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的吸热、凝华放热;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难点:根据现象分析、推断,确认升华和凝华现象三、器材准备碘升华管、烧杯、开水、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发现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物态变化?请按箭头所指方向填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并在小括号内注明吸、放热。

2.在上图填写过程中,你会不会产生什么联想?请提出来!二)新课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1.提出问题寒冷的冬天,洗完的衣服刚挂起来就会被冻结,过一段时间发现衣服变干了,但并未发现冰变为水,是不是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呢?2.进行猜想猜想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猜想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3.设计实验方案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1)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冰冻的衣服变干、霜的形成过程都进行得相当缓慢,水蒸气是我们无法看到的,所以本次实验我们用材料碘来进行实验。

(2)观察记录什么实验现象?(3)为了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采用哪些措施?4.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1)在实验室中取一碘升华管,如图所示,在无色透明的圆筒形玻璃容器中密封有少量的碘晶粒。

(2)在室温下,以白纸屏为背景仔细观察碘发生物态变化时出现的现象。

(3)室温时,可看到管中有少量的深紫色的碘晶粒 (填物态),但并未发现有液态碘出现。

(4)将碘升华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

发现:。

(5)再让碘升华管自然冷却后,在管壁上可看到固态的碘屑,但整个过程中并未发现的碘(填物态)。

5.分析上面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1)碘由固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变为。

(2)碘由气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变为。

6.交流:物质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

思考:升华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结合探究过程作出回答:升华过程要。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4.了解凝华过程放热的特点,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凝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1.利用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教师强调升华和凝华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实现知识的内化。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升华和凝华知识,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个升华或凝华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物理原理进行解释。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现象的定义,知道升华过程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不经过液态。
2.了解升华过程吸热的特点,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升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凝华现象的定义,知道凝华过程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不经过液态。
2.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如窗户上的冰花、干冰等,并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3.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4.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应注意习题的难度和梯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3. 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其特点;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能力;3.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进行讨论。

4. 练习巩固: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讨论升华和凝华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3.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2. 收集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掌握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了解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在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还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和生产领域的实际应用。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文档: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作品的消融、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窗户上的霜等。

3.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温度是影响升华和凝华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强等也会对升华和凝华产生影响。

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升华和凝华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干冰的制冷作用、固态二氧化碳的制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现象及条件,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以及影响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以及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樟脑球,提问樟脑球消失的现象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现象、条件及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作品的消融、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升华和凝华在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升华1.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2. 现象:冰雕作品的消融、樟脑球消失等3. 条件:温度、物质种类、压强等二、凝华1.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2. 现象:窗户上的霜、固态二氧化碳的制造等3. 条件:温度、物质种类、压强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一个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3.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3. 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理解;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其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夏天衣物的晾晒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分析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3)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及意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题目,如“解释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形成原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升华和凝华板书内容:升华:定义: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特点:吸热、无液体阶段实例:冰冻的衣服变干、干冰制冷凝华:定义: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特点:放热、无液体阶段实例: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霜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中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

(1)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2)夏天,冰箱内的冰块逐渐变小。

2. 答案:(1)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升华过程。

升华是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吸热,无液体阶段。

这个现象说明,在低温下,冰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而不经过液态。

(2)夏天,冰箱内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凝华过程。

凝华是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放热,无液体阶段。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4.4 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升华和凝华的原理探究4. 升华和凝华的热效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点及规律。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原理及热效应。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及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灯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原理。

2. 新课导入: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原理探究: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实例,如冰雪融化、灯泡发光等,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升华和凝华1.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 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 规律:升华和凝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4. 应用:冰雪融化、灯泡发光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

2.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应用。

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及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4《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4《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4《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及条件;3.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正确描述它们的过程及条件;2. 能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及条件的理解;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室内外的冰冻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冰冻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

2. 知识讲解:(1) 介绍升华的概念,解释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2) 介绍凝华的概念,解释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3)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即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冰雕作品的保存、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升华和凝华板书内容:升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条件:温度、压力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你生活中的升华或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略2. 思考一下,除了升华和凝华,还有哪些物态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但在讲解实例时,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现象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升华和凝华》教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变干、室内的霜等。

3.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升华和凝华在空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以及温度和压力对升华和凝华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条件,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变干、室内的霜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 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变干、室内的霜等。

(3)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空调制冷剂的升华和凝华,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升华1. 定义: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 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室内的霜等。

3. 条件: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二、凝华1. 定义: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现象:室内的霜、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3. 条件: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升华和凝华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升华和凝华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升华和凝华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PPT。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 讲解: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场景。

六、活动重难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 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进行实践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要详细说明的是实验环节。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手操作,观察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冰块和加热器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如冰块融化成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等。

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我还会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我要详细说明的是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

在课后,我会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是否深入,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技、环保等。

我还会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尊重。
3.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4.关注环境变化,认识到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升华或凝华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内容包括:现象描述、原理分析、应用实例等。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问题。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
(1)选择题:考查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
(2)填空题:测试对升华和凝华特点的掌握。
(3)简答题: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升华或凝华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4.撰写一篇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小短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练,不少于300字。
2.自主探究,构建概念
(1)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物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探究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3)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升华和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3.实践操作,深化理解
(1)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实验数据,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4升华和凝华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4升华和凝华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4升华和凝华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节关于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设计意图在这节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实验现象。

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冷阱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霜冻等,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实验演示(10分钟)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演示。

将冰块放在加热器上,观察冰块逐渐消失的过程,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升华的现象。

然后,将加热器上的蒸汽冷凝在冷阱中,形成水滴,让孩子们观察到凝华的过程。

3. 探索与讨论(10分钟)4. 应用与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孩子们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如冬天窗户上的霜冻、夏天冰淇淋融化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制霜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实验现象。

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相关现象。

在应用环节,孩子们也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但仍有部分孩子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方面需要加强,今后教学中需更多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沪粤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 说课稿

沪粤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 说课稿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4.4章节,主要内容涉及升华和凝华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变,学习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以及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特点;–掌握几种常见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物质状态转变的条件和过程;–能够解释和预测实际现象中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状态转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几种常见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到的固、液、气态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转变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

2.学习新知(25分钟)–向学生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这两种变化。

–列举一些常见的物质,如干冰、樟脑丸等,并与学生分享这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3.概念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通过引导问题和讨论,解释为什么冰箱里的冰块会逐渐减少、干冰会慢慢消失等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4.拓展应用(15分钟)–鼓励学生思考和观察其他可能存在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物质,如香蕉皮上的水珠消失、衣服在阴凉的地方晾晒会慢慢变干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与同伴一起分享观察结果和解释。

5.归纳总结(10分钟)–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供相关的概念和定义。

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核心知识。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升华和凝华实验装置(干冰、热风机、温度计等)
-投影仪或智能教室设备
-实验材料(如冰块、酒精、棉花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冷、干燥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干冰为例,讲解其在保鲜、制冷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升华过程实现。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展开: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1.物理观念:通过升华和凝华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观念,理解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物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形成对物态变化规律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的4.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升华的概念、升华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变化、凝华的概念、凝华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此外,课程还将探讨升华和凝华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具体为第4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教材中的知识点包括: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3.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活中实例分析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条件。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实例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和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冰雕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冰雕作品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和凝华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3)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作品的形成、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升华和凝华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条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实例:冰雕作品的形成、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分析下列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1)冬天,室外的铁栏杆变得很冷。

(2)夏天,冰箱里的冰块逐渐变小。

2. 答案:(1)冬天,室外的铁栏杆变得很冷,是因为铁栏杆表面的水分在低温下直接从液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4.4 升华和凝华教案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其特点;2.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例;3. 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其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其特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例。

难点: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夏天衣物的晾晒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2. 知识讲解:(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升华过程中,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分子间距离增大;凝华过程中,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分子间距离减小。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的例题,如“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这是什么现象?请解释原因。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现象,如霜、露、雾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以及热力学原理。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2. 搜集生活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以及热力学原理,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物态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3.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物态变化过程;2. 教学重点: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如冰雕融化、衣物晾晒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4. 随堂练习:设置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 升华:固态→气态2. 凝华:气态→固态3. 物态变化过程:固态→液态→气态,液态→固态,气态→液态→固态七、作业设计(1)冬天,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会凝结成水滴;(2)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消失。

答案:(1)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温度降低,从气态变为液态,发生凝华现象;(2)樟脑球在衣柜里逐渐变小,是因为樟脑球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时,我会结合教材和实验设备,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和规律。首先,我会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它们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然后,我会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条件。接着,我会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最后,我会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作业小结等环节紧密相连,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这种详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我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例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时,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冰块的升华速度,水蒸气在不同温度下凝结成水滴的速度等。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后,我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收获,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b)结合终结性评价,评估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关注升华和凝华现象。首先,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衣服在冰冻的情况下变干的情况吗?有没有注意过冬天窗户上的霜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5.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设计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可能尚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d)知识巩固: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形式,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e)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学习升华和凝华的常见生活实例,如冰冻的衣服变干、霜的形成等,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4.4升华和凝华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能力目标1.经过察看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

2.经过辨别生活中常有的物态变化现象,培育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关怀环境,乐于研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2.经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育学生赏识色彩美的能力。

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认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说。

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认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说。

教课理念自主学习、合作沟通、议论研究。

教课方法采纳边学习、边实践、边察看、边剖析、边议论、研究,要多思虑、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质;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沟通的学习方法。

教课准备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第一从复习着手,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

让学生回想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互相转变,液态随和态的互相转变,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而后让学生猜想固态随和态之间物态能否能够互相转变呢?二、学习新课(一)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疏组实验──—合作研究《人工造“雪”》关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良;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求情楚实验器械,提示学生在试管中加少量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轻轻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可以涉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许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

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九降温后当心拿出筷。

同时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察看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剖析,最后概括得出结论。

察看物理现象。

把察看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边空格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领略自然界中6种物态变化的美妙与和谐。

2.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知道物质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中的应用。

升华和凝华是6种物态变化中的两种,与前面已讲的4种物态变化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既是前面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延续,又为下一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好准备,并为后面学习物质的结构和属性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的编排思路大体是:实验→分析→应用。

教材首先由一组生活场景(图4-33)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活动1”和“活动2”中的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最后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现象,如“STS”中的“人工降雨”等。

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浏览”还介绍了“等离子态”和“中子态”。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升华和凝华不再是仅停留在介绍现象上,而是强调了实验探究过程,把“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这个实验作为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增加了“人工降雨”、“等离子态”和“中子态”等内容,密切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的联系。

本节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往往视而不见,在小学自然课中也没有学过,所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很多气态物质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升华和凝华现象一般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断,来确认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意从生活实例和实验入手,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为此,做好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教好本节课的关键。

课前要精心准备实验,确保实验成功、效果明显,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
的指导,启发点拨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自主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教科书图4-33及相关文字说明,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意识到物质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从而引出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

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1)每幅图中物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这几种现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共同点: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了变化,由此引入升华和凝华。

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出课题。

如播
放以下录像片:(1)烈日当空,久旱无雨,
为了解决旱情,过去人们往往摆起香案,祈
祷“龙王爷”恩赐,结果滴雨未下;而现今,
用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
下起了大雨。

学生不由产生疑问:这种固态
物质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促使雨的形成?这样不但引入了课题,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破除迷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歌舞晚会上,为了渲染气氛,舞台上有时也喷撒这种固态物质制造“白雾”。

这种“白雾”又是怎样产生的?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出:以上两例中“雨”和“烟雾”的形成,除了包含前面学过的“液化”现象外,还跟另一种物态变化——升华有关,由此引入课题。

图4.4-1
还可以通过复习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总结:你学过哪些物态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如图4.4-1所示的框架图。

学生(或教师)结合框架图提出问题: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引入课题。

升华
活动1 固态能直接变成气态吗
“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碘的升华过程,认识到固态能直接变成气态,从而建立升华的概念。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因此对于“活动1”,应组织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该实验若用酒精灯加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酒精灯灯焰的大小与位置调节不当,易使锥形瓶底部温度过高,虽然能产生大量的碘蒸气,却明显地看到固态碘发生了液化,易使学生误认为碘蒸气是由液态碘汽化成的;(2)玻璃片与锥形口密封不严,碘蒸气溢出来,由于碘有毒性,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所以建议用热水加热,具体方法如下:
器材:烧瓶(250ml)一个、烧杯(200ml)一个、橡皮塞、开水、碘。

具体做法:(1)向烧瓶内加少量碘(半药匙即可),用瓶塞塞紧;(2)向烧杯内加满热开水;(3)摇动烧瓶,使碘颗粒均匀地铺在烧瓶底部,然后放在烧杯上加热。

注意事项:(1)开水温度要尽量高,用刚烧开的水最好;(2)向烧杯内加热水要加满,不妨从杯口溢出一点,这样能使烧瓶底部与水面紧密接触;(3)实验中烧瓶外部有少许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影响观察效果,可用抹布及时擦拭。

这样改进的好处是:学生能非常明显地看到固态碘升华成碘蒸气,不会出现固态碘液化的现象;并且瓶塞塞紧瓶口,碘蒸气不会溢出;实验装置简单,易操作,便于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指导:①为了防止有毒的碘蒸气溢出,提醒学生不要打开烧瓶瓶塞;②注意观察碘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特别要看是否有液态碘出现;③实验要注意安全,防止烧伤或烫伤。

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会看到紫黑色的碘晶体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成碘蒸气,学生在惊讶之余真切感受到“直接”二字的内涵,并总结出:固态的碘受热能直接变成气态。

根据以上实验,给出升华的定义。

为了丰富学生对升华的理解,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或自然现象,如:家中使用的固体清香剂,过几天会发现变小了,而家里弥漫着香气;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因为冰没有变成水,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积雪未熔化,但一天比一天少,也是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樟脑丸逐渐变小、消失等等,这些都是升华现象。

凝华
活动2 气态能直接变成固态吗
“活动2”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思考,确认物质能由气态能直接变成固态,从而建立凝华的概念。

对于活动2中的(1),可让学生先对碘停止加热,过一会再观察:冷却后的烧瓶里还有没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在烧瓶的内壁又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对于活动2中的(2),可把冰块和食盐按3:1的比例混合,放入搪瓷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层霜是从何而来?
活动后,组织各小组汇报活动中观察的现象,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在活动A中,冷却时,紫色碘蒸气立即消失,没有经过液态,直接变成固态碘;在活动B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搪瓷杯,直接凝华成固态的霜。

仿照升华的定义,让学生说出凝华的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为了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演示人工造“雪”实验:在封闭烧瓶中插有小树枝,内放一些樟脑球粉末,先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后让学生观察树枝上出现了
什么?分析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欣赏到“雪”的自然美,领悟到物态变化的神奇,产生对物理的热爱之情。

还可让学生讨论白炽灯泡发黑的问题,给每组学生发放一只新灯泡和旧灯泡,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讨论旧灯泡玻璃变黑的原因。

关于“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要吸热或放热;那么,固态碘升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气凝华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由小组学生代表汇报,汇报不全面或有不同的结论,再由其它小组补充、完善,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会答出:固态碘升华过程中要用热水加热,说明升华的条件是吸热;碘蒸气凝华过程中进行冷却,温度降低,说明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然后联系实际,用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霜是在什么样的温度下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内表面。

)为什么?(室内的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时放热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而室外的气温很低,与玻璃的温度相等,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向玻璃放热,所以外表面不能形成冰花。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关于“STS”中的“人工降雨”,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自学,
然后总结:其中包括哪些物态变化?并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

教师还可补充说明: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运输食品时往往放一些干冰,可使食品箱内的温度降低,防止食物腐烂变质。

本节课最后可利用方框图(如图4.4-1所示),让学生总结6种物态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并从中体会6 种物态变化的美妙与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