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县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测试试题资料

合集下载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 2017.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 (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

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囊括了三省的主要职权3.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纹饰多样的礼器和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 B.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C.用以沟通人与神的世界 D.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4.钱泳(1759—1844)在《履园丛话》提到“大凡种田者,必需亲自力作,方能有济,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指使得宜,亦不可也。

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

每田一亩,丰收年岁不过收米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以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

”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A.雇工种田成为普遍现象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农民雇工种田,自身转投商业D.农业经营仍以农民自耕为主5.荀子《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据材料可知是荀子的A.天人相分的思想 B.天行有常的思想C.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D.唯心主义的思想6.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B.“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五)(附答案)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五)(附答案)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五)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变迁的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3.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

……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

其标识内,候宫中擎画,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

”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A.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B.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C.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D.“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4.右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

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

”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A.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B.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5.“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7届高三5月考前热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7届高三5月考前热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5月考前热身考试历史试题第一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罗振玉在其著作《殷墟书契后编》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

……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

”此制度为()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记载:“杭城(杭州)乃四方辐辏之地……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

……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知其数。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对材料的描述理解准确的是()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工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C.坊市的界限已经被完全打破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3.宋人陈亮在《四弊》中论述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较快发展4.明末画家朱耷在明亡后取号“八大山人”,因“八大”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右图),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对八大山人在作品中的这种字体表述准确的是()A.创始于秦代成熟于东晋B.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C.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D.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5.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有一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对此规定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B.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的歧视C.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D.清朝统治者依然保持“天朝上国”的思想6.下表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时的经营情况(单位:万元)。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一)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一)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3.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4.右图为明朝的《墨葡萄图》,图中水墨葡萄一枝,叶不勾脉,均以水墨点染,不求形。

该画作()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5.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

该谕旨表明清廷()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6.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江苏省仪征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试题

江苏省仪征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试题

江苏省仪征县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测试试题2017。

2.19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材料表明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遵循“天命观”B.旨在神化君权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D.都属唯心主义3.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

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

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这说明当时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4.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

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6.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

江苏省仪征县高三历史10月学情检测试题

江苏省仪征县高三历史10月学情检测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学情检测高三历史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2.明代中叶以后……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

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3.《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 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4.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5.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

江苏省仪征县2017届高三数学下学期期初测试试题

江苏省仪征县2017届高三数学下学期期初测试试题

江苏省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期初检测数学试卷(Ⅰ)考试范围:高考数学全部内容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A ={x |x =2k +1,k ∈Z },B ={x |0<x <5},则A ∩B = .2、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43zi i+=,则复数z 的模为 .3、若一组样本数据2,3,7,8,a 的平均数为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s 2= .4、若→→b a ,均为单位向量,且→→-⊥)2(b a a ,则→→b a ,的夹角大小为 .5、执行如图所示的流程图,则输出的k 的值为________.第5题图 第6题图6、从某校高中男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将它们的体重(单位:kg)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若要从身高在[60,70),[70,80),[80,90]三组内的男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6人组成一个活动队,再从这6人中选2人当正副队长,则这2人的身高不在同一组内的概率为________.7、若命题“20,4∃∈++x ax x a R ≤”为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8、函数y=x ﹣2sinx 在(0,2π)内的单调增区间为 .9、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E 是AC 中点,F 在AD 上,且2AF=FD ,若三棱锥A -BEF 的体积是1,则四棱锥B -ECDF 的体积为 .10、设θ为第二象限角,若tan ⎝ ⎛⎭⎪⎫θ+π4=12, 则sin θ+cos θ=________.11、设数列{}n a 满足()()()111,111n n a a a n N++=-+=∈,则()10011k k k a a +=∑的值为 .12、已知椭圆C :x 29+y 24=1,点M 与C 的焦点不重合.若M 关于C 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 ,B ,线段MN 的中点在C 上,则AN +BN =________.13、已知正数x ,y 满足443x yx+y— =4xy ,那么y 的最大值为 .14、已知函数f (x )=⎩⎪⎨⎪⎧x 2+a -x +3a ,x <0,log a x ++1,x ≥0(a >0,且a ≠1)在R 上单调递减,且关于x 的方程|f (x )|=2-x3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三)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三)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反映了当时()A.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B.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C.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D.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

“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

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

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原3.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4.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5.1875年10月11日《申报》刊载:“夫新报之开馆,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

故其谋疏义以仅谋利者或有之;其谋利而兼仗义者亦有之。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四)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四)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

在汉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

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2.据《大唐语林》记载:某人请求玄宗开恩帮女婿王某科举及第,玄宗答应。

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某情况报告宰相。

宰相说:“科举是为国家取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与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

这则记载表明()A.礼部与宰相共管科举B.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C.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D.科考不受皇权的干预3.河南安阳汤阴县建有“宋岳忠武王庙”,以纪念被秦桧陷害致死的抗金英雄岳飞。

据旧《岳飞庙志》记载,1750年乾隆皇帝曾来此拜谒,御书诗一首,镌刻在石碑上,称“乾隆碑”,立在岳飞庙南北中轴线的“御碑亭”里。

御碑的树立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

1915年“乾隆碑”被移到岳飞庙山门东侧,秦桧等五具败类像又置于岳飞的威视之下了。

这一景致变化反映出()A.岳飞深得后世人民爱戴B.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征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政治变迁影响思想文化4.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王阳明D.李贽5.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

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仪征县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测试试题2017.2.19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材料表明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遵循“天命观”B.旨在神化君权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D.都属唯心主义3.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

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

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这说明当时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4.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

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

”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6.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

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

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7.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

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

这一做法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8.“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

”此次战役A.爆发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B.是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D.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企图9.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10.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

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D.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11.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12.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此次教育改革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13.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A.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 B.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C.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 D.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14.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材料中的“他们”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C.以“人性”反对“神性” 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15.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

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C.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16.“美国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

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B.联邦和各州并无独立的立法权C.最高法院统揽国家各级司法权D.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17.“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

”此次武装起义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18.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19.“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

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20.“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

”下列文学作品符合此风格的是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C.《百年孤独》 D.《母亲》第Ⅱ卷(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

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4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

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

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

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

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

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

(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4分)22.(12分)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

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视角分析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

(2分)23.(14分)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

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

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

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材料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

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