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一、干藏食品的复水性:指簇新食品干制后能从新吸会水分的程度。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汲取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与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复原原来簇新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值的范围在0~1之间。

= 。

导温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即导湿现象。

导湿温性:在物料内部会建立肯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促使固态和液态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的作用;③呼吸;④蒸腾与失水;⑤成熟和后熟;⑥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限制?影响因素:(1)微生物;(2)自然食品酶;(3)物化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①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假如必需终止生命,应当立刻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②长时间保藏则需限制多种因素(1)限制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冷冻保藏抑制微生物、干藏抑制微生物、高渗透、烟熏、气调、化学保藏、辐射、生物方法。

(2)限制酶和其它因素限制微生物的方法许多也能限制酶反应与生化反应,但不肯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

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3)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昆虫、水分、氧、光可以通过包装来解决。

3.干燥的机制是什么?简洁状况下,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与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对四周介质中扩散,于是食品表面水分含量低于它的内部,随即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区间建立了水分差或水分梯度,会促使食品内部水分不断削减。

但在困难状况下,水份蒸发也会在食品内部某些区间或甚至于全面进行,因而食品内部水分就有可能以液态或蒸汽状态向外扩散转移。

同时,食品置于热空气的环境或条件下。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以及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以及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以及习题----考前打印版1.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变为产品的全过程。

其包括下列过程1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运输和保管。

2生产和技术准备工作。

3毛坯制造。

4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和其他表面处理等。

5部件和产品的装配、调整、检验、试验、油漆和包装等。

2.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半成品的过程。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

其组成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

①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②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③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④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⑤行程:又有工作行程【指刀具以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和空行程{指刀具以非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之分。

3.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火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4.夹紧: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过程。

5.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6.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零件的生产纲领要计入要计入备品和废品的数量N=Qn(1+α)(1+β)N、零件的年产量(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α备品的百分率β、废品的百分率7.生产类型: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一般分为大量生产(产品的产量很大,大多数生产地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即在流水生产中,相继完成两件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某种零件的某道工序的重复加工)、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集中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重复)和单件生产(产品品种很多,同一产品的产量很少,各个工作地的加工对象经常改变,而且很少重复生产)三种类型。

《材料工艺学》复习资料

《材料工艺学》复习资料

《材料工艺学》复习资料材料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以及应用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材料类型,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并且涉及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工艺流程。

一、材料的分类与性能首先,了解材料的分类是学习材料工艺学的基础。

常见的材料分类方式有按化学成分、按用途、按物理性能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能;高分子材料则在柔韧性和绝缘性方面表现出色。

材料的性能是决定其应用的关键因素。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这些性能对于结构材料至关重要。

物理性能如密度、热膨胀系数、导热性等影响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

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决定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二、材料的制备方法1、金属材料的制备金属材料的制备通常包括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等步骤。

冶炼方法有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通过这些方法将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然后经过铸造、锻造、轧制等加工工艺,制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金属制品。

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因材料种类而异。

例如,陶瓷材料通常通过粉末成型和高温烧结制备;玻璃则是将原料熔融后快速冷却而成。

3、高分子材料的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常见的聚合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等。

三、材料的加工工艺1、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通过刀具对材料进行去除,以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方法。

适用于金属材料和一些硬度较高的非金属材料。

2、成型加工成型加工包括铸造、锻造、冲压、注塑等。

铸造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生产;锻造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冲压常用于薄板零件的加工;注塑则是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常用方法。

3、连接加工连接加工有焊接、铆接、粘接等方式。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使材料连接在一起;铆接使用铆钉连接部件;粘接则依靠胶粘剂实现连接。

四、材料的表面处理材料的表面处理可以改善其外观、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工艺学复习总结分析解析

工艺学复习总结分析解析

流程框图一、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烃类蒸汽转化都是在1000℃下反应,其反应速度也很慢,需加催化剂。

①活性组分:10~25%(重量)Ni②载体:α-Al2O3,MgO-Al2O3,ZrO2-Al2O,CaO-Al2O3③活化:原因,镍的氧化物无活性目的,还原氧化物、脱除微量毒物④中毒:硫和铅等。

对催化剂的要求:①高活性;②高强度;③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析碳能力1、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①活性组分:从性能和经济方面考虑,活性组分,镍为最佳。

NiO为最主要活性成份。

实际加速反应的活性成份是Ni,②助催化剂:提高镍的活性、延长寿命和增加抗析碳能力。

③镍催化剂的载体:使镍高度分散、晶料变细、抗老化和抗析碳等作用。

催化剂中毒(1)S S ≤0.5ppm,可逆性中毒催化剂活性越高,允许S含量越低。

温度越低,S对镍催化剂毒害越大。

(2) As 永久性中毒 As来源:含As碱液脱碳(3)卤素卤素≤0.5ppm,永久性中毒二、合成气催化剂◆铁系催化剂◆未还原前FeO+Fe2O3,可视为Fe3O4,尖晶石结构。

◆ Al2O3: 结构型促进剂,改善还原态铁的结构◆ MgO K2O :电子型促进剂,有利于氮气的吸附和活化◆ CaO二、催化剂的还原与活性保持◆(1)还原◆反应的活性组成是金属铁,所以使用前要将催化剂还原。

通常用氢气作还原剂:◆ Fe3O4(s) + 4H2(g) = 3Fe(s) + 4H2O kJ/kmol◆确定还原条件的原则:①使完全还原为a-Fe。

②保持还原铁晶粒具有大的表面积、大的活性中心。

◆还原温度一般选500-520℃,根据反应式可确定H2/H2O之比要尽可能高三、乙苯催化脱氢催化剂的选用⏹乙苯在高温下脱氢时,主要产物是苯!⏹脱氢反应是在高温、有氢和大量水蒸气存在下进行的⏹脱氢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氧化铁,助催化剂有钾、钒、钼、钨、铬等氧化物Fe2O3:K2O: Cr2O3=87:10:3组成的催化剂乙苯的转化率可达60%,选择性为87%催化剂种类① Cr2O3/Al2O3烷烃烯不能有水(侵占活性中心)减压操作失活快(易结焦),用含O2的烟道气再生。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一.①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②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二.①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物分子的反应。

②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三.①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②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四.①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②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单位mg/L. 五.①临界菌体浓度:是氧传递速率随菌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摄氧速率随菌体浓度变化曲线的交叉点处的菌体浓度。

②临界氧浓度:是不影响呼吸或产物合成的最低溶解氧浓度。

一般在0.02到0.005m mol/L之间,发酵液的溶解氧浓度大于比浓度。

可能的简答题:一.反应浓度与配料比的确定:①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②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

最适合的配料比应是收率较高,同时又是单耗较低的某一范围内;③若反应中,有一反应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主反应;④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应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的用量,以增加主反应的竞争力。

二.温度对速率的影响:①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他们之间是指数关系,这类反应最常见;②有爆炸极限的化学反应,反应开始时温度影响小,当达到一定温度极限时,反应即以爆炸速度进行;③温度不高时k随T的增高而加速,但达到某一高温以后,再生高温度,反应速度反而下降。

④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下降。

三.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①温度: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温度太低,催化剂的活性很小,反应速度很慢;②助催化剂:是一类能改善活性组分的催化性能的物质;③载体:在多数情况下,常常把催化剂负载于某种惰性物质上,这种惰性物质称为载体;④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因某些物理和化学作用破坏了催化剂原有的组织和构造,催化剂会降低或丧失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衰退或催化剂失活。

果蔬加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重点(孟宪军)

果蔬加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重点(孟宪军)

2013年琼州学院果蔬加工工艺学重点第一章果蔬加工保藏原理与预处理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①生物因素,此类败坏常有生霉、产气、变味、混浊、腐败、酸败等现象。

且大部分食品会失去使用价值。

且败坏速度发生快②化学因素,主要为酶的作用和非酶的作用,此类败坏常引起食品变色或者变味,但一般不会失去其使用价值,而且一般是成批发生。

③物理因素,指的是光、温度、压力、湿度等,通过引起化学变化或改变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引起食品败坏。

属于间接因素。

④物理化学因素,指的是保质期内发生沉淀的此类现象,此类败坏不会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但感官质量下降,包括外观和口感。

2、食品的保藏原理保藏原理采取措施应用无生机原理密封和杀菌罐头、果蔬汁假死原理降低pH、降低Aw、降低T、气调、提高Π果蔬干制品、腌制品、速冻制品不完全生机原理利用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分泌产物酸奶完全生机原理维持果蔬正常的、缓慢的生命活动鲜活农副产品的保鲜3、保藏的方法①加热杀菌,以细菌为杀菌对象②pH>4.5要采用高压杀菌③冷杀菌包括:紫外线杀菌、辐射杀菌、超高压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④15%以上的食盐和65%以上的食糖可以对绝大多数食品有较强保藏能力⑤运用低温保藏时,温度需要控制在—18℃以下4、原料的加工适性①定义:指原料适应于某种加工的特性,其与原料本身的特性和加工工艺有关。

②主要取决于:原料的种类与品种、原料的成熟度、原料的新鲜度5、果蔬加工原料的预处理挑选→分级→清洗→去皮→去心、去核、切分、破碎→烫漂→护色①分级的方式:品质分级和大小分级(人工分级、机械分级)②去皮的方式:手工、机械去皮、碱液去皮(浸碱法、淋碱法)、热力去皮、酶法去皮、真空去皮、冷冻去皮③烫漂的作用:1)钝化酶活力,防止褐变,减少营养素物质的损失2)增加细胞透性,烫漂后杀死细胞,破坏了细胞的膜系统,增加了组织透性,提高了组织内外物质交换的能力3)改善组织结构,能顾去除果蔬组织内的气体,增加透明度,改善原料外观,使原料体积收缩,增强耐煮性4)降低微生物的数量,杀灭部分果蔬表面附着的部分微生物和虫卵,减少原料的初菌数,利于产品的保存5)改善产品风味,可以减轻某些蔬菜原料的不良风味,如芦笋的苦味,菠菜的涩味,从而改善产品品质。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

原料分类按原料工艺特征分为: 可塑性原料; 非可塑性原料(也称瘠性原料); 熔剂性原料。

粘土: 凡粒径多数小于2μm, 关键由粘土矿物组成土状岩石均称为粘土, 为细而分散含多个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混合体, 其关键化学组成为SiO2、Al2O3和结晶水。

母岩: 粘土是由富含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或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

这类经风化或蚀变作用而生成粘土岩石统称为粘土母岩。

成因: 风化残积型; 热液蚀变型; 沉积型粘土矿床。

粘土分类: 1、按成因分类: 原生粘土、次生粘土2、按可塑性分类: 高可塑性粘土、低可塑性粘土粘土关键矿物类型: 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高岭石化学式: Al2O3•2SiO2•2H2O(地(迪)开石、珍珠陶土和多水高岭石)蒙脱石: Al2O3·4SiO2 ·nH2O、特征: 1)吸湿膨胀性: 吸水后体积可膨胀20-30倍; 2)离子交换性: 在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 含有良好阳离子交换特征。

问题: 描述粘土组成(1)矿物组成; (2)化学组成; (3)颗粒组成。

为何粘土中细颗粒愈多愈好?因为细颗粒比表面积大, 其表面能也大, 所以粘土中细颗粒愈多时, 则其可塑性愈强, 干燥收缩大, 干后强度高, 在烧成时也易于烧结, 烧后气孔率也小, 有利于成品力学强度、白度和半透明度提升。

可塑性概念: 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水结合后所形成泥团,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不开裂。

当外力去掉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能力提升坯料可塑性方法: 1)将坯料原矿进行淘洗, 除去所夹杂非可塑性物料, 或进行长久风化。

2)将浸润了粘土或坯料长久陈腐。

3)将泥料进行真空处理, 并数次练泥。

4)掺用少许强可塑性粘土。

5)添加糊精、胶体SiO2 、羧甲基纤维素等胶体物质。

降低方法1)加入非可塑性粘土, 如石英、瘠性粘土、熟瓷粉等。

2)将部分粘土预先煅烧。

结合性: : 指粘土能粘结一定细度瘠性物料, 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性能。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复习重点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复习重点

1、简述四种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和优缺点?本体聚合(又称块状聚合):在不用其它反应介质情况下,单体中加有少量或不加引发剂发生聚合的方法。

可分为均相本体聚合非均相本体聚。

均相本体聚合指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非均相本体聚合指生成的聚合物不溶解在单体中,沉淀出来成为新的一相(如氯乙烯)。

特点:产品纯净,电性能好,可直接进行浇铸成型;生产设备利用率高,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分离、提纯操作优点:(1)本体聚合是四种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无反应介质,产物纯净,适合制造透明性好的板材和型材。

(2) 后处理过程简单,可以省去复杂的分离回收等操作过程,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所以生产设备也少,是一种经济的聚合方法。

(3) 反应器有效反应容积大,生产能力大,易于连续化,生产成本比较低。

缺点:(1) 放热量大,反应热排除困难,不易保持一定的反应温度(2) 单体是气或液态,易流动。

聚合反应发生以后,生成的聚合物如溶于单体则形成粘稠溶液,聚合程度越深入,物料越稠,甚至在常温下会成为固体。

(3) 任何一种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都伴随有体积的收缩。

(4)聚合物粒子的形态和结构(均相聚合过程得到的粒子是一些外表光滑、大小均匀、内部为实心及透明有光泽的小圆珠球。

非均相聚合过程所生成的产物则不同,聚合物粒子是不透明的,外表比较粗糙,内部有一些孔隙)。

悬浮聚合:将单体在强烈机械搅拌及分散剂的作用下分散、悬浮于水相当中,同时经引发剂引发聚合的方法。

优点:(1)以水为分散介质,价廉、不需要回收、安全、易分离。

(2)悬浮聚合体系粘度低、温度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3)由于没有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比溶液聚合物高。

(4)与乳液聚合相比,悬浮聚合物上吸附的分散剂量少,有些还容易脱除,产物杂质较少。

(5)颗粒形态较大,可以制成不同粒径的颗粒粒子。

聚合物颗粒直径一般在0.05-0.2mm,有些可达0.4 mm,甚至超过1mm。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要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称为热烫。

其目的主要为抑制或破坏食品中酶以及减少微生物数量。

巴氏杀菌: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商业杀菌:將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溫无冷藏狀況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胀罐:加工工艺不合理或违章操作而使罐头的罐盖或罐底向外凸出的现象。

平盖酸坏:外观正常,内容物变质,呈轻微或严重酸味,pH可能可以下降到0.1-0.3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

Z值:热力致死时间按照1/10,或10倍变化时相应的加热温度变化(℃)F值:在一定的致死温度(通常为121.1℃)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顶隙:罐盖内表面到食品内容物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杀菌公式:(t1-t2-t3)P/T (t1-升温时间、t2-恒温时间、t3-冷却时间、T-杀菌温度、p-反压) 超高温杀菌(UHT):采用132-143℃温度对未包装的流体食品短时杀菌。

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和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或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

导温性: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

这种水分迁移现象称为导湿性。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名词解释生产纲领-----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精度计划。

生产过程-----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基本时间-----直接用于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

可变费用-----直接与年产量有关,随年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

不可变费用-----与年产量无关,不随年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

强迫振动-----由外界周期性激振力引起和维持的振动。

自激振动-----在一定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

常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

变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较经济地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配合精度-----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

相对运动精度-----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引起的位置上的精度。

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工序分类的是(C)A、工位B、工步C、装配D、行程2.下列不属于工艺过程的是(C)A、铸造B、车削C、包装D、热处理3.在加工表面、刀具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B)A、工序B、工步C、工位D、进给4.工艺系统、制造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层级关系是( B )A、生产系统>工艺系统>制造系统B、制造系统>生产系统>工艺系统C、制造系统>工艺系统>生产系统D、工艺系统>制造系统>生产系统5.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 D )构成A、机床、夹具、机床附件和工件B、机床、辅具、刀具和工件C、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D、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6.下列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是( D )A、铣削B、钻削C、车削D、磨削7.关于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设备的选择错误的是( C )A、加工阶段粗精分开B、安排时效处理C、加工顺序为基准先行、先孔后面D、所用设备依批量不同而异8.箱体平面的加工常用方法不包括(D)A、刨削B、铣削C、磨削D、车削9.属于几何误差的是( C )A、测量误差B、刀具磨损C、刀具误差D、工艺系统受热变形10.不能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规律的措施是( D )A、提高毛坯制造精度B、提高工艺系统刚度C、多次加工D、提高切削速度11.气缸盖的上下表面有很高的平行度要求,则精加工时可采用( C )A、精基准的基准重合原则B、精基准的自为基准原则C、精基准的互为基准原则D、精基准的基准统一原则12.车削细长轴,因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D)A、马鞍形B、梯形C、矩形D、腰鼓形13.磨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上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面金属产生的金相组织变化不包括( C )A、回火烧伤B、退火烧伤C、正火烧伤D、淬火烧伤14.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大孔孔系精加工(例如车床主轴箱箱体孔系精加工),应该采用的加工工艺是(C )A、钻削B、拉削C、镗削D、铰削15.齿轮的毛坯形式不包括( D )A、棒料B、锻件C、铸件D、焊件16.不属于外圆表面光整加工的是( A )A、砂带磨削B、滚压C、抛光D、珩磨17.机床导轨的精度要求极高,进行光整加工工序时,应符合(A)A、精基准的自为基准原则B、精基准的基准重合原则C、精基准的基准统一原则D、粗基准的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原则18.不属于获得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是( A )A、刀尖轨迹法B、试切法C、调整法D、主动观测法19.在零件选择精基准时,若应选择几个被加工表面(或几道工序)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为精基准称为(C )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基准统一D、自为基准20.加工大型箱体零件上有数量较多、孔径较大、精度要求过高的孔时,一般使用下面的哪一种加工方法(D)A、钻削B、拉削C、铰削D、镗削21.查找装配图组成环的原则不包括(C)A、封闭原则B、环数最少原则C、单方向原则D、精确原则22.不属于获得形状精度加工方法的是( A )A、调整法B、成形法C、仿形法D、展成法23.单件零件生产的时间不包括( A )A、准终时间B、基本时间C、辅助时间D、布置场地时间24.在下列条件中,( C )是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A、广泛使用专用设备B、有详细的工艺文件C、使用通用刀具和万能量具D、广泛用夹具进行安装定位25.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 C )A、端面B、外圆面C、中心孔D、端面和外圆面26.磨削淬火钢时,磨削区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可能产生( B )A、淬火烧伤B、回火烧伤C、退火烧伤D、不烧伤27.机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器设计的正确性、零件加工质量和( B )A、测试B、装配C、修理D、管理28.装配尺寸链的构成取决于( B )A、工艺过程方法B、零部件结构尺寸C、零件的数量D、加工方法29.高能束加工不包括( D )A、激光加工B、电子束加工C、离子束加工D、水射流加工30.非传统加工技术特点不包括( D )A、工具与工件不直接接触B、不主要依靠机械能C、使用的工具硬度一般小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D、加工过程中不去除材料31.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应正确选择( C )A、封闭环B、协调环C、补偿环D、公共环32.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是( A )A、互换法B、选择法C、修配法D、调整法33.不属于装配工艺规程基本要求的是( B )A、保证装配质量B、提高零件质量C、提高生产率D、减少装配成本四、简答题1.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有哪些?步骤:(1)熟悉和分析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确定零件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进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煤化工工艺学重点

煤化工工艺学重点

煤化工工艺学复习重点绪论1.煤化工: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

2.煤化工包括炼焦化学工业、煤气工业、煤制人造石油工业、煤制化学品工业以及其他煤加工制品工业等。

3.煤化工包括煤的干馏(含炼焦和低温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等。

第二章煤的低温干馏1、煤干馏: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称为煤干馏(或称炼焦或焦化)。

2、煤低温干馏过程特点:(1)热加工过程(2)常压生产(3)不用加氢不用氧气(4)实现了煤的部分气化和液化。

3、煤热解:煤在各种条件下受热分解的统称。

4、低温干馏产品:半焦、煤气、焦油5、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原料煤性质、加热终温、加热速度、压力、加热条件。

6、干馏供热方式1)外热式(由护墙外部传入热量)2)内热式(借助热载体传热,载体和煤料粗直接接触)7、低温干馏炉因加煤和煤料移动方向不同1)立式炉2)水平炉3)斜炉4)转炉8、托斯考工艺p19.*第三章炼焦1、炼焦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左右、可获得焦炭和化学产品和煤气的过程(又称高温干馏、炼焦)。

2、成焦过程a)<350℃:煤干燥预热阶段b)350一480℃:胶质体形成阶段c)480一650℃:半焦形成阶段d)650一950℃:焦炭形成阶段3、粘结性:干馏时粘结本身与惰性物的能力,指炼焦时形成熔融焦炭的能力(经过胶质体生成块状半焦的能力)。

4、黏结性与结焦性关系:黏结性好是结焦性好的前提及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其黏结性一定好)5、提高钻结性的方法:提高膨胀压力、控制粒度、隋性成分细碎、黏结形成分不宜过细、增大加热速度、增加堆积密。

6、气体析出途径(1)里行气(10%左右)①形成与两胶质体之间,不可能横穿过胶质体,只能上行进入炉顶空间,这部分气本称为里行气。

②没有经历二次解热作用;含大量水蒸气,含煤一次热解产物〔主要CH4及其同系物,还有H2, CO2, CO及不饱和烃等)(2)外行气(90%左右)①产生胶质体外侧〔由于胶质体固化和半焦热解产生大量气态产物)沿焦饼裂缝及炉墙与焦饼间隙进入炉顶空间,此部分气体称外行气②经过高温炼焦用煤区,经二次热解作用,二次热解产物〔主要H2,及少量CH4)7、炼焦用煤主要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及中间过渡性牌号煤。

生物工艺学复习重点

生物工艺学复习重点

生物工艺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生物工艺学定义:生物工艺学,也称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过程技术手段,按照设计改造生物体或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2•研究内容:在生物反应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工艺技术问题。

以探讨生物产品生产过程中共性为目的,从工艺角度阐明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与细胞的培养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生产过程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3•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1).传统经验制造技术——天然发酵阶段特点:自然发酵、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经验丰富(2).纯种培养技术的成功――初级代谢产物生产阶段标志:了解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特点是:大多数为厌氧发酵过程的产物;产物的化学结构简单,初级代谢产物;其生产通常是在敞开环境中进行;生产过程简单,生产设备相对要求不高,规模一般不大。

(3).搅拌技术成熟好氧培养阶段标志:抗生素工业的通风机械搅拌罐的应用特点:产品类型多,不但有初级代谢产物,也出现了次级代谢产物,还有生物转化及酶反应等产品;技术要求高,主要使用纯种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通入无菌空气;规模巨大;技术发展快。

(4)・基因重组技术的成熟——现代生物技术阶段标志: DNA是遗传物质。

4•生物技术的应用:农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冶金工业,能源工业,环境保护5•常用工业生产微生物菌种:工业常用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6•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出发菌株■自然分离纯化-制备单胞子悬液-诱变剂处理-稀释涂平板-培养,计数-突变株分离-初筛-复筛-突变性能检测- 筛选出高产菌株■保存7•初筛,复筛概念与筛选方法初筛: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

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

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

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

化学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

化学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

化学⼯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化学⼯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1、化学⼯艺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产⽅法的选择及⽅法原理;设备(反应器和其他)的作⽤、结构和操作;催化剂的选择和使⽤;其他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和选定;流程组织;⽣产控制;产品规格和副产物的分离与利⽤;能量的回收和利⽤;对不同⼯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等。

2、现代化学⼯业的特点有哪些?(1)原料、⽣产⽅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率也在不断提⾼(3)是多学科合作、⽣产技术密集型的⽣产部门(4)重视能量合理利⽤,积极采⽤节能⼯艺和⽅法(5)资⾦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6)化⼯⽣产中易燃、易爆、有毒仍然是现代化⼯企业⾸要解决的问题3、⼤宗的⽆机化⼯产品有硫酸、硝酸、盐酸、纯碱、烧碱、合成氨和氮、磷、钾等化学肥料。

⼤宗的有机化⼯产品有⼄烯、丙烯、丁⼆烯、苯、甲苯、⼆甲苯、⼄炔、萘、合成⽓。

5、对⽯油的⼀次加⼯和⼆次加⼯有哪些加⼯⽅法?⼀次加⼯⽅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次加⼯主要⽅法有:.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烃类热裂解;烷基化;异构化;焦化等6、常、减压蒸馏流程有哪些?①燃料型。

②燃料⼀润滑油型。

③燃料⼀化⼯型。

7、煤的加⼯路线:煤的⾼温⼲馏(炼焦);煤的低温⼲馏;煤的⽓化;煤的液化。

8、化学⼯业的原料资源:⽆机化学矿;⽯油;天燃⽓;煤;⽣物质;再⽣资源;空⽓和⽔。

9、化⼯⽣产过程⼀般可分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及精制三⼤步骤。

10、什么是转化率、选择性、收率?转化率是指某⼀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或百分率⽤符号 X 表⽰。

其定义式为转化率表征原料的转化程度,反映了反应进度。

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

在复杂反应体系中,选择性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表达了主、副反应进⾏程度的相对⼤⼩,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是否合理。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名词解释生产纲领-—-——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精度计划。

生产过程—————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基本时间-———-直接用于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

可变费用—————直接与年产量有关,随年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不可变费用—-———与年产量无关,不随年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

强迫振动—————由外界周期性激振力引起和维持的振动。

自激振动—-—--在一定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常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

变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较经济地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配合精度——-——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相对运动精度————-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引起的位置上的精度.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二、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工序分类的是(C)A、工位B、工步C、装配D、行程2。

下列不属于工艺过程的是(C)A、铸造B、车削C、包装D、热处理3。

在加工表面、刀具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B)A、工序B、工步C、工位D、进给4。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复习)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复习)

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尺寸链的定义 尺寸链——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
首尾相接 排列成的尺寸封闭图形。
工艺尺寸链——由单个零件在工艺过程中 的有关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环——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
尺寸链的组成 封闭坏——最终被间接保证精度的那个环 组成环——除封闭环之外的所有其他环 增环——当其余各组成环不变,而该环增大时使封闭环也 增大者 减环——当其余各组成环不变,而该环增大时使封闭环反 而减小者
• 计算法:大批量及要求余量严格时如自动机床加工
三、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当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表面多次加工时,计算顺序是由最后一道工序开始, 即由设计尺寸开始向前推算到毛坯尺寸
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当零件加工过程中多次转换工艺基准,引起测量基 准、定位基准或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 利用工艺尺寸链原理进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入体原则 •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即轴上孔下) •被包容面(轴、键宽等) •包容面(孔、键槽宽等)
• 轴类(被包容件):最大尺寸为基本尺寸,上偏差为零(单 向偏差)。 • 孔类(包容件):最小尺寸为基本尺寸,下偏差为零(单向 偏差)。 • 毛坯:双向对称偏差形式(或双向非对称偏差形式)。 • 与零件公差的选择与标注有区别。 •(零件公差的选择与标注按:公差等级、配合种类来确定上 下偏差)。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上道工序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 和表面层缺陷层厚度) 前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前道工序的形位误差(ρa ) 本工序工件的安装误差(εb) 本工序的加工余量必须满足下式: 用于双边余量:Z ≥ 2( + )+ + 2|ρa +εb | 单边余量:Z ≥ + + + |ρa +εb |

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一、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成机械产品的全部劳动过程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称一个工步。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一次安装。

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二、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生产纲领:(N)某种零件的年产量称为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单件、小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三、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工件的定位: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装夹夹紧:工件定位后的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工件的三种装夹方法:1.直接找正法:用千分表、划线盘等工具,找正某些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再夹紧。

2.划线找正装夹:按图纸要求在工件表面划出位置线、加工线及找正线,装夹工件时先在机床上按找正线找正工件位置,然后再夹紧工件。

3.夹具装夹:用通用或专用夹具装夹工件。

●定位原理1.六点定位原理定义:物体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可用按一定规则布置的六个约束点来限制。

2.用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3.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完全定位:完全限制了物体的六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限制了物体六个自由度中的其中几个自由度。

●欠定位和过定位(1)欠定位定义:根据工件加工面位置尺寸要求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限制。

(2)过定位定义:工件定位时,同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限制。

基准·基准定义: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确定一些点、线、面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工艺是什么?
2.化学工艺学涉及内容?
3.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五点)
4.化学工业的分支?
5.化工原料三烯三苯?
6.石油一次加工和方法指什么?
7.石油二次加工有哪些?
8.什么是干气及湿气?
9.煤化工加工路线有哪些?(21P)
10.化工生产过程一般概括为哪三点?(27P)
11.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组织时采用哪些方法?
12.原子经济性?(计算)
13.环境因子定义?
14.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0P)
15.放热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31P)
16.工业催化剂关注的使用性能包括哪些?(34P)
17.寿命受哪些影响?
18.什么是烃类热裂解?(54P)
19.各族烃裂解生成乙烯丙烯的规律?(58P)
20.烃类裂解大部分反应机理?(61P)
21.在夺取氢的反应中被自由基夺走氢的难易程度排序(伯碳仲
碳叔碳)?(62P)
22.在烃类热裂解过程中什么是一次反应及二次反应?生成乙烯
丙烯属于什么反应?
23.裂解原料油中各种烃可分为四大族分别是什么?用什么来表
示?(64P)
24.裂解原料中氢含量越高相应的乙烯和丙烯收率怎么变化?
(65P)
25.特性因数K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烷烃的K值最高,环烷
烃次之,芳烃最低。

26.关联指数BMCI值越大,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怎么样?
27.在乙烯生产中往往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来获得较高的乙烯收
率?(72P)
28.为什么在乙烯生产过程中要加入稀释剂?常采用什么物质作
为稀释剂,原因是什么?(75P)
29.动力学裂解深度函数KSF是与什么无关的参数?他反映了什
么和什么对裂解深度的影响?(76P)
30.裂解气预分馏的目的是什么?(85P)
31.裂解气中酸性气体的危害有哪些?(88P)
32.酸性气体的脱除方法是什么?
33.裂解气中哪些物质需要脱除?
34.乙烯生产中常采用脱除乙炔的方法是什么和什么?(92P)
35.前加氢和后加氢的区别是什么?(93P)
36.什么是热泵?(98P)
37.裂解气分离流程的分类。

(101P)
38.分离流程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哪些?(102P)
39.在裂解气分离装置中什么设备投资最大、耗能最多?
40.设置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对精馏塔的影响?(109P)
41.什么是混合二甲苯?
42.催化重整主要用于生产什么和什么?
43.催化重整生产BTX的特点是什么?(118P)
44.由催化重整和加氢精制裂解汽油得到的含芳烃馏分是芳烃与
非芳烃的混合物,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125P)
45.芳烃馏分的分离常用的溶剂有哪些?(125P)
46.各种芳烃组分中,用途最广、需求量最大的是什么?
47.工业上利用芳烃的脱烷基化反应生产哪些产品?(125P)
48.工业上C8芳烃的异构化是以不含或少含对二甲苯的C8芳烃
为原料,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达到什么的目的?(134P)
49.催化精馏异丙苯生产工艺过程。

(143P)
50.工业上分离对二甲苯的方法主要有哪些?(145P)
51.选择吸附系数“贝塔”的定义。

(147P)
52.一般用于对二甲苯脱附的脱附剂是什么?在脱附剂中不能含
有什么?
53.什么是C1化学与化工?(152P)
54.通过合成气可以生产哪些化学品?
55.什么是煤的气化?(155P)
56.煤气化按反应器分类可分为哪些形式?(157P)
57.目前工业上由天然气制合成气的技术主要有哪些方法?
(160P)
58.影响甲烷水蒸气转化反应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65P)
59.甲烷水蒸气转化过程中通过哪些现象可以判断催化剂活性已
经显著下降?(167P)
60.甲烷水蒸气转化过程中一般的压力大概是多少?为了防止积
碳,一般控制水碳比是多少?(169P)
61.渣油气化常采用的技术是什么?(172P)
62.渣油气化的气化炉与急冷流程配套的内部主要构件包括哪
些?与废热锅炉配套的气化炉主要构件包括哪些?(174P)
63.渣油气化炉的核心是什么?它的功能?(174P)
64.什么是一氧化碳变换?它的目的是什么?(174P)
65.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目前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催化剂的适
用范围?(176P)
66.一氧化碳变换的操作条件,压力对平衡有无影响,对动力学
有无影响?(177P)
67.一氧化碳变换采用的水碳比(H2O/CO)大概是多少?(177P)
68.变换反应器的类型有哪些?(里面包括操作温度线,会解释,
能看懂。

178P)
69.以天然气和石脑油为原料制造合成气时,水煤气中CO含量
为多少,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流程,可以将CO含量降低至
0.3%?(179P)
70.以渣油为原料制造合成气时,水煤气中CO含量为多少?需
要采用什么样的流程来变换?(179P)
71.合成气净化过程中,常见脱硫剂有哪些,各自的特点?(181P)
72.湿法脱硫按照脱硫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哪些方法?(182P)
73.脱除CO2的方法有哪些? (183P)
74.低温甲醇洗涤法的特点与使用范围?(184P)
75.什么是变压吸附法?(185P)
76.加氢反应可细分为哪两大类?(187P)
77.催化加氢反应时什么反应过程?(放热或吸热)(188P)
78.从热力学分析加氢反应分为哪些类型?(189P)
79.加氢物质结构不同,加氢反应速率也各不相同,基本规律是
什么?(190P)
80.什么是稀释剂?在工业上应用稀释剂的场合是什么?(192P)
81.合成氨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动力学分析和热力学分析
(194P)
82.合成氨催化剂主要成分和助剂是什么?(197P)
83.合成氨工艺流程的特点?(200P)
84.高压反应器的特点?(201P)
85.常见的氨合成塔型式有哪些?(202P)
86.合成甲醇的基本原理?(205P)
87.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类型和特点?(207P)
88.低压合成甲醇的流程图以及特点?(209P)
89.目前生产苯乙烯的主要方法是什么?(211P)
90.目前获取丁二烯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方法?(216P)
91.氧化脱氢法的优点是什么?氧化脱氢法最关键的问题是什
么?(216P)
92.氧化反应的特征有哪些?(222P)
93.常见的氧化剂有哪些?(222P)
94.什么是催化自氧化反应?(223P)
95.什么是阻化剂?常见的有哪些?(226P)
96.目前对苯二甲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是什么?(226P)
97.什么是瓦克法?(231P)
98.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采用什么方法?(242P)
99.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业催化剂是什么?(243P)100.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在工业上一般采用什么形式的反应器?原因是什么?(255P)
101.生产邻苯二甲酸酐的方法有哪些?(258P)
102.什么是爆炸极限?(260P)
103.甲醇羰基化反应可以生产哪些化工品?(267P)
104.工业上采用的羰基合成催化剂其中心原子是什么?配位体是什么?(268P)
105.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的优缺点是什么?(275P)
106.用于氯代烃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包括哪些?(293P)
107.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有哪些?(297P)
108.什么对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能有着重要影响?(325P)109.共聚物的结构形式有哪些?(326P)
110.什么是绿色化学?(410P)
111.原子经济性的定义与计算?(411P)
112.采用生物质原料的优点?(415P)
113.目前备受关注的绿色溶剂包括哪些?(420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