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发生条件。
2.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掌握其发生条件。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酒精灯、碘晶体、碘蒸气等。
2.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复习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引入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教师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二)探究新知1. 升华现象的探究教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固态碘遇热会直接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升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升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干冰的保存、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等。
教师总结升华的应用。
2. 凝华现象的探究教师继续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碘蒸气遇冷后又会直接变成固态碘的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紫红色的碘蒸气遇冷后会直接变成固态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凝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凝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灯泡钨丝变黑等。
教师总结凝华的应用。
3. 探究人工降雨的奥秘教师展示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的视频,并提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与学生一起探究,分析人工降雨的过程,分析降雨前的天气状况及人工降雨的方法和目标,重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同时安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去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科学资料。
(三)教室小结通过教室小结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系统、科学、完备、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特点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升华和凝华作为物态变化中的特殊现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是根据本节内容制定的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等现象,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规律、吸热和放热特点。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回答: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升华和凝华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结合图像进行描述。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规律。
4.知识拓展:介绍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5.问题探究: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巩固所学内容。
4.作业提交前,请认真检查,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表述清晰。
-分析冰箱制冷过程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冰箱能耗的影响。
3.拓展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化工等,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科普小短文。
人教版升华凝华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6篇人教版升华凝华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继续练习读好人物对话,读出带“?”“!”句子的语气、情感。
2、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尝试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讨论并交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受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教育。
4、会写“龄”“待”“纷”“顾”“振”等5个生字,抄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练习模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同桌交流2、指名交流,老师适当补充,并提示“向家长了解信息”(板书)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默读,尝试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
1、请同学拿出笔,不出声地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尝试自己读懂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不懂的内容。
3、请求同桌的帮助,尝试读懂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不懂的内容。
4、向老师提出自己和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师整理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
在这个环节,老师要特别注意发挥同学互助的力量,注意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词语方面的,提示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比如“若有所思”,就可综合运用查字典(查“若”的意思)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来理解。
如果是核心的问题,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什么意思?则可以在精读课文时组织讨论。
三、精读,探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朗读人物对话,特别是魏校长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受到感染教育。
1、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了解“光耀门楣”的意思,探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老师可以模拟魏校长组织教学,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情境学习。
如师:“请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来读书呢?”一位同学说——(生:为了家父而读书。
)师:又一位同学说——(生: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
)师:什么是“光耀门楣”呀?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光耀门楣”的意思,老师做必要的讲解,如“光耀门楣”也叫“光宗耀祖”,就是当大官、赚大钱等等。
老师继续走到某一位同学身边,亲切地问:“小同学,你也来说说。
”——(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完整版)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docx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试管夹、酒精灯、碘锤、滴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几幅生活中的图片:用久的电灯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吉林松花江畔的“雾凇”、舞台演出时的“白烟滚滚”等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故事 1: 1779 年冬天,在彼得堡的一个寒夜,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但是,在市中心一个大厅里却灯火辉煌。
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里烘托得热气腾腾。
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舞会,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有的人还淌着汗。
正当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人喊道:“快快打开窗户。
”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里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
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故事 2:据《新民晚报》载 2001 年 5 月 10 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12 时,科考队到达新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 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 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 ,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
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知识应用
2、观看多媒体课件:人工降雨。
现代社会你也可以“呼风唤 雨”
3、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 冰制造白雾。 归纳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完成物质三态变化图。 1、炎热的夏天,王东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 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 棒在冒“白气” ,一会儿冰棒便成了冰水,根据此情 景请你提出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回答。 2、回家咨询父母,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 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霜的形成条件是气温 0 摄氏度以下,对 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问题三: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应用? 3、想想议议:如果要给食品降温,你想到了哪些方 法?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 现在室内的一面? 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去解释,是六种物态变化的 综合应用,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联系和应 用。
板书课题:§4.4 升华和凝华 生活中松树上雪的消失是由固体雪 直接变为气体消失的,是“升华” 现象。你还在哪里见过类似的现 象?
自学课本 P92-P93,了解什么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动手、动 是“升华” ,什么是“凝华” 口、动脑 。 展出固体清新剂、卫生球: 分小组讨论并实验:日常生活 中它们是如何消失的?其中 会有液态出现吗? 给“人造雪景”加热:尝试解 释“人造雪景”中所包含的物 态变化过程。 展出新旧灯泡: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辨哪只是 新灯泡哪只是旧灯泡,试着解 释灯泡用过一段时间之后灯 丝变细,灯泡内壁变黑的原 因。 学生能闻到强烈的固体清新 剂和卫生球的气味,但用眼观 察时没有液体物质出现,强 调:升华现象的 “直接”二字。 1、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学 生全员参与,进行实验的合作 与交流。 2、培养学生的表达功能,让 学生在不断规范的表达中,整 和语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应用概念,用升华和凝华 解释简单的现象,将所学知识 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且从实 验结论中,自然生成升华和凝 华的概念。本实验教师指导学 生自己做,并且让学生给学生 讲此实验现象,给学生机会, 更易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多角度思 考,开拓思维,多动脑,积极 进入学习状态。 霜和雪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 天空无云时夜间地面散热很 快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 0℃ 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 凝华形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 天气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 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 升华时并不需要大量的热,所 以天气相当温暖。 而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水蒸 气凝华成雪的时候,地面气温 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熔化 成水, 就必须吸收大量的热(一 克的雪,熔化成水所吸收的热 量,等于把一克的水,从 0℃ 升高到 80℃时吸收的热量)。 这些热量就从地面的空气中 吸收,所以不等到雪熔化完, 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碘升华和凝华演示仪、酒精灯、新灯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雾凇的图片问: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它是怎样形成的?由学生猜想:〔……〕引入二、复习回顾:物质的三态变化问: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三、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结论:(1)、注意“直接”。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1)雾凇的形成(2)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3) 放在衣厨中的樟脑丸会越变越小,最后消失。
(4)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5)冰棍外表的“白粉”(6)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3、小测验(1)、物质从固态_____变成气态叫______。
(2)、物质从气态_____变成固态叫______。
(3)、像____和____一样,升华需要_____。
(4)、像____和____一样,凝华需要_____。
(5)、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_______;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_______。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B.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了;C.清晨花草上“打霜”;D.锅里的水烧干了;E.玻璃窗上的“冰花”.4、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5、课后练习:(多媒体展示)(1)、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2)、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3)、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6、小常识:(1)、降水的形成过程;(2)、人工降雨四、课堂板书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邹余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学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3.4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提问】(1)如图所示,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有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容器中有什么变化?然后向容器浇凉水,容器中又有什么变化?观察碘的物态变化雾凇(2)雾凇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雾凇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东北地区的自然现象,它既不是冰也不是雪,它是怎样形成的呢?2. 升华和凝华现象(1)升华现象①橱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最后不见了。
②冬天,挂在外面的湿衣服上结的冰没有熔化,过段时间衣服也晾干了。
(2)凝华现象①霜的形成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
②“雾凇”的形成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③冰花的形成冰花是指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水蒸气在平滑表面凝结成冰片,似无数花朵镶嵌而成,故称冰花。
④雪的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
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
播放视频——《霜、雾凇、冰花、雪的形成》3.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干冰的升华吸热①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CO2),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特点:容易升华,有吸热致冷作用。
③干冰的应用冷藏食物: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的多,利用干冰可以产生-78℃的低温。
由于“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温度很低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的冷藏效果好,有利于食物的贮存。
(2)凝华放热①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过程放热。
②分析实验在观察碘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先向容器浇热水,可看到固态的碘受热后,容器内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向容器浇凉水,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创新教案】1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策略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生活中并不难见到,但不易被学生注意。
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
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回答问题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酒精灯、碘锤、烧杯等。
《升华和凝华》同步试题江苏丰县初级中学戴松方一、选择题1.(2014年赤峰中考题)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答案:C解析: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江苏省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24 升华和凝华doc
江苏省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2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背景这节物理课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江苏省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材。
本节课的主题是升华和凝华。
通过探究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将遵循“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提倡主体性与合作性教学,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明确其特点和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增强科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解释其特点和区别。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请举一个你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升华现象。
•学生:某某口香糖、某某冰淇淋等。
2. 新课内容介绍和概念引入(10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升华和凝华。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
•老师通过黑板或幻灯片展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是物质直接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而凝华是物质直接从气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3. 基本特点和区别(15分钟)•老师:升华和凝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归纳,提出相同和不同的特点,老师予以总结和解释。
4. 实验观察(20分钟)•老师: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
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按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5. 案例解析(15分钟)•老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升华或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学生展示自己的案例分析和解释,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江苏省海门市江心沙学校吴广法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首先从复习着手,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
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二、学习新课(一)活动:学习自主学习一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人工造“雪”》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
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九降温后小心取出筷。
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物理现象。
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加热时:樟脑丸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及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一练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置疑问引入课题1、分发教师准备好的练习题2、让学生说出答案【创设情境】导语:我们知道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学生练习学生思考回答:熔化、凝固、汽化、液化。
猜测口答:可能会直接变化。
学生思考汽化液化?凝固熔化?三课堂练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的练习题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练习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通过视频播放进行升华和凝华的特点了解。
最后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实例再一次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的普遍存在。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本节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学生在平时对于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观察不够深刻,分不清是哪里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如霜和教室玻璃上的冰花,前者是空气中水蒸气,后者是室内的水蒸气。
§3.4 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
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由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生活有关物理现象,理解升华和凝华;让学生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升华和凝华现象,增进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强化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例举法、当堂训练法。
教学器材:酒精灯、火柴、碘升华实验小锤。
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放幻灯片)由图中可知物质可以处于哪几种状态?除此之外物质还可以处于哪几种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学生答:固态、液态,除此之外还有气态。
二、引入新型课:那么气态和固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吗?三、出示学习目标:1.会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学会准确判断物态变化。
四、进行新课:1、做碘的升华实验: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加热时观察碘的状态;并强调碘在物态变化时,经过液态没有?学生答:没有经过液态。
总结: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让学生观察碘的状,冷却时观察碘的状态;并强调碘在物态变化时,经过液态没有?学生答:没有经过液态。
总结: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老师举例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不见了?(让学生思考片刻)引导分析变化过程。
2、学法指导判断物质是升华还是凝华的方法是:先判断物质开始处于什么物态,最后处于什么物态。
3、交流与合作(1)比以比谁能最快的举出更多的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 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3分钟)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
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30分钟)<一>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是怎么来的?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吸热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二>学生交流、讨论:1.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冰棍外表的“白粉”烧黑的灯泡自然界中霜的形成2.生产、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播撒干冰人工降雨(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三、教学小结:(7分钟)四、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五、作业布置:炎热的夏天,小亮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棒在冒“白气”,一会儿冰棒便成了冰水,根据此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回答。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 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3分钟)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
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30分钟)<一>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是怎么来的?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吸热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二>学生交流、讨论:1.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冰棍外表的“白粉”烧黑的灯泡自然界中霜的形成2.生产、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播撒干冰人工降雨(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三、教学小结:(7分钟)四、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五、作业布置:炎热的夏天,小亮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棒在冒“白气”,一会儿冰棒便成了冰水,根据此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回答。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 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3分钟)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
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30分钟)<一>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是怎么来的?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吸热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二>学生交流、讨论:1.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冰棍外表的“白粉”烧黑的灯泡自然界中霜的形成2.生产、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播撒干冰人工降雨(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三、教学小结:(7分钟)四、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五、作业布置:炎热的夏天,小亮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棒在冒“白气”,一会儿冰棒便成了冰水,根据此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回答。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 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3分钟)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
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