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课件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9717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a.png)
随着科技的发展,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的制备工艺将更加先进,药物作用机制将更加 明确,疗效和安全性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与其它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探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与其它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支气管舒张 剂等)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可减轻喉部、会 厌部炎症反应,缓解气道阻塞,改善 通气功能。
肺部感染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可辅助治疗肺部 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感染愈合。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严重的急性哮喘发作、活动性肺结核、 呼吸衰竭等。
相对禁忌症
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疾 病患者,以及口腔和唇部溃疡、口腔 炎等口腔疾病患者。
理不良反应。
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研究更有 效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 方案。
开展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 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 度和依从性。
THANKS
03
吸入技巧要求较 高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需要 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技巧, 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疗 效。
04
价格相对较高
与口服药物相比,糖皮质 激素雾化吸入的价格相对 较高,可能会增加患者的 经济负担。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的未 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未来发展趋势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将更加普及
随着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优势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更多适应症的发现,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治疗将在临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方法,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喘息等是否加重。
02
继发感染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ff53557cf84b9d529ea7a0f.png)
成人身高 。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过程中要防止药物进入眼睛,使用面罩吸药时, 在吸药前不 能涂抹油性面膏, 吸药后立即清洗脸部,以减少经皮肤吸收的药量 。 在采用射流雾化时, 应尽可能使用口器吸入(年幼者应使用面罩吸入
器), 如使用面罩则以密闭式面罩优于开放式面罩,远离面部的开
放式面罩会减少吸入肺内的药雾微粒量。 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雾微粒量亦有影响, 儿童哭吵时吸气短促,药雾微
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 而且烦躁不安也使面罩不易
固定, 因此最好在安静状态下吸入。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急性发作期的快速缓解治疗
• 急性发作期的快速缓解治疗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 哮喘急性发作
的治疗取决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 哮喘急性发作时,必须尽快缓解气流受限,首选吸入速效β2 RA,同时可使 用ICS缓解气道炎症。
• 早期应用大剂量ICS不仅有助于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 同时有助于防止进行性加重。在非危 及生命的哮喘急性发作时,速效支气管舒张剂与高剂量 ICS雾化吸入联用可作为急性发作起 始治疗选择,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以减少不良反应。
1
联合其他药物
• 联合吸入ICS和β 2 RA可以
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控制哮喘症状 改善生命质量
既抗炎、 又解痉, 能更好
地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婴幼 儿喘息等疾病。
2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d76126136c85ec3a87c2c56a.png)
Welch MJ, et al. Evaluation of Inhaler Device Technique in Caregiver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sthma. Pediatric Allergy, Immunology, and Pulmonology,2010, 23(2): 113-120.
在因哮喘导致急诊或住院的哮喘患儿(年龄≤8岁)中, 非雾化方式吸入糖皮质激素相比,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显著降低哮喘再发风险相关
哮喘再发风险 的风险比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 vs 其他非雾化方式吸入激素治疗 95%可信区间 相对风险降低
0.47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 专家共识 (上)
CONTENTS
吸入疗法概述及常用给药技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吸入疗法发展史
吸入疗法最早 可追溯到 4000年前的 印度1。
1956年pMDI 的发明,吸入 疗法从此广泛 应用于临床。 1997年,英国胸科 协会制定了《雾化 器治疗的最佳实 践》,2001年,欧 洲呼吸疾病协会制 定了雾化器使用的 指南2,3 2003年起,我国《儿 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 规》和《儿童支气管 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 治哮喘的首选疗法6.7。
与储雾罐+MDI相比, 使用雾化器总错误率和主要错误率更低
30
25
P<0.001
总错误率(%)
20 15
24.8 15.9
主要错误率(%)
P<0.001
10
15.6 8.5
5 0
储雾罐+MDI 雾化器
在154例1-6岁的哮喘患儿中调查吸入疗法的使用情况, 其中储雾罐+MDI组110例、雾化吸入 组44例,结果表明,雾化吸入装置使用正确率更高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8328ac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7.png)
雾化吸入特点
治疗指数高
直接作用于气道黏 膜, 局部作用强
•安全性好
药量仅为全身用药 量的几十分之一,
可避免或减少全身 给药潜在不良反应
•配合度好
不需患儿刻意配合, 适用于任何年龄 的儿童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临床地位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 防治指南(2016年版)》
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雾微粒量亦有影响, 儿童哭吵时吸气短促,药雾微 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 而且烦躁不安也使面罩不易 固定, 因此最好在安静状态下吸入。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支气管哮喘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 快速缓解治疗
非急性发作期的 长期控制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快速缓解治疗是 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
症状的控制、 维持正常 活动能力、减少或避免 未来风险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急性发作期的快速缓解治疗
• 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长期控制治疗,可用 0 . 5 ~ 1 . 0 mg/次, 2次 /d作为起始治疗。 1 ~ 3个月后进行评估, 如控制不良应考虑升级治疗,如起始剂 量为 0 . 5 mg/次, 2次 /d的患儿可将剂量上调至1 mg/次, 2次/d ;而起始剂量为1 mg/次, 2次 /d的患儿建议加用其他控制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根据患儿的 年龄增长以及吸入装置的配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解读-2018年修订版:药理篇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解读-2018年修订版:药理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f7d0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3.png)
Heijink IH, et al. Respiratory Research, 2016, 17(1):2.
雾化输出效能高
布地奈德药物微粒适宜,有助于提高雾化效能
布地奈德1 2微米左右类圆形颗粒, 增大与组织接触表面积
丙酸倍氯米松1 长约10微米的针状
快速起效
小结
布地奈德 水脂平衡 快速起效
迅速 溶解1
6分钟
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快速起效2
10分钟
临床情况 显著改善3
60分钟起
快速溶解 透过气道 粘液毯
动物模型, 与空白药物相 比,布地奈德 显著抑制气道 肥大细胞脱颗 粒作用
布地奈德起效快: 必要的亲水性1+高剂量启动非经典途径2 研究结果证实可快速获得肺功能改善3
目 录 CONTENTS
0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02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有效控制哮喘的药理学基础 03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安全性数据良好的药理学基础
布地奈德分子结构的特点: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
布地奈德(BUD)
丙酸倍氯米松(BDP) 丙酸氟替卡松 (FP)
布地奈德碳21位游离羟基 • 保留ICS必要的亲水性, 更易透过气道黏液层,发挥快速抗炎作用,对照组模型组来自模型组 +BUD
模型组 +FP
*:P<0.05 **:P<0.01 模型组 vs. 模型组+FP:无显著差异
一项细胞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气道上皮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培养后的跨膜电阻,判断气道上皮屏障功能。分组环境包括:对照组,刺激物组,刺 激物+布地奈德组,刺激物+氟替卡松组。刺激物类型包括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等。
1.Edsbäcker S.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06;98(6):523-36. 2.申昆玲, 等.临床儿科杂志. 2018,36(2):95-107.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c1fdcb5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8.png)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一、概述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雾化吸入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如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安全性高等,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尤其是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等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该疗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同时,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深受患儿及其家长的青睐。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选择、剂量控制、疗程设定等。
制定一份关于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对于规范临床操作、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共识旨在总结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领域的应用经验,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针对不同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方案。
同时,本共识还将关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副作用与风险,为临床医师提供全面的用药指导,确保患儿在接受治疗时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和安全保障。
1.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概述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是儿科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尤其在年幼儿童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雾化吸入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气溶胶形式,使药物随着呼吸气流进入体内,从而实现对气道的直接作用。
这种疗法以其可靠疗效、良好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在儿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主要使用的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这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
ICS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干粉剂和雾化吸入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其独特的优势,如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药物浓度高,且全身不良反应小,成为了儿科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式。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bca86feb14e852458fb5746.png)
• 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的药 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长 约10.0 μ m的针状,该颗 粒形状会降低雾化效能
• 丙酸氟替卡松混悬液的药 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长 约10 μ m左右类圆形颗粒 该粒径会降低雾化效能
1. Vaghi A, Berg E, et al. Pulm Pharmacol Ther. 2005;18(2):151-3. 2. Biddiscombe MF, et al. J Aerosol Med. 2006 Fall;19(3):245-53.
急性发作期
即使轻度的喘息发作 气道炎症和肺功能均需10天才能恢复
气道炎症需10天才能恢复
肺功能需10天才能恢复
即使轻度的喘息发作 升高的气道炎症指标(FENO)和下降的肺功能(FEV0.5)需10天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 病毒诱发的轻度喘息儿童(n=93),观察症状、FENO和肺功能的改变
Konstantinou GN,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3 Jan;131(1):87-93.
ICS+ 全 身 激 素 vs 全身激 素,住院风险 下降
56% NICS=484 N非-ICS=476
73% NICS=263, N安慰剂=264
46%
NICS+全身激素=221, N全身激素=212
Edmonds ML,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Dec 12;12:CD002308.
2.1 支气管哮喘
2.2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2.3 感染后咳嗽(PIC)
2.4 婴幼儿喘息
2.5 肺炎支原体肺炎(MMP)
2.6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croup)
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00aeb243968011ca3009157.png)
2009年对德国223家儿科医院新生儿病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其中46%应用ICS 预防和治疗早产儿BPD,且81%选择BIS。
BIS在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的用法和 疗效
拔管后每30 分钟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0.5~1 mg/次, 4~6次/d。
插管前30分钟雾化吸 入布地奈德1次。
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使用ICS 3~5d。
与气道广泛性炎症和气道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有关。
PIC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短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治 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推荐剂量0.5~1mg/次,频次依病情 而定,疗程2~3周。
婴幼儿喘息
病毒感染所致反复喘息者,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喘息。
在婴幼儿的气道炎症反应中,黏液分泌增加、气道上 皮细胞水肿引起气道阻塞、气道功能受阻是主要机制。
长期控制治疗
预先干预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感染后咳嗽
婴幼儿喘息
重症
中度喘息 缓解期
1 mg/次,每20min一次,连续3次,雾化吸入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为4h、6h、 8h至12h。
1 mg/次,2次/d,2~3d 从1 mg/d开始,逐渐减量,1~3个月调整,直至最小有效维持量(0.25 mg/d)。 疗程个体化,酌情给予3、6、9或12个月吸入。 0.5~1 mg/次,2次/d,1~3周 初始剂量1~2mg,此后可每12h雾化吸入1mg。也可2mg/次,每12h一次,最多用 4次。 0.5 mg/次,每天2次,疗程14d 0.5~1 mg/次,4~6次/d,疗程3~5d
连续2~3d。
要可每20min一次,连续3次。同时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连续1~3d。随病情缓解,药
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和支气管舒张剂(β 2受体阻滞剂)联合吸入,2次/d,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d6b5d3a1c7aa00b52acbc3.png)
安全性
雾化吸入ICS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 好。 个别患儿使用不当可出现口腔真菌感染, 通过吸药后漱口或暂时停药(1~2 d)和局 部抗真菌治疗即可缓解。 其他还有声音嘶哑等,但停药后可自行消 失。 吸药后清水漱口也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 发生
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法的实际应用中尚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
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普通儿科或非呼吸专业儿科医生、基层医疗机 构医务人员对雾化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 ②不能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治疗的适应证,例如对 近年发生的较多的疾病,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BO)、间质性肺疾病等是否以及如何应用并不 明确 ③在特定疾病,如何结合其临床病情,选择不同 的药物进行配伍,以及如何确定剂量和疗程; ④对各种雾化设备,应如何正确选择使用; ⑤家庭雾化吸入的正确使用,引导和管理等。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 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8年修订版
邱茂龙 2018-4-6
主要内容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 的应用
1 支气管哮喘 2 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疾病 3 咳嗽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 4 肺炎支原体肺炎 5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6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2.4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
表现为反复持续咳嗽、气促、喘息、呼吸 困难及活动不耐受。多数采取持续使用糖 皮质激素,同时联合其他支持治疗,早期 阶段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时期。 病情较重及病程早期常使用全身型糖皮质 激素,有研究显示采用静脉激素冲击治疗, 后期病情稳定时予ICS ICS的参考用法:布地奈德混悬液(0.5~1.0 mg/次,2次/d)雾化吸入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6da875f680203d8cf2f2416.png)
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的临床地位
雾化吸入是常用的吸入方式之一
➢ <0.5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 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排出于体外
➢ 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
➢ >5 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 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
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如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Budesonide inhalation suspension,BIS)时,呈不规则形状的药雾微粒更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长期控制哮喘不影响儿童身高
START研究1:一项为期5年的国际多中心研究纳入2938例5-15岁轻度持续性哮喘患 者,11岁以下的儿童接受布地奈德干粉剂吸入200μg治疗,11岁以上的儿童接受布地 奈德400μg治疗,每天一次。治疗3年后均接受布地奈德治疗,持续2年,观察患儿的 身高。 START研究结果:布地奈德治疗2年及5年后,患儿的身高与未用激素的同龄儿童相比均 无显著差异。
5.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2009.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精治常品规课(试件行) [J]. 2004, 42(2): 100-106.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完整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2760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9.png)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完整版慢性气道疾病的雾化吸入给药方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常用药物包括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
大剂量雾化吸入激素可部分替代全身激素,减少全身激素的不良反应。
①成人:布地奈德每次0.5~1 mg,每日2 次;中重度患者每次1~2 mg,每日3 次。
②儿童:轻中度,在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的基础上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每次1 mg)作为起始治疗,bid,必要时4~6 h 重复给药1 次,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酌情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维持7~10 d。
中重度:在第1~2 小时起始治疗中,联用雾化吸入大剂量布地奈德(每次1 mg,每30 min 雾化吸入1 次,连用3 次)能显著降低住院治疗率和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并有效改善肺功能,在非危及生命哮喘急性发作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但病情严重时不能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轻中度急性发作的医院(急诊室)处理:反复使用吸入性SABA 是治疗急性发作最有效的方法。
也可以采用雾化吸入SABA 和短效胆碱M 受体拮抗剂(SAMA)雾化溶液,每4~6 h 1 次。
中重度急性发作急诊室或医院内的处理:首选吸入SABA 治疗。
初始治疗阶段,推荐间断(每20 min)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 h 1 次)。
对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或经吸入性SABA 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SABA 联合SAMA 雾化溶液吸入治疗。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ICS中度或重度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4 mg·d-1、8 mg·d-1和静脉应用泼尼松龙40 mg·d-1临床疗效相当,疗程5~7 d。
➤支气管扩张剂初始治疗方案可选择SABA 联合或不联合SAMA,中重度推荐联合应用SABA 和SAMA。
使用空气驱动的雾化器优于氧气驱动的雾化器,原因在于可以避免PaCO2升高的潜在风险。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a915cf9f7fd5360cbb1adba6.png)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常用、有效的药物。
近三十年来,随着ICS 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和普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获得了较大的成效。
目前,ICS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pressurized metered-dose inhalers,pMDI)、干粉剂(dry powder inhalers,DPI)和雾化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在不同疾病的儿科患者中,应根据病情、年龄选用不同剂型的ICS。
本共识仅针对ICS 雾化混悬液的吸入治疗。
吸入疗法的最早应用可以追溯到40000年以前的印度,随着19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的发明、1956年pMDI 的发明,吸入疗法从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英国开始应用吸入疗法防治哮喘,并最终选用β2受体激动剂(β2receptor agonist,β2R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使用ICS 防治哮喘复发.随着临床治疗上的广泛应用,已证实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嗣后被GINA(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等国际哮喘防治指南广泛推广使用.2003 年起,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喘的首选疗法。
在国外,临床研究已相继证实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从而在儿科的呼吸道相关疾病(特别是过敏性疾病)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住院率、减少患儿的缺课时间。
近年来,我国很多医院均建立了专门的雾化治疗中心,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也已成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也面临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①医务人员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认识不足,即便了解到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但对于如何选择药物以及如何配伍药物都存在着疑问;②如何选择合适的雾化设备,应用射流(压缩泵)雾化还是超声雾化也存在困扰;③如何根据不同疾病和病情宣传推广规范、合理的治疗理念,包括家庭雾化吸入的管理,以便使患儿更安全和获得更佳的疗效;④在不同儿科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婴幼儿喘息、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等的治疗中,尚需对ICS 雾化吸入的剂量、频次和疗程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化。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455d9f3b3567ec102d8ad6.png)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lCS)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
近30年来,随着lCS在儿科酌临床应用和普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目前,ICS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干粉剂( DPI)和雾化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已显示m良好的疗效。
在不同疾病的儿科患者中,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剂型的lCS。
吸入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印度l11,随着19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的发明。
1956年pMDI的发明,吸入疗法从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英国开始应用吸人疗法防治哮喘,并最终选用p:受体激动剂(32R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吸人糖皮质激素防治哮喘复发。
随着临床反复试用,发现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嗣后被《全美哮喘诊治规范》、《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称GINA)[2.3]、《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2003年起,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喘的首选疗法[4-5]。
在国外,有关临床研究已相继证实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并在儿科的呼吸道相关疾病(特别是过锨性疾病)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减少全身激素的应用,减少住院率,减少患儿的缺课时间。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我国已有很多医院门诊建立了专门的雾化中心,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已成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手段也面临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①医务人员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认识不足,即便了解到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但对于如何选择药物(布地奈德混悬液/地塞米松)以及如何配伍药物都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Pedersen S, et al. Growth and adult height in children treated with budesonide for 5 years in the START study. ATS, 2004, Abstract A37.
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的临床地位
用于儿童哮喘的其他治疗药物(包括孟鲁司特)缺 少这样的长期安全性研究数据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2. 2. Brand PL. 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 2011, 12: 245-249.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长期控制哮喘不影响儿童身高
2011年,中国儿科 专家制定了《糖皮质 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 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8,并于2014年进行 了修订
1.苏长海, 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J]. 中国药师, 2008, 11(8):985-987. 2 The Nebulizer Poject Group of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Current best practice for nebuliser treatment. Thorax 1997;52(Suppl 2):S4–S16. 3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nebulizers. Eur Respir J, 2001, 18: 228–242. 4.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Vancouver (WA):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2. [EB/OL]. 5.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2009.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J]. 2004, 42(2): 100-106.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8 申昆玲, 等.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1): 86-91.
Edsbäcker S et al. Airway selectivity: an update of pharmacokinetic factors affecting local and systemic disposition of inhaled steroids.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2006;98:523-36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1,2
雾化吸入是常用的吸入方式之一
<0.5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 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排出于体外
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
>5 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 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
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如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Budesonide inhalation suspension,BIS)时,呈不规则形状的药雾微粒 更易进入下呼吸道 3。
要给药途径,并强
调ICS是哮喘急性发 作和哮喘长期控制 的一线药物1
应性,控制气道炎症,减
少急性发作的频次和炎症 程度,并降低死亡率2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2.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2009. [/local/uploads/files/GINA_Under5_2009_CorxAug11_1.pdf.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好
2012GINA指出,长期低剂量ICS,甚至使用ICS治 疗7~11年后,对儿童各项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1-2
2012GINA1指出,长 ICS的剂量即使 期低剂量ICS,甚至使用 增加数倍,相对 ICS的剂量即使增加数倍,相对于全身糖皮质激素而 ICS治疗7~11年后2, 于全身糖皮质激 对儿童各项生长发育无 素而言也是小而 言也是小而安全的 显著影响。 安全的。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2.洪建国. 吸入装置的研究进展 [M]//林江涛,殷凯生.哮喘防治新进展专题笔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6-216. 3. Sbirlea-Apiou G, et al. Deposition mechanics of pharmaceutical particles in human airways [M]//Hickey AJ. Inhalation Aerosols. New York: Informa Healthcare USA, 2007:1-30.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 最有效的抗气道炎症药物
三种药物对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扩张的相对效应1药物类型吸入型来自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β2受体激动剂
控制炎症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
+
+
—
+
#
扩张支气管
++: 显著;+: 轻微;—: 无; * 长期使用; # 气道稳定性效应
+*
+
++
Currie GP, et al. QJM. 2005; 98(3): 171-182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 专家共识
CONTENTS
吸入疗法概述及常用给药技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吸入疗法发展史
吸入疗法最早 可追溯到 4000年前的 印度1。
1956年pMDI 的发明,吸入 疗法从此广泛 应用于临床。
1997年,英国胸科 协会制定了《雾化 器治疗的最佳实 践》,2001年,欧 洲呼吸疾病协会制 定了雾化器使用的 指南2,3
CONTENTS
吸入疗法概述及常用给药技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经典途经、非经典途径
细胞外 细胞质 cGR 延迟反应(基因/经典途径) 蛋白质合成
L B D D B D
mRNA A B
皮质类固醇 E D Hsp9 0 NF-κB AP-1
C
L B D
D R B E D
DNA
细胞核
mGR
快速反应(非基因/非经典途径)
G. Horvath et al.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effects on the airway vasculature in bronchial asthma.Eur Respir J 2006; 27: 172–187
与孟鲁司特比较, ICS可降低17%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风险
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急性加重的风险
在1996年1月-2009年11月发表的18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孟鲁司特用于治疗轻 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的疗效,其中有7篇研究比较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孟鲁司特治疗组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 急性发作风险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孟鲁司特相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急性发 作风险(RR=0.83,P=0.01)。
布地奈德具有适当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可在气道中快速溶解于粘液
溶解 沉积 黏液纤毛转运
水溶性 脂溶性
ASL:黏液毯 细胞膜
代谢 与受体相互作用
摄取 气道动力学
保留
全身吸收 全身吸收
布地奈德吸入后在气道中沉积,一部分被黏液的纤毛转运,一部分溶解在黏液中。布地奈德具有适宜的水溶性,能 够溶解于黏液,快速通过黏液毯,同时,布地奈德还具有适当的脂溶性,可快速透过细胞膜,从而到达气道组织的 炎症细胞内,发挥抗炎作用。
2003年起,我国《儿 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 规》和《儿童支气管 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 治哮喘的首选疗法6.7。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 国开始应用选用β2受体激 动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 使用ICS防治哮喘复发。
吸入疗法嗣后被《全美哮喘 诊治规范》、《全球哮喘防 治创议》(GINA) 4.5 ,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 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布地奈德独特的酯化作用可延长药物在 气道停留时间
细胞膜 布地奈德
糖皮质激素受体
布地奈德
细胞核
长链脂肪酸 酯化作用
脂解作用
布地奈德 复合物
无活性
Brattsand R et al. The role of intracellular esterification in budesonide once-daily dosing and airway selectivity. Clin Ther. 2003;25:C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