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高考加分政策解读:平等与公正的法规

高考加分政策:平等与公正的法规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高考一直被视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高考更加公平合理,许多地方和学校相继出台了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是一项旨在照顾特殊群体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举措,其背后蕴含着平等与公正的法规。
高考加分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照顾特殊群体,包括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
这些学生常常面临着不同于城市学生的困境和挑战,由于资源不均衡而受到教育机会的限制。
高考加分政策为这些学生提供了额外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有更多的竞争力。
这种差异化的政策旨在弥补资源差距,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其次,高考加分政策还考虑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因素。
高考加分政策不仅仅关注学生在学科考试中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
例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艺术团体、体育竞赛等方面的优秀表现都可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加分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高考加分政策更全面地考量了学生的才能和努力,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拔机制,使得高考更加公正。
高考加分政策还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
这种政策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学生也能够获得实践经验和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提升综合素质。
这种加分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体现了平等与公正的法规。
然而,高考加分政策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加分政策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例如有些学生通过刻意追求加分而忽视了学科的学习,或者一些强调综合素质但与学科无关的加分项目可能会被滥用。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高考加分政策时,必须保持公正和透明,防止不当行为的出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公平竞争。
综上所述,高考加分政策是一项平等与公正的法规,它旨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照顾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在推行高考加分政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精英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分析

精英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分析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而高考招生政策中的加分政策则是备考的一大风向标,影响着广大考生和家庭的许多重要选择。
运用精英理论,对目前中国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分析,尝试探讨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制定的权力精英主体的构成与政策制定的方式以及精英们在面对不同受益群体而制定不同加分政策的价值偏好,最后进行了简要评价和总结。
标签:精英理论;高考加分政策;阶级流动在我国,高考和高校的招生录取政策一直以来就是个热点话题,高考具有高利害性,其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令广大师生和家庭不得不倾心关注。
高校招生政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报名、资格审核、考试、录取、违纪处理等等,在这些政策中,最易引起公众热议的还是高考加分政策。
1 政策简介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地方层面的,从国家层面上讲,教育部每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是指导各地高考招录工作的权威文件,从地方层面上讲,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亦拥有制订当地加分政策的部分权力。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有关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的新规,主要内容为:2015年1月1日前在高中已获得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的,可适当增加分数投档;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获大军区以上级别荣誉的退役军人,可增加20分投档;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及烈士子女,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
2 精英理论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政治社会学家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 Mosca)和维弗雷多·帕累托(Vifredo Pareto)。
二戰以后,精英理论逐渐吸引了西方学者的目光,其中,美国学者对此尤其重视,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和哈蒙·齊格勒(Harmon Zeigler)等。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研究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研究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在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持和保护措施下制定的一项政策。
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所有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和学习。
从受教育权利平等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具有一定的正当性。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身份特征如何。
在中国社会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少,如果不能保证每个少数民族的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机会和资源,那么就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出现。
因此,通过实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可以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来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支援和教育,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当然,对于这项政策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规范执行程序和标准,避免出现权力寻租或滥用的情况;同时也要加强对政策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
约翰·罗尔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以其对正义的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而享誉全球。
他的“正义原则”理论对法律、道德和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我们尝试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罗尔斯的两个基本正义原则是:差别原则和自由平等原则。
差别原则强调社会不平等只有在有利于整个社会中最不利的那一部分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
换言之,社会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而忽视实质上的不平等。
自由平等原则则强调每个人都应享有最大的自由,只要这种自由不损害他人的自由。
在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安排,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差别原则。
其目的是为了补偿少数民族在教育资源获取上的不利地位,从而提升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促进民族间的平等与和谐。
然而,从罗尔斯的理论出发,这种政策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加分政策可能并未真正惠及到那些最需要的考生。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作者:童文喆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3期摘要:高考加分政策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等进行加分的形式,同时也是为了弥补高考的部分缺失而设计的。
但由于在政策执行中出现了加分造假、加分幅度不一的现象以及部分人认为有碍于高考的公平性等的观念,所以对高考的加分政策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就基于高考加分产生的现象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理性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在全国的统一考试中对应考学生进行统一招生的简称,它是许多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资格考试,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想进入的高等院校。
然而,在高考的录取过程中,国家为了照顾一些特殊人群,教育部于2009年出台了高考加分政策,使符合规定条件的高考考生能够在规定的分数值下降分录取,其中主要有三种政策,一种是“优先录取”,这主要是针对为国家、为人们做出重要牺牲的子女,例如: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守边疆国境的特定军人子女等。
另一种是“增加10分投档”的高考加分政策,它主要是包括少数民族、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第三种就是“增加20分投档”,它主要是包含了一些特长获奖的加分,其获奖的等级主要是国家级或者世界级的奖项,例如: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
下面笔者就以一颗理性的心,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分析。
一、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合理性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考考生制度的一些缺陷而制定的一项政策,并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既然它客观存在,就说明了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
下面笔者就对其合理性进行相关分析。
1.高考加分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多元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高考政策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育事业现状。
现代化的中学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学好基础知识,还需要结合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专长,促使教育的新时代人才能够多元化。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

化 ,导致考 生在 实际 中获得加 分的不公 平 。通 过对 不 同省份 、不 同类别 的加 分政 策进行 统计和 分析 ,指 出高考 加分政 策在制 定 时应该 坚持公 平原则 ,增加透 明性 ,并在执行 中通过 法律 、行 政 问责等 方式加 强监 管 ,确保 能 够有效发 挥其 对优 秀人 才的选拔 及对弱 势群体 的平衡作 用。 关键词 :高考加 分政 策 ;隐性条 件 ;教 育公 平
历史 上我 国高考 加分 政策 的发展 可 大致分 为 两
无 变 化
无变 化
无 变 无 变 变 无 化 化 化
加分项 目不断调 整并细化 。 高考招 生加分 政策主要 是
项目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该 。 规定每年制定一次 . 其加分政策也在上一年政策的基
胡锦 涛 同志在 十七 大报告 中要 求优先 发展教 育 , 建 设人力 资源强 国 ,并指 出教育是 民族振兴 的基石 , 教 育公平是 社会公平 的重要 基础 。川 温家宝 总理也先
后 在 中南海 召开 四次教 育 座谈 会 ,并在 会 上指 出最
础上不 断进行 小幅度 调整 . 体如表 1 具 所示 。
表 1 近 年高 考 加 分政 策 的 调 整①
加 分 2 0 04 形 式 20 05 2 0 06 2 0 082 0 07 2 0 0 {
大 的公 平就是 教育 公平 『 2 1 ,在教 育上 体现 公 平正 义 ,
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 ,这是 国家的政策 , 也是 构建 和谐社 会 的要求 。因此 ,高考加 分 政策 应 该是 建立 在不损 害教 育公 平 的基 础上 ,通 过 调节 外 界 不 同条件 的差 异 ,营造 一个 相对 公 平 、有序 的竞 争 环境 。最 终促进 和谐 教 育 的发展 。本 文 拟通 过对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与弊公平还是不公平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与弊公平还是不公平高考加分政策的利与弊:公平还是不公平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
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性,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加分政策,以帮助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
然而,这些加分政策是否真的能够保证公平呢?本文将探讨高考加分政策的利与弊,以及公平性的考量。
一、高考加分政策的利1. 提供机会平等:高考加分政策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残疾学生。
通过给予这些学生加分的优惠政策,使得他们在高考中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实现了机会平等。
2. 弥补不平等的教育资源:由于地理、财力等原因,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平等现象。
加分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平等,更好地保证了贫困地区学生的权益。
3. 反映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加分政策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分数的高低,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
这使得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而不仅仅是学科成绩。
二、高考加分政策的弊端1. 公平性问题:高考加分政策在给予一些学生机会的同时,也给其他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公平。
由于加分政策的存在,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并未享受到相应的加分政策而感到不公平。
2. 影响选拔质量:加分政策可能会导致选拔质量的下降。
因为某些学生通过加分政策得到了高分,但实际上他们在学术上的实力可能并不突出。
这对于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种隐患。
3. 加大竞争压力:加分政策的出现,使得高考竞争更加激烈,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未享受加分政策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更高的基数上竞争,难度更大。
三、公平性的考量在评价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考量。
1. 机会平等与公平: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的机会平等,但并未完全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
公平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不能仅仅单纯从加分政策出发来评判。
2. 综合评价的公正性:高考加分政策强调综合素质的评价,逐渐摆脱了对分数的过度依赖。
是否应该废除高考加分政策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高考加分政策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高考加分政策首先,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着不公平性。
根据加分政策,一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或者特殊情况可以获得额外加分,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高考中并非凭借自身能力获得了更高的分数。
这与教育公平的原则相违背,应该废除。
其次,高考加分政策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倾向。
在追求加分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可能会过分关注分数和加分政策,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应该废除加分政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再者,高考加分政策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公平竞争。
一些学生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加分资格,而忽略了学习本身的意义。
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因此应该废除高考加分政策。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高考加分政策首先,高考加分政策可以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殊情况。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或者身体原因无法获得公平的学习环境,加分政策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其次,高考加分政策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知道自己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方式来获取加分,学生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力。
再者,高考加分政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些加分政策可能要求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者科研项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高考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必要的,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人特殊情况,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不应该废除高考加分政策。
名人名句: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
经典案例:美国的大学录取中,也存在着一些加分政策,比如对一些特殊群体的录取比例有所放宽。
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
对高考照顾加分政策问题的分析及若干思考

实行 高 考 “ 考 ” 裸 的呼 声 , 即取 消 高考 所 有 照 顾 加 分 项 , 望 照 顾 加 分是 为 弥 补 高 校招 生 制 度 的 缺 陷 而制 定 的 .主 要 目 希
的有 三 : 是 防 止 按 高 考 成 绩 “ 刀 切 ” 一 一 的方 法 选 拔 人 才 ; - - 20 0 9年 , 有 九个 省 ( ) 已 市 的招 生 机 构 开 始 着 手 逐 步 减 少 高 是 平 衡 区域 间 的 教育 差 距 : 是 选 拔 多样 性 人 才 的 需要 。目 三
价 , 优 录取 。在 这个 原 则 的 前 提下 , 考 具 有 两项 社 会 功 择 高 能 : 是 倡 导 人 文关 怀 , 爱 特 殊 和 困 难 群 体 ; 是 保 证 选 一 关 二 拔人 才 的 多 样 化 , 拘一 格 选 拔 特殊 类 型 的人 才 。 是基 于 不 正 这样 的 目的 , 成 了现 在 “ 形 高考 成 绩+ 照顾 加 分 ” 的人 才 选 拔 模 式 。 以 , 国 的 高 考照 顾 加 分政 策 主 要 体 现 照顾 性 加 分 所 我 甘 肃 平均 4 . % 74 5 4 .8 0 % 9 5. 07 %
普 通 高 考 照 顾加 分 政 策是 体 现 高考 公 平 公 正 的 重 要 手 上 照顾 分 就形 成 了新 的 不 公平 。为 此 。 会 上 有 人 提 出“ 社 裸 段 之一 , 它在 平 衡 区域 教 育水 平 差 距 、 拔 具 有 一 定 特 长 的 选 屡 遭批 评 .特 别 是今 年 发 生在 部 分 省 份 的 高 考 加 分 造假 现 象 . 使 高考 加 分 政 策受 到 普 遍 质疑 , 分 媒 体 及 家 长发 出 更 部 能 以 此 使 所 有 的 考 生 站 在 同 一 个 水 平 线 上 参 加 高 考 。 到 考 加 分 的项 目及 其 加 分分 值 。 二、 照顾 加 分 政 策 的基 本 情 况 目前 ,我国高 考照 顾 加 分 政 策 按 层 次 可 以 划 分 为 教 育 考 生 等方 面 起 到 很好 的杠 杆作 用 。 近 年 来 , 但 高考 加 分 政 策 平 公 正 性 。 对这 些 问 题 , 者 对 以 下 高考 照 顾 加 分 的若 干 针 笔 问题 进 行 分析 和 思 考 。
普通高考照顾加分政策问题思考

特 长的考生等方面起到很好 的杠 杆作 侨子女等 , 往往都是在 中学成绩较为优 分值 ; 三是缩减照顾加分 的范 围。这样
用。 但近年来 , 高考加分政策屡遭批评 。 秀的学生 , 再加上照顾分就形成 了新的 不仅有利于高考制度 的改革 , 更有利于
特别是今年重庆 、 浙江两省市 高考加分 不公平。 为此 , 社会上有人提出“ 裸考 ” , 人才的合理选拔。
村二女结扎户 ,贫困地 区干部子女。 见 学模式 ,淡化了高考应试教育的色彩。
义勇为优 秀青年等等 , 加分分值大多在 其三 。 照顾加分政策的不公平 问题 的原
l 以内。甘肃省高考照顾加分共计 因之一是资格认 定不严 、 O分 管理部 门太多 l 。其 中有 l 类 考生享受 l 的 造成的。根据网上统计 , 6项 3 O分 全国各种高考 政策 照顾 , 3类考生 享受 2 0分 的政 策 照顾加分多达 12 , 9 项 涉及 民族 、 科技 、 照顾 , 类考生享受优先 录取 。 4 三、 照顾政策 问题的分 析
fZA ・USUoc EG lH NXEH ZN HN A
学 术 纵 横
的呼声 ,即取消高考所有照顾加分项 , 过 多的社会责任 ,但是单 纯取消不 可
希望能 以此使所有 的考生站在 同一个 取 。首先 , 高考照顾加分是为弥补 高校 水平线上参加高考。 2 0 , 到 09年 已有九 招生制度的缺陷而制定的。 主要有三项 个省( ) 市 的招 生机构开始逐 步降低 高 功能 : 一是防止按高考成绩“ 一刀切” 的 考加分的项 目及其 加分分值 。 方法选拔人才; 二是平衡 区域间的教育
结合 本省实际制定的加分政策。 按分值 民生等 方面的问题政策支持 的意义重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阅读天地1117 1523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崔华华方美摘要: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是建立在不均等的教育资源上,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制约且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量化,导致考生在实际中获得加分的不公平。
通过对不同省份、不同类别的加分政策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高考加分政策在制定时应该坚持公平原则,增加透明性,并在执行中通过法律、行政问责等方式加强监管,确保能够有效发挥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及对弱势群体的平衡作用。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隐性条件;教育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温家宝总理也先后在中南海召开四次教育座谈会,并在会上指出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2]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因此,高考加分政策应该是建立在不损害教育公平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外界不同条件的差异,营造一个相对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最终促进和谐教育的发展。
本文拟通过对不同省份、不同类别的加分政策进行统计和分析,讨论目前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
一、近年来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其现状历史上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
这阶段加分政策并不太明显,主要是在分数相同或相近时进行优先录取。
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2004年。
此阶段优惠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
[3]2004年以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与之前相比,加分项目不断调整并细化。
高考招生加分政策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该规定每年制定一次,其加分政策也在上一年政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小幅度调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近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①加分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形式加分与2003年去掉了青少年科增加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青少无变无变投档(一般20分为上限)相比,将省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改为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者技创新大赛获奖者,增加了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获得大军区(含)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其中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军人或服役期间获三等功的退役军人可加10分投档获奖者、“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际科学工程大奖赛以及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其中将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军人改为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去掉了在役期间获得三等功的退役军人的加分项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中增添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化化降分投档(一般20分为上限)与2003年相比去掉了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的退役军人项目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优先录取与2003年相比无变化无变化增添了残疾军人、以及因公牺牲。
是否应该禁止高考加分政策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高考加分政策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高考加分政策。
首先,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着不公平性。
许多加分政策是针对特定群体或者地区而设立的,这就导致了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例如,一些地方对农村学生或者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加分政策,这就对其他学生造成了不公平。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公平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成为别人的样子。
”因此,应该取消这些不公平的加分政策,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高考。
其次,高考加分政策也存在着滥用的问题。
一些学生和家长为了获取加分,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例如伪造证件或者虚报信息等。
这不仅是对制度的不尊重,也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竞争。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公正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为了维护公正和公平,应该禁止这些容易滥用的加分政策。
最后,高考加分政策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一些学校或者地区因为加分政策的存在,会倾向于招收被加分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正如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分数。
”因此,应该取消这些加分政策,让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着不公平性、滥用问题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的弊端,因此应该予以禁止。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高考加分政策。
首先,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
在我国,由于地区和家庭背景的差异,一些学生面临着接受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实行加分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平等机会的提供,而不是平等的结果。
”因此,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不应该被禁止。
其次,高考加分政策也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一些加分政策是针对优秀学生或者特殊才能的学生而设立的,例如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
这些学生因为自己的特长而获得加分,可以激励其他学生也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和完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坚持和完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也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与包容尤为重要。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旨在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自身。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政策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加分政策的意义和背景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实施与意义高考作为我国选拔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手段,其公平性一直备受关注。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实施,是为了弥补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提高他们入围高校的机会。
这一政策是高考制度底线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保障我国多民族国家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首先,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有助于缩小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公平教育的追求。
由于历史、地理、语言等各方面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相对劣势,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处于不利地位。
而加分政策的实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弥补他们的教育缺失,提高他们入学的机会。
其次,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认同。
加分政策的实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高考中,他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语言和传统等方面的特长,体现自己的优势。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自我发展,还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了社会的多元共融意识。
加分政策亟待完善的问题虽然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平竞争和多元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加分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亟待提升。
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加分政策执行不规范、操作流程不透明的情况。
一些学校、局部地区滥加分、不按规定执行,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加分政策的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的信息公开与公众监督,确保加分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高考专项计划的利弊

高考专项计划的利弊
高考专项计划,是指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特殊人群的教育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教育政策。
它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加分、贫困生专项计划、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特殊人群提供了更多的上升机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利弊。
首先,高考专项计划的利好之处在于它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为少数民族、贫困生等特殊群体提供加分政策,可以有效地弥补他们在学业上的不足,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
其次,高考专项计划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特长的学生,可以丰富学校的人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然而,高考专项计划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加分政策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一些学生可能通过虚假的身份信息获取加分,从而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公平竞争。
其次,高考专项计划可能会降低教育的公信力。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特殊政策而放松学习,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另外,一些学校和家长可能会为了获取加分而不择手段,造成了不正当竞争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说,高考专项计划既有利也有弊。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提高了教育质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施高考专项计划的同时,加强监管,防止利益输送和不正当竞争的出现,确保教育政策的公平公正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对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对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施行至今,在培养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发展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已经不全然适用。
因此,笔者特针对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求实现民族考生间受教育权的真正平等。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族;高考加分政策;教育平等一、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发展历史我国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自新中国建立之初延续至今。
1950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中提出兄弟民族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得从宽录取”。
[1]此后1951年、1953年的高校招生中均强调了类似规定。
1953至1961期间,提法为“同等成绩、优先录取”。
1962年8月,教育部与中央民委《关于高等学校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中,提出“可以给予更多的照顾”。
[2]恢复高考后,教育部在《关于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少数民族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分数段,可适当放宽”。
[3]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较详细的规定了对不同类别的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提出“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
近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更加明确和详细地规定了不同情况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和照顾办法,且加分一般不得超过20分。
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性(一)法律依据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施行是存在法律依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4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法》第8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9条“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探究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探究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
在中国,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以外的其他全国各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传统。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我国政府推出了高考加分政策,以确保少数民族学生的平等入学机会。
然而,这种政策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它具有一定的不公正性。
本文将就“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首先,我们来探讨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施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通过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加分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入学机会和教育水平。
其次,我们来分析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问题。
有人认为,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公正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相对于其他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可能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公。
例如,相同的分数,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加分后可能更容易进入理想的学校,而其他学生则面临竞争的压力。
其次,加分政策可能存在滥用的情况,一些学生可能利用虚假的身份,冒领少数民族身份证明,以获取不应有的加分。
这不仅影响了加分政策的公正性,也伤害了其他真正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学生。
再次,加分政策引发了负面竞争。
为了获取加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会加大对高考的备考压力,甚至出现偏科、功利主义的现象。
针对以上公正性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些解决途径。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加分政策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严格的审核措施,确保只有真正有需要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享受到加分优惠。
其次,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与其他地区的教育差距。
同时,加强教育公平导向,鼓励学校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非简单的追求高考分数。
浅析高考加分政策

2 .办 出特色是提 高高职院 校竞争 力的主要途 径。个体特色是在社会化竞 争和发展比较充分的条件下 ,因地域 、 环境 、自身先天条件等社会因素差异 自 然产生的。同时 ,它又是一个与关联 概 念相交合的组织范畴 ,是相对于一定参 照 系而存在 的。每一个高职院校特色的 参 照系,除了地域环境 因素,主要就是
( )缩小加分范围 一 在制定加分政策时 ,笔者认为可根 据现 有 的教 育情 况对 原有 的加 分对 象 进行调整。具体来说有几下点 : 1 .对补偿性 加分政 策而言 ,特 别 是少数民族考生 ,可 以继续保 留,因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少数民族 的 考生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基础教育方面 比较落后 ,对这些考生实行加分照顾对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有着重 要意义 。 2 .对 鼓励性加 分政策 而言 ,这也 是 目前高 考加 分政 策存 在争 议最 多 的 地 方,尤其是对省优秀 学生以及 国家二
当前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 与发展 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些年 ,中
机遇 ,成 为我 国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 养和创新 的原动力 。国家对各类人才的 需 求 一方 面 要 求 量 大 ,更 重 要 的 另一 方
面 ,是要 求 更 精 细 化 、更 实 用化 。 因此
国作为全球加工厂 ,极大地带动和促进 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这 体现在一方面 ,职业教育取得 了较大的 成绩 ,为各行各 业培养 了数 以千万计的 技能型人才和数 以亿计的劳动者 ,初步 成为 国 中经济 建设 和社会 发展 重 要的
后 至 16 9 5年 ,优 先录 取 的对 象 比较 稳
对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思考与探索

总结
1,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制度的存在是历史的 需要。 2,少数民族的高考加分不能就局限于当下,应 该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这一政策。不要将加分政 策简单地以民族或者语言来划分,这样就会使得 优惠政策太过于片面,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发 挥其作用。 3,对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制我们要趋利避害, 积极利用其公平性的一面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 献,不断进行制度的改革,让这一惠民政策继续 发光发热。
谢谢大家
3.限制了发展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制虽然降低了他们上 大学的难度,但是在少数民族考生报考专 业时出现了问题,他们所报的很多专业都 有限制。 4.困扰了民族考生 一些学习不错的民族考生认为,就算没有 加分政策他们依然可以通过付出努力考进 自己理想的大学,不想背着加分的“光 环”,他们需要的是别人肯定他们的努力 和付出。
5.地域差别 新疆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有的地区经 济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水平不高;而有的 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教育水平较高。在 这种情况下,再根据民族身份加分无疑对 汉族考生很不公平。
四,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 题
(一)不能充分体现区域与个体公平 新疆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山区、高原、荒漠等交 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但是也有不少少数 民族同学所在环境是经济发达,交通条件好,受 教育水平好的地方或者是一些聚居在少数民族地 区的汉族学生,他们受到的教育和当地少数民族 同学一样,但是却没有享受到加分的眷顾,这也 是很大的不公平。 所以,加分政策面临一种“两难”,至少可以 说不能单一的以语言或者民族来确定加分,这样 的加分政策还存在较粗糙的问题。
五,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制度的改进对策
(一)民族优惠与地区优惠结合起来 首先,新疆地区应制定符合当地区情 的高考照顾政策,对当地的人数较少的少 数民族考生进行适当的照顾与鼓励,即实 行地区内适当照顾,以求更好地保护少数 民族考生的利益,真正的实现民族间受教 育权的平等。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 后的问题。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对于少数 民族长远发展,以及缩小民族差距都是没 有实际意义的。 (三)造假现象严重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假冒少数民族身 份、假冒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 职工子女的身份来骗取高考招生录取照顾。
高考加分利弊分析作文素材

高考加分利弊分析作文素材•相关推荐高考加分利弊分析作文素材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高考作文素材大全,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加分利弊分析作文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考加分利弊分析1当2009年高考刚结束不久,新闻媒体就爆出重庆市文科状元何川洋同学(或其家长,下同)违规更改民族成份,骗取高考加分的丑闻。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类似事件,有不少高考学生,利用国家高考加分的一些优惠政策,弄虚作假骗取高考加分。
此事一处,全国一片哗然。
社会上出现了“高考加分制度”是否妨碍考试公平的质疑声。
在“腾讯·大渝网”所作的一项网络调查中显示:当被问及“你觉得加分制度利弊如何?”时,82.20%的人选择“加分制度不好,高考就是考生定输赢,所以就该看裸分”,10.17%的人选择“加分制度本身无所谓利弊”,07.63%的人选择“加分制度好,有些特长生、民族学生本来就该加分”。
当被问及“你觉得加分制度该取消吗?”时,88.07%的人选择“该,它的取消会让高考更加公平”,11.93%的人选择“不该,有些人就该受保护”。
高考加分制度是什么时候制定的?这个我确实不太了解。
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不是今天才制定出来的,事实上,它已经执行了很多年了。
当初制定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考试公平。
是的,它的最初目的就是要保证考试公平。
因为我国发展很不均衡,这不仅是在经济方面,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
有的地区教育比较发达,而有的地区则相对落后,这就造成了学生起点的不同,有高有低。
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我们为那些起点较低、占有教育资源较少的同学们适当的加上一些分数,缩小他们和别人的差距,保证高考这场比赛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下进行。
这样,我们便开始了给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同学们加分的制度。
当然,除此之外,高考加分制度还有别的用途,如作为一种福利,回馈给那些为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们。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悖论问题分析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悖论问题分析随着我国高考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的高考更加趋于公平公正合理,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教育政策也随之出台。
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尤其在提高我国公民整体道德水平和高尚品德、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合理、弘扬社会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意义重大。
但现实中由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利益诱惑,不少考生和考生家长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了许多违背道德的行为,有失教育公平公正,进而引发许多政策悖论问题。
标签:高考加分政策;政策悖论;路径分析一、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悖论问题的提出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道德滑坡的现象,比如见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小悦悦”事件中十八位冷漠的路人等,都一度引发人们激烈讨论。
在这个诚信大量缺失的时代,在这个助人被许多人冷落的时代,提倡见义勇为的精神,传播见义勇为的能量,有其积极的意义。
所以提高我国公民整体道德水平和高尚品德、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合理、弘扬社会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针对见义勇为类似这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已有省市出台了见义勇为高考加分政策,如北京政策规定省级优秀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者,加20分提档。
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具有导向性功能,为“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加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特别是在学校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智育而轻视德育的情况下,对见义勇为等考生加分录取,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而且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
虽然制定加分政策初衷是好的,而执行中却出现了有悖于初衷的政策悖论。
就拿体育、奥赛加分来说,良好初衷被金钱与权力蚕食殆尽。
据中青报报道,一些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重庆近5个考生中曾经就有1人获加分,湖南高考武术加分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交几万元参加时间不等的训练后,获得加分十拿九稳,在辽宁有的考生以“篮球类二级运动员”加分,实际却没怎么摸过篮球。
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解读_有什么新规定

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解读_有什么新规定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是什么1、自2023年高考起,该加分项目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5分,2、高考加分政策再调整,汉族考生也可加5分3、自2023年高考起,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由加5分调减为加3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4、全省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和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中的公费学位名额,根据初中学校在校生人数、办学水平、学校体育考试成绩等按比例合理分配到招生服务区域内的初中学校,并按指标足额录取。
各地应从2020年起逐年提高招生计划分配比例,到2023年实现100%分配到校。
每年分配的指标应作动态调整。
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的非公费学位,可按批准的规定比例跨区域招生,但需在5月前到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纳入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各省高考加分新政策福建省发布通知称将要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在2021年起,少数民族和华侨子女的考生加分政策由原先10分降至5分,还提出预计在2026年开始将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届时少数民资及华侨子女考生加分政策都会有调整。
除去福建外,安徽2020年9月也发布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宣布从2022年起,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和少数民族考生的两项加分政策,也就是说2021年符合条件的考生仍具备加分资格。
江西省在2019年也曾发布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实行3年过渡期,2021、2022年过渡期仍旧会加5分,从2023年起不再享受高考加分。
辽宁、天津、山东、湖南等多地都对以上两项加分项目进行调整,缩减加分分值或取消加分。
毕竟在一些城市少数民族数量并不多,即便是民族村的占比也不是很高,因此取消这项政策是合理的。
新高考政策的变化一是科目与分值的变化现行夏季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两类:语数外+理综(理化生)、语数外+文综(史地政)。
其中,语数外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或理综满分均为300分。
新高考改革后,夏季高考实行“3+3”模式,前一个“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每科满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进行2次考试;后一个“3”是指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等级考试,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加分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政策科学的视角
【摘要】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制度是目前为止最为公平的一种制度,它是许多有志青年实现是人生梦想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寒门子弟跃入龙门,光宗耀祖,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和希望。
高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然而,高考加分政策却引发了社会对高考的公平性的质疑。
不可否认,高考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民族的团结、人才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特权和腐败等,引发了另外的不公平。
当然,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高考加分政策也不例外,需要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
本文主要基于政策科学的视角,简述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沿革,分析高考加分政策的政策背景和原因及其影响,最后探讨如何完善高考加分政策,让高考加分政策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促进高考的公平与公正。
【关键词】高考加分原因影响完善
一、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沿革
高考加分政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了长时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逐步形成的一套政策。
“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1978年前主要实行‘优先录取’政策,1978年后则主要实行‘加分录取’政策。
”①第一阶段,即优先录取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影子,但这时并不是对考生进行加分,而只是优先录取。
“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就规定,高
校招生对于“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
1956年,高等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1956年暑期招生录取、分配办法》,则进一步规定了优先录取的分数控制幅度,要求“在与一般考生成绩相同或相近(指总分少20分左右)时,就应该优先录取”。
这一时期的分数控制幅度掌握得还算比较好。
”②
第二阶段,即加分录取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百业待兴,各行各业都大量需要知识人才。
因此国家加大了人才选拔的力度,不再对工农成分学生及革命干部进行优先录取,而是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实行高考分数优惠政策。
高考加分真正作为一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行是在1987年4月27日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时确定下来的。
因为该条例的第35条至第39条,明文规定了可以享受加分政策优惠的项目和分值。
这奠定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基础,也让高考加分政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性的规定,提高了高考加分政策的现实操作性。
从此,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成为一项稳定的高考政策延续下来,但对于加分的项目和分值却多有调整,而且调整的幅度很大。
目前,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高考加分,设置了加分档,不同的获奖情况有不同的加分档次,一般最高分不超过20分;另外一种是优先录取,这主要是针对军人和军人家属及边缘山区的考生而实行的优惠政策。
二、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的政策环境和原因的分析
任何一个政策的制定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利益,并形成一
定的社会价值观在全社会起价值导向作用,服务于社会的管理。
因此,一个政策的产生是有一定的政策环境的,并且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受其影响。
“所谓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③高考加分政策也是适应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状况而产生的。
高考加分政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政策环境和原因:
1.照顾革命同志和军人及边远山区人民。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今天我们过着幸福生活。
然而,这些成果和幸福是无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人,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各方面对这些革命同志和军人进行优抚。
建国后,各类军人誓死保卫着祖国的安全,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军人的优抚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军人安心本职工作,心理上得到慰藉,誓死保家卫国。
另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对贫困的边远山区人民的照顾,帮助其发展。
因此,国家在教育方面向这些人民实行教育优惠政策,这些人民便成为高考加分政策的受益对象。
2.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我国国土面积大,民族众多,有56个民族,民族团结与繁荣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与繁荣发展至关重要。
有些少数民族人口少,受教育条件差,因此要从政策上进行优惠和帮扶。
3.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也是高考加分政策的受益对象。
国家通过对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进行加分奖励
或者说是鼓励,有利于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鼓励发明创造,激励学生个性的张扬、特长的发挥,促进各类人才的发展,服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通过对在各类竞技性比赛获奖考生、发明创造方面有成就的考生及各类特长生实行高考加分政策,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发展。
这也历史和当前的政策环境紧密相关。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行各业都大量需要人才,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这也影响了这一政策的制定。
三、高考加分政策的影响
高考加分政策制定和实施以来,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同时由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④
积极影响:1.优抚了革命同志和军人,在精神上给予了慰藉,激励他们更加坚定地肩负起保家卫国的圣神使命;2.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照顾了边远山区人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3.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4.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了各类人才的发展。
消极影响:高考加分政策各省市“政策制定随意性大,加分对象范围界定模糊,加分幅度各地不一,荣誉造假愈演愈烈”④以及加分的不透明化和缺乏有效地监督,导致高考加分政策滋生了特权和腐败等问题,引发了不公平现象。
四、高考加分政策的完善
1.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重新审视和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统一加分标准。
高考加分政策各省市加分标准和对象等不一、导致了高考加分的不公平。
因此,国家教育主
管部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举行听证会,重新审视和制定加分政策,应该制定更为具体的统一的加分标准和明确加分对象。
2.建立“高考加分阳光工程”,接受社会监督。
因为高考加分在操作过程中的不透明,缺乏社会监督,容易滋生特权和腐败。
因此,应对享受加分政策考生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这样也可以通过社会力量查处荣誉造假的现象。
3.完善高考加分政策的管理机构,加强政策的政府监控。
政策监控是政策执行效果好与坏的重要决定因素。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每年高考招生录取时设立“高考加分政策执行检查”的专门的领导小组,对各级高招办进行检查。
4.设立高考加分政策投诉和征求意见的网上工程。
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网上投诉和征求意见的工程,以便社会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投诉,同时便于社会公众反馈有利于完善和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①来源:百度百科
②来源:百度百科
③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④万永生高考加分现状及思考海西教育网
09政治本一班李烈星学号:9011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