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 标签:小儿 治疗,小儿,发热 ] 好难人 回答:6 人气:6 提问时间:2009-12-12 20:35
答案
发热是指小儿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是儿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因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很多急慢性症证均有发热的症状。故朱丹溪:“凡小儿有病皆热”。王肯党:“小儿之病,惟热居多”。
讨论发热首先当知发热和热证并非一个概念。发热不一定是热症,而热症也不一定发热。所谓发热是以全身或部分肌肤灼热为特征,即体温高于37.2℃者均属发热范畴。热证不在本篇讨论范围。
小儿发热证可分为两大类:外感发热和里证发热。
外感发热包括:
(1)外感风寒:张仲景:“今夫病者皆伤寒类也。”主证: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恶寒不渴,咳嗽,鼻流清涕,指纹红或青色,脉浮紧。治宜辛温发表。方用清苓散。
(2)外感风热。钱乙:“风热者,身热而口中气热,乃风邪外感也。”主症:发热,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吐浊痰,口唇红,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召散。
(3)暑邪表证壮热,汗出蒸蒸,口渴饮引,头晕,目视昏花,心烦,躁忧不安,不寐,面垢,咳嗽,面红唇红,舌红苔白,大便秘,小便赤短少,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芳香化浊。方用清暑汤加减双花20g 连翘10g 天花粉15g 赤芍10g 滑石20g 甘草10g 车前子10g 泽夕15g 竹叶5g 如热甚,加生石膏50g 人参5g 呕吐加荷叶15g 夹湿困倦懒言纳呆便溏,加苡仁15g 佩兰10g 藿香15g 咳嗽加杏仁10g 贝母10 马兜铃10g。
里证发热包括:
(1)阳明经热证。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唇红苔黄燥,治宜生津清热。方用白虎散加减:生石膏100g 知母15g 甘草10g 粳米50g 汗多出现无力气短头晕加人参10g。
(2)阳明府证。壮热,大便燥结,神昏谵语,舌红苔燥,脉沉实。治宜通腑泻热。方用牛郎散。里热重方用凉膈散加减芒硝10(单包,冲服)大黄10g 枝子15g 连翘g 元芩20g 甘草10g 薄荷10g 竹叶5g 莲心10g。或用三承气汤,即调胃承气汤:芒硝 大黄 甘草,用于燥咳而不痞满者。大承气汤:芒硝 枳实 大黄,用于痞满燥实坚具见者。小承气汤:川朴 枳实 大黄,用于痞满燥而不实者。
(3)心脾积热。发热,烦躁不宁,口渴面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滑数,指纹青。治宜清心泄热。方用导赤散。生地20g 木通15g 生草稍10g 竹叶5g 亦可用黄连解毒散。大便秘结者用牛郎散。
(4)伤食发热。发热,大便秘结,手心腹部热,脉滑,唇红,指纹紫滞,不欲饮食,夜卧不宁。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五消散,大便秘结,用牛郎散。
(5)气阴
两燔发热。壮热,口渴,烦躁,汗出,身见疹点,大便秘,小便短赤,舌绛苔黄,脉洪数。治宜清气凉营。方用玉女煎加减,玄参15g 寸冬15g 生地20g 知母15g 生石膏30g 气分热感重用石膏 营分热感重用生地加丹皮10g 斑疹现加犀角(水牛角)。重用生地。热感动风见抽搐神昏谵语、冲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6)阳虚身热。热势不显,身热肢冷,倦怠懒言,气微,汗出便溏,唇淡舌淡,舌苔滑,脉微,治宜宜气假脾。方用扶脾紫金散。酌加附子,或用桂附理中汤。肉桂5g 附子5g 或用桂附理中汤。肉桂5g 附子5g 人参5g 白术15g 干姜5g 甘草10g。
(7)阴虚发热,低热,午后或夜间发热重,五心烦热,颧红盗汗,体瘦唇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退热,方用秦艽别甲汤,秦艽10g 别甲15g 地骨皮15g 银柴胡10g 当归15g 青蒿10g 知母10g 乌梅7个 功劳叶10g 白芍15g 二冬30g,肝阴不足,可用一贯煎加减:沙参 杞子 当归 生地 川栋 寸冬,哥或用地骨皮散加减:地骨皮15g 知母 10g 银柴胡 5g 太子参10g甘草 5g 元苓 10g 别甲 15g 赤茯苓15g 石 15g 玉竹 10g 女贞子 15g天冬 15g 沙参 10g
(8)血虚发热。身热夜甚,面色苍白或萎黄,两颚红,口干烦渴,口唇爪甲色淡,舌淡苔白,脉虚,治谊养血,方用四物汤合一贯煎加减。熟地 50g,白芍 20g,当归 30g,川蓼 10g, 沙参 15g, 杞子 20g, 川拣 10g, 寸冬 15g, 黄氏50g 。
(9)半表半里发热,胸肋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柴胡10 半夏 10 人参 5 干草 10 元涔 20 剩姜3大片 大枣7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