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具演示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

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

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

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学过程设计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

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

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初中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3.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存在哪些状态?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2. 提问:气态和固态之间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释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的原因。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升华和凝华现象,如碘升华、霜的形成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总结学生提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升华和凝华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和转化过程。

2. 强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课后总结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实例和课堂互动,使学生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

同时,要加强练习题的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季衣物上的冰冻水蒸气直接变为水滴,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特点:(1)实验一:碘的升华让学生观察碘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升华过程中的特点。

(2)实验二:碘的凝华让学生观察碘蒸气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凝华过程中的特点。

3. 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过程中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过程中放热。

4. 应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冬季衣物上的冰冻水蒸气直接变为水滴。

(2)冰箱中的霜的形成。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并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难点上,要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邹余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学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初中学生传授升华和凝华的物理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过程。

此外,还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如融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尚未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因此,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升华和凝华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区别;(2)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了解其与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的关系;(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物态变化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升华和凝华现象;(2)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以具体的实例和实验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普遍规律;(3)运用以动带静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5)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3)通过学习升华和凝华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环保意识;(4)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过程。

2. 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2.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示例。

3. 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雪融化、衣服晾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吗?升华和凝华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

3. 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请分享一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活实例,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实验演示(10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2. 演示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背后的物理原理。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讲授新课(1)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释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通过PPT展示图片和文字,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两种状态变化。

(3)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雪融化、衣服晾干、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

3. 课堂互动(1)提问法针对讲授内容,提问学生是否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否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现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互相分享并总结。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展示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理解。

例如,用冰块制作冰雕,观察冰雕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过程(升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实验,观察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以及将气体冷却后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过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第二章: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2.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升华和凝华的驱动力。

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的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描述。

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让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拓展。

升华和凝华的前沿研究。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变化该怎么办呢?问:碘的熔点是113.7摄氏度,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摄氏度,怎么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呢?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上加热。

(持续.......大概20s)学生思考,多数同学回答:应该用热水给它加热,因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会超过100摄氏度,所以这个温度下碘肯定不会熔化。

也要使得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所以要认真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

拔出塞子。

请同学们再观察烧瓶内壁和塞子底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在晃动烧瓶时仍然可以看见碘在底部晃动而且可以听见声音,学生一起回答:底部还是固态碘,烧瓶内充满了好看的紫色气体。

学生看见紫色气体渐渐消失,在烧瓶内壁上附着了片状的固态碘,塞子底部变成紫黑色。

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在展示时要晃动烧瓶,使学生确信烧瓶里没有液态的碘,碘蒸气是紫色的,所以班内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楚看见实验现象。

如果不给烧瓶冷却,碘蒸气的凝华相对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提高效率用冷水冷却。

学生可以看见在冷却过程中紫色的碘蒸气越来越少,学生都能看见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

二、分析现象1、小组内讨论并交流,检查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是不是一致?(在提问时同时利用PPT展示)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根据PPT上出现的问题一步步回答问题,判断物体变化前后的状态。

学生回答:加热前碘是固态的。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可能漏掉了的某些实验现象细节,获得较完整的信息,同时培养团队意识。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

2.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来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升华和凝华过程。

3. 采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

3. 分析特点:分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让学生掌握它们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4. 实验演示: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讨论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吸热和放热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5. 评价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升华和凝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3. 提示学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节能减排。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如冰块、干冰、加热器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雕、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出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3)讲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冬天呼出的白气等。

4. 实验演示:(1)演示冰块升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升华过程。

(2)演示干冰升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升华过程。

(3)演示凝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凝华过程。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升华和凝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应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自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3. 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运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升华和凝华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3.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过程。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常见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过程的理解,区别于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美丽的雪景视频,画面中有雪花飘落,同时还有冰雕在阳光下逐渐变小的场景。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冰雕变小和雪花形成分别是物质的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1.升华概念引入:讲解冰雕在阳光下直接变成水蒸气消失不见,这种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强调“直接”二字,即没有经过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实验演示:在一个烧瓶里放少量碘,对烧瓶微微加热,观察到烧瓶内固态碘逐渐减少,同时有紫色碘蒸气出现。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碘附着在烧瓶壁上。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及升华吸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用久了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

讲解升华吸热的特点,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升华和凝华》word 教案

《升华和凝华》word 教案

升华和凝华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领略自然界中6种物态变化的美妙与和谐。

2.教材说明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知道物质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中的应用。

升华和凝华是6种物态变化中的两种,与前面已讲的4种物态变化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既是前面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延续,又为下一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好准备,并为后面学习物质的结构和属性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的编排思路大体是:实验→分析→应用。

教材首先由一组生活场景(图4-33)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活动1”和“活动2”中的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最后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现象,如“STS”中的“人工降雨”等。

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浏览”还介绍了“等离子态”和“中子态”。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升华和凝华不再是仅停留在介绍现象上,而是强调了实验探究过程,把“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这个实验作为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增加了“人工降雨”、“等离子态”和“中子态”等内容,密切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的联系。

本节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往往视而不见,在小学自然课中也没有学过,所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很多气态物质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升华和凝华现象一般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断,来确认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意从生活实例和实验入手,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为此,做好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教好本节课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

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2)什么是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
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

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

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

学生答:像雪(人造雪)
学生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学生答:吸热
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回答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三、教学小结(7分钟)
四、作业布置教师引导
7、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

(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8、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
了哪些问题?
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调查家中冰箱的种类。

书P43 第3题
[学生活动]
1:书P43(一)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

学生回答:升华吸热液化放热学生
2:书P43(二)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

学生
3:书P43(三)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

学生回答:(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1、活动:(1)过程(2)观察到的现象(3)结论2、升华和凝华的定义3、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
4、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说明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
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

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一活动:
1 过程
2 观察、记录现象
3 结论
二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四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

教学后记
1、通过课前预习和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梳理,提高了同学们总结归纳的本领,同时巩固了所学的重点知识,对本节内容的扎实掌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课前对人工降雨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的奥妙和实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人造“雪”的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学会合作和交流。

4、通过交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气氛热烈而友好,一些问题甚至老师也不能马上完整的给予详解。

5、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望。

三、布置作业
1、默写概念;
2、课时作业。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