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和完善的,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和福利机构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机制来实现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目标。

一、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

社会保险通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缴费,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障,确保社会成员在面临风险和困难时能够得到相应的帮助和保障。

二、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中对重度贫困群体的救助机制。

社会救助主要针对那些无法通过社会保险获得保障的人群,包括无业、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依的老年人、残疾人等。

社会救助通过提供临时救助金、基本生活保障和住房救助等形式,为这些贫困人群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实现基本生活标准。

三、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为社会成员提供各个领域的公共服务。

教育公共服务旨在保障人们的受教育权益,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医疗公共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制度,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文化和体育公共服务则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和设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福利机构体系福利机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利机构主要包括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等,为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照料与关怀;残疾人福利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生活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则为贫困儿童提供养育、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福利机构通过提供全面的生活保障和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庇护,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社会权益。

社会福利规划

社会福利规划

社会福利规划概述社会福利规划是指政府为了提高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福利规划的目标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

主要内容1. 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社会福利体系是社会福利规划的核心内容。

建设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可以为人民提供包括医疗保障、社会保险、住房保障、教育等在内的一系列福利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福利机构、制定福利政策,建设并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2. 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福利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社会救助体系扮演着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社会救助机构、发放救助金、提供紧急救助等方式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就业保障和职业培训就业保障和职业培训是社会福利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政策、提供职业培训、推动创业等方式来促进就业,为人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4. 教育和文化福利教育和文化福利是社会福利规划中的重要部分。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同时,政府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文化活动、文化教育等福利,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5. 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是社会福利规划的重要内容。

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等方式来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结论社会福利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应该积极制定和实施社会福利规划,确保各项福利政策得以落实,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福利服务。

_蒂特马斯典范_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

_蒂特马斯典范_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

“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刘继同内容提要 蒂特马斯是英国社会政策的鼻祖,其福利理论为福利国家奠定理论基础,已成为世界闻名的“蒂特马斯典范”。

蒂特马斯信奉费边社会主义理想,将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与政策实践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本文采取文献回顾方式,从代表人物和机构、理论渊源、核心价值、国家角色、市场作用、社会的观念、对福利与福利国家态度和影响福利发展因素等层面,开创性地在中国全面详细介绍了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以期为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 蒂特马斯典范 费边社会主义 福利理论〔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1-0052-08蒂特马斯生平及其与费边社会主义的关系理查德・M・蒂特马斯(1907-1973)既是英国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与福利理论奠基人,又是经验性社会福利政策研究开山鼻祖,他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达到了福利哲学的层次。

对中国学术界来说,蒂特马斯或许比较陌生。

但是在欧美学术界,蒂特马斯已成为社会政策与国家福利的代名词,成为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理论的一面旗帜,成为一种“理论典范”。

纵观英国社会福利发展史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文献,蒂特马斯可能是迄今为止地位最高、影响最大、思想最深邃和理论体系最综合的一代宗师。

1979年英国社会政策大师唐尼森(D onnis on,D)首次将蒂特马斯思想与理论体系称之为“蒂特马斯典范”(D onnis on,1979)。

1987年为纪念伦敦经济学院(LSE)社会科学系(社会行政学系前身)创建75周年,伦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三位世界闻名的大师一致认为,蒂特马斯不仅是1950-1970年代英国与欧美国家社会政策学科的领袖人物,而且他在社会政策领域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堪与经济学界的凯恩斯和社会哲学界的波普相媲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Bulmer,Lewis&Piachaud,1989,p.xiv)。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社會福利政策會關注給付配置的結果是否促進資源分配在人際間的相等。重分配:透過社會福利政策的給付配置,不同階級、種族、或社會類別的人所擁有的資源與機會間的差異是否因此而減少?不只是機會平等(公平),也強調結果平等(平等)。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公平(equity)公平的分配方式並非人人均等。而是每個人得其所應得的(desert)。應得?如果作完全部的工作,可以拿到全部的酬勞,那麼當他只作了一半的工作,他就只能拿一半的酬勞。付出。貢獻。功績。換句話說,在公平的考量下,人們是容許不平等的。只要這個不平等可以被公平所證立。年金體系中的附加年金給付。大致來說,一個完整的年金體系至少要涵蓋三柱。附加年金是第二柱。從AFDC到TANF貧窮單親媽媽所領到的給付是她們應得的嗎?照顧小孩是不是一種貢獻?
與福利混和經濟
福利私有化的好處?節省人事成本。當政府開放或擴張某項社會服務時,透過福利私有化,它不必須再另外召募公務人員來提供這項社會服務。人事成本是最昂貴的。多樣化的選擇。當一項社會服務不是由政府作為唯一的提供者,服務的類型自然會變得多樣。此外,不同營利機構為了競爭與市場區隔也會發展多樣的服務類型。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平等 (equality) vs. 公平(equity)?該怎麼分蛋糕?每個人均分到一塊大小完全相同的蛋糕切片。這裡講求的是數量上的均等。因為每個人不盡相同,因此對不同人應給予不同大小的蛋糕切片。這裡講求的是比例上的均等。視需要而決定比例。有人食量大,就分多一些。或者視貢獻而決定比例。因為是慶功宴,所以出力多的,就分多一些。平等所訴求的即是數量上的均等。而公平所訴求的是比例上的均等。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网络效应下的架构标准创新及其社会福利分析

网络效应下的架构标准创新及其社会福利分析
买 的消费者 , 决定是 否购 买产 品 , 以及购 买 哪个厂 商
己 自行开 发新 产 品 , 创立 新 的产 品标 准 , 即新产 品创
新. 封 闭架构 标准 下 , 位厂 商不对 外开 放技术 架 在 在
构标 准 , 入 厂商 只有一 种创 新选择 , 进 进行新 产 品创
新. 究表 明 , 研 在位 厂 商 通过 采 取 开 放架 构 标 准 , 推 动市 场标 准快 速形 成 , 进 入 厂 商新 产 品创 新 成 功 在
作 者 简 介 ; 君 美 ( 9 4 ) 女 , 东 招远 人 , 师 , 士 王 17一 , 山 讲 博
E ma : n i n 1 3 c m - i j me lu wo g 6 . o @

3 一 4




第 2 卷 8
巨大 网络 效 应 的吸 引 , 促使 拥 有 技 术 自主 产权 的 生产商 , 之为 在 位 厂 商 , 外 开 放 技 术架 构 , 称 对 与
椎 动 市 场 标 准 快 速 形 成 , 进 入 厂 商 新 产 品 创 新 成 功 率 不 高 , 新 产 品 效 率提 高 不 是 很 大 的 情 况 下 , 速 在 或 迅
统 一 的 市 场 标 准 提 高 了社 会 福 利 ; 而 , 进 入 厂 商 新 产 品 创 新 成 功 率 较 高 , 新 产 品 效 率 提 高 较 大 的 情 然 在 或 况 下 , 速 统 一 的 市 场标 准 降低 了社 会福 利. 就 是 说 , 放 架 构 标 准 引 致 迅 速 形 成 的 市 场 标 准 相 对 于 封 迅 也 开 闭架 构 标 准 而 言 , 不 总 产 生 正 的社 会 福 利 效 应 。 至 会 损 害 社 会 福 利 . 并 甚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范围
1.3 方法论
二、社会福利政策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2.1 定义
2.2 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
2.3 社会福利政策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过程
3.1 政策制定的环境分析
3.2 目标设定
3.3 政策选择
3.4 政策实施
7、就业与劳动保护:指为社会成员提供就业机会和维护劳动权益的一系列制度和服务。
8、养老和退休金:指为社会成员提供养老金和退休保障的一系列制度和服务。
9、人口计划生育:指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
10、残疾人保障:指为残疾人提供生活和社会参与支持的一系列制度和服务。
11、社会救助:指为无力养活自己或遭遇意外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临时救济和补助的一系列制度和服务。
2、社会保障:是一种通过社会(国家或)为社会成员提供经济支持、风险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制度安排。
3、公共服务:指提供的各类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服务。
4、教育:指为社会成员提供学习和知识传授的一系列制度和服务。
5、医疗保健:指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药品和保健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服务。
6、住房保障:指为社会成员提供住房保障和居住环境改善的一系列制度和服务。
3.5 政策评估
四、社会福利政策的分类和内容
4.1 分类
4.1.1 现金福利
4.1.2 社会保障
4.1.3 公共服务
4.2 内容
4.2.1 教育
4.2.2 医疗保健
4.2.3 住房保障
4.2.4 就业与劳动保护
4.2.5 养老和退休金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一、本文概述《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和解析福利国家中社会福利提供的核心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福利三角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强调国家、市场和家庭在福利提供中的核心作用,这三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社会福利的复杂网络。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福利三角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框架,然后详细阐述了国家、市场和家庭在福利提供中的角色和功能,接着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探讨了福利三角理论在社会政策分析和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限制。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福利三角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它在社会政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福利三角理论的基本框架福利三角理论是由英国社会学家理查德·蒂特马斯提出的一种社会政策分析范式,该理论强调社会福利的来源并非单一,而是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国家、市场和家庭。

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社会福利的三角架构。

国家在社会福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提供诸如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以及实施社会救助和补贴等措施,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责任不仅体现在提供物质帮助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为公民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市场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来源之一。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通过竞争和创新,推动社会福利的不断提升。

然而,市场也存在失灵和分配不均等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和家庭的补充和调节。

家庭在社会福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人们情感交流、精神寄托和互助互爱的场所。

家庭通过提供生活照顾、情感支持和教育引导等服务,为成员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的弱化,国家和市场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家庭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

福利三角理论的基本框架为我们理解社会福利的来源和构成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1.概念与特征1.1社会福利的概念在现代社会里生活的人大部分对社会福利这个名词相当熟悉,但要为社会福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非易事。

在翻阅过一些社会福利的定义后,发现在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生活习惯及不同社会发展程度下对社会福利自有不同的看法。

直至现时为止, 世界上仍未有一个统一的社会福利定义。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50多位国内学者对社会福利进行过界定,相关观点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1)剩余性狭义社会福利观,也叫做剩余型社会福利。

多吉才让1(2002)认为社会福利是“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是一种疗救社会病态、预防或矫治社会问题的制度或手段。

(2)制度性狭义社会福利观,张建明、龚晓京2(2001)认为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其成员的基本生活而采取的措施及服务,其福利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但福利层次仅限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3)发展性狭义社会福利观,王思斌3(1998)认为社会福利是指在解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更好地生存或发展的一种状态,其福利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功能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李延霞,于丽俐4(2002)认为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立法或政策规定保障全体公民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4)广义社会福利观,刘继同5(2003)认为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种种制度或措施。

姜丽萍6(1997)认为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在国民收入经过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国家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补偿、物质文化待遇及其他派出的收入.狭义的社会福利体现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对其成员在物质帮助上承担的责任。

1.2 社会福利的特征田北海7(2008)认为社会福利是一种社会整合机制,具有再分配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投资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与社会保障的防止生活水平下降的功能相比,社会福利的功能是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社会福利概念辨析兼论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社会福利概念辨析兼论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社会福利概念辨析——兼论社 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目录
01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及其涵盖范围
02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 及其涵盖范围
03
三、社会福利与社会 保障的关系
04
四、社会福利对社会 保障的促进作用
05 五、总结观点和建议
06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逐渐成为 人们的焦点。本次演示将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概念进行辨析,并探讨二者之 间的关系。
福祉、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此外,福祉、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发展也相互促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 步,人们对福祉和福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政府和社会各 界需要不断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服务。同时,福 祉和福利水平的提升也能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
最后,福利体系是在福利制度和福利体制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个全面的社 会福利系统。福利体系不仅包括福利制度和福利体制,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政策和 措施,例如就业政策、医疗政策、教育政策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之间相互、相互 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全面的福利系统,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福利理论、福利制度、福利体制及福利体系辨析
3、优抚安置:为特殊群体(如军人、警察等)提供的养老、医疗、住房等方 面的保障和优待。
4、社会互助:包括慈善捐赠、 志愿服务等民间互助行为。
4、社会互助:包括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民间互助行为。
5、社会管理:涉及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社会管理。
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社会福利理论、福利制度、福利体制及福利体系辨析

社会福利救助标准

社会福利救助标准

社会福利救助标准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福利救助是保障弱势群体生活的一项重要措施。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制定相应的社会福利救助标准,以确保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本文将就社会福利救助的标准进行论述,重点探讨如何确保福利救助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福利救助标准的确立往往与国家的经济水平和资源分配相关。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是保障福利救助标准的基础。

在制定福利救助标准时,应考虑到社会经济的状况,以及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福利救助标准要体现人的尊严和公平,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

一、福利救助标准的分类福利救助标准按照不同的需求和阶段可以进行分类。

首先是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即确保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物质条件。

其次是特殊群体救助标准,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人群的福利救助。

还有医疗救助标准、教育救助标准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和需求等因素。

二、福利救助标准的公平性福利救助标准的公平性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

公平性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福利救助,并享有公平的待遇。

为实现公平性,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给予相应的救助。

同时,要加强对福利救助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滥用和浪费。

三、福利救助标准的合理性福利救助标准的合理性是指标准的制定应当科学、合理,并能够真实反映人民的实际需求。

合理性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考虑,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

过低的福利救助标准可能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无法真正起到救助的作用;而过高的福利救助标准则可能对国家的财政造成不可承受的压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制定福利救助标准时,需要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标准的合理性。

四、福利救助标准的可持续性福利救助标准的可持续性是指标准应当能够长期有效地运行下去,并且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和资源分配是制定福利救助标准的重要依据。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它涉及到社会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分析。

一.社会福利政策的背景和目标1.1 社会福利政策的定义和范畴1.2 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演变1.3 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原则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内容2.1 社会保障政策a) 养老保险政策b) 失业保险政策c) 医疗保险政策2.2 就业保障政策a) 就业培训政策b) 就业创业支持政策c) 劳动力市场政策2.3 教育保障政策a) 教育资源配置政策b) 公平教育机会政策c) 教育补贴政策2.4 住房保障政策a) 政府住房保障政策b) 住房补贴政策c) 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三.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机制和管理体系3.1 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立法过程3.2 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机构3.3 社会福利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四.社会福利政策的经济影响和社会效果评估4.1 社会福利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2 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4.3 社会福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和调整附件:1. 社会福利政策相关法律文件- 《社会保障法》- 《就业促进法》- 《教育法》- 《住房保障条例》2. 相关数据和统计报表- 社会保障覆盖率统计数据- 就业率和失业率统计数据- 教育公平指数统计数据- 住房保障项目进展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社会保障法:指国家规定的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而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文件。

2. 就业促进法:指国家为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文件。

3. 教育法:指国家为保障公民教育权利和推动教育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文件。

4. 住房保障条例:指国家为解决住房问题和保障人民住房权益而颁布的法律文件。

嘉兴市社会福利水平分析[开题报告]

嘉兴市社会福利水平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统计学嘉兴市社会福利水平分析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社会保障是法律系统,节目、加强或保证向如基本被认可的会议社会需要的供应对人口福利和对作用社会秩序的好处和服务。

这个系统接受迅速变革以回应上升的期望的革命[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这使得人们对于机构养老方式的认可程度和需求程度都有增高的趋势。

老龄化、人口流动以及家庭规模地缩小都削减了家庭的功能和它所能提供的支持。

老年人和残疾人对机构照料的需求一直在增加,而现有的供给非常有限。

2000年4月中旬,民政部在广东省召开了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就是政府在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福利服务的需求,同时,动员新的经济资源用于福利服务。

郑功成认为,社会福利社会化,是通过社会福利组织的社会化和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开放来实现的。

西方福利国家在民间非营利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丰富的运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国家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将更多的福利供给角度让渡给民间组织,达成了福利提供上政府资金支持和非营利组织运作效率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

而我国是在民间非营利组织未有相当的发展经验的前提下,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将一部分社会力量吸纳进福利事业,并且定义为非营利组织。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们是在政府扶持和优惠政策吸引下出现的,是相关政策催生的结果。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建立的民办福利机构,其生存和发展必然极大地受其所存在的制度环境的影响。

就嘉兴市的人口老龄化举例,浙江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区, 嘉兴市人口老龄化又在全省前列, 对其进行预测和分析, 了解21 世纪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及早做好政策和措施准备, 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一、中国社会福利面临的发展形势现代社会福利的演变轨迹表明,在相当程度上,福利制度的发展是对社会形态变迁和社会结构改变积极回应的结果,与一个社会的价值认同、传统习惯、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是经济、政治、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渐进式过程。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诸多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制度需求经由政治程序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从而使原有制度实现新的结构调整或转向新的发展范式。

近10多年,随着国际化、城镇化、市场化以及老龄化的深入,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领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不映射到社会福利领域,成为对再造社会福利持续产生和激活新的制度需求的内在发展动力。

第一,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社会福利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经济发展同样需要社会福利的制度性支持。

近5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GDP年均递增8%左右,其中,2007年GDP达2466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国民经济有了显著积累。

宏观经济总体上的平稳发展,支撑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39000多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连续四年平均增长21%。

[1]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我国“十五”以来整体工业化水平持续提高,2005年工业化综合指数达到50,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100,基本实现工业化[2]。

中国经济的成长无疑是近30年的改革开放激活整个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事实表明,当前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起飞所必需的主导产业、市场容量及体制环境,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迈入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所说的经济起飞阶段[3],总体上正处于向转变增长方式寻求发展动力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发展对以社会福利为核心和主体的社会政策将产生较高的依赖程度。

之所以这样说,从增长方式看,内生增长将是经济起飞阶段乃至更高阶段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这势必引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潜在需求,从而对面向全民的教育福利提出了更高程度的需求;其次,从资源结构看,工业化深入发展是一个资本与劳动相比占据优势的竞争过程,因此,资本和知识的拥有者取得强势地位,从而使得资本缺乏和低技能劳动者相对失去竞争力,与此同时,伴随着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流动将在更大规模上突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的限制,短期性和结构性失业将会取代体制变迁性失业,这势必产生对劳动力尤其是同质化和低技能劳动者就业扶助的需求。

社会政策分析架构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浅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社会政策分析架构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浅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总第104期)J ourn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ci ipal C om m i t t ee N o.2,2010(Sum,104)社会学研究社会政策分析架构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浅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赵亚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北京100089)摘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将社区作为依托,由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养老资源的一种养老模式。

以G i l ber t Spec ht&Ter r el l提出的社会政策分析架构为基础对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进而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2—0087—0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养老承受的是未富先老的压力。

目前,我国的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老年人口在医疗卫生、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而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的提出则为我们应对老龄化、缓解养老压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将社区作为依托,由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养老资源的一种养老模式。

北京市西城区自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以来,工作已初娃规模。

笔者结合有关学者提出的社会政策分析架构,对这一试点地区的具体政策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进而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有助于试点地区的工作经验更有效地推广。

一、社会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G i l ber t Specht&Ten'el l在《社会福利政策的纬度》一书中提出在进行某项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时,可以从可能之选择、价值和理论这三个大的纬度进行分析(而“可能之选择”这一纬度又包括分配、供给、传递和财政四个小的纬度,即我们分析社会政策的四个着眼点或出发点),并可将这三个大的纬度看成窄间直角坐标系的三个方向轴。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首先,我想要来说一下什么是社会福利?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一切能够让人们生活幸福的条件;从狭义上来说,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再说社会保障,根据我自己的简单了解,在关于社会福利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这就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两个概念谁主谁从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福利的实践中,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国家福利保障的体制下,社会福利是被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国为了尽快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转换,把建立社会安全网当作首要的任务,从国外引进了操作性的社会安全的概念,并给予它一个中国化的解释“社会保障”,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实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结合起来。

而且,社会保障是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而社会福利关注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幸福,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

所以说,社会保障应该是从属于社会福利的次级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仍然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的根本理论依据。

社会在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也都在变化之中。

严格来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始终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体系,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经历了许多变迁之后才逐步建立。

从封建社会时期,儒家的“民本”、“仁政”、“大同”,墨家的“兼爱”及道家的“德治”等济贫思想;春秋时期,孔子的“教化”、“仁爱”思想;战国时期的社会救济思想;先秦时期的“以民为本”的社会福利思想等。

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大多是临时性的救灾济贫活动,并非真正形成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救济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經濟市場的運作邏輯:給付功績報酬;促進自由; 機會平等。 社會市場的運作邏輯:回應需要;保障安全;結 果平等。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其次,它也可能威脅到社會市場那種不 強求彼此互惠的片面資源交換方式。

在經濟市場中,資源的交換是基於彼此互惠。但 在社會市場中資源的移轉有可能是單方向的。

在許多政策中,社會市場中公私部門不同單位的行 動者是以各式各樣的組合方式被結合在一起。

=>福利的混和經濟(the mixed economy of welfare)。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福利私有化

1960年代中期以後,營利機構在社會市場中的份量 日益成長。

在台灣,長期照護體系是很好的例子。

例子? 雖然某些福利領受者有可能再也回不去具生產力納稅人 的行列,但有論者認為:這些福利領受者會以另外一種 形式的付出來作交換。例如對社會的感激與政治上的忠 誠。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但是1990之後,片面的交換在道德與政治上的正當性開始遭 受質疑。



二次戰後,西方社會對福利普遍的共識:福利是人們身為公民 的法定權益(entitlement) 。 只要你身為公民,你就有權享有。 沒有附帶條件。 但90s之後,這樣的共識開始有轉變。試想一下:如果台灣現 在有針對青年人的失業救助方案。一位年青人持續領取失業救 助方案長達好幾年,你有什麼感受? L. Mead:如果福利領受者領受福利給付是他身為公民的 權利,那麼他是不是也該承擔他作為公民的責任。 於是,福利給付從法定權益轉變為附帶條件的。=>工作 福利(workfare) 工作福利的爭議? 批判。左派的妥協。

在現下的台灣,適當的生活標準包括電腦配備與上網服務嗎?

數位落差的問題。 根據社會救助法第四條,凡「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每 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以下」即屬低收入戶。 這裡所謂的「最低生活費」係主計處公告當地區最近一年平均 每人消費支出的60%。

台灣對低收入戶的認定標準是採取「相對貧窮」的定義方式。

公平(equity)

公平的分配方式並非人人均等。而是每個人得其所應得的 (desert)。

應得?


如果作完全部的工作,可以拿到全部的酬勞,那麼當他只作了一半 的工作,他就只能拿一半的酬勞。 付出。貢獻。功績。

換句話說,在公平的考量下,人們是容許不平等的。只要這個不 平等可以被公平所證立。


多樣化的選擇。


當一項社會服務不是由政府作為唯一的提供者,服務的類型 自然會變得多樣。 此外,不同營利機構為了競爭與市場區隔也會發展多樣的服 務類型。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福利私有化的限制?

首先,經濟市場的運作邏輯與社會市場的運 作邏輯並不一致。兩者間原先就存在緊張與 矛盾關係。

長期照護產業。

其他例子?

我們可以將營利機構在社會市場的擴張視作經濟市 場與社會市場的結合。這樣的結合有其好處,但也 招來一些質疑。

好處? 值得質疑之處?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福利私有化的好處?

節省人事成本。


當政府開放或擴張某項社會服務時,透過福利私有化,它不 必須再另外召募公務人員來提供這項社會服務。 人事成本是最昂貴的。
科層
中央集權
理論、預設與社會選擇


人們對於給付配置面向的選擇深受其價值 的影響。 再進一步說,價值又受到知識的影響。


人們對於選擇面向所持有的價值又受到他們對 於「案主、 輸送體系、 財源籌措與社會供給 類型運作方式」的知識的影響。 這些知識並不成一個體系,而是零散與片斷的, 而且有些只有部分被證實。

為什麼?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為何社會市場與經濟市場間必須維持「井水不犯河水」 的關係?

否則,社會市場的分配體系不斷擴張,影響經濟市場的分配 體系,導致「工作倫理」受到衝擊。

福利依賴 ;福利欺騙。 不過,請注意,這樣說法是立基在這樣的理據之上:人們對工 作避之唯恐不及。 Malthus認為人都是「惡勞,好逸」。如果這兩套分配體 系間的界線不明,那麼人們在有社會市場的分配體系作為 後盾之下,會逃避去工作的責任。這將嚴重衝擊到經濟市 場的分配體系。 人們真的不喜歡「工作」嗎? 勞動的本質?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社會福利政策會關注給付配置的結果是否促 進資源分配在人際間的相等。


重分配:透過社會福利政策的給付配置,不同 階級、種族、或社會類別的人所擁有的資源與 機會間的差異是否因此而減少? 不只是機會平等(公平),也強調結果平等(平等)。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另一塊則社會市場,也就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分配機制: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福利國家底下的資源分配體系(圖解)

請注意:在福利國家,社會福利政策雖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福利國家 仍是資本主義社會,因此經濟市場的分配體系仍很重要。
社會市場
因為你需要, 所以你被分配到這 些東西。
經濟市場

倘若社會市場不斷擴張會危及工作倫理,那麼該怎麼界定這 兩套分配體體系間的界線?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社會市場與經濟市場的行動者

在社會市場中進行資源分配的行動者並不侷限於公部 門的行動者,私部門的行動者也扮演重要角色。

公部門:中央政府部門;地方政府部門。 私部門:家人與親友提供的非正式支持;志願組織或非營利團 體提供的服務;營利機構提供的服務。 換言之,社會福利政策並沒有將私人營利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完 全排除在外。
理論、預設與社會擇

實例?

凱因斯總體經濟理論對福利國家的貢獻。

在凱因斯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失業只是勞動市場供需 的暫時失衡,時間會自然解決一切,不需國家作出干 預。 貧窮人口中,長期依賴福利給付為生的人所佔的比例 很高嗎?

對貧窮的長期追蹤調查。



錢如何來(finance)?

財源籌措的模式
分析架構的構成元素: 四個選擇面向

對於每一個給付配置面向的選擇,我們會 就下列三點進行檢視:


每個面向當中,可供選擇的選項範圍(the range of alternatives)。 支持這些選項的社會價值(social values)。

公平;平等;人性尊嚴;效率…。


在經濟市場中,資源的分配是以個體的市場 價值作為依據。 但是社會福利政策作為一套資源分配機制, 它並不是按個體的市場價值來分配資源。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換句話說,我們大概可以將一個社會的資源分配 體系分成兩大塊:

一塊是經濟市場:


在經濟市場中,人們分配資源是根據個人的市場價值,包括個 人的創新、能力、與生產力,以及對利潤的追求。 因為你厲害(夠努力,運氣夠好,夠有天份),所以你賺得多。 相對照於經濟市場,在社會市場中,人們分配財貨與服務的主 要依據包括:經濟的需要、依賴、利他情操、社會責任、慈善 考量、基於維護整體社群利益等等。 因為你需要,所以你被分配到這些東西。
因為你厲害, 所以你賺得多。
社會福利政策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社會市場與經濟市場間的界線



D. Stone認為在「經濟市場」的分配體系,每 個人都得憑「工作」才能得到自己想望的東西。 但是在「社會市場」的分配體系,資源的分配 依據是按人們的「需要」狀態與程度。 這兩套分配體系必須維持某種程度的「井水不 犯河水」。


作選擇所涉及的個人主義 與集體主義價值

除了分配正義外,決策者是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價值取向,也會 影響他們在給付配置面向上的選擇。
個人主義觀點 選擇的面向
配置: 給付給誰?
供給: 給什麼樣的給付?
集體主義觀點
成本效果
選擇的自由
社會效果
社會控制
異議的自由
地方自主
輸送: 如何輸送出去?
財源: 錢如何來?

這些社會價值所立基的理論或預設(theories and assumptions)。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不論何種給付配置面向,分配正義 (distributive justice)是形塑社會福利政策 的重要社會價值之一。 三項衡量分配正義的重要概念:


平等/Equality 公平/Equity

因此,社會市場與經濟市場間存在相互重疊之處。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與福利混和經濟

在社會市場的資源配置過程中,經費籌措與給付的 輸送不見得都由同一個角色扮演。

例子?


在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下,誰提供醫療費用?誰提供醫療服務? 在幼兒教育劵制度下,誰提供幼兒教育劵的錢?誰提供托育 服務? 啟蒙服務方案?中低收入老人照顧津貼?

面向四:財源籌措的模式

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與立法
社會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構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與福利混和經濟 分析架構的構成元素:四個選擇面向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分配正義 作選擇所涉及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價 值 理論、預設與社會選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