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外感发热是指小儿受到外界病因侵袭,导致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在中医学中,外感发热属于外感病的范畴,往往是由于风寒、风热或者风湿病邪入侵所致。

名老中医罗笑容对小儿外感发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罗笑容医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一、辨证施治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笑容医生首先重视辨证施治。

她会仔细询问患儿的发病情况、症状表现,观察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不同的体质特点、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调理脏腑功能,祛邪解表、清热解毒等。

二、药物治疗罗笑容医生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注重运用中药进行治疗。

她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开具药方,其中常用的中药包括葛根、桑叶、连翘、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具有解表、清热、祛邪、解毒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发热症状,并改善体内的防御能力,促进康复。

三、饮食调理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过程中,罗笑容医生也会进行饮食调理。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指导患儿合理的饮食搭配。

一般建议患儿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清瘦肉、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以免伤害脾胃。

四、中医调理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罗笑容医生还会进行中医调理。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进行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调理手段,调理患儿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抵抗力,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五、心理疏导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罗笑容医生也注重进行心理疏导。

她会耐心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解焦虑情绪,平复情绪,促进康复。

六、预防保健除了治疗外感发热,罗笑容医生还会对患儿进行预防保健。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和家庭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保健方案,帮助患儿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外感发热的再次发生。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丰富,擅长辨证施治,合理运用中药治疗,并结合饮食调理、中医调理、心理疏导和预防保健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小儿发热是儿童常见的急症,由于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差,且汗腺也未发育完全。

所以较成人而言更容易发热,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脱水、心率增快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

临床上治疗小儿发热通常以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广泛应用,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作用显著,大大缩短了患儿治疗的周期,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一、中医特色疗法1、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因简单方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受设备和医疗条件限制等,在临床应用广泛。

在小儿发烧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做清天河水、退六腑及清肺经。

清天河水操作时选用清水做介质,方法如下:从小儿手掌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为一次,1岁以下清100次左右,1-3岁清300-500次,3岁以上可以清800-1000次,建议操作3-5分钟,休息5分钟再操作,视发热情况一天可操作1-3回,此穴位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除烦的作用,这个穴位比较平和,清热而不伤阴,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热;退六腑操作时,以食、中二指指腹,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一次,次数同上,退六腑性寒凉,对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等实热均有效;清肺经操作时使用推法,清肺由指根推至指尖;反之补肺,每次推100-500次,适用于外感发热以及肺胃实热引起的发热。

2、中药贴敷疗法:中药贴敷疗法是将所需要的药材磨成粉状,然后调制成糊状,敷贴在穴位上,可以起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发热的患儿可以选择麻黄,桂枝、葛根、薄荷,冰片适量,贴敷大椎、膻中、涌泉、曲池等穴位。

3、沐浴法:利用中药的药液洗浴人体外表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因为小儿的肌肤比较柔嫩,皮肤的温度也会高于成人,且皮肤角质层没有成年人发达,这就导致皮肤的渗透作用较强,所以药浴可以加速药物的透皮吸收,加速患儿的体温降低。

首先将发热洗药包主要含青蒿、柴胡、连翘等中药,放入开水中(约1500ml)闷泡5-10分钟,然后加入冷水稀释至患儿皮肤可接受的温度,一定要注意避免烫伤患儿,药浴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用药液洗浴或擦浴,不但可以达到物理降温的意义,同时药物经皮吸收具有良好的退热的作用。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小儿发热是常发生的症状,主要是感冒所致,小儿本身体质差,抵抗力弱,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后就容易患病,长时间发热会影响小儿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未进行合理治疗,一旦加重可能导致高热抽搐、脑炎等并发症。

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用退热药物,但鉴于小儿的特殊性,用药需谨慎。

相对来说,中医治疗更安全,治疗方法也更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有效退热。

那么,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刮痧治疗在中医理论基础上,使用牛角或玉刮拭皮肤,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效果,扩张毛细血管,调节汗腺分泌功能,增加排汗量,降低体温;同时,进行穴位刮痧还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清热、散寒的效果,让患儿的体温逐渐降低。

二、针刺治疗针刺是比较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因为中医讲究血汗同源,甚至把出血成为红汗,所以针刺出血等同于出汗,从而改善体温调节功能,达到降低效果。

而且这一方法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经济实惠。

在操作中,耳尖、十宣穴、中冲穴、少商穴等是首选穴位。

穴位确定后先认真消毒局部皮肤和三菱针,手持三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尖,再快速拔出,通过挤压让穿刺点排血,或是穿刺部位自然出血,穿刺点用棉球按压;操作之前要向穿刺部位推按,促使局部充血。

在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针刺前要对穴位区域的皮肤情况做评估;操作手法要快、不要刺入过深,出血也不要过多;小儿容易配合度差,所以要与家属说明情况,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避免因为哭闹无法完成针刺治疗;切忌盲目针刺,要找对穴位;为了预防感染,要严格消毒三菱针和局部皮肤。

三、背部按摩治疗根据中医“推三关、退六腑”的理论,对发热患儿做背部按摩,能达到退热效果。

在操作时先将少量温水喷洒在患儿背部,之后按照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用大拇指或大鱼际推按背部,持续3-5分钟,到手下有粗糙感或是局部皮肤发红为止。

四、中药擦浴治疗通过中药擦浴可以刺激穴位局部的皮肤,增加药液渗透性,直至病灶,促进汗液排出,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中医如何门诊治疗儿童发热不退

中医如何门诊治疗儿童发热不退

中医如何门诊治疗儿童发热不退发烧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可谓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

在西医学中指出发烧属于症状,该症状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等症状中。

但是在中医学中认为,发烧除了是一种症状之外,其还属于一种病。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对于发烧,必须予以严格的综合征鉴别。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儿童发热不退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耳尖刺血法”在相关研究中得知发热是儿科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症状,其中外感发热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极易感邪,易于热化,因此风热型外感发热多在儿童中发生[1]。

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法较多,耳尖刺血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其操作简单,同时退热效果快,不易反复发作,通常在治疗1到2次后,患儿的体温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不会反复发作。

中医耳尖刺血需要在点刺时,手法要快、准、稳、轻,切勿用力过猛。

在耳尖刺血过程中需要对患儿予以鼓励安慰,家长需要安抚患儿,用手对患儿的耳郭予以按摩,促使郁血积聚,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将患儿的耳郭进行固定,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患儿耳尖穴快速刺入,随后快速拔离,对针刺周围进行按摩,促使其自然出血, 5-6滴出血为准,随后使用消毒棉球予以按压止血。

耳尖刺血疗法是我国中医学较为古老的退烧治疗方法,在中医典著《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耳尖刺血疗法的主要作用则是起到清热泻火,镇肝潜阳、清脑明目的作用,尤其是泄胸膈以上之火。

按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采取耳尖刺血疗法能够对血液循环予以促进,且对组织供血供氧达到较好的改善效果,同时能够对机体的免疫力予以显著提高。

可起到退热、消炎、镇静、止痛等功用。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耳尖的位置,似于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其在对人体内脏功能和情绪上的调节有着显著的效果。

根据生物全息律的原理,耳尖穴可对应头部位置,因此在治疗头面部的上火症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耳尖刺血疗法具备较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好,以及治疗时间短等特点,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宝宝退烧中医秘方偏方

宝宝退烧中医秘方偏方

宝宝退烧中医秘方偏方小儿身体抵抗力低,容易出现发烧问题。

中医儿科的专家提示,小儿退烧与成年人不同,如果调理不当,就可能会影响小儿身体健康。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宝宝退烧中医秘方偏方,希望能帮到你。

宝宝退烧中医秘方偏方一:[药物组成]二丑30克,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大贝20克,大黄10九,月石10克。

[适应证]肥胖症。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宝宝退烧中医秘方偏方二:[药物组成]陈皮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胆南星10克,枇杷叶10克,半夏8克,甘草3克,竹茹6克。

*食欲亢进,加黄芩10克 *小便不利,加泽泻10克 *恶心呕吐,加荷叶10克。

[适应证]肥胖症痰湿壅盛型,身体肥胖,痰多而稀白多沫,谈易咯出,胸闷,恶心,纳呆,头晕而胀,心悸气短,闲倦易睡,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舌体胖,苔滑腻,脉沉滑。

[用法]上药加水前煮2次,药液对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一剂。

3、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只要是有感冒症状了,一定要及时休息,这是减轻病情,让身体尽快恢复的关键。

一般经过大量的喝水,喝几次温热的葱姜蒜水,再泡脚出汗祛寒后,尽早的休息,第二天身体基本就能复元了。

4、感冒后发热了怎么办?感冒后发热了要看手脚的温度。

虽然体内的温度已超出了正常的体温,但手脚仍是冰凉的,说明体内的寒仍重,仍需要喝生姜红糖水,发热时再加上1~2颗葱一起煮,利于发汗。

如果体温偏高,手脚已不再发凉了,这时要停喝生姜水而大量地喝温开水。

一般发热都在夜里,很多人就不喜欢在夜里喝水,怕尿多,影响睡眠,只要是发热,不要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必须多喝水,这是快速降温,快速排出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当你全身发烫,几大杯的温水喝下去,再尿几次后,能明显地感到身体容易出汗,只要一出汗,体温就能很快的降到正常。

然后再注意休息,盖好被子,防止受凉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治疗感冒退烧的方法,这个退烧方子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试一试,大了患了感冒也不要急着吃药打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开水,以听医生建议为准。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发热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发热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发热在小儿病症中,发热病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

当人体的温度超过37.5摄氏度,并且在24小时中体温波动超过1摄氏度后,即被称为发热。

在临床中会出现病症来势凶猛,发展较快等的特点,发热严重的病患可能还会引发抽筋、抽搐等症状,这是极为危险的。

在临床中对小儿发热病症的治疗往往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水杨酸类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在使用后会有较大的副作用,而且在小儿因使用药物得以退烧后,其还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反而会存在一定的限制。

通过使用中医辨证这一方法来治疗小儿发热具有更好的效果,其不仅能够很快达到退烧的效果,还能够固化疗效,不会引发反复现象。

另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还能有效治疗处于37摄氏度到37.5摄氏度这一区间的小儿发热症状。

1.因积食上火引发的发热现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时就会出现一些家长总是担忧自己的孩子营养摄入不够的情况,进而就会给儿童食用过多的肉类辅食,但是在儿童这一阶段中,其脾胃功能还没有得到健全的发展,其消化能力无法达到成人这一状态,进而容易出现积食现象,当儿童出现这一现象后再被病毒或细菌入侵,那么就会导致小儿发热症状发生。

因积食上火引发的发热症状其主要特点在于小儿发热后体温可能会达到39.5摄氏度以上,通过使用中医中的“望”这一手法观察儿童可以发现,其舌为红色,且会显现出厚腻的特点。

通过使用中医中的“问”这一手法能够了解到近段时间中儿童出现了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好以及大便不通畅等症状,通过按压儿童的腹部可以感受到其腹部有一种胀感。

对于这一病症的治疗可以使用保和丸合大柴胡汤加减,并需要依据儿童积食的实际情况来酌情加减大黄,通常情况下会使用10到20克左右,在使用这一方式进行治疗时,必然要达成通泻这一目的。

在儿童使用药物退烧后,还可以使用六君子汤加减来对其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

1.病毒侵体引发的发热这一类型的发热病症,可以查看到儿童会出现感冒、咳嗽、打喷嚏以及流鼻涕等症状,其精神状态较好。

崔文成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经验举隅

崔文成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经验举隅

崔文成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经验举隅1. 引言1.1 引火归元法的概念引火归元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源自《内经》。

引火归元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促使体内的火候平稳,达到疾病的治疗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火被视为体内的一种因素,当火势过旺或过弱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病症。

因此,引火归元法的关键在于调和体内的火候,使之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从而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引火归元法主要通过运用药物和针灸疗法,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祛邪、散热的效果,从而缓解病症。

除此之外,引火归元法还注重患者的个体特点和病情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小儿长期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

而引火归元法在治疗小儿长期发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因此,引火归元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2 小儿长期发热的症状特点小儿长期发热是指儿童连续发热超过一周以上的病症,通常是由于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小儿长期发热的症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热持续时间长:小儿长期发热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一周以上,甚至数周。

这种持续性的发热会导致孩子的身体疲倦、食欲不振等表现。

2. 发热高低不定:小儿长期发热的症状表现为发热高低不一,有时体温可达39℃以上,但也有时会出现低热或者体温不升的情况。

3. 伴有其他症状:除了发热外,小儿长期发热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喉咙痛、乏力、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

这些症状会使孩子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4. 可能伴有并发症:长期发热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脏病变、肾功能损害等。

及时发现并治疗小儿长期发热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长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持续发热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崔文成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经验举隅

崔文成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经验举隅

崔文成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经验举隅崔文成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教授,他在治疗小儿长期发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他运用了引火归元法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引火归元法是一种以辅助理论为基础的综合疗法,它综合了中医的理论以及临床实践经验。

该方法主要通过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和自身抵抗力来实现治疗的目的。

崔文成教授发现在小儿长期发热的病症中,患儿体内的火热病毒往往是导致发热的主要原因。

崔文成教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口服一种名为引火归元丸的中药来清除患儿体内的火热病毒。

引火归元丸是由多种天然药材组成的,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患儿服用引火归元丸后,药物会迅速传导到体内,帮助清除体内病毒,从而缓解发热症状。

崔文成教授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的经验不仅仅局限于引火归元丸的使用,他还运用了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艾灸和推拿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患儿体内的穴位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毒的排出。

艾灸则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患儿的腧穴来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在崔文成教授的治疗下,许多小儿长期发热的患儿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通过治疗,患儿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

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使得家长对治疗方法更加信任。

尽管崔文成教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他也表示治疗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

小儿长期发热的病症多种多样,治愈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持续的治疗。

家长们需要对治疗过程保持耐心和信心。

崔文成教授通过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的治疗方法有良好的疗效,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一治疗方法为小儿长期发热的患儿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小儿退热法-清气泄热法

小儿退热法-清气泄热法

小儿退热法-清气泄热法
适用于表邪已解,邪热壅郁肺胃的气分热证。

可见高热不退,烦躁,口渴欲饮,汗出身热不减,面赤舌红,苔白或黄厚,脉滑数。

治疗以辛凉重剂清气泄热为主,可依病情选用银翘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味玉女煎、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

银翘白虎汤(银翘散与白虎汤合)用于邪在肺胃的气分实热证,表邪已解或表邪未净均可使用;竹叶石膏汤多用于热邪稽留日久或疾病的恢复期,气阴已伤,余邪留恋而低热缠绵不退者;经验方加味玉女煎是玉女煎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合方,用以滋阴清热、宣痹通络,临床治疗湿热稽留关节,热痹而身热持续不退;加味黄连解毒汤用以清热凉血解毒,可治疗疮疡痈肿或皮肤烫伤,毒热内壅引起的发热。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名老中医罗笑容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医生,专长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

他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效果显著,备受患者和同行的赞誉。

本文将介绍他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等症状。

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罗老师采用了“清热解毒,祛邪外出”为主要治疗方法。

罗老师认为,小儿外感发热是由于外邪侵入体内,而导致体内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热病。

治疗的首要任务是清热解毒,将体内的秽浊热邪清除出去。

他常常采用中药煎煮成汤剂,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清热解毒,达到祛除体内热邪的目的。

他强调药物的煎煮方法非常重要,必须煮得透彻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

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老师还注重辨证施治。

他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表现,对症下药。

对于发热伴有咳嗽的患儿,他通常会选择宣肺定喘的药物,如贝母、款冬花等;对于发热伴有喉咙疼痛的患儿,他则会选择滋阴清热的药物,如生地黄、鲍鱼壳等。

通过辨证施治,他能够更加精准地治疗患儿的病症,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老师还非常注重调理患儿的体质。

他认为,小儿外感发热是患儿体质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

在治疗疾病的罗老师也会通过调理体质,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他会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改善体质;同时还会给患儿开具一些滋补药物,如黄精、枸杞子等,以提高患儿的体质。

罗老师还会给患儿一些温和的中药泡脚,通过足底穴位的刺激,调节患儿的脏腑功能,促进体内病邪的排出。

他经常强调,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不能仅仅局限在食物和药物上,还需要改善患儿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主要包括清热解毒、辨证施治、调理体质等方面。

他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得到了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

相信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小儿外感发热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恢复健康。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
其不适感改善并不明显,那么建议可咨询科医生是否需要
将布洛芬、乙酰氨基酚互换治疗;③发热患儿不建议应用激
素退烧。 虽然激素可对患儿机体内的热源释放产生抑制,且
可对其体温中枢产生直接作用,从而使其体温降低,食欲增
加,精神欣快,但该方式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使医源性疾病的
二、 中医都有哪些特色疗法可治疗小儿发热?
治疗方案需结合小儿病情实际情况应用,小儿退热合剂、羚
西医治疗小儿发热多采取药物治疗:(1) 对乙酰氨基酚。
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小儿的年龄;( 2) 小儿中毒
若小儿日龄超过 90 天,可给予其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治疗。
仔细的查体以及详细的问诊;(5) 可行选择性化验。
追加药物一次,但应注意每天应用次数不得超过 4 次,且应
一、 小儿发热的定义
临床上将小儿体温的异常升高定义为儿童发热。 该疾
解肌汤外治方。 将 12 克柴胡、9 克黄芩、9 克葛根、6 克白芷、
6 克芍药、6 克羌活、6 克桔梗、3 克石膏以及 3 克甘草与姜汁
调和后贴于小儿大椎,每天一次。 ②退热散外治方。 将 10
克山栀子、10 克僵蚕、10 克大黄、5 克牛膝以及 2.5 克细辛熬
提示其出现发热症状。 但应注意,在界定小儿发热时以某个
羊角口服液以及小儿退热颗粒均具有较高应用率。
固定部位作为衡量标准过于绝对,因此,在临床中多将小儿
三、 西医都有哪些方法可治疗小儿发热?
如果小儿在一天中的体温升高超出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则
发热定义为腋温≥37.5℃ 或是肛温≥38℃ 。 在诊断小儿发
煮后与姜汁调和后贴于小儿双涌泉,每天一次。 ③贴肚脐外
治方。 将滑石、知母、栀子以及石膏与藿香正气液或柴胡针

小孩感冒发烧偏方

小孩感冒发烧偏方

小孩感冒发烧偏方篇一:孩子感冒了发烧了怎么办?五款中医小偏方孩子感冒了发烧了怎么办?五款中医小偏方小孩子由于正处于生长身体的阶段,所以他抵御外界疾病的能力就比较弱,这就导致了孩子经常会感冒发烧,平时如果孩子感冒发烧,大多数的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要给孩子吃药打针,虽然他们心里明明知道有句俗语是“是药三分毒”,可是,除了让孩子吃药打针外,他们也没有别的方法来治疗孩子发烧感冒,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库给大家准备了五款中草药方来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妈妈们来看看吧。

一、香糖米汤因芫荽性温,味辛,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之功效,所以用芫荽做汤便可以达到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红糖具有气虚补血、生发润腑、排毒养颜的功效。

所以这两样搭配在一起给孩子煮汤喝就能很好的治疗孩子的感冒症状。

配方:红糖15克、芫荽(香菜)30克、米汤半碗。

用法:先把米汤煮沸,然后再放入切好的芫荽、红糖,要不断的搅拌,因为这样可以防止红糖粘在锅底不熔化。

待红糖全部溶解好后让孩子喝下即可。

如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你甘心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脚下吗?过年回家当亲戚朋友问到你工资的时候是否无言以对?风林购一键分享免费赚钱,在闲暇时分享到自己的QQ,空间,微信,微博就能赚到钱,没错你没有听错,赚钱就是那么简单!详细信息点击百度搜索风林购,一个让你成为有钱人的机会!功效:这种方法主要就是让孩子疏风驱寒、主治小儿风寒感冒。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症状不妨给她来一碗吧。

二、橘葱汤橘皮别名陈皮、贵老、黄橘皮、红皮。

橘皮能够助热所以能够去除发烧时身体内的寒气。

葱白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发汗作用较弱,故主要用于感冒轻症,所以配合橘皮一起煮汤,就能够使其效果充分达到,以此来使孩子发汗,从而让孩子的风寒赶紧的好。

配方:橘皮30克、葱白5棵。

用法:把橘皮和葱白一起加入锅中,加入三杯水用火煮。

汤好了后趁热喝一杯,半小时后再喝1杯就可以了。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概述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概述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概述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也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

小儿脏腑功能娇嫩,为纯阳之体.抗邪能力不足,热邪传变迅速,易致邪气枭张而致壮热,甚者可出现邪热内陷心包,或热极生风、肝风内动之危象。

中医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较好,现就中医内治法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应用作一概述。

1.病因病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外感发热病因较为复杂,但不外内因、外因两端。

张秀华指出饮食劳倦、气血虚弱是小儿外感发热主要的内在原因.而在内因中特别重视“郁滞”,认为外感之邪、脾胃虚弱、饮食劳倦可郁遏卫阳、郁闭中气、阻止中焦,郁闭不通是发热的主要病机。

刘以敏指出小儿外感发热与温病的特点极为相似,有从外感邪、病性为热、发病迅速的特点,其发病与湿热之邪、食积密切相关。

魏建平认为,小儿形体脏腑娇嫩,卫外乏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感邪后易从火化而发热,以表证、热证、实证最为常见,养护失宜、脏腑功能失调、食积化热、热结肠壅、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营卫失谐等因素,均可导致小儿发热迁延不愈。

2.内辨证中医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内治和外治两类。

外治法包括中药洗浴、中药灌肠、中药滴鼻、针灸、推拿等。

内治法主是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之,立法处方,汤药内服。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调理气机法、宣肺解表法、消食导滞法、表里双解法、清热解毒法、卫气双解法、渗湿化热法、扶正去邪法、活血化瘀法等。

2.1调理气机法小儿脏腑柔软,外感之鬼神与内生之热交织可以引致肺气透入,气机滑精,肺失宣降,肠失传导,构成壮热、咽痛、呕吐、大便秘结等症。

化疗当从调理肺与大肠人手,宣肺透邪仲腑泄冷,调畅气机。

韩峥等以滑行脱热汤(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枳壳、僵蚕、生大黄、炙甘草)为基本方调气活血.化疗外感咳嗽患者166基准,结果全部患儿均解热。

2.2宣肺解表法《幼科发挥》云“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温湿之气而发热者,宜即发散之和解之,以除其热可也”。

小儿柴桂退热的功能主治

小儿柴桂退热的功能主治

小儿柴桂退热的功能主治概述小儿柴桂退热是一种中医药方剂,通过运用柴桂作为主要草药成分,可有效降低小儿发热,具有一定的功能主治效果。

本文将介绍小儿柴桂退热的功能主治,并提供相应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功能主治小儿柴桂退热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退热降火:小儿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感染、发炎等原因引起。

柴桂具有温热的特性,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排毒,从而降低小儿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2.驱寒温经:柴桂能够温暖脾胃和脏腑,有助于驱除体内的寒气,促进阳气的运行。

对于由寒气所致的小儿退热症状,柴桂退热具有很好的疗效。

3.缓解寒疝痛:小儿寒疝痛是指由于腹部寒气聚集而引起的腹痛,可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柴桂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小儿寒疝痛的不适感。

4.调整气血:小儿发热过程中,身体容易出现气血不调的情况。

柴桂退热可通过调整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阳气,提高抵抗力,从而加速康复。

用法小儿柴桂退热的用法如下:1.煎剂:取适量小儿柴桂退热药材,加入适量清水煎煮。

煎煮后取药汁,温润服用。

一般建议根据小儿年龄和体质情况确定剂量,具体用量可咨询医生或药师。

2.口服药物:柴桂退热还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的形式进行使用。

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柴桂退热口服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服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小儿柴桂退热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儿童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小儿用药剂量不同,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确定用药剂量。

2.低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柴桂退热药物,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3.对柴桂过敏的人群不得使用柴桂退热药物,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4.使用柴桂退热药物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或持续发热,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结论小儿柴桂退热作为中医药方剂,具有退热降火、驱寒温经、缓解寒疝痛和调整气血等功能主治效果。

在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一学就会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一学就会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一学就会由于现在大多数年轻父母都忙于工作,或者初为父母,没有带孩子的经验,要么把孩子给家里的老人带,要么自己找保姆带,或者散养。

殊不知,老人年龄大了有时精力有限,保姆也不一定会尽心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散养更容易造成对孩子的疏忽。

这不,前不久在乡下带孩子的王奶奶由于夏天天气热,晚上开空调给自己一岁半的孙子吹感冒了。

但是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孩子昏迷不醒,热得像个火球一样,才赶紧送到医院,幸亏抢救及时,不然会造成孩子失聪,造成终身残疾。

其实,对于婴幼儿来讲经常遇到的病症就是发热,那么怎样才算发热呢?小儿发热是指他们的体表温度异常的高于正常温度,然而婴幼儿的体温也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腋温在36℃到37℃之间就是正常的。

一般来讲肛温大于等于38℃或者腋温大于等于37. 5℃就是发热。

那小儿发热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让我们学习一下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和西医的疗法。

中医对小儿发热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讲究标本兼治,小儿发热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是辨证使用中药汤药或者是中成药,外治法包括小儿的推拿按摩、足浴和穴位敷贴等。

1.针灸疗法人体的大椎穴、印堂穴、曲池穴是针灸降温的重要穴道,在这些穴位点刺放血或针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针灸印堂穴或点刺大椎穴放血可以实现快速降温。

1.推拿按摩从大多数患病者上来看,小孩发热一般都是外感,如果小孩是低温发烧不妨尝试一下推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药物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也方便易操作。

但是如果家长在采用推拿治疗后仍不能环节孩子的病情,就一定要去医院找医生查看了,病情不可耽搁。

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不一样,病情也会有复杂多样的变化,因此采用推拿的方法给小儿降热,一定要结合节气和症状的差异性加以分析判断和处理。

3.外用法方案一:柴葛解肌汤该药方主要采用石膏、葛根、柴胡等,然后用姜汁调和一下放在大椎穴,每日一剂。

方案二:清热汤该药方主要采用大黄、僵蚕、细辛若干,用姜汁调和泉水调和,每天一次。

中医治疗幼儿发烧

中医治疗幼儿发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治疗幼儿发烧
导语:幼儿发烧一般可能会有很多种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大多数宝宝可能由于一些风寒感冒有的是由于其他的一些炎症,所以对于婴儿来说抵抗力会比我
幼儿发烧一般可能会有很多种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大多数宝宝可能由于一些风寒感冒有的是由于其他的一些炎症,所以对于婴儿来说抵抗力会比我们成年人抵抗力差很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家长选用一些正确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西药治疗都可能会伤害到幼儿身体,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中药治疗方法。

当孩子感冒发烧,家长可以尝试中医治疗。

感冒早期,家长可选用抗病毒药,如病毒灵、病毒唑、板蓝根冲剂、小儿速效感冒冲剂等。

还可选用中西药物制剂,如桑菊感冒片、维C银翘片等。

若采用以上措施后仍不能退热,说明细菌乘虚而入,此时方可加用抗生素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而起到抗感染作用。

中医将感冒主要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强调辨证治疗,儿童感冒多数为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的特点: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时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舌不红,舌苔薄白而润。

治疗用辛温解表法。

属于辛温解表以治疗风寒感冒的非处方药有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荆防冲剂、参苏丸、午时茶颗粒等。

中药治疗一般效果会比西药慢,对于宝宝发烧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注意,对于风寒所引起的发烧,我们可以让宝宝多喝一点水,在一些药店可能也会卖有一些中成药的药剂,所以中药治疗宝宝发烧可以有效的减少对身体的一些刺激。

小儿(宝宝)发烧,中医怎么治?

小儿(宝宝)发烧,中医怎么治?

小儿(宝宝)发烧,中医怎么治?一、发烧中医机理中医认为,发热与阳明经和太阳经有关。

阳明经是人体经络之一,与胃、脾、大肠相关。

太阳经是人体经络之一,与表层组织和气血相关。

当外邪入侵或体内湿邪郁滞时,会引起阳明与太阳经络的不畅,导致发热。

发热也可能是由热邪侵袭所致。

热邪是一种外邪,可以由病菌、病毒等引起,也可以由体内湿邪转化而来。

当热邪侵入人体,阻滞了正常的气血运行,导致机体温度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湿热蕴结也是发热的原因之一。

湿热是一种病邪,由体内湿气与热邪相结合而成。

当湿热蕴结于体内时,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发热现象。

发热还有可能与阳虚火旺有关。

阳虚指的是人体阳气不足,火旺则代表了炎热的症状。

当阳气不足时,机体阴阳失衡,导致阴寒之地的阴气不能制约阳气,从而引发火旺,出现发热的症状。

小儿身体机能相较成年人而言,发烧危害也更大。

一旦幼儿出现发烧的情况,监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辅助降温,高烧不退者应及时寻求医师的帮助。

二、治疗原则、思路和方药方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小儿发热的具体表现和伴随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这意味着中医师会综合分析病情,包括体温变化、口干舌燥、咳嗽、喉咙红肿等症状,来确定发热的辩证类型。

常见的辩证有热证、寒证、风热证等,医师应当根据辨证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小儿发热过程中,中医常使用温开里解表的方法。

对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中医通常采用温性药物如麻黄、桂枝等,通过促进汗出解表,达到降温的目的。

而对于热证或热毒引起的高热,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如黄连、连翘、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中医治疗小儿发烧时还注重调理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脾胃功能良好有助于疾病康复。

在治疗小儿发热时,中医会适当调理脾胃,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营养吸收和脾胃健康。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小儿发热应该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心脾积热。发热,烦躁不宁,口渴面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滑数,指纹青。治宜清心泄热。方用导赤散。生地20g 木通15g 生草稍10g 竹叶5g 亦可用黄连解毒散。大便秘结者用牛郎散。
(4)伤食发热。发热,大便秘结,手心腹部热,脉滑,唇红,指纹紫滞,不欲饮食,夜卧不宁。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五消散,大便秘结,用牛郎散。
(6)阳虚身热。热势不显,身热肢冷,倦怠懒言,气微,汗出便溏,唇淡舌淡,舌苔滑,脉微,治宜宜气假脾。方用扶脾紫金散。酌加附子,或用桂附理中汤。肉桂5g 附子5g 或用桂附理中汤。肉桂5g 附子5g 人参5g 白术15g 干姜5g 甘草10g。
(7)阴虚发热,低热,午后或夜间发热重,五心烦热,颧红盗汗,体瘦唇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退热,方用秦艽别甲汤,秦艽10g 别甲15g 地骨皮15g 银柴胡10g 当归15g 青蒿10g 知母10g 乌梅7个 功劳叶10g 白芍15g 二冬30g,肝阴不足,可用一贯煎加减:沙参 杞子 当归 生地 川栋 寸冬,哥或用地骨皮散加减:地骨皮15g 知母 10g 银柴胡 5g 太子参10g甘草 5g 元苓 10g 别甲 15g 赤茯苓15g 石 15g 玉竹 10g 女贞子 15g天冬 15g 沙参 10g
(5)气阴两燔发热。壮热,口渴,烦躁,汗出,身见疹点,大便秘,小便短赤,பைடு நூலகம்绛苔黄,脉洪数。治宜清气凉营。方用玉女煎加减,玄参15g 寸冬15g 生地20g 知母15g 生石膏30g 气分热感重用石膏 营分热感重用生地加丹皮10g 斑疹现加犀角(水牛角)。重用生地。热感动风见抽搐神昏谵语、冲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8)血虚发热。身热夜甚,面色苍白或萎黄,两颚红,口干烦渴,口唇爪甲色淡,舌淡苔白,脉虚,治谊养血,方用四物汤合一贯煎加减。熟地 50g,白芍 20g,当归 30g,川蓼 10g, 沙参 15g, 杞子 20g, 川拣 10g, 寸冬 15g, 黄氏50g 。
(9)半表半里发热,胸肋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柴胡10 半夏 10 人参 5 干草 10 元涔 20 剩姜3大片 大枣7枚。
里证发热包括:
(1)阳明经热证。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唇红苔黄燥,治宜生津清热。方用白虎散加减:生石膏100g 知母15g 甘草10g 粳米50g 汗多出现无力气短头晕加人参10g。
(2)阳明府证。壮热,大便燥结,神昏谵语,舌红苔燥,脉沉实。治宜通腑泻热。方用牛郎散。里热重方用凉膈散加减芒硝10(单包,冲服)大黄10g 枝子15g 连翘g 元芩20g 甘草10g 薄荷10g 竹叶5g 莲心10g。或用三承气汤,即调胃承气汤:芒硝 大黄 甘草,用于燥咳而不痞满者。大承气汤:芒硝 枳实 大黄,用于痞满燥实坚具见者。小承气汤:川朴 枳实 大黄,用于痞满燥而不实者。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 标签:小儿 治疗,小儿,发热 ] 好难人 回答:6 人气:6 提问时间:2009-12-12 20:35
答案
发热是指小儿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是儿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因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很多急慢性症证均有发热的症状。故朱丹溪:“凡小儿有病皆热”。王肯党:“小儿之病,惟热居多”。
(2)外感风热。钱乙:“风热者,身热而口中气热,乃风邪外感也。”主症:发热,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吐浊痰,口唇红,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召散。
(3)暑邪表证壮热,汗出蒸蒸,口渴饮引,头晕,目视昏花,心烦,躁忧不安,不寐,面垢,咳嗽,面红唇红,舌红苔白,大便秘,小便赤短少,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芳香化浊。方用清暑汤加减双花20g 连翘10g 天花粉15g 赤芍10g 滑石20g 甘草10g 车前子10g 泽夕15g 竹叶5g 如热甚,加生石膏50g 人参5g 呕吐加荷叶15g 夹湿困倦懒言纳呆便溏,加苡仁15g 佩兰10g 藿香15g 咳嗽加杏仁10g 贝母10 马兜铃10g。
讨论发热首先当知发热和热证并非一个概念。发热不一定是热症,而热症也不一定发热。所谓发热是以全身或部分肌肤灼热为特征,即体温高于37.2℃者均属发热范畴。热证不在本篇讨论范围。
小儿发热证可分为两大类:外感发热和里证发热。
外感发热包括:
(1)外感风寒:张仲景:“今夫病者皆伤寒类也。”主证: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恶寒不渴,咳嗽,鼻流清涕,指纹红或青色,脉浮紧。治宜辛温发表。方用清苓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