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十条建议
高考改革内容建议
高考改革内容建议
高考对人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高考改革的内容建议应该考虑到社会、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内容建议:
1. 改变考试形式:可以考虑采用多种考试形式,例如口试、实验、面试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提高总分值:可以考虑将高考总分值增加,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可以考虑在总分值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附加分,
例如艺术、体育等加分政策。
3. 改革招生制度:可以考虑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
同时,可以考虑实行分层招生,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特长等因素进行招生。
4. 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考虑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
5. 改革考试内容:可以考虑改革考试内容,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加强职业教育:可以考虑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领域,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高考改革的内容建议应该综合考虑社会、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公
平和社会公正。
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制度改革近年来,高考制度改革成为了国内教育界的热议话题。
传统的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和发展,同时也存在着部分考生利用各种手段作弊的问题。
因此,高考制度改革意义非凡,既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够提升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高考制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科目设置、考核方式、招生录取、评价体系等。
一、改革科目设置目前高考科目设置主要分为文、理、综合三类,其中文、理科是传统科目,综合科目则是近年来新增的考试科目。
不少学生面临选择科目时往往存在困扰,高考科目设置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
建议将高考科目设置分为文、理、工、商四个方向,同时增加社会科学、艺术类等综合性考试科目,拓宽学生职业选择范围。
科目设置调整需要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求职市场需求。
二、改进考核方式当前高考主要采用笔试方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容易被忽视。
在保留传统考试形式的基础上,多样化考核方式具有实质性意义。
建议增加一定比例的实践考试科目,例如在高中生物和化学课程的考试中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增加作文、口语、阅读等综合性考试科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考核能力。
三、改善招生录取政策高考招生录取政策是影响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高校招生录取主要按照分数排名,但是这种录取方式很难全面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分数至上的局面。
建议采用“多元录取”的形式,可针对不同的高校和专业制定不同录取标准。
通过学生综合素质分、科研成果、实践经验等因素的综合评价,不但能够促进高校和专业特色的多样化与发展,更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高考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学管理与数据分析,推动对学生成长的全面指导与管理。
建议学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督查机制以及考核结果反馈。
同时今后高考改革要建立国家统一的教育大数据平台,对各地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好地发挥数据在教育中的作用。
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
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摘要:高考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招生考试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经历了八个阶段,分别是:单独招生考试向统一招生考试过渡阶段(1949—1951年),高考制度建立阶段(1952—1956年),高考起伏发展阶段(1957—1965年),停废高考阶段(1966—1976年),高考恢复和重建阶段(1977—1984年),高考改革探索时期(1985—1998年),高考扩招发展阶段(1999—2013年),新高考改革试点阶段(2014年至今)。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面临挑战;应对建议1新高考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1.1选择性理念得到充分落实,获得了学生和高校的认同本次新高考改革试点,坚持选择性理念为主导,学生可以选择考试科目也可以选择参加不同批次的升学考试,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增加了学生考高分的可能性,而且提升了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
从高校角度来说,通过选考科目的设置,可以选拔录取到更多适合专业培养的高质量生源,促进不同专业的特色发展。
1.2从中学教育来看,推动了中学内涵式发展本轮新高考改革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引导学生良性竞争,为学生合理减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改革原则。
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中学等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为保障高考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学在此次改革中受到的冲击最大,教学组织、学习评价、教师的绩效考核、学校的日常管理等都面临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中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3从录取情况来看,提高了考生的录取率和满意度新高考改革前,各省高考考生可以填报6~8个志愿,填报志愿数量比较少。
改革试点后,各省考生可填报志愿数量为24~112个不等,填报志愿数量的增加使得考生志愿填报的选择性大大提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结合高校往年录取分数和位次,按照“冲—稳—保—垫”的原则进行志愿填报,这大大提升了考生与高校之间录取的适配性。
其中,浙江、山东等省考生志愿平行到“专业(专业类)”,考生志愿填报率高、退档率低,考生满意度高。
高考制度的利弊与改革建议
高考制度的利弊与改革建议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考试,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利弊两方面探讨高考制度,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高考制度的利益高考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公平性:高考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贫富、地域差异,只要在考试中表现出色,就能获得高分、高位次。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考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和备考,克服困难,培养了学生自律、坚持不懈的品质。
3. 选拔优秀人才:高考通过一系列科目的考试,结合高分和排名,为高校招生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选拔出了相对优秀的人才。
二、高考制度的弊端然而,高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应试教育过重:过分关注分数和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内容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2. 压力过大:高考对学生来说是一场生死大考,过于严峻的考试环境和高强度的备考压力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 单一评价标准:高考只以学科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忽略了其他重要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高考改革建议针对高考制度的弊端,我们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1. 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术成绩与实际能力、兴趣爱好、社会实践等方面结合起来评价,更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2. 减轻升学压力:优化高考考试内容和方式,减少应试性质,加大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选择机会。
3. 提供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推行个性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更深入的学习,并发展自己的特长。
4. 培养综合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强化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_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_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 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导言】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高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高中毕业生通往大学的关键之一。
然而,传统的高考制度在面临多样化、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时显露出一系列问题。
为推动教育公平、个性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开始试行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旨在解决传统高考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价值、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正文】一、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价值1. 促进教育更加公平传统高考制度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对科目重视程度不平衡、对综合素质评价不足、对贫困地区学生机会较少等。
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通过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核体系,突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使整个招生过程更加公平合理。
2. 推动高校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传统高考制度往往强调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引入选考科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并通过这些科目成绩来获得录取机会。
这有助于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3. 改变高考应试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传统高考制度造成了应试教育模式的盛行,学生过于依赖背诵记忆、机械应对考试。
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为多元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1. 考核标准的确定性不足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的考核标准较为宽泛,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容易导致评分不公。
此外,缺乏应用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学生和家长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评价方法,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 技术保障的欠缺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对于评价科目的内容和方式都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
然而,当前技术保障的欠缺导致了有效性和公正性的问题。
关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两条建议
6 0分 .总分上只高出 1 8分 ,这 l 8
分 的差 距 不 是 两者 的真 实 差 距 。 改
过 高考作文 的老 师都 知道 ,这 1 8
分 的差 距 很 可 能是 语 文 学 习 方 面 的 天 才 与 普 通学 习者 的差 距 。 在现 有
基础 教育 的本 质是素质 教育 .
高考 改 革 路径 的强 大 阻 力 。诚 如 诺
约 和 影 响 。在 坚 持 现 有 策 略 的情 况
会 、政 治 、经 济 的稳 定 ,又 可 以最
斯 所说 , “ 路径 依赖 仍然 起 着作
下 ,保持统一高考的主体地位 ,发
展体制外 的多次考试 、自主招生等 因素 利用体制外因素的示范作用 和带动作用 .逐渐使外部机制 内部
化发 展 。
两分就会造成考生总排名 的很大
变化 。这种偶然性掩盖 了对考生真
实水平 的客观评价。 其次 .这不利于引导考生花更 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 自己的优势
1 现 有 高考 体 现 的是一 种 不 .
广东教育 2 1 0 0年第1 期
领域 ,相反 ,它鼓励学生把主要 的 精力用于去补差而不是去增强 一
目的是 为 了 促进 人 的全 面 发展 .具
领域具有浓厚 的兴趣并具有全面而 扎实的基本功 。合理的高考制 度应
是 能让 高校 能 够 录 取 到 这些 个 性 化 发 展 的学 生 ,并 更 进 一 步 由此 而 引
体 目标大致可确定为两点 :基本素
的高考中 .具有天赋的学习者 和勤 奋的普通学习者都可能得到同样 的 高分。
这种 考 试 差 距 的 不 明显 .首 先
养 的教育与 自由的个性化教育。高
高考制度的改革建议
高考制度的改革建议高考是中国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高考制度也亟需改革。
本文将提出几点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旨在提高高考的公平性、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并培养综合能力。
一、多元评价体系目前的高考制度过于侧重于对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察,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还要评价其动手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
例如,在评定学生的成绩时,可以引入学业水平测试、实践能力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多项指标。
二、选考优化当前的高考科目选择较为固定,学生只能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科目中选择其中几门进行考试。
这种固定的科目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我们建议将选考科目从现有的科目中扩充到更多的领域,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他们的科目。
三、强化实践能力考核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而现实中,我们也希望能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学生。
因此,我们建议在高考中增加实践能力的考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可以加入实验操作、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考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
四、区域会考制度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中,不同省份之间的考试标准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公平性受到质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引入区域会考制度,即各省份在相同或相似的考试标准下进行统一的考试。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地区间的差异,也能提高高考的公平性。
五、减轻学生考试压力高考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考试,但过于严苛的制度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考试压力。
我们建议改革高考的考试模式,采取“分段考试”的方式。
即将高考分为若干个阶段,分别考察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不再需要在同一时间内应对多门科目的考试,能够更好地分配精力和备考时间。
新高考建议
新高考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高中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认为应该实施新高考制度。
首先,新高考制度应该突破传统的分科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高考是以文理分科为基础,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而是强调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因此,新高考应该采用全科制度,将各个学科的能力要求整合起来,通过综合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其次,新高考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高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但往往缺少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新高考应该加入实践考核的内容,例如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和创新项目等,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新高考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潜能,传统高考的分数制度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潜力。
因此,新高考应该引入个性化评价的机制,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外活动、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最后,新高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新高考应该增加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例如计算机操作、实际操作技能等,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总的来说,新高考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的分科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一、改进高考考试形式1、增强考试内容的多样性和对考生能力的全面测试:改革传统的“套题”形式,在考试中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题型,比如多媒体试题、图像识别试题等;增加口语表达、创新思维、数学建模等考查内容,不仅要考查考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真正反映出考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2、考试科目和时长的调整:现阶段的高考考试太过分散,扣除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等主科目,其他科目的分数只占了高考总分的9.08%,考生可能会因此对其他科目不重视而耽误了全面发展。
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增加少数科目的占比,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高考考试中增加网络考试内容:在现今信息社会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日趋普及,考生们应该掌握一定的新技术,以此增强当代青少年的创新与应用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高考应该适当增加网络考试的内容,让考生接触使用新技术,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改善联考体制1、放宽联考限制,方便考生报考:现今,大多数联考限制是每年高考的一个考生只能报考一次,这对于那些想要出国留学的高考生来说体制实在是太过限制了。
如果能够放宽联考限制,让考生可以报考多次,可以方便考生们报考,同时也可以提高考生的考试成绩,增加考生出国留学的比例。
2、全面优化准考证发放制度:现今的高考准考证发放制度有些拖沓,病毒性疫情影响也直接导致考生无法准时拿到准考证,从而影响考生的参加考试,因此必须要加强准考证发放制度的管理,提高发放效率,以免影响考生的考试。
3、建立一套完善的反作弊机制:现今的高考中出现了严重的作弊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因此必须加强对反作弊的措施,建立一套完善的反作弊机制,使得高考能够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进行,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总之,做好高考改革不仅仅需要完善考试制度,而且要充分考虑考生的参与,才能够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真正实现“高考改革”的目标。
关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一、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
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
例如,偏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造成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充斥高中教学。
集中录取制度取消了高等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受教育者的选择权,限制了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
不少地方政府将高考升学率视为政绩,形成单一的分数评价和升学率导向,致使基础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弊端严重,造成对学生身体健康、道德品质、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伤害,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面临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的教育竞争已经发展为教育改革的竞争。
同样具有儒家教育文化传统的东亚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纷纷改革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逐渐宽松,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选择性逐渐加强。
不失时机地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对于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多样化的适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开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考制度改革影响面大,专业性强,面对复杂的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困难不难想象,但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需要坚定改革的方向,通过理性、建设性、渐进性的方式,用改革的实践推进改革,使高考改革走出困境,将现在“最不坏的高考制度”,最终改变为“最好的高考制度”。
二、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本高考改革方案以“受教育者的权利”为出发点,构建新的考试与招生制度。
其基本价值包括:1、以学生为本。
扩大考生选择考试与高校的权利,尊重和保护考生的个性。
改变一张试卷考所有学生、所有学校按照高考分数的单一标准录取考生的情况,促进考试和选拔方式的多样化、多轨化、弹性化,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实现一名考生可以同时获得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以学生的自由选择权来推进高校竞争。
高考改革内容建议
高考改革内容建议
1. 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提倡多元化的科目设置,不仅包括传统的文科和理科,还可以考虑设置艺术、体育、技术等科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2. 考试形式的改革: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可以考虑引入实践性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3. 高考内容的改革:将重点从纯记忆和死记硬背转向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4. 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取消一次性的高考成绩决定学生的命运,引入多次高考的制度或者加权录取的方式,允许学生有多个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5. 高校招生政策的改革:通过改革招生政策,鼓励高校多元化招生,不仅看重学生的高考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
6. 高考评卷的改革:建立公正、透明的评卷制度,加强评卷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确保高考评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7. 高考考试环境的改革:通过改善考试环境,提高考试的严肃性和安全性,确保考生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加考试。
8. 高考资源的公平分配: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高考资源投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
9. 高考辅导的改革:加强高考辅导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10. 高考信息公开的改革:建立高考信息公开的制度,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高考信息,使考生和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高考政策和相关信息。
对加快高考制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建议
考 核考生的基本素质 .又 能使考
死 ,在许多方面剥夺 了地 方和学校 ^ 升不 r大学 ,高考升学 的激烈竞 生根据各 自的爱好和长处有多次 报 应 有的办学 自主权 ,严重束缚 了地 争 及其导向作用 仍将长期存在 ,这 考与 多种选择 的机会 ,还能使高 等 方和学校开展 教育改革的创造性 和 就要求加快 改革 .使 高考的方式和 院校发挥冬 自的优质教 育资源办 出 积极性 , 利于发挥学校的特长 , 不 培 内容逐步臻于科学 、 合理 , 以发挥其 特 色 ,更 好地为 国家建设选 拔和培
维普资讯
业 单 位 在 选 才 上存 在
单 纯 看 重 文 凭 和盲 目
全 国政 协 委 员
省政协原主席
刘
正
追求高学历的倾向 , 误
导^才 的培养 , 不利于 教 育 事 业 乃 至各 项 建
目前 的考 试评价 制度 ,特别是 养和选拔 出来 的多属 应 试型”^ 设 事 业 的健 康 发 展 ,也应 予 以改 高考的负 面影 响 ,已成 了扭 曲整个 才 .很难适应 国际激烈竞 争和国家 进 : 基 础教育 的指挥棒 ,不但 把高 中教 现代 化建设 的需要 。 据悉 , 教育部 已 二 、对加快 高考制度改 革的具 我 育 ,甚至初 中、小学 教育也导人了 在 研究制订有利于学 生全 面发展 的 体建议。当前 , 国在继续实行全国 统一 高考 的同时 ,采取多种 方式进 应试教育”的歧途 ,严重制约 了学 新 的课程标 准 :正在组织多渠 道改 生的全面发展
维普资讯
一
.
、
高考制度改 革十分迫切 =
很有必要 , 便于今 编教材 ,允许各地各 学校 自行选用 行高考改革试 点, 为此 , 建议教育部在近 和增补 ;并 已批 准一 些省市 区除参 后择 善而行 =
新高考改革的进展、挑战与政策建议
新高考改革的进展、挑战与政策建议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变化,新高考改革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新高考改革是指通过改革高中阶段的学科课程设置和考试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升学途径。
本文将探讨新高考改革的进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新高考改革的进展自2014年开始,中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新高考改革试点工作。
新高考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设置改革,强调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减少部分考试科目,增加选修科目的选择性;二是考试方式改革,改变传统高考的单一考试形式,引入多元评价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高考改革试点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学科设置改革方面,有的省份推出了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修,增加了课程的多样性。
在考试方式改革方面,有的地方开始尝试多元评价,例如通过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二、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新高考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教师培训的问题。
新高考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个性。
然而,当前教师培训体系仍然偏重于知识传授,缺乏对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是评价体系的建立。
多元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公正、权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此外,评价体系也需要与高校录取政策相衔接,使评价结果能够在高校选拔中得到充分的认可。
第三是家长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高考制度使家长过分关注分数,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新高考改革需要家长和社会逐渐摒弃“唯分数论”,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需要改变家长的观念和态度,提高他们对新高考的理解和支持。
三、政策建议为推进新高考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是加强教师培训。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白米中学徐良2014. 09. 25作为一名参加过高考,现在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当前我国的高考制度的利与弊感受是最深的,现在就谈谈我对这方面的感受和建议。
首先,当前高考制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前全国一张试卷,一年进行一次考试;一个全省统一的高考成绩排名;一个考生在这次考试中只能一个志愿等级填报一个学校且一个专业;高校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少一分也不行;一个学生只能收到一张高校录取通知书。
这种制度只能适用于我国以前非常缺少人才,且所有高校毕业生的工作与就业都由国家统一安排的情况下。
现在,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再也不统一安排工作和就业了,且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行了双向选择(少数专业例外),以前的高考制度就不适应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其次在当前高考制度下的社会现状:1.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造成中小学毕业生已经完全失去了工作和就业的机会,城镇家庭的孩子只有读到大学毕业,才有可能找到一碗饭吃;于是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从初中(有的从小学)开始就只看成绩和分数或排名,家长对学校、班级和教师的评价也只看的高考成绩。
这样就出现了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走在同龄孩子的前面,自愿出钱从小学或初中开始为孩子请家教,或将孩子送进补习班,进行文化补习,到了高中就一切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中心,只要成绩好,其它一概不管;因此,即使自己的孩子有其它特长也要强迫孩子学习,不让其发展特长。
这就是当前许多学生高分低能、思想品德素质差的原因之一。
2.同样的原因,社会整体对本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评价就看学校每年是否有学生考上名校、或在本地区高考排名是否在前面,有名校学生或有高考状元、或一本人数或600分以人数占优势的学校就是好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就往这样的学校挤。
于是就出现了择校生和高价择校生;这也是为什么所谓高中名校收费越高,反而择校生越多的原因。
3是因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只看高考成绩,造成了地方党政对教育部门的评价也以高考为主,于是教育部门对高中的评价也只看高考业绩,为了考出好业绩,每年都要给本地区各个高中下达各类高考指标,如本科应完成多少、一本要完成多少、名校要完成多少等,这些指标通常在市一级直接下达到各学校的各个年级,每年到9月或10月,还要招开高考总结表彰大会,表彰高考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部署下年高考工作。
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0.23•【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10月2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共有49人次发言。
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取得重要进展。
大家充分肯定国务院的报告,高度评价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的调研报告,希望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处理。
大家强调,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改进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招生录取机制,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有些出席人员指出,教育评价依然存在功利化倾向,教育供给和人才需求存在“错位”现象,有的地方过分强调升学率、渲染“清北”率,助长了家长和学生的教育焦虑。
应大力宣传“人尽其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观念,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扭转“重学历、轻能力”的用人导向,推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鼓励学生成长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实现学以致用。
有些出席人员指出,有些地方中考政策连年变化,给家长、学生带来困惑。
建议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中高考政策,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加大对没有办学资质的“野鸡大学”的曝光力度,依法处理个别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过度宣传行为。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与教育、学历、学位相关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杜绝高考中冒名顶替等现象再发生。
有的出席人员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一、加强考试内容改革1、增加素质教育的考查高考应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知识点纳入考查,以体现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这一重要宗旨。
例如,在选择题中添加素质教育考查内容,比如正确表述道德原则;在填空题中提供文化素养的考查要点,比如文言文的熟悉程度,欣赏能力等。
2、增加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高考应在考查的范围内引入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不断拓宽考生的思维,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创造潜力。
例如,在科学文献检索、仿真模拟、创新性设计等方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解答,以检验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完善考试制度改革1、完善合理的综合评价制度高考应建立一个公正、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制度,结合学业考试、素质评价、竞赛和作品评价等多种考核形式,综合评定考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发挥考生的水平,同时也能避免由于学科水平不一致而带来的复杂性。
2、完善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高考应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增强考生通过实践锻炼而获得的能力,综合考查学科知识和实际能力的结合。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考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分析问题、完成实验设计、记录现象和实验数据、提出分析问题等,从而综合考查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三、完善高考机制改革1、取消学校投档分数线高考应考虑取消学校投档分数,转而使用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分数和所填志愿等社会投档方式来评定考生的录取资格。
这样考生不会因为学校投档分数线的提高而失去备选学校的机会,而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真正想去哪所学校来取得录取资格。
2、更加灵活的择校方式高考应更加灵活地改变择校方式,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除了考虑考分,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来择校,以便更好地选择自己适合的学校。
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个人情况来择校,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而不是受考试成绩的局限而选择所谓的“名校”。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近年来,高考制度一直是中国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为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有着一些看法和建议。
首先,高考制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分数和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例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其次,高考制度应该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
传统的高考制度中,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然而,分数只是一种评价方式,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例如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同时,也要减少对高分的过度追求和功利心态,让学生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提升,而非只是为了追逐高分。
第三,高考制度应该关注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
当前,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学生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采取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例如,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同时也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最后,高考制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当前的高考制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培养,造成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高考制度的几点看法和建议,希望高考制度能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相信通过这些,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一基本精神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杀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二重要举措1.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2.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通过“3 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教育考试指导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很新颖;同时受到各界人士关注与思考;但是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极大地挑战..二、新高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挑战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给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到育人目标等;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感知和了解其所教学科的知识及特性;让学生能从多种学科中认识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变大;是否能够很好做出选择;做出生涯规划;家长原来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成绩;现在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科目;他们是否能指导好孩子做好生涯规划;这些问题都即将面对这极大的挑战..一学校面对的挑战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不仅对高中学校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高校也有了要求..大学和中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1.中学面对的新挑战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之一是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然而“6选3”意味着不同学科有至少20种组合;显然以前的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走班制的开设将会面对哪些挑战选课走班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水平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课程..学校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可供不同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需求..面对学生的需求变化;对课程结构要求更加丰富多元化..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由于课程组合增加;选修制和走班教学成为了新常态..课程组合的增加;学校基础设施方面;场地分配和排课难度增大;对学生管理难度上升..如有安排不当将会造成学校秩序一片混乱..2.大学面对的新挑战大学设置专业的时候;在中大教育衔接方面将会面对更多挑战..大学需要提前做好面对学生需求变化的准备..二教师面对的新挑战新高考方案提出;对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要求;教师一是需要一专多能;在专业教学方面;要有开设多门选修课的能力;如有学生选择这门课程少的情况下;不至于无课可上..二是要不仅要做到教书更要育人;实行选班制;班主任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学生在新高考改革的模式下;相当于研究生一样进行导师挑选;实行导师制..育人方面的重担放在了任课教师身上..三是教师将要面对准入和退出..有些学校某课教师多余;有些学校教师短缺;教师要随时做好调配的准备..现在教师就好比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三中学生面对的新挑战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和自由度的扩大;他们以前不需要自由选择到现在自由选择;他们还对选择意识比较单薄;一时还是挺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科目;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科目感兴趣;以前只是一味地想考高分..学生本身对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加上高考科目难度大;范围广;他们一时无法判断自己擅长什么..有些学生误认为我这门课程考得不错就觉得是自己喜欢的科目;有些时候只是被高考原因所导致的;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学生在学好语数外三门科目的同时;需要选科、选课、选分、选教师..首先他们要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领域;感兴趣的科目;其次要做好生涯规划;最后要结合高校录取选出自己的小三科;在学校组合选课走班中做到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自己..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即将要面对的..四家长面对的新挑战面对高考带来的严峻形势;家长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提升一下自己;首先他们要了解最新高考资讯;对高考形势先自己搞清楚;向孩子介绍一些高考新消息;从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一些相关方面的介绍;等到孩子真要面对选择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其次好好研究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一些优点;感兴趣的事物;擅长的科目;在孩子需要自由选择的时候适当的点拨孩子..三、面对新高考挑战的一些应对措施新高考带来的三大转变:从选拔到选择的转变;从课堂到课程的转变;从成绩到成长的转变..仔细分析三大转变;我们可以得知以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到现在学生自由选择权的放大;从前是班级授课制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到以后课程选择;走班制、导师制课程选择性学习;以前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到现在及以后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成长..全面发展学生..这无疑是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这些转变都是新高考改革的创新点..面对这些转变;我们应将它落实到实处;不能只是说说而已..面对新高考的挑战;我们是否应及时作出应对措施:1.学校选择参照对象;加速适应与转型首先各校应关注沪浙两地改革进程;寻找出适合自身学校的参照对象;加速学校的适应与转型..了解走班制的实施困难;掌握分班依据与原则..做到“最少人走班;最近原则走班”;可以探索利用网络进行选课;排课;信息的发布;综合评价管理;成绩的统计与分析;进行一些选修课网上学习;这样可以节省一些人力;物力;高效运作管理其次要实施有效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做好高考改革方案的宣传与解读工作;让广大的关注者更好的进行了解;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理性地选择适合的科目;职业及人生道路..最后高校要做好中大教育的衔接工作;很好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学和大学依据新高考改革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2.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新高考方案很好地理解;按着新高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断发展和提升自身..教师要有对必修课专业方面的知识;也要对选修课有很好的掌握;为了适应学校的师资调配;即使必修课不能教也能进行选修课的教学;不至于到时候没有课程可教..提高教学魅力..首先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学习和钻研;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并对该学科具有学习特长和自我效能感很强的学生..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更加关注学生兴趣和需要;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很好认清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3.中学生增强自主选择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面对新高考的方案;要进行很好的了解新高考改革的内容;新高考改革更多的是关乎着自身的切身利益;适应新高考..首先学生在学习好语数外三门必修课的同时;也应该多加关注和了解自己对小三门的选择;加强自主选择权的意识;做好对未来生涯规划;这关乎自己一生的事情;现在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以后发展;所以得小心谨慎的同时;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此事不可小觑..其次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困难;及时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面对选科;选课多多听取老师家长意见;有时候自己就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状态;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取长补短..最后一点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判断;要有主见;不能随大流;跟风;捕风捉影..加强自身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自己..4.家长要转变观念;对孩子进行适当点拨首先家长要改变观念;改变观念是前提;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往往不是输起跑线;而是输在人生的转折点..转变之前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家长之前只是一味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实践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新高考改革参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所以家长和学生要转变这种只关注分数的这种观念;了解高考新动向和孩子的兴趣;特长;擅长的科目;当孩子面对选择空间大;范围广迷茫的时候;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点拨..其次家长应多与学校及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对孩子多进行一点耐心指导..最后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总之;我们依据应该根据自己省份的省情、生情;所在学校的校情;极力的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新高考改革道路..。
针对新高考改革的选科策略与建议
针对新高考改革的选科策略与建议尊敬的读者,由于在文本中无法直接使用特殊的格式(如合同或作文的格式),因此我将按照文章的通用格式来撰写。
以下是关于针对新高考改革的选科策略与建议的文章:针对新高考改革的选科策略与建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制度将于不久的将来正式实施。
对于即将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正确选择科目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本文将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选科策略。
1. 了解新高考制度的要求首先,了解新高考制度的要求对正确选科至关重要。
新高考制度将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科目安排更加灵活多样。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选择文科、理科或综合类科目。
2. 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选择科目之前,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实习或职业体验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助于作出更明智的选科决策。
3. 广泛的课程选择根据新高考制度的灵活性,推荐学生广泛选择科目。
无论是文科、理科还是综合类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职业选择范围。
4. 考虑未来职业规划在选科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
不同职业对科目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相关的科目。
例如,如果学生将来希望从事医学工作,那么选择生物、化学等理科科目是非常合适的。
5. 寻求专业的建议在选科过程中,学生可以咨询老师、家长以及专业的辅导员的建议。
他们对教育系统和就业市场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科决策。
6. 培养综合素质无论学生选择了哪些科目,培养综合素质始终是重要的。
新高考制度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工作或开展研究项目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新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也对学生的科目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对高考制度改
革的建议
一、制定“招生考试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招
高校招生既为国家选拔人才,又事关千百万考生的切身利益,理应有法律来保证其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但事实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只为高校招生工作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高校招生的具体操作主要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条例》来进行,缺乏统一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建全社会化考试服务体系,提供相关考试需求的优质服务
转变目前我国各省市的招生委员会、招生办公室的职能,成立类似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 的专门社会考试机构,主要承担着“中间人”的角色,负责在高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负责协调各个高校的招生政策和资格要求,并且建立各高校认同的招生游戏规则,以便将符合各高校招生要求的学生申请传输到相关高校,供高校作出录取与否的决定。
将目前集中突击封闭式考试、录取改为日常化考试、录取。
考试交由专门的社会考试机构来进行,考生可以直接向考试机构申请报考,考试成绩直接发给考生,作为考生向高校申请入学的证明之一。
目前,首先要将外语、信息技术这两门工具学科作为社会化等级考试。
从长远看,此类社会服务机构统一考试,不仅减少了国家命题和高校命题等繁忙、沉重的工作和负担,提高了考试效率,也减轻了中学和考生为应付高考而带来的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开展社会化报名工作试点,逐步改变高中毕业生由学校组织报名和通知录取的做法,使高考与学生毕业的学校脱钩。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招生管理办法,实现网上录取远程化。
这些改革客观上提出了扩大考试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提高考试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更高要求。
三、实行“2+X+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社会化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
⑴“2”指语文、数学两门。
⑵“X”为选修测试科目。
取消文理分科。
⑶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七门。
体育类、艺术类考生除须参加全部七门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外,还须参加艺术或体育专业测试。
⑷社会化考试成绩指参加社会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和信息技术考试等级证书。
⑸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四、建立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制度,配套高中“2+1”学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一项以标准参照为基础的考试,是在省级范围内统一标准的水平考试。
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旨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学业素养全面发展,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提供条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由省级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
报考对象为在籍的高中学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高中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内容限定在省级高中课改规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范围之内。
这项考试是对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统一检测;是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衡量标准;也是提供给高校招生的考生学业的基础性信息。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
政治等8门。
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年的1月和7月;取消原先由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学生自由选择学科教学模块,参加省级统考。
每学科按比例将成绩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以便高等院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作参考。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成绩,也作为普通高中相应科目毕业考试的成绩。
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其所在学校在该学生毕业前组织相应科目的补考。
与之相配套,实行高中“2+1”学制,部分学生在修完高中两年课程后就可以毕业,并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的入学条件。
同时,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作为研究性大学自主招生中综合评价学生学业和综合素质的参照或作为学生参加研究性大学组织的各种面试和测试的“门槛”。
其他高等院校也可以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作为招生的参照依据。
五、全国“211”工程大学实行自主招生,二次考试
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办法是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由国家教育部下达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数后分批次划线招生,不同批次的高考分数线是录取考生的主要工具。
在使用同一考试试卷、同一评分标准和统一考试时间的情况下,同一学校在不同地区的招生分数相差很大,有的几十分,甚至上百分。
近几年,个别地方还出现了“高考移民”现象。
人们把这种因考生户籍差异引起的竞争称为“地域竞争”。
这是目前高考公平性受到质疑的主要方面。
我认为,在全国分数线没有统一前,在充分考虑边远省区、少数民族招生的前提下,首先应该统一全国“211”工程大学,至少是全国“985”工程大学的分数线,在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作用。
在统一考试基础上,这些全国一流大学根据自身特点,有序进行二次考试,并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计划为指导,自主确定招生计划,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
六、建立考生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录取新机制
考生中学期间的综合素质表现应作为录取依据。
要从高一开始,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情况纳入电子档案,充分反映中学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时代特征,充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充分反映学生在诚信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存能力、快乐学习的具体表现,充分反映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中的实际状况,从而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省级为单位,统一软件、统一管理数据库。
七、进一步规范我国高考加分政策
近些年来,随着办学权力由中央向地方政府和高校下放,部分省份和高校根据各自需要出台了高考加分政策,而且国家原有的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在实践执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反应激烈。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高考加分政策的种类应逐步趋于减少,而不是越来越多。
八、实行志愿申报制度,形成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的良性机制
要求高校提前一年向社会公布其招生范围和录取标准供考生参考,在考生全面衡量自身条件与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向中意的学校提出申请,一个考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在他所具备的高校录取资格范围内,同一批次的学校,考生可以同时填报N所学校,且所有志愿都是第一志愿,计算机应同时向所有学校投出电子档案。
在双方相互衡量相互选择后,高校将学生录取到最适合其发展的学校,这种沟通与选择结合的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使得高校招到符合自身特色的学生。
九、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社会诚信的缺失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实行综合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出具学生实践证明等,都有可能造假。
社会普遍担心诚信问题和成本问题能否解决,担心思想道德水平难以量化,为学生设置成长档案也可能具有非真实性;担心通过各种能力竞赛为更多的学生搭建能力展示的平台,可能加重学生负担。
我们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加强诚信制度,在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加强诚信教育。
十、加大行政管理力度,不断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在评价高校招生与中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时,不少人认为,日本的高考是“能力教育”的指挥棒,而我国的高考则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
时至今日,在我国不少地方和学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违规补课多、考试多、作业多、学生睡眠少等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有人说,学生学业负担重是选拔性高考的必然结果,是解不开的“死结”。
然而,近年来,以教育大省山东、江苏等省市为代表,狠下决心,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坚持“省级统筹、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强化督查、严肃问责,标本兼治、务求实效”的原则,从高中教育抓起,以治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突破口,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