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论复习
0399学前游戏论的复习资料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1·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3·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4·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5·娃娃游戏:在游戏的研究领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的研究式样。
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
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
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
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6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
如嵌插圆柱(大小高矮不同),比较各种木条(宽窄、厚薄、长短不同)和立方体(大小不同),各种几何图形嵌板(三角板、圆板、五边形板、梯形板等),粗滑、重量不同的材料,发声盒、铃和音乐教具,写字及计数材料,等等。
蒙台梭利教具构成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7·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扮演什么角色),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的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第一篇: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
(摘自PPT)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
例如建构性玩具。
(摘自《学前游戏论》)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
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
(摘自《学前游戏论》)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
(摘自网络)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
(摘自《学前游戏论》)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
(摘自《学前游戏论》)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
(摘自《学前游戏论》)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
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游戏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本质与特征)一、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历程(一般演变趋势):儿童游戏本质观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由生物性到社会性。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其意义的渊源上是从古汉语中的“遨”“嬉”等词义发展而来,而在现代词语系列中与“玩”“玩耍”等十分相似。
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活动特点是轻松自在。
英文中的游戏“play”作为名词所指向的行为特征是:不要求沉重的工作;使人愉快和满足。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在大约19 世纪中期及其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
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上升到自觉的本质化阶段。
表现为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建立在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德国的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席勒、斯宾塞把游戏看做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发泄。
霍尔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
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游戏成熟说,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和主动的欲望的表现。
【生物性本质观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和游戏理论的研究。
例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贡献:游戏的本能论及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戏活动的生理性特点。
局限性:它尽管强调了游戏是人在童年的重要活动,却仍然不能改变人们对儿童游戏不屑一顾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态度。
学前游戏论复习题(1-10)
14、常常被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 标是___________。
A 语言 B 表情 C 动作 D 角色扮演
名词解释
1、探索 2、嬉戏 3、角色扮演 4、互补性角色
5、兴趣性体验
6、自主性体验 7、机能性角色
简答题
1、游戏生物性本质观有哪些内容? 2、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归结为哪些以及 游戏的情境的五个方面是什么?
4、“偶尔看着他人”是_____________。 A 平行的游戏 B 袖手旁观的行为
C 偶然的行为
A 机能游戏
D 单独的游戏
B 想象游戏
5、下面_______是被动性游戏。
C 接受游戏
A 想象游戏 C 制作游戏 A 想象游戏 C 智力游戏
D 制作游戏
B 鉴赏游戏 D 娱乐游戏 B 主题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名词解释
1、专门化玩具 2、非专门化玩具
简答题
1、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是哪些? 2、场地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3、玩具按功能特点可以分成哪几类?
4、影响学前游戏的个体因素有哪些?
5、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论述题
运用专门化玩具和非专门化玩具进行 游戏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C 生物性本质观
D 社会性本质观
B 游戏的本能论 D 游戏的主体性活动
7、________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 A 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C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8、认为游戏是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的材料,再现人与人 的关系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
A 维果斯基
B 席勒
C 格鲁斯
D 艾里康宁
12、“我能用这个物体做什么?”是_______行为。
游戏论期末考试笔记整理
游戏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游戏基本特征和分类一、游戏基本特征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游戏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活动游戏是一种假装的活动游戏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的束缚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主动积极地进行活动二、分类:游戏的分类,是研究者依据某种理论假设或标准,对可观察到的游戏行为所作的理性的分析与解释。
对儿童的游戏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游戏,了解儿童游戏的特点。
(一)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主要以皮亚杰的理论为代表。
皮亚杰根据游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把游戏分为机能(功能)游戏(感觉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等三种相互之间呈等级关系的游戏类型。
1、机能游戏:机能游戏由简单的、重复的动作所组成,其动因在于感觉和运动器官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快感。
机能游戏是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其基本功能是对新习得的但还不巩固的动作进行练习。
机能游戏随年龄增长,总的发展趋势是下降的。
机能游戏往往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形式发生。
2、象征性游戏:主要特征是“假装”,即幼儿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作“想象的改造”,包括以物代物(如用积木当电话)、以人代人(如扮演妈妈、公主)、情景转换(如把教室当作海洋)等。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形式,2岁以后开始大量出现。
幼儿伙伴之间合作进行的象征性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的最成熟的形式,这种游戏也被称为社会性扮演游戏(socio-dramatic play)或主题角色游戏。
研究表明:幼儿独自的象征性游戏的发展趋势呈正U形曲线,即5岁时处于低谷,4岁和6岁所占比例高于5岁。
集体象征性游戏发展趋势呈倒U形曲线,即5岁时集体象征达到高峰(71%);6岁为次高峰(约65%);4岁和7岁时,出现的比例均低于5岁和6岁。
3、结构游戏:结构游戏的特征从材料上看,是各种材质且无形象意义的结构元件;从行为上看,是通过积搭、接插、螺旋、编织、捏造等多种操作形式的造型活动;从认知上看,是集感觉运动、空间知觉、判断推理和象征能力于一体的智慧体现。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最全)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第一章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1.简述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趋势?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具体表现?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有哪些具体表现?4、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内容是什么?它具体表现有哪些?6、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怎么样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7、我国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归结有哪些?8、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具体指的是什么?9、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具体指的是什么?10、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包含哪些内容?11、法国克罗伊斯指出游戏活动六种特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2、鲁宾对游戏特征是如何分析的?13、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有哪些?14、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哪些?15、儿童所扮演的角色,有哪几种类型?16、简述儿童游戏语言的分类及儿童言语的意义?17、游戏构成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有哪些?18、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1.简述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趋势?答:(1)游戏的概念的非自动化理解(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技巧:该知识点可以根据同学们上生物课的情景联想记忆:老师给出一张鲨鱼图片,问及它的特点和作用,同学们第一反映是会吃人(概念的非自动化理解),并且会游泳(生物性本能),还可以放在海洋公园里供人观赏(社会性)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具体表现?答:(1)德国的福禄贝尔是教育吏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2)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人与动物的动力都归结为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并从中获得愉快和满足。
3 学前游戏论复习要点7
学前游戏论复习要点一、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二、游戏的生物本质观的学说有:剩余精力说、游戏复演说、游戏成熟说三、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学首先提出)四、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五、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其实质在于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从而也点明出了游戏的主体性本质六、游戏是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理论意义:1、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2、充分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加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深刻提示了游戏本身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3、提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功能特性,展现出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发展,有益于儿童主体性培养,从而实现游戏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价值4、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对儿童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5、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的游戏的实践中,必须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七、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序是评判教师指导游戏指导水平高或低的关键指标八、我国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九、游戏是愉快的活动,是属于游戏的外界刺激十、游戏的特性:1、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2、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3、区别于探究行为4、区别于工具性行为5、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的束缚十一、三内说:控制、真实性、动机十二、四因素论:灵活性、内部动机、虚构性、肯定的情感十三、五特征:1、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2、没有外在的目标3、自发自愿的4、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5、与非游戏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十四、六特点:自由、松散、易变、非生产性、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虚构十五、游戏行为特征:内部动机、对手段的注意、我能拿它做什么、想象或虚构、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游戏者积极参与十六、游戏情景的特征:游戏者熟悉的环境、儿童能够自由选择、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十七、游戏的外显因素:表情、动作、活动对象、言语等十八、游戏动作的类型:探索、象征、嬉戏十九、儿童所扮演的角色的类型: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虚幻性角色二十、儿童游戏语言,按功能分类: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二十一、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与体验1、游戏动机:内部动机、直接动机、内部控制2、游戏性体验: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体能/成就感、幽默感、驱力愉快二十二、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二十三、学前儿童的认知游戏分类: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二十四、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二十五、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机能游戏、想象游戏、接受游戏、制作游戏、二十六、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及特征分类:动作性游戏、探索性游戏、表现性游戏、建构性游戏、角色扮演性游戏二十七、按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分类: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二十八、按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角色、结构、表演)、有规则游戏(智力、体育、音乐)二十九、游戏的开展与教育教学任务的结合分类: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三十、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1、学前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运动性水平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三十一、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段、合作游戏阶段三十二、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1、内容的发展2、游戏形式的发展:动作的渐次连贯、游戏语言的发展、持续时间的推延、规则的明朗化、游戏活动的社会化三十三、游戏的价值:1、游戏为儿童所喜爱、为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所需要2、游戏实现着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作用3、如果前者是儿童主观上的需要的话,后者则是客观上的结果,两者统一于儿童发展的同一过程,并同时实现。
学前游戏论自考复习题
学前游戏论自考复习题学前游戏论是一门研究儿童游戏行为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自考复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选择题1. 学前游戏论主要研究哪个年龄段儿童的游戏行为?A. 婴儿期B. 学前期C. 学龄期D. 青春期2. 以下哪项不是游戏的基本特征?A. 自发性B. 规则性C. 目的性D. 娱乐性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学前儿童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二、填空题1. 学前儿童游戏的_______是游戏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游戏对儿童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3.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三、简答题1. 简述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 描述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游戏的不同观点。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
2. 分析游戏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他非常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尤其喜欢玩“捉迷藏”和“过家家”。
请分析小明的游戏行为对其发展的可能影响。
参考答案1. 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是游戏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3.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结语学前游戏论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游戏行为,以及如何通过游戏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希望以上的复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学前游戏论的相关知识,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游戏论复习题
一、概念情景转变: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游戏性体验:在游戏中会产生对于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
亲子游戏:家庭内成员(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
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
角色游戏: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
表演游戏: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音乐游戏: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
体育游戏:以发展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掷,攀登等)为主的游戏。
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
合作游戏: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
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创造性游戏:突出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创造的活动。
包括角色,结构,表演游戏。
有规则游戏:具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儿童去遵循,以确保游戏目的的达成。
包括智力,体育,音乐游戏。
以物代物: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以人代人(角色扮演):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行为及其特征。
游戏常规: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的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二、选择题1.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情感性。
2.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是湖北幼稚园。
3.提出了“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4. 我国学前教育界,习惯把幼儿园游戏分为角色,结构,表演,体育,智力,音乐,娱乐等七种游戏。
游戏论复习题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复习题一、填空和选择1、游戏特征列举法可以分为游戏行为特征列举法和游戏情景特征列举法。
2、我们可以通过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等外显行为因素的观察,认识游戏的外部特征。
3、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基本类型。
4、在幼儿教育史上,人们利用游戏的策略可以概括为:筛选、改造、再造三种方式。
5、主客体相互作用是活动的第一要素,游戏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幼儿积极主动的对象性活动。
6、作为名词,“play”所包含的行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一方面不要求沉重的工作,另一方面使人得到愉快和满足。
7、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包括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8、“假装”是儿童游戏的典型特征,也是人们最熟悉的儿童游戏的行为特征。
9、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可以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积极主动型。
10、在幼儿园没环境因素(主要是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控制程度)是影响活动性质的基本因素。
11、游戏性体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成分:兴趣性体验,胜任感/成就感,驱力愉快自主性体验、幽默感12、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具有对象性、社会性和发展性、主体性特征。
13、主体性是人的整体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实实在在的心理素质,具体的表现为主动活动的动机、独立决策与活动能力、勇于创造的态度和肯定主题的情感体验等。
14、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对于游戏的价值认识,可以用两个基本命题来概括,即“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5、在儿童的游戏研究中,想染观察者看一些儿童的象征性游戏的录像,如幼儿用棍子当马骑,用积木当肥皂洗手,让观察者以这些为标准,去观察、记录儿童的象征性游戏,这种方法是:()16、主客体相互作用是活动的第一要素,游戏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对象性活动。
17、当一个孩子初次基础一中玩具活游戏材料时所表现出的反应是在()阶段。
儿童游戏理论复习
填空题见作业名词解释1、感觉运动游戏2、定点观察法3、实况记录法4、游戏治疗5、结构游戏6、象征性游戏7、规则游戏8、沙盘游戏简答题1、阿克斯莱恩游戏治疗的八原则。
2、简述儿童户外场地的类型对游戏的影响。
3、简述布鲁纳的游戏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观点。
4、游戏如何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5、积木游戏对幼儿知识增长的作用6、简述追踪观察法的定义和观察流程。
7、如何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鼓励幼儿表演。
8、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水平要观察什么。
9、简述蒙尼格的游戏宣泄论论述题1、具体谈谈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策略。
2、游戏观察的内容包括哪些。
3、试述父母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案例分析题1、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对幼儿进行了社会性表演游戏训练:让孩子玩过家家游戏,40天后进行测验。
先给孩子看一大堆物品,有男人的领带、女人的袜子、玩具车、大人图书、娃娃等,然后让他们:(1)假装自己正在一个卖这些东西的商店里;(2)假装自己是父亲、母亲、教师或哥哥角色,为自己买一些东西。
问他们分别会为自己选什么?结果表明,做过40天过家家游戏的儿童比未做过这种游戏的儿童更能较好地作出符合人物身份的选择。
请问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2、容容(2岁6个月)用手在一大团橡皮泥上拽了一小块,放在手里搓了一长条,她还继续搓,长条断了。
她又拽了一块,还是那样搓,搓着搓着又断了,桌上已经有了好几段长条。
容容把这些长条放在一起,东张西望。
教师坐到容容的旁边,也拽了一块橡皮泥开始搓。
容容看到教师也来玩橡皮泥,显得很高兴。
教师也像容容一样错了一长条,同时嘴里说:“长长的一条。
”容容看着教师,不作声。
教师继续说:“我要变戏法了。
”说着把长条的两头接起来了。
容容说:“变圆圈圈了。
”教师又说:“我再变一个。
”说着把圆圈交叉成了8字形。
容容说:“两个圆圈圈。
”接着,教师又变了花样,容容高兴地说:“一只小鸟”教师要走了,但容容要教师再变。
教师说:“明天老师再变给你看好吗?”临走,教师留在桌上一条搓好的长条,说了一句:1 / 2“你会变吗?”容容又开始搓长条了,这次她也在长条的基础上,变起了花样,一会儿说是虫,一会儿说是娃娃,一会儿说是奶瓶,还变了苹果,尽管看上去四不像,但是她很得意。
幼儿游戏理论复习
幼儿游戏理论复习幼儿游戏理论复习第一章:一、填空:1、游戏与劳动有3种关系:劳动前的预演、游戏与劳动的结合、劳动后的再度体验。
2、游戏与艺术、体育是同态、也是同源的,以后三者逐步分化,分别以不同的发展形式而各自独立出来。
3、幼儿园诞生后,儿童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
4、福录培尔、蒙台梭利在观察了大量儿童自然游戏以后,根据儿童游戏主要是操作物体的特点,从教育的意义上把游戏的一系列操作的基本要素抽取出来,并使之系统化。
5、古代的文字游戏有诗钟、灯谜、字谜等6、古代幻术游戏:一类是科学性质的小实验、小设计;一类是戏法之巧。
二、概念:1、七巧板:拚图类的一种。
源出宋代流行的“燕几”,由宋代学者黄长睿发明。
通过游戏者巧用心智,可拼排出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
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
深得教育者欣赏和儿童们喜爱,流传至今,并流传国外。
在国外称七巧板为“唐图”。
2、益智图:拚图类的一种。
是类似于七巧板设计思想的图形板块,由清代童叶庚创制。
三、简答:1、严教与乐学:1).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2).乐学——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严教”在德育的范畴使用,而“乐学”在智育的范畴使用。
严教是通过限制自发游戏来实现的,而乐学则必须寓教于乐,是要教师以合适的方法,使孩子以游戏的心里体验来从事学习。
2、为什么儿童游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在人类生活的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过程简单,成人和儿童的思维差距不大,当生产力水平进步到使儿童不能直接参加劳动时,这才具备了纯粹儿童游戏的条件与可能。
所以,专门的儿童游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章:一、填空:1、经典的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德国席勒,英国斯宾赛,主要观点:把多余的精力消耗。
松弛消遣说:代表人物:德国扎鲁斯,主要观点:游戏是储存精力的主要方式。
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格罗斯,主要观点:儿童游戏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
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霍尔,主要观点:游戏是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幼儿园游戏论复习资料
幼儿园游戏论复习资料题型:一、名词解释二、选择题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分析六、活动分析复习资料1、不同视野对游戏的定义概括出游戏的共同性特征一、语言学视野中的游戏(一)外文分析“快速轻捷的运动”有关:跳跃、风或浪的摇摆起伏“、鸟翅膀的鼓震”? “儿童各种各样的游戏”? 成人间的竞技、比赛、音乐舞蹈、玩笑幽默等? 轻松的行为和运动? Play game? (二)汉语分析? 1.遊:? 游的异体字? 行走、远行——游览、游历、游玩? 闲暇、嬉戏? 郑玄:遊,为闲暇无事之遊,然则不迫遽之意。
? 朱熹:遊者、玩物适情之谓? 2.戏? 同嘻,嬉戏? “玩耍”? 诙、谑、嘲等?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
常设俎豆,设礼容。
”? 韩愈《劝学解》:业精与勤而荒于嬉。
二、文化视野中的游戏? 文化是以游戏的的方式产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游戏着的? 胡伊青加认为游戏具有文化的生成功能,游戏使人超越现实,使人通过想象来表现自己对宇宙现象的理解。
法律、艺术、诗歌、哲学、战争等都是与从游戏中发源的。
? 游戏优于文化、超越文化,游戏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文化繁荣的程度。
三、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 游戏是儿童学习社会生活的关键步骤?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指出,儿童社会化过程有两个步骤,一是模仿、一是游戏阶段。
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成功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而游戏就是最好的实践机会。
? 2、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表现。
游戏和工作是对立的。
从本质上看,游戏的成果是无效的,而工作的本质是具有有效性;游戏的目的在于过程,而工作的目的在于结果。
四、生物学视野中的游戏? 游戏是一种生物本能活动? 过剩精力论? 复演说因此概括地说游戏是:自主的轻松的……2、游戏的特征(理解)——通过哪些线索可以判断幼儿是在游戏?? 一、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一)、游戏外部可观察的行为特征? 1、表情? Play face? 专注、轻松、微笑、嘻笑、夸张、放声大笑? 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 2、动作? 非常规性、重复性、个人随意性? 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成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基本类型。
幼儿园游戏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60分 )1. 20世纪著名的三大游戏理论是:()学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3 分)A. 认知B. 精神分析C. 人本主义D. 行为主义2. 陈鹤琴把游戏分为简单游戏和()。
(3 分)A. 象征性游戏B. 复杂游戏C. 建造游戏D. 创作性游戏3. ()玩具不可给学前儿童玩(3 分)A. 木制B. 口琴C. 哨子D. 毡制4. 在幼儿园里,孩子在游戏中倾向于选择()伙伴,而且年龄越大,这种倾向越明显(3 分)A. 同性B. 异性C. 男孩D. 女孩5.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最初比较喜欢与()伙伴交往。
(3 分)A. 同龄B. 同性C. 同兴趣D. 异性6. 小班儿童对()感兴趣,“重复”、“摆弄”、“堆高”、“推倒是常见的动作(3 分)A. 结构游戏B. 结构动作C. 结构形象D. 结构图形7. 室内环境的密度会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空间密度为()平方米是有效的可用空间(3 分)A. 2.32B. 1.4C. 4.64D. 78. ()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二十条首次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3 分)A. 1978B. 1989C. 1980D. 19909. 跳房子属于()(3 分)A. 民间游戏B. 象征性游戏C. 结构性游戏D. 创造性游戏10. ()游戏是儿童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途径(3 分)A. 自由B. 结构C. 集中性D. 象征性11. 游戏空间是指同一时间内进行游戏活动的()(3分)A. 儿童个数B. 玩具个数C. 游戏次数D. 游戏频率12. 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叫()(3 分)A. 结构游戏B. 操作游戏C. 非文字游戏D. 象征游戏13. 小鸡吃米属于()(3 分)A. 表演游戏玩具B. 技术玩具C. 智力游戏玩具D. 娱乐玩具14. 马达装在()的玩具不宜给儿童玩。
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
本章核心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2、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首先提出,坚持社会性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的特征。
(2)我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这是一种社会性本质观。
(3)对社会性本质观的评价:这种游戏本质观容易导致:“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
”(4)教育家杜威的游戏本质观。
1、了解我国的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简答):一、游戏室儿童主动的资源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2、理解纽曼的游戏特征学说。
如控制:内控与外控?;真实;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填空)动机可疑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填空)1、学前游戏的结构:(1)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等外显行为。
(填空)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名词解释)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名词解释)儿童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这说明游戏是受哪种动机控制:内部动机的控制)(选择题)角色扮演。
(A、识记角色扮演概念;B、识记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二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2)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和体验。
游戏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游戏理论与实践》复习题1.游戏发生的前提(两个)。
1)物质条件——物质条件超越生存需要2)主体生活态度——主体愿意游戏2.对规则游戏进行文化分类学研究可以把它分为三类,每一类中又包含哪些游戏?分为身体技能型游戏、运气型游戏和策略型游戏1)身体技能型游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生存活动主要依靠人的体力与身体运动技能的文化类型。
例如;射箭、举重、赛跑、投掷标枪等。
2)运气型游戏——相信有某种外部的神秘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文化类型。
如赌博类游戏。
3)策略型游戏——生存或成功主要依赖于人的理性决策能力的文化类型。
如棋牌类游戏、计算机游戏、猜谜游戏等;一些高度社会化的游戏如足球也是策略性游戏。
3.我国古代游戏的文化特点(3条)及不同类型(每个类型中都包括哪些游戏)。
文化特点:1)力量型、运动技能型的对抗性团体游戏相对较少,个人技能技巧性游戏较多;2)博弈类游戏、智力游戏、文字游戏高度发达和盛行。
3)具有独特的宴席游戏。
(如:《红楼梦》))类型:1)益智游戏;主要有拼图类和棋艺类。
包括:七巧板、益智图(15快拼板)、华容道(棋艺类的一种,以最少的步子把曹操逼上华容道)、狼吃羊等《游戏大观》记载,七巧板可以拼出人物图式27种;文字图式36种;兵器图示14种;还能拼出动物、植物、山石等多种。
2)文字游戏:包括:诗钟(成人和儿童的对仗游戏)灯谜、字谜等。
3)幻术游戏;一类是科学性质的小实验(孔明灯)另一类是变戏法,小魔术。
4)偶戏:“偶”是用土、木、陶、瓷等各种材料做成的人物形象。
偶可能起源于殉葬习俗的“俑”5)运动性歌舞游戏,许多文物上可见6)生活游戏:相当于现在的象征性游戏或角色游戏7)童谣:在儿童中广为流传,文字浅显,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且不由人教。
8)野趣:古代儿童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自然,具有朴素的童趣天真。
许多诗句中也反映出了这一点。
如:南宋使人杨万里的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戏论复习要点一.选择:1.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福禄贝尔:游戏室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席勒、斯宾塞: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霍尔: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格鲁斯:是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或训练拜敦代克: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
并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的欲望的表现。
弗洛伊德: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生活中的宣泄或补偿。
2.游戏的表情特征p61专注认真、平和轻松、微笑、嘻笑、夸张变形、放声大笑3.游戏中的言语大致有三种类型:⑴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⑵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⑶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4.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⑴无所用心的行为⑵袖手旁观的行为⑶单独的游戏⑷平行的游戏⑸联合游戏⑹合作游戏(1、独自游戏阶段2、平行游戏阶段大约3岁左右开始,儿童的游戏性质发生变化,逐渐具有社会性。
这个阶段游戏的特点是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
3、联合游戏阶段大约4岁以后,儿童的联合游戏中出现明显的社交行为。
4、合作游戏阶段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此类游戏。
幼儿之间的合作时间延长,内容多样化。
)5.有意义的学习的条件⑴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能够建立内在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⑵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6.活动区计划通常以周为单位7.区域活动场地的大小一般以五个小朋友方便活动为宜,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8.材料的投放:形象的成型玩具、自制玩具、半成型的材料。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顺序的投放(大中小班)9.教师在自选游戏中的多重角色身份指导者、观察者、组织者、支持者、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游戏伙伴10.游戏指导的基本方法(1)言语的方法语言是教师干预的主要媒介,包括描述、询问、提问、评论、提示、建议、重述等具体的方法。
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行为来说具有定向和动机的作用,教师要意识到与幼儿交谈的过程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A、描述描述是指教师客观的叙述幼儿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以及幼儿的情绪情感反应等。
教师用言语描述幼儿行为,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或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同时教师的语言也为儿童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还可以传递教师对与幼儿活动的关注与理解,起到肯定或鼓励的作用。
B 、有变化的重述教师采用扩展的、有变化的句子结构重复幼儿刚才所说的话的意思。
重述可以为幼儿提供正确的句子结构或不同的句型,使幼儿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的“话”说同一件事。
重述具有纠正、示范、扩展的作用,但又不会伤害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C 、询问教师鼓励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
询问的作用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以及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思路。
D提问提问是指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索、思考与表达。
一般来说,教师所提问题可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两种类型。
教师应当尽可能提问开放性问题而不是幼儿只需简单回答的封闭性问题。
E建议建议是指针对幼儿的实际问题,教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
F评论教师通过语言,自己或与儿童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儿童及行为,表扬和肯定正确的,也可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
评论以鼓励、表扬为主(2)非言语的方法除了言语的方法外,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眼神、表情、手势、动作、身体运动方向等非言语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非言语的方法包括不注意和注意、微笑或不悦、身体接触、示范、提供材料等。
①面部表情教师的面部表情队与幼儿的行为具有导向和强化功能。
教师应更多地运用积极的面部表情,尽量避免消极地反馈如愤怒、嘲笑等。
②动作提示动作提示是指教是运用手势或身体其它部位的各种动作来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③示范示范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幼儿演示某种技能或行为方式。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示范或平行游戏等方式来示范新的游戏技能。
二.填空简答1.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表现在:(1)主动的活动(2)独立性的活动(3)创造性活动游戏者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游戏性体验,实质上是一种主体性体验。
游戏是游戏者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他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
(刘焱)2.“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本质观的意义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⑵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游戏能发展儿童主体性,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教育功能和全面发展价值。
⑶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周围的人和事物)对儿童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
⑷促进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根本前提和基础。
3.我国对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对游戏特征的普遍性总结:(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4.动作⑴三种类型:探索、象征、嬉戏⑵三个特点:非常规性、重复性、个人随意性5.角色扮演三种类型: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想象的或虚幻的角色6.游戏活动的动机:内部动机、直接动机、内部控制7.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分:⑴兴趣性体验⑵自主性体验⑶胜任感体验/成就感⑷幽默感⑸驱力愉快8.学前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9.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10.从游戏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进行分类: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或手段性游戏11.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⑴情景转变是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进行的前提。
在1—1.5岁的婴儿身上发生。
⑵以物代物真正开始于2—3岁之间。
能以被代替物的名称来命名代替物。
16.游戏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⑴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知识⑵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⑶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⑷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12.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⑴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⑵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⑶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⑷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⑸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13.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⑴游戏过程是幼儿经验的主动构建过程⑵游戏过程是经验的社会性建构过程14.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学原理:主动性原理、个别化原理、社会化原理15.在幼儿教育领域运用游戏的三种策略:筛选、改造、再造16.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17.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游戏因素与教学因素有机结合⑴选用的游戏因素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⑵选用的游戏因素与教学内容相匹配⑶任务的难度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匹配⑷每个幼儿实际参与和心理参与的可能性⑸幼儿自己能够判断活动的结果18.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⑴独自的发现学习⑵★协同的发现学习(组织模式、在不同年龄班不同比例运用的成因)⑶操作型的接受学习⑷★讲授型的接受学习(同2)19.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标准:有意义的学习20.“有意义学习”的应用⑴学习内容的有意义性①新旧知识经验相联系②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形成“合适的距离”③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⑵学习方式方法的有意义性①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的选择首先必须考虑学习活动的年龄特点②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的选择还必须考虑个体的适宜性③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的选择也必须考虑与学习内容的匹配与协调关系21.区域的价值•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
环境轻松,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和交往。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小组或个别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观察幼儿,并个别指导。
•有利于师幼互动。
增加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增进双方情感交流。
•有利于课程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可以作为集中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延伸的场所。
22.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⑴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设置活动区⑵活动区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和渐进发展性⑶因地制宜设置活动区提供游戏条件⑷将整个活动室自选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⑸赋予环境一定的自治因素23.对幼儿游戏开始的引导⑴介绍游戏区域⑵对重点区域提示或建议活动方法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⑶提出行为要求,提醒游戏规则⑷引导幼儿对活动的选择,帮助幼儿协调各活动区人数24.观察的种类和方法:A、全面观察B、重点观察C、个别观察D、旁观式与参与式观察25.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1)以自身为媒介A、平行游戏策略指导教师接近儿童,并与他们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一同玩一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往往用于结构游戏、表演游戏B、合作游戏策略(名词)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合作游戏策略关键在于介入游戏的时机C、领导游戏策略(名词)是由教师建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教师处于控制地位常常用于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一半用于角色游戏和规则游戏(2)以材料为媒介(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26.游戏指导应注意的问题(1)指导要重点和一般相结合,计划性和随机性相结合(2)教师间应相互配合,各有分工(3)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A、对游戏要求的难度应逐渐加大B、采用的具体指导方式各异小班:可多采用平行策略、领导策略,使用示范的指导方法中大班:可多适用建议、提问等方式启发激励指导幼儿(4)指导的介入要适时适度适时:★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或发生困难时要介入如:思考方向的错误、一时间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操作上的多次失败等★当幼儿获得成功时要介入★当幼儿间发生纠纷时要介入★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时要介入适度:多给幼儿以鼓励、启发、挑战、暗示,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与探索27.讲评中教师的语言特点(1)语言的梳理性和简洁性(2)语言的支持性和激励性(3)语言的质疑性和启示性(4)语言的导向性和指引性三.名词解释1.区域活动:儿童在教师创设的空间中,通过操作活动发现、探索事物的一种开放式教育。
它因活动自主自由、内容丰富而深深地吸引着儿童。
2.合作游戏策略(名词)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合作游戏策略关键在于介入游戏的时机3.领导游戏策略(名词)是由教师建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