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组合变形

合集下载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第十章 组 合 变 形第一节 组合变形的概念在前面各章中分别讨论了杆件在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主要是平面弯曲)四种基本变形时的内力、应力及变形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强度条件。

另外,也讨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及强度理论。

但在实际工程中杆件的受力有时是很复杂的,如图10-1所示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悬臂杆,若在其自由端截面上作用有一空间任意的力系,我们总可以把空间的任意力系沿截面形心主惯性轴xOyz 简化,得到向x ,y ,z 三坐标轴上投影x P ,y P ,z P 和对x ,y ,z 三坐标轴的力矩x M ,y M ,z M 。

当这六种力(或力矩)中只有某一个作用时,杆件产生基本变形,这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

图10-1 杆件的复杂受力杆件同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的组合时,称为组合变形,例如:若六种力只有x P 和z M (或y M )二个作用时,杆件既产生拉(或压)变形又产生纯弯曲,简称为拉(压)纯弯曲的组合,又可称它为偏心拉(压),如图10-2(a )。

若六种力中只有z M 和y M 二个作用时,杆件产生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面弯曲(纯弯曲)的组合,如图10-2(b )。

若六种力中只有z P 和y P 二个作用时,杆件也产生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面弯曲(横力弯曲)的组合,如图10-2(c )。

若六种力中只有对y P 和x M 二个作用时,杆件产生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如图10-2(d )。

若六种力中有x P ,y P 和x M 三个作用时,杆件产生拉(压)与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如图10-2(e )。

组合变形的工程实例是很多的,例如,图10-3(a )所示屋架上檩条的变形,是由檩条在y ,z 二方向的平面弯曲变形所组合的斜弯曲;图10-3(b )表示一悬臂吊车,当在横梁AB 跨中的任一点处起吊重物时,梁AB 中不仅有弯矩作用,而且还有轴向压力作用,从而使梁处在压缩和弯曲的组合变形情况下;图10-3(c )中所示的空心桥墩(或渡槽支墩),图10-3(d )中所示的厂房支柱,在偏心力1P ,2P 作用下,也都会发生压缩和弯曲的组合变形;图10-3(e )中所示的卷扬机机轴,在力P 作用下,则会发生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课件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课件
这种变形通常发生在承受轴向力 和弯矩的杆件中,其变形特点是 杆件既有伸长或缩短,又有弯曲 。
拉伸与压缩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01
02
03
弹性分析方法
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求解弹性方程来分 析杆件内部的应力和应变 分布。
塑性分析方法
在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后, 采用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来分析杆件的承载能力和 变形行为。
材料力学在组合变形中的应用实例
01
02
03
04
桥梁工程
桥梁的受力分析、桥墩的稳定 性分析等。
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的受力 分析、抗震设计等。
机械工程
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 性分析,如轴、轴承、齿轮等

航空航天
飞机和航天器的结构分析、材 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等。
材料力学在组合变形中的发展趋势
特点
剪切与扭转组合变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变形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材料的性质、杆件的长度和截面尺寸、剪切和扭转的相对大小等。
剪切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1 2 3
工程近似法
在分析剪切与扭转组合变形时,通常采用工程近 似法,通过简化模型和假设来计算杆件的应力和 变形。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可以模拟杆件在 剪切与扭转组合变形中的真实行为,提供更精确 的结果。
弯曲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叠加法
刚度矩阵法
叠加法是分析弯曲组合变形的基本方 法之一。该方法基于线性弹性力学理 论,认为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应变 分量可以分别计算,然后按照线性叠 加原理得到最终的应力、应变分布。
刚度矩阵法是通过建立物体内任意一 点的应力、应变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来求解复杂变形问题的一种方法。对 于弯曲组合变形,可以通过构建系统 的刚度矩阵来求解。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M z 440 N m
M y 187 N m
T 1020 N m
合弯矩:
2 M M y M z2 4402 187 2
478N m
第四强度理论:
W
r4
1 W
M 2 0.75T 2
603 109
32
21.2110 6 m3
危险截面: B 截面
T 21.7 N m M 26.7 N m
第三强度理论:
r3
W
1 W
M 2 T 2
T图
21.7 N m
353 109
32
2
4.2110 6 m3
2
r3
8.18MPa
26.7 21.7 4.21106
第四强度理论:
式中: T
r4
危险截面上的扭矩 危险截面上的合弯矩
M
M
实心轴 W
2 2 My Mz
D3
32 D3 空心轴 W 1 4 32
,


例题 8-5 45钢的传动轴AB的直径为35mm,许用应力为 85MPa。电动机功率P = 2.2kW,由带轮C 传入。带轮C转速为 966r/min,带轮的直径为 D = 132mm,带拉力为F+F’ = 600N。齿轮E的 d 节圆直径为: 1 50mm 。
Fz Fz F sin 240 F sin 300 257 N
二、作出轴的弯矩图 和扭矩图
T图
21.7 N m
My 图
7.43N m 20.4 N m 11.4 N m 24.1N m
Mz 图

第六章 组合变形学习指导

第六章 组合变形学习指导

第六章组合变形一.内容•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用叠加法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偏心拉压、斜弯曲的应力,用平面应力分析理论计算弯扭组合的应力。

•实验内容:弯扭组合梁电测实验,复杂应力状态下应力测试技术。

二.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能够:•掌握组合变形的一般求解方法。

•熟练掌握拉伸(压缩)与弯曲、斜弯曲、偏心拉压、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强度计算。

•了解截面核心概念和计算。

•学会弯扭组合梁的电测实验操作步骤。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采用叠加原理和平面应力分析理论计算拉(压)弯组合、斜弯曲、弯扭组合的最大应力,并进行强度校核。

难点:杆件组合变形下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确定;拉伸(压缩)和弯曲、和扭转组合时的强度校核。

四.学习建议1.无论何种形式的组合变形,首先将几组载荷分解成若干基本载荷,分别计算各基本载荷引起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然后进行叠加,当应力平行时,则求其代数和,否则(如正应力和切应力)将根据平面应力分析计算截面最大应力。

分析和求解组合变形习题的关键是分与合。

分,就是将同时作用的几组载荷分解成若干基本载荷,并分别计算杆件的应力。

合,则是将各基本变形引起的应力叠加起来,但不是简单的代数相加,而应是同一截面正应力或切应力矢量和,当应力平行时,则应是求其代数和,故应注意应力的方向。

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各种基本变形的组合变形,在学习时应注意分析方法和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强记一些计算公式。

在使用时要注意条件,如扭弯组合变形的强度条件适用于圆截面轴,虽然对非圆截面轴公式不再适用,但分析方法仍然与圆截面轴相同。

2.处理组合变形问题的方法,学习时应着意领会方法的实质,而不要只是记住有关的公式,因为组合变形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处理原则是一致的。

如圆截面杆除承受弯扭组合变形外,同时还承受轴向拉(压)变形,按照以上处理原则,可以写出其强度条件为3.组合变形下,若危险点处为单向应力状态时,叠加只是一种代数运算;若危险点处为复杂应力状态时,叠加将是应力状态的叠加,其强度问题应使用适当的强度理论。

组合变形(工程力学课件)

组合变形(工程力学课件)

偏心压缩(拉伸)
轴向拉伸(压缩)
偏心压缩
F2 F2e
轴向压缩(拉伸)和 弯曲两种基本变形组合
偏心压缩(拉伸)
单向偏心压缩(拉伸)
双向偏心压缩(拉伸)
单向偏心压缩(拉伸)
外力
内力
平移定理
应力
+
=
弯矩
轴力
max
min
FN A
Mz Wz
【例 1】求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F 50 kN
e 10 mm
组合变形的概念 及其分析方法
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轴向拉压 剪切 扭转
F
F
F
F
Me
Me
沿轴线的伸长或缩短 相邻横截面相对错动 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Me
弯曲
Me
F
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 横截面发生相对的转动
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组合,称为组合变形
常见的 组合变形
(1)拉(压)弯组合 (2)斜弯曲(弯、弯组合) (3)偏心压缩(拉伸) (4)弯扭组合
24 106 401.88 103
64
4.3 59.7 64 [ ] 满足强度要求
59.7 55.4
斜弯曲
平面弯曲
作用线与截面的 纵向对称轴重合
梁弯曲后挠曲线位于外力F所在的纵向对称平面内
斜弯曲
作用线不与截面 的对称轴重合
梁弯曲后挠曲线不再位于外力F所在的纵向平面内
图示矩形截面梁,应用叠加原理对其进行分析计算:
3、应力分析
( z,y)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 ( z, y) 处 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Mz
z
O
x
1.拉伸正应力
N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第八章组合变形§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一、组合变形的概念:构件的基本变形:拉压、剪切挤压、扭转、弯曲。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组合---称为组合变形。

如:梁的弯曲和拉压变形的组合。

轴的扭转和弯曲变形的组合。

梁的弯曲与剪切变形的组合(横力弯曲)。

李禄昌liluchang二、叠加法---解决组合变形问题的基本方法*:1、叠加原理:复杂外力进行简化、分解为几组静力等效载荷。

→ →每一组载荷对应着一种基本变形。

→ →分别计算一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挠度。

→ →将所有结果叠加,便是构件发生组合变形时的内力、应力、应变、挠度。

2、叠加原理的几个原则*:⑴、分量(内力、应力、应变、位移)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⑵、与外力加载的先后顺序无关,⑶、材料服从胡克定律(线弹性变形)。

⑷、应用原始尺寸原理。

注意:各分量叠加时,同方向的相同分量可以用代数和叠加。

如:正应力与正应力、切应力与切应力。

3、叠加原理应用的基本步骤:xxσ(1) 、将载荷进行分解,产生几种基本变形;(2)、分析每种基本变形,确定危险截面;(3)、计算构件在每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危险截面内的应力;(4)、将各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叠加,确定最危险点;**(5)、计算主应力,选择适合的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

而不同方向的分量,应采用不同的求和方法,如:正应力与切应力之间。

σσσ'''=+τττ'''=+22p στ=+xτ不要用这个公式。

斜弯曲PϕyzxyzlP zP yP 不考虑剪应力Kk σσσ'''=+y z z y M z M y I I -sin cos z yP z P y I I ϕϕ=--cos y yyM z P zI I σϕ''=-=-sin ,z z zM y P y I I σϕ'=-=-如果是圆截面?§8-2 弯曲与拉伸的组合变形一、受力及变形特点:xyzlFF轴向拉伸F偏心拉伸zMyM附加力偶1、轴向力:产生拉压正应力:()()12x x zN x M x yA I σσσ=+=+注意两个应力正负号。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应变分别是εa=1×10-3 和εb=0.4×10-3 ,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 ; 求拉力P和偏心矩e的值。
解: (1)将外力向轴线简化,如下图所示; 其中:M=Pe,这属于拉弯组合变形;
(2)求出a、b点的应力;
(3)二点均属单向应力状态,求出二点的轴向应变;
(4)解方程组得
例7钢制圆轴上装有胶带轮A和B,二轮的直径都是D=1 m,重量是P=5 kN,
y
x
2 F1 l z
y
F2 l
F2 l l F1
b E
C B D d A
h
F
(2)求危险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校核强度 A.梁横截面为矩形,危险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E、F两点处,其值为

max

F2 l WX

F1 2 l WZ

F2 l bh 6
6 2

2 F1 l h b 6
2

800 10 2b
*
M
2 max
M
2
2 n
M (Nm)
M
(N m)
Mmax 71.3
W
32 71 . 3 120
3 2 4
40.6
5.5 x X

3 . 14 0 . 03 (1 0 . 8 )
97 . 5 MPa

安全
例5 直径为d=0.1m的圆杆受力如图,T=7kNm,P=50kN, []=10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此杆的强度。 解:拉扭组合,危险点应力状态如图 T P A T P
例1 图示不等截面与等截面杆,受力P=350kN,试分别求出两柱
内的绝对值最大正应力。 解:两柱均为压应力

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
截面核心是以O为中心,半径d/8的圆围成的 区域
(2)矩形截面 解:截面形心为点O 主惯性轴y、z 当中性轴切于边AB时
z A中性轴
b
12 o
y
C

B
h
截距
a y1
h 2
,a
z1
核心边界点1
yF1
iz2 a y1
h 6
,z
F1
i
2 y
az1
0
(iy
b 12
,iz
h) 12
类似地,可定点2
y F2
八、组合变形 (Combined deformation)
杆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应力分量相当 两种基本变形组合的类型:
拉(压)+扭;拉(压)+弯;扭+弯;平面弯+平面弯
分析方法(线弹性、小变形假设下): 按基本变形分解外力与内力 计算各基本变形的应力与 变形分量 根据叠加原理综合各基本变形的结果 确定组合变形的危险截面与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1
zF z
i
2 y
yF iz2
y
)
在截面上线性分布
中性轴
1
zF z
i
2 y
z0
yF y iz2
y0
0
——不过形心C的直线
截矩
ay
iz2 yF
,az
iy2 zF
距离中性轴最远点:D1——tmax, D2——cmax
横截面外周边具有棱角时,最大正应力在角点上
最大正应力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强度条件 max [ ] 截面形心的位移 w wy2 wz2 x2
练习: P288习题8-16
M I

第六章组合变形

第六章组合变形

第六章 组合变形基本要求1. 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处理方法。

2. 熟练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弯扭组合的计算。

6.1组合变形6.1.1 组合变形是由两种以上基本变形形式组成。

如立柱、压力机框架、烟囱、传动轴等。

6.2.2处理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力和变形(位移)问题时,可以运用基于叠加原理的叠加法。

叠加原理:如果内力、应力、变形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则在小变形条件下,复杂受力情况下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等力学响应可以分成几个基本变形单独受力情况下相应力学响应的叠加,且与各单独受力的加载次序无关。

说明:①保证上述线性关系的条件是线弹性材料,加载在弹性范围内,即服从胡克定律; ②必须是小变形,保证能按构件初始形状或尺寸进行分解与叠加计算,且能保证与加载次序无关。

如10-1a 图所示纵横弯曲问题,横截面上内力(图10-1b )为N=P ,M (x )=)(222x p x qx ql υ+-。

可见当挠度(变形)较大时,弯矩中与挠度有关的附加弯矩不能略去。

虽然梁是线弹性的,弯矩、挠度与P 的关系却仍为非线性的,因而不能用叠加法。

除非梁的刚度较大,挠度很小,轴力引起的附加弯矩可略去。

6.1.3 叠加法的主要步骤为:1)将组合变形按基本变形的加载条件或相应内力分量分解为几种基本变形; 2)根据各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内力分布,确定可能危险面;3)根据危险面上相应内力分量画出应力分布图,由此找出可能的危险点;根据叠加原理,得出危险点应力状态;4)根据构件的材料选取强度理论,由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写出构件在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强度条件,进而进行强度计算。

6.2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以承受均步横向力q 和轴向力F 的两端铰支杆为例。

各横截面上的轴力均为FN=F ,横截面C处的弯矩为最大,8/2max ql M =,则C 截面为危险截面。

由叠加原理,危险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为:zN M N I yM A F max +=+=σσσ 最大正应力发生在C 截面的下边缘各点处:zN W M A F max max +=σ 危险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其强度条件为:[]σσ≤+=zN W M A F m a x m a x例6.2 图a 所示起重机的最大吊重F=12kN ,许用应力[]MPa 100=σ,试为横梁AB 选择合适的工字钢。

《建筑力学》第六章-剪切与扭转

《建筑力学》第六章-剪切与扭转
坏能力的指标。
04
剪切与扭转的实验研究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实验设备
包括剪切试验机、扭转试验机、 应变计、扭矩计等。
实验方法
采用标准试件进行剪切和扭转实 验,记录相关数据,分析其力学 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得到了试件在剪切和扭转 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相应 的力学性能参数。
结果分析
总结词
高层建筑的剪切与扭转分析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结构特点,更容易受到地震等外部载荷的影响,发生剪切和扭转。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抗 震性能,需要进行剪切与扭转分析,优化结构设计和加强构造措施。
大跨度结构的剪切与扭转分析
总结词
大跨度结构的剪切与扭转分析是实现其跨度和结构优化的关键步骤。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试件 在不同条件下的剪切和扭转强度、弹 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并对其变化 规律进行探讨。
实验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剪切和扭转理论的正确性,并得出了试件在不同条件下的 剪切和扭转力学性能指标。
建议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剪切和扭转理论,建议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 试件进行实验研究,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和结论。同时,加强实验设备的维护和 更新,提高实验精度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大跨度结构如大型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需要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变形。通过剪切与扭转分析,可以 优化结构设计,减小变形和应力集中现象,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剪切与扭转的基本概念
剪切应力
剪切面上的正应力称为剪切应力。 剪切应力的大小与剪切力成正比,
与剪切面面积成反比。

《组合变形》课件

《组合变形》课件
探讨组合变形在设计和制作中的优点,同时考虑其局限性和可能的挑战。
2 未来组合变形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展望组合变形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探索其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应用前 景。
常用的组合变形工具
Adobe Illustrator
功能强大的矢量图形编辑工具,提供丰富的组合变形功能和创作工具。
Sketch
专为UI和UX设计师打造的设计工具,支持高效的组合变形和可视化设计。
Figma
基于云端的设计工具,支持团队协作和实时组合变形,提高设计效率和工作流程。
总结和展望
1 组合变形的优势和不足
组合操作
将多个变形操作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 起来,实现复杂的图形变化。
实例演练
三角形
通过组合变形技术,演示如何 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并创造出 多样化的设计效果。
矩形
利用组合变形技术,展示如何 将矩形进行多层次变化,营造 出立体感和动态效果。
圆形
通过组合变形技术,展示如何 将圆形转化为各种奇特的形状, 提升图形的创意和吸引力。
《组合变形》PPT课件
学习如何使用组合变形来创造出令人惊艳的PPT效果。本课程将全面介绍组 合变形的概念、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介绍组合变形
1 什么是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是一种通过移动、缩放、旋转和对称等操作方式来改变图形形状的技术。
2 组合变形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了解组合变形的优势以及在图形设计、动画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3 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包括变形对象、变形方式和坐标系的理解。
组合变形的基本操作
1
缩放
2
通过增大或减小图形的尺寸,改变图

组合变形习题PPT课件

组合变形习题PPT课件

一个袋子中有5个红球和5个白球,从中随 机抽取5个球,求取出5个球中颜色相同的 概率。
高难度习题解析
总结词
这些习题难度较大,需要学 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 析能力。
题目1
一个袋子中有10个不同颜色 的球,从中随机抽取3个球, 求取出3个球中颜色种类最 多的概率。
题目2
题目3
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从中 选出5名学生代表,要求男 女比例相等且来自不同宿舍, 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04
组合变形的注意事项
力的作用点与方向
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是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依据,在分析受力时,必须明确力的作用点。
力的方向
在分析受力时,要明确力的方向,特别是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其方向通常由 箭头的指向表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的大小与单位
力的大小
在分析受力时,要明确力的大小,通常用实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并在其旁边标注相应的 数值。
组合变形的实例解析
平面力系的组合变形
总结词
平面力系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对确定刚体运动 状态十分重要。
总结词
平面力系中,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复杂问题的 关键。
详细描述
在平面力系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发生变化时, 刚体的运动状态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当一个水 平推力作用在静止的木箱上时,木箱会沿推力方 向移动;而当这个推力作用点改变时,木箱的运 动轨迹也会发生变化。
组合变形的分类
线性组合变形
将多个简单形按照线性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新 的复杂形。
对称组合变形
将多个简单形按照对称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新 的复杂形。
非线性组合变形
将多个简单形按照非线性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 新的复杂形。

《工程力学》组合变形

《工程力学》组合变形

轴力 弯矩
FN= 100KN(拉);
My=5 KN.m ; Mz=10 KN.m
z

x
合成弯矩
2 M My M z2 102 5 2 11.2KNm
1、在矩形截面杆的中间截面挖去t/2=5mm的槽。 P=10KN, 杆件的许用应力[σ]=160MPa。 校核杆件的强度。
P 10
10
2、直角拐的边长为a=60毫米,P=10KN,力P 的作用线过AB截面的形心,求杆件内的最大正 应力。
4m B 3m P A
§8-3
弯扭组合变形
杆件同时受到横截面平面内的外力偶矩和横向力作用时, 将产生弯扭组合变形; 是扭转和平面弯曲两种基本变形的组合。 弯扭组合是机械工程中较常见的情况;
b
P1
P2
m
m
z
e
y
h
1、外力向轴线简化,判定基本变形
P1 P2
P1 +P2 M z=P2e
m
m
m
m
压弯组合变形; 黑板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轴向压力 弯矩
FN P1 P2
Mz P 2 e
2、分析横截面上的应力 _ _
z 轴力产生压应力 _
+ +
-
P P1 P 2 σ ' A A
3、组合变形下横截面上的应力
F c A
t ,max
c ,max
+
t ,max
=
Fl F t ,max Wy A Fl F c ,max Wy A
c ,max
3、拉(压)弯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
拉弯组合变形下的危险点 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第六章 组合变形.

第六章   组合变形.

x
z
L
X
z
Fx=Fcos
N对应的应力
Mz对应的应力
F cos 1 A
y
C(y,z)
F sin x 2 y IZ
z
叠加
C 1C 2 C
y
F cos F sin x y A Iz
y
3.应力及强度条件 Fy=Fsin
x
Fx=Fcos
C(y,z)
C(y,z) C(y,z)
z
z
y
1、
y z 2、 z
3、
z
y
F Mz | N || | A Wz
|
y
FN Mz || | A Wz
y
| FN Mz || | A Wz
中性轴(零应力线)发生平移
危险点的位置很容易确定,在截面的最上缘或最下缘 由于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为简单应力状态(单向拉伸或单向压缩) 对于塑性材料: 强度条件 max≤ [ ] 对于脆性材料
(2)最大拉应力为零的条件
150 h
FN M t max A W 3 3 15010 6 600010 0 2 150 h 150 h
解得 h=240mm
(3)求最大压应力
FN M c max A W 3 3 15010 6 600010 8.33MPa 2 150 240 150 240
FAy
Fy 3m
Fx C 1m
FAx A 可分解为:
AC段轴向拉伸
B F=40kN
FN B
4 3F 3 4 Fy FNCD sin 300 F 3 Fx FNCD cos300
Fx

建筑力学—组合变形及答案讲解

建筑力学—组合变形及答案讲解

第六章直梁弯曲弯曲变形是杆件比较常见的基本变形形式。

通常把以发生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梁。

本章主要讨论直梁的平面弯曲问题,内容包括:弯曲概念和静定梁的力学简图;弯曲内力及内力图;弯曲应力和强度计算;弯曲变形和刚度计算。

其中,梁的内力分析和画弯矩图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力学简图一、弯曲概念和受力特点当杆件受到垂直于杆轴的外力作用或在纵向平面内受到力偶作用(图6-1)时,杆轴由直线弯成曲线,这种在外力作用下其轴线变成了一条曲线。

这种形式的变形称为弯曲变形。

工程上通常把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梁。

图 6-1 弯曲变形是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变形。

例如房屋建筑中的楼面梁和阳台挑梁,受到楼面荷载和梁自重的作用,将发生弯曲变形,如图6-2所示。

一些杆件在荷载作用下不仅发生弯曲变形,还发生扭转等变形,当讨论其弯曲变形时,仍然把这些杆件看做梁。

图6-2工程实际中常见到的直梁,其横截面大多有一根纵向对称轴,如图6-3所示。

梁的无数个横截面的纵向对称轴构成了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如图6-4所示。

图 6-3 图6-4若梁上的所有外力(包括力偶)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梁的轴线将在其纵向对称平面内弯成一条平面曲线,梁的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它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弯曲变形。

本章主要讨论直梁的平面弯曲变形。

从以上工程实例中可以得出,直梁平面弯曲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是:外力作用于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梁的轴线在此纵向对称面内弯成一条平面曲线。

二、梁的受力简图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直梁平面弯曲时的强度和刚度,需建立梁的力学简图。

梁的力学简图(力学模型)包括梁的简化、荷载的简化和支座的简化。

1、梁的简化由前述平面弯曲的概念可知,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梁的轴线弯成一条平面曲线。

因此,无论梁的外形尺寸如何复杂,用梁的轴线来代替梁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

例如,图6-1a和图6-2a所示的火车轮轴和桥式起重机大梁,可分别用梁的轴线AB代替梁进行简化(图6-1b和图6-2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组合变形一、内容提要组合变形形式是指除拉伸、压缩、平面弯曲、自由扭转等基本变形形式以外的其它变形形式。

在工程实际中,杆件的受力变形情况种类繁多,但根据叠加原理及圣维南原理,它们均可以简化为几种基本变形形式的组合。

(一)杆件在组合变形下的应力计算方法1、在小变形和线弹性条件下,杆件上各种力的作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即杆上同时有几种力作用时,一种力对杆的作用效果(变形或应力),不影响另一种力对杆的作用效果(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因此组合变形下杆件内的应力,可视为几种基本变形下杆件内应力的叠加。

本章中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应力计算,将以各基本变形的应力及叠加法为基础。

2、叠加法的主要步骤(1)、将组合变形按照各基本变形的条件,分解为几种基本变形,简称分解。

(2)、利用基本变形的应力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各点处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3)将分别计算得到的同一截面同一点上的正应力取代数和,得到组合变形下该点处的正应力σ;将分别计算得到的同一截面同一点上的切应力取几何和,得到组合变形下该点处的切应力τ,简称叠加。

因此计算步骤概括为:分解——分别计算——叠加其关键是分解。

(二)将组合变形分解为几种基本变形的两种途径1、载荷分解法(1)、将任意方向的外力F ,在作用点分解为平行于轴线的纵向力F ’z 和平行于形心主轴的横向力F ’y 、F ’z ,如图6-1a 所示。

( )( )( )( )(拉伸)( 平面内弯曲)图(2)、将纵向力F ’x 向该截面形心简化,得一与轴线重合的纵向力F x (引起拉伸或压缩,F ’x =F x ),和一个集中力偶m ,再将集中力偶m 沿两个形心主轴方向分解,得两个力偶分量m y 、m z (分别在xz 平面和xy 平面内引起平面弯曲)结果如图6-1b 所示。

(3)、将两个横向力F’y、F’z分别向弯曲中心C简化,得两个过弯曲中心,并分别平行于形心主轴得横向力F y、F z,且F y=F’y,F z=F’z(分别在xy平面和xz平面内引起平面弯曲),及两个与轴线平行的力偶m x1、m x2,取代数和得m x(引起扭转,且在这里只考虑自由扭转)结果如图6-1c所示。

(4)、分别将引起拉伸(压缩)、xy平面内的平面弯曲、xz平面内的平面弯曲及扭转的载荷分量归并在一起,得到杆件各基本变形下的受力图,如图6-1d所示。

(5)、分别画出杆件在各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综合比较各截面的内力分量,得到可能的危险截面上的内力分量,一般情况下有六个,即F N、F Sy、F Sz、M y、M z和T。

2、内力分解法(1)、在欲求内力的截面上建立形心主轴坐标系Oxyz(O为截面形心,Ox为截面外法线,Oy、Oz为截面形心主轴)。

(2)、应用截面法,将截面一侧的外力向该截面形心简化,得一个主向量R e和一个主矩M e,从平衡关系直接求得该截面上的总内力:一个主向量R和一个主矩M,且R=R e,M=M e,如图6-2所示。

( )( )图(3)、将主矩M沿Oxyz三个坐标轴方向分解,得三个力偶分量T1(扭矩)、M y和M z (弯矩)。

(4)、将主向量R沿三个坐标轴分解,得一个轴力F N和两个剪力F Sy和F Sz。

当截面弯曲中心与形心不重合时,还须将F Sy和F Sz向弯曲中心简化,得两个剪力F Sy和F Sz及两个扭矩T2和T3。

(5)、将所有扭矩T1、T2、T3取代数和,得到该截面上的总扭矩T。

最后在该截面上得到与基本变形要求一致的内力分量,一般有六个,即F N、F Sy、F Sz、M y、M z和T。

以上两种分解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一般直杆多用载荷分解法,曲杆多用内力分解法。

(三)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1、对杆件内各截面上的所用内力分量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可能的危险截面。

2、根据各种内力分量所对应的应力分布规律,判断可能的危险点。

分别利用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公式,计算该点处的应力,叠加(正应力取代数和,切应力取几何和)后得危险点处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

3、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选用合适的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可能危险截面和危险点一般都不止一个,切勿遗漏。

二、基本要求本章的基本理论为:理论力学中力系的简化,平衡问题的求解;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如形心、形心主惯性轴;基本变形内力、应力的分析与计算;叠加原理;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的应用等。

要求在掌握上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解决斜弯曲、拉弯组合、偏心压缩(拉伸)及弯扭组合变形的应力计算问题。

(一)斜弯曲斜弯曲是两个相互正交的形心主惯性轴平面内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

当杆件在两个相互正交的形心主惯性平面内分别有横向力作用时(如图6-3a 所示)或杆件所受的横向力不与杆件的形心主惯性平面重合或平行时(如图6-3b 所示)杆件发生斜弯曲。

杆件变形后的轴线与外力不在同一纵向平面内。

( )( )图1、斜弯曲杆的应力将斜弯曲分解为在两个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平面弯曲,然后分别计算其应力,再进行叠加。

则任意截面上任意点(y 、z )处的正应力为zz y y I y M I zM +=σ (6-1) 式中M y 、M z 分别为主惯性平面y 、z 内的弯矩,y 、z 分别为计算应力点的坐标,I y 、I z 分别为截面的两个形心主惯性矩。

一般情况下,任意截面上还有剪力F Sy 和F Sz ,因而该点处还有切应力。

通常在斜弯曲问题中,剪力引起的切应力可忽略不计。

2、中性轴位置 由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可知任一截面上中性轴方程为0=+zz y y I y M I zM (6-2)由上式可见,中性轴为一过截面形心的直线,其方位角为(见图6-4a 所示):ϕαtg I I M I M I z y tg yz z y y z =⋅⋅=-= (6-3) 通常,I y ≠I z ,所以α≠ϕ,可见中性轴不与合成弯矩矢量的方位重合或平行。

图力作用方向( )( )( )如果截面I y =I z (如圆形截面、正方形截面),则α=ϕ,中性轴将与合成弯矩矢量的方位重合,但这已不是斜弯曲而仅是垂直于中性轴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3、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和最大正应力斜弯曲杆件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如图6-4b 所示。

最大正应力将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点处。

若截面有棱角,则最大应力点必在棱角处,如截面为矩形,则最大应力点必为棱角b 、d 点(见图6-4b )。

若截面无棱角,则最大应力发生于截面周边上平行于中性轴的切点处(见图6-4c )。

4、强度条件斜弯曲杆件的危险点在危险截面上发生最大应力点处。

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为单向应力状态或近似当作单向应力状态,故其强度条件为][max σσ≤+=z z y y I y M I z M (6-4a ) 或 ][max σσ≤+=zz y yW M W M (6-4b ) 式中M y 、M z 为危险截面的两个弯矩;二者不一定同时是M ymax 和M zmax ;y 、z 为危险点的坐标。

若材料的许用拉、压应力不同,即[σt ]≠[σc ],则拉压强度均应满足。

5、挠度计算先分别求出两平面弯曲的挠度弯w y 和w z ,然后按几何和叠加,故合成挠度为22z y w w w += (6-5)合成挠度的方位垂直于中性轴,所以并不在外力作用平面内。

(二)拉(压)弯组合当杆件受到轴向力F x 及横向力F y (或F z ,或F y 、F z 兼有)作用,如图6-5a 所示,则杆件处于拉(压)弯组合变形。

但有些受力杆件是在外力向截面形心分解后,才具有上述特点,如图6-5b 、c 所示。

( )( )( )图1、拉(压)弯组合的应力拉(压)弯组合杆件的横截面上的内力有轴力F N 、弯矩M y 、M z 或者其中之一。

(横截面上的剪力F Sy 、F Sz 忽略不计)所以,横截面上任一点(y 、z )处的正应力为zz y y N I y M I z M A F ±±=σ (6-6) 式中A 为横截面面积,I y 、I z 为截面对形心主轴y 、z 的惯性矩。

2、中性轴位置 由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可得中性轴方程为0=±±zz y y N I y M I z M A F (6-7) 从而可见,中性轴是一条不过截面形心的直线,它可能位于截面之内,也可能位于截面之外,或与截面周边相切。

这取决于叠加后的正应力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

图6-6(假定截面上只有F N 和M y )显示了叠加后正应力分布的三种可能性。

图3、强度条件危险截面可由内力图综合确定,危险点由应力分布规律确定,显然,危险点(最大应力点)应在距截面中性轴最远点处。

危险点为(或可作为)单向应力状态,其强度条件为][max σσ≤±±=zz y y N I y M I z M A F (6-8a ) 或 ][max σσ≤±±=zz y y N W M W M A F (6-8b ) 式中F N 、M y 、M z 分别为危险截面的内力;y 、z 为危险点的坐标。

若材料的许用拉、压力不同,即[σt ]≠[σc ],则拉、压强度均应满足。

(三)偏心压缩(拉伸)杆件受偏心压力(或拉力),将同时产生压缩(拉伸)和弯曲变形,图6-5b 就是偏心压缩杆件。

实质上,这是压(拉)弯组合变形的一种,由于土木工程中经常见到,故单独提出。

1、偏心压缩(拉伸)的应力在图6-5b 所示偏心压缩情况下,杆件各横截面上只有大小相同的轴力F N 、大小相同的弯矩M y 、M z ,不存在剪力,任一截面上任一点(y 、z )处的应力为zz y y N I y M I z M A F ±±-=σ ⎪⎪⎭⎫ ⎝⎛⋅±⋅±-=221z F y Fi y y i z z A F (6-9) 式中y F 、z F 分别为偏心压力F 作用点的坐标,i y 、i z 为截面对y 、z 轴的惯性半径。

2、中性轴位置由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可得中性轴方程为:0122=⋅±⋅±zF y F i y y i z z (6-10) 可见,中性轴是一条不过截面形心的直线,它可能位于截面之内,也可能位于截面之外,或与截面周边相切。

这取决于叠加后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情况。

由上式可求得中性轴在y 、z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F y z F z y z i a y i a 22-=-= (6-11)式中负号表明,截距a y 、a z 总是与y F 、z F 异号,可见中性轴与偏心压力作用点总是处于形心的两侧。

3、强度条件偏心压缩(拉伸)杆任异横截面均为危险截面。

危险点位于距中性轴最远点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