客观事物存在及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

2、什么是善?真正的善是个人的特殊利益同社会的普遍利益的高度一致和统一(善与功利性直接联系)二、真善美之间的关系美离不开善与真,但又不同于真和善。

(一)、美和真善之间的区别1、美和真的区别?真是客观规律本身,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真是求知的对象,美是欣赏的对象。

2、美和善的区别善具有直接功利性美注重形式,善注重内容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美是观赏的对象(二)、美是真与善的统一美不同于真和善,但又离不开善与真,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真),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善客观世界的目的(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存在。

——美是人建立的价值世界观。

美和丑1、什么是丑?适宜可以产生美,不适宜产生丑。

(美和丑都是自然的一种属性) 2、丑的特征: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的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丑和恶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丑不等于恶形式丑——畸形、毁损、芜杂等。

3、美与丑的关系1、美和丑相互依存2、美丑的相互转化美学原理。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秋第三讲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秋第三讲

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三讲上一讲框架:丑、以康德的“先验理性说”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说”为比照1.小绪:实践儒学三要素的体觉、体知的效验性格与一般理性观念的比较A.实践儒学三要素的体觉、体知所引为根底的效验主义(A)经验主义、效验主义与人伦日用性格的实践儒学(B)实践儒学三要素的体觉、体知与效验主义的关联(续)本讲是实践儒学三要素的体知、体觉与效验主义的关联之问题的讨论之延伸。

a. 以“四良知”为经验对象的三要素的体知紧接前面引出的“良知”问题,尝试从反己的面向,践仁的面向,以及成圣的面向,就此三要素为根底的“良知”性格,究竟怎么样环绕善恶、美丑、真假、是非诸范畴,而逐层、逐项地加以明辨与建立。

这中间,乃涉及与效验主义的许多关联。

一般来讲,我们将善恶、美丑、真假、是非这样的四个问题的体察与认知的经验主义过程,概称为“四良知”,即:知善知恶,知真知假,知美知丑,知是知非。

这“四良知”不单涉及人生的经验问题,也涉及宇宙的经验问题,也就是说,不只是人生哲学里关乎善恶、真假、美丑、是非的经验,也同样在宇宙哲学里关乎这些范畴的经验。

那么,“四良知”说,是无所本的提出,还是有所本的提出呢?当然是有所凭据。

大抵地看,有两个源头。

(a)“知善知恶”与阳明“良知说”之作为源头“四良知说”的源头之一,即从王阳明的“致良知“”概念的转化说起。

这个“致良知”的“致”,意思是探索、穷究,而“致良知”几个字若是连贯起来,就是对良知问题,抑或良知本体的探究。

我们知道,“良知”这个概念最早可溯源到《孟子·尽学》那里,所谓“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讲的是“不虑而知”为前提的“良知”。

这个“不虑而知”,以我们现在的话讲起来,便是:不假思索乃即能获得的道德认知。

但问题是,不假思索的接近于潜意识的那样“不虑而知”性格的良知本体,究竟该做怎样的内涵界定,则在孟子这里并没有讲。

06真善美和丑

06真善美和丑

美善同意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心地善良,人们便说他“心灵美”; 一个人言语举止文雅得体,人们便说他“语言美”、 “行为美”。 在艺术中,一直也存在把“有道德”混同于美的情形。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所做的美丑对照,就是一个非 常典型的例子: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貌异常丑陋而内心极 其善良,被雨果塑造成外丑内美的典型。 而以善要求美,甚至相信只有善才是美,这是美学中一 个极为顽固的倾向。西方传统的“寓教于乐”说,中国 古代的“温柔敦厚”说和“文以载道”说,就是明显的 证据。
二、广义的真、善、美
真指合规律性;善指合目的性; 善指人们实践行动、活动的一种合目的性,包括人 的道德行为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性质。凡是在 实践上符合人的目的性的东西就是善,反之就是不善 甚或恶。 美指人在一定实践中的自由创造的生动显现。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丑的含义及本质
A、丑是形式上的畸形,违背正常状态和规律的表 现。(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国;人鱼传说; 《庄子-人间世》支离疏;) B、丑是性质或内涵上的无害。(丑在实际上是错 误或鄙陋的,但不使人感到痛苦,是可笑加可鄙。 (亚里士多德《诗学》:“丑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 到痛苦。”丑人薛蟠,猪八戒;)
真、善、美三者同出于人类的社会实说是同一客体对 象的三种不同属性。 从主体方面考察,真、善、美又是社会化了的人或人 类对客观事物的三个方面的要求、三种不同的评价。 真、善、美作为三个不同的价值范畴,它们的统一、 一致是内在联系的极致,人类社会实践的最高理想。它的 完满现实只有到实践中去寻觅,而且有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成。
(二)周来祥:和谐为美,不和谐就不美,反和谐就 是丑。

三年级真善美演讲稿

三年级真善美演讲稿

三年级真善美演讲稿三年级真善美演讲稿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真实与虚伪。

他们就像一对双胞胎,会让你分不清谁是谁。

他们只表现外表,不表现内心。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向往“真善美”,呼唤“真善美”。

正因为有“假恶丑”这一面,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真善美”,也正因为“真善美”,我们才能更好地辨别“假恶丑”。

其实,有时真与假也是可以转换的,正如水可以凝成冰,冰可以化成水一样。

生活中有多少假戏真做呢?你又怎么分辩得清呢?或许,我们看到的,只能是结果、美与丑、善与恶。

真与假,时刻都在我们身边演绎,我们该如何去评价,去应付,去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审美观。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总是错综复杂的,也是千姿百态的,而事物也正是两面的,就像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悲伤就会有快乐,有真就有假。

所以我们只要全面地去看待事物,擦亮我们的双眼,通过反面去珍视正面就可以了。

以前,我常常听到人们在议论: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

但是,社会上虽然存在某些丑恶现象,但是绝大多数人是有正义感的。

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弘扬“真善美”。

我们应该让正义发扬光大,让那些“假恶丑”没有生存余地。

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馨,更加美丽!其实,“真善美”包容“五心”,即:爱心、谦卑之心、赞美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

爱心,爱自己的亲人、朋友,爱自己的敌人和上伤害过自己的人。

一条爱心之道,一次爱心之,大家用一棵真诚的心,互相扶持,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让朋友受伤之心。

谦卑之心,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别人身上总能发现胜过自己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勇于学习别人的紫菜长处。

赞美之心,及时赞美那些稍衷纵即逝的`美丽;真诚赞美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的美丽,爱在赞美中诞生,友谊在赞美中诞生。

包容之心,在生活中,人总会有这有的那缺点,正所谓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包容自己的缺点,接纳我们的短处,那么,这些为何不从我们自己做起呢?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我们在矛盾面前,多为别人着想,包容别人不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吗?感恩之心,感谢父母把我们养大;感谢老师授予我们智慧;感谢朋友,孤独的人生有他(她)相伴;感谢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人生因他(她)而变得精彩;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启迪人生的舞台;感谢世上的一切,因为世界才有我快乐的人生-----生活中难免会有17种植蝗缫猓而我们要不断地自身好好反省,改变自己的心态。

真善美

真善美

《真善美》
安乐学校三年级常佳乐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三年级的号选手常佳乐。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真善美》。

你们知道“真、善、美”是什么意思吗?看:真:不虚伪,不做作;善:有善心,不邪恶;美:外整洁,心更美。

懂了吗?现在,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她叫——小娟,放暑假时,我和她一块儿玩。

刹那间,有一只鸟从巢里掉了下来,这时,她奋不顾身,像箭一样似的飞奔,接到了鸟,同时,她美丽的花裙子被脏兮兮的泥土“洗了一澡”但这次她没有怪里怪气地大叫:“哎呀,我的裙子脏了,早知道不救你了。

”“你看看,我好心救了你,却摔了一跤,你怎么交代呀?”……小娟把小鸟带回奶奶家,先拿医药箱,再拿出包扎带,做了简单的包扎,然后送回鸟巢,最后她离去了。

她离去的背影,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真善美不一定要外表美丽,重要的是内心美丽,以团结互助,以损人利己为耻,只要每个人从心底打开这扇“大门”这就会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不就是善。
• 善,即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美则是这种合目
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改造
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和力量的现实
的肯定。
三峡大坝是目前世
界上规模最大的混
凝土重力坝,全长
2309米,分为左、 右两个坝段,混凝
土浇筑总量1610 万立方米。
高峡出平湖 造福千万代
三峡库区的“中华第一水下博物馆”
• 人们欣赏美的时候有以下特点:
• 1)美引起人们享乐的特殊性在于直接性, 既由生动鲜明的想象直接引起美感。 • 2)在美所引起的愉快的根底里,潜伏着功 利。愉快的根底里潜伏着人民的利益。
(三)美和丑
• 丑的特征:
• 1)丑是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 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如资产阶级的剥削。 • 2)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丑并不等于恶。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长相丑属于人的生 理特征,并不一定和恶有必然联系。
• 第三讲 真善美和丑
一、美和真善关系
• (一)美学史上关于真善美的几种观点 • 1.美与真善无关。

‘善’是我们生活中永久的、最高的目
的。……我们生活总是竭力向往‘善’的。而 ‘美’只不过是使我们感到快适的东西。‘美’ 的概念不但和‘善’不相符合,而且和‘善’ 相反,因为‘善’往往是和热情的克制相符合 的,而‘美’是我们一切热情的基础。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两 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 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二)、美和真善的关系
• 所谓真,指客观规律; • 所谓善,指功利; • 所谓美,是指实践中真善的形象体现。 • 美不是在真善之外附加上去的东西,而 是真善在实践中所显现的生动形象。
春到西藏
• (四)真善美的联系和区别:
• ①真,是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美与真善不可
分的联系,但真不是美。美不是客观规律本身, 而是运用客观规律以改造世界人的能动的实践活 动的实现。真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作为科学 认识的对象,它自身无所谓美丑。
• ②善,即符合于人类的预期目的的行为。美以善
为前提,并且归根到底应符合和服从于善,但美
至于‚真‛,只是指事物的表达或事物的定 义与它的实质相符合,或者与一切人对该 事物的理解相符合。它本身既不是善,也
不是美,甚至跟Biblioteka 善’与‘美’不相符合——康德
• 2.美与真善不可分。
• ‚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布瓦洛
• ‚里仁为美‛——孔子
• ‚充实之谓美‛——孟子 • 3.真善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伪劣。
• 3.艺术丑还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美。

如园林艺术中的山石以“丑”为美,这里的“丑”,
实际上指一种不规则的美,是一种险怪突兀的美。李渔在
《闲情偶寄》中写道:“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
三字。 • 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
• 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 • 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 • 皱,指山石表面凸凹不平.
• ③三者就其历史的发生发展来说,只有当
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即真, 并运用于实践,达到了改造世界的目的, 实现了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做为历史 的成果、作为客观对象来看,三者是同一 客观对象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的三个 方面。
二、艺术丑


艺术丑_______指在艺术作品中所出现
它们往往是没落、守旧、反动阶级及其思

• 3)形式丑——畸形、毁损、荒芜等等, 这些丑的特征和形式美中的均衡、对称、 完整、和谐等相对应。
男子街头换装行乞 自曝银行存款10万
我的自行车价值2200多元。
•柯森的身高为2.47米、 手掌宽度为27.43厘米、 脚长为34.80厘米
Jyoti和她硕大的书 包。
Jyoti在高中念书
Jyoti和 她的高中 同学站在 一起。
Jyoti和13个月大的小孩在一起,13 个月大的小孩都明显比她个儿大。
哥哥带着 Jyoti和她 的姐姐去 上学。
• 美和丑的关系: • 1)美和丑相互依存。形式丑对形式美可以 起衬托作用。 • 2)美和丑的转化。对自然的改造,北京的 龙须沟,失足青年的再改造.
• 4.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
《巴黎圣母院》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雨果
的那些丑恶、卑劣、令人憎恨鄙视的形象。
想的代表。
• 艺术中使用“丑”的概念的不同含义:
• 1.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艺术丑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与艺术作品反映丑的对象不是一回事。艺 术家表现丑的对象时,由于所塑造的形象 中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作品本身
可以是美的。
• 2.作为艺术美的对应面,艺术丑指的是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