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及其在工程塑料改性中的应用探讨
四 、纳米 塑料 的制备 方法
纳米 塑料 类型 多样 ,不 同塑 料 的制 备工 艺之 间 也存 在着 一定 的 差 异 ,目前 业 内常 用的 纳米 塑料 制 备方法 包括 共混法 、原 位聚 合法 、离 子交换法 以及插层 法等 等。 1 . 共混 法制 备纳米塑 料
大可 引发特 殊效应 ,因此 纳米材料 会表现 出多种 特性 ,包括 熔点特 性 、 光学 特性 、导 热导 电特 性等 ,这 些特 性 的存在 改变 了物 质 以整体 状 态 存在 时所表 现 出的各种性 质。 二 、 纳 米 材 料 的特 性 1 . 小 尺寸效应 非 晶态 的纳米 材料 其颗 粒粒径 小 ,其 尺寸 与德 布罗 意波 长 及超 导 态 的相 千长 度大致 相 当 ,有 些颗 粒粒 径甚 至 小于 光波波 长 ,此 时 ,晶 体 原有 的周期 性 的边 界条件 便会 被 打破 而发 生变化 ,因此 ,纳 米材 料 会发 生 显著 的小 尺寸效 应 ,其光 性 、 电磁性 质 、热 学 性质 及力 学性 质 等随 即发生不 同程 度 的变化 。发 生 了小 尺寸效 应 的纳米 材 料所 具备 的 特殊 物 理化学 性质 在材 料改 进 中可 得到 广泛应 用 ,如在 聚合 物 的性 质 改 良 中 ,讲 纳米材 料 添加入 其 中 ,则聚合 物 原有 的力 学特性 可 以得 到
行初步探讨。 关 键 词 :纳 米 材 料
一
工程 塑料
改性
概 述 纳 米材 料是 “ 纳米级 结构 材料 ” 的简称 ,指的 是结 构单 元的 粒径 介于 I n m— l O O n m 之间 的材 料 类型 。纳 米 材料 尺寸 极 小 ,与 电子 的相 干长 度相 当 ,易发 生强相 干并 引发 自组织 ,因此材 料性 质通 常发 生 变 化 。此外 ,由于纳 米材 料的 尺度 与光 的波 长大 致相 当 ,且 比表 面积 较
纳米材料在塑料节水器材中的应用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
一
在 同 样含量
的
。
、
同样 的 表 面 处 理 条件 下
,
般是 很低
个 必 要 条件 是 分 散 粒
2008
塑 料制造
P L A S T IC S M A N U F A C T U R E
年 1 2 月币
W WW c n
—
a P P s t ic
s
n e
t
厂 _____—
新技术新产 品
Ne
w
、
技 术路线
:
对表 面 处 理 剂
辅料
高 )
,
使 纳 米粒 子 形 态
尺寸
、
分 布得 到 有效控 制
。
,
促 使纳
之 间的 配 方 比例进 行试 验 分 析
;
纳 米材料在树脂 中的配 方 工 艺 :
。
米材料在树脂 材料 中充 分 均 匀分 散和稳 定
纳米塑料母 料 制备 工 艺 ; 工 艺 温 度和 参数 的控 制
>6 0 0
经 济效应
7
460
10
13 10 0 6 70
16 200 660
22
26
3 70 420
30
。
未处 理
ND Z l 0 1
59 0
>6 0 0
30 0
550
/
400
>6 0 0
主 要 技 术 研 究 内容 和 成 果
如表 1
理
,
纳 米级 Ca C0 3 经 NDZ l
。
0 1 表面 处理 后 ,
jy Ne
w
P
ro
du c t
超细材料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纳米 T i 的引入可使固化温度下降,固化物 的耐热 O 温 度指数 提高 。
3 纳 米 TO i 在抗 菌塑料 和保 鲜薄膜 中的应用 目前 ,在抗 菌 塑料 中 ,广泛 采 用 的抗 菌剂 是银 系抗 菌剂 ,其 杀 菌性 能 虽好 ,但 遇 光照 或保 存 时极 易 变 色 ,而且 会 从 塑 料 中析 出 ,对 人 体 不 利 。 另 外 ,由于银 的活 泼性 ,容易 发生 氧化 还原 反 应 .引 起 塑料 颜色 黄变 ,这 些 问题 都将 给 塑料 的应 用带 来
料内部的缺陷进行极好的修饰 ,并可最大限度地减
少 内部残 留 的活性基 团 ,从而 能够 大幅度 提 高塑 料
弯 曲强度 、冲击 强度 、断裂伸长率均有影 响。而 且 ,添加 纳米 TO 的不饱 和 聚酯树 脂其玻 璃 化温 度 i
比纯 不饱 和 聚酯树 脂 高 ,经处 理 后 的填充 复 合材 料 的玻 璃化 温 度 更 高 ,材 料 的增 韧 增 强效 果也 更 好 。 纳 米 TO 填 充改性 环 氧树脂 ,其拉 伸 弹性模 量 、拉 i 伸 强度 、冲击 强 度均 会 提高 ,可 对环 氧树 脂 实现增 强增 韧 ,其他性 能也 能得 到 明显 改善 。 22 催化 作用 . 双 马来 酰 亚 胺 ( MI B )是 制 备 高性 能 复合 材 料 的一种 重要 基础 树脂 ,在航 空航 天领 域 有着 广泛 的 应 用 。但 大 多数 B 单 体 的熔 点 和 固化 温 度偏 高 , MI 且 因固化树 脂交 联 密度 大 而使材 料 呈脆 性 ,传 统 的 改性 方 法一 般是 采用 与 橡胶 、热 塑性 树 脂共 混 ,其
基于纳米技术的高分子增容与改性
基于纳米技术的高分子增容与改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纳米技术逐渐成为了业界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高分子材料则是一种应用广泛且重要的材料,它广泛用于医疗、化学、塑料、织物等领域中,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纳米技术的应用,探讨基于纳米技术的高分子增容与改性。
一、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是通过制作和使用小于 100 纳米的纳米材料来产生新奇功能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新型材料、开发新型能源,并为现有艺术和科学领域带来创新性的改变。
纳米技术在医疗、电子、环境、军事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其中,纳米材料的减小尺寸和增大比表面积,使得它们的特性与其大尺寸等体材料的特性大不相同。
这些特性包括导电性、光学性、力学性和热性等。
二、高分子增容与改性的意义高分子材料作为最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在化学、医学、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分子材料常被用作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等,这些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聚合物材料。
不过,这些聚合物材料的天然物性往往不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强度不足、耐热性差、难以润湿等。
高分子增容和改性的目的是改进这些性质,使其性能更加优秀,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三、基于纳米技术的高分子增容改性研究进展1.纳米增容技术纳米多元共混体系因为具有良好的增容效果和增强性能而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纳米填料在纳米共混高分子材料中可以作为载体来增强高分子材料的流动性,同时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研究发现,固定量的纳米填料的加入可以显着增加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2.纳米改性技术纳米改性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和调控纳米填料的形态结构。
例如,纳米粒子表面上的化学修饰可以增强纳米粒子和高分子基体之间的黏着和相容性,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此外,纳米表面修饰技术还可以使纳米粒子增强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电学性能。
纳米尼龙的特性及用途
纳米尼龙的特性及用途纳米尼龙是一种经过纳米技术改性的尼龙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和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纳米尼龙的特性及其广泛的用途。
1. 强度和韧性:纳米尼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比普通尼龙材料更加耐用和可靠。
这使得纳米尼龙成为制造高强度和高耐候性产品的理想材料,如汽车零部件、高压管道和航空航天器件。
2. 耐磨性:纳米尼龙具有出色的耐磨性能,能够抵抗机械磨损和摩擦。
因此,纳米尼龙广泛应用于制造耐磨零部件,如机械传动零件、轴承和轮胎。
3. 抗腐蚀性:纳米尼龙具有很高的抗腐蚀性,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这使得纳米尼龙在化学工业、海洋工程和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轻量化:纳米尼龙是一种轻质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重量。
这使得纳米尼龙成为制造轻量化产品的理想选择,如汽车部件、航空航天部件和体育用品。
5. 热稳定性:纳米尼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材料的性能。
这使得纳米尼龙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开发,如电子产品、热交换器和电力装备。
6. 电学性能:纳米尼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导电性能。
这使得纳米尼龙在电子器件的制造和微电子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7. 抗紫外线性能:纳米尼龙具有良好的抵抗紫外线和氧化性能,能够在户外环境下长时间保持稳定性。
这使得纳米尼龙在户外用品、建筑材料和防火材料中应用广泛。
8. 可塑性和可加工性:纳米尼龙是一种易于加工和塑性变形的材料,能够通过注塑、挤出和压延等工艺制备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产品。
这使得纳米尼龙在塑料制品和工程塑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纳米尼龙具有强度和韧性好、耐磨、耐腐蚀、轻质、热稳定、电学性能好、抗紫外线、可加工等多种特性。
基于这些特性,纳米尼龙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化工工业、电子器件、建筑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尼龙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材料的限制,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门研究和应用物质在纳米尺度(1纳米=10^-9米)下的特性和现象的科学。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
一、制备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材料制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将材料粒子控制在纳米尺度级别,并调控其形状、尺寸和结构,从而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光电性能的金属纳米颗粒,用于催化剂、传感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
二、纳米材料改性纳米技术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纳米级别的改性,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将纳米颗粒添加到塑料基体中,可以显著提高塑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此外,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和界面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和耐腐蚀性能。
三、纳米传感器纳米技术在传感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可以制备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纳米传感器。
例如,利用金属纳米颗粒作为传感器的灵敏元件,可以实现对环境中微量物质的检测。
同时,纳米传感器还可以通过改变纳米材料的结构或表面性质,实现对不同目标物质的检测和识别。
四、纳米催化剂纳米技术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纳米尺度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将过渡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在载体上,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
此外,纳米催化剂还可以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形状和表面结构,实现对反应产物分布的控制。
五、纳米涂层技术纳米技术在涂层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通过纳米涂层技术,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纳米尺度的保护膜,提高物体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例如,利用纳米陶瓷材料制备的涂层可以保护金属表面免受氧化和腐蚀的侵害。
此外,纳米涂层还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光学性能、防火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总结而言,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材料制备、材料改性、传感器、催化剂和涂层等多个方面。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在塑料中的应用及展望
通用 塑料 指 聚 乙烯 ( E) 聚 丙 烯 (P)聚 氯 乙 P 、 P 、 烯 (V 、 P C) 聚苯 乙烯 (S 和 丙 烯 酸类 塑 料等 大 宗塑 P ) 料 产 品 。纳 米材 料 的出 现为塑 料 的改 性提 供 了广 阔 的空 间。纳 米技术 在 塑料 中最 早 就是 用 于通用 塑料 的 改性 。 聚 乙烯 中可 以复 合 的纳米 材料 有C C 、 在 a Os sO 、 i 、 2 、 n SC、 米 蒙 脱 土 、 米 黏 i TO2Al Z O、 i 纳 O。 纳 土、 碳纳米 管 等 。 米 复合 聚 乙烯 塑料 大大 提高 了聚 纳 乙烯 塑料 的品 质 , 效 地 提 高 了塑料 的耐 热 、 候 、 有 耐
1 量轻、 耐磨、 耐腐蚀、 高强度、 无毒等特性 , 是各类管道 的优选材料。 聚 丙烯 ( P 是 应用 很 广泛 的聚烯 烃材 料之一 , P) 通 过在 聚 丙烯 ( P 中引入 纳米 粒 子 , 以得 到增 强 P ) 可 增韧 的复合 材 料 。 引入 的纳米材 料主要 有粘土 、 可 蒙 脱土、 碳纳米 管 、 a O。SO2Ti 、n 等 。 C C 、i 、 O2Z O 纳米 聚 丙 烯 复合材 料克 服 了传统 聚丙 烯材料 刚性 与韧性难 以相容 的矛盾 , 代替 高 品质 的钢材是 汽 车业 、 可 包装 业 等行业 的理 想材 料 。如 果能实 现纳米 聚丙烯 的大 批 量生产 , 使聚 丙烯 材料 的技 术 附加值 大大提 高 。 将
关 键词 : 米技术 ; 纳 纳米 材料 ; 塑料 ; 用 ; 望 应 展
中图分类号 : S 6 T 2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6 78 (0 11- 0 0-0 A 1 0- 91 2 1) 9 15 2
纳米材料在包装行业的创新应用
纳米材料在包装行业的创新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纳米材料正以其独特的性能和优势,在众多领域掀起一场创新革命,包装行业便是其中之一。
纳米材料的出现为包装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创新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对包装的认知和期望。
纳米材料,顾名思义,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 100 纳米)的材料。
由于其尺寸极小,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与常规材料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在包装行业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首先,纳米复合材料在包装材料的增强和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纳米粒子(如纳米黏土、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硅等)添加到传统的包装材料(如塑料、纸张、金属等)中,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隔性能等。
例如,纳米黏土增强的塑料薄膜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的冲击和拉伸,从而延长包装的使用寿命。
同时,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可以提高纸张的强度和防水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制作高档包装纸盒。
其次,纳米涂层技术为包装材料赋予了新的功能。
纳米涂层可以在包装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极薄但性能优异的防护层,有效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
例如,纳米氧化锌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以应用于食品包装,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具有自清洁功能,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保持包装表面的清洁和卫生。
还有,纳米银涂层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能够有效防止包装内物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在阻隔性能方面,纳米材料的应用更是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传统的包装材料在阻隔氧气、水蒸气、紫外线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纳米材料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
例如,纳米蒙脱土片层可以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曲折的通道,延长气体和水蒸气分子的渗透路径,从而显著提高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
这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产品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变质和失效。
智能包装是纳米材料在包装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纳米材料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班级:Z090162 学号:Z09016206 姓名:张欢纳米材料及其技术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形成的新型应用技术。
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从金属粉末、陶瓷等领域开始的,现已在微电子、冶金、化工、电子、国防、核技术、航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将纳米材料分散于聚合物中以提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研究也日益活跃,并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果。
一、纳米粒子的特性及其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1·1纳米粒子的特性纳米粒子按成分分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包括无机物和有机高分子等;按相结构分可以是单相,也可以是多相;根据原子排列的对称性和有序程度,有晶态、非晶态、准晶态。
由于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后,其结构与常规材料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在催化、光电、磁性、热、力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价值。
(1)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微粒比表面积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表面能高。
由于表面原子缺少邻近配位的原子和具有高的表面能,使得表面原子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从而使纳米粒子表现出强烈的表面效应。
利用纳米材料的这种特点,能与某些大分子发生键合作用,提高分子间的键合力,从而使添加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大幅度提高。
(2)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导致其磁性、光吸收、热、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发生变化。
如银的熔点为900℃,而纳米银粉的熔点仅为100℃(一般纳米材料的熔点为其原来块体材料的30%~50%)。
应用于高分子材料改性,利用纳米材料的高流动性和小尺寸效应,可使纳米复合材料的延展性提高,摩擦系数减小,材料表面光洁度大大改善。
(3)量子尺寸效应。
即纳米材料颗粒尺寸小到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
其结果使纳米材料具有高度光学非线性、特异性催化和光催化性质等。
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逐渐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纳米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能够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和功能的扩展。
特别是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1. 纳米涂层技术纳米涂层技术是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
通过制备纳米尺度的涂层,可以改善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硬度、耐磨性等多项物理性能,从而增强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纳米涂层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陶瓷、塑料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纳米填料强化纳米填料强化是利用纳米级颗粒作为填料,并将其分散在基体材料中,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填料强化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多项性能,使材料更加耐用和可靠。
例如,将纳米颗粒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可以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等领域。
3. 纳米压痕技术纳米压痕技术是利用纳米尖端对材料表面进行微纳米级的力学测试和修改,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
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硬度、弹性模量等,并进一步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使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能。
4. 纳米印刷技术纳米印刷技术是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通过纳米印刷技术,可以在材料表面创建具有特定形状的纳米结构,从而实现该材料的特殊功能。
例如,使用纳米印刷技术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可以具有优异的自洁性能,广泛应用于防水涂层、抗污染表面等领域。
5. 纳米光学技术纳米光学技术是通过控制光在纳米级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实现材料光学性能的改变。
纳米光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半导体等,使材料具有超常的光学特性。
例如,通过纳米光学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透射率的纳米结构,用于光电设备的制备等领域。
总结起来,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通过纳米涂层技术、纳米填料强化、纳米压痕技术、纳米印刷技术和纳米光学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和功能的扩展。
纳米填料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中的应用
好 、强度高、耐 冲击 、耐磨损且 自润滑性能优异 、
抗黏附和不结焦等 优点,特别是耐磨 性居塑料之 冠 ,比尼龙 6 、聚 四氟 乙烯高 四倍 ,比高密度 聚 6 乙烯 高 9倍 ,为碳钢 的 7倍 ,不锈钢 1 ¨ , O倍 J 在国外被赋予 “ 惊异塑料 ”之称 。该材料在生 物医学 、微 电子机械 、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以 及纺织机械 、化工机械等领域 已有研究与应用,但
1 1 纳米 A 2 3U . I / HMWP O E
U M E存 在耐 温性 能差、硬 度低、流动 性差、 H WP 拉伸强度低 以及阻燃性能差等缺点。为了使其得到
更广泛 的应用 ,对它 的改性 已做出了大量 的研究 , 改型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如 :交联 、接枝、共 聚、 等离子灌 入等 ,物理方 法如 :填充 、共 混、增强
W ANG Cha — ig,HUANG e g y o yn Ch n — a
( ol eo ae as c nea dE g er g S uhC iaU ie i f eh o g , C l g f t l S i c n ni e n , o t hn nvr t o c n l y e M r e i n i sy T o
纳米蒙脱土母料对PA6力学性能的影响
纳米蒙脱土母料对PA6力学性能的影响聚酰胺6(PA6)是工程塑料中开发最早的品种,目前在聚酰胺类产品中产量最大。
与其他工程塑料相比,PA6具有力学强度高,韧性好,电气性能良好,耐磨性、耐疲劳性、抗震性、耐油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耐强酸强碱性差,干态和低温冲击强度低,吸水率大,尺寸稳定性差,容易燃烧,热变形温度低等缺点。
纳米材料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对塑料的改性效果非常显著。
纳米蒙脱土(MMT)在塑料中的应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纳米材料大多是超细粉体材料,且在高分子材料中的用量较少,很难均匀地加入到高分子材料中,而母料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使用纳米母料可以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及制品性能。
本实验将纳米MMT制备成母料,加入到PA6中对其进行改性。
1 实验部分1.1 原料PA6,工业品,无锡长安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纳米MMT,工业品,浙江丰虹黏土化工有限公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M-207,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14-2,北京有机化工厂;高密度聚乙烯(HDPE),7000S,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低密度聚乙烯(LDPE),J5019,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工业品,金坛西南化工研究所。
1.2 仪器与设备双辊筒炼塑机,SK-160B,上海橡胶机械厂;电热密闭干燥箱,150,上海市第二五金厂;双螺杆挤出机,TE-34,南京化工机械研究所;注塑机,WG-80,无锡格蓝机械有限公司;电子万能试验机,CM75503,深圳市新三思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实验室用胶体磨,L50,上海诺尼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悬臂梁冲击实验机,IZODUJ-4,中国承德实验机厂。
1.3 制备母料的工艺路线要使纳米MMT在塑料改性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对其进行有机化处理,使其表面由亲水性变为憎水性,再通过适当的工艺制成母料。
1.4 用KH560对纳米MMT有机化处理在500ml工业酒精中加入3ml的KH560,混合,再加150g纳米MMT,混合,静置24h 后制浆。
纳米CaCO_3及其对塑料改性的研究
6填充改性是聚合物的主要改性手段之一,通过添加无机填料使聚合物的刚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得到改善。
近年来随着填料粒子的表面处理技术,特别是填料粒子的超微细化开发和应用,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已从最初简单的增量增强,上升到增强增韧的新高度;从单纯注重力学性能的提高,上升到开发功能性复合材料。
纵观塑料工业使用的粉体材料的种类和用量,碳酸钙的用量占全部粉体填料的70%以上,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地位是其它填料不可替代的。
近年来,随着纳米级无机粒子在我国的出现,利用纳米粒子的特性对高分子材料改性的研究也日见活跃。
其中对纳米CaCO 3这一新型固体材料填充塑料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纳米CaCO 3的粒径在1-100nm 之间,由于纳米CaCO 3粒子的超细化,其晶体结构和表面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普通CaCO 3不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
在磁性、催化性、光阻性和熔点等方面与常规材料相比显示出优越性能,将其填充到橡胶、塑料中,能使制品表面光艳,拉伸强度及直角撕裂强度高,耐弯曲,龟裂性良好,是良好的白色增强性填料。
因此,在发达国家纳米级CaCO 3已在中高档塑料制品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1纳米CaCO 3的性能纳米CaCO 3的主要性能指标与普通碳酸钙的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2纳米CaCO 3的表面处理一般认为纳米材料的粒径越小越能体现出纳米粒子的性质,但是,粒子的纳米化,其本身也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纳米CaCO 3粒子粒径越小,表面上的原子数越多,则表面能越高,吸附作用越强,根据能量最小原理,各个粒子间要相互团聚,形成团聚体,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是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的,无法在聚合物基体中很好地分散,从而失去增强增韧聚合物的目纳米CaCO 3及其对塑料改性的研究*杜素梅任凤梅周正发徐卫兵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09摘要:简要介绍了纳米Ca CO 3的性能及表面处理,重点介绍了纳米Ca CO 3在塑料中的应用现状及增韧增强机理。
四种工程塑料改性方案
四种工程塑料改性方案一、引言工程塑料是一类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为了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工程塑料的特殊要求,常常需要对其进行改性。
工程塑料的改性可以通过添加填充剂、添加剂、合金化、交联等方式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工程塑料改性方案,包括增强改性、阻燃改性、抗静电改性和耐高温改性。
二、增强改性增强改性是通过添加增强剂来提高工程塑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能。
常用的增强剂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和纳米材料等。
这些增强剂可以在工程塑料基体中形成网状结构,使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同时,增强剂的添加还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疲劳性能。
三、阻燃改性阻燃改性是为了提高工程塑料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常用的阻燃剂有溴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和氮系阻燃剂等。
这些阻燃剂可以在工程塑料中形成炭化层,阻隔氧气和热量的传播,从而延缓火势的蔓延。
除了添加阻燃剂外,还可以采用复合改性的方式,将阻燃剂与其他改性剂结合使用,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四、抗静电改性抗静电改性是为了提高工程塑料的抗静电性能,防止静电的积聚和放电现象的发生。
常用的抗静电剂包括导电纤维、导电粉末和导电填料等。
这些抗静电剂可以在工程塑料中形成导电网络,将静电能量迅速散发,降低电阻率,阻止静电的积聚和放电现象的发生。
抗静电改性还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和机械强度。
五、耐高温改性耐高温改性是为了提高工程塑料的耐高温性能,使材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
常用的耐高温改性剂有石墨、氧化铝和耐热填料等。
这些耐高温改性剂可以在工程塑料中形成热稳定的结构,阻止分子链的断裂和塑化剂的挥发,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同时,还可以采用交联改性的方式,通过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六、总结工程塑料改性是为了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
增强改性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能;阻燃改性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抗静电改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抗静电性能,防止静电的积聚和放电现象的发生;耐高温改性可以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能,使材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
新型工程塑料改性研究和应用
新型工程塑料改性研究和应用一、概述工程塑料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性能材料之一,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有广泛的运用。
为了拓展工程塑料的应用领域和提高其性能,研究人员近年来不断探索新型工程塑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本文将就新型工程塑料改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方向进行系统的阐述。
二、改性方法1.增韧剂改性增韧剂改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程塑料改性方法之一。
增韧剂(通常为橡胶颗粒)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塑料的韧性和耐冲击性。
例如,ABS树脂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增韧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的。
ABS树脂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等领域中。
2.改性共混共混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混合制成一种材料。
共混物的性质时常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原料略好。
工程塑料共混改性是通过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程塑料来获得新的材料,以实现提高塑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目的。
例如, PC/ABS 共混物可以在保持PC的高温性能、透明度和抗紫外线性能的同时,具有ABS的良好耐冲击性。
3.纳米改性纳米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已经使工程塑料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纳米填料可以使聚合物(聚苯乙烯、聚丙烯等)或增韧剂之类的流动性高的组成成分增加,从而有效改善材料性能。
例如,添加5% 纳米氧化硅微粒之后,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强度,断裂应变等),但是透明度方面表现欠佳。
三、应用领域1.汽车制造随着汽车普及程度的加深,消费者对汽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提高汽车零部件的性能成为了必然趋势。
应用高性能工程塑料,能够有效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耐冲击性、耐温性、耐油性等。
例如, PPS 可以用作发动机散热器,PBT 可以用于脚踏板和汽车仪器板、PA6 可以用于汽车灯座和许多其他装置、2.电子产品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微型化,电子产品必须满足更高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要求。
工程塑料其中之一 PA12,它具有高温、耐热、耐-40℃低温等特性,可以应用于电子产品外壳、插头、开关和电线绝缘套管等。
纳米科技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方法初探
纳米科技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方法初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纳米科技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塑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然而,塑料的一大问题就是其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纳米科技为塑料制品的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可以使塑料制品具备更高的强度、较好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同时还能提高塑料的降解性能。
首先,纳米颗粒的添加是一种常见的利用纳米科技改良塑料性能的方法。
纳米颗粒因其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纳米氧化锌颗粒添加到聚乙烯中可以提高其强度、刚度和热稳定性。
此外,纳米纤维素的添加也可以增强塑料的机械性能。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由天然纤维素纤维构成的纳米颗粒,可以增加塑料的硬度、刚性和耐磨性。
其次,纳米尺度填料的应用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纳米尺度填料是指具有纳米尺寸的晶体或颗粒填料,其添加不仅可以增加塑料的强度和硬度,还可以改善塑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例如,纳米炭黑填料可以增加塑料的导电性,使其具备静电屏蔽等特性。
此外,纳米粉体金属填料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塑料的导热性,适用于需要良好散热性能的塑料制品。
除了添加纳米颗粒和填料外,纳米级改性剂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纳米级改性剂是一种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改善塑料性能的添加剂。
例如,纳米硅酸盐改性剂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粘附性,增加与填料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塑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纳米氧化铝改性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塑料的耐热性和耐候性,使其在高温和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此外,纳米科技还可以应用于塑料制品的降解改善。
传统的塑料制品降解时间长,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利用纳米科技,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好降解性能的塑料材料。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塑料中添加纳米降解剂。
这些纳米降解剂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促进塑料的降解,从而减少污染物的释放和土地的负担。
此外,也可以利用纳米光催化剂、纳米酶等纳米科技手段,加速塑料的降解过程。
纳米材料在塑料和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纳米材 料这一概 念形成以后 , 世 界各 国对这 种材 料给 予极大关注 。 它 所 酸 钙乳液 , 则可制得 国内市场 短缺 的高性能 专用塑料树 脂。 如太原化 工 具 有 的独特的物 理和化 学性 质, 使 人们意识 到它的发展可能 给物理 、 化 股份有 限公司与杭 州华纳 公司合 作 , 开发的 纳米碳 酸钙微 乳液 , 已经成 学、 材 料、 生物 、 医药 等学科 的研 究带 来新的 机遇 。 纳米 材料 的应用 前 功用 于太化 股份 氯碱 分公司P V C 装置 , 所生 产的P V C 树脂 受到 国内外
科技专论
纳米材料在塑料和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刘晓华 省 塑料工业科学研究所
纳米 材料 广义上是 三维 空 间中至少有一维 处于 纳米尺 度范 围或 者 配件 。 但如果 在塑料树 脂中添加 一定 比例的纳米碳 酸钙及其他 助剂 , 对 由该 尺度 范围的物 质为基本 结 构单元 所构成 的材 料 的总称 。 由于纳 米 树 脂进行改性 , 所 制得的产品耐 热性 、 抗老化性 和抗 冲强度 均可明显增
一
.
传 统 的对 塑料增韧 的 方法是 在基 体 中加 入橡 胶类 物质 , 该 法虽 然使材 料 的韧 性 大幅 度提 高, 但 同时也使 材料 的强 度及加 工性能 等大 幅度下 降。 气相法 白炭 黑增韧 塑料的增 韧原理 是无机 刚性粒子增韧 , 它被添加 到 塑料中后 , 可 以在不削弱材 料刚性 的前 提下提高 材料 的韧性 , 甚至还 能 提高材料 的刚性 。
纳 米材 料 在塑 料 生 产 中的应 用 1 在涂料方面 的应 用 1 二氧化硅在热 塑性 塑料 中的应用 纳 米材 料 由于其表 面和结 构 的特殊 性 , 具 有一 般材 料难以 获得 的 热 塑性 塑料是指 在特定 温度范 围内能反复加 热软化 和冷 却硬化 的 优异 性能 , 显示 出强大 的生命 力。 表面涂 层技术也是 当今世界 关注的热 塑 料, 如聚乙烯 、 聚丙烯 等。 热塑性 塑料应 用广泛 , 往往 通过 添加 无机 点 。 纳米 材 料为表 面涂 层提 供了良好 的机 遇 , 使得材 料 的功 能化 具 有 颗 粒降 低 塑料 制 品的成 本 , 同时还 可以 将颗 粒超微 细 技术 和表 面改性 极大 的可能 。 借助 于传统 的涂 层技 术 , 添加 纳米材 料 , 可获 得纳 米复合 技 术应用到塑料 中, 对通用塑料还能 起到增强增韧 性和功 能化 的作用。 体系涂 层, 实现 功能 的飞跃 , 使 得传统 涂层功能 改性 。 在 汽车 的装饰喷
塑料制品的材料改性与性能优化
优化塑料制品的抗冲击性和抗剪切 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善塑料制品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
提高塑料制品的耐热性和耐寒性
热性能优化
热稳定性:提高塑料制品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热导率:改善塑料制品的导热性能 热变形温度:提高塑料制品在高温下的变形温度 热膨胀系数:降低塑料制品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率
耐候性能优化
产品质量和延长保质期
阻隔层的设计:合理设计 阻隔层的厚度和结构,以
提高阻隔性能
阻隔材料的选择:根据产 品需求选择合适的阻隔材 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阻隔性能的测试:通过 氧气透过率、水蒸气透 过率等测试方法,评估
阻隔性能的优化效果
3
塑料制品材料改性 与性能优化的应用
汽车工业
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减轻重 量,降低油耗,提高安全性
塑料制品的材料改性与 性能优化
,
汇报人:
目录
01 塑 料 制 品 的 材 料 改 性
03 塑 料 制 品 材 料 改 性 与性能优化的应用
02 塑 料 制 品 的 性 能 优 化
04
塑料制品材料改性 与性能优化的挑战
与前景
1
塑料制品的材料改 性
添加物改性
添加物类型:无机填料、有机填料、 纳米材料等
市场需求的潜力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降解、可循环的塑料制品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性能、多功能的塑料制品将成为市场主流 塑料制品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THANKS
汇报人:
建筑行业
塑料管道:改性塑料提高管 道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塑料门窗:改性塑料提高门 窗的抗冲击性和耐候性
纳米材料的进展及其在塑料中的应用
通过不同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应用纳米材料改性之后的塑料与传统塑料制品相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可塑性能。
(一)高阻隔性及高阻燃性
高阻隔性的体现可以聚合物纳米材料为例,由于聚合物集体与片层良好结合,改性后的塑料制品有着良好的气体阻隔性。在PI/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之中,加入蒙脱土后,其气体通过率以及水蒸气的通过率降低了。高阻燃性可以PA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为例,粘土成分的提高使得热量峰值下降许多[3]。
(三)直接生成法
直接生成法也叫作共混法,其是制备纳米塑料材料方法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其也是最简单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是先要合成不同形态的纳米粒子、再通过溶液、乳液、熔融物等与有机聚合物混合直接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因第一步是先要合成纳米粒子、需要解决纳米粒子团聚的问题,以便使粒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混合的程度更加充分。为了避免团聚,常用的方法包括了局部活性改性、机械化学改性、外膜层改性等方法。直接生成法的特点是工艺较为简单、粒子的各种特性控制起来较为简便,可通过控制条件获得预期的纳米材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纳米材料是21世纪一种全新的应用材料,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由于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关于制备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需要注意的是纳米材料分散状态与其特性具有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另外,纳米材料钙素塑料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方法与流程都不是统一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将纳米材料在塑料方面的应用实现工业化生产。
一、纳米材料在塑料制品中常见的应用处理方法
(一)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级复合材料的方法之一,需要将金属化合物以及盐类溶解于溶剂之中,通过水解反应生成溶胶,进一步制备纳米级溶胶,干燥后处理形成纳米材料。该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级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特点: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筛选较为容易操作;可通过控制材料中各个部分的材料比例,制备有着预期特性的塑料制备材料;制备的条件温度要求不高,材料的纯合度较高。不过该方法存在一些缺陷也是需要技术人员了解的,其主要的问题在于:凝胶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的挥发特性,导致材料的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机组仅仅只由二氧化钛以及二氧化硅;因溶剂不合适的问题,PP、PE等常见纳米材料的制备较为困难。该方法虽有一定的缺陷,由于该方法的各项操作技术较为成熟,因此在纳米塑料的研发应用范围较广[1]。
塑料改性用纳米级功能母料的制备应用技术
塑料改性用纳米级功能母料的制备应用技术纳米技术作为一项*在塑料的高性能化改性中开发具有特别性能的纳米塑料具有紧要的实际意义,尤其是纳米塑料表现出同时加强、增韧的特性,改善力学性能以及其它性能表现出的“纳米效应”,更为开拓纳米塑料的应用领域开垦了广阔的前景。
设计技术路线的探讨本设计技术是克服由于纳米粒子巨大的表面能、防止纳米粒子的团聚,在共混时结合表面偶联剂处理技术的同时进行熔融特别的机械共混分布、分散方法,以求达纳米粒子与树脂基体材料复合改性均匀分布、分散的进行,掌控纳米粒子的尺寸形态均匀地分散在基体树脂中;由于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大、极易发生团聚,使用的载体材料经界面改性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钝化在分散过程中实现表面改性防止团聚,有利分散使改性材料性能得到提高。
从理论上讲,光靠机械力是难以能把凝集打开的。
探究本共混改性技术创新方法,对纳米级粉体填料与塑料基体的界面进行改性后达到均匀分布、分散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纳米级复合改性塑料材料。
熔融机械共混法制备纳米塑料用多功能母粒由于纳米粒子高的表面能简单团聚,在塑料基体中难以分散,本熔融机械共混法进行改性,是在共混前先对载体材料进行偶联剂表面处理,探究利用偶联剂表面包覆载体材料改性技术覆盖于纳米粒子表面,而赋于粒子表面新的性质。
适当的表面修饰可有效地钝化纳米粒子的表面,防止硬团聚的产生。
纳米粒子加入到熔融树脂中进行共混分布、分散塑化加工成型,仅利用现有的表面活化技术、共混技术难以获得纳米尺度的均匀混和分布、分散,也就无法体现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能,因而如何加强对表面活化处理技术与共混技术的讨论创新,掌控纳米相的团聚与分散,有效地防止纳米粒子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的团聚、保持纳米尺寸对纳米材料的讨论无疑有侧紧要的意义。
本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供给一种纳米级功能母粒的制备生产工艺设备,重要解决纳米级功能母粒在制造中的团聚问题,使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达到均匀分布、分散,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连续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的高分子材料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纳米粉末在填充塑料体系时表现出同时增强、增韧的特性,为 开拓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开发纳米
聚合物复合材料并使之工业化应用,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优势的
同时,也是改造传统聚合物工业技术的最佳途径,具有巨大的 市场潜力。目前我国在纳米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才 刚刚起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材料会进一步扩大工业化, 并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3
纳米技术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另外,在通用塑料中加入纳米粒子能使其达到工程塑料的性能; 在塑料中添加具有抗菌性的纳米粒子,可使塑料具有持久抗菌 性; 将纳米ZnO或纳米金属粒子添加到塑料中,可以得到具有抗静 电性的塑料;选用适当的纳米粒子添加到塑料中,还可以制成 吸波材料,用于生产 “隐身涂料”。
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纳米复合
材料中,分散相的尺寸至少在一维方向小于100nm。由于分 散性的纳米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和强界面结合,纳米复合 材料具有一般工程塑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纳米塑料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韧性好、密度低、抗老化的 特点;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纳米塑料显示出良好的透光性、 阻隔性、耐热性、杀菌防霉性、导热、导电及吸波性、防紫 外性等特性;此外部分材料还具有优异的耐磨性、阻燃自熄 灭性能。
3
纳米技术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1、纳米技术改善了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普通填料加入到高分子材料中,一般使拉伸强度明显降低。 而采用纳米粉末填充的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却会有所增加, 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极值。如纳米SiO2填充复合材料的拉伸
强度在SiO2体积分数为4%时达到最大值;采用纳米CaCO3填充
力学等物理性能有很大变化。
纳米材料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纳米材料出现许多不 同于传统材料的独特性能:低熔点、高比热容、高热膨胀系
数;高反应活性、高扩散率;高强度、高韧性;奇特磁性;
极强的吸波性。优化了材料的电学、磁学、热学及光学性能。
3
纳米技术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所谓 “纳米塑料”是指无机填充物以纳米尺寸分散在有机
料,克服了以往聚丙烯 (PP)改性材料韧性增加而断裂伸长
率下降的缺点,它兼有高流动性、高刚性和耐冲击性。
3
纳米技术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2、纳米技术为塑料的增韧增强改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 途径。 国内已研制成功的纳米聚丙烯复合材料,是在聚丙烯原料加入 纳米粉末,使其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具有了新的 性能,既保持了原有刚性,又大幅度提高韧性。用这种材料制 成的箱包,既坚硬,又不易碎裂;用它制造汽车零部件,可代 替高品质的塑料和钢材。
整体框架
◆绪论
1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技术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改性塑料的常见制备方法
◆结束语
1
绪论
纳米材料学是近年来刚刚兴起并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科 学领域,它涉及到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许多领域的知 识,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开辟了新的途径。一般来说,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两相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 到纳米级的材料,其中纳米粒子相是数目很少的原子或分子 组成的聚集体,粒子直径小于100nm。
4
参考文献
[1]许海燕,等.材料研究学报,2003,17(2):127 [2]成国祥,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2):110 [3]王庆昭,等.工程塑料应用,2003,31(10):46 [4]周宛棣,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3):133 [5]龚国芳,等.摩擦学学报,2001,21(4):266 [6]胡平,等.工程塑料应用,1998,26(1):1 [7] 姚洪,杨寅威,黄嘉兴. 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及磨损机理[J].机械工程材料, 2006,30(9):64-66. [8] Xiao he Chen, KennethE. Gonsalves,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n aluminumnitride/polyimide nanocomposite prepared by a nanoqueous suspension process[J].J Mater Res,1997,(12):1274-1286 [9] Ulrich Sckibet, Nicola Hioshang, Anne Lore R L. Hybrid Inorganic-Materials by Sol-Gel Processing of Organofunctional Metal Alkoxides[J]. Chem.Mater. 1995,7:2010- 2027 [10] A.I.Sviridyonok, V.A.Bely, V.G.Savkin, A study of transfer in frictional interaction of polymers[J].Wear,1973,25:301-308 [11] V.K.Jain, S.Bahadur. Wear of Materials 1977,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NewYork,1977:487-493 [12] D.L.Gong, Bing, Zhang. Investigation of adhesion wear of filled polytetra fluoroethylene by ESCA, AES and XRD[J].wear,1990,57:25-39 [13] S.Bahadur, Deli Gong. The role of copper compounds as fillers in the transfer and wear behavior of polyetheretherketone[J].wear1992,154:151-165
4纳米Leabharlann 料改性塑料的常见制备方法 3、共混法
共混法也叫直接生成法,它是制备聚合物/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 料的方法中应用较广的一种,也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最简单的方
法,适合各种形态的纳米粒子。
此法按共混方式可分为溶液共混法、乳液共混法、熔融共混法 和机械共混法。
共混法的特点是工艺简单、合成分步进行、粒子的形态及尺寸
参考文献
[14] Laigui Yu, S.Bahadu.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ceramic particles filled PTFE sulfide composites[J].Wear,1998214:54-63 [15] S.Bahadur, D.Tabor. Role of fillers in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in L-H.LEE(ed.)Polymer Wear and its Control, ACSSymp.Ser.287,ACS, Washington,DC,1985:253-268 [16] D.Gong, Q.Xue, H.Wang. Study of the wear of fill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J]. wear, 1989,134:283-295 [17] D.Gong, B.Zhang, Q.Xue and Hwang. Investigation of Adhesives wear of Wear of fill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by ESCA,AES and XRD[J],wear,1990,137:25-39 [18] D.Gong, B.Zhang, Q.Xue and Hwang. Effect of tribochemical reaction of polytetrafluo roethylene transferred film with substrates on its wear behavior[J].wear,1990,137:267-273 [19] K.Tanaka, S.Kawakami. Effect of various fillers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based composites[J].Wear,1982,79:221-234 [20] K.Tanaka. Effect of various fillers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PTFE-based composites[J].Friction and wear of polymereomposites, Elsevier, Newyork, 1986:137-174 [21] A.Kapoor, S.Bahadur. Transfer film bonging and wear studies on PbS-nylon composites sliding against steel[J].Triblogy international,1994,27(5):323-329 [22] D.Cevans, neaster. The wear of polymers, in D.Scott(ed.). Treatise 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ademic Press,NewYork,1979,Vol.13:85-139 [23] D.Gong, B.Zhang, Q.Xue, etal. Investigation of Adhensive wear of Wear of fill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by ESCA, AES and XRD[J]wear,1990,137: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