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壁虎与小猫》教案
壁虎与小猫教案(2023版ppt)
培养爱护动 物、尊重生 命的观念和
态度
课程内容
1
壁虎与小猫的故事: 介绍壁虎与小猫的 故事,让学生了解 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
壁虎与小猫的特点: 介绍壁虎和小猫的 特点,让学生了解 它们的生活习性和
特点。
3
壁虎与小猫的关系: 介绍壁虎与小猫的 关系,让学生了解 它们之间的互动和
联系。
4
壁虎与小猫的启示: 介绍壁虎与小猫的 启示,让学生了解 它们带给我们的思
01
02
03
04
壁虎与小猫生 活在同一个屋
檐下
2020
壁虎和小猫互 相帮助,共同
成长
2022
故事情节
A
壁虎和小猫在院子里相 遇,互相打招呼
B
壁虎向小猫展示自己的爬 墙技能,小猫表示羡慕
C
小猫向壁虎展示自己的抓 老鼠技能,壁虎表示佩服
D
壁虎和小猫成为好朋友, 一起玩耍,互相学习
故事寓意
01
团结合作:壁虎 和小猫共同面对 困难,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手工制作 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课程总结:让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到的知 识和技能,加深对壁虎和小猫的认识
课程反思
1
教学内容:壁虎与小猫的故事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壁虎与小猫的特点,学会尊重生命,爱护动物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
D
生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但一般
情况下,小猫不会捕食壁虎。
4
壁虎与小猫的教育意义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观察壁虎与小猫 的外形特征
观察壁虎与小猫 的生活习性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优质教案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壁虎与小猫》章节,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壁虎与小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掌握壁虎的脚掌结构及其与攀爬能力的关系;3. 学习猫科动物的捕猎技巧和生存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壁虎与小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壁虎脚掌结构及其攀爬能力,认识猫科动物的捕猎技巧和生存策略。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壁虎脚掌结构与攀爬能力的关系,猫科动物的捕猎技巧。
2. 教学重点:了解壁虎与小猫的生活习性,掌握壁虎脚掌结构及其攀爬能力,认识猫科动物的捕猎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壁虎模型、小猫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壁虎模型和小猫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壁虎与小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壁虎脚掌结构。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壁虎模型,探讨壁虎脚掌结构与攀爬能力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猫科动物的捕猎技巧,分析壁虎攀爬的原理。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壁虎攀爬时的力学原理。
7.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动物的生存策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壁虎与小猫的生活习性2. 壁虎脚掌结构:吸盘、刚毛、肌腱3. 壁虎攀爬原理:真空吸力、肌腱收缩4. 猫科动物捕猎技巧:潜伏、出击、抓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壁虎攀爬时的力学原理,说明壁虎脚掌结构在攀爬过程中的作用。
2. 答案:壁虎脚掌的吸盘产生真空吸力,刚毛和肌腱协助固定身体,使壁虎能轻松攀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壁虎脚掌结构及其攀爬能力,但对猫科动物捕猎技巧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第五章《动物的特点》第三节《壁虎与小猫》。
详细内容包括:壁虎的生理结构特点,如它的脚趾和尾巴;壁虎的特殊能力——在墙上行走和断尾逃生;小猫的生活习性,如捕猎和社交行为;以及通过比较,探讨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壁虎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理解小猫的基本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物行为、比较分析不同动物特点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增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壁虎的适应性行为特点,小猫的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壁虎如何利用其特殊身体结构在环境中生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视频资料,模型或实物(如壁虎玩具、猫的玩具)。
2. 学具:学生观察记录表,彩色笔,剪刀和胶水(用于制作观察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展示壁虎在墙上行走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如何做到这一点。
提问:你们见过小猫捕猎吗?它们是如何做到的?2. 新课导入(15分钟):通过PPT介绍壁虎的生理结构和适应性行为。
讲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和捕猎技巧。
3. 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比较壁虎和小猫的不同之处。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例题,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学生尝试解答,老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5. 创作观察报告(15分钟):学生利用学具,制作关于壁虎和小猫的观察报告。
六、板书设计1. 壁虎特点:脚趾结构尾巴功能墙上行走的原理2. 小猫习性:捕猎技巧社交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壁虎如何利用其脚趾在墙上行走。
讲述小猫的一种捕猎方法,并画出捕猎过程的图解。
2. 答案:壁虎的脚趾上有特殊的毛发,能帮助它在墙上行走。
小猫捕猎时会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然后突然发动攻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描述壁虎的特殊适应性行为,以及小猫的生活习性。
2024年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的第三节《壁虎与小猫》。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壁虎和小猫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认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动物运动方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适应的环境。
教学重点: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壁虎和小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简要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
2. 讲解:(1)壁虎:介绍壁虎的身体特征、运动方式(爬行、攀爬)、生活习性(捕食昆虫、夜间活动)。
(2)小猫:介绍小猫的身体特征、运动方式(行走、奔跑、跳跃)、生活习性(捕食小型动物、喜欢玩耍)。
3.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壁虎捕食昆虫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壁虎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特征。
(2)邀请学生模仿小猫的行走、奔跑、跳跃动作,体会动物的运动方式。
4. 例题讲解:(1)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行?(2)小猫为什么能快速奔跑?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描述壁虎和小猫的身体特征。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壁虎身体特征:四肢长、趾尖有吸盘运动方式:爬行、攀爬生活习性:捕食昆虫、夜间活动2. 小猫身体特征:四肢短、有爪子运动方式:行走、奔跑、跳跃生活习性:捕食小型动物、喜欢玩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壁虎和小猫的身体特征。
(2)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2. 答案:(1)壁虎:四肢长,趾尖有吸盘;小猫:四肢短,有爪子。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精品教案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壁虎与小猫》。
详细内容包括:壁虎的生活习性、特殊本领,猫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壁虎和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动物特征的认知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壁虎和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壁虎和猫的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壁虎和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a. 介绍壁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壁虎善于攀爬、夜间活动等。
b. 介绍猫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性,如猫善于捕捉猎物、白天活动等。
c. 对比分析壁虎和猫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情景引入:a. 播放壁虎和猫的短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壁虎和猫的特点。
4. 例题讲解:a. 出示关于壁虎和猫特点的判断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b. 解答学生疑问,讲解题目答案。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壁虎和猫的特点对比表。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壁虎:生活习性:攀爬、夜间活动特点:壁虎脚掌有粘性,能吸附在光滑的表面2. 猫:生活习性:捕捉猎物、白天活动特点:猫有敏锐的听觉、视觉和嗅觉,善于捕捉猎物3. 壁虎与小猫的异同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你认为壁虎和猫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2. 答案:a. 壁虎:攀爬、夜间活动,壁虎脚掌有粘性,能吸附在光滑的表面。
猫:捕捉猎物、白天活动,猫有敏锐的听觉、视觉和嗅觉,善于捕捉猎物。
2024年壁虎与小猫教案(2023版
2024年壁虎与小猫教案(2023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动物的运动”,详细内容为“壁虎与小猫”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特点,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动物运动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掌握它们运动的基本原理。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出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的异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及其运动原理。
难点:分析壁虎如何利用吸盘和毛发在墙上行走,以及小猫如何利用爪子攀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壁虎和小猫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2. 讲解:介绍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运动方式。
4. 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出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的异同。
5.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加深对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的理解。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壁虎与小猫的运动2. 内容:(1)壁虎的运动特点:利用吸盘和毛发在墙上行走。
(2)壁虎的运动原理:吸盘产生真空,毛发提供支撑力。
(3)小猫的运动特点:利用爪子攀爬。
(4)小猫的运动原理:爪子插入缝隙,提供抓地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壁虎的运动特点及其运动原理。
(2)简述小猫的运动特点及其运动原理。
2. 答案:(1)壁虎的运动特点:利用吸盘和毛发在墙上行走。
运动原理:吸盘产生真空,毛发提供支撑力。
(2)小猫的运动特点:利用爪子攀爬。
运动原理:爪子插入缝隙,提供抓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壁虎与小猫》 教学设计
《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壁虎和小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世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壁虎和小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壁虎和小猫的特征。
2、难点(1)理解壁虎和小猫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独特之处。
(2)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发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壁虎和小猫的形态和行为。
2、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壁虎和小猫的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壁虎和小猫的观察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壁虎和小猫在一起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里面有壁虎和小猫,你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2、知识讲解(1)介绍壁虎展示壁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壁虎的外形。
讲解壁虎的身体特征,如:身体扁平、有四条短腿、尾巴细长等。
介绍壁虎的生活习性,如:喜欢在墙壁和天花板上爬行,以昆虫为食,具有断尾求生的本领。
(2)介绍小猫展示小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猫的外形。
讲解小猫的身体特征,如:圆脸蛋、大眼睛、柔软的毛发、灵活的四肢等。
介绍小猫的生活习性,如:喜欢玩耍、爱干净、多数以猫粮为食,擅长捕捉老鼠。
3、比较分析(1)将壁虎和小猫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有眼睛、嘴巴、四肢等。
不同点:身体形状、尾巴长度、毛发等。
(2)将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它们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差异。
例如:壁虎能在垂直的墙壁上爬行,小猫则更擅长在地面活动。
4、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更喜欢壁虎还是小猫,为什么?如果你是一只壁虎或小猫,你会怎样生活?(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第三章《动物的特点与分类》,详细内容涉及第2节《壁虎与小猫》。
通过对比壁虎与家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壁虎与小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特点,了解它们适应环境的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物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壁虎适应环境的特点及其与猫的区别。
教学重点:掌握壁虎与小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学会比较动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壁虎与小猫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教学PPT。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壁虎在墙上爬行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壁虎的特殊能力。
2. 教学新课:(1)展示壁虎与小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讲解壁虎的身体结构,如脚趾、尾巴等,分析壁虎为何能在墙上爬行。
(3)介绍小猫的生活习性,如捕猎、玩耍等,对比壁虎与小猫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 例题讲解:(1)选择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壁虎的脚趾上有粘性物质,可以帮助它在墙上爬行。
小猫的尾巴具有平衡作用。
(2)连线题:将壁虎与小猫的特点进行连线。
4. 随堂练习:(1)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类似壁虎与小猫适应环境的例子。
(2)绘制壁虎与小猫的身体结构图,标注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壁虎与小猫2. 板书内容:(1)壁虎特点:脚趾粘性物质、尾巴作用(2)小猫特点:捕猎、玩耍、尾巴平衡(3)适应环境:壁虎爬墙、小猫捕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壁虎为何能在墙上爬行。
(2)比较壁虎与小猫的生活习性,举例说明它们适应环境的方式。
2. 答案:(1)壁虎的脚趾上有粘性物质,可以帮助它在墙上爬行。
壁虎与小猫教案
05
壁虎与小猫的繁殖技术
壁虎的繁殖技术
1 2
壁虎繁殖环境
提供适宜的温湿度、隐蔽的产卵场所和充足的食 物。
壁虎繁殖过程
雌雄壁虎交配后,雌壁虎产卵并孵化,孵化期一 般为1-2个月。
3
壁虎繁殖数量
一对壁虎一年可繁殖多窝,每窝产卵数枚。
小猫的繁殖技术
小猫繁殖环境
提供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以及充足的食物和水。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 尊重,增强保护动物的意 识。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壁虎的基本特征和生活 习性
小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 习性
壁虎与小猫的比较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和保护意义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组织学生观察壁虎和小猫,引 导他们注意动物的形态、行为
等特点。
讨论法
学生分组讨论壁虎和小猫的特 征、生活习性等,培养他们的
饲料与营养
提供高质量的猫粮和足够的水,确保小猫获得充足的营养 。根据小猫的年龄和健康状况,适当添加营养补充品。
健康护理
定期带小猫去兽医处进行健康检查,包括疫苗接种、驱虫 和日常护理等。关注小猫的行为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问题。
饲养注意事项
避免混养
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食物需求不同,不建议将它们混养在同 一环境中,以免发生意外或相互伤害。
生态平衡
壁虎和小猫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保护它们有助于维护生态平 衡。
生物多样性
壁虎和小猫各自属于不同的物种,保 护它们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科学研究
壁虎和小猫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对它们的保护有助于推动相关科学 研究的发展。
小学科学13壁虎与小猫(教案)
小学科学13壁虎与小猫(教案)小学科学教案:壁虎与小猫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壁虎和小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壁虎与小猫的照片或插图3. 玻璃箱、壁虎食物、小猫食盆等实物或模型4. 实验用品:放大镜、手电筒、放大镜、显微镜等5. 学生课前准备工具:笔记本、铅笔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壁虎与小猫的照片或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询问他们壁虎和小猫之间有哪些区别和相似之处。
2. 观察壁虎与小猫(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观察壁虎与小猫的外貌和行为。
每个小组以小猫与壁虎为主题,观察并记录他们的特点。
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壁虎与小猫的特点,并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壁虎和小猫的身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的生活地点有何区别?它们食物来源有何不同?4. 设计实验(10分钟)老师提供一些实验工具和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设计实验来回答。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测试壁虎和小猫的视力、反应速度或移动能力。
学生应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并进行实验记录。
5. 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使用手电筒测试壁虎与小猫的视力、使用线测量它们的奔跑距离等。
学生应注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6. 结果分析(10分钟)学生回到小组,共享实验结果。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释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壁虎和小猫在视力、反应速度、奔跑能力等方面的异同点。
7. 整理总结(10分钟)学生整理之前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一份关于壁虎和小猫相似与不同之处的小结。
他们可以通过文字、图表或图片来展示自己的总结。
8. 拓展延伸(15分钟)向学生展示壁虎和小猫的互动视频或故事,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壁虎与小猫 (教案)引言:本次教案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壁虎与小猫》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壁虎和小猫的比较研究,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不同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壁虎和小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科学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2. 学生能够理解壁虎和小猫适应生活环境的特殊能力;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科学方法。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演示图片、展示板、任务表格、图书馆参考书籍;2. 学生准备:教师事先布置给每位学生一个任务表格,准备铅笔、纸张。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 (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是否了解过壁虎和小猫?”2. 引导学生讨论壁虎和小猫在外貌、形态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将学生的观察结果写在展示板上。
第二步:知识介绍 (15分钟)1. 通过投影仪展示壁虎和小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皮肤、脚爪等特征。
2.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提出“为什么壁虎可以爬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指导学生通过任务表格的形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壁虎和小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生存环境、运动方式、食物来源等。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 (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自行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2. 引导学生运用图书馆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查询壁虎和小猫的相关知识。
3. 学生形成小组报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和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壁虎和小猫的特点。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 (15分钟)1. 结合小组报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总结壁虎和小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引导学生回答:“壁虎和小猫在适应环境方面有什么特殊的能力?”3.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他们所学到的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壁虎与小猫教案
壁虎与小猫教案壁虎与小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壁虎和小猫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壁虎和小猫的了解程度。
2. 讲授(15 分钟)介绍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壁虎的爬行方式、小猫的饮食习惯等。
讲解壁虎和小猫的身体结构,如壁虎的爪子、小猫的尾巴等。
强调壁虎和小猫对人类的益处,如壁虎可以吃蚊子、小猫可以陪伴人类等。
3. 观察(15 分钟)让学生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图片或实物,仔细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注意壁虎和小猫的细节,如壁虎的眼睛、小猫的爪子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4. 想象(15 分钟)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壁虎或小猫,会如何生活和行动。
引导学生从壁虎和小猫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它们会如何寻找食物、如何躲避危险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结果。
5. 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身体结构、对人类的益处等。
强调观察和想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
6. 作业(5 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里的宠物或周围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写一篇关于动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壁虎和小猫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观察和想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够仔细、想象不够丰富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加强指导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想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024年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第三章《动物的特点》,具体内容为“壁虎与小猫”。
通过对比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壁虎和小猫的身体结构特点,了解它们适应环境的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增强保护动物、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壁虎的适应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联。
教学重点:壁虎和小猫的身体结构特点,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壁虎的身体结构特点,如四肢的吸盘、尾巴的作用等。
(2)介绍壁虎适应环境的方式,如爬墙、捕食等。
(3)介绍小猫的身体结构特点,如柔软的身体、锐利的爪子等。
(4)介绍小猫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捕猎、攀爬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壁虎在墙上爬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壁虎的爬行方式。
(2)邀请学生模仿壁虎的爬行动作,体验壁虎的适应特点。
4. 例题讲解(1)出示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适应环境的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壁虎和小猫的身体结构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生活。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1)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壁虎的身体结构特点(1)四肢吸盘(2)尾巴的作用2. 壁虎适应环境的方式(1)爬墙(2)捕食3. 小猫的身体结构特点(1)柔软的身体(2)锐利的爪子4. 小猫适应环境的方式(1)捕猎(2)攀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壁虎和小猫适应环境的特点。
小学科学13壁虎与小猫(教案
小学科学13壁虎与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动物的运动》中的第13课《壁虎与小猫》。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探究它们运动方式的异同,掌握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了解它们运动方式的异同,认识到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壁虎与小猫的运动特点及其异同。
教学难点: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壁虎在墙上爬行、小猫在地面跳跃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运动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吗?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动方式?2. 新课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讨论它们的运动特点。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壁虎和小猫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表现,探讨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行?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从壁虎的足部结构、身体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解答:讲解壁虎在墙上爬行的原因。
4. 随堂练习学生画图展示:展示壁虎和小猫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方式。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壁虎的运动特点:爬行、吸附、快速移动。
2. 小猫的运动特点:行走、奔跑、跳跃。
3. 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运动方式,分析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动物,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壁虎与小猫运动特点的理解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壁虎与小猫》 教学设计
《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壁虎和小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壁虎和小猫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以及食性。
2、教学难点理解壁虎和小猫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壁虎和小猫的模型或标本。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壁虎和小猫在一起的有趣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壁虎和小猫在一起,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壁虎与小猫。
”(二)新课讲授1、认识壁虎(1)展示壁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壁虎的外形特征,如身体扁平、四肢短小、尾巴细长等。
(2)讲解壁虎的生活习性,如喜欢在墙壁、天花板等地方爬行,夜间活动,以昆虫为食等。
(3)介绍壁虎的特殊能力,如断尾求生,让学生了解壁虎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
2、认识小猫(1)展示小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猫的外形特征,如圆头圆脑、柔软的毛发、灵活的四肢等。
(2)讲述小猫的生活习性,如喜欢玩耍、白天和晚上都活动、以肉类为主要食物等。
(3)强调小猫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如作为宠物陪伴人类。
3、比较壁虎和小猫(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壁虎和小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相同点:都是脊椎动物、都有四肢等;不同点:外形、生活环境、运动方式、食性等。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壁虎和小猫都是动物世界的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价值。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如果壁虎和小猫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
小学科学3《壁虎与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壁虎与小猫》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展开。
通过学习壁虎和小猫这两种动物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壁虎和小猫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提高他们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壁虎如何适应不同环境,掌握小猫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观察盒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a. 介绍壁虎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b. 介绍小猫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互动。
3. 实践情景引入:b. 观察实验:使用放大镜观察壁虎的脚趾,了解其特殊的吸附能力;观察小猫的行走、捕猎等行为。
4. 例题讲解:a. 出示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b. 分析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壁虎和小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思维导图。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壁虎:a. 特征:爬行动物、脚趾有特殊结构等。
b. 生活习性:适应多种环境、捕食小昆虫等。
c. 适应环境:脚趾吸附能力、夜间活动等。
2. 小猫:a. 特征:哺乳动物、四肢灵活等。
b. 生活习性:捕猎、社交行为等。
c. 与人类互动:宠物、伴侣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壁虎的特殊脚趾结构及其作用。
b. 举例说明小猫的生活习性。
c.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动物适应环境的认识。
2. 答案:a. 壁虎的脚趾有特殊的结构,可以使其在垂直的墙壁上行走,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壁虎与小猫教案
壁虎与小猫教案教案壁虎与小猫教案一、课程背景1.1 本课程以动物寓言故事《壁虎与小猫》为基础,通过趣味故事讲述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1.2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1.3 课程结合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通过故事讲解,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课程导入2.1 通过播放一段壁虎和小猫互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2.2 提问学生关于壁虎和小猫的基本知识,如它们的生活习性、栖息地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3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壁虎和小猫的有趣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三、教学目标3.1 让学生理解壁虎和小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培养学生观察动物行为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3.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学视频:关于壁虎和小猫互动的视频片段,用于导入课程。
4.2 故事书:《壁虎与小猫》故事书,用于讲述故事和引导学生学习。
4.3 图片和实物:壁虎和小猫的图片,以及相关的生态模型,用于辅助教学和实践活动。
五、教学方法5.1 讲授法:通过讲解壁虎和小猫的基本知识和生态作用,引导学生学习。
5.2 视频观察法: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壁虎和小猫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壁虎和小猫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1 故事导入1.1.1 通过讲述《壁虎与小猫》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1.1.2 让学生描述故事中的壁虎和小猫的行为特点,引导他们思考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生态知识讲解1.2.1 讲解壁虎和小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壁虎控制害虫,小猫捕食小动物等。
1.2.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壁虎和小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2024年壁虎与小猫教案(2023版
2024年壁虎与小猫教案(2023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十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详细内容涉及第1节“壁虎的吸附与运动”及第2节“小猫的捕猎与行走”。
通过学习壁虎特殊的足部结构和吸附原理,以及小猫的运动行为特点,使学生理解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运动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壁虎足部结构及其吸附原理,了解小猫的运动行为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提高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壁虎足部结构及其吸附原理,小猫的运动行为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壁虎模型、小猫图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观察壁虎和小猫的视频、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壁虎在墙上自由行走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壁虎是如何在墙上运动的,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壁虎的足部结构和吸附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壁虎模型,分析其足部特点。
3. 实践活动:(1)分组观察壁虎和小猫的运动,记录关键信息。
(2)学生代表分享观察结果,进行课堂讨论。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壁虎足部结构和小猫运动行为的相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壁虎的足部结构:鳞片、吸盘、毛刺等。
2. 壁虎的吸附原理:范德华力、表面张力。
3. 小猫的运动行为特点:行走、跳跃、捕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壁虎的足部结构和吸附原理。
(2)分析小猫的运动行为特点,并说明其适应环境的原因。
2. 答案:(1)壁虎的足部结构包括鳞片、吸盘、毛刺等,通过范德华力和表面张力实现吸附。
(2)小猫的运动行为特点包括行走、跳跃、捕猎等,这些特点使其能灵活应对各种环境。
2024版《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友爱、互助和 宽容精神,激发其对儿童 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2024/1/24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入、阅读、讨论、 角色扮演和总结五个环节。
时间安排
本课程建议安排2个课时,每课时 40分钟。具体时间分配可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2024/1/24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同情心和爱心,不要嘲笑别人的不幸;同时,也要勇敢面对困境,积 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品德教育,也对成年人处理 人际关系和应对困难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0
03
语言知识要点梳理
Chapter
2024/1/24
11
重点词汇及短语解析
鼓励学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实现共同进步。
2024/1/24
指导学生掌握互评互改的方法和技巧, 如关注语言表达、情节设计、人物形 象等方面。
22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Chapter
2024/1/24
23
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分组阅读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壁 虎与小猫》的一个部分,然后组
连动句
02
通过连续的动作描述,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小猫看
见了壁虎,就悄悄地靠近它。”
存现句
03
描述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人或某物。例如,“壁虎的尾巴
突然断了,掉在了地上。”
13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等。
比喻
将壁虎的尾巴比作“一条小鞭子”,形象地描绘出其细长、灵活的 特点。
《10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2024)
2024/1/29
25
探讨未来改进方向及措施
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加强对壁虎与小猫相关知识的学 习和研究,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
性和科学性。
2024/1/29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讲授法外,可以尝试采用讨论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 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 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提问。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 会,加深对壁虎与小猫的认识 和理解。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 观察身边的动物,寻找它们之 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并写下 观察日记。
19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2024/1/29
20
设计有效评价策略
2024/1/29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01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课程目标,制定具体、可操作的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分别扮演壁虎和小猫的角色, 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加深 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024/1/29
14
04 教学过程与互动环节
2024/1/29
15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壁虎与小猫的动 画短片,引起学生的 兴趣。
通过短片中的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壁虎与 小猫之间的关系。
2024/1/29
及时整理和分析反馈信息
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学 改进提供依据。
给予积极回应
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应给予积极回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 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调整优化后续教学计划
0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 1 单元“观察动物”的第 3 课。
本课主要以壁虎和小猫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
本课包括情境导入、“活动 1 壁虎和猫是怎样运动的”“活动 2 观察壁虎和猫的外形”“活动 3 给壁虎和小猫找同类”等四个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情境导入从壁虎能爬墙而小猫不能爬墙的日常现象,引发学生观察和比较壁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
从而知道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行,而猫的运动方式主要以走、跑和跳为主,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活动2 从运动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种动物的足及其他身体特征的区别。
活动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视野,到大自然中寻找与壁虎或猫相似的动物,归纳与壁虎或猫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归纳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的一般共同特征,并能以此对一些动物进行分类。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
但在认知上还是比较依赖直观、形象的具体事物。
壁虎和猫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小动物,学生探究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特征的好素材。
壁虎无毒,好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活体的壁虎供学生观察。
大部分家猫的性格虽然温顺、比较胆小,但也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不适合在课堂上提供活体给学
生观察,对于猫的运动观察素材,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或视频等材料给学生。
三、教学目标
1.能从运动方式、外形特征等多个方面去探索壁虎和猫的不同特征。
2.能描述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
3.能根据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
4.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壁虎和小猫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蛇、蝙蝠、海豚的进行分类。
五、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PPT课件,壁虎、小猫的标本和运动视频,各种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彩图卡片(标有序号)。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与讲述:本课情境图片。
波波和妍妍看到小猫在追壁虎,壁虎爬上了墙。
2.提出问题:小猫和壁虎都是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它们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1:壁虎和猫是怎样运动的
问题:壁虎和小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平时的观察,并完成活动手册第一个任务。
交流:模仿小猫和壁虎的运动,并说说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小结:壁虎和猫都在陆地上生活,可是它们的运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行,爬行时四肢朝外、腹部贴地、匍匐前进。
而猫的运动方式主要以走、跑和跳为主。
2.活动2:观察壁虎和猫的外形
问题:动物的运动方式不一样,它们的身体外形往往也具有不同的特征。
观察壁虎和小猫,比较它们的外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媒体:壁虎(活体或图片),小猫图片。
方法指导:先整体观察,看看壁虎和小猫的体表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再局部观察这些部分各有什么特征?
交流:壁虎和小猫的身体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壁虎和小猫的身体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但壁虎的体表覆盖着鳞片,而小猫的体表覆盖着细毛。
壁虎的足上具有可以黏附墙壁的皱褶,而小猫的足有肉垫,而且具有抓住猎物的利爪。
讨论:除了运动方式和外形不同,小猫和壁虎还有哪些不同?
媒体:PPT课件展示小猫和壁虎的繁殖方式、冬眠习性。
3.活动3:给壁虎和小猫找同类
问题:在自然界,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有的动物与小猫的特征相似。
以下这四种动物,你能找到壁虎和小猫的同类吗?
媒体:乌龟、鳄鱼、长颈鹿、老鼠、蛇、牛、猴等动物资料卡片。
活动:根据小猫和壁虎的特征给资料卡片的动物进行分类,同时提出在分类上有疑问的动物,并完成活动手册第二个任务。
交流:汇报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并提出在分类上有疑问的动物。
小结:乌龟、鳄鱼和壁虎等动物的体表都具有鳞片,运动方式都是爬行,它们都属于爬行类。
小猫、老鼠和猴等动物体表都有细毛,运动方式都是跑、跳、走,它们都属于哺乳类。
讨论:蛇是不是壁虎的同类?海豚、蝙蝠与小猫是同类吗?
教师讲解蛇的体表都有鳞片、繁殖方式是卵生等资料;讲解蝙蝠、的繁殖方式(胎生、哺乳)及进化等资料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蛇虽然在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与壁虎一样体表覆盖着鳞片,都是卵生动物,它也是爬行动物。
蝙蝠、海豚虽然运动方式与小猫不同,但蝙蝠体表覆盖着细毛,繁殖方式与小猫一样都是胎生,并有哺乳行为。
海豚的体表虽然没有细毛,但它的繁殖方式与小猫、蝙蝠一样都是胎生,并有哺乳行为。
因此蝙蝠、海豚和小猫一样也属于哺乳动物。
总结: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鳞片,运动方式是爬行;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长着细毛,运动方式是走、跳和跑。
有些动物的外表特征与小猫或壁虎的外表有些差异,不好分类,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特征来帮助判断。
七、板书设计
3.壁虎与小猫
体表有鳞片
运动方式:爬行爬行动物
体表有细毛
运动方式:跑、跳、走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