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 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 一种表现手法。 《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 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 愁别恨。

2.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
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 来使用。 《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 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 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例: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春行即兴 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寓情于事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5)用典抒情
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 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抒情 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 等作用。 a、明用典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 《史记 冯唐列传》中的故事。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 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分析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分析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三)注重写景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 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怎样 传情达意?古人常用手法便是借景 达情了。
1.侧面烘托
2.以景衬情(景)
3.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 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4.塑造意境,渲染气氛, 抒发情感
5.虚实结合
(三)注重写景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 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三)构造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利用较多,因其
具有层次性旳特点,构造性较强,如: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下。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 读诗措施:
生活有诗意
考 场 大 顺 意
二〇〇四年四月十六日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回主目录
二、体现手法
(一)象征 (二)托物言志 (三)注重写景 (四)卒章显志
回主目录
二、体现手法
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 想像对体现诗歌旳主题能起到很好旳效果。但联 想与想像须有一定旳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 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旳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经 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旳景物,虚实结合更能体现 出一种浓溢旳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情景 借景抒情 情——景——委婉含蓄
寓情于景
使客观景物涂抹强
情景交融
烈的xx色彩
情和景 之间的 衬托关 系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
以明衬暗
明暗
以暗衬明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鸦矫荒寒影对翻
虚实
虚实结合 奇妙交错,亦幻亦真
先抑后扬
抑扬
先扬后抑
形成对照,印象深刻
表达技能 ——结构手法

景物——视听嗅味触意(《夜雪》)
结 合
渲染
正: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侧:烘托出某物的xx特点
渲染和烘托 是一对
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都算侧面

面 结 细描:一个东西反复写
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合 白描:同一东西,只写一次 质朴简练,逼真深刻
表达技能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直接+间接
鲜明地表达了xx的思想情感, 直接抒情 我爱你有几分 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观点二:①“弱”和“昏”用得好。弱是虚弱,昏是 昏花,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已经年老体衰,手臂 不如之前强健,眼睛变得昏花,但是仍旧嫌弓力 太软,仍旧能识得敌军的战阵;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承 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③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 敌报国的坚毅精神。
表达技能 ——修辞
修辞题怎么问?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第几句。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4、如何理解诗歌“……”这句话?(炼句题) 5、诗歌运用xx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修辞题考什么?
炼句——一般不会直接问修辞或直接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课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课件

01
回答样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01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常见题型
例题: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数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烘托
A、以人烘托人
用于诗歌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例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5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52张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蓦山溪·梅曹 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注也,试问花知否?注:东阳:沈约,因其曾做过东阳太守,故称。沈约暮年形体消瘦,此处喻作者自己。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菩萨蛮[唐]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居住的宫殿。
1.赏析某联的表达技巧。2.赏析某联的精妙之处。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什么的?4.请从虚实(动静)的角度赏析某联。5.本诗是如何抒情的?6.此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7.某联有何表达效果?……
明手法 + 析运用 + 说效果
认 识 理 解 表 达 技 巧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D
[解析] 骆宾王抒发的是患难人之语,李商隐抒发的是牢骚人之语。
(2) 两首咏蝉诗尾联都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直抒胸臆。《咏蝉》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蝉》的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的自悲和归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答:①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古台城上月色暗淡,江潮水与岸平,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②用典抒情。“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 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 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巧妙含 具体形
象蓄;。东积雨风声知。我
欲山
行,吹
断檐间
——苏轼《新城道中》
借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李清照《如梦令》
4
夸 张
突出 烘托 力。
特 气
征 氛
,,强增化强感感情染;.白—发—三李千白丈《,秋缘浦愁歌似》个长。•3
对 结构对称,节奏鲜明,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 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 的心情可见一斑。
.
•11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③人比菊花还要瘦弱,词人用夸张的语气生动形象 的反映了作者因思念丈夫而孤独、愁闷的思想感情。
.
•5
答题步骤
①指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怎样运用这种修辞 手法的。
③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表达效果)
.
•6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优秀ppt课件

诗歌的表达技巧优秀ppt课件

答案:这首小令头两句写出江面水影 浩白如绢,属 静景描写,最后几句 “吴歌……惊起白鸥眠”,则显出 动 景,首尾动静呼应,和谐统一。 “雪
晴天”两句描写了在晴朗的天空之下, 绿色的浮萍、 粉红色 的蓼花高低不齐 地长在水边。作者将白、绿、红几种 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天点缀 得异常绮丽。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 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 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 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 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 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 ·长亭送 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 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 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 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
相关。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 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 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 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 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深幽寂静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以动写静 的手法。
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无语立斜阳。
3、明月松间由照静,到清动泉石上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共41张PPT)

典题例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房太尉①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②,把剑觅徐君。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尾注]联①房以太尉景即结房馆情,。玄宗(点幸蜀手时法拜相)描,为绘人出比较幽正直静。肃至德穆二的年(景757)象,为肃:只宗所看贬见。杜 甫 林曾花毅然纷上纷疏力落谏下,结,果只得罪听肃宗见,莺几遭啼刑送戮。客②之谢傅声:指,晋代视谢觉安。与《听晋书觉.谢相安传结》 说 合:谢,玄引等破人苻联坚,想有檄到书林至,花安飘方对落客似围棋珠,泪了无纷喜色纷。,③徐莺君啼:典出送《客说苑似》哀,春乐秋 时 阵吴阵季札。聘(晋绘,路景过)徐渲国,染心知出徐凄君爱凉其孤宝剑独,及的还氛,徐围君,已死衬,托遂解出剑诗挂在人他的内坟心树上 而 的去孤,意寂即哀早已伤心。许。(明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目录
CONTEN TS 一 知识讲解
二 答题方法
三 典题例析
知识讲解
1.借景抒情
2.寓情于景
3.以景结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情和景的一般关系: ①以乐景写哀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衬哀情
知识讲解
1.借景抒情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主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 接外露,主要通过客观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 咀嚼特定景物的内涵,才能感悟出诗人隐含在此景物背后的情思。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 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初看这是一首 写景诗,实际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选取“孤帆远影 尽”“长江天际流”两幅画面,写出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的情 景,也暗暗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剪影。这就是借景抒情,表现 出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

2、通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 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 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 (通感),别具一格。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用典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 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 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
在,以昔衬今,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独的 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三)表现手法
1、赋比兴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 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4、借代
“绿肥红瘦”中,“绿”“红” 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5、夸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 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 形态。
•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第一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战况的紧张;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 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 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 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 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 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 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 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列锦),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 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 感之情。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咏鹰》( 衬托 )
小试 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对比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对偶拟人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起兴 )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借景抒情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
6 .樯橹灰飞烟灭。
( 借代 )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白描 )

2.修辞方法比 夸喻 张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达方式
乌衣巷
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 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 于景,含蓄有味。
2006年: 衬托象征。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2007年:
试卷省份 全国卷一
北京卷 江苏卷 山东卷 安徽卷 重庆卷 湖北卷 浙江卷
体裁 宋词 诗经 宋词 清诗 清词 唐宋诗 唐诗 唐诗 金词 元曲
考点分布 手法:直抒胸臆 手法:赋比兴 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手法:借代 手法:衬托 手法:拟人 手法:对比(或对照、映衬) 手法 :今昔对比,寓情于景,拟 人,运用典故,化用诗句
诗歌鉴赏专题之五
——表达技巧类
石家庄15中 王红
填诗诗词词之小魅练力习
最快的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害羞的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消瘦的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 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 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 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夜生凉,泣寒螀① ;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 ①寒螀:寒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特点
一、手法丰富多彩 二、重点考查:比喻 拟人 对偶 三、概念模糊 衬托 对比 景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试题类型
1.判断手法型
手法定向型
2.评析手法型
手法自助型
3.比较异同型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1.判断手法型
【规范答题】 答此类题的步骤是:(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
称;(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
(2005年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
对“春山”,“花”对“鸟”,“自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2.评析手法之手法定向型
(2005湖北卷)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
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
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 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 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 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 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小试 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近4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手法 统计
2005年: 考查了表现手法(修辞),涉及了衬托(3
套)对偶/对仗(3套)夸张(2套)比喻(2套) 拟人(2套)等常见手法和顶真(1套)。
用典
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
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05江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 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 规范答题。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诗 1.表现手法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想,衬托(正、 反衬)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2008年:
卷 别 体裁、时代
福建卷 广东卷 江苏卷 江西卷 辽宁卷
唐诗 宋诗 唐诗 宋诗 元散曲
山东卷 四川卷 浙江卷
宋词 元散曲 金诗
考点
手法:景中含情 修辞:拟人
修辞:比喻 手法:虚实 修辞、表现手法:比喻 对偶、比拟 手法:细节描写 修辞:对偶、比喻、夸张 手法:触景生情
在灯火阑珊处。
最深的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