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案讲解
高三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高三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内容】高三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了解凝华和升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凝华和升华的实验方法及其实验现象;3.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凝华和升华的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凝华和升华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凝华和升华的实验现象,掌握凝华和升华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入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2.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凝华和升华,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讲解凝华和升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通过教科书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凝华和升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凝华和升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介绍凝华和升华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的讲解1.介绍凝华的实验方法:用冰毛玻璃冷却水蒸气形成水滴;2.用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凝华的实验现象;3.介绍升华的实验方法:用热板将固体冰干转化为水蒸气;4.用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升华的实验现象。
四、探究凝华和升华的规律1.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凝华的实验;2.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3.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出凝华的规律;4.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升华的实验;5.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6.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出升华的规律。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1.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回顾;2.布置凝华和升华相关的练习。
【教学反思】凝华和升华是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密切相关,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观察和探究,更能深入理解凝华和升华相关知识。
同时,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方面应尽可能细致和简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熟练操作。
升华和凝华的案例分析教案

本教案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了解升华和凝华两种化学反应的区别与应用,同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升华和凝华两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升华和凝华两种化学反应的不同点及各自的应用领域。
3.通过研究案例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反应的本质。
4.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学习安全实验操作规范。
二、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两种化学反应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升华和凝华反应的本质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1.引入(10min)讲师通过引入一组生动有趣的升华和凝华反应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鲜的雪花飘落在地面上,而当阳光下晒照,这些雪花会直接转化为水汽,而不是先变成水滴然后再蒸发。
案例二:在电脑散热器或汽车引擎的散热器中,也常使用升华和凝华反应来帮助降温。
2.知识点介绍(10min)讲师介绍升华和凝华反应的基本概念及不同之处,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线索。
3.案例分析(30min)小组分为A、B两组,每组学生阅读一份某化学公司的实际案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部讨论:①该案例中体现了哪种化学反应(升华或凝华)?②该化学反应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③该反应在该公司产品中的应用原理是什么?④该公司在实际生产中是否涉及反应条件的控制?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案例A:某化工公司生产的某种高效杀菌剂,其中加入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遇到空气时能够在瞬间转化为气态,迅速游走在空气中,将容易被细菌感染的粉尘和微生物一并转化为无害的水分子,进而分解。
案例B:某大型制药公司生产的某种口服药物,其中要求加入一种某保鲜剂成分,该成分可以极快速度进入口腔后形成液态,然后通过口腔黏膜迅速被吸收入血液循环。
4.案例解析(20min)讲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重点解析几个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升华和凝华反应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初中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3.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存在哪些状态?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2. 提问:气态和固态之间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释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的原因。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升华和凝华现象,如碘升华、霜的形成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总结学生提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升华和凝华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和转化过程。
2. 强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课后总结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实例和课堂互动,使学生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
同时,要加强练习题的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二、具体步骤:(1)布置同学们课前复习归纳。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
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
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
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关于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关于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现象。
案例分析法:分析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升华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升华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升华的定义。
升华的现象。
升华的例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升华的定义和现象。
实验演示法:演示升华的例子。
第三章:凝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凝华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凝华的定义。
凝华的现象。
凝华的例子。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凝华的定义和现象。
实验演示法:演示凝华的例子。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原理。
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现象。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原理。
实验演示法:演示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现象。
第五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原理。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实例和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设计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实验。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升华和凝华的原理。
6.3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
实验操作法: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
第七章: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升华和凝华教案:巧妙设计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升华和凝华教案:巧妙设计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给学生以新的认识:对物质状态变化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即物质状态变化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并掌握凝华和升华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个人、小组、团体意识与能力,建立团队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凝华和升华状态的概念,了解其发生的物理原理,同时了解凝华和升华对环境和生产的意义。
2.理解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3.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凝华和升华的概念理解困难。
2.学生缺乏实验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凝华过程,如在深冬的时间将水倒入一个小碗里,静待几分钟,发现碗里的水会凝结成冰块,向学生询问这是为什么?引出凝华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2.拓展知识讲解“物质状态变化”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引入分子运动学的内容,并结合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了解分子的微观运动。
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温度、压力等其他因素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3.实验环节实验一:凝华实验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凝华状态,并根据实验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应按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凝华的产生并外观描述凝华物。
学生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凝华状态的物理原理。
实验二:升华实验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升华状态,并根据实验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应按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升华的产生并记录温度、压力等实验数据。
学生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华状态的物理原理。
4.总结归纳小组之间展示实验成果,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不断互相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认识。
五、教学手段1.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
2.实验操作手册和实验记录表等。
3.PPT课件等多媒体教具。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初中物理凝华升华教案

初中物理凝华升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凝华和升华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条件。
2.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凝华和升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凝华和升华的定义及其特点。
2. 生活中的凝华和升华现象。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凝华和升华的理解和区分。
2. 学生对生活中凝华和升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碘酒、酒精灯、玻璃板、冷凝水等。
2. 教学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凝华和升华现象,如霜、露、雪、冰雕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的特点和原因。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凝华和升华的定义: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2. 讲解凝华和升华的特点和条件:凝华需要温度降低,升华需要温度升高。
3. 举例说明凝华和升华的现象,如碘的升华和凝华。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凝华和升华的特点。
3. 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生活中的凝华和升华现象(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凝华和升华现象,如霜、露、雪、冰雕等。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用物理语言解释这些现象。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学生总结凝华和升华的特点和条件。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凝华和升华的定义、特点和条件。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了凝华和升华现象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2.讲解升华过程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原理,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干冰升华等。
3.讲解凝华过程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原理,如霜、雪、雾凇等。
4.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窗户上的霜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
1.完成课本上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共计20题。
2.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描述,并分析其转化条件和伴随的热现象。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升华或凝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展示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霜的形成等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利用实验、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升华和凝华的直观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冰块融化、碘酒挥发等实验,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知道它们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特点3. 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教师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阐述它们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如碘加热升华、冷水滴在热板上凝华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雪融化、衣物晾晒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现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研究:让学生探究升华和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异同。
2. 科普阅读:推荐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升华和凝华两种物质转化过程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3.能够区分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之间转化的两种过程。
升华是指固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不经过液态的过程;凝华是指气体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不经过液态的过程。
2. 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升华的特点: - 固体升华到气体时,通过增加温度和/或降低压力来实现;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吸收周围的热量; - 升华速度受温度、压力和固体性质的影响。
凝华的特点: - 气体凝华为固体时,通过降低温度和/或增加压力来实现;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释放热量给周围环境; - 凝华速度受温度、压力和气体浓度的影响。
3. 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升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 实验方法:将固体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使其升华为气体,收集气体; - 实验条件:温度高于固体的升华温度,压力低于固体的气化压力。
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 实验方法:将气体样品冷却至低温,使其凝华为固体; - 实验条件:温度低于气体的凝华温度,压力高于气体的气化压力。
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升华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雪在寒冷的冬天升华,无需融化成液态;- 冷冻食品中的冰块直接变为水蒸气,不融化成水。
凝华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水蒸气凝华成露珠,滋润植物表面;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云和雨,形成降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引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实验方法和条件,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3.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际过程,加深对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第二章: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2.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升华和凝华的驱动力。
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的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描述。
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让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拓展。
升华和凝华的前沿研究。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凝华和升华的差异一个物质的教案

【前言】凝华和升华这两个词汇作为物理化学领域中常用且较为重要的概念,是化学教学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之一。
这两个概念涉及到相变状态的变化,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现象和规律,认识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以及组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凝华和升华这两个概念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份具有启发性和交互性的物质教案。
【正文】一、凝华和升华的定义凝华(Condensation)和升华(Sublimation)是物理学上表述物质在非常低温或特殊条件下发生相变过程的两个概念。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化为液态或固态的过程,也可指液态从高温下的相转化为低温下的晶体状态。
升华则是指物质直接从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与蒸发不同,蒸发是指液态物质转化为气态,而不是固态物质转化为气态。
二、凝华和升华的区别凝华和升华的主要区别在于相变过程中的转化路径和发生的条件。
凝华是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而升华是固态转化为气态。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比它们的差异:1.转化路径凝华和升华的转化路径是不同的。
对于凝华,物质会从气体直接变成液体或固体。
就像水蒸汽冷却后变成水,或者水汽冷却后成为霜、雪等。
对于升华,物质会从固体直接变成气体,而不会经过液态的阶段。
例如,冰在低于零度环境下发生升华的变化,直接成为水蒸汽。
2.条件不同凝华和升华发生的条件也是不同的。
凝华需要低温条件,一般来说是高压低温下才能让气体转为液体直至固体。
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达到凝华状态所需的温度压强条件也有所不同。
而升华一般需要低压、低温的条件,只有达到这样条件的物质,才能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例如,硫化氢等化学物质的升华需要特殊的环境而进行。
3.状态不同凝华和升华的状态也是不同的。
凝华通常涉及气态,液态和固态的转变,而升华只涉及固态和气态的转变。
凝华是由气态或液态转化为固态,而升华是由固态转化为气态。
4.动力学机理不同凝华和升华的动力学机理不同。
凝华涉及气体中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包括分子碰撞和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改变。
1.4 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物理观念:(1)了解升华和凝华。
(2)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科学思维: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碘的升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升华与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
教学难点:人造雾凇实验。
试管、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碘、樟脑球、茶丸、挂图、烧杯、热水等。
新课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讨论。
知识点一升华1.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4-1,启发学生思考:下列的生活现象同学们观察过没有?(1)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2)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思考一下,它们都到哪去了。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出做实验验证猜想。
2.进行实验让各小组按照教材图1.4-2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试管密封要严,由于碘蒸气有毒性,碘蒸气溢出来,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引导学生观察:(1)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学生回答: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紫色的气体产生。
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碘。
教师总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并重新解释教材图1.4-1的现象。
知识点二凝华1.完成上面的实验后,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和交流。
2.学生小组总结:紫色的气体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
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碘。
3.仿照升华的定义,让学生自己说出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教材图1.4-3所示的现象。
5.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各小组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回答: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凝华需要放热,因为将试管放入凉水中出现了固态碘。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如冰块、干冰、加热器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雕、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出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3)讲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冬天呼出的白气等。
4. 实验演示:(1)演示冰块升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升华过程。
(2)演示干冰升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升华过程。
(3)演示凝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凝华过程。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升华和凝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应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自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3. 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运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升华和凝华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3.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物理教案之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条件3.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和条件,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季窗玻璃上的冰花,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问题。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3. 分析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条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4. 讲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冰雪融化、衣物晾晒、食品冷冻等。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利用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
3.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区分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应用。
七、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流程:a. 导入新课(10分钟)b.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15分钟)c. 分析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条件(20分钟)d. 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e. 课堂互动(10分钟)f. 总结本节课内容(5分钟)g. 布置作业(5分钟)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及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是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3. 分析升华和凝华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资料,分析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 讲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讲解升华过程中吸热和凝华过程中放热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其应用。
2. 思考和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结合实际提出应用建议。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材料科学等。
2. 介绍升华和凝华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冷冻干燥、升华印刷等。
3. 探讨升华和凝华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冰晶的形成、血液冷冻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升华和凝华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见解。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设计
修改与补充
引入:师: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常见物质一般分为哪三种形态呢?
生:固态、液态、气态。(展示ppt)
师:我们把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物态变化,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ppt)
师:固态变为液态?
生:熔化;
师:液态变为固态?
生:凝固
师:液态变为气态?
生:汽化
师:气态变为液态?
生:液化。
师:那么我们来看下这个物态变化的图,思考下是否存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变为气态?
生:可能存在。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碘的物态变化来验证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现象。
师:请同学用2分钟观察26页图1-25并阅读图右边文字部分的内容,了解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目的。
生:普通灯泡的灯丝材料是钨,在灯泡工作时,灯丝温度很高,构成灯丝的钨在高温下升华,导致灯丝变细;钨蒸气不断在灯泡壁上凝华,导致玻璃壁发黑。
师: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一些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学习了再分析的这类问题的时候要关注这种物质的初状态还有末状态,中间是否有液态的物质出现,并且还要关注整个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的情况,这可以解释发生物态变化后周围的温度变化情况。同学对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掌握了呢,
现在在找同学来说下停止加热后的现象:
生:2.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内紫色的碘蒸气逐渐减少,烧杯内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碘。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生:碘蒸气可以直接变为固态碘。
师:我们把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板书凝华的定义)
师:在碘的凝华过程中,我们停止加热让碘蒸气冷却温度降低,说明碘的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呢?
生:实验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碘、玻璃片、火柴。
师:实验步骤:在烧杯中放入固态碘,然后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师:实验目的:观察碘吸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盖烧杯的玻璃片上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和变化说明了什么。
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出现液态的碘。
师:实验视频大家已经看完了,那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呢,先找同学来分享一下加热后的现象?
生:气态。
师:它原来是什么状态?
生:固态。
师:在这个过程中有液态出现吗?
生:没有。
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放入冰箱中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生:升华。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观察一下干冰的升华现象,看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干冰,干冰是一种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极易升华。
师:大家看下干冰是不是慢慢减少,最后消失了,说明它变成什么状态了?
师:冬天我们起来看见地上的霜,常会说下霜了,能不能理解为霜是从天而降的呢?
生: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小冰晶,不是从天而降的。
师:灯泡大家都见过吧,那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过,灯泡永久了之后灯丝会变细,玻璃壁会发黑,这是为什么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提示一下大家,灯丝的材料是钨,钨的熔点是3410℃,灯泡工作的时候温度是2000℃-2700℃,既然没有达到熔点为什么灯丝会变细,应该是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之后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呢)
(4)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6)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
7.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A.凝华、凝固、汽化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
堂清内容
1.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_______叫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升华过程热(填“吸”或“放”),凝华过程热(填“吸”或“放”)
五亩一中八年级物理学科电子教案设计
主备教师:严当增副备教师:赵佼佼月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生:气态,
师:它原来是什么状态?
生:固态。
师:固态变为气态说明它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生:升华。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升华需要吸热。那大家想想,这个干冰升华周围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可以结合之前我们学习熔化,蒸发吸热后温度的变化。
生:温度比其他地方温度低。
师:所以干冰在生活中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人工降雨。(看ppt)
4.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5.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6.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1)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
(2)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
(3)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开化”了。
生:1.实验中观察到加热后,烧杯中碘逐渐变少,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师:那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固态碘受热后可以直接变为碘蒸气。
师:我们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板书升华定义)
师:在碘升华的过程中给碘加热,说明碘的升华要吸热还是放热呢?
生:吸热。
师:吸热。(板书升华的特点)
生:放热。
师:板书凝华的特点放热。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四种物态变化,加上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两种,大家看这个物态变化的示意图就很完美了。今天我们就以升华和凝华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板书课题)。(展示ppt)
师:我这里有固态的白色的物体,我们传给同学来闻一下它的气味,猜出是什么了吗?
生:樟脑丸。
师:我们闻到了樟脑丸的气味说明樟脑丸变成了什么状态?
请同学解释一下图:1-24,冰冻的衣服会变干、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找一下哪些是升华现象,哪些是凝华现象。(ppt)
板书升华定义:
升华和凝华特点:
凝华定义:
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知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方法。
C.清晨大雾的形成D.霜的形成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视频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有利于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生活中常见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