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优选)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全册7大复习重点考点(附期末易错题)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全册7大复习重点考点(附易错题)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图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
(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以下是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1. 算数运算:
- 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认识数字的前后大小关系。
- 数量对应关系:通过数量对应的关系来进行加法运算,如1加1等于2。
- 数字的组成:认识数字的组成结构,十个单位可以组合成1个十位,十个十位可以组合成1百位,以此类推。
-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通过拆分和组合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 满10进1:当个位数达到10时,拆分成1个十位和0个个位。
2. 计量单位:
- 长度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不同长度的大小关系。
- 长度的测量:使用长度单位(如厘米、千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 时间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事件的先后顺序,了解时间的大小关系。
- 时间的读法:认识小时、分钟、秒钟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 时间的测量:使用时钟、钟表等工具来测量时间。
3. 几何图形:
- 比较形状: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大小和属性,了解形状的分
类和特点。
- 绘制形状: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来绘制不同形状。
- 时间的读法:认识小时、分钟、秒钟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 时间的测量:使用时钟、钟表等工具来测量时间。
4. 数据分析:
- 图形的解读:观察和解读不同图形(如柱状图、折线图、图
片图等)所表示的信息。
- 数据的整理和比较:学会整理和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和特点。
-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
结论。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 1. 统计图形1.棒形图:用一定长度的条形来表示各种数量大小和比较。
2.饼状图:用圆的形状来表示各种数量大小和比较。
2. 数字的认识1.数字的含义与大小。
2.数字的数码及其组成方式。
3.数内数外以及数的大小比较。
4.数字的正反序及其应用。
3. 计算1.加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2.简单计算法及其应用;3.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应用;4.减法的加减法语言转化及其应用;5.顺序计算法及其应用。
4. 分数1.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认识;2.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转换和化简;3.分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5. 时间1.会读懂日历、时间;2.会使用时、分、秒、上午、下午、周、月、年等词语;3.能够辨认、比较、估算时间的长度;4.能够根据时间线索写出简单的日志等。
6. 三位数的认识1.三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3.三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4.三位数的数码排列及数码判断。
7. 二位数的认识1.二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二位数的大小比较、排序;3.二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4.二位数的数码排列及数码判断。
8. 一年级数学应试技巧1.能够简单应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拓展知识;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和数学语言。
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提高解题效率;4.能够掌握数学作答技巧和应试心理,提高应试水平。
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按照教材分章节详细列出了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以后学习数学非常有用,也是应试的必备知识。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开口向左读大于,尖角向左读小于,一双筷子是等于。
比较两数大和小,前面数大用大于,前面数小用小于,两边相等用等于。
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
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2、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如:从总数里拿走(或去掉、吃了、飞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如:3、一个数加0或减0,还得这个数。
4、6个面都相同的是正方体;长长方方的是长方体;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形的是圆柱;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是球。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5、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平平的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是看边的长短,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是看面的形状,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6、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7、大问号,弯弯绕,问个问题不知道,一滴眼泪往下掉。
大括号,像花边,两条花边分两方,两边合起就用它。
问号挂在括号下,加法来算共多少。
问号掉在括号上,减法来算一部分。
正确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我最棒。
8、计算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9、计算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1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11、凑十法:九凑一,一凑九。
八凑二,二凑八。
七凑三,三凑七。
六凑四,四凑六。
双五相见就满十。
1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
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读数写书都从高位起。
13、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14、确定位置时,一般横为行,竖为列。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8+7﹦7+8﹦1515、破十法就是先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减得的结果再和几合起来。
16、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17、时针最粗、最短,分针较细、较长。
人教小学数学1下 知识要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并掌握它们的名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组成。
3、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4、平面图形的拼组①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②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长方形,也可拼成正方形;③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④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也可以拼成长方形。
⑤一个正方形能剪成2个相同的长方形,也能剪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5、立体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大的正方体。
6、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再加起来。
缺了( 8)块7、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破十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人教版教材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教材数学知识点总结一、一年级上册。
1. 数与代数。
- 认识1 - 5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 认识“>”“<”“=”,能正确使用符号比较数的大小。
- 认识0,知道0的含义,如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等。
- 6 - 1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
- 10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
- 认识11 - 20各数,知道数的组成,如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会用凑十法计算。
2. 图形与几何。
-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区分和辨认这些立体图形。
3. 综合与实践。
- 数学乐园等活动,通过游戏等方式巩固数学知识。
二、一年级下册。
1. 数与代数。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如13 - 5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等)。
- 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
-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等的计算方法。
- 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 10角,1角 = 10分),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2. 图形与几何。
-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区分和辨认。
- 图形的拼组,如用几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
3. 综合与实践。
- 摆一摆,想一想等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二年级上册。
1. 数与代数。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的竖式计算。
- 表内乘法(一),认识乘法的意义,如2 + 2+2 = 2×3,会背诵1 - 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 = 100厘米,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图形与几何。
- 角的初步认识,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1.1 数字0-100的认识
学生能够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及其代表的意义。
1.2 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大小符号(<,>,=)比较0-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2. 数的分解和组合
2.1 数的分解
学生能够掌握将10以内的数进行分解,认识数的单位和数位。
2.2 数的组合
学生能够掌握将两个数进行组合,认识数的整体性和交换律。
3. 加减法
3.1 加法
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的加法,认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2 减法
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的减法,认识减法的意义及差的大小。
4. 数的排序和填空
4.1 数的顺序比较
学生能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排序。
4.2 数的填空
学生能够通过理解题意,填写缺失的数字。
5.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认识
5.1 长度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5.2 重量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重量的基本单位和重量的测量方法。
5.3 容量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容量的基本单位和容量的测量方法。
6. 图形的认识
6.1 平面图形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名称,认识各图形的性质。
6.2 立体图形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的名称,认识各图形的性质。
以上就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一年级下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下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学习目标: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4.数一数: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以内数的认识: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8.认识人民币:贰角(下图所示)五角(下图所示)一元(下图所示)五元(下图所示)10元(下图所示)20元(下图所示)50元(下图所示)100元(下图所示)9.整十数:个位数正好为0的两位数,例:10,20,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点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3.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4.综合应用。
学习要求1.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孩子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设置一个具体的场景等。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学习变成枯燥的训练。
我们应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孩子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指导孩子具有多样化的算法。
目的是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学习12-8,12-5的例题时,如果让孩子展开想象,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然后和孩子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孩子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找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3.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4.引导孩子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1、计算方法:例:15-8①平十法先算15-5=10,再算10-3=7;②破十法先算10-8=2,再算2+5=7;③想加算减因为(7)+ 8=15,所以15-8=7。
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认识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边的长度都相等。
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
平行四边形:有4条直直的边,有一组对边是斜的。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是圆圆的。
2.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等。
3.长方体能画出长方形,正方体能画出正方形,圆柱能画出圆,三棱柱能画出三角形,球不能画出圆。
二、平面图形的拼组1.用若干个同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或其他的平面图形;用一些不同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成更大的平面图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3.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三、七巧板1.七巧板有7块板(或者说7个图形),有3种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2.可以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或者全部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加法一、十几减几1.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点数法”“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
2.巧算十几减几:十几减9等于几加1;十几减8等于几加2;十几减7等于几加3;十几减6等于几加4;十几5等于几加5;十几减4等于几加6;十几减3等于几加7;十几减2等于几加8。
二、解决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先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要根据问题确定哪些条件是用的,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并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计算方法:用一个数减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计算方法:用另一个数减一个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认识与拼组:让学生了解和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学生应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例如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 数的计算: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例如,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求一个数中含有几个某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个位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应该比原来多1。
3. 规律寻找:学生应学会寻找图形的排列规律,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等。
同时,他们也应该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如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前两个数相加得第三个数,成组的数重复排列等。
4. 应用题解决: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例如通过数一数、圈一圈、列表等方式。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需要多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易错题梳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第一部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要内容:一、计算1.十几减92.十几减8、73.十几减6、5、4、3、2计算方法:例:13-9(1)平十法先算13-3=10,再算10-6=4;(2)破十法先算10-9=1,再算1+3=4;(3)想加算减★因为(4)+9=13,所以13-9=4。
二、解决问题1.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的实际问题,用减法。
(一上已经学过)如:原来有14份报纸,卖了8份,还剩多少份2.已知两个部分数,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
(一上已经学过)如:桃树有9棵,梨树有8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3.从总数中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用减法。
如:一共有13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有8个,白气球有多少个易错题:1.在()里填合适的数。
14-()=5 12-9=()-1016-8=2+()11-()=9-()2.()里最大能填几。
9+()<15 8+()<18()-9 < 2 12-()> 33.树上原来有1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4只。
(1)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2)现在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4.饲养场里有16只牛,8只羊,9只兔。
(1)羊和兔一共有多少只(2)母牛有9只,公牛有多少只5. 教室里原有14个小朋友,第一次走了一些小朋友,第二次又走了一些小朋友,现在教室里还剩5个小朋友,两次一共走了几个小朋友6.第二部分认识图形主要内容: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通过观察、操作等各种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
2.通过画、折、摆等各种活动,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
(1)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2)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3)三角形有三条边。
(4)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
在钉子板上围出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根据要求画图形1.利用物体画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整数- 定义: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构成的数集。
用正数、零和负数三个部分构成,允许使用加号或减号表示,具有顺序性和相反性。
- 运算: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法则,整数的乘法分配率。
- 计算:整数的计算、整数的运算结果判断。
二、分数- 定义:分数是一个除法的数学表示。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等分之后所取的份数,分母表示等分的总份数。
- 比较:分数大小的比较,寻找相等分数,寻找相邻分数。
- 运算: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 计算:分数计算的整体判断。
三、面积和周长- 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的单位。
-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周长的单位。
- 计算:根据给定条件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四、时间和日历- 星期:星期的全名、简称与顺序。
- 月份:月份的简称与顺序、每个月的天数。
- 时间:看钟、小时、半小时。
- 日历:按周、按月、查找特定日期。
五、图形和图形的性质- 图形分类: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 边和角:边是图形的线段,角是由两条边公共的端点所确定的;直角、钝角、锐角。
- 性质:各种图形的性质与特点。
六、数据和统计- 数据图:图表的制作与阅读。
- 图表类型: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
- 数据分析:根据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七、长度和质量- 长度:长度单位换算、长度的测量。
- 质量:质量单位换算、质量的测量。
八、金钱和价格- 人民币:人民币的面额,常见人民币的组成。
- 价格:价格的计算。
九、位置与方位- 位置:相对位置描述。
- 方位:东、南、西、北,方位的识别。
十、容量与体积- 容量:容量单位换算,容量的测量。
- 体积:体积单位换算,体积的测量。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1. 数的认识1.1 数的读法和书写1.2 数的比较大小1.3 数的排列和顺序2. 简单的加减法2.1 加法的认识和运算2.2 减法的认识和运算2.3 加减法的应用3. 图形与物体3.1 了解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3.2 认识立体图形3.3 图形的应用4. 时间、长度和重量4.1 了解钟表和时间的基本概念4.2 了解长度和长短的比较4.3 了解重量和轻重的比较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要点:1. 识字和拼音1.1 学习常用的生字和拼音1.2 通过认读字词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1.3 认识常用的汉字笔画2. 习字和句子2.1 通过习字和书写来巩固识字能力2.2 通过认读句子来提高阅读能力2.3 通过听写来阶段性的检测学习效果3. 课文和朗读3.1 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2 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文学知识和欣赏4.1 了解简单的古诗词和儿歌4.2 欣赏一些简单的传统文学作品4.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总结: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和语文内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加减法、图形物体、时间长度重量、识字拼音、习字句子、课文朗读和文学知识欣赏展开。
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来巩固基础知识,并培养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数学逻辑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的也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扩展:5. 数的认识 - 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概念和特性。
学生将学会拓展数的认知范围和认识各种不同的数字。
通过各种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比如在购物时认识零钱,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数数家里的物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
6. 简单的加减法 - 进一步巩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物品进行加减法的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字之间关系的理解。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一年级下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程。
在这个课程,学生将接触到数的概念、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法、简单的几何图形等等。
以下为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的概念:数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数可以表示物品的数量,数可以用符号(如1、2、3等)来表示。
如:1个橙子、2个苹果、3个桃子等。
2.数字的大小比较:数字的大小可以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如:2>1、3<4、2=2等。
3.加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如:1+1=2、2+3=5等。
4.减法:减法是指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
如:2-1=1、4-3=1等。
5.简单的几何图形:简单的几何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这些图形的特点可以通过他们的边长、面积、周长等来表示。
6.排序:在一组数字的情况下,将数字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数字的读写:数的读法和写法,如5读作“五”、10读作“十”等。
8.组数:同样的数可以用不同的加数相加得到,例如,5可以用1+1+1+1+1相加得到,也可以用2+3相加得到。
这些不同的组数称为数的组成数,例如,2+3和1+4就是5的两种组成数。
9.数表达式:数表达式是指用表示数的符号表示各种加减运算,如1+2、3-1等。
10.正数和零的概念:较为抽象的概念。
在数的表现中,符号“+”前的数值为正数,“0”为零。
“-”前的数值为负数,如+5、0和-3等。
11.相邻数的关系:相邻数,指的是在自然数或整数的情况下,后一个数字比前一个数字大1。
例如,3和4、5和6等。
12.同数的加减法:同数的加减法特指算式中,两个数相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加减运算,如5-5=0。
13.数轴:数轴是一个直线上有标度的数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方便数学的推导。
14.数的序列:数的序列是指将一堆数按一定规律排成一列的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加减法口诀2.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3. 形状的分类4.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5. 数字的顺序6. 时间的认识7.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8.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9. 容积的认识10. 二维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口诀,形状的分类,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等等。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 加减法口诀: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加减法口诀,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基本数学运算。
通过记忆加减法口诀,孩子可以更快地做出简单的加减法题,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及其区别。
通过形状的比较,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三. 形状的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形状的分类,包括点、线、面。
通过对形状的分类,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将数量表示为数字、手指、物品等等,也将学习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学会使用数字拼接的方式来表示一些更大的数字。
五. 数字的顺序: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字的顺序。
孩子将学习如何在数字中识别和理解数字的位置,学习如何将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学运算。
六. 时间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时间的认识。
孩子将学会如何使用钟表,理解12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法,同时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秒和分钟等。
七.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也将学习如何使用“轻”和“重”这两个词来描述重量。
八.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通过使用“长”和“短”这两个词,来描述不同物品的长度。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认识数字1. 数字0-100的认识2. 数的顺序3. 数字的相邻关系二、加法1. 加法口诀2. 简单的加法计算3. 加法的性质三、减法1. 减法口诀2. 简单的减法计算3. 减法的性质四、长度1. 认识长度的量词2. 使用长度的量词进行测量五、容积1. 认识容积的量词2. 使用容积的量词进行测量六、时间1. 一天的时间长短2. 一周的时间3.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算七、图形1. 认识常见的图形2. 辨认、绘制图形八、数据统计1. 数据的收集2. 数据的表达和分析以上是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一年级数学的核心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是以后学习更高年级数学知识的基础。
我们要注重在这一阶段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年级数学老师或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点,比如通过故事、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希望我们能够充分重视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建立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
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和运算,更涉及到长度、容积、时间、图形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孩子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首先是认识数字,从认识0到100,掌握数字的顺序和相邻关系。
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让孩子们在实际中体会数字的概念和顺序,从而对数字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加法和减法方面,除了教会孩子们简单的计算方法和口诀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认识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锥等是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是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是描、画、印、拓立体图形得出的。
3、长方形之间、三角形之间都可以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正方形之间、圆形之间都可以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平行四边形之间大小和形状都可以不同。
4、用几个平面图形可以拼出更大的平面图形或其他的平面图形。
可用同样的平面图形,也可用不同的平面图形去拼。
七巧板可以拼出许多不同的图案。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十几减9、8、7、6、5、4、3、2,计算方法有点数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点数法就是画出被减数的个数,圈出减数的个数,点出没圈到的是几,这个数就是差。
想加算减法就是利用数的组成,将十几分成9加多少,或8加多少,或7加多少,或6加多少,或5加多少,或4加多少,或3加多少,或2加多少,这个多少就是要求的差。
破十法就是将十几分成十加几,先用十去减减数,再把减得的数和几相加,就是要求的差。
2、巧算法:十几减9等于几加1;十几减8等于几加2;十几减7等于几加3;十几减6等于几加4;十几5等于几加5;十几减4等于几加6;十几减3等于几加7;十几减2等于几加8。
3、计算十几减去5、4、3、2,还可以先将5、4、3、2分成几和多少,十几减去几后,再减多少就行了。
4、看图列式时,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求其他的一部分就用减法,知道各部分求总数用加法。
5、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字信息,有不该用的数字就不能管它。
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都是用大数减小数。
三、分类与整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
同样多的事物,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1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几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如:75是由7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5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57。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深知一年级数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正确的总结归纳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正文第一章:认识1-100•认识1-10数字及顺序•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大小比较第二章:加法运算•加法的意义和性质•加数、和的概念•连加式的应用第三章:减法运算•减法的意义和性质•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连减式的应用第四章:几何图形•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认识直线、曲线、弧线•了解边和角第五章:容量与重量•认识升、分米、千克、克的换算•了解重与轻、多与少的比较•应用容量和重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六章:二位数•认识11-99之间的二位数•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在二位数中的位置•用图形、体型和自然现象等阐述二位数的应用结尾以上是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通过这份总结,学生们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一年级数学课程的内容,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如果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惑,不妨将问题提出,我们会尽力帮助解决。
加油,大家一起成为数学小能手!第七章:长度与时间•认识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了解秒、分钟、小时的换算关系•应用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数字0•认识数字0的特点和概念•数字0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和应用•掌握0与其他数字的加减运算规则第九章:位置与方向•认识左、右、前、后等基本方向词汇•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上、右下等•运用方向和位置的知识进行空间推理和解决问题第十章:数字1-100的应用•运用数字1-100进行数的顺序排列•运用数字1-100进行数的大小比较•运用数字1-100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总结通过对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和关联。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字概念和运算规则,同时也要了解几何图形、容量与重量、长度与时间等实际应用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1.认识和会画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七巧板是由 1 个正方形、 1 个平行四边形和 5 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8 )块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计算方法
方法一:破十法
11-9=□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
方法三:连减法
11-9=2 11-9=2 11-9=2
先算:10-9=1 因为:9+2=11 先算:11-1=10 再算:1+1=2 所以:11-9=2 再算:10-8 =2 2.解决问题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的方法有:顺数、倒数
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
十个的数。
2.10 个十是 100,读作一百。
100 是由 10 个十或 100 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3.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百位)。
最大的一
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
4.数的顺序《百数表》能根据百数表填出
已知数的相邻数。
如:
5.比较大小 (1)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
例如:
34○58 (2)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62○69
6.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等语言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18 比16 多一些,16 比18 少一些;
99 比 10 多得多,10 比 99 少得多。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的数是 32。
)
32—2=30(想:32 里去掉 2 个一,剩下 3 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整十数:个位数正好为 0 的两位数,例如:10,20,30 等。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1 元=10 角(1 元钱可以换10 个1角) 1 角=10 分(1 角可以换10 个1分)
1 元=100 分(1 元钱可以换 10 个 10 分,即 100 分)
2.简单的计算: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第六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3=5 表示:2 个一加 3 个一等于 5 个一,就是 5。
20+30=50 表示:2 个十加 3 个十等于 5 个十,就是 50。
70-30=40 表示:7 个十减 3 个十等于 4 个十,就是 40。
口算方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1)不进位
25+2=27 25+20=45
先算:5+2=7 先算:20+20=40
再算:20+7=27 再算:40+5=45
口算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要注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相同数位的上数才能直接相加。
(2)进位
24+9=33 (拆大数个位加个位)24+9=33(拆小数给大数凑整十)先算: 4+9=13 先算:24+6=30
再算: 20+13=33 再算:30+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的数不变;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 1。
3.两
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不退位
35-2=33 35-20=15
先算:5-2=3 先算:30-20=10
再算:30+3=33 再算:10+5=15
口算方法: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要注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
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相同数位的上数才能直接相减
(2)退位
36-8=28 (破十法)36-8=28(拆大数个位减)36-8=28(拆小数连减)先算:10-8=2 先算:16-8=8 先算:36-6=30
再算:26+2=28 再算:20+8=28 再算:30-2=28
★ 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够减,十位上的数不变,是不退位减法。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作十),是退位减法。
4.小括号
10-2-3=5 10-(2+3)=5
先算:10-2=8 先算:2+3=5
再算:8-3=5 再算:10-5=5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一个算式里没有
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5.用相同数连加、连减的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找规律
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
★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
然后再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