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论文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探讨摘要:学生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在建设和管理学生档案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泰山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1对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正确认识第一,学生档案是学院档案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加强管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第二,随着高职院校建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增加,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应征入伍、出国留学、考公务员及就业渠道的多样化,档案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学校管理好学生档案,能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便捷。
第三,档案管理也反映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以及对高职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是高职院校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尤其是在高职院校评估和升本过程中,档案直接记载学校教学历史,反映学校教学工作全貌,记录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五,高职院校学生档案中记载着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奖惩证明等,主要用于毕业生的转正定级、工龄计算、社保福利、因公出国政审等。
因此,建设、管理、使用好学生档案是高职院校应尽的义务。
2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以及招生就业上。
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不够严格、程序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高校有着一定的区别,往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档案管理不重视甚至是忽略。
很多学校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及时,通常是在学生毕业时才完善归档材料,出现问题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
大多数毕业生对毕业离校后的个人档案流向、人事托管等事项缺乏了解,可能影响到毕业生的户籍去留,更直接影响他们上岗后的社会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摘要:本文简述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了高职院校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途径:开展人性化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生管理途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职业院校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1、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多维发展的观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多个维度。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以人为本,围绕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既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突出“做人的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寓学生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潜能、就业教育为一体的创造性育人过程。
2、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2.1 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行政命令式管理行为多,人性化的沟通少。
各级学生管理机构往往通过会议逐级传达安排工作,学生便成了被传达和安排的最低层,只能被动接受学校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
学生工作者往往只灌输不引导,或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问题,工作随意性大,方法过于简单。
这种管理方式远离学生的思想特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因而,经常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难以培养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2.2 学生管理工作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脱节,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现代高职院校怎样进行学生管理论文
对现代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学生管理的思考【摘要】对学生的管理,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也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
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人才的培养。
本文结合自己一个学年对学生管理工作点滴认知,谈谈对学生管理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考在现代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块内容:日常生活管理、学习管理以及心理教育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垫脚石,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开山斧,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是成为国家栋梁的指明灯。
一、管理学生使其踏踏实实做人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自治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
这就要求老师本身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当学生毫无保留的信赖老师,作为精神支柱,那样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心和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无论是成绩突出的还是落后的,无论的家里贫穷的还是富裕的。
希望在班集体里面,每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带领下,在爱的氛围中完善自我、追求自我,追求真知,体验快乐,实现成功。
在讲台上,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尊重自己,维持课堂纪律;在课件,自己与学生打成一片,尤其是已经班级活动,老师积极的参加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好机会,与学生达成共鸣。
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是琐碎的,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方法。
一颗浮躁的心始终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开导教育才是解决的好途径。
每个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自己天赋的不同,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同,有些显得文雅乖巧,有些显得顽皮活泼。
往往那些调皮的学生会引起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处理这些事情中,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如果采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一味盲目的指责和谩骂。
作为调节老师,首先需要肯定学生的孩子气和不懂事的心理,在了解事实情况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开导,指出双方的错误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错误的原因和错误的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摘要】对于现代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管理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身心愉悦,心智得到完善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清楚而深刻地思考、热情地探索、勇敢而果断地行动。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但高职院校改革改革在给学校管理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
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二、现代高职院校中发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
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开放式的特征与传统培养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要创新。
本文在分析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4-001一、研究背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校企合作的增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这种新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职院校,这也契合了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它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不仅运用学校教学资源培养人才,而且充分借助企业、行业的资源与环境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
本文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二、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1.思想理念上还未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校园的限制,学生不仅要接触校园,更要通过企业接触社会,这对学生、家长等思想要求是一个考验。
从当前来看,由于引导不够,很多学生与家长都存在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误解,使其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
一方面,家长对学校选择的企业存在顾虑,认为学生还小,可能无法适应企业要求,同时担心因此而落下课业。
另一方面,学生面对与校园完全不同的企业环境,思想稳定性差。
一些学生要么将工学结合当成简单的打工,忽视了本身的学业,一些学生则难以适应严格的企业管理,难以真正从工学结合中学到技能知识。
2.“教育、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工学结合需求当前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中,高职院校自身没有很好转变角色。
在学生管理中,教育管理的刚性措施过于呆板。
一方面,管理沿袭固有的班级专业管理,管理内容也以学生校园内学习活动为主,没有考虑到在企业中的生产线、班组或团队的管理需求,使学生要频繁地在校园与企业间进行转换,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管理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而高职院校也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每一届的学生也都有着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和性格特征,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笔者以多年的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经验和思考,探索出自己对学生管理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探索就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体制来说,是以块状结构(即院(系)为单位,内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党政工团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
教育管理体制客观上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系和班级,各系再设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系副主任,下设辅导员、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国家政策、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对职业人才需求剧增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生源构成的特点以及社会、学校与家庭大环境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与道德行为上的特点。
同时,高职院校的形成也有其特殊性,有的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有的是由职业大学转型而成,有的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而成,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缺点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没有形成固定的学生管理模式,而是处于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
2.1本科院校传统模式。
该模式是以教师“授业”为重心,院(系)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院校另设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强调学生的自律,教育工作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的引导。
2.2沿用中专模式。
由于高职生的自律意识普遍低于本科生,且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因而沿用中专“保姆式“管理,实行全程控制封闭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成为自然的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问题,提出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深入实施全面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质健康测试档案管理《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标准是在全国众多高职院校调研出现新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的。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每年数以万计学生的原有档案管理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因此,改革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上的不足,高效率地利用和处理好高职院校学生档案,让学生档案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提高高职院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职院校实施《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标准》的价值意义《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标准》是对教育思想的贯彻与落实,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终身思想和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大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念新颖、意义重大。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力量的中坚,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标准》的实施将会对高职院校工作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尤其对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在全面深入贯彻《全国普通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工作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工作将在《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标准》深入实施地推动下上到更高的台阶。
二、建立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价值意义(一)在教学中的价值意义完整科学的学生测试资料档案能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生资料,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状况,教师教学的目的任务就会更加明确,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技术水平。
高职院校提高教育管理实效性论文
高职院校提高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承担着管理服务育人的职责。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性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实效性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一)教育管理理念落后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以往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以往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行向学生输灌知识,一味填鸭式的教育管理。
这种把学生当做是学习机器和就业机器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迅速培养学生一定的专业技能,却剥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性和个性,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也使得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一是高职院校中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大多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这对教育管理理念、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比较复杂,牵涉各个方面,工作量大、责任重大、风险较高,年轻教师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置一些问题时可能不是很妥善。
二是高职院校对教育管理人员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管理投入力度不大,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不高,没有得到相应的职业对待,最终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心理失衡,频繁跳槽和换岗,另谋出路,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影响到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的过严、过死,要求学生不能犯错误,管理者能够掌控一切,“时间上不留空隙,内容上不留空项”,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很多任课教师认为教育管理工作是辅导员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只需要传授课程知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就行。
此外,教育管理需要多部门协作,需要全员参与,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以主管部门为主,其它部门缺乏主动,部门协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不利于某些问题的顺利解决。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生活中渗透道德教育论文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生活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思考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和生理还不够成熟,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将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技能人才,将道德教育渗透学生管理生活,是摆在高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70-02当今世界,国际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推动力量。
然而部分高职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还不够高,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改进和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使其真正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一、道德教育含义及特点在我国典籍里,“德”则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为先、为首的地位。
德育一般指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育者包括学校的管理者,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我国有些学者也把德育称为道德教育。
道德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确定的品质、境界以及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
现代意义上的道德指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江泽民同志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最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我国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政治内容上必须强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强调约束力,注重自我修养等。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浅谈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新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学生管理的基本方式,即企业精细化理论引入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分析。
接着就如何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双向管理理论的概念。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精细理论法制化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概况目前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突出问题,在时代不断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学校不断扩招,并且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却没有紧跟时代。
由于不断的高职院校扩招,学生的质量变得参差不齐,且随着各种思潮的涌入,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网络普及的社会趋势下,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多变,学生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二、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开辟工学结合,工学交潜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有了这个共识,高等院校将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有用的资源和企业成功过管理模式。
将这些引入学生管理理论中,这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莫大的好处。
将企业精细管理理念引入学生管理之中,直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使得学生尽早的接触和摸索这个社会乃至企业。
这对于学生和企业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在当今高职院校里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粗放管理而失望之极。
这也引起了管理上的许多弊端和不良影响。
将企业的精细管理理念融入校园,提早学生与社会的对接,提前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站在学生管理角度来看,对企业精细管理理念的把握应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细节问题的把握,其次是对于专业性的把握,最后则是要进行科学性的量化。
当我们真正确实的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意义闪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
总而言之,时代的巨轮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推广到校园中,这是其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摘要] 作者通过对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从更新学生管理队伍思想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建立高效激励机制,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四个方面探寻学生管理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索近年来,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高职院校的数量、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并不能代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出现的新特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随时掌握外界变化的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当前,社会现象、社会内在机制的新变化,会影响青年的思想。
比如: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从过去的精神鼓励为主到现在的个人物质利益为主;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曾经传统的传媒信息传播方式到现在的互联网传播等等。
以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第一、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不接受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只接受依事说理;第二、对社会发展的具体热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第三、行为较为独立,对事物发展有自身的思考和判断;第四、渴望及时的、多渠道地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等。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存在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学生管理队伍年龄年轻化,管理经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管理人员均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有一定的优势,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利于沟通交流,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工作没有超前意识,往往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倾向于“救火的消防员”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是学生管理,它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合格人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讨论了高职院校管理方面的缺陷、漏洞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生管理发展趋势管理对策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上都在增加,但随着整个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和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矛盾日益明显。
因此,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才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因为自身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学业不再具有优势,师生关系紧张,自我角色迷失,感情纠葛丛生等。
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我个性强、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厌学理论知识、组织观念淡薄、自律能力较差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很多,学习上的不自信是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有很多是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这就导致了农村学生在与城市孩子相处时,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相对而言由于城市里的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娇生惯养,城市里的学生形成了自私
和冷漠的性格,同时他们又渴望与人交流,被人理解。
不过因为性格原因,别人都敬而远之。
但是,他们都不从自身找原因,表现得孤独、苦闷。
由于近几年来,学院扩招,办学规模扩大,专业增多,生源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等原因,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急剧下降。
因为学生的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放松思想,失去了强烈的进取心等原因导致对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与义务教育不同的最大一点就是要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
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
针对这一现象,学院有必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对学生管理问题的解决,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发展的趋势
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要向专业化方面发展。
学生管理人员理念要先进、作风要硬朗、亲和力要强、懂得学生管理技巧;会做学生思想工作和组织学生团队活动。
他们需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而学生管理机制要全面化,则是要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包括党政宏观管理体系、系部具体管理体系、自理体系、后勤服务体系等,把这些体系交叉起来形成管理机制就是未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高职学生管理现状,可以看出未来学生管理的基本走向是要以学生为本。
也就是说要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服务学生和以维护
学生利益为中心,更多采用更为民主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会使学院更好的发展。
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下,逐渐过渡到学生管理企业化,学生管理企业化就是指学生管理的标准与企业对接和学生的管理方式与企业对接,企业更多地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学生管理也应该现代化。
学生管理现代化趋势指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学生成才。
同时,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广泛应用于学生管理中,使师生交流更加多元化,情感交流更加通畅,有利于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
此外,要借鉴、吸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健康快速的发展,特别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加强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习管理、加快并完善宿舍管理机制、推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地推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要创建“两课”网络平台,推进教学的新方法。
实施“两课”教学新方法需要注意:学校必须配备需要的资源、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制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必须要积极推进与学生思想交流,不断地加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促进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加强辅导员
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加强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强他们之间的网络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固然重要,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对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
针对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教学解决对策是:优化课程设置、凸显高职特色、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内心需求、建造和谐课堂。
高职院校采取优化课程设置适应社会市场需求。
有必要加强案例教学、同时加快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以上多方面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突出高职院校的应用特色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校方应加大课堂管理的监控力度,辅导员应多和学生情感交流,教师应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新型课堂。
目前,学生宿舍安全保障并不好,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健全保障学生安全体制,不断加快完善宿舍管理机制,为建立和谐舒适的学生宿舍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加大力度健全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多元化的宣传、加强宿舍基本安全设施建设及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宿舍管理的监督力度。
同时还要多方位完善应急措施管理,采用各种方式强化学生应急意识:如开展应急演习,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组织应急的理论教学。
学生社团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地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保证学生社团的发展。
如社团保障经费与场地的良好使用、提升社团指导教师专业水平。
学生是高职院校赖以发展的基础,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有利于
高职院校维护稳定、提高美誉度、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更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李蕾蕾.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 张小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探析[j].。