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不管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还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都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本,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捕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出一些与众不同、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
如在崇州市的中高段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一个“吃西瓜”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捕捉到数学信息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块?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4、大熊吃的多,还是小熊吃的多?5、还剩西瓜的几分之几?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出第1和4两个问题是表面的而且是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就能及时解决;而第2、3和5个问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教师应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当然,还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的“非中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再解决。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经常碰到了很多令我头疼的问题,怎样跟学生相处融洽,怎么样让我跟学生之间建立信任感是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以往的语文复习课我总是自己自导自演,整个教学环节都要由自己完成,这个问题怎么提出,那个环节怎么过渡,整个教学过程怎样设计,为的是让学生兴趣有加——愿学、乐学;为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会学、学会。
可常常事与愿违,学生积极性并未完全提高起来,经常都是我一个人在自导自演,大多数的学生在下面自己做自己的事,而少数的只是在勉强配合。
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总是感觉很漫长,而且一节课下来我跟学生们并没有我所预想的有了进一步的互动与信任。
邹韬奋曾说“凡是学生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看护或教师至多在旁指导或看着,决不越俎代庖,这是要从小就养成他们自立精神。
”于是,我开始改变策略,既然是复习课,学生在学习过的基础上已经对重点知识有了把握,老师这时候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复习之初,我宣布了一个规定:上课时,每个人可以根据老师在黑板上列的单元表格,自由接龙式站起来说出自己找到的本课的重点,把本来复习繁琐无趣的课堂推向高潮,这个活动在调动同学积极性方面很有作用。
而作为教师的我则神笔飞扬,记录下了一个个知识点,总结性地写在黑板表格里,随后同学们看到满黑板的表格时,仿佛自己当时回答问题的精彩表现又一次呈现在眼前了。
这复习活动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最让我吃惊的是许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表现得特别出色,不论知识点大与小、多与少,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加入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中……。
自主复习课堂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性高涨,自然会有新的突破。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真可谓: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将给你一个惊喜。
这样,这种“放”不仅不会“放羊”,反而会使学生越“放”越聪明,越“放”能力越强。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依然有很多老师在沿袭这种旧有的教育方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的变化,学生们对于教育方式的需求也有了发生改变。
在这里,我认为给学生们还一个自主的课堂,让他们有一个更灵活、更开放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教学方式的传统模式是老师把所有的知识内容传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背诵和理解,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单向传输的教育模式,而且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们没有太多发言的机会,这让很多学生感到无法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在传统教育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在班级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育方式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方式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相反,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起到的是一个辅导员的角色,而学生们则扮演着主动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发现的角色。
学生可以自由地参与到授课中,老师的责任是鼓励这种参与,引导学生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们真正地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
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们可以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来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激发了他们思考的热情,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
另外,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老师通过让学生们组成小群体、小团队去探讨问题,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探究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更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组织能力,在一次次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们得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想象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这种教育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更有独立思考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逐渐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发展。
长远看,学生更多的学会从整体上思考问题、具备团队合作能力、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深知在传统教育下的学生们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老师在课堂上阐述知识,学生机械地听着,不断地记忆与复习,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们沉浸在无聊枯燥的课程之中。
而最近所体验到的一次“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次课堂中,老师并没有引导我们学生直接从书本中记忆课程内容,而是引导我们自己思考与发现,并通过自己的发现才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意识到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扮演的是主角角色,而非被动的配角。
老师们应该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真正地学到知识。
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导学习呢?我认为,老师们需要变革自己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和发展,以满足学生们不断变化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与互动,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共同学习。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互相激发思维和创意,开启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自信中成长。
通过这次“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理解到对于老师们,需要更多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来推动教育的进步。
总结来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追求者,需要从各个角度上面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流淌着自己的思考,发扬自己的想象,从而跨出属于自己的学习道路。
在追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追求者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能够从兴趣的角度入手,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
其次是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各自独有的性格、特点和能力,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心得)
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习题课常常是由老师以一种批判式的心态去唱独角戏,学生处于倾听的地位,课堂气氛更是死气沉沉,特别是那些本来就落后的同学自然就会感觉索然无味。
因此,在这次化学习题课中我将课堂还给了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关注他们的感悟和体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现以“重要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例,我简单谈一下这次的教学体会。
例:以丁二烯为有机原料,无极试剂任选,按下列途径合成甲基环己烷。
丁二烯→ A → B → C → D →甲基环己烷
C
7H
4
O
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知识迁移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将学生分成了小组,各组优中差学生均有。
上课伊始,我先做了简单的题意解说,之后给学生交流与讨论以及独立思考的时间,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交流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作为代表进行发言,将本组内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我在旁边对其做出相应的指导和改正,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适当的评价。
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和收获。
课后,我又进行了反思,我认为,除此之外,课堂上还可以再增加小组评比竞争,以便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啊比赛中获取动力,在过程中收获满足,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
①②③④⑤。
教学偶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思路走 , 随机 调控 , 灵感迭
出。 生无所限制 , 维 自 学 思
W a b u o r f t e ? h t a o t y u a h r
W ocnt ] e h a e ]m ?
接下来 的汇报让我一 阵阵惊喜 , 我发
现 了许 多原 本该 发 现 而 没 有发 现 的 东 西 :
于 学 生 的 见 解 , 过 学 生 评 价 , 师 完 全 通 教
实 践 学 习 教 学 理 论 ,对 教 学 行 为 进 行 判 断、 思考 和 分 析 , 而 改 进 自 己的 教 学 。 从 反 思不 能 只 是 一 个 人 “ 门造 车 ” 闭 ,
教 师 之 间 的 交 流 也 很 重 要 。 “ 果 不 是 所 如
教学偶得
也 就 不 必 随 着教 师预 设 的 “ 套 ” 乖就 范 。 没 有 了 圈 乖 束 缚 , 拥 有 了 自 由 , 生 就 师 就能 以平 等 的身份 出现 , 平 等 地 交 流 自 己 的感 受和 意 见 ,相 互 理 解 ,相 互 欣
自然 而 然地 将 单 词和 句 子 结合
a y f f h .M a h r w s b r ・- r it y f t e a o n ・
T a h r W a a o t o r t e e c e : h t b u y u o h r f m1 i s ? a ]e T I b u h m ak a o t t e .
一
有 的教 师都打 开 教室 的 大 门……那 么 ,
辈 子教案不一定 能成为 名师 ,如 果一
学校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开放 自
己 的 课 堂 , 后 与 老 师 们 交 流 。 因 为反 思 课
语文教学反思――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反思――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听了一些课,年轻老师的多,说真的,比我上得精彩得多,但效果不见得比我好。
所以,在语文组我一再表明观点:少讲。
少讲就必须改变观念。
一、不必担心教学任务未完成。
教学设计是死的,教学课堂是活的,锻炼学生思维是真的,提高学生能力是目的;二、不必担心知识点未讲完。
一堂课最好只完成一个任务,强化一个知识点,贪多求全,反而是隔靴搔痒,蜻蜓点水,效果不好;三、少讲,就是让学生先说话,教师后评价,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问题通过全班讨论还做不出来,那还有必要讲标准答案吗?考场上一个学生还能做出来吗?老师能代替做答吗?少讲就必须做好“导”的准备。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阅读,也不是让学生无中心、无目的地争论不休,更不是让学生在课堂里胡思乱想。
而是把被不合理浪费掉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二、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思考、辩论时,一定要有教师的充分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作为教者,也是读者。
作为读者,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作为教者,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估计学生在阅读、思考、辩论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好“导”的准备。
少讲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必须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不能以答对一个题为目的,要以有清晰的答题思路为目的,要把各种不同题型在各种不同的文体的各种不同位置的阅读答题方法思路传给学生,授之以渔。
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
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应该创设适当的情景指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并认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是当前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学习者。
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我们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在座位上听讲。
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很低,授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我们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对待所有学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学习课程和诗集效需要,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还需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而缺少自主选择的权利。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评估方法的创新,给予学生更多的决定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们需要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融入学习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赞扬和认可等方式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效率。
我们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
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教学随笔,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随笔
把课堂交给学生
近期,我新接手二(1)班,我用尽心思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等,当游戏结束后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认真得听我讲课,大多数学生又分心了,各自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我不断的反思,是他们不适应我的上课方式么?还是我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
一天,我试图放手去让学生自学,把课堂交给学生。
如: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怎么画?课本上有图示,我让学生自学,然后自己说说怎么画,学生说着老师画着,画完后我问学生,画对了吗?因为图示强调了画线段用尺子画,从0刻度开始画,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学生都注意到了这点,学生异口同声:“画对了”,我没有立马讲解怎样画。
而是带着学生重新回顾线段的特点:一是直的,二有两个端点。
这时再问学生,老师到底画对了吗?学生恍然大悟:“差了两个端点”。
我顺势加了两个端点,画出了3厘米长的线段,下边让学生自己画5厘米的线段,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学生通过自学,教师引导,学会了线段的画法,带着成功的喜悦自己去操作实践,真正把课堂教给了学生,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启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配角,如果教师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满堂灌,学生听着累,学着吃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听着听着就分心了。
所以,作为新课改下的现代教师,一定跟新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学随笔: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随笔:把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
将课堂还给学生,事实上确实是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注意启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角色。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想实实在在的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
下面我就“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明白得及工作体会,说几点看法:一、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时刻和空间。
教师要科学的安排每一堂课的时刻,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讨论、发言、实践的比例要适当,要有充分的时刻留给学生去摸索。
二、创设适当情形,诱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往往不是专门集中,有时甚至开小差。
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些教学情形,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学习欲望,把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引导他们摸索老师的问题,从而达到把握知识,进展智能的目的。
例如:许多故事性强的文章,采纳表演的形式,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观点性的文章,采纳辩论的形式,也能激起学生的爱好。
三、组织讨论,集体参与。
假如课堂上采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面对的可能确实是极少部分的人,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不用摸索,学习成效专门不行。
因此我经常采纳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参与进来,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效。
小学低段的识字量大,识字课往往比较枯燥,我采纳学生自学,比比谁记得快、谁记得牢、谁的方法好等方法,让学生分组活动。
如此一来,学生都动起来了,知识学到了,课堂也生动了。
对课文的分析,采纳让学生自己读,然后与同桌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没读明白,喜爱那些句子等方式,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再全班交流,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了。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新世纪具有制造性的人才,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制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欢乐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原创版4篇)目录(篇1)1.引言: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2.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4.结论:课堂的成功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正文(篇1)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基石,而课堂则是教育的主要场所。
但是,现在的课堂似乎越来越变得单调乏味,学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低。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参与进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呢?首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然而,这种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相反,如果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也更有动力去探索知识。
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表达观点。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学习资源,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总的来说,课堂的成功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
只有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
目录(篇2)1.引言: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如何让课堂更加高效、有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2.《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书的主要观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理解和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5.结论: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要求我们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基于此,我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也逐步向此靠拢。
记得一次体育课,原来的教学内容是体操和迎面接力跑。
学完体操动作后马上要进行迎面接力跑的游戏了,有些同学说道,就干跑有啥意思啊!再说每次跑都是那个有跑得快同学的小组获胜,没啥劲!我想了想,就让同学们自己想出办法,看怎样能把迎面接力跑的游戏做的有意思,同学们都非常积极踊跃,各抒己见,各有各的想法,他们争得面红耳赤。
我一看时机到了,马上把同学们召集到一起。
让那几个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意的同学说出他们对本游戏的更改,然后,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看哪个方法得到的票数多,就先采用谁的方法进行比赛。
有改游戏的同学说出游戏方法、要求及游戏规则。
我作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马上协助这位同学,把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组。
我也参与到了其中,比赛马上开始了,同学们都情绪高涨非常的积极踊跃,而且都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本次游戏。
比赛结果马上出来了,同学们也都各说出了自己对游戏更改后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学说:“你的游戏改的有点儿不够合理呀!你在愤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男同学和女同学,身体素质有所不同,让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也合理一些!这样赛起来才有意思嘛!"而获胜组的同学就不干了,我们虽然男同学多一些,但也有个子小的啊!我一看既然比赛下去,你们也彼此不服,那咱们剩下的时间就由你们自己支配,去组织你们自己喜欢的游戏。
但是一定要有组织,纪律性?你们还可以提出各自游戏的方法,每个小组进行挑战好不好?听我这么一说,学生的学习情绪马上高涨起来,大家聚在一起,商量着做什么游戏。
一会儿几个小组就商量出来了,有的小组进行跳绳游戏,有的小组,进行踏石过河游戏,有的小组进行跳格子的游戏,还有的小组同意跳皮筋儿,同学们马上行动了起来,他们一个个玩儿的都很开心,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我为自己及时改变教学内容的做法进行了肯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教育著作,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也收获了许多关于如何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的宝贵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关于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所触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
然而,这种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者提出了学生参与度的概念,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中的中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提问、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我应该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次,我对书中强调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有所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应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例如差异化教学、项目式学习和学习档案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再把所有学生都放在同一个标准下评价,而是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评价和考试的思考颇有感触。
传统的考试形式重视知识的记忆和机械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种形式的考试会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作者建议在评价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而不仅仅看重成绩。
此外,作者还提倡使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些评价方式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过分注重分数,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随笔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随笔最近,一直在关注和反思体育课堂组织管理的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从本学期开始,每节课后都进展简单的反思,其实也谈不上“反思”,就是简单记录下本节课的组织方法以及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力争找到不同年级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好的组织方法。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一班的课,按照教学安排,主要教学内容是复习第九套播送体操。
和往常一样,上课前就站在了操场上等孩子们,铃响以后,看到他们从教学楼走出来,远远望去,好似人数不是很多,并且体育委员也变了,等他们来到指定位置,问明白原因后才知道,有局部同学在班里办关于《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的板报,还有的同学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留下了。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自己也不是很奇怪,这个班级之前的课堂也很少来齐过,只是本学期才第二节课,就这样,心理还是有些不太习惯,况且每次人数不定,对于课堂组织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想想,或许这正是对自己课堂管理应变的一种考验。
于是还是以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在复习播送操之前,先玩儿了一个“大小西瓜、大小高楼、大小飞机”的游戏,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每个孩子都很投入。
心想:“人数少,也有少的好处,比拟好管理......”。
还没等我思考完,又有几个同学走过来,喊“报告”。
原来是个别的同学作业补完又下来了。
因为队伍已经站好,我示意让他们站在最后一排,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陆续又有几个孩子过来。
游戏完毕以后,开始复习播送操,按照课程安排,我先喊着口令,让孩子们做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一局部孩子,特别是男生,根本不认真做,再三提醒,依然做不好。
特别是后来来晚站在最后一排的孩子。
当时我在想:“如果这样练习,练再多,估计效果都不会很好,是不是可以换一种组织方法”。
于是,我想到了分组,但又担忧分组后,个别组的积极性不高,就不练习了,之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但又一想,反正集体练习效果不好,何不试一试。
为了更好的组织,我给孩子们做出了以下要求:1、各组要有组长,在组长的带着下练习;2、一组里每个同学动作都要到位,才算过关;3、最后来的同学为一组。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是一个关乎教育本质、关乎学生成长、关乎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议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课堂的本质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主角,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下问题:1. 学生主体性缺失。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这种单向的传授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
2. 学生创造力受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学生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导致创造力受限。
3. 学生个性发展受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形成独特的个性。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把课堂还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 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1. 改变教师角色。
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3. 鼓励学生提问。
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施合作学习。
教师教育随笔400字: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教育随笔400字:把课堂还给学生
店铺:让学生自己在自己的课堂上做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把课堂还给学生》。
之前电访得知,有学生回家反映课堂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太少,学生还没来的及思考我自己就把答案说出来了经过反思,确实是这样,一来六年级的学生比较闷,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总是感觉羞答答的,究竟是不知道还是不敢说,我也不清楚,着急赶进度,担心当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我每次自问自答的情况可能较多。
于是上周课我把ppt内容做了一些删减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写小练笔然后在全班分享。
大家想象力都很丰富,也很乐于分享,一些小练笔比较逗,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一些。
之前因为各种不熟悉,各种怕忘记,我把一些小任务分配到了学生身上,离校签字表、作文本收发都由专人负责。
说实话,时间长了,我都记不清大家的分工了,但是孩子们记得可清楚了,而且超级负责,比如本周六年级班上负责离校签字表的刘君婷同学很早就完成作文了,本可以早早回家,因为心系自己的使命,坚持留在这里,等大家都签完字才回家。
本周第一次把大家留了一小会儿,让他们补在家没有完成的古诗背诵和笔记,大家并无怨言,都能积极完成。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作主,我想这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公众号:小桔灯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随笔:把课堂还给学生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
将课堂还给学生,其实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注意启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角色。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想实实在在的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
下面我就“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解及工作经验,说几点看法:
一、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科学的安排每一堂课的时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讨论、发言、实践的比例要适当,要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
二、创设适当情景,诱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集中,有时甚至开小差。
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些教学情景,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学习欲望,把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引导他们思考老师的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例如:许多故事性强的文章,采用表演的形式,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点性的文章,采用辩论的形式,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组织讨论,集体参与。
如果课堂上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面对的可能就是极少部分的人,大部分学生上课可以不用思考,学习效果很不好。
因此我经常采用分组讨
论,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参与进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段的识字量大,识字课往往比较枯燥,我采用学生自学,比比谁记得快、谁记得牢、谁的方法好等办法,让学生分组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都动起来了,知识学到了,课堂也生动了。
对课文的分析,采用让学生自己读,然后与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没读懂,喜欢那些句子等方式,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再全班交流,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了。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新世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