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及培养路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3.12.26•【文号】•【施行日期】2003.12.2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才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12月26日)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1.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
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人才工作正处于需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
必须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使人才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影响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影响研究概述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高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也改变了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方式。
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人才培养与高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影响1.1 人才需求的多元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需要具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1.2 专业技能的更新迭代高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所需的专业技能也随之不断更新。
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发展。
因此,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其适应新技术和新发展的能力。
1.3 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支持。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实现创新。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2.1 教育体系的改革高技术产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于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因此,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同时,还应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引进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提高教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培养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
2.2 产学研结合的推进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紧密相连,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适应高技术产业需求的有效途径。
要使产学研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
21世纪,科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要求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怎么做
21世纪,科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要求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怎么做21世纪,科技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探索前沿科技: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新的科技技术和应用,积极跟进国际前沿科技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2、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工作者应该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科技研究和开发,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3、注重技术应用:科技工作者应该注重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进步。
4、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工作者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推动国际合作:科技工作者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科技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
总之,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应该积极应对21世纪的科技挑战,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人员如何响应我国当前的四个面向科技发展路线?1、研究方法创新:说明项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相较于已有研究具有创新性和优势。
可以介绍如何通过新的实验技术、数据分析方法或算法,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或者如何解决现有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向创新:阐述项目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或应用领域的新颖性和前瞻性。
可以介绍项目是如何拓展现有研究领域的边界,或者如何解决现有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领域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成果。
3、研究成果创新:突出项目预期的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点。
可以介绍项目在相关领域中的突破性发现或技术发明,以及这些成果如何填补知识空白或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4、合作模式创新:强调项目所采用的合作模式或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性。
可以介绍项目如何与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实现跨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转化。
高新技术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
高新技术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人才的竞争日益成为决定国家实力的关键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技术人才是关键,是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技术人才仍存在大量的缺口,不但人数较少,而且平均年龄偏大,知识和技能日趋陈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将持续增长,高技术人才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急需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培训。
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因此,谁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需要大量具备一定理论与技术水平的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也需要大量精明强干,身怀绝技的人才。
关键词:高新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高技能人才是指处于生产、运输、劳务等各方面岗位第一线,精通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高超操作技能,能够在工作中解决技术和工艺上的难点问题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速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大力培养高技术人员,是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产品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正在加快,并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急需加快“中国制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高新技术背景下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我国高技术人才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技术人才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首先,高技术工人是现代工业的中流砥柱和主要力量。
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他们是把决策和操作层面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是把设计、指挥、决策和管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是把上述科技手段与下面的大量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桥梁。
中国人才引进计划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制造业升级
通过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技能人才 ,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 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计划实施范围和对象
实施范围
全国范围内,重点针对制造业发达地 区和关键领域。
实施对象
国内外高层次技能人才,包括专业技 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
计划实施方式和步骤
实施方式
通过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 进政策,加强与国内外人才市场的合 作,吸引和留住优秀技能人才。
优化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完善培训设施
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先进的培训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培训效果 。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制造业升级的需求,优化技能人才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操作和新技术应用 的培训。
加强技能人才引进和留用政策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政府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吸 引国内外优秀技能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 。
加强技能人才留用措施
加强留用技能人才的措施,如提供住房、子女教 育等福利,为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 境。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制造业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进行本 土化改造,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VS
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政府通过提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福利 保障等措施,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降低 人才流失率。
04
中国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成果和影响
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成果
技能人才数量增长
技能人才结构优化
中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引进和培养, 使得技能人才数量大幅增加,满足了 制造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如何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如何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企业高端人才,是凝聚智慧和力量的人才高地,其在引领企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你们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1 搭建参政议事平台,给地位,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推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智囊参谋作用建立四项制度,大力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民主科学决策和参政议事中的作用发挥。
一是建立高层次专家库制度。
建立包括企业首席专家、专家、各类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内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坚持重要生产运行和技术论证会邀请高层次专家参加制度,及时就科研生产及经营发展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技术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团队制度。
以企业核心业务和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组建由首席专家、专家牵头负责的研发团队,全面参与企业科研立项、研究、总结、验收、评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切实发挥高层次专家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
三是建立党代表、职工代表参政议事制度。
在企业党代表、职工代表的选举工作中重视选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党员代表大会、职代会等形式,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项目论证、课题研究、科技攻关、学术指导、后备人才培养等重要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技术领域的优势和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注重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选拔各级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地位。
明确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班子,共同参与班子重大事项的决策,以此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有效渠道。
2 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委重任,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科技进步中的技术领军作用建设干事创业工作环境的关键,在于搭建创业载体,构筑发展平台,为人才建功立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探索建立“重点选拔、积极培养、合理使用、有效激励、人尽其才”的人才成长链条。
大力实施“三提高三优先”人才培养优惠政策,即努力提高政治待遇、福利待遇、奖金待遇,优先参加职称晋升、进修培训、健康疗养。
浅谈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开发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人才 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劳动人事 制度已严重束缚了我国的人才战略,阻碍 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从根本上打 破干部、工人的人为身份界限,在全社会 范围内消除干部、工人的身份差异,推行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职业、岗位为基础的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制,推行能够与外 部 劳动力 和人 才市 场相衔 接的 单位 内部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推行以人为本,注重 员 工能力 建设 的单 位内部 人力 资源 管理 制度,树立以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念。只有
我国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分析
缺少对技能人才价值的正确认识。我 国长期以来对技能人员的价值评价错位, 从而导致对其激励不足是我国现阶段技能 人员严重短缺的根本原因。我国传统的劳 动人事管理制度是“轻职业,重级别”的人 事管理制度,其核心是把员工分为工人和 干部两个群体,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均拥有 干部身份。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受到重视,并 且拥有多种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而属于 工人 群体 的高技 能人 员不 仅没有 社会 地 位,而且极少有提拔的机会,一般只能干一 辈子工人。在这一管理体制框架内,高级技 工乃至技师的收入在很多企业甚至不如级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制定了“三年 五十万”的新技师培养计划,即“从2004年 到2006年,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行业技 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实施50万新技师培 养计划,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培养一批 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 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 人才,并以此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 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梯次发 展。”此外,作为技能人才使用主体的企业 也应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加大人力资本的 投入。企业应该积极建立技能员工进修和 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 努力营造一支技能人才生力军。
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丹,康健.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 才培养的探讨[J】.前沿,2012.11. 【2]李丹.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D].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3.12.
【31闫飞.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D].10月号下(总第475期)
中培训等形式培养出来的。现在高级技能人才
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加快对高技能 人才的培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亟待解决的t01 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 养现实状况的探讨,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技 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我国 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装备制造业;对策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 合作课题“河北省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RSHZ一201 3-0301 4)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现状与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7月22日 当前,发达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低碳 经济”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对我国装备制造 业发展形成巨大压力,装备制造业中的高端装 备制造业将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和科技竞争 的焦点。但是,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遇 到了人才缺乏的瓶颈,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 存在诸多问题: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短缺;高 技能工人比例较低,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技术 工人的技能等级偏低,技术素质亟待提高;高 技能人才流动性比例逐年上升,尤其国企的高 技术人才流失较严重等。基于此,必须加快对 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含义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到现在为止,尚没有统 一的定义。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指的是掌握 从事复杂职业劳动的技能,具有职业技术特长 的劳动者。我国的高技能人才是按照国家职业 标准,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中级及以上 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但是,有部分劳动者虽 然没有得到相应证书,但仍然具有高超的技 能,我们也可以界定为高技能人才。本文所定 义的高技能人才指的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 掌握了现代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
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制造业来说,培养和引进合适的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 适应技术创新的需求:制造业正处于技术创新不断推进的时代,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人才能够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挑战,并推动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2. 强化企业竞争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和人才。
通过培养具备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企业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 推动产业升级: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不断迭代和升级。
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制造业可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高附加值领域的转型升级。
二、人才培养的挑战1.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制造业竞争激烈,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一大难题。
许多人才倾向于选择高科技行业或互联网行业,而不太重视制造业。
这导致制造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2. 教育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在制造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教育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三、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1. 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制造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大力支持职业学校建设,提高品质,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培训适应制造业需求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2. 加强产学研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培养制造业人才的有效方式。
学校可以与企业开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接受培训;同时,企业也可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实际案例和经验。
3. 推动技能人才培养:除了高层次人才外,技能人才对于制造业同样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并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评价和认证。
四、人才引进的重要性1. 补充人才短板:制造业在高技术领域常常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高技术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
高技术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高技术制造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变化,高技术制造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高技术制造业中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
一、高技术制造业人才需求的特点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密切相关。
在高技术制造业中,人才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高技术制造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由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其次,高技术制造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不断开拓新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企业的发展。
再次,高技术制造业对人才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团队合作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人才。
最后,高技术制造业对人才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较高。
由于高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和产品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技术和工作要求。
二、高技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措施针对高技术制造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来进行人才培养。
首先,高校和职业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技术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的调整。
其次,要加强高技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与实践结合。
高技术制造业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再次,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技术制造业中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高校和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的重要性(一)人才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这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今世界,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 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钱学森,他心里系着“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合称为“三钱”.是我国的高科技人才让中国扬眉吐气!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您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衰,人才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进入新时期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日新月异,而人才作为高技术的创造者,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我国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人才问题是关系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抓好人才强国的实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因此,我们要实施人才兴国,人才强国,我们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化国家.在现在这个时代,人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要做大,就要重视人才。
如果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搞企业,人才就是成功的保证。
如果想把企业做大,不想当一个小作坊主,那就必须重视人才。
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下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下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下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并着重分析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 市场需求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成为新常态。
消费者对高品质、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正在飞速增长。
这为高技术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推动了其发展。
2. 技术创新加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大量投资用于科研和技术研发,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技术创新不仅加速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还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增强了行业发展动力。
3. 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税支持、人才引进、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政策的积极推动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机遇。
二、挑战1. 技术水平提升压力随着全球技术竞争的加剧,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着技术水平提升的巨大压力。
虽然中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水平提升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 人才短缺与培养难题高技术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高,但目前中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竞争也使得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变得困难。
人才短缺与培养难题不仅制约了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也是制约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瓶颈。
3.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着由“大而全”向“特色化、精细化”转型的挑战。
部分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了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整体竞争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人才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人才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支撑力量。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才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首先,人才是现代化的基石。
无论是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还是经济转型,都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加强科研投入和科研机构改革,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领军人物。
这些科研人才的不断涌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其次,人才是社会创新的源泉。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中国正积极构建创新型国家,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中国不断涌现出一大批在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再有,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必将伴随着庞大的经济系统运行。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不断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无论是高技术、高级工程师还是熟练工人,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同时,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这些外籍人才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式。
最后,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
中国注重人才在文化、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加强对艺术、人文、教育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中国的文化事业和社会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人才的涌现和成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层次的支撑。
综上所述,人才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通过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中国在经济、科技、创新、文化和社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谈培养新型人才的途径
( 津工业大学 科技 处 , 津 306 ) 天 天 0 10
摘
要: 分析探 讨 了高等教育为 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提供 新型人 才支持 的途径 , 出必须改 变传统 的教 育模 式 , 培 提 把 养具有创新精神 和创新 能力的人才作 为高等 教 育的终极 目标 , 狭 窄的 专业知 识技 能教 育转 向综合 素质 从
发展 现状 及趋 势 , 力探 索 高校 新 型人 才 的培 养途 径 . 努
的周期 越 来越 短 , 科技 与经 济呈 现一 体 化发 展 . 由此 在
1 高新技 术产 业现状
近 几年来 , 国高新 技 术产 业 飞速 发展 , 为 科技 我 作 与经 济 相结 合 的高 新技 术 产业 开 发 区成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最 引 人注 目的形 式 . 国高 新 技 术 产 业 虽 然 比 发 达 我
t d ae p oe son l o h v n o a ie s ii n a iiy,an h ul a g h n ro e c to f o e uc t r fs i as wh a e i n v tv p rta d b lt d we s o d ch n e t e a r w du a in o
t c n lg n o t e c mp e e sv d c t n o u l y e h oo i t h o r h n ie e u a i fq a i . y o t
Ke ywor s: e hih t c idu t ; n w y fp oe son s; me n d n w g e h n sr y e tpe o r fs i a l as
组 织 、 理 高新技 术 生 产 体 系 的人 才 以及 编 制 有 效 生 管 产 工 艺并 将 研究 、 发 、 开 设计 人 员 的抽 象设 计加 以具体 化, 以便 最 终转 化 为 现 实产 品 的 , 者 能 够 操 作 、 试 或 调
高技术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
高技术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正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然而,随着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探讨高技术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并提出一些培养人才的措施。
一、高技术制造业的人才需求高技术制造业是指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为基础,以科学管理和高效生产为手段的制造业。
它在工艺、生产流程和设备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拥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来支撑和推动发展。
首先,高技术制造业对于研发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研发人才能够有效地改进和开发新的产品和工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其次,高技术制造业对技术操作人员的需求也非常大。
这些人员需要熟悉和掌握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能够高效地操作和维护设备,保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高技术制造业还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合理规划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要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高技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为了满足高技术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人才,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与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
学校应结合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其次,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可以参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活动,提供实习和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需求和要求。
同时,企业还可以组织内部培训和轮岗,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此外,政府也应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资源。
高技术高质量人才发展实施方案
高技术高质量人才发展实施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高技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加重要。
下面是一个高技术高质量人才发展实施方案的简要概述:
1.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对高技术领域的职业教育培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合作项目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建立科研创新平台:设立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团队,为高技术领域的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的机会。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和教师互访,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5.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高技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提供奖学金和创新基金等激励措施,鼓励更多有潜力的人才投身高技术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6.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高技术高质量人才评价体系,包括考试评估、项目评审、企业实践等多项评价指标,确
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衡量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可以全面提升高技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满足科技创新和实践应用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工业机械的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解决技术瓶颈和人才缺口
工业机械的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解决技术瓶颈和人才缺口工业机械是现代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工业机械领域面临着技术瓶颈和人才缺口的双重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对工业机械人才的培养与技能提升。
一、培养工业机械人才的重要性工业机械领域是高技术含量的领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工业机械人才,不仅需要注重基础理论教育,还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使人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工业机械人才培养的途径1.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可以为工业机械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一方面,可以改革教育课程,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推行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想提高工业机械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指导。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并提供培训和提升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3. 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业机械领域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工业机械人才的培养和技能提升。
一方面,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解决工业机械人才缺口的措施1. 引进人才当前工业机械领域人才紧缺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通过引进人才来解决。
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如引进海外人才、招揽高校毕业生等,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工业机械领域的工作。
2.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除了引进人才,还需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能比赛等方式,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人才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适应工业机械领域的发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及培养路线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参与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技师翟长青……他们不仅是我国产业大军的一员,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他们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让产业大军向人才高地迈进,让产业大军不断涌现高技能人才。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紧紧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舆论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发挥作用,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加快自主创新,主体在企业。
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没有这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再先进的科技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谈不上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品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实践证明,高技能人才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金牌工人”许振超创造的“六连环”工作法和集装箱桥吊高效操作法,极大地提高了青岛港集装箱公司的工作效率,为企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创新尖兵”罗东元在铁路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中,完成了10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得数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效益、节省投资超过3000万元。
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是高速动车组和国内外城市轨道车辆研制的主导企业,拥有大批高精尖数控设备。
这家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创造条件让技术工人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发展。
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机械手班在班长谢元立带领下,全员学习机械手操作和编程技能,不但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还自主开发编制了多种小件焊接的操作程序,使动车组构架小件的机械手焊接比例达到95%以上。
更可喜的是,一批技术工人在这种编程实践中经受了锻炼与考验,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高手。
在全国,各产业行业的众多企业通过组织立项攻关、难题招标等形式,向技术工人交任务、压担子,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发现和使用人才。
在应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高技能人才同样发挥了作用。
山东省诸城市拥有600多个工种的高技能人才1.1万多人,占职工总数的11.2%,分布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商业服务、建筑建材等行业的中小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到来时,广大高技能人才利用自身优势,改进传统工艺,推进技术创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小革新、小改进、小发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升级。
仅在2008年下半年,全市就创造新技术、新工艺125项,为企业节约成本3500万元,创造价值6000多万元,有效减轻了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实际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来保证,既需要具有开拓能力的企业家、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级专家,同时也需要具备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以及各类实用人才。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广大劳动者开辟技能成才的广阔通道,不断提高技能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也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方阵中的重要一员自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近7年时间里,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视政府引导,提速高技能人才培养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在中国苏州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博览会上指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通过长三角、珠三角招工难的现象,体现得更加突出;在下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更会形成重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类似挑战,早在2006年,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和重大政策措施。
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财政、科技、国资、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参加,还共同成立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司(局)际协调小组,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
司(局)际协调小组已于2009年12月29日召开了首次会议。
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630万人(高级工2122万人,技师423万人,高级技师85 万人),比2006年增加770万人,增长了约40%。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大部分企业逐步开始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制定职工培训规划,加强对职工的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
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零距离”衔接。
目前,依托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全国已有287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各类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以上。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型。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所长胡跃福研究员认为。
科学考核评价,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2008年10月,江西省正式启动实施“江西省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计划从2009年开始,每年投入2300万元左右用于资助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按照这一计划,将对青年高技能人才、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培养给予每人2000元的政府补贴,对评选出的“首席技师”给予每人8000元的政府奖励。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是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关键。
”胡跃福对记者表示。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制度正逐渐得到完善: ——多数省市已经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对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允许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或高级技师考评。
——技师考评更加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一批管理规范、技能人才密集且培养成效显著、鉴定工作基础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开始探索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得到大力推进。
预备技师考核实施办法逐步完善,预备技师考核试点工作已经稳步推进。
——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逐步推广,在加工制造、建筑环卫、饮食服务等农民工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领域,已选择了50多个职业(工种) 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工作。
完善使用和激励机制,促使高技能人才人尽其才人才以用为本。
而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则是用好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纷纷打破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完善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疏通高技能人才的流动渠道,确保了高技能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而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制度的逐步推广使用,使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
——2008年,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范围,首批400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贴。
——北京等十多个省市在企业关键岗位(工种)中积极推行“首席技师”、“首席员工”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挂钩的机制。
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加技能津贴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还给予重奖,并运用股权分配办法,进行长效激励。
——上海、重庆等省市在调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时,对高级技师每人每月增加80-230元不等的养老金。
此外,山西、河南、广东等地在高技能人才落户、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为了促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相关部门还进一步完善了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和表彰奖励制度,几年来,全国共表彰了4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600名全国技术能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发现和选拔了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激发了广大技能劳动者勤练技术、争当能手的热情,进一步增强了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
注重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
到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 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630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770万人。
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夯实人才培养体系是关键。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组织实施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国依托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认定了287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同时,指导东部地区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筹集等多种渠道,建设了一批技术先进、公益性、开放式的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等公共服务。
北京、天津、江苏、江西等地建立了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补贴制度,对参加当地急需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培训的人员给予补贴。
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职工岗位成才。
我国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制定职工培训规划,并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加强对职工的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三是发挥技工院校基础作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各相关部门鼓励和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零距离”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