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民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复位时,将截骨远
端、胫腓侧籽骨、拇长
图片
图片
短伸屈肌、关节囊、外
展拇肌等联合结构通过
手法向外推移,纠正跖
趾关节脱位和第一跖骨
内收畸形、并使籽骨尽
量向内侧复位。纠正畸
图片
图片
形、尽可能恢复前足横
弓的高度及籽骨的功能
分趾垫
应用小夹板压垫原
理,将四列绷带卷
图片
成直径约2cm,置 于第一、二趾蹼间
术后2~7天做拇趾的主动跖屈、背伸运动,每天 4~5次,每次2~3min;可适当下床活动,以生 活自理即可
术后2~6周做拇趾的主、被动跖屈、背伸运动, 辅以主动踝关节、膝关节的屈曲、背伸运动,每 天4~5次,每次2~3min
早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期
图片
图片
后期
第1跖趾关节的理筋手法
行单纯骨赘削磨术
中度拇外翻
主要根据第一跖趾关节
外侧结构的紧张度,外
图片
侧结构紧张的在标准术
式的基础上加外侧结构
松解
图片
重度拇外翻
常规在标准术式的基础上加外侧结构松解 合并其他跖骨头下疼痛者,行跖骨头抬高
术 合并固定性锤状趾者,行趾间关节成形术
图片
跖骨头抬高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锤状趾趾间关节成形术
截骨角度标准
轻中度畸形:额状面截骨角度10~15°, 矢状面截骨角度5~10°
重度畸形:额状面截骨角度15~20°,矢 状面截骨角度10~15°
图片
截骨角度标准
图片
图片
图片
手法整复畸形脱位标准
轻中度畸形:截骨后将远端骨端向外推约 0.2~0.4cm,向下推0.2~0.4cm
重度畸形:截骨后将远截骨端向外推约 0.4~0.6cm,向下推0.4~0.6cm
男:女为1:19
年龄:13-78岁
平均47.5岁
职业:干部455例(85%)、工人75例 (14.1%)、学生5例(0.9%)
患侧:双侧451例(84.3%)单侧84例 (15.7%)
患足:左足494只(50.1%)左足492只 (49.9%)
535例HAV发病年龄分布情况
4% 7% 10%
HAV角与IM角术前术后变化
70
65
60
50
40
30
30
20 10 11
0 HAV角术前
2 HAV角术后
22
3 IM角术后
19
1 IM角术后
拇外翻角:术前平均33.1°,术后平均11.6°,改善21.5° 一、二跖骨间角:术前平均11.3°,术后平均6.6°,改善4.7°
最小 最大
术前术后跖骨头间距、宽度、跖骨长度差对照图
本疗法技术要求
解剖熟悉,并有手术及整复骨折的经验。 要循序渐进,学会用钻,先熟练掌握削磨
骨赘,再作截骨。 截骨要一气呵成,避免加宽截骨线。 整复手法要准确,力量要适中,防止矫枉
过正或不足。 持钻要稳健,避免钻头断于体内。
禁忌症
严重糖尿病病人 急性感染性疾病病人 严重类风湿性足 拇趾关节融合 严重神经损伤 自恋癖
研究内容
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病例分析研究(回 顾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规范化方案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诊疗规范化方案多
中心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规范化方案与传统
大切口技术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规范化研究
创立一套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 的诊断、治疗、康复及疗效评估体系
12岁以下(35例)
12-18岁(237例)
19-44岁(192例)
45-50岁(52例)
51岁以上(19例)
43% 36%
发病年龄:3-72岁 加重年龄:9-73岁 畸形持续时间:1-63
平均24岁 平均42岁 平均23.5年
535例拇外翻(986只足)合并足底胼胝体分布
800
663
486
跖1
600
535例拇外翻(986只足) 术前X线表现
拇外翻角:11°-65°,平均33.1° 一、二跖骨间角:3°-20°,平均11.3° 跖趾关节半脱位:852足,占86.7% 胫侧籽骨移位情况(以第一跖骨轴线为基
准):内侧76足,占7.7%;通过446足, 占45.2%,外侧464足,占47.1%
535例拇外翻术前术后拇趾旋转变化
1000 800 600 400 200 0
862 291 中立位
695
124 旋前
术前 术后
随访结果 优良率占98.5%
优:466例(87.1%)为860只足 良:61例(11.4%)为114只足 差:8例(1.5%)为12只足
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 规范化研究
400 术后
200 术前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术前 术后
535例拇外翻(986足) 术前术后疼痛变化情况
600 512
500
400
300
200
100
0 消失
16 改善
1 无变化
3 加重
消失:512例,占95.7% 无变化:4例,占0.7%
改善:16例,占3.0% 加重:3例,占0.6%
中西医结合微创 技术治疗拇外翻
概述
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具有创 伤小,无需内固定,畸形矫形满意、不复 发,合并症少,优良率达98.5%
居国内外领先水平,是目前治疗拇外翻的 最佳方法
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思维、新发明、新技术”国际博览会
金奖(科技部推荐)
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技术要点
采用局麻微创技术,摒弃了既往大切口直视下手 术,行骨赘削磨、第一跖骨头颈二维截骨
中医正骨手法纠正拇外翻畸形及第一跖趾关节半 脱位
固定方法根据小夹板纸压垫治疗骨折经验和“筋 束骨”理论,采取夹垫及“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
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的辩证应用(外洗、内服) “动静结合、医患配合”的中医康复和功能锻炼
535例拇外翻(986只足) 术前术后第一跖趾关节关系
986只足第一跖趾关节关系
1000
800
600
术前
400
术后
200
0 全脱位
半脱位
向内半脱位
986只足术前术后胫侧籽骨移位情况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内侧
通过
外侧
术前 术后
术前:内侧:76只足,占7.7% 通过:446只足,占45.2% 外侧:464只足,占47.1%
术后:内侧:409只足,占41.5% 通过:481只足,占48.8% 外侧:96只足,占9.7%
535例拇外翻(986只)胼胝体术前术后情况
9.8% 1.5% 5.4%
52.8%
30.6%
消失(210例) 明显改善(362例) 减轻(37例) 无改善(67例) 加重(10例)
第一跖趾关节术前术后活动情况(跖屈)
图片
93年3月至99年2月治疗554例(1015足) 随访时间7至81个月,平均为41个月
535例(986足)获随访 随访方式:门诊、电话、信件、E-mail 19例(29足)失访 失访原因:出国定居9例、外国人4例、病
故2例、车祸死亡1例、3例不详
性别:男 29例(5.4%)、女 506例(94.6%)
治疗步骤
主要器械
软轴高速磨钻 小骨膜起子 小骨锉 切割钻头:直径为2mm
图片
消毒 (图片) 局麻2(图片)
局麻1(图片) 局麻3(图片)
图片 切口1:在第一跖趾关节远端内侧
切口2:在第一跖骨头颈内侧
切口小于1cm
图片
图片
分离关节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使其光滑没有棱角
截骨
图片
图片
额状面掌握在15°-30°,防止跖骨过度 短缩
截骨
矢状面截骨线从远端背侧至近端跖侧,截 骨角度呈5°-10°
冲洗出切口内的骨屑
图片
手法整复
图
通过手摸心会、拔
片
伸牵引、推挤、端
提等正骨手法纠正
畸形及跖趾关节半
脱位
图 片
手法复位的原理
对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诊疗方 案,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经临床验证,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患者 满意度高,易于推广
将规范化方案与传统大切口手术进行比较, 疗效相当,但在关节活动度、病人依从性、 人力资源及经济学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图片
术前
图片
术后
图片
术前
图片
术后
整复畸形脱位手法标准
图片
图片
截骨角度与手法矫正畸形及脱位的关系(2)
额状面(重度拇外翻)
图片
图片
术后处理
图片
术后穿矫形鞋行走可生活自理
图片
图片
正确的行走姿势全足着地拇趾跖屈
图片
不正确的行走姿势足外侧及后跟着地,拇 趾上翘
功能康复
术后24小时患足可行冰袋冷敷,抬高患肢,做大 小腿肌肉的等张收缩;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主 动屈曲、背伸运动,每天4~5次,每次2~3min
包扎固定
运用筋束骨、
筋骨并重理论,
图片
将分趾垫置于
第一、二趾蹼
间,通过踝关 节作“8”字形
包扎,将姆趾
固定于内翻位,
图片
并用粘膏加强 固定
图片
宽胶布半环形加强固定
图片
包扎完毕
图片
图片
图片
X光机透视
图片
术后用X光机进行透视,了解截骨及整复情 况,术毕病人可立即下地
轻度拇外翻
一般采用标准术式 拇囊炎疼痛症状较重,畸形不明显者,可
CM
间距术前 间距术后 长度差术前 长度差术后 宽度术前 宽度术后
4
3
2
最小
1
最大
0
-1
第一、二跖骨头间距:术前平均1.12cm术后平均0.96cm;减少0.16cm 第一跖骨头宽度:术前平均2.11cm 术后平均1.71cm;减少0.4cm 第一、二跖骨长度差:术前平均0.36cm 术后平均0.54cm 增加0.18cm
跖2
跖3
400
跖4
200
21
36 19
跖5
0
535例拇外翻(986只足)术前锤状趾分布情 况
400 325
200
147
第一趾 第二趾 第三趾 第四趾 第五趾
1 0
21
535例拇外翻家族史分布情况
3%
19%
7%
无家族史(102例) 父系(37例) 母系(379例) 父母均有(17例)
71%
有家族史的共计433例,占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