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撤并学校的几点看法
撤并学校的利弊分析
撤并学校的利弊分析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农村。
在国家很难一下子大幅度提高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一直是各级政府深切关心的问题。
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这几年集中办学在部分地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阶段性的思考总结如下。
集中办学的益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整合有限资源,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相应的师资、仪器、设备、手段。
在原来低水平分散办学的情况下,课程设置不全,学科教师奇缺,仪器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条件设备也难以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学对象过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变成了一句空话。
而集中办学,有利于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节约教育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原来的学校大多规模小,但按要求又必须“五脏俱全”。
因此,有时候难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布局分散,投入相对也分散,造成部分资金投入后没有效益,改善条件也难以到位。
适度集中办学,能够集中使用财力,节约资金,加速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尽快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和办学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原来分散办学,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正规的、有效能的集体生活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集中办学,能改变学生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同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有助于整个家庭、整个村屯、整个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让现代化更先进的理念更加迅速有效的普及到最边远落后的地区的每个人,从而更深度的提高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意见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意见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属村级完小,始建于1953年,距镇中心9公里,服务半径为四个行政村,覆盖人口4800人。
学校占地面积6200㎡,现有校舍面积1600㎡(教学辅助用房800㎡),学生体育活动场地3600㎡,学校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人,教职工14人。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教师不足,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1.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出现师资老化现象。
3.教师流动性大,留不住教师。
三、撤并面临的困难
1.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本校服务半径内的学生,上学路途远,且大多是留守儿童,若撤并,将更加增加学生上下学途中的交通安全隐患。
2.增加农村子女教育成本
若撤并,学生上下学路途远,只能选择搭车或寄宿制学校,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家庭子女的教育成本。
3.影响农村学生的教育与成长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的共同关注。
然而,撤并后不仅增加了下上学路程,而且更远离了家人关怀和照顾,这对于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四、撤并意见建议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议适当保留和加强村小的教学建设。
可从以下优势考虑:
1.村小班级学生人数少,班额小,便于管理。
2.为服务内的农村家庭提供了入学便利,减少下上学路程,节省了家庭开支。
3.小班额教学有利于教师灵活地组织多种教学活动。
4.村小学生少,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场所和资源,及参与活动的机会。
5.村小学生少,教师能关注到每位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撤点并校政策发展及反思
撤点并校政策发展及反思2001年我国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运动,这项教育运动涉及全国7亿多农民、1.27亿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752万农村专任教师[1],在历经十余年后于2012年宣告结束。
撤点并校政策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的核心政策,笔者从撤点并校政策的演进过程出发,对撤点并校政策变迁进行历史梳理,并根据政策实施过程中效果的客观分析来找出每种效果产生的原因,以期对今后科学合理的布局农村中小学校提供有益帮助。
一、撤点并校政策演进历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开始进行,但是国家在全国范围正式颁布实行是在2001年,由于调整中出现一系列问题,2012年教育部宣布暂停。
“撤点并校”作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具体的调整措施,撤点并校政策变迁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该政策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全面正式开始而进入公众视野,该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酝酿—起步—调整—暂停四个阶段。
(一)撤点并校政策的酝酿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上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及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农民子女基本上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家长迫切期望其子女能够接受与城镇孩子同等质量的的教育,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对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进行重新布局调整,优化整合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而此时我国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实行的的是“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分散办学的模式。
这种办学格局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农村学龄儿童的数量不匹配,农村很多规模过小的中小学和教学点出现,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农村教育资源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并且90年代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然而我国此阶段的农村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化的进程,农村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与城镇化水平不适应。
尤其是1998年,我国多数省份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改革主要围绕着减人、减事、减支来进行并乡、并村、并校[2]。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
3. 社交问题
03
撤并后,教师可能需要面对新的同事和学生群体,需要重新建
立社交关系。
学校管理问题
1. 管理成本增加
撤并后,学校需要重新配置资源和管理结构,可能需要增加管理 成本。
2. 文化传承问题
撤并可能影响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影响学校的特色和底蕴。
3. 安全风险
新校址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防范。
优化学校管理机制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稳步 提升。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某地区撤并案例介绍
背景
某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点多面广,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且面临资金短缺 等问题。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该地区决定撤并部分农村中小学校。
研究意义与价值
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学校撤并的影响和效果。 有助于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有助于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撤并后的学 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 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
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交流
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 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 共同成长。
社会影响
1. 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撤并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不利于农村地区 的发展。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师资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 影响教学质量。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政府出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 教育质量的考虑,对部分办学条件 差、教学质量低的学校进行撤并。
撤并的影响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学生就学距离增加
撤并学校可能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城 市或中心乡镇,加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 不平等。
02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现状
撤并情况概述
0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中 小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部分学 校被撤并。
02
撤并学校主要集中在偏远、人口 稀少地区,这些学校往往面临生 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撤并原因分析
人口外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 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
撤并学校的影响
撤并学校对当地社区、学生和家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学生需要 转学、家长需要承担更多的接送负担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的原因、 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政府和教育 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农村中小学校撤并问题 ,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 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发展。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有助 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效率。
02
撤并后可整合优质教育 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 水平。
03
撤并能够减轻农村家庭 经济负担,降低教育成 本。
04
撤并有助于推进城乡教 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 教育差距。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教育质 量为核心,以公平公正为基础,以改 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农村教育健康发 展。
02
撤并前准备
制定撤并方案
确定撤并原则
撤并应遵循就近、集中、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等原则,确保撤 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调查和研究
对拟撤并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师资力量 、学生情况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撤并方案。
等问题。
教师调配困难
撤并学校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调 配,而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
给教师工作带来实际困难。
问题处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撤并计划
01
政府应制定详细的撤并计划,包括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合理
调配教育资源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
加强学生和家长沟通
02
在撤并过程中,政府应积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
制定详细的撤并计划
包括撤并的时间、步骤、资金投入、人员安排等,确保撤并过程的 顺利进行。
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对象
面向学校师生、家长、社区居民 等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
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内容
介绍撤并的目的和意义,讲解撤并 后的好处和长远发展,消除疑虑和 误解,增强公众对撤并的认同和支 持。
宣传教育方式
保护农村特色
对于具有特殊地理、文化背景的农村学校,应尽量保留,并 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
关注弱势群体教育
保障贫困学生权益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通过提供资助、加强帮扶等方式,确保他们接受 良好教育的机会。
关注留守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应加强心理疏导、拓展课外活动等,以弥补家庭 教育的不足。
关于农村学校撤并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学校撤并的几点思考作者:梁军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10期摘要:农村学校适龄儿童锐减,家长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心情迫切,携儿带女,离村走乡,弃乡入城。
导致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现象的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生源失衡;资源闲置;上学更难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55-01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所初中。
面对这种现象,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深思以下几点:一、城乡学校学生人数分布不均,带来了一些教育新问题在农村,教学班少,班级人数也少。
课堂上难以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几个人的班级,如何分组学习、学生如何互动、如何合作交流?课外教学活动更加难以正常开展,如何举行一定规模的体育活动,如何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何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在城市学校,班级多,班额大,导致校舍不足,班级人数普遍达到七八十人,教室拥挤,教师根本关顾不到每一个学生。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座位,与班主任拉关系,形成社会不良影响。
坐到后面的同学难以看清黑板上的字,难以听清教师的话语,导致上课不专心,不主动学习,成了班上的问题生。
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子女上学,进城打工,一家三四口挤在一间小屋,不管是学生学习,还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都极为不便。
家里由留守老人照管,隔三差五,不是老人有病,就是农活干不了,孩子的父母只好回家照料,孩子要么由别人照管,要么自己独立生活,没有监护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吗?最后的结果是“城内的耽,城外的误”。
二、农村学校学生锐减,形成“教师不安心、学生不专心、家长不放心”的现象盲目进城上学已成时髦,学生一个个被转走了,教师怎么能安心呢?有关系的教师托人调动,随着学生的转学,教师的调动也频繁了,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谁又能耐得住寂寞?教师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不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沧源明珠希望小学查天伟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我认为农村校点撤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现就结合我村校点撤并的现实,谈谈农村校点撤并的利与弊。
到目前为止共有三所学校撤并到了我校。
永冷、地水两所学校撤并到我校已有一个学期了,经过实践,我认为学校的撤并既有利也不乏其弊。
农村学校撤并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其目的是为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这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学校撤并后的利之所在有:一、一定程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能体现出某一区域教育起点的公平。
如地水小学撤并后学生能在我校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学习环境比原来更好了,同时也改变了学前班到我校就读,小学低中年级又回到地水就读的现状。
二、使学校布局得以优化。
通过撤并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可以撤掉一部分不必要设的校点,让学校的布局合理化,充分体现办学的必要性、长久性和效益性。
三、能优化师资力量,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譬如地水、永冷两所小学多年来一直都是复试教学,师资薄弱,一个老师要教所有的课程,这就造成了当地少儿教育的先天性贫血,撤并到我校后这些儿童能够在比过去好的条件下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少儿教育的先天性贫血之症;撤并后两所学学校的远程教育模式一设备归我校使用,为学校开展应用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创造了条件。
当然校点撤并的好处并非只有以上三条,还可列举诸多,这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理论精髓,但是校点撤并也会并生一些不利。
校点撤并弊之所在是:一是学校废弃,资源浪费, 感情上难以接受。
譬如永安村小学在校点撤并工作动员时大多数村民都认为:学校刚刚盖好,又要撤并,村民投工投劳白白浪费,表示不同意撤并,这正是资源浪费、感情上的难以接受的例证。
二是孩子上学远,安全隐患多。
譬如地水小学撤并后学生往返学校要走4公里多的公路,路上车来车往,安全隐患难以避免;永冷小学撤并后学生往返学校要走十几公里山路,山险路窄、树大草深,也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几点思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人口总数很大的比例,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教育的得失。
正因如此,我国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过去的那种“一村一校”的学校布局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按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我市在上级精神的指导下,对本市的学校进行了合理的布局调整,我镇农村小学的撤点并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乡镇教师,我目睹了我镇小学的布局调整过程。
调整之前,我镇有小学八所,分散在几个较大的村子,经过几年的撤并,最后合并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中心小学。
亲历并观察这一过程,我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我认为学校布局调整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一、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调整以前,各村的小学校舍都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历史,大部分的学校校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雨雪天气,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提心吊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过去,无论学校规模大小,都要有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等固定投入,以及教师、管理人员的投入,这样使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调整后,我镇在原来的镇完小的基础上建设了高标准的教学楼,新的教学楼结实坚固,抗震能力强。
学生搬进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不论什么天气,都能安心地学习。
过去学校分散时,各小学基本没有餐厅,学生的午饭都靠从家里带,学校没有伙房,不能为学生热饭,就餐时只能吃凉的。
新的餐厅设备齐全,干净卫生,解决了学生的吃饭问题。
学校为学生编排了合理的菜谱,为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的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撤并的压力。
撤并是指将周边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学校,或将一些学校停办,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虽然撤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撤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反思与建议三个方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进行分析。
一、撤并的原因1、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较少,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政府需要对学校进行资源投入,而这种资源投入实际上对政府来说是一种负担。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政府决定对农村小学进行撤并,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2、学生数量减少: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一些小学的学生数量不足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如果不对这些学校进行撤并或停办,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3、教育质量不稳定: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教育资源,政府采取撤并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转学难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转学可能是一种困难和不适应。
他们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甚至还要面对与家人分离的问题。
2、教师安置问题:学校撤并导致教师数量的减少,这就面临着如何安置教师的问题。
一些老师可能失去了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就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3、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撤并导致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浪费,而有些地方却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三、反思与建议1、合理安排学生转学: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时,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转学问题,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学习习惯,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困难和不适应。
2、合理安置教师:对于失去工作岗位的教师,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帮助,尽量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
3、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在进行学校撤并时,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对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要进行重点投入,以保障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学校撤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农村地区的小学和初中被迫关闭,学生们被迫转学到更远的地方。
尽管教育部门宣布撤并是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但实际上,农村学校的撤并存在许多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农村学校撤并问题进行反思。
农村学校撤并导致学生面临较长的上学路程。
在撤并之前,学生们只需走一段短距离就能到达学校。
撤并之后,许多学生被迫走几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学校。
这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不仅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还增加了他们在上学途中发生意外的风险。
撤并过程中可能导致农村学校教师流失。
撤并后,学校的规模扩大,可能需要更多教师。
在一些农村地区,教师流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和相对低廉的工资,许多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地区工作。
撤并后,更远的上班路程和更大的工作压力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教师离职,进一步恶化教师流失问题。
撤并也会给农村学生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大部分撤并学校都是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撤并后,学校规模增大,但教师人数却相对较少,难以提供足够的个性化教育。
教师们可能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并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个别辅导。
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并可能导致学生辍学。
农村学校撤并还会带来社会问题。
农村学校通常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社区中心。
撤并后,许多学生将被迫离开自己的社区,并进入陌生的学校。
这将导致农村社区凋敝,使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意识减弱。
撤并还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失去与老朋友和邻居的联系,可能导致孤立和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教育部门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更多教师留在农村地区工作。
第二,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
应该通过建立更多的寄宿制学校或提供校车服务来减少学生的上学路程。
教育部门应该更加重视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论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劣
论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劣作为一项教育改革措施,农村学校撤并一直备受关注。
它旨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节约教育经费。
然而,这项改革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如学生流失、教育不平等和传统文化丧失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劣,并分析如何实现更为平衡的教育改革。
一、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势1.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农村学校撤并可以将教育资源集中到更少的学校中,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撤并后的学校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例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这些设施的改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此外,合并后的学校也能够提供更多的课程,包括艺术、音乐、科学等学科,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
2.教师质量提高撤并后,农村学校将会招聘更少的教师,但这些教师会是经过精选和培训的,教育水平更高、更专业、更优秀的教师。
这些教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此外,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能够被更好地传递和推广。
3.节约教育经费撤并农村学校可以减少管理和维护农村学校所需要的经费,将这些经费用于提高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从而节约教育经费。
此外,撤并还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和师生住宿成本,节约教育经费。
二、农村学校撤并的劣势1.学生流失撤并农村学校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流失,因为学生需要到较远的地方去上学,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是不可行的,导致孩子无法接受教育。
此外,农村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留在家中。
2.教育不平等撤并农村学校可能会导致教育不平等的问题。
由于某些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上学的条件,这些孩子可能会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撤并后,由于学校的数量减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会更加明显,学生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可能会更大。
3.传统文化丧失撤并农村学校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丧失。
农村学校通常会传授一些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知识,如民间音乐、书法、剪纸等等。
然而,撤并后,这些传统文化可能会随之消失,导致一些乡村文化的流失。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十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十近期,兴起了一场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风潮。
支持撤并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优化教育资源的方式,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反对撤并的人则认为,这会导致农村孩子的上学难度增加,教育公平受到损害。
在这种背景下,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究竟是对还是错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确实可以优化教育资源。
撤并可以让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集中在规模更大、设备更好的学校,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撤并也可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让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此外,撤并还可以减轻农村学校的经济负担,让教育经费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
然而,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也会导致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生上学难度增加。
由于农村交通和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一些学生可能需要走很长的路程才能到达撤并后的学校。
这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的困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农村学校撤并后,独木桥式教育也可能难以避免。
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师资力量有限,很多学校采取的是独木桥式教育,即一名教师负责多个年级的教学。
如果撤并之后,学生和教师集中在一个学校,可能会仍然保持这种教育模式,造成教学上的不公平。
此外,撤并也可能加剧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学生更难以与城市学生竞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
首先,需要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可以通过修建交通设施、增加校车班次等方式来解决。
其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需要保证公平性和合理性,避免一些学校得到过多的资源而导致其他学校的资源短缺。
此外,也需要通过改善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条件,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到农村学校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
在撤并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经济、交通、人口等因素,评估撤并后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撤并能够真正惠及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办学撤并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
然而,撤并学校并非易事,往往面临着一系列实际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学生安置、教职工分流、资产处置和债务处置、校园文化传承、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社会稳定和舆情管理以及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等七个方面探讨学校办学撤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学生安置问题撤并学校往往导致部分学生需要调整就读学校,涉及到学生的安置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提前制定学生安置方案,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根据学生住址,合理分配学校资源,确保学生就近入学;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需制定针对性的安置方案,确保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二、教职工分流问题学校撤并后,教职工面临着分流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提前制定教职工分流方案,确保教职工能够得到妥善安置;提供职业培训和转岗支持,帮助教职工顺利转换工作;关注分流后的教职工福利待遇,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
三、资产处置和债务处置问题学校撤并后,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处置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提前对学校资产进行清查,明确产权关系;制定合理的资产处置方案,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于债务问题,需进行清算和处理,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四、校园文化传承问题学校撤并后,如何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保留和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特色文化;加强新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五、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问题学校撤并后,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校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六、社会稳定和舆情管理问题学校撤并往往涉及到社会稳定和舆情管理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公众的意见和诉求;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工作,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积极回应和解决公众关注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对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
对我国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摘要:过去十年“撤点并校”政策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农村教育资源得到整合。
同时,农村学校撤并也使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如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增加农民负担等突出问题。
我国农村学校的撤并必须强化财力支持,多方完善后勤保障,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掌握适当的学校规模,合理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等等。
随着国家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
关键词:学校撤并;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根据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实施学校撤并政策。
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各地政府基本按照撤并、减缩的原则,将农村一些小规模、条件差的学校废除、合并,以期达到提高规模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
但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由撤并学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负面效应也相继显露出来。
2012年11月17日,在京举行的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十年评价。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平均每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平均每1个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
虽然学校的撤并便于优化教育资源,但农村学校撤并也使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学校撤并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改善了农村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总体上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改善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与2001年相比,2010年全国农村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2.8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和教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分别从46.8%、45.5%提高到54.6%、50.4%。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教学质量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外流,导致生源不足,学校规模逐渐缩小。
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背景介绍促进教育公平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教育投入的效益。
提高教育效益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目的阐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条件030201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撤并,可以将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集中到核心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后可以将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化,提高学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提升教师素质撤并后可以集中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公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1 2 3焦虑和不安孤独感学习压力学生与家长心理问题教师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待遇问题教师资源配置问题03交通问题01教育资源不均衡02学费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做好学生与家长心理疏导工作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01020304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公平某地区撤并学校成功案例介绍背景撤并方案实施效果背景优化方案实施效果某地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成功案例介绍某地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成功案例介绍背景01提升方案02实施效果03总结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0102030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水平方便学生上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政策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支持农村学校发展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推行撤点并校?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推行撤点并校?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大家好。
我是正方一辩,我将为大家阐述当今中国应该推行撤点并校的观点。
首先,撤点并校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而一些学校则面临资源过剩的问题。
推行撤点并校可以将学校容量、师资等教育资源统一规划,优化分布,使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撤点并校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一些小规模学校由于资源不足,难以提供全面的教育条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
而撤点并校可以使学校规模变大,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竞争也能够增强,互相促进学习,提高整体水平。
最后,撤点并校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
当前,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甚至搬迁到其他城市。
而推行撤点并校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的学校选择,减少家长的奔波和负担,让更多家庭获得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撤点并校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减轻家庭负担。
以此,我强烈支持当今中国推行撤点并校。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大家好。
我是正方二辩,我将为大家进一步阐述当今中国应该推行撤点并校的观点。
首先,撤点并校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当前,一些地方的小规模学校由于招生人数较少,导致学校资源利用不充分。
而撤点并校可以将分散的小规模学校整合为较大规模的学校,提高学校的利用率,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其次,撤点并校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氛围和综合素质。
相比于小规模学校,较大规模的学校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学生们可以在更好的设施和师资条件下学习,与更多的同学互动,增强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对撤并学校的几点思考
对撤并学校的几点思考-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撤点并校已走过10年时间,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下称)中提出“撤点并校,举办寄宿制”开始,这项规模浩大的撤点并校迅速而直接地改变了中国乡村教育,影响到每一个农村家庭。
关键词:布局调整;办学效益;寄宿制政策初衷:一方面,布局调整,在提高办学效益、教学质量、促进普及、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驱使下,往往无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导致的后果是2000-20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
隐形的后果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产生了住宿、伙食、交通费等,因孩子太小,家长弃工陪读,增加了房租成本;走读学生,也增加了交通、小吃零花钱。
布局调整的后果:一是出现新的“上学难”;二是出现“应对难”;每年应付上级各部门的种种检查和验收;验收过后,学校强作笑颜还是老样子。
三是校舍闲置破败,很少利用,校舍从此永远消失,孩子上学问题无人问津,失学便成为农村教育的“瓶颈”。
四是家长陪读,撤并导致学生背井离乡,安全隐患随之而来,出现家长陪读、接送孩子的现象。
50%的中小学在布局调整中停办,学生得去远离村子4~5公里远的寄宿制学校上课。
适龄儿童不能入学,学前儿童仍在家中待学。
另一方面,大量新生涌入寄宿制,因无相应的教学硬件和师资,造成人满为患;更有甚者,农村孩子转入到县城小学,使农村学生少,办学规模小,投入少,濒临倒闭的绝境。
为什么政策的初衷和现实有如此大的差距?虽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总体应当肯定,但在撤并中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跟上等问题。
其实《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的,比如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撤并学校的喜与忧
撤并学校的喜与忧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上级对县域内的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撤并了几十所学校,美其名曰“集团化办学”,让薄弱学校也能均衡发展,整体上提高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这次大规模布局调整,笔者认为喜忧参半,喜的是初中质量有望上升,忧的是小学质量可能下降。
一、初中质量有望上升。
这次布局调整,撤并了一些人数偏少、办学条件不达标的乡村初中校,解散了一些九年制学校的初中部,把这些学校的初中生全部集中到区镇的大学校就读。
笔者认为这样做,有望整体提升全县的初中教育教学质量。
以前,人数偏少的乡村初中校,由于学校不具备学生寄宿的条件,无法上晚自习,学生都是早上到校上学,下午放学回家。
这些学生多数是留守学生,他们回家后,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加之自觉性差,所以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少。
现在将这些学生集中到区镇的大学校就读,不必说师资力量的增强,也不必说教学设施的完备,单说上晚自习这一项,就从无到有,学习时间增加,教师辅导增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会得到提高。
当然,由于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了,往来住家与学校的交通费、学生的生活支出也将会明显增加,这就另当别论了。
二、小学质量可能下降。
这次学校布局调整,全县共撤销了几十所学校的法人资格。
这些撤销法人资格的学校,有的仅几十人,但有的却有近两百名学生。
随着学校法人资格的撤销,以前的法人单位学校成了另外一所学校的校区。
虽说是校区,本该与中心校(校本部)平等,但上级文件明确地将校区视同为村小、完小,校区的行政级别已经低中心校(校本部)一等了。
原法人单位学校的校长免职改任,中层干部(校委会成员)或降或免。
笔者认为,几十人的学校撤销法人资格还能理解,但近两百名学生的学校撤销法人资格,就有些操之过急了。
笔者有丝隐隐的忧虑,这些成为校区的学校,办学质量可能会下降。
1、教师失落了。
撤销法人资格的学校,教师自我感觉地位下降了,由堂堂的法人单位学校的教师,降格为他校的附属物,成为实际上的村小教师,但又不能享受村小教师的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人就是一名农村学校教师,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反对撤并学校,认为孩子太小,这样的生活方式孩子们能否适应,对他们的幼小心灵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他们的性格发展是否扭曲,都有过担心。
但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认为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从孩子们天真的小脸天天洋溢着笑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首先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试想一下一个几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戴帽、系鞋带,自己排队买饭,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再者,集体感显著增强,合作意识增强,纪律性增强这都是进步。
所以我认为合并学校的步伐不是太大而是太小,现在农村学校生源普遍不足,有些学校也就百人左右,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都跟随打工父母去城里就读,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跟随父母左右读书是天经地义的选择。
如果把农村的学校都撤到城里,让孩子们吃好,住好,享受一流的服务,享受一流的待遇,享受一流的教育,这是最最重要的。
学校软硬件设施都到位,配上校车,定时接送。
这样国家把资金集中使用,教育资源集中使用,我们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有些人会说孩子们进城会增加家长的负担,我想不会的,因为在农村就读,也是寄宿制,孩子们也是吃住在校。
更何况在农村学校吃不好,住不好,冬季取暖更是大问
题,比城里晚取暖大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不足的地方就是家长看孩子不方便,笔者认为政府应把校车充分利用起来定期接送家长看孩子,也是一种善举。
农村学校生源少,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应也少,有些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懈怠心里普遍存在,待遇差,福利没有,工作压力大。
教师节连顿会餐都没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城里都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城里平行班多了,竞争力也就有了,教育质量也就上来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农村学校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没有平行班,没有攀,没有比,全部在自己。
所以笔者认为撤并学校的步伐不是太大而是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